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治疗指南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治疗指南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治疗指南高达80%的胃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部分肿瘤患者的致死原因是营养不良及其相关并发症,而非肿瘤本身的侵袭与转移。

2019年初,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胃癌是我国仅次于肺癌的第2高发的恶性肿瘤,也给我国肿瘤的防治带来严峻压力。

早期胃癌因肿瘤对机体的全身、局部影响较小,营养不良发生率低。

在进展期胃癌,营养治疗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或纠正营养不良,使机体能够承受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基础。

合理的营养治疗是对伴有营养不良的胃癌病人实施有效治疗的突破口,了解病人的机体代谢变化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有利于对胃癌围手术期的营养不良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

胃癌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治疗?营养风险筛查胃癌病人明确诊断后,须尽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评分。

NRS-2002评分≥3分者具有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者无营养风险。

营养评估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应进一步进行营养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体重丢失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去脂肪体重指数(fat free mass index,FFMI)、血生化指标(如白蛋白)等,有条件时可采用病人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进行营养评估。

临床诊断2018年发布的GLIM共识指出,营养不良的诊断应首先采用有效的筛查工具(例如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明确病人存在营养风险。

在此基础上,须至少符合一项表现型指标和一项病因型指标,即可诊断营养不良。

胃癌的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胃癌的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胃癌的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研究进展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手术切除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胃癌手术后,需要进行围手术期营养干预,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本文就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营养支持的意义胃癌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均需要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可减少手术前的营养不良,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中的营养支持可以维持生命体征和代谢功能的稳定,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后的营养支持可预防术后感染、减少肠道功能障碍、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营养状况。

(1)手术前营养干预手术前的营养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手术风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目标: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营养不良,补充营养素,提高营养储备。

b. 饮食:提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增加体重,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c. 补充营养素: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盐、水分等,增加肌肉质量和免疫能力。

d. 减轻精神压力:缓解患者焦虑和紧张情绪,增加心理支持。

手术中的营养干预主要是通过保证患者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素供应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营养支持的方式包含胃肠道营养和静脉营养。

手术后的营养干预是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的重要环节。

手术后可能出现肠道充血、肠麻痹等问题,因此,需要提供易消化、易吸收的饮食。

营养干预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c.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应适量补充。

d. 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肠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

3、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围手术期营养干预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个体化营养干预:针对不同患者的营养状况、疾病类型、手术类型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b. 综合性营养干预:将营养干预与心理支持、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手段相结合,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c. 生物技术营养干预: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如肠道微生物调节、基因编辑等,增强营养干预的疗效。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胃癌的关键措施之一。

然而,手术对胃癌患者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总结最佳证据,以便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有效的指导。

手术前的营养管理是为了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减少手术风险。

研究表明,手术前营养干预可以提高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营养状态较差的患者,更应进行早期营养支持,以便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生存率。

手术中的营养管理主要是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状态稳定。

手术期间,患者处于禁食状态,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维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在输液方案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手术类型进行个体化调整。

此外,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肠内营养支持,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维持充分的营养供给。

手术后的营养管理旨在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加速伤口愈合。

研究显示,早期进食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促进患者的恢复。

因此,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应尽早启动肠内营养支持,逐渐增加饮食种类和摄入量。

然而,在启动肠内营养支持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肠功能和耐受性,以确保安全性。

此外,在整个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过程中,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尤为重要。

医生、护士、营养师和康复师等专业人员应紧密合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通过团队的努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

总结起来,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中,早期干预、个体化调整和多学科团队合作是最佳证据支持的重要方面。

通过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然而,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最佳策略,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综上所述,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是一项关键的临床工作。

胃癌术后营养支持

胃癌术后营养支持

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胃肠病区唐云写在课前的话胃癌术后由于手术、创伤等应急反应使患者机体代谢紊乱的状况进一步加重,从而加重营养不良,导致并发症增加,患者康复延迟,住院时间长。

胃癌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现已达成共识。

本次课程就胃癌术后营养支持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胃癌术后营养支持与术前营养支持一样,首先要确定哪些病人具备术后营养支持的指征。

病例分析:女, 57 岁,体重 64 公斤, BMI= 体重( KG ) / 身高( M )2 =25 ,近两个月体重下降 4 公斤,体重丢失 6.2% 。

临床诊断为胃癌合并糖尿病。

该患者行术前营养支持 1 周后,改善营养状况,于 2009-11-6 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治疗。

