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苦涩之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苦涩之味
中文三班倪娟娟
周作人是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创作尤以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笔者浅陋的谈谈对其散文的苦涩之味的感想。
周作人的著述博杂,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早期开创者之一。
周作人在《两个鬼》中说:“在我心头住着DuDaimon,可以说是两个鬼。
”“这两个是什么呢?其一是绅士鬼,其二是流氓鬼。
”“我对于两者都有些不舍,爱绅士的态度与流氓的精神。
”周作人还说他自己是“叛徒”和“隐士”的合身。
体现在创作中,就有了“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风格不痛的散文。
而笔者通过阅读这两类文章,觉得有一共通之处:大多数文章的笔墨间隐含着淡淡的苦涩。
这里两种风格虽然都贯穿于整个20年代周作人的散文中,但“平和冲淡”更能作为体现周作人散文的突出特点。
“平和冲淡”是指具有“绅士鬼”精神的文学味浓郁的一些文章,大多创作于五四时期,取材来源于生活而远于现实,讲求趣味。
这与周作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有相同之处,更能反映他的气质和性格。
这类文章中普遍隐含着苦涩之味。
周作人的散文提倡“为艺术”﹑“为人生”,反对一切文以载道的个人言志派,带有对旧文学的反抗和批判。
五四运动以后,他的理想中的个人主义兼人道主义产生了动摇,对应于强大现实的不可触动,使他开始明白各种西方学说与思潮并不真正适合于当时的中国。
他在《山中杂信一》中写道:“我近来的思想动摇与混乱,可谓以致奇其极了,托尔斯泰的无爱与尼采的超人,共产主义与善种学,耶佛孔老的教训与科学的例证,我都一样的喜欢尊重,却又不能调和统一起来,造成一条可以行的大路。
”这是他的矛盾,他无法将原本的人道主义与佛家道义良好的融合,更无法与他自己一直很推崇的西方学说糅合成一体。
从而构成了他独特的精神世界:平和冲淡,略微含有苦涩。
在他的散文中,他贯用娓娓的语调絮谈,将知识﹑智慧﹑哲理﹑趣味﹑冷漠﹑敏感﹑苦涩都融入笔端呈现给我们。
周作人的散文深具苦涩之味。
他的大部分散文都是貌似平淡,其内在思想情感却实是忧愤抑郁的。
他曾经说过:“盖世间所有唯辱与苦。
”在《药味集·序》中,他说:“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
”在这里他很明白地道出了自己文章内在的苦涩。
周作人深受西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着启蒙思想的头脑冷静而理智,因此,当他无力地怀着悲哀的心看着中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革命运动不断地遭遇挫折和失败,他的信仰开始蒙上阴暗苦涩的影子。
他的信仰是和五四反帝反封建时代精神一致的,他的《山中杂信六》中写道:“我们昏乱的国民久伏在迷信的黑暗里,既然受不住智慧之光的照耀。
”“极少数的人能够以科学艺术或社会的运动去替代他宗教的要求,但在大多数是不可能的。
”“我的理想或者也只是空想;将来主宰国民的心的,仍旧还是那一班的鬼神妖怪吧!”对这些在中国仍然扎着根的“痼疾”,他亦是有心无力。
周作人深受尼采的世事轮回观的影响,“生存就其本来面目而言,并无意义和目的,但不可避免地轮回,无止境地化为虚无……这是虚无主义的最极端形式:虚无(‘无意义’)是永恒的!”有时他陷于极端黯黑的宿命,认为中国也好,人类也好,都在重复他们的愚蠢和罪恶,万劫不复。
“凭了他的理知,批评万物,终于归到只有自己,但是对于这唯一的自己也不能深信。
”“自知如能将此种怅惘除去,可以近道,但一面也无不珍惜之意,觉得有些怅惘,故对于人间世未能恝置,此虽是一种苦,目下却尚不忍即舍去也。
”这种宿命观表达出了一种苦闷的孤寂感。
《山中杂信二》中他说到:“但我心底里有一种矛盾,一面承认苍蝇是与我同具生命的众生之一,但一面又总当它是脚上带着许多有害的细菌,在头上面上爬的痒痒的,一种可恶的小虫,心想除灭他。
这个情与知的冲突,实在是无法调和,因为我笃信‘赛老先生’的话,但也不想拿了他的解剖刀去破坏诗人的美的世界……”这是佛教思想中的博爱与现代革命思想的矛盾,一种难以调和的苦闷孤寂。
他的散文有时也会在淡淡的苦涩中含有芳香,如《初恋》——杭州清波门外杨三姑的故事,也是周作人的一段淡淡的初恋,没有任何情节,两个人从没说过话:“我不曾和她谈过一句话,也不曾仔细的看过她的面貌与姿态。
”只是“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的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所希求迷蒙的喜乐。
”“我很不明白做婊子是些什么事情,但当时听了心里想道,她如果真的是流落做了婊子,我必定去救她出来。
”整篇文章很是平淡,但仔细研读后却觉得是描写恋爱的最好的文章,文中没有撕肝裂肺的悲痛,没有欲死欲仙的欢喜,却让人读过一遍,便不能忘怀,如水墨画一般,留有空间和距离,反而增加饱满;看似随意的笔触,点化的确是真谛。
这篇文章用平淡的文字透出一股淡淡的含着甘香的苦涩。
而当读到“我那时也很觉得不快,想象她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又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
”这一句时,只觉得喉头哽咽,满口的苦涩。
周作人作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散文作家,以其独特的风格特色感染了很多读者。
他的散文素朴清淡而不寡味,亦不贫乏,别致优雅的像谈家常般娓娓道来,让人觉得亲切而意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