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节时间表教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北师大版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8:00 10:00 12:00 14:00
第6次 16:00
①一共有多少件商品能够进行抢购活动。
50×6=300(件) 答:一共有300件商品能够进行抢购活动。 ②从第一次抢购开始到最后一次抢购结束,整个活动进行了 多少时间?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2×5=10(小时)答:整个活动进行了10小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时间表
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4课时
北师大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1.认识时间表,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 2.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巩固对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3.体会时间的宝贵,渗透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
北京
乌鲁木齐
新疆的日出时 间比北京晚大 约2小时。
古丽
新新疆疆民民族族小小学学上上课课时时间间表表 第第五五节节::(1150::000)0~~(1150:4:0)40 第第六六节节::(1150::505)0~~(1161:3:0)30 课课外外活活动动::(1162:3:00)5~~(1172:3:0)45
1 练一练
(1)下面是淘气星期六一天的活动安排。
作息时间是什么:
作息时间是管理时间的一种手段,是将某一段时间中已经 明确的工作任务清晰地记载在表格中,用来提醒人们按照 时间表活动。
怎么制作时间表:
制作时间表首先要明确各段时间是否做固定的某件事情和 做这件事情经过的时间,如果能形成一定的规律性,就可 以制作成时间表。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吃早饭: 8:00 ~ 8:30 写作业: 8:50 ~ 9:30 读 书:10:00 ~10: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识 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
(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
(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 生:…… 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 ) 二、 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
(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表》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时间表》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时间概念,学会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认知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拖延、浪费时间等。
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时、分、秒等。
2.学会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会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时间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时间管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时间概念、时间表的制定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时间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3.时间表模板:准备一些时间表模板,供学生实际操作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境中,时间是怎样被利用的?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时、分、秒等,引导学生学习时间知识。
同时,展示一些时间表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时间表的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制作一个时间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间表》教学设计
《时间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通过制作时间表的过程,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中国地域辽阔,存在时差,理解北京时间的意义。
难点理解时差的产生以及北京时间的重要意义。
教具学具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你们知道当首都北京天亮的时候,新疆乌鲁木齐是什么样的景象吗?(播放视频:新疆天还没有亮,大部分人们还在睡梦之中)。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探究。
1.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时差的知识。
教师补充:由于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北京在中国的东面,日出的时间早,而新疆在祖国的西部,日出的时间比北京晚大约2时。
“北京时间”仍是东八时区的标准时,东七时区、东六时区采用的标准时,分别比“北京时间”晚1时、晚2时,时间名称可分别定为“重庆(直辖市)时间”“新疆西藏时间”。
或者东六时区、东七时区、东八时区的标准时名称分别定为“西部时间”、“中部时间”、“东部时间”。
人们为了生产生活的方便,统一使用北京时间。
设计意图:由于这节课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所以应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有关时区的知识,了解北京时间的应用。
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此简单易懂、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2.这是北京启明小学的上课时间表,8时开始上课,每节课。
40分……(出示北京启明小学上课时间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 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教学设计
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分钟)1.出示课件:计算下面两道题,并说说想法。
2.学生掌握的真好,今天这节课学习被减数中间或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
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3。
2.读题分析题意并列式。
3.引导学生计算403-158=思考:当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怎么办?4.三位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扩展延伸: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
1.讨论:500-157=老师板书:2.讨论: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减法的验算。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算式403-158=245 进行验算。
老师板书:个十,2.填空。
(1)被减数=()+()。
(2)比189多28的数是()。
(3)381比()多29。
(4)比459多95的数是()。
答案:差减数217 3525543.列竖式计算。
305-138=803-95=答案:1677082.组织学生说一说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师小结。
4.小军、小兰和小宁星期天帮王大爷拾鸭蛋。
小军拾了220个,小兰比小军多拾了18个,小宁比小军少拾了个19个。
(1)小兰拾了多少个?(2)小宁拾了多少个?答案:(1)220+18=238(个)(2)220-19=201(个)5.计算并验算。
900-548=1000-832=答案:352 16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分、秒(4)-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分、秒(4)-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时间、计算时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他们珍惜时间。
教学内容:1. 时、分、秒的概念。
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3. 时钟的识别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3. 时钟的识别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难点:1.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2. 时钟的识别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1. 课本、教案。
2. 时钟模型或图片。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时钟,提问:你们知道时钟上有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时钟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它们分别表示时、分、秒。
二、新课1. 讲解时、分、秒的概念。
- 时:时钟上的时针转动一圈,表示过去了12个小时,我们把这一圈叫做一时。
- 分:时钟上的分针转动一圈,表示过去了60分钟,我们把这一圈叫做一分。
- 秒:时钟上的秒针转动一圈,表示过去了60秒,我们把这一圈叫做一秒。
2. 讲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 1时 = 60分- 1分 = 60秒3. 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 时换算成分:1时 = 60分- 分换算成时:1分 = 1/60时- 秒换算成分:1秒 = 1/60分- 分换算成秒:1分 = 60秒4. 讲解时钟的识别和时间的计算。
- 识别时钟:通过观察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位置,可以知道当前的时间。
- 计算时间:可以通过时、分、秒之间的换算,计算出经过的时间。
三、练习1. 让学生观察时钟,说出当前的时间。
2. 让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例如:从8:30到9:45经过了多少时间?四、总结1. 回顾时、分、秒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强调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3. 强调时钟的识别和时间的计算。
五、作业1. 写一篇关于时、分、秒的日记。
2. 计算从现在开始,经过1小时30分钟后的时间是多少?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概念及其关系,学会了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并能正确识别时钟和计算时间。
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案备课
