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阁夜》导学案教案.doc

《阁夜》导学案教案.doc

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编者:张胜华《阁夜》导学案预习案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登高》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 ____。

2.杜甫在《旅夜书怀》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3.诸葛武侯祠内有一联:“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频,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沥心呕血,有由来哉。

”里面暗含杜甫《蜀相》的两句诗,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阁夜》课后诵读提示诵读,达到背诵。

5.参照注释翻译《阁夜》:探究案1.《阁夜》首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结合“岁暮”“催”“天涯”“寒”等词语揣摩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一联的诗眼是什么?起到了何种作用?3.颔联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放在一起,二者为什么能浑然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运用了什么写法,作者情感如何?5.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6.从诗作内容与诗人感情出发简析这首诗。

训练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雪霁.(jì)侪.辈(qí) 天涯.(yá) 悬崖.(yá) B.渔樵.(qiáo) 挣.脱(zhènɡ) 寂寥.(liáo) 创.伤(chuānɡ) C.朔.漠(shuò) 回溯.(sù) 攻讦.(jié) 囹圄.(wǔ)D.泾.渭分明(jìnɡ) 发酵.(xiào) 信笺.(jiān) 角.色(jué) 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阁夜教案导学案

阁夜教案导学案

阁夜教案导学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阁夜的定义和历史背景;2. 掌握阁夜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熟悉阁夜教案的编写要点和结构。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阁夜的定义和历史背景a. 阁夜是指在晚上和夜间进行的教育活动,由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推行的习俗演化而来;b. 阁夜开始于唐代,宋代时成为一种盛行的教育形式,用于提高功课成绩和讲究学习。

2. 阁夜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a. 通过音乐和朗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b. 鼓励学生展示演讲和作文才能,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c.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问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 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阁夜教案的编写要点和结构a. 教案标题:应简明扼要地反映教学内容;b. 教学目标:明确表达教育目的和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和技能;c. 教学准备:列出教学资源和材料,确保教学顺利进行;d. 教学步骤:详细描述每一步骤的教学内容和具体安排;e. 教学评价: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方式和方法;f. 参考资料:引用教材、参考书和网络资源等。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将了解阁夜的定义和历史背景,掌握阁夜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阁夜教案的编写要点和结构。

2. 教学准备:a. PowerPoint幻灯片;b. 阁夜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c. 学生作品和演讲稿。

3. 教学步骤:a. 导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阁夜的兴趣;b. 讲解阁夜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其起源和演化过程;c. 探讨阁夜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问题;d.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编写阁夜教案;e. 展示学生作品和演讲稿,并进行评价和讨论;f.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阁夜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教学评价:a. 学生讨论的参与程度和质量;b. 学生的个人作品和演讲表现;c. 学生对阁夜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阁夜》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学习有情感诵读作品。

2、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课前案】1、诗人回顾: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

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3、注音并解释下列字词①景:②霁:4、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如何体现出作者“凄凉悲怆”的心境?5、颔联:从()觉和()觉来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

诗人如何将悲惨的战争现实和和壮美的三峡之景表现出来?6、颈联:人们为何哀哭?“夷歌”指什么?诗人听到“夷歌”后心情会愉悦起来吗?7、尾联:这里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是哪两个?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叹?【课中案】这首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课后案】比较阅读: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是《旅夜抒怀》的意境是《阁夜》中,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阁夜》教案6篇

《阁夜》教案6篇

《阁夜》教案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阁夜》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阁夜》教案1学习目标:1.诵读全文,把握节奏。

2.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点。

3.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学案:1.填写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诗史。

《阁夜》一诗作于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又遇上崔旰作乱,国无宁日,诗人怎能不忧心忡忡?全诗格调低沉,诵读时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那颗苍凉凄苦的心。

2、概括全诗内容:答: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3、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二、赏析学案: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有什么作用?明确: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组合成什么意境?明确:听觉、视觉。

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明确: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一)课堂练案:国殇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说明:《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

而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屈原熟练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

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
主备人:审定人:高二语文组
备课时间:12月10日授课时间:
一、激趣引入(课前热身,谈话引入)
二、导学讲析(导学导思)
1、朗读指导
(1)划分诗歌的节拍:
(2)找出诗歌的韵脚:——押韵,偶句押韵,
韵脚:、、、
(3)把握情感基调
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得平缓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吭高歌
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
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怆然有无穷之思”。

