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易栓倾向的妊娠期妇女PC,PS,ATⅢ的活性检测与其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血浆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活性变化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相关性研究

血浆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活性变化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相关性研究

血浆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活性变化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相关性研究夏岑峰;崔丽萍;王绍金;张鹏;张锦【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37)3【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变化与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PTE患者60例(PTE组),同期存在PTE形成的危险因素的非PTE患者55例(高危组),健康人群60例(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浆PC、PS、AT-Ⅲ活性,用比较三组患者Caprini评分和抗凝因子PC、PS、AT-Ⅲ活性的差异.结果 Caprin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组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67),PTE组和高危组的致PTE危险度高于对照组(P均<0.0167);PTE组、高危组抗凝因子PC、PS、AT-Ⅲ活性均较对照组下降(P均<0.0167);而PTE组与高危组两组间三种因子活性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临床检测血浆PC、PS、AT-Ⅲ活性降低其易栓风险较健康人群增高,但与PTE的发生可能无关.【总页数】4页(P248-251)【作者】夏岑峰;崔丽萍;王绍金;张鹏;张锦【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5【相关文献】1.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蛋白C、蛋白S含量及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的意义[J], 包正军;胡国瑜2.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抗凝治疗后血浆蛋白 C、抗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变化[J], 孙树申;王茂均;李宝福3.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抗凝治疗后血浆蛋白C、抗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变化[J], 孙树申;王茂均;李宝福;4.肝功能血浆蛋白改变时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及抗凝血酶血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J], 李淑莉;黄华芳;曾令兰;熊开钧;罗端德5.血浆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活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J], 张本平;田阔;李杰;刘丽华;王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遗传性易栓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易栓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易栓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朱倩婧;贺倩;袁宁潞;张冬雪;赵艳晖【摘要】近年研究发现妊娠期易栓症的发生呈增加趋势.易栓症分为遗传性易栓症和获得性易栓症,遗传性易栓症主要与凝血基因突变所致的蛋白表达异常有关,包括因子V Leiden(FVL)、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突变以及蛋白S(PS)、蛋白C(PC)和抗凝血酶(AT)缺乏等.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胎盘灌注不良,不良妊娠结局如子痫前期(PE)、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FGR)和习惯性流产等可能与此有关.但遗传性易栓症是否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直接因素以及预防性抗凝是否可以改善妊娠结局仍需进一步探讨.综述遗传性易栓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评估预防性抗凝的必要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9(046)004【总页数】5页(P417-421)【关键词】血栓栓塞;血栓形成倾向;妊娠结局;凝血酶原;抗凝药;治疗【作者】朱倩婧;贺倩;袁宁潞;张冬雪;赵艳晖【作者单位】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妊娠期间血容量逐渐增加,同时可能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导致凝血潜能增加、抗凝血活性降低和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1]。

这种血栓形成倾向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占主导地位。

妊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立和维持足够的胎盘循环,胎盘绒毛、蜕膜和子宫螺旋动脉中血管功能病变以及继发性微血栓形成导致母体胎儿血液循环受损,进而可能引起产科并发症的发生[2]。

这种血栓形成倾向是否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习惯性流产或死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绝对危险因素还存在争议。

遗传性易栓症相关抗凝因子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易栓症相关抗凝因子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易栓症相关抗凝因子的研究进展朱锋【摘要】易栓症可定义为血栓形成的倾向性增高,主要由于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两方面因素造成.易栓症分为遗传性易栓症与获得性易栓症.现就遗传性易栓症的相关抗凝因子进行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缺陷的病理机制、疾病的诊断及其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予以综述.同时,结合近年来相关国内外研究报道提出两个观点:①遗传性AT-Ⅲ、PC、PS 缺陷在东西方人群的分布可能存在较大差异;②遗传性易栓症患者中存在联合缺陷.%Thrombophilia can be defined as increased tendency to thrombosis,mainly caused by the coagulation system and anticoagulation system. Thrombophilia is categorized into genetic thrombophilia and acquired thrombophilia.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genetic thrombophilia factor for anticoagulant-related research, focusing on molecular biology level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laboratory tests of thrombin Ⅲ ( antithrombin Ⅲ, AT- Ⅲ ), and protein C( protein C, PC ), protein S( protein S, PS ) defects. Two point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rec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es are: ①Hereditary AT- Ⅲ, PC, PS deficiencies distribution in the east and west population may be quite different; ②patients with heredita ry thrombophilia defects have joint defect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2【总页数】3页(P213-215)【关键词】易栓症;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联合缺陷【作者】朱锋【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3易栓症一词意为血栓形成的倾向性增高,是1965年报道的一个家族性抗凝血酶缺陷时提出的[1],此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人们认为是遗传性抗凝功能缺陷的专业名词。