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案备课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的数学基础打牢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涉及时分秒的内容包括:1.认识时分秒,学习读时分秒,理解并练习24小时分成60分、1分分成60秒的方法。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例子,如上学时间、课程表、做作业用时等,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时分秒的用法。
3.引导学生分段计算跨越两天的时间差,如从周六晚上10点到周一早上7点。
4.学习计算相对时间,如计算2小时后是几点、8分钟前是几点等。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案和备课计划,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学习时分秒。
1. 课堂教学及布置家庭作业课前准备:班级图表、闹钟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时分秒的相关知识,掌握时分秒的读法和计算方法。
重点:掌握时分秒的换算方法难点:掌握怎样算跨越多个小时的时间差和相对时间问题教学过程:Step 1:说课今天我们要学习时分秒的知识。
以前我们学习了时间的读法和基本计算方法,现在我们要深入学习这个知识点。
Step 2:呈现例子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时分秒的应用。
例如:1.如果你在早上七点钟起床并准备好上学,而你的公交车在七点十分出发,你还剩下几分钟的时间乘坐公交车?2.如果你在下午三点钟上学回来,而你的午饭时间是中午十二点钟,你在学校里的时间有多少小时?离开学校时距离你吃午饭的时间还有多久?Step 3:知识点讲解教师介绍时分秒的读法,并给学生几个例子体验:11:30 读作十一点三十分02:18 读作两点十八分05:45 读作五点四十五分12:12 读作十二点十二分14:25 读作十四点二十五分Step 4:分成计算教师可以选择较简单的计算方法来指导学生,例如:以17:48为例,计算18:20还剩多少分钟:(60 - 48)+ 20 = 32分钟。
以10:15为例,计算10:50还有多少分钟:50 - 15 = 35分钟。
《时间表》(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年、月、日·第4课时时间表·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和24时记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时间表》一课中,学生的推理能力不强,之前也没接触过相关内容,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学生的主体低位”为主线。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作息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从作息时间表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1.填一填。
(1)17 时是下午()时,22 时10 分是晚上()时()分。
(2)用24 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早上8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晚上9时是()时全班一起回答,老师出示答案。
生:(1)5;10;10(2)8;12;15;21师:同学们对我们的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掌握的很牢固啊,这快就轻松的拿下的这些题。
2.看一看,说一说。
师:看图说一说,早上8 时,小兰和古丽都在做什么呢?生:早上8时,小兰在上课,古丽刚起床。
师:通过课前预习,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时差的知识。
师补充:由于两地所处地域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大约2时。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时间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唤起对已有知识的经验。
由于这节课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所以应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有关时区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新知识做好铺垫。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作息时间表。
课件出示例题:下面是北京启明小学和新疆民族小学的上课时间表。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4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4年、月、日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与这堂课相关的信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得到尽可能大的收获。
教重、难点:1.重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2.难点:对学习材料的整理、分析、概括。
并能够提取对学习有用的资料。
教具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年月日的资料。
2、年历、计算器。
教学过程:1、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过年吗?过年的时候,你都干些什么?(穿红衣服、帖春联、放鞭炮…)师:同学们都喜欢过年,那你知道年是什么吗?(学生简单回答)〖引入年的传说〗师: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板书:年月日2、探究新知。
(一)探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感受年月日的形成。
2、有关日的知识。
3、有关月的知识。
(把有31天的月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叫做小月,你怎么样就能很快记下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学生汇报记忆方式:如拳法,口诀等。
互相交流。
4、有关”年”的知识(1)为什么有平年、闰年之分,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派代表汇报)(2)用万年历验证平闰年。
(3)常识介绍:我们所学习的历法是公历。
二、总结。
1、关于时间单位,你还有哪些问题?2、同学们收集的资料特别详细,得想个办法把这些资料保存下来,并有个好的方式展现给大家,你有办法吗?三、板书设计:年月日大月:1、3、5、7、8、10、12月小月:4、6、9、11月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课后反思:看日历、猜生日教学目标: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3、培养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分、秒教案-人教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分、秒教案-人教版 (2)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时间的概念,包括时、分、秒的认识及其相互转换。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进行时间的加减计算。
教学内容将涵盖:- 时间的定义和基本单位;- 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和转换;- 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时间的实际应用场景。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时、分、秒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基本的转换和加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时、分、秒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时间加减计算的方法。
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 闹钟或时钟模型;- 时间计算练习题;- 白板和笔;- 学生手册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故事引入时间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时、分、秒的定义和关系,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讲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转换和计算的练习,互相讨论和解答疑问。
4. 小组竞赛:组织时间计算的小组竞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时、分、秒的认识与计算- 1. 时间的定义和单位- 2. 时、分、秒的关系和转换- 3. 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4. 实际应用场景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包括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两部分,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可以包括:- 基础练习:时间转换和加减计算题;- 提高练习:时间应用题或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应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教学内容的适当性:是否涵盖了所有重要知识点,是否需要补充或调整。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培养学生守时、守信的道德品质,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故事、谜语、日常实例等形式,导入时间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教具和互动白板,展示时钟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2.互动教学,促进探究: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时间计算问题;
-设计“时间接力赛”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时间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时钟模型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时间单位换算的认识。
3.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结合日常生活,设计时间管理任务,如制定一天的学习计划、安排家庭作业时间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学会守时,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4.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在教学中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通过名言警句、故事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结合班级常规,强调守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
5.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采用观察、提问、作业、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时间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能够识别时钟和简单的时间表达。然而,对于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时间管理等较深入的知识,学生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困难。