一、术后营养支持指征问题 1 :判断手术后是否需要营养支持?分析:首先根据 NRS 2002 评分。

根据病人的情况,两个月内体重丢失> 5% ,营养状况评分 2 分。

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得 2 分。

总分 4 分,具备营养支持指征。

虽然在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中,患者同时具有糖尿病( 1 分),该栏评分时以最高分计算,不算各项加和。

二、术后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问题 2 :手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还是肠内营养支持?分析:该患者宜采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

(一)肠外营养1 .肠外营养的途径上图为肠外营养的途径,主要有经周围静脉途径,和经中心静脉途径。

其中中心静脉途径,可分为经颈内动脉途径,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或经外周静脉到中心静脉的插管( PICC )。

2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1 )导管并发症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包括气栓、气胸、血胸、心包填塞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阶段并发症,包括气栓、心脏穿孔、心内膜炎、静脉内血栓形成、导管栓塞、乳糜胸等。

( 2 )代谢并发症胃癌手术后,相对需要营养支持时间较长,这就可出现代谢并发症,包括肝脏和胆道系统(特别是胆道系统的瘀胆),代谢性骨病,无机盐类代谢障碍,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

胃癌的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胃癌的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胃癌的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研究进展胃癌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手术切除是预后最好的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手术后出现的早期并发症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这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因此,围手术期的营养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围手术期的营养干预内容包括早期营养支持、营养评估、营养治疗、营养教育等。

早期营养支持包括饮食调整和营养支持剂的应用,目的是维持或改善营养状况,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饮食调整应注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防止顽固性呕吐、恶心等情况的发生。

营养支持剂主要是指外源性营养,包括肠内外营养支持和口服营养剂等,可通过持续静脉营养、胃肠道营养以及局部肠营养等多种方式应用。

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各种工具和方法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包括身高、体重、BMI、血液生化指标、骨密度、皮褶厚度等指标的测量。

通过营养评估,可以及早识别营养不良风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营养治疗是针对营养不良进行的治疗措施,包括营养补充、膳食治疗、口腔营养治疗等。

营养补充主要是指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等方式,给予患者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的补充。

膳食治疗则是指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

口腔营养治疗则是指针对口腔、咽喉等部位的营养摄入障碍,通过适当的口腔护理和口腔营养制剂的应用,保持或增加患者的营养摄入量。

营养教育则是针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的营养知识普及和指导,旨在提高患者的营养意识和营养自我管理能力,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和加重。

胃癌的围手术期营养干预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协调配合多学科,包括内科、外科、营养学、康复医学、心理学等。

他们共同制定的营养治疗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胃癌手术预康复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胃癌手术预康复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胃癌手术预康复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分别位于第5位和第3位[1-2]。

而且,我国早期胃癌占比较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比例高达70.8%,明显高于日本、韩国等胃癌高发国家[3]。

目前,胃癌治疗仍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但胃癌手术后存在短期和长期的不良反应,包括手术相关并发症、消化道症状、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下降、疲劳、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差等,导致多数病人无法接受系统的综合治疗。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预康复(prehabilitation)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储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和医疗成本,促进病人快速康复[5-8]。

预康复是指对于择期手术的病人,在术前阶段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并通过营养、运动、心理等一系列优化干预措施,增强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理功能储备,使其更好地耐受手术应激创伤过程,促进病人术后快速康复[4]。

预康复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启动环节和重要的优化措施,但目前胃癌治疗领域尚缺乏系统的预康复临床管理规范,实施内容缺乏统一标准。

因此,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讨论并制定本共识,旨在为安全有效地实施胃癌手术预康复管理提供科学指导与帮助。

所有共识意见均依据GRADE分级标准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及推荐强度分级,证据质量分级由高到低分为A、B、C、D级,推荐强度分为强推荐、中推荐、弱推荐[9]。

1 胃癌手术预康复管理适用范围1.1 胃癌手术预康复管理适用的人群胃癌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全身各器官代偿和储备能力下降,围手术期出现手术并发症比例显著升高[10]。