妊娠期易栓症筛查与治疗2024(全文)

妊娠期易栓症筛查与治疗2024(全文)

妊娠期易栓症筛查与治疗2024(全文)易栓症根据病因分为遗传性易栓症和获得性易栓症。

遗传性易栓症的病因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在汉族人群中,遗传性易栓症的常见病因是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缺乏;遗传性易栓症是血栓栓塞性疾病比较明确的高危因素,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对胎盘源性疾病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促成作用。

获得性易栓症主要是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 S),可导致复发性流产、不明原因死胎、早发子痀前期和胎盘功能不良,增加围产期血栓栓塞风险。

01、妊娠期易栓症筛查(一)妊娠期遗传性易栓症的筛查1、不推荐常规进行遗传性易栓症的筛查,但对千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史,无论有没有复发的危险因素,且之前未行筛查,以及直系亲属存在血栓形成的患者,应当进行易栓症筛查;当易栓症筛查结果可能会影响妊娠期或产后的处理时应进行筛查。

2、当患者已经存在特异性的危险因素而需要治疗时,则无需再进行相关筛查。

尽管对有复发性流产或死胎病史的患者不推荐常规进行遗传性易栓症的检测,但需检测抗磷脂抗体[24]。

3、因VTE急性期、妊娠期以及应用抗凝药会影响抗凝蛋白水平的检测,故抗凝蛋白的筛查应在血栓急性期后(至少6周)、未妊娠状态、停止抗凝治疗(至少2周)、未接受激素治疗时进行,并且不应仅凭一次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抗凝蛋白缺乏。

4、蛋白C、抗凝血酶在妊娠期的活性没有变化。

蛋白C活性测定<65%可认为蛋白C缺乏,抗凝血酶活性测定<60%可认为抗凝血酶缺乏。

蛋白S活性在妊娠期随孕周增加而降低,蛋白S缺乏的确定需在非妊娠期或妊娠早期进行,功能测定游离蛋白S抗原值<55%可认为蛋白S缺乏,且应定期随访;如在妊娠期必须筛查时,蛋白S缺乏的诊断价值存在争议,游离蛋白S抗原临界值<30%和<24%可分别被用千妊娠中期和晚期诊断蛋白S缺乏。

易栓症

易栓症


静脉血栓史,且有阳性家族史。
需排除获得性AT缺乏:肝,肾疾病,DIC,药物,新生儿。 抗凝血酶III(AT III)活性测定。


治疗:
AT-III浓缩物替代治疗 肝素 抗凝治疗
遗传性蛋白C缺乏
病因 发病机制
PC基因缺陷 PC缺乏或功能缺陷
遗传方式
发病率 占静脉血栓的百分率 常见血栓类型 常见部位 发病年龄 诱发因素 特殊临床表现
临床意义:女性妊娠后期AT-Ⅲ明显降低,这是此时易发 血栓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老年血栓倾向与此有关。


获得性AT—Ⅲ缺乏,是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见原因, 见于肝脏疾病,外科手术后,DIC,应用肝素及血栓前期 和血栓性疾病;AT—Ⅲ增高见于血友病,口服抗凝剂, 应用黄体酮等。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陷的诊断:
易栓症
1965年,Egeberg在报道一个挪威家族的血栓形成倾向时使 用了易栓症(Thrombophilia)一词,此后这一名词被广泛 用于有血栓倾向的患者。易栓症不同于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 态,是指患者存在易发生血栓的缺陷,这种缺陷可以是遗传 的,也可继发于某种疾病呈获得性。
易栓症的定义
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的遗传性缺 陷或因存在获得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而易发生血 栓栓塞的一类疾病。 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 并不一定指疾病,可以是生理或病理状态



基因检测:蛋白C
测定PC的活性和含量
遗传性蛋白S缺乏
病因 发病机制 遗传方式 发病率 PS基因缺陷 PS缺乏或功能缺陷 常染色体显性 ?
占静脉血栓的百分率 约5~13%
血栓类型 常见部位 以静脉血栓为多见。动脉血栓少见(约23%) 下肢静脉、锁骨下静脉、肾静脉、脾静脉、肠系膜静脉 等,30%发生肺栓塞

