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才是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
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导读: 万紫千红总是春全诗《春日》作者:朱熹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诗意: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春日》朱熹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简析】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
他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
明代科举制度以他的著作为教科书,“朱学”逐渐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有力精神支柱。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bīn):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景物。
等闲:随意。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赏析】这是一首借泗水寻芳宣扬圣人之道的的理趣诗。
因孔子曾在洙、泗之间教授弟子,所以诗的首句便提泗水。
从题目“春日”看,似为游春之作,然而,在南宋时期泗水已被金人侵占,朱熹不可能去泗水游春,所以这首诗是虚构想象之作,而泗水就是暗指孔门。
诗的字面意思,在于说明大自然具有无限蓬勃的生机,因此万紫千红,触处皆春。
而实际上诗人用“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他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当今常用来形容祖国形势一派大好,或者文艺园地百花争妍的情景。
朱熹描写春天的诗赏析
朱熹描写春天的诗赏析朱熹描写春天的诗赏析春日宋代朱熹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创作背景: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春日六年级上册古诗古诗
《春日》 作者:朱熹【宋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春日》意思: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春日》写作背景: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春日》鉴赏: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古诗春日的意思是什么
古诗春日的意思是什么古诗春日的意思:《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原诗:春日 1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春日》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春日》胜日2寻芳3泗水4滨5 ,无边光景6一时新。
等闲7识得东风8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品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作品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文学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导读:《春日》原文胜日2寻芳3泗水4滨5 ,无边光景6一时新。
等闲7识得东风8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春日》诗意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赏析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
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
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
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
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
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
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
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
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春日》作者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成语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成语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成语的文学价值
3.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成语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园不值》。
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花朵争艳斗丽,色彩缤纷。
这里,万紫千红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
从文学价值来看,这句成语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体现了古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
同时,成语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景之中。
此外,这句成语还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运用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为作品增色添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用到这句成语。
比如,当我们形容春天的景色时,可以用“万紫千红总是春”来表达春天的美丽。
此外,这句成语还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繁荣兴盛,如“我国的经济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
这样,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成语“万紫千红总是春”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1页共1页。
朱熹《春日》相关知识点