针对本章节《时间的初步认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3.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份时间表,如一天的学习、作息时间安排,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五)总结归纳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模板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6月9日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
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
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 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 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
(播放活动钟表课件) 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
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篇1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2、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秒”;3、通过对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同学们,在今年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一天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把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让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我们一起跟着倒计时。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所以同学们才这么激动和兴奋。
同学们,我们刚才倒数的5、4、3、2、1用的什么时间单位?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需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这个时间单位。
板书:秒的认识。
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二、学习新知: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秒,咱们看看钟面上哪根针是表示秒的?请看大屏幕,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的?同桌互相说说看。
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秒针是怎么走的?(一小格一小格的走的)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多说几遍。
板书。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来表示1秒这个时间呢、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2、一秒的价值。
一秒很短一下就过去了,其实1秒钟能干好多事情呢。
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一看。
想不到吧,短短的一秒钟那么有价值,不仅如此有时候一秒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乘与除第4节植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乘与除第4节植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与除第4节植树》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植树问题来理解和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教材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出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对于乘法和除法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问题和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和除法是互逆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2.如何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的植树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同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和除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植树的图片和问题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树木的数量。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种植更多的树木,我们需要知道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 呈现(10分钟)呈现实际的植树问题,例如:“如果在一条路上要种植10棵树,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2米,那么这条路的长度是多少?”。
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些实际的植树问题。
鼓励学生用乘法和除法来解决问题,并让他们解释自己的思路。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4. 巩固(10分钟)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一些拓展问题,例如:“如果路的形状是环形的,那么路的总长度是多少?”。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
时、分、秒第一课时认识秒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时钟、篮球、秒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观察钟表图片。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生活中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复习钟面,认识钞针。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钟面上共有几个数字?几根针?它们的名字叫什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把又细又长的针叫“秒针”。
问:你们知道在钟面上三个指针谁跑得最快?为什么它跑得的最快?二、探究新知1、认识1秒。
前面我们还学习了钟面上共有几个大格(12个)?多少个小格(60个)?分针走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
问:哪你知道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吗?(1秒)小结:在种面上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
2、体会1秒有多长,可以干什么事。
我们来听一听,一秒大概有多长?(多媒体播放一秒钟)1秒钟我们细细听来,只是“滴答”的一下就过去了。
它说明了什么?(1秒的时间很短暂)1秒钟很短暂,哪1秒钟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动作或一个手势来表示一下吗?生1:一秒钟我可以眨一下眼,做一个动作,弹跳一次……小结: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出1秒虽然很短,但同样可以干许多事情。
3、体会几秒。
观察: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哪它走一大格的时间多少?(5秒)为什么?(因为一大格有5小格)总结:通过实践,我们知道秒针走几小格就是几秒。
4、探索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表,你发现了什么?(秒针走了一圈时,分针刚好走了一小格)。
秒针走一大圈,走了多少个小格?(60个),也就是60秒,这时分针刚好走了几小格?(1小格),也就是1分钟。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3年级上册:第4课时《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2页例3及做一做。
例3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连续退位减法的难点。
例3由提出问题、计算和减法的验算方法三个层次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通过探究“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解决计算中的新问题,从而丰富、完善对退位减法笔算方法的认识。
本节课既是万以内减法的延伸,又是以后学习小数加减法及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二)核心能力本节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的方法来理解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进一步提高加减法运算能力;在验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目标1.借助情境,通过自主探索并利用计数器理解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的算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2.通过小组交流和汇报,理解验算的意义,会用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四)学习重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并会正确进行笔算。
(五)学习难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课件、《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列竖式计算。
634-58=524-196= 715-348=(2)笔算退位减法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二)课堂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课件出示问题:2004年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_______________ 。
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问题一:请你补充一个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
活动一:老师从学生补充的条件中选择一个是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的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
(条件中的数是三位数,并且中间不能是0)。