妊娠期及产褥期16例易栓症的诊治分析

妊娠期及产褥期16例易栓症的诊治分析

妊娠期及产褥期16例易栓症的诊治分析张霞;王雪燕;刘国莉【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易栓症的临床诊治与母儿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7月-2015年2月妊娠期及产褥期16例易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其中12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肺栓塞,其中1例同时合并右下肢静脉血栓,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93.7% (15/16)的患者存在除血液高凝外的其他导致易栓症的高危因素,血液化验纤维蛋白原定量(416.0±114.9)mg/dl,D-dimer定量(2 107.7 +2 266.6)ng/ml,符合孕产妇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4例为孕期发生的深静脉血栓,发病孕周为9~30+2周;10例发生在产褥期;1例发生在中期妊娠引产术后;1例发生在阴道分娩时.所有患者中,阴道分娩5例(其中的3例是孕期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剖宫产10例,1例胎死宫内行中期妊娠引产术,孕期静脉血栓的患者有2例在终止妊娠前放置下腔静脉滤网,均给予抗凝或溶栓治疗,随访至血栓消失,未遗留后遗症.15例新生儿均正常存活. 结论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存在易栓症高危因素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次险明显增加,加强对易栓症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对于改善母儿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年(卷),期】2016(027)001【总页数】5页(P28-32)【关键词】易栓症;妊娠期;产褥期【作者】张霞;王雪燕;刘国莉【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哈密市吐哈石油医院妇产科;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正文语种】中文易栓症是指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或获得性缺陷,或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由于妊娠及产褥期生理性的变化,加之可能同时存在某种易栓危险因素,导致孕产妇的易栓症发病率升高。

CS-51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的性能验证

CS-51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的性能验证

CS-51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的性能验证李雯;何爱丽;张雯;周挺【摘要】目的评价CS-5100全自动血凝仪(简称CS-5100)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和蛋白S(Ps)活性的性能.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系列指南文件对CS-5100检测ATⅢ、Pc和Ps活性的不精密度[以变异系数(CV)表示]、准确度、线性、携带污染率、参考区间性能进行验证.结果 CS-5100检测ATⅢ、Pc和Ps活性的批内不精密度均<1.9%,日间不精密度均<4.1%,符合厂家说明书给定的标准.准确性验证结果偏移在生物学CV要求内.ATⅢ线性验证试验理论值和实测值的回归方程均符合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在(1±0.05)范围内以及r2≥0.95的要求,携带污染率各参数CV<10%.参考区间验证结果显示各项检测指标的R=1,符合要求(R≥0.9),参考区间验证通过.结论 CS-5100检测抗ATⅢ、Pc 和Ps活性项目的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结果均符合质量控制的要求,能够保证检验质量.【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8(033)011【总页数】4页(P1009-1012)【关键词】全自动血凝仪;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性能验证【作者】李雯;何爱丽;张雯;周挺【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抗凝血酶Ⅲ(a ntithrombin Ⅲ,ATⅢ)是人体内主要的生理性血浆抗凝物质,主要由肝脏合成。

血液中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1],从而灭活凝血酶,起到控制血液凝固的作用。

妊娠期易栓症的临床诊断

妊娠期易栓症的临床诊断

妊娠期易栓症的临床诊断易栓症是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导致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倾向的病理状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

易栓症不一定发生血栓性疾病,但可能影响子宫-胎盘循环,导致胎盘微血栓形成,从而造成不良妊娠结局。

易栓症根据病因分为遗传性易栓症和获得性易栓症。

•遗传性易栓症的病因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在汉族人群中,遗传性易栓症的常见病因是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缺乏;遗传性易栓症是血栓栓塞性疾病比较明确的高危因素,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对胎盘源性疾病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促成作用。

•获得性易栓症主要是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可导致复发性流产、不明原因死胎、早发子痫前期和胎盘功能不良,增加围产期血栓栓塞风险。

无论是遗传性还是获得性易栓症,对于有血栓形成或血栓病史孕产妇的抗凝治疗没有争议。

目前APS的治疗主要使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失败者称为难治性APS,其治疗仍在不断探索中;遗传性易栓症指标异常且有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胎盘源性疾病的抗凝预防或治疗决策还存在争议。

一、易栓症分类由于妊娠孕妇的血浆凝血因子增加、抗凝活性下降和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使血液在妊娠期及产褥早期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合并易栓症时,发生血栓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更高。

易栓症根据病因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症。

个体对VTE易感性的差异约40%~60%归因于遗传因素[2],妊娠期间发生VTE的患者,约半数具有遗传性易栓症[3]。

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症的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当二者同时存在时血栓栓塞性疾病更易发生。

(一)遗传性易栓症遗传性易栓症是指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导致血栓形成倾向的病理状态。

常见病因包括蛋白C和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凝血因子ⅤLeiden(factor Ⅴ Leiden,FVL)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其他病因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基因多态性等。