朱熹《春日》相关知识点以下是朱熹《春日》这首诗的相关知识点如下:一、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翻译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三、注释1. 春日:春天。
2.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 寻芳:游春,踏青。
4.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济宁市。
5. 滨:水边,河边。
6. 光景:风光风景。
7.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 东风:春风。
四、相关考点1.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诗人在泗水之滨游春的画面,展示了无限美好的春光。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东风人格化,写出了东风的特点,仿佛是一位老朋友,让人感到亲切。
同时,这句诗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等闲识得”对“万紫千红”,“东风面”对“总是春”,对仗工整,使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景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作者介绍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六、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孟圣地来说理的。
春日朱熹古诗原文
朱熹《春日》古诗原文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拓展资料: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bīn):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随意。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阳光明媚沿着泗水河畔去踏青,无边无际的春天美景尽收眼中。
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春风扑面,只有春天才总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赏析】
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
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
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
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
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
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
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
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的意思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挡不住春意浓。
1. 诗句出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一诗。
此诗表现了诗人在赏花过程中对春天气息的感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春天的气息。
2. 语言表达这句诗语言简练优美,用“等闲”和“识得”表明诗人对东风的敏感与了解,用“万紫千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花朵的繁花似锦,赋予了春天绚丽多彩的意境。
3. 情感表达刘禹锡通过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4. 寓意“等闲识得东风面”就是对春天气息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敏感与了解。
而“万紫千红总是春”则表现了春天花朵的美丽和春天的气息,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5. 哲学思考这句诗语言简练优美,用“等闲”和“识得”表明诗人对东风的敏感与了解。
从这句诗中也可以看出诗人对春天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它也启示人们要用一颗温暖的心去对待生活,用一双敏感的眼睛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品味生活的美好。
6. 总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邃,通过对春天气息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敏感与了解,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春天的气息。
诗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美好事物的热爱,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这句诗也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哲学思考和情感的寄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邃,通过对春天气息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敏感与了解,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春天的气息。
诗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美好事物的热爱,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这句诗也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哲学思考和情感的寄托。
7. 对生活的态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诗歌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等闲识得东风面东风的正确解释
等闲识得东风面东风的正确解释“等闲识得东风面”的意思:“平常(人)都知道有春风”。
【翻译】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到。
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诗句出自《春日》作者:朱熹(宋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赏析: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写景的诗句】轻易识得春风面,姹紫嫣红老是春_全诗赏析
【写景的诗句】轻易识得春风面,姹紫嫣红老是春_全诗赏析出自宋代诗人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择善辨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人们个别都以为这就是一首游春。