2、整体感知:
听视频朗诵,初步感知作者情感,并用一两个词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

三、合作展示(合学展示)
合作探究: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慨?结合诗句细加品读分析。

分组汇报展示
四、拓展延伸:196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世界人民纪念他。

2012年,是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

人教版语文必修课本中杜甫《登
高》一诗的人物配图是这样的,杜甫侧坐在石头上,迎风略抬着头,面带沧桑,呈现倚石忧思的神情。

然而这则插图“惨”遭涂鸦。

讨论:对杜甫这样的世界文化名人,我们是否赞成用涂鸦与恶搞的这种方式来纪念他呢?
五、小结、布置作业
1、以“杜甫,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抒发你此时内心对杜甫的情感。

2、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3、背诵全诗。

说明:①三声:笑声、讨论声、赞美声;
②三力:实力、活力、魅力;。

(新)阁夜导学案

(新)阁夜导学案

《阁夜》2.概况内容: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二、赏析学案:1.描绘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岁暮时节,冬日傍晚,刚刚放晴的太阳好像被催促似的匆匆收敛了最后一抹余辉,夜晚来临了。

这是一个霜雪初停的寒夜,无边无际的霜雪好像蔓延到天边,银白色的雪光散发阵阵寒意。

衬托出夜晚的冷寂,作者孤寂的心境蕴含其中。

2. 明确:听觉、视觉。

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3.明确: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4、(1)答: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2)手法:寓情于景用典(见全解113页谢谢合作)《阁夜》2.概况内容: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二、赏析学案:1.描绘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岁暮时节,冬日傍晚,刚刚放晴的太阳好像被催促似的匆匆收敛了最后一抹余辉,夜晚来临了。

这是一个霜雪初停的寒夜,无边无际的霜雪好像蔓延到天边,银白色的雪光散发阵阵寒意。

衬托出夜晚的冷寂,作者孤寂的心境蕴含其中。

2. 明确:听觉、视觉。

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3.明确: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4、(1)答: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2)手法:寓情于景用典(见全解113页谢谢合作)。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阁夜》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阁夜》导学案

《阁夜》【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技能目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问题一:《阁夜》的风格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和感受到什么?问题二:开头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催”和“霁”如何理解?作者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①注释:岁暮:。

②赏析要点:一“催”字,形象地说明。

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这里指。

《红楼梦》中有写晴雯的诗句:。

这里的霁月指雨后月出,古人常用这种自然现象比喻。

问题三:三、四句作者听见了什么声音?看见了什么景色?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并把作者的所闻所见用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描绘出来。

五更:。

鼓角:,说明作者心之悲凉。

动摇:。

说明诗人心之。

这两句写寒宵的所见所闻,上句紧承上文宵字,写黎明前听到的当地驻军的鼓角,暗示了诗人的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

“鼓角声”“声悲壮”与“五更”的巧妙结合显示了夔州一带的战争气氛之浓。

下句写三峡美丽的夜景,因为雪过天晴,故三峡中隐星可见,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此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把对时局的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融入深深的景色之中,“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

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

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

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感慨深沉,更显示出内心的。

拓展提升暗示当时军民混战,内乱不已的时代环境。

用悲壮加以形容山河之动摇,社会的动摇“动摇”。

问题四答案:野哭千家:千家恸哭传彻四野,暗指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生命财产所带来的严重损失。

夷歌:少数民族的歌谣,异乡的歌谣,暗指自己衰年多病仍流落异乡。

《阁夜》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阁夜》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阁夜》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年级:高二编写:谢一彰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编制时间:2013--12班次: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2、诵读品味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方法] 诵读、质疑、探究法[教具] 多媒体设备二、教学过程备注、补充一、导入新课:师生共同回忆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二、写作背景这是一首年终時感怀的诗,写景、写情,充滿孤寂悲凉的感觉。

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

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三、朗读指导:(见教材)按课本诵读提示,各小组推荐3-5名同学朗诵,师生共评。

四、自主赏析,讨论明确:(见课件)一)、对各联赏析正确的是( A )。

请指出错项的问题所在。

A、首联中的“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天涯”,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之意,“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B、颔联上句借听觉写出了兵革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明确:下句明借视觉写山川壮美,暗用“汉武帝问天星尽摇事,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的典故,写百姓因战争劳顿不堪。

上下句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都说的是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C、颈联上句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