PT和APTT在妊娠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PT和APTT在妊娠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PT和APTT在妊娠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江虹【摘要】@@ 近十几年来,随着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不断的发展,PT、APTT是凝血功能检查不可缺少的检测项目,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简便、可行及规范的检测方法,它对血栓性疾病与出血性疾病的I临床诊断及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1].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中某些成分出现了一些异常变化,但随着孕期的增加,特别是中、晚期体内凝血成分和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性出现明显改变,并可能发生某些出血、血栓性疾病.本室对200名健康的妊娠期女性进行了PT、APTT的检测分析,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年(卷),期】2010(012)001【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妊娠【作者】江虹【作者单位】521011,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2;R714.12近十几年来,随着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不断的发展,PT、APTT是凝血功能检查不可缺少的检测项目,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简便、可行及规范的检测方法,它对血栓性疾病与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1]。

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中某些成分出现了一些异常变化,但随着孕期的增加,特别是中、晚期体内凝血成分和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性出现明显改变,并可能发生某些出血、血栓性疾病。

本室对200名健康的妊娠期女性进行了 PT、APTT的检测分析,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 仪器与试剂德国TECO Coatron M4四通道半自动血凝仪;试剂由美国菲舍尔诊断—太平洋凝血制品公司提供;PT试剂批号为 354-618x,ISI(国际敏感度指数)是1.05,APT T试剂批号为 300-505x,CaCl2批号为 304-602x;质控物由美国Organon Teknike公司提供的质控干粉,批号为111369。

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易栓三项对胎儿生长受限的预测价值

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易栓三项对胎儿生长受限的预测价值

- 7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ion, Disease Severity, and Mortality during ICU Admiss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Pilot Study[J].PLoS One,2016,11(8):e0160893.[24] Reyaz A,Alam S,Chandra K,et al.Methylglyoxal and solubleRAG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ssociation with oxidative stress[J].J Diabetes Metab Disord,2020,19(1):515-521.(收稿日期:2021-03-17) (本文编辑:姬思雨)*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联合共建)(LHGJ20190364)①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52通信作者:韩宁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易栓三项对胎儿生长受限的预测价值*韩宁① 陈莹莹① 赵娜① 赵红阳① 胡亚琪① 魏团君① 【摘要】 目的:评估孕妇血清易栓三项[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发生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临床预测价值,为FGR 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8年 9月-2020年3月于本院产科进行围产保健的存在FGR 高危因素的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于孕11~20周抽取静脉血检测PS、PC、AT-Ⅲ活性及Hcy 水平,并随访至胎儿娩出,其中3例脱落,39例发生FGR 者作为病例组,78例胎儿发育正常者为对照组。

血浆AT-Ⅲ、蛋白C、蛋白S活性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血浆AT-Ⅲ、蛋白C、蛋白S活性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血浆AT-Ⅲ、蛋白C、蛋白S活性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作者:***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4年第19期【摘要】目的:探討血浆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3年8月于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U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调查80例患者的妊娠结局,将成功分娩患者纳入妊娠结局良好组(n=26),剩余患者纳入妊娠结局不良组(n=54),对比两组血浆AT-Ⅲ、PC、PS活性水平,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浆AT-Ⅲ、PC、PS预测URSA患者妊娠结局的价值。

结果:妊娠结局不良组血浆AT-Ⅲ、PC、PS水平显著低于妊娠结局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T-Ⅲ预测URSA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820,敏感度为78.75%、特异度为75.71%;PC预测URSA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892,敏感度为88.75%、特异度为77.14%;PS预测URSA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838,敏感度为77.50%、特异度为78.57%。

结论:URSA后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血浆AT-Ⅲ、PC、PS活性水平较低,表明机体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可通过早期检测上述指标活性水平,及时进行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不明原因妊娠结局血浆抗凝血因子蛋白C 蛋白S 活性预测Predictive Value of Plasma AT-Ⅲ, Protein C and Protein S Activity in Pregnancy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HUANG Ji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19): -130[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edictive value of plasma antithrombin Ⅲ(AT-Ⅲ),protein C (PC), protein S (PS) activity in pregnancy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SA). Method: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URSA who were treated in Gan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August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the pregnancy outcomes of 80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nd investigated. The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delivery were included in the good pregnancy outcome group (n=26), and the remaining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group (n=54). The activity levels of plasma AT-Ⅲ, PC and P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value of plasma AT-Ⅲ, PC and PS in predicting pregnancy outcomes of URSA patients was analyzed b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Result: The plasma levels of AT-Ⅲ, PC and PS in th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good pregnancy outcome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AUC of plasma AT-Ⅲ predicting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in URSA patients was 0.820, with a sensitivity of 78.75% and a specificity of 75.71%. The AUC of PC predicting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in URSA patients was 0.892, with a sensitivity of 88.75% and a specificity of 77.14%. The AUC of PS predicting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in URSA patients was 0.838, with a sensitivity of 77.50% and a specificity of 78.57%. Conclusion: The activity levels of AT-Ⅲ, PC and PS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after URSA are low,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blood hypercoagulability in the body. Early detection of the activity levels of the above indicators can be carried out in time to improve pregnancy outcomes.[Key words]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nexplained Pregnancy outcome Plasma anticoagulant factor Protein C Protein S Activity PredictionFirst-author's address: Laboratory Department, Gan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Ganzhou 341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19.029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称之为复发性流产,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殖健康,还对患者身心、家庭带来了巨大困扰[1]。