从诗中写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来日气。
“泗水滨”代普雷地点。
“寻芳”,等同于找寻奇妙的春景,代普雷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就是写下“寻芳”所见到税金。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崭新”,写下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体景色景物。
“一时崭新”,既写下春回大地,天然风物面目一新,也写下了作者郊游时线人一代莱惊艳深感。
第三句“择善辨得春风面”,句中的“辨”字顺首句中的“寻”字。
“择善辨得”就是说道春天的面容与特点就是很轻而易举辨识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旧就是春”,就是说道这姹紫嫣红的气象全系列就是由春景写意而变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意识了春天。
这就详尽答疑了为什么能够“轻而易举辨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花团锦簇”又照料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崭新”。
第三、四句就是用形象的语言详尽写下光景之崭新,寻芳税金。
首句点明出游的气节、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
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
恰是这新颖的感触,使诗人认识了东风。
好像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斗丽的景象,不正是活力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入,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
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处所早已失守于金国,怎能去游春呢?本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提倡的“仁”。
这些意思假如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未免单调乏味。
本诗却把哲理熔化在活泼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
这是朱熹的高超之处。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万紫千红总是春赏析一说到“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子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缓缓在眼前展开。
咱们都知道,这出自宋代大文豪朱熹的《春日》一诗,简简单单七个字,却把春天的景致描绘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今儿咱们就来聊聊这句诗,看看它为啥能让人一读就心生欢喜,仿佛自己正漫步在那繁花似锦的春日里。
“万紫千红”,这四个字一出来,就像是给咱们的大脑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你想啊,春天的花儿们,哪个不是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还有那黄的、蓝的、紫的……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简直就是大自然最得意的调色盘。
走在这样的花海中,你说是不是“万紫千红”?这词儿用得,真是既贴切又生动,让人一读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那片绚烂的景象。
再说说“总是春”。
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
咱们都知道,春天是一年中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的光芒。
而这“总是春”,就像是在说,无论你看向哪里,无论是什么时候,春天的美好和温暖总是伴随着你。
这种感觉,就像是咱们常说的“春风拂面”,虽然摸不着,但那份温柔和舒适,却是实实在在的。
把“万紫千红”和“总是春”放在一起,那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春日画卷。
你想象一下,自己正走在一条乡间小路上,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脚下是软绵绵的青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抬头一看,远处的山坡上,一片片花海在阳光下闪耀,红的、黄的、紫的……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美得让人心醉。
这时候,你深吸一口气,仿佛能吸进满满一口春天的味道。
这就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带给咱们的感受,既真实又梦幻,既亲切又高远。
其实啊,这句诗不仅仅是在写春天的景色,它更像是在告诉咱们一个道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去感受。
就像这春天的花儿们,它们不会因为无人问津就放弃开放,反而会更加努力地绽放自己的美丽。
咱们人也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像春天的花儿一样,勇敢地面对,积极地生活。
春日古诗的全部解释的意思
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简介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春日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
赏析:
《春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竞艳、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特别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把春天写活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秋名句。
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朝徽州婺源人,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师和理学家。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
关于朱熹踏游春踏青的喜悦的诗
关于朱熹踏游春踏青的喜悦的诗《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衍生注释:1. “胜日”: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寻觅美好的春景。
3. “泗水滨”:泗水河边。
泗水,在今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