胃癌病人由于术前长时间营养摄入不足、进食困难、营养消耗而极易发生营养不良。

新辅助治疗是进展期胃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新辅助治疗后出现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也对病人术后恢复产生一定影响[11]。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术前营养支持
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术前营 养支持方案。
身高、体重、BMI
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了解病人的营 养状况和需求。
计算病人身高、体重和BMI,评估病人是否存 在营养不良或肥胖。
饮食调整
对于轻度营养不良的病人,通过饮食调整补充营 养。
膳食调查
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和摄入量,判断是否存在营 养不良的风险。
了解饮食习惯
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食 物种类、进食量等,以便 制定合理的营养补充方案 。
实验室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如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血电解质等,以了解病人 的营养状况和代谢情况。
术后营养需求
能量需求
术后病人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支持身体 的恢复,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活动水 平计算每日所需能量。
术中护理
监测病人营养状况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病人的 生命体征和营养状况,确保手术
安全顺利进行。
合理使用营养物质
根据病人需要,合理使用氨基酸 、脂肪乳、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以满足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营养需
求。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手 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
术后护理
监测病人恢复情况
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伤口愈合及营养 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
术后病人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 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铁、锌等 ,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蛋白质需求
术后病人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 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应根据病 人的蛋白质需求量给予适量的蛋白质 补充。
特殊病人的营养需求
老年病人
老年病人由于消化吸收功 能减退,应选择易于消化 、营养丰富的食物,并适 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在输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血糖、电解质等指标,及时调 整输注速度和剂量,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营养支持与康复
术后营养支持
康复指导
04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实践
临床实践指南
术前评估
01
营养支持
02
术后随访
03
护理实践指南
术前宣教 术后护理 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与实践
营养知识普及
1
实践指导
2
社区参与
案例三: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总结词
术前营养支持、术后饮食指导
详细描述
消化道肿瘤患者由于消化系统功能受损,营养吸收障碍。在围手术期,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以提高手 术耐受性。术后应给予饮食指导,鼓励患者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同时注意补充营养素,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3
05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研究进展
新型营养制剂的研究进展
01
新型营养制剂
02
临床应用
03
研究方向
个体化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营养支持 实施方法 临床效果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未来展望
综合管理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需要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相结合,形 成综合治疗方案。
精准医疗
未来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将更加注重精准医疗,针对不同患者制定 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适当的营 养支持,如饮食调整、肠外营养等。
术中患者营养需求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保证能量供给 特殊情况处理
术后患者营养需求
术后评估
营养支持 饮食指导
特殊患者的营养需求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退,需 选择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的 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

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使用口服营养补充的专家共识

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使用口服营养补充的专家共识

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使用口服营养补充的专家共识(2020版)胃癌在我国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卫生事业的发展[1]。

腹腔镜用于胃癌的手术治疗始于1994年,经过25年的发展,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技术取得巨大发展,其用于胃癌根治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渐得到高质量临床研究的证实[2-3]。

基于此,腹腔镜胃癌手术的适应证逐渐扩大,其在胃癌手术中的比例和绝对数量均大幅增长,可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的中心和专家越来越多。

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是腹腔镜胃癌手术标准操作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

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因其方便、安全、经济、有效而成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5]。

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推广,外科医生逐渐认识到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尤其是ONS成为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6]。

与其他疾病相比,胃癌本身可能会导致上消化道的梗阻或动力障碍;与其他手术相比,胃切除手术也会对患者上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产生直接改变,影响患者进食能力[5]。

故胃癌患者及胃癌手术患者的ONS应该有别于其他疾病和手术。

但目前尚缺乏腹腔镜胃癌手术围手术期使用ONS的专家共识。

为此,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研究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联合多位专家,组成研究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GRADE方法评估证据质量,讨论制定了《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使用口服营养补充的专家共识(2020版)》。