抗凝血酶Ⅲ检测的临床应用

抗凝血酶Ⅲ检测的临床应用
血管内皮损伤 (1)AT合成减少 (2)TM缺陷,PC活化障碍
四、抗凝血酶Ⅲ检测的临床应用
(九)AT与肺病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普遍存在AT-Ⅲ活性显著下降、凝血功能减退等 情况,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和肺小动脉血栓形成,加重病情变化甚至 恶化。
对胸腔积液的良、恶性诊断是一大难题,有学者发现出现胸腔积液的肺 癌患者血液中AT-Ⅲ较正常人及结核患者显著降低,因此血液中AT-Ⅲ的 检测对于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辅助诊断。
(三)AT与脑血管疾病
AT-Ⅲ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梗死面积越大, AT- Ⅲ活性下降明显; NIHSS 评分越高损害严重者, AT- Ⅲ活性下降明显。
抗凝血酶Ⅲ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测中的应用[J]. 养生保健指南,2021(42):35-36.
四、抗凝血酶Ⅲ检测的临床应用
(四)AT与肝脏疾病
AT-Ⅲ的合成部位主要在肝脏,内皮细胞也有部分合成,故各类肝病致 肝功能受损时,AT-Ⅲ呈获得性减少。其中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ATⅢ活性明显降低,慢性轻度肝炎和慢性中度肝炎降低程度较轻,血中 AT-Ⅲ随肝细胞坏死程度加重而降低,因此AT-Ⅲ活性测定可作为判断肝 脏病变严重程度的较敏感的监测指标。
四、抗凝血酶Ⅲ检测的临床应用
(五)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肾脏疾病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常规疗法,血透前进行AT-Ⅲ的 测定具有重要意义。部分尿毒症患者常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液粘稠度 增高及纤维蛋白溶解发生障碍现象。
血透患者长期持续肝素治疗,血浆中AT-Ⅲ消耗增多,其活性下降,肝 素敏感性下降,临床在给尿毒症患者血透时常出现肝素耐药,单纯增加 肝素剂量无法改善抗凝效果。因此,血透前进行AT-Ⅲ活性测定,除诊 断尿毒症患者抗凝功能外,还有助于判断血透时肝素的抗凝效果,对于 AT-Ⅲ活性明显降低者,血透前进行AT-Ⅲ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抗凝效果。

血栓与止血六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六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PT 试验
促凝血酶原激酶
TF
VII
VIIa TF Ca2+
X
IXa Ⅷa
Xa,Ⅴa
Va Ca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II因子)
凝血酶(活 化的II因子)
测定时间(秒)
纤维蛋 白凝块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PT 试验 PTR= 样本PT时间
正常人PT时间
ISI 样本PT时间
INR = 正常人PT时间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凝血—抗凝—纤溶 动态平衡破坏-----出血/血栓
凝血减低(凝血因子减低) 抗凝增强 纤溶增强(原发或继发)
抗凝治疗过量
凝血增强 抗凝减低(易栓症) 纤溶正常或减低
炎症、感染、外伤、大手术等
出血 血栓形成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 肝脏疾病 • 维生素缺乏 • 长期腹泻
出血
• 凝血酶、抗凝血酶、纤溶酶---肝脏合成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 血小板数量减少 • 血小板功能异常 • 血小板无力症
出血
• 血小板数量增高或活化------易形成血栓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凝血系统的止血作用
血液凝固系统 包括12个经典的凝血因子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 Ⅶ Ⅸ Ⅹ。 接触因子: Ⅻ、 Ⅺ 、激肽释放酶元(PK)、 高分子量激肽原
主讲人: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检验目的:
1、评价机体出血的可能性 出血原因:1)血小板数量减低/功能低下 2)凝血功能减低(凝血因子缺乏) 3)抗凝功能增强 4)纤溶功能亢进