5. “东风”:春风。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绚丽景色。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胜日”与“泗水滨”,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
“无边光景一时新”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到处都是焕然一新的景象。
后两句则更巧妙,把春天的形象具象化,仿佛东风有着可以识别的面容,而万紫千红的景象就是春天的象征。
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作者介绍:朱熹,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学和著书立说,他的诗歌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蕴含着哲理,同时也不乏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四、运用片段:那次班级组织春游,到了郊外的一个大花园。
一进去,那五颜六色的花朵简直晃花了眼。
我突然就想起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嘿,这古人诚不我欺啊,这春天可不就是万紫千红的嘛。
就像有人在大地上打翻了颜料盒,到处都是色彩斑斓的。
我跟同学说:“你看,这和朱熹诗里写的简直一模一样。
”同学也不住地点头称是。
这朱熹啊,真是把春天写活了。
《行香子·树绕村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一、衍生注释:1. “陂塘”:池塘。
2. “徜徉”:自由自在地来回行走。
3. “青旗”:酒幌子。
4. “飏”:飘扬。
二、赏析:这首词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风光图。
上阕从村庄的整体环境入手,绿树环绕,池塘水满,词人迎着春风,兴致勃勃地漫步。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几句,色彩鲜明地写出了园中百花盛开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紫千红才是春——在湖南省“第五届学校发展论坛暨学校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上的典型发言郴州市永兴县朝阳实验小学校长王燕(2012/12/15)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我叫王燕,来自郴州市永兴县朝阳实验小学。
作为一名来自最基层的小学校长,站在全省“第五届学校发展论坛和学校发展研究”会议的讲台上,面对星光璀璨的专家大师,我有些忐忑,毕竟我才当了三年小学校长,论经验,当然稀薄;讲理论,难免肤浅。
但我更多的是兴奋、是感激。
能让各位大师、方家检视我们基层小学的成长之路,是我的幸福;能聆听各位学者、专家的真知灼见,是我的幸运。
参加这样的一个盛会,必将让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再一次吸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万紫千红才是春》,从打造优秀团队,发挥群体才智,促进学校发展的角度来尝试诠释本次论坛“群体创造力与学校特色发展”的主题。
我的发言可能有些稚嫩,但我由衷地祈盼,我校在教师团队建设、教师协同发展、教师集体创新上的探索和追求,能得到大家些许认可和鼓励。
一、用目标凝聚人心,倾力打造爱岗乐业的教师团队一个生命,如果缺乏明确目标,就会没有前进方向,更会失去前行动力。
个人如此,学校亦然。
我校2009年9月创办之初,就在“校诗”里庄重誓言:“我们,从零开始,白手起家。
我们,以对教育的忠诚挚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朝阳园里,酿造百花成蜜,在湖湘之南,建树教育丰碑。
”正是这一执着信念,聚合起全体朝阳人同心同德、携手并进,共同开启朝阳教育崭新征程。
(一)更新观念,全面促进教师的职业认同。
我校从开班办学的50名教师,到如今的200多名教职员工,每年新进老师有小学的、初中的,还有不少从未有过小学教学经历的高中教师。
不同的知识结构,教学经历、工作生活环境衍生了不同人生价值观。
迅速凝聚人心,形成共同的价值判断,成了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头等要事。
1、深刻植入“朝阳人”的观念。
“同心同德同乐同做朝阳人”是我们第一次与新教师见面会议的主题词,配上《感恩的心》的背景音乐,会场流淌着家的温馨、祥和;“我与朝阳共荣辱,心比朝阳更蓬勃”是我们的呼号和坚定誓言;“我快乐,我成长,因为我是朝阳人”是我们对初入学孩子浅而易记、朗朗上口的口号;再加上“校歌、校诗、校徽”,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我是朝阳人”的执着、坚定、骄傲和自豪。
我们努力让每个跨入朝阳的老师,从第一天开始,就明白自己成了一名“朝阳人”,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地渗入、强化,这种拥有共同称号的团体,形成了一种合力、向心力,时时、处处,他们心怀集体荣誉,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2、形成共同的价值判断。
“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是我校的办学目标。
其中,“教师成功”是我们引导的职业价值追求。
对许多人来说,教师这门职业不是带来内心充实、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份事业,而是为谋生糊口而无奈接受的一种职业。
由此,多数人工作被动,甚至消极懈怠,得过且过。
“既然不能选你所爱,那么,爱你所选吧。
选择了,便无悔;选择了,便努力热爱;选择了,便认真对待;选择了,便用良心做事,力求问心无愧”。
这是我在教师例会上经常挂在嘴边意味深长而又用心良苦的话,旨在呼唤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
同时,用国家社会、家长的尊师崇教,孩子对教师的无比尊崇,人才对民族、社会、家庭的作用唤起教师对职业的荣耀、自豪感。
如此循环往复,细微着手,点滴渗入,让所有老师明白了教师真正成功的涵义:你可以名不见经传,没有骄人的赛课经历,没有著书立说,没有光环绕身,但你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被孩子喜爱、崇敬,也深受家长爱戴。
每天,你享受着孩子及自身成长的喜悦幸福。
这样的教师,便是成功的;这样的事业,就是辉煌的。
现在,这种“成功教师”观已渐渐被越来越多的朝阳人认可、奉行,越来越多的朝阳教师感受着、享受着教书育人带来的快乐与喜悦。
(二)提升素质,全力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
一名老师,如果有扎实的业务知识,丰厚的学识积累,过硬的教学技能,就一定能收获教育教学带来的成就感,由此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教育的幸福。
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扎实开展校本研训是老师技能提升、专业成长的最好平台。
我校始终坚持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专家讲座、外出学习、校长讲坛、校长示范课、年级研讨课、外出学习汇报交流、自身研修、同伴互助等活动。
而我们最与众不同,最引以为豪的是在教师培训、学习方面,我校最有热情、最大力度、最敢花钱、也最有成效。
2010年4月,我第一次带领学校的六名教师赴江苏常州参加“亲近母语”活动。