下句写“夷歌”“渔樵”,显示了地方风情,也说明少数地区老百姓生活还很安定。

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欢喜有人愁。

(明确:下句“夷歌”之“夷”言地域偏远,“数处”与“千家”形成对比,战乱频繁,野哭千家,偏远山区里的零星渔民樵夫为了活着,在战乱中仍得辛苦劳作。

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班级姓名《阁夜》学案一、学习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有感情地诵读作品;2.置身实景,缘景明情,理解作者蕴含的情感;(难点)3.学习本诗的表现手法。

(重点)二、教学环节展示目标初读感知细品情感带着情感诵读学习手法反思布置作业三、主要教学过程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注释:①作于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

②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③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④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2)诵读提示:⑤此诗对仗工整,音节整齐,诵读时要深情、顿挫。

⑥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得平缓;而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诵读时应引吭高歌;第三联写野哭、夷歌之凄惨,诵读时应转为悲抑;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怆然有无穷之思。

”2.置身实景,缘景明情(1)填空我认为(字、词、句)好,好在(2)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根据示例,阐释作者所悲所慨悲是一种恨,恨现世安稳,难求!(3)有感情的朗诵诗歌3.涵咏诗歌,学习手法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他的情感的?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4.反思:学完本诗,我能够:背诵这首诗知道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赏析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这首诗的情感了解这首诗的表现手法5.作业:背诵并默写《阁夜》补充资料:1.表现手法术语2.赏析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3.作者:杜甫,字子美,唐朝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阁夜》学案

《阁夜》学案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四月飘泊至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这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战争的烽火一直没有停息。战祸绵延数年,人民死伤无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一个深冬的夜晚,霜雪初霁,寓居在夔州西阁中的诗人,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2、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
【学法指导】
1、题解: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诗,写景、写情,充满孤寂悲凉的感觉。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2、内容提要: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超越时空的联想;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学习过程】
一、深情、顿挫诵读《阁夜》,然后试将原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二、赏析。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1)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有什么作用?(2)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试作简析。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是千古名句。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理解《阁夜》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

2、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其诗作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 766 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都先后死去。

杜甫流寓夔州,身世飘零,心情十分沉重。

四、文本诵读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再读诗歌,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3、反复诵读,体会情感,读出韵味。

五、诗歌解读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一联点明时间是冬季,岁末的白天越来越短,在天涯漂泊的诗人在霜雪初停的寒夜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孤寂。

“阴阳催短景”写出了时光匆匆,“天涯”则强调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漂泊之感,“霜雪霁寒宵”营造出了寒冷、凄清的氛围。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有何作用?这一联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

五更时分,军中的鼓角声悲壮响起;三峡上空,星辰倒映在江水中,随着波浪摇曳不定。

通过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又描绘出了三峡的雄伟壮阔,以壮景衬哀情,更凸显出诗人内心的悲壮和感慨。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一联写听到千家野哭,战争的消息传来,百姓在战乱中痛苦不堪;而几处渔人樵夫却唱起了夷歌,表现出当地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战乱频繁。

杜甫《阁夜》(老师用)

杜甫《阁夜》(老师用)

班级:组别:组号:姓名:《阁夜》导学案(教师用)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并背诵全诗。

2、探讨、鉴赏杜甫诗的风格。

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2.自主学习:一、诗人回顾: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宗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二、美读:把握全诗的主要情感1、播放录音2、学生朗读课文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合作探究: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信息?“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听觉、视觉。

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

高中语文《阁夜》导学案

高中语文《阁夜》导学案

第12课阁夜导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杜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2.通过这首诗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诗歌背景解读该诗是大历元年(766)的冬天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崔旰、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去世。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1)《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2)股肱之臣,股指的是大腿,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3)江表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南方六朝所在地区都泛称江表。

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①催短景.(yǐnɡ) ②霁.寒宵(jì)③数处.(chù) ④渔樵.(qiáo)2.词语解释(1)岁暮..阴阳催短景.岁暮:冬季景:通“影”,日光(2)天涯霜雪霁.寒宵霁:雨雪过后,天放晴(3)三峡星河影动摇..动摇:摇曳不定(4)夷歌..数处起渔樵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5)人事..音书漫.寂寥人事:交游漫:徒然、白白地3.倒装句(1)天涯霜雪霁寒宵(正常语序为“寒宵霁”)(2)野哭千家闻战伐(正常语序为“千家闻战伐野哭”)(3)夷歌数处起渔樵(正常语序应为“渔樵数处起夷歌”)4.默写填空(1)《阁夜》中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的诗句是:“”。