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因为抗凝系统的相关蛋白质的功能是抗凝血作用,一旦其含量减少或活性减低,都会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

而如果其活性增强又会导致出血性疾病。

目的讨论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结论AT-Ⅲ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

由于AT-Ⅲ主要功能是抗凝,所以AT-Ⅲ减低主要表现为血栓前状态(易栓症)或血栓性疾病(多为静脉血栓形成)。

PC减低为蛋白C缺乏症,患者有血栓形成增加的倾向。

血浆PS减低为蛋白s缺乏症。

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和获得性(凝血障碍)原因所引起的血栓病。

其临床特点是有或无血栓形成史,有者以静脉血栓为多见。

【关键词】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血栓疾病诊断临床意义静脉血栓因为抗凝系统的相关蛋白质的功能是抗凝血作用,一旦其含量减少或活性减低,都会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

而如果其活性增强又会导致出血性疾病。

抗凝系统异常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1.先天性疾病见于先天性PC、PS、AT-Ⅲ、TFPI缺乏症,其临床多表现为反复的原因不明的血栓形成。

多为深静脉血栓。

2.获得性疾病(1)获得性PC活性与含量减低:DIC、呼吸窘迫综合征、肝功能不全、手术后及口服双香豆抗凝剂。

(2)获得性PS降低:见于肝功能障碍,口服双香豆抗凝药物等。

(3)获得性抗凝活性增强:肝素使用过量;抗因子Ⅷ、Ⅸ抗体形成;蛇咬伤、水蛭咬伤、溶栓药物过量。

诊断思路(一)AT-Ⅲ减低AT-Ⅲ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

由于AT-Ⅲ主要功能是抗凝,所以AT-Ⅲ减低主要表现为血栓前状态(易栓症)或血栓性疾病(多为静脉血栓形成)。

1.先天性AT-Ⅲ减低多为遗传性AT-Ⅲ缺乏症。

有或无血栓形成史,有血栓形成史者静脉血栓较动脉血栓多见。

PS、PC和AT-Ⅲ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诊疗价值

PS、PC和AT-Ⅲ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诊疗价值

《中外医学研究》第19卷 第2期(总第478期)2021年1月 医技与临床 Yijiyulinchuang- 71 -似,这进一步证实ET 及卵巢血流动力的改变与PCOS 有着密切关系。

综上,使用超声检查可详细了解到PCOS 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时,其卵巢动脉血液会越丰富,血流速度越快,而动脉阻力会因此减小,动脉搏动减弱,能够为PCOS 的诊断与病情检测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1]胡金花,卫月,程扬眉,等.经阴道三维超声在不孕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9,48(7):1231-1234.[2]张万莉,王开碧.超声联合炎症因子检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0):155-157.[3]王奕勤,徐轶婧.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9,25(6):16-18.[4]饶洪杰,张露,柏艳红.经阴道三维容积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评估[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11(6):13-16.[5]傅敏,郑春艳.超声联合血清E2、E2/P 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7):1350-1352.[6]封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价值及超声表现[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1-2.[7]姜咏华,丁延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参数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13):1583-1585.[8]王雪莲.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58-159.[9]热孜万古丽·艾尼,丁岩,刘新莲.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2):2326-2329.[10]白晓慧,梁碧荣,杨建享, 等.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不孕症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3):360-364.[11]陈欣,罗红.最新指南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超声检查要求及界值变化[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2):19-21.[12]陈立伟,郭吉.超声检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诊断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3):681-683.[13]陈静,文丽红.超声诊断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厚度及卵巢血液改变过程中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5):121-123.(收稿日期:2020-07-23) (本文编辑:马竹君)*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联合共建项目(2018020175)①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52通信作者:罗晓华PS、PC和AT-Ⅲ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诊疗价值*黄玉莲① 罗晓华① 谷存华① 郭晓珮① 【摘要】 目的:探讨蛋白S(PS)、蛋白C(PC)和抗凝血酶Ⅲ(AT-Ⅲ)在胎儿生长受限(FGR)中的诊疗价值,为FGR 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PertheS病与易栓症的相关性研究