问题二:你是怎么计算的?小结:解决这个问题用到了上节学到的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在退位减法中,关键点是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表》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时间表》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通过时间顺序来排列事件,并能够制作简单的时间表。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知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事件发生的顺序,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将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进行有序排列,对他们来说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图表的制作,但对于时间表的制作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制作时间表,并能够对事件进行合理的时间排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时间顺序的概念,学会通过时间顺序来排列事件,并能够制作简单的时间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实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时间管理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时间顺序的概念,学会制作时间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进行有序排列,以及时间表的制作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和时间表模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事件发生的顺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时间顺序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时间顺序来排列事件。
3.实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感知时间的重要性,培养时间管理意识。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时间表模板,制作自己小组的活动时间表。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时间表,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时间管理的思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节去奶奶家教学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4课时去奶奶家(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和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到合适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等常见物理量的计量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量意识和计量技能。
3. 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尊重和正确使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内容:1. 长度的计量:厘米、分米、米、千米2. 质量的计量:克、千克、吨3. 时间的计量:秒、分钟、小时、天4. 单位换算: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重点:1.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的概念和进率2.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1. 单位换算的进率理解2. 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计量工具(如尺子、天平、时钟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计量物品,如尺子、天平、时钟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用途。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计量物品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
二、新课讲解1. 长度的计量a. 讲解厘米、分米、米、千米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c. 练习: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2. 质量的计量a. 讲解克、千克、吨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c. 练习: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3. 时间的计量a. 讲解秒、分钟、小时、天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1天=24小时c. 练习: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三、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 家长签字确认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表》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时间的相关知识,包括时间的认识、时间的计算、时间的转换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为日常生活和学习提供帮助。
本章节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时间的认识,包括小时的划分、分钟的计算等;另一部分是时间的转换,包括小时与分钟之间的转换、上午与下午的转换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时间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在学习本章节时,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时间知识,提高时间运用能力。
此外,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对本章节中时间的计算和转换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会对小时与分钟之间的转换、上午与下午的转换等产生困惑。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小时和分钟的划分,掌握小时与分钟、上午与下午之间的转换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学生能够提高时间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时与分钟之间的转换、上午与下午的转换。
2.教学难点:小时与分钟之间转换的计算方法,上午与下午转换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时间工具(如钟表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时间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时间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钟表,认识小时和分钟的划分,讲解小时与分钟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练习巩固
任务一
上午第二课时,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可能分别是右边的哪两个时刻?
学习指南
1.独立学习
对照上面的上课时间表,独立思考,想一想第二课时所在哪个时间段?再找出可能的时刻。
2.小组学习
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同学进行适时补充。或教师进行补充提示。
任务二
根据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出示情境图,先读一读,说一说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出示学习指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独立学习
根据对话内容,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2.小组学习
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方法。
能够读懂问题,明确要求。
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课时时间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3.出示小兰和古丽所在学校的上课时间表,集体交流,请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说一说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知道原因的同学可以讲一讲。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感受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的作息时间有所不同。
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一
独立完成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任务二
独立完成
小组讨论
新疆民族小学
1.新疆民族小学的第五节课上课时刻是15:00,下课时刻是15:40。
2.第六节课上课时刻是15:50,下课时刻是16:30;
3.课外活动开始的时刻是16:30,结束的时刻是17:30。
学生独立完成。
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成果。
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同学进行适时补充。或教师进行补充提示。
引导学生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练一练。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
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
1.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上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
2.分析这段时间分针和时针的位置特征。
3.排除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所示的时刻。
4.保留下来的两个时刻就是答案。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
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
北京启明小学
1.北京启明小学第五节课上课时刻是13:00,经过40分钟就到了下课的时刻13:40。
2.大课间紧接着第五节课,所以大课间的开始时刻是13:40,经过1个小时,大课间结束了,此时是14:40。
3.大课间结束的时刻也是第六节课开始上课的时刻14:40,经过40分钟,下课时刻是15:20。
教学难点: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达成目标
教学反思
趣味导入
1.观察情境图,请同学们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2.教师提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了解为什么两地的时差会差两个小时。
(北京属于东八时区,而乌鲁木齐所在的是东六时区,也就是说,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时间上相差两个小时,实际是相差两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