本共识中,证据质量“高”的定义为共识制定专家组成员对真实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值很有信心;证据质量“中”的定义,为共识制定专家组成员对效应估计值有中等程度信心,真实性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两者截然不同的可能性;证据质量“低”的定义,为共识制定专家组成员对效果估计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共识主要内容和建议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案。
术中管理
关注手术过程中的营养保护, 减少手术创伤对肠道功能的影 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营养支 持。
术后恢复
加强术后营养监测,及时调整 营养支持方案,促进患者肠道 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特殊情况处理
护理在术前营养评估与干预中的作用
总结词
准确评估、及时干预
详细描述
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等指标,以及饮食习惯、肠道功能 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必要的营养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等,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手术耐受性。
护理在术中营养措施实施中的作用
护理措施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 护理和生活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04
中国专家共识内容解读
共识制定背景和过程
背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在胃肠外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临床 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过程
中国专家经过多次研讨、调研和临床实践,针对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制定了相 应的专家共识。
06 06 典型案例分享
术前营养评估与干预成功案例
患者情况
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因胃溃疡出 血入院,血红蛋白浓度为70g/L,存 在中度营养不良。
营养评估
医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发现患者 存在消化吸收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
营养干预
医生建议患者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食 物的摄入,同时给予口服营养补充剂 。
总结词
保障安全、促进康复
详细描述
术中护理人员需密切配合医生实施各种营养措施,如输血、输液、给药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术中护理还需关注患者的保暖、隐私保护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促进术后康复 。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确定营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结果,确定个 体化的营养诊断标准。
强调营养评估的重要性:指出营养评估是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的基础, 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测术后并发症风险。 3.营养支持和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术前营养支持: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建议在术前进行一周左右的肠 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术后营养支持:术后需根据患者 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如胃肠蠕动恢复较好,可采用肠 内营养支持;若胃肠功能尚未恢复,可考虑肠外营养支持。同时,应注意控制血 糖和血脂。
5.全程营养管理的实施为确保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的有效实 施,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首先,医护人员需加强自身教育和 培训,提高对营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技能水平;其次,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 医护人员的指导,学会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补充营养素。此外,医院应建立完善 的营养管理体系,包括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营养评估、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等措施。
2、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必要性 a.术后代谢变化 b.术后胃肠道功能改变 c. 影响术后康复和并发症的风险
3、营养评估和诊断 a.介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b.确定营养诊断标准 c.强 调营养评估的重要性
4、营养支持和治疗 a.术前营养支持 b.术后营养支持 c.营养治疗的具体方 案
5、特殊情况下的营养管理 a.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管理 b.胃肠道瘘患者 的营养管理 c.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营养管理
四、总结本次演示旨在总结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 共识。通过对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必要性、营养评估和诊断、营养支持和治疗以 及特殊情况下的营养管理等内容的阐述,明确了该共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 本次演示还指出了全程营养管理的实施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 以推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和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9月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全球每年新增胃癌病例103万例。

中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41万例[2]。

胃癌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机制复杂,与肿瘤本身的特点及抗肿瘤治疗对机体的影响有关[3]。

恶性肿瘤导致进食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导致的疼痛、恶心呕吐、焦虑抑郁等,引起厌食和早饱,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4]。

同时,肿瘤病人的营养物质代谢特点不同于非肿瘤病人,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蛋白质转化率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脂肪储存减少、肌肉及内脏蛋白消耗、瘦体重减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能量消耗改变等,均会诱发和加重营养不良[5]。

肿瘤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促分解代谢因子及肿瘤微环境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也加速了营养不良的进程。

除以上全身性因素外,胃癌病人还可能面临消化道梗阻、胃排空延迟、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导致的消化吸收障碍等局部因素,导致营养摄入进一步减少。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营养不良不断进展,骨骼肌蛋白减少,甚至发展为恶液质。

早期胃癌因肿瘤对机体的全身、局部影响较小,营养不良发生率低。

在进展期胃癌,营养治疗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或纠正营养不良,使机体能够承受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基础。

合理的营养治疗是对伴有营养不良的胃癌手术病人实施有效治疗的突破口,了解病人的机体代谢变化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有利于对胃癌围手术期的营养不良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

为指导临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结果,参考国际和国内营养学会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临床实际,制定《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本共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涵盖了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相关常见问题。

本共识的制定采用Delphi法进行调研和投票,确定专家共识的内容。

胃癌的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胃癌的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胃癌的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的关键是手术切除肿瘤。

手术对患者的
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胃癌的围手术期,进行营养干预是非常重要
的。

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术前准备:在胃癌手术前,患者常常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

研究发现,术前营养支
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营养支持可以包括口服或静脉
注射营养液、高能量高蛋白饮食的摄入等。

2.术中营养管理:手术过程中患者需空腹,但一些研究发现,术中静脉输注营养液可
以改善术后的营养状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目前对术中营养干预的研究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探索。

3.术后营养恢复:胃癌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饮食管理,以减轻术后的并发症。

一些研究表明,早期进食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适当的
饮食包括低脂低胆固醇、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摄入。