PertheS病与易栓症的相关性研究

PertheS病与易栓症的相关性研究严军;董天华;潘阳;张锡庆;董启榕;郑祖根【期刊名称】《江苏医药》【年(卷),期】2003(29)8【摘要】目的探讨国人Perthes病与易栓症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易栓假说.方法检测28例年轻成人Perthes病患者及22例健康对照组的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和抗活性蛋白C(APCR)值.结果Perthes病组发现5例AT-Ⅲ低于正常,1例低PC,2例低PS,1例APCR阳性.对照组仅发现1例低PS,1例APCR 阳性,未发现AT-Ⅲ和PC异常.虽阳性率在Perthes病组较对照组为高,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不支持易栓假说,考虑可能与选用的评价标准的准确性、种族差异和样本量大小有关.【总页数】3页(P605-607)【作者】严军;董天华;潘阳;张锡庆;董启榕;郑祖根【作者单位】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Perthes病与易栓症和低纤溶 [J], 严军;董天华2.易栓症与反复胚胎种植失败的相关性研究 [J], 倪亚莉;邓伟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产妇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J], 王凤英4.外周血NK细胞动态监测与遗传性易栓症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J], 阮加里; 朱丹; 李阳阳; Kwak-Kim Joanne; 鲍时华5.易栓症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与子痫前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邢盈;温立娜;张佳;李海燕;马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易栓倾向的妊娠期妇女PC,PS,ATⅢ的活性检测与其临床价值
作者:徐宗琴王宇辰杭建峰李林海孙朝晖
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5期
【摘要】目的:检测有易栓倾向的妊娠期妇女血清中PC,PS,ATⅢ的活性水平并探究在临床治疗及指导用药方面是否存在参考价值。

方法:选取80例血液存在易栓倾向的妊娠期妇女(实验组)以及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

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PC,PS,ATⅢ的活性水平,比较两组间PC,PS,ATⅢ的活性水平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计算抗凝缺陷的总检出率,统计实验组中各种抗凝缺陷的发生率,分析和评估各类缺陷发生的可能性与风险大小统计实验组和其中检出存在以上抗凝蛋白缺陷患者的病例构成,并选取其中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好转的病例23例,检测治疗后血液PC,PS,ATⅢ的活性水平,对比治疗前的检测结果分析这三项指标在临床治疗和指导和调整用药方案方面是否存在一定参考价值。

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C和PS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实验组存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PC,PS,ATⅢ活性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7.5%,35%和17.5%,抗凝缺陷的总发生率为42.5%。

同时在各种抗凝蛋白缺陷的情况中,较为高发的是单纯PS缺陷(21.25%)和PS,ATⅢ联合缺陷(8.75%),单纯PC缺陷和PC,ATⅢ联合缺陷的发生率最低,均为1.25% 选取检出抗凝缺陷并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好转的患者23例,检测治疗后PC,PS,ATⅢ的活性,发现其中16名患者指标已恢复正常,其余4名患者缺陷指标处于上升趋势,疗效在PC,PS,ATⅢ活性水平变化中基本得到了体现。

结论:存在易栓倾向的妊娠期妇女血清中PC,PS,ATⅢ均存在缺陷,其中PC,PS活性水平发生显著性下降。

PC,PS,ATⅢ联合检测的开展可以辅助临床对妊娠期易栓倾向的判断并为后续治疗,临床指导、调整用药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易栓倾向;不良妊娠;抗凝缺陷;PC;PS;ATⅢ
易栓倾向即为血液系统极易形成血栓的倾向和状态,通常是由获得性或遗传性因素所致的血液中凝血-抗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的成分缺陷与活性改变所造成的一种病理性高凝状态,可继而进展为易栓症。

因此,无论是易栓倾向还是易栓症的发生均会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

作为易栓疾病的高发人群,妊娠期妇女血液的凝血-抗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会发生相应改变使血液处于一种生理性的高凝状态,以适应孕期的生理需求[3]。

因此这种高凝状态的存在也增加了孕期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为全身性血栓形成的一部分,由局部胎盘动静脉发生的栓塞所致胎盘和胚胎的血流灌注和供应不足及习惯性流产,胎盘早剥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密切相关[4]。

除患有先天性凝血因子或抗凝蛋白缺陷的孕妇,某些妊娠期继发的获得性疾病也会引发血液的易栓倾向例如妊高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本实验主要针对妊娠期妇女血清中PC,PS,ATⅢ这三种物质的活性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

ATⅢ是抗凝系统的重要成分,它承担并发挥了绝大部分的抗凝血功能,当ATⅢ发生缺陷是会极大增加血栓疾病的发生风险。

而PC和PS则在为具有易栓倾向的亚洲人群中检出缺陷水平较高,本实验旨在研究妊娠期易栓倾向能否在血浆中PC,PS,ATⅢ活性水平上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并通过对部分存在抗凝缺陷的病例在接受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其是否具有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参考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实验组:选取广州军区总医院2016年7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临床诊断妊娠期有易栓倾向及已确诊患有易栓疾病的病例80例作为实验组,由习惯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九种疾病组成,年龄24-35岁
(2)对照组:选取本院同期就诊的正常妊娠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