我们不仅聆听了于永正、窦桂梅、郭初阳等全国教育大师的授课,更有幸与一批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的“点灯人”如梅子涵、薛瑞萍、徐冬梅等面对面交流,我们被震撼、感动,更被唤醒、点燃。
我们一行七人,每天很早起来赶往会场,认真听课,认真记录,勇于提问。
会后、晚上都在兴奋地交流、总结白天的收获。
回到学校后,立即向全校老师汇报学习感受、心得,上汇报展示课。
一线老师吴玲瑜、黄丽华、黄艳芝将自己所学用于教学实践,他们也真正成了孩子阅读的“点灯人”。
正缘于这次成功取经,从此,我们经常到网上或教育报刊杂志上查询各类全国教育教学活动、论坛的通知,凡是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我们都会想方设法让老师参加。
办校第一期,我们的公用经费不足10万元,而用于教师培训的费用就超过了4万元。
三年来,我校老师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北京、重庆、厦门、广州等。
我校派出各级各类的培训、听课、学习达两百多人次,每期用于教研培训的经费超过20万元。
这种走出去、学过来,又立足校本的研训活动,不仅开阔了老师的视野、心胸,点燃了他们的教育激情,更使得一批又一批的教师从不知“研训、课改、理念”为何物的教书匠迅速蜕变,成长为校级、县级、市级甚至省级骨干教师,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从单调、重复、乏味的教书活动中解放出来,踏上教书育人的康庄大道。
在朝阳,从来没有所谓“比赛专业户”,我们让一个又一个年轻的老师走上前台,展示自我。
每次赛课,不仅能让参赛老师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让参赛者历练、成熟、提升,同时让共同做课的教师团队成长。
短短三年,我校先后有15人在省级教学比武、说课、三优联评中获一等奖,10人在市级教学比武中获一、二等奖;教师的论文、课件也多次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获奖。
今年11月27日,张印老师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荣获一等奖。
教师的迅速成长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享受了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
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份成就、快乐转换成能力传递给了孩子,让孩子们与老师们一块成长。
在我校创办后参与的两年四次全县教学质量检测中,四次均获得综合评分城区第一的好成绩,向家长、社会交上了一份可喜的答卷。
二、用管理集聚人力,以人性的光辉照耀携手共进的道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与所有学校一样,我们也建立了一系列校规校纪。
但我们更倾向于淡化制度的铁硬和冰冷,而趋向于制度的人性化和温情化。
三年来,我们学校推行制度化、情感化管理,坚持以德服人、以情感人的管理原则,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管理氛围,唱团队和谐奋进之风,打造团队文化,使师生在充满温情的校园文化中,快乐学习,愉快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使朝阳实验小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成长的沃土。
这里,我不多讲那些常规的管理制度,只向大家汇报“荣誉共享”的评价机制。
这项制度的核心是学校认可“人人都是有价值的”,倡导“共赢”和“共享”。
(一)教学质量评价不以分数定成败。
按照学校管理惯例,教学质量评价在班与班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总要分出高低优劣、评个三六九等。
第一年,我们奖励年级班级的20%为一等奖,40%为二等奖,40%为三等奖。
实施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老师教学都很用心、努力,但年级中的考前复习往往各自为政、各显神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方法或策略。
考试后一些老师所教科目人平成绩因为0.2、0.1分甚至0.01分之差落入二、三等质量奖的行列,让他们沮丧、遗憾不已。
我们想:既然人人都有价值,人人都用心、努力工作,为什么不能荣誉共享、实现共赢呢?第二年,我们组织老师讨论修改了《教学质量奖励评价方案》,由原来按比例划分的一、二、三等奖改为按人平分差评定奖励等次,每2分为一个等次;若年级组各班各科的分差都控制在两分之类,则都可以拿到一等奖。
这个学期,我们另增设一个“团结协作奖”,如果哪个年级组的老师都拿到一等奖,则可获评此奖。
这样的评价方式,避免了班与班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有效地鼓励团结协作、资源共享,从而共同提升教师团队。
(二)班级管理评价不因瑕疵掩白玉。
在班级管理常规评价中,总会有些班级因偶尔的失误被扣极少分数。
但我们在日常巡查或检查评比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在按学校的卫生、纪律要求用心做事,有的甚至达到近乎完美的要求:在教室线槽中,我们找不到细粒微尘,墙上哪怕芝麻般大小的污渍也难觅踪迹。
因此,一个班级一个月下来因学生偶尔迟到或课间嬉闹被扣点分,应该丝毫不影响我们打造“洁净、文明校园”目标的实现。
因此,我们确定班级日常管理平均90分以上的均可拿班级月管理一等奖,以下每10分一个等次,低于70分则不享受奖励。
这样的评价机制,极大调动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热情和积极性。
因为他们知道,在朝阳,只要用心努力做事,每个人都可以拿到最高的奖项。
(三)教职员工评价多以奉献论英雄。
激励,是促进教师更好工作的最好措施。
我们学校有许多奖励制度,而最被看重、最具影响、最能激发教职员工积极性、加强团队凝聚力的,就是“朝阳之光”、“朝阳年度十大新闻人物”的评选表彰活动。
“十大新闻人物”参评对象为全体教职员工,包括学校聘请的临时工,只要工作敬业,贡献突出,群众认可,就可通过民主海选、评比投票获此殊荣。
每年元旦节定期举行的“朝阳十大新闻人物”颁奖活动就成了老师们最为关注的盛事。
评比结果在元旦颁奖晚会上揭晓。
那一晚,别开生面的颁奖现场,气氛热烈;极富个性的颁奖词,饱含深情,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比如在朝阳迅速成长起来的张印老师的颁奖词——“他是朝阳从市级到省级,即将走向国家级讲台第一人,他用数字信息打开一位位孩子通向未来的网络之门。
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
在教育的人生路上,他用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过关斩将,告诉了我们一个朝阳之子奋发向上的教坛神话”。
何昭群老师的颁奖词——“作为一个平凡的朝阳人,她就像朝阳的一株“步步高”。
当班主任、写通讯、练书法、学古筝,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不喊苦累,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默默坚持,静静绽放。
她让我们领悟到了,润物无声,追求教育幸福的情感。
她让我们感受到了,滴水石穿,专注育人事业的力量”。
获奖教师更是激动不已。
李海英老师感慨“原来做教师可以这样有尊严、有价值”,她希望自己能做朝阳的春泥,做朝阳的路基,做一个无愧朝阳的人!许明英老师更是激动地说:“王校长,在朝阳,我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