4.支持性营养干预:支持性营养干预包括症状管理、心理支持和营养教育等,可以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支持性营养干预对胃癌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影响。

胃癌的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和探索。

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营养干预策略,以及支持性营养干预的
效果评估和干预时机的确定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护理课件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护理课件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要点解读护理课件
目录
• 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的重要性 • 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 护理在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的作用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结语
引言
背景介 绍
共识的意义和目的
意义
目的
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的重 要性
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需求
01
求。
术中保温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避免患者 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等不良
反应。
术后护理
术后疼痛管理 术后营养监测 术后康复指导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分享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性别、病情 等基本信息。
治疗方案
手术方式、营养支持方 案等。
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患者恢复良 好,无并发症发生。
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的经验教训, 如术前评估、术中操作、
营养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围手术期,良好 的营养状况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速度。
全程营养管理的必要性
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不应仅局限于术前或术后,而应该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包括 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出院后的随访,以保障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02
维持正常代谢
维持免疫功能
03 促进组织修复
营养不足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
增加并发症风险
延缓恢复
影响预后
营养过剩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
增加手术风险
影响伤口愈合
增加术后并发症
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术前营养评估与准备
术中营养措施
01
维持热量平衡
02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患者的热量消耗,如保持手术室的适宜温 度、采用保温措施等,以维持患者的热量平衡。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问题1胃癌病人如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推荐01胃癌病人确诊后均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鉴别是否存在营养风险。

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评分。

NRS-2002评分≥3分者具有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者无营养风险。

02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应进一步进行营养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体重丢失量、体重指数(bo dy mass in dex,B MI)、去脂肪体重指数(fa t free ma ss in dex,FFMI)、血生化指标(如白蛋白)等,有条件时可采用病人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a ti en t-gen era ted subj ecti ve gl obala ssessmen t,PG-SGA)进行营养评估。

问题2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标准?推荐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建议参考营养不良评定(诊断)标准全球领导人(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共识发布的最新标准。

营养不良的诊断应首先采用有效的筛查工具(例如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明确病人存在营养风险;在此基础上,须至少符合一项表现型指标和一项病因型指标,即可诊断营养不良。

表现型指标包括:(1)(亚洲地区)BMI<18.5(<70岁)或BMI<20(>70岁)。

(2)无意识的体重减轻:6个月内体重下降>5%,或6个月以上体重下降>10%。

(3)通过有效的人体成分检测技术确定的肌肉量降低(去脂肪体重指数、握力等)。

病因型指标包括:(1)能量摄入量降低≤50%(>1周),或任何比例的能量摄入降低(>2周),或导致病人吸收不足或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道症状。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一、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是指现存或潜在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病人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

营养风险是一个与临床结局相关联的概念,其重要特征是营养风险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成本-效益比等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营养风险筛查是营养治疗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为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和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

NRS2002基于较强的循证证据,被国际上多个营养学会推荐为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首选工具,其优点为具有循证基础,应用相对简单、易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实践。

NRS2002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营养状况受损评分(0~3分)。

(2)疾病严重程度评分(0~3分)。

(3)年龄评分(年龄≥70岁者加1分)。

总分为0~7分。

NRS2002评分≥3分作为存在营养风险的指标,<3分表示不存在营养风险。

临床实践证明,NRS2002评分能较客观地反映胃肠外科病人的营养风险,并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进行营养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尤其是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推荐意见1:病人就诊后应尽早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对有营养风险者应进一步实施营养评定和营养不良诊断,根据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结果确定营养治疗计划。

首选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证据级别:高,推荐强度:强)二、营养评定及营养不良诊断营养评定是通过临床检查、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人体组成测定以及多项综合营养评价等主客观方法,判定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估计营养不良所致的危险性,并监测营养治疗疗效。

理想的营养评定方法能够准确判定机体营养状况,预测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示预后。

营养评定方法有多种,每个评价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胃肠外科病人,体重、BMI、去脂体重指数(FFMI)变化及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对预测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风险表现出了良好的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
问题1
胃癌病人如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
推荐
01
胃癌病人确诊后均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鉴别是否存在营养风险。

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评分。

NRS-2002评分≥3分者具有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者无营养风险。

02
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应进一步进行营养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体重丢失量、体重指数(bo dy mass in dex,B MI)、去脂肪体重指数(fa t free ma ss in dex,FFMI)、血生化指标(如白蛋白)等,有条件时可采用病人主观整体
评估量表(pa ti en t-gen era ted subj ecti ve gl obal
a ssessmen t,PG-SGA)进行营养评估。