要求既往无血栓发生史,凝血相关疾病史及不良孕产史,年龄21-38岁。

1.2 方法
1.2.1 标本制备
两组孕妇均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按照9:1的份量置于枸橼酸钠(0.109M)抗凝管抗凝。

将血液混匀以3000r离心8min后,分离血浆,置于-70℃冰箱冻存,待测。

要求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孕妇在抽血前半月内未使用过影响凝血系统功能的药物及口服避孕药。

1.2.2 检测方法
检测使用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与配套试剂盒均为来自法国STAGO公司。

蛋白C和ATⅢ活性的检测采用发色底物法,蛋白S活性检测采用磁珠凝固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的形式表示,组间均数差异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P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孕妇PC,PS,ATⅢ活性水平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孕妇血清中PC和PS活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活性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见图1和表1。

注:参考范围(%)PC:70-130 PS:55-140 ATⅢ:80-120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抗凝缺陷检出情况
实验组80例有易栓倾向的孕妇PC,PS,ATⅢ活性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7.5%,35%和17.5%,合计检出34例血清中相关抗凝蛋白活性降低,抗凝缺陷的总发生率为42.5%。

对照组30例健康孕妇中亦有3名存在PS活性水平的降低,缺陷发生率为10%,PC与ATⅢ均处于正常水平。

具体缺陷检出情况见图1和表1。

2.3 实验组抗凝蛋白缺陷类型统计
在不同类型抗凝蛋白缺陷发生的全部情况中,存在易栓倾向的孕妇中最为高发的是单纯PS缺陷,发生率为21.25%,其次为PS,ATⅢ联合缺陷,发生率为8.75%。

单纯PC缺陷和PC,ATⅢ联合缺陷的发生率最低,均为1.25%,具体缺陷类型及阳性比例见表3和图3。

2.4 实验组检出34例抗凝缺陷患者的病例组成和抗凝活性水平
在实验组中检出的34例存在PC,PS,ATⅢ缺陷的患者中主要患有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胎儿生长受限,女性不孕症等八种疾病,具体情况见表4和图4。

2.5 23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前后PC,PS,ATⅢ活性对比
以下为实验组检出抗凝缺陷病例中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病情好转的23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PC,PS,ATⅢ活性水平变化的对比,其中有16例患者患者在接受肝素抗凝治疗后低于正常的指标均恢复到正常参考范围内,有4名患者的PC,PS,ATⅢ活性水平均处于上升趋势,其余3例患者部分指标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或呈进行性降低的趋势。

3 讨论
3.1 PC,PS,ATⅢ缺陷与易栓倾向的联系
血液易栓倾向的形成多与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凝血,抗凝血因子以及纤溶蛋白的缺陷相关。

PC和PS均属于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是构成蛋白C系统的重要成分。

PC和ATⅢ均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功能来发挥作用,而PS则通过作为PC的辅因子来发挥抗凝功能。

ATⅢ是抗凝血酶系统中发挥抗凝功能的重要成分,在血浆全部抗凝血酶的活性中占70%~80%[1]。

据文献报道,在患有静脉血栓和血液易栓倾向的中国人群中,抗凝蛋白PC,PS,ATⅢ缺陷是发生率最高的遗传性危险因素,以PS缺陷的发生率最高[2]。

3.2 血液易栓倾向对妊娠的影响
近年来,众多研究均表明血液的易栓倾向与不良妊娠有着密切联系。

妊娠期妇女作为血液易栓倾向的易发群体,由于雌激素分泌水平的改变,血容量及凝血因子合成增加等因素,使血液处于生理性的高凝状态,这也会消耗大量抗凝蛋白和纤溶蛋白易造成PC,PS,ATⅢ等物质的缺乏。

若同时存在有先天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活性降低造成血液的易栓倾向则更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3]。

作为全身性血栓的一部分,胎盘处动静脉发生栓塞极易影响胎盘和胎儿的血供,造成胎儿生长发育不良,与先兆流产、反复性流产及胎儿生长受限等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密切关联[4]。

参考文献
[1]姜孝奎,戈小虎.遗传性易栓症的研究现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7):686—689.
[2]赵永强.遗传性易栓症研究概况[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7,6(30):481-483.
[3]李玲玲,王媛媛,秦燕飞,张奠.不同孕期健康妊娠妇女血浆蛋白S水平及凝血指标的变化[J] .新医学,2014,7(45):440-443.
[4]贺芳,陈敦金.易栓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病理改变[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4,3(3):193-1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