(2)《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

(3)《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

(4)《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叹的诗句是:“”。

答案(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课内文本探究一|文脉梳理二|文本探究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在《阁夜》中一共写了几种悲慨?[考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我的答案:答案提示:共写了五种:①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②客居天涯的凄寒;③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④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叹;⑤自己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人教版选修《阁夜》导学案设计(教师)

人教版选修《阁夜》导学案设计(教师)

阁 夜(教师)【学习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探讨杜甫诗的风格,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2、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学习这首诗,首先,应该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节奏,借助文下注释,结合具体语境,了解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

这首诗系因感伤时事而作,全诗当用低沉的调子来读,速度要慢一些。

八个诗句的节奏皆作“XX —XX —X —XX ”,为避免单调起见,读时对节拍的长短可适当加以调整,使整齐之中略有变化。

预习案 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了解背景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四月飘泊至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这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战争的烽火一直没有停息。

战祸绵延数年,人民死伤无数。

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

一个深冬的夜晚,霜雪初霁,寓居在夔州西阁中的诗人,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2.解题 “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预习检测】1.了解诗词格律,然后填空。

①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②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它们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不完全一样。

③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平”就是指平声,“仄”就是指上、去、入三声。

平仄在诗词中是交错使用的,可概括为: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④对仗就是诗词中的对偶,就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放在诗词句中相同的位置,使之并列起来。

阁夜 导学案(教师)

阁夜 导学案(教师)

高二语文选修导学案阁夜(教师)【学习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探讨杜甫诗的风格,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2、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学习这首诗,首先,应该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节奏,借助文下注释,结合具体语境,了解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

这首诗系因感伤时事而作,全诗当用低沉的调子来读,速度要慢一些。

八个诗句的节奏皆作“XX—XX—X—XX”,为避免单调起见,读时对节拍的长短可适当加以调整,使整齐之中略有变化。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了解背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四月飘泊至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这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战争的烽火一直没有停息。

战祸绵延数年,人民死伤无数。

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

一个深冬的夜晚,霜雪初霁,寓居在夔州西阁中的诗人,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2.解题“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预习检测】1.了解诗词格律,然后填空。

①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②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它们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不完全一样。

③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平”就是指平声,“仄”就是指上、去、入三声。

平仄在诗词中是交错使用的,可概括为: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④对仗就是诗词中的对偶,就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放在诗词句中相同的位置,使之并列起来。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阁夜》 导学案1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阁夜》 导学案1

《阁夜》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

过程与技能: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意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1、探讨杜甫诗的风格,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2、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蜀相》、《登高》、《登岳阳楼》这三篇律诗,对杜甫的平生经历与思想情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

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蜀相》一诗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与仰慕之情,也对自己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登岳阳楼》一诗,作者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忧时伤世的感情。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阁夜》,这是他晚年客居夔州西阁时所作.二、作者作品简介1、诗人回顾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

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

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学习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有感情诵读作品。

2、把握诗歌风格,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重点: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有感情诵读作品。

②把握诗歌风格,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难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一、教材助读:1.填写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杜甫,字。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

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他亦被称为“”。

作品集有。

2.信息链接: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二、自主学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注意事项:(1)节拍:节拍(2)押韵:——押韵,偶句押韵。

(3)感知全诗基调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得平缓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吭高歌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之思”。

三、合作探究:发挥想象与联想,用诗化的语言诠释诗歌。

根据诗意写一段话(对偶句或排比句)。

1、我看到了()2、我听到了()3、我想到了()4、我感受到了()四、拓展延伸假如杜甫来到现代,请同学们以“杜甫,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最想对杜甫说的话。

五、比较阅读: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异同。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

班级姓名《阁夜》教案一、学习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有感情地朗读作品;2.置身实景,缘景明情,理解作者包含的感情;(难点)3.学习本诗的表现手法。

(要点)二、教课环节展现目标初读感知细品感情带着感情朗读学习手法反省部署作业三、主要教课过程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阁夜杜甫岁暮 /阴阳 /催 /短景,天涯五更 /鼓角 /声 /悲壮,三峡野哭 /千家 /闻 /战伐,夷歌卧龙 /跃马 /终 /黄土,人事/霜雪 /霁/寒宵。

/银河 /影/摇动。

/数处 /起/渔樵。

/音书 /漫/寥寂。

(1)说明:①作于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

②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天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③战伐:崔旰( gàn)之乱。