问题2
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标准?
推荐
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建议参考营养不良评定(诊断)标准全球领导人(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共识发布的最新标准。

营养不良的诊断应首先采用有效的筛查工具(例如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明确病人存在营养风险;在此基础上,须至少符合一项表现型指标和一项病因型指标,即可诊断营养不良。

表现型指标包括:(1)(亚洲地区)BMI<18.5(<70岁)或BMI<20(>70岁)。

(2)无意识的体重减轻:6个月内体重下降>5%,或6个月以上体重下降>10%。

(3)通过有效的人体成分检测技术确定的肌肉量降低(去脂肪体重指数、握力等)。

病因型指标包括:(1)能量摄入量降低≤50%(>1周),或任何比例的能量摄入降低(>2周),或导致病人吸收不足或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道症状。

(2)急性疾病损伤,或慢性疾病相关的炎症。

问题3
胃癌病人的营养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定位?
推荐
胃癌病人的营养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从疾病确诊开始,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时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贯穿抗
肿瘤治疗的全过程。

问题4
如何确定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能量和蛋白质目标需要量?
推荐
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能量的目标需要量推荐采用间接测热法实际测量,或按照25~30kcal/(kg ·d)(1kcal=4.184 kJ)来计算,蛋白质的目标需要量推荐按照1.2~1.5g/(kg·d)计算,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问题5
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营养物质选择注意哪些方面?
推荐
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营养底物应保持合理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
的供能比例,可适当提高能量密度;注意补充生理需要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铁、维生素B12、维生素D等。

问题6
胃癌病人术前营养治疗的指征和意义?
推荐
胃癌病人实施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后,若术前营养状况良好,无须营养治疗;重度营养不良病人或中等程度营养不良而须接受大手术的病人推荐在术前实施7~14 d营养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问题7
如何选择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方式?
推荐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首选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或EN,EN无法实施或EN无法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时应补充或选择肠PN。

问题8
如胃癌病人PN的输注途径?
推荐
PN可以经中心静脉或经外周静脉进行输注,推荐采用中心静脉途径。

预计PN输注>1周时,首选中心静脉途径。

问题9
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与加速康复外科(ERAS)之间的联系?
推荐
围手术期的营养治疗是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符合条件的胃癌病人,推荐按照ERAS原则和流程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治疗。

问题10
胃癌病人手术前是否需要长时间禁食水?
推荐
大多数胃癌病人手术前无须长时间禁食水。

无胃排空障碍的病人(糖尿病病人除外),麻醉前2~3 h可摄入适量含碳水化合物的清流饮料(例如12.5%的糖溶液)。

问题11
胃癌病人术中是否需要留置空肠营养管?
推荐
术前营养状况差、术中判断并发症风险高、术后需要接受辅助放化疗或较长时间营养治疗的胃癌病人,推荐在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

首选经鼻放置鼻肠管,预计营养治疗时间>4周时,可选择经腹空肠造口置管。

问题12
胃癌病人术后如何进行营养治疗
推荐
建议胃癌病人术后早期(24~48 h)恢复经口进食、ONS或EN。

EN建议从低浓度、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逐渐加量,EN提供的能量和蛋白质>50%目标需要量时可停用PN。

问题13
围手术期应用免疫增强型EN制剂能否使病人获益?
推荐
部分研究提示,围手术期合理应用免疫增强型EN制剂有利于维持瘦体重、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但需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不推荐常规应用。

问题14
胃癌病人放化疗期间应如何进行营养治疗?
推荐
胃癌病人接受放疗和(或)化疗期间,建议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制定营养治疗计划,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

问题15
合并消化道梗阻或消化道出血胃癌病人的营养治疗?
推荐
胃癌病人在术前合并消化道梗阻或消化道出血时,营养治疗应以PN为主,纠正贫血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若梗阻及出血症状得以改善,在安全的前提下可谨慎尝试向EN过渡。

问题16
胃癌病人出院后是否需要营养治疗
推荐
出院后应根据病人的进食及营养状况,继续按需进行以ONS为主、3~6个月或以上的营养治疗。

ONS以整蛋白配方为主,每天能量应达400~600 kcal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