④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四海鼎沸,他凭蜀地险峻,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 ?公孙跃马而称帝 ?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圣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 2)朗读提示:⑤此诗对仗工整,音节齐整,朗读时要深情、顿挫。

⑥第一联描述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得缓和;而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应引吭高歌;第三联写野哭、夷歌之悲惨,朗读时应转为悲抑;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寥寂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令人?怆然有无量之思。

?2.置身实景,缘景明情(1)填空我以为(字、词、句)好,幸亏(2)杜甫这首诗感触万千,依据示例,阐释作者所悲所慨?悲是一种恨,恨现世平稳,难求!(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3.涵咏诗歌,学习手法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他的感情的?请联合诗歌进行剖析4.反省:学完本诗,我可以:背诵这首诗知道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赏析这首诗的境界领会这首诗的感情认识这首诗的表现手法5.作业:背诵并默写《阁夜》增补资料:1.表现手法术语1.表达方式:记述描绘抒怀谈论说明正面描绘:白描、细节、视角变化、视听联合、铺陈、色彩、叠词等描绘侧面描绘:衬托衬着手法对照反衬:动静、虚实、乐哀2. 表现手法直接抒怀:直抒胸臆、卒章显志抒怀间接抒怀:借景抒怀手法托物言志记述手法:倒叙用典谈论手法:以小见大说明手法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互文、顶针、频频、引用、对照、对偶、反语、借代、双关、象征、通感、2.赏析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3.作者:杜甫,字子美,唐朝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阁夜》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预习案
【教材助读】 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整个社会还很动荡,巴蜀地区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解题
阁:作者寓居的西阁; 夜:夜里
联系背景,暗指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
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的感思。

题目提示读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预习自测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1、《阁夜》的体裁:
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2、押韵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押ao 韵 偶句押韵
3、节拍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节拍
2---2--3 2---2--3 4、感情
• 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的平缓 •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亢高歌 • 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
• 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之思”。

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
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
诵读并分析诗文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天日短。

“催”: 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

“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
“宵”: 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

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飘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听觉、视觉。

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

3、此联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

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课后探究·讨论三) 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

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

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曹操)闻衡善击鼓,昭为鼓吏,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祢衡传》
元光元年,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

”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

——《汉书·天文志》 联系这两个典故,此联则又有一番深意:悲壮的鼓角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仍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

这两句诗境界浑厚,格调悲怆,言外犹有深意。

5、颔联写景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多种角度描绘景色,调动了听觉和视觉,带动读者观感,描绘出晚唐战乱频仍,四处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6、“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句可能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

他想到在漫长的战乱期间,他曾在夜晚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曾听到过有很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

而今的鼓角预示着这样的情景又要重现了。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也惟有这疏落的几处渔夫樵子的夷歌,还传递了一点生命的声息。

“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上下句形成对比,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
鼓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

这两句诗写得异常凄凉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

7、颈联写景有什么特点?
景物描写与上文构成了虚实结合,悲壮凄凉的景物,生动而丰富,使人感知到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

8、“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用典:
①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
②跃马:指公孙述。

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

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

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

9、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旅居夔州的杜甫想到了此地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公孙述。

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豪杰,这些成就千古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一抔黄土之中,所有的风云际会最终都化作历史的尘埃。

那么,今日的你争我战,今日的各路人物,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

自己曾经交好的友人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都死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寂寞苦闷!寂寞苦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去吧。

从作者的自我宽慰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位忧愤诗人的真正解脱,反而看到了他无边的寂寥和苦闷。

“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时空感。

眼前的“短景”“寒宵”“鼓角”“战伐”“野哭”都将和“卧龙跃马”一样成为历史的尘埃,也许只有三峡的星河能够永恒,只有渔樵的歌声能够呆呆延续,在悠远的历史中回荡。

10、尾联上句借什么来传达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手法?
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国事无能为力的伤感,以及自我劝解的慰藉之语。

11、尾联下句传达作者的情感?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知交寥落,亲人朋友都难以聚首,顿感人生寂寞苦闷,伤感之情无法排解又强做自我安慰的无奈。

12、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这首诗不是为一时一事而作,诗人饱经沧桑之后,在人生的暮年把万端感慨集于笔端。

所以诗中的内蕴是相当丰富的,“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颔联和颈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整首诗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

Ⅲ.小结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

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Ⅳ.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有感情背诵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