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药疹须联合用药

合集下载

药疹皮肤病诊疗规范

药疹皮肤病诊疗规范

药疹【病史采集】1.有明确的用药史2.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在首次用药后4—20日内发生,再次给药时,常在24小时内发生。

3.常有前驱症状,如发热、皮肤瘙痒、粘摸灼热、干燥等。

4.重症病例常有口腔粘摸损害,重要脏器受累时,可危及生命。

5.对抗过敏治疗及皮质激素治疗明显有效。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常出现泛发对称性皮疹,皮疹形态常模拟他种发病疹,如猩红热、麻疹、湿疹、荨麻疹、多形红斑、玫瑰糠疹、紫癜等。

固定性红斑常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重症病例可有大疱、表皮剥脱。

【实验室检查】常有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细胞增多,亦有减少者,若白细胞数低于2.0×109/L则愈后较差;若多脏器受累,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升高;肾功能异常,血尿素氮升高,尿蛋白阳性;心脏受累则心电图表现异常。

【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以及骤然发生于用药过程中的全身性、对称性分布的皮疹等特点(固定性药疹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出诊断。

但要分清药疹类型。

应与发生类似皮疹的皮肤病相鉴别,一般而言,药疹的颜色较类似的皮肤病鲜艳,痒感重于其他皮肤病,药疹在停用致敏药物后可较快好转或消退,而其他皮肤病则各有一定的病程。

【治疗原则】1.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2.一般内用药物有抗组胺药、大量维生素C等,重症病例应及时应用皮质激素。

3.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4.支持疗法,如补液及维持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局部疗法,同一般湿疹皮炎对症处理。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全身症状消失、皮疹基本消退。

2.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3.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改善。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一般情况较好者可出院随诊。

医院皮肤科危急重症应急预案

医院皮肤科危急重症应急预案

医院皮肤科危急重症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有效应对皮肤科危急重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皮肤科各类危急重症的应急处理。

三、应急组织及职责成立皮肤科危急重症应急处理小组组长:皮肤科主任成员:皮肤科医生、护士职责组长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医生负责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实施具体的医疗措施。

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包括准备药品、器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护理工作。

四、常见危急重症及处理流程过敏性休克表现: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突然出现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继而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症状。

处理流程: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

让患者平卧,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0.5 - 1ml,必要时每隔 15 - 20 分钟重复注射。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液,补充血容量。

给予地塞米松 10 - 20mg 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 200 - 400mg 静脉滴注。

应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 20mg 肌肉注射。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直至患者病情稳定。

重症药疹表现: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皮肤广泛红斑、水疱、大疱、表皮松解、黏膜糜烂等症状,常伴有高热、肝肾功能损害等全身症状。

处理流程: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足量的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 1 - 2mg/kg/d 静脉滴注。

加强支持治疗,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电解质等。

预防和治疗感染,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尤其是皮肤和黏膜的损害情况,以及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表现:患者皮肤出现大面积松弛性水疱、大疱,表皮极易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伴有高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处理流程:同重症药疹的处理。

加强皮肤护理,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定期更换。

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

药疹治疗方案

药疹治疗方案

药疹治疗方案药疹,即由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

该病症的发生往往与个体遗传、免疫功能、药物剂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药疹通常表现为皮疹、瘙痒、水肿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黏膜损害、发热、全身不适等。

针对药疹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药疹进行分类,下面将就常见的药疹类型和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1. 药疹的分类药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药物过敏性皮炎、药物斑丘疹、药物病变样表皮坏死等。

不同类型的药疹在临床上的表现和治疗策略也有所不同。

因此,明确药疹的类型对于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 药疹治疗的一般原则针对药疹的治疗,首先需要停用疑似引起药疹的药物,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然后,根据药疹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辅助治疗和支持治疗措施。

3. 药物过敏性皮炎的治疗药物过敏性皮炎是最常见的药疹类型之一,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等症状。

治疗药物过敏性皮炎的关键是控制瘙痒和减轻皮疹。

一般采用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瘙痒感,外用激素类药物来减轻皮疹。

此外,还可以辅助应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等来促进皮肤修复和抗氧化。

对于病情严重、出现黏膜损害等情况,还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4. 药物斑丘疹的治疗药物斑丘疹是一种病程较长的药疹类型,表现为斑丘疹或斑丘疹结合大面积红斑。

治疗药物斑丘疹的关键是减轻瘙痒感和控制病情进展。

一般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瘙痒,合理使用外用激素类药物或者免疫抑制剂来减轻皮疹和红斑。

此外,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避免摄入过敏源物质,如海鲜、坚果等。

5. 药物病变样表皮坏死的治疗药物病变样表皮坏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药疹类型,常表现为全身性皮肤脱屑、皮疹、黏膜损害等症状。

治疗药物病变样表皮坏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一般使用激素类药物来减轻炎症反应,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选择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反应。

此外,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还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在必要时进行密切监护。

重症药疹的诊断治疗及病例展示

重症药疹的诊断治疗及病例展示
皮损多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逐渐加重, 融合成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尤以面部或手足 部为重 两到三周左右,皮肤红肿消退,全身出现大 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手足则呈手套或袜套 样剥脱。 头发指甲可脱落,口腔粘膜损害可因疼痛影 响进食,眼部可出现角膜溃疡。
55
ED的临床表现--内脏损害
淋巴结肿大:皮病性淋巴结炎 肝损害:肝脾肿大、黄疸、肝功能衰竭 肾损害:蛋白尿、血尿、急性肾衰 心血管异常:心率紊乱、右心衰 红皮病肠病:脂肪痢 内分泌改变:男性女性化、月经失调
46
47
48
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药疹 (ED)
49
红皮病型药疹概述1
属重症药疹,特点是: • 全身90%以上皮肤受累 • 急性期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渗液 • 慢性期皮肤浸润、肥厚、大量脱屑 • 常伴有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 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50
红皮病型药疹概述2
• 初次用药者潜伏期多在20天以上 • 可由麻疹样可猩红热样药疹发展而来,也
5 6
19
药疹概述
20
药疹的基本概念
• 定义: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外用 药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 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甚至 危及生命。
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 应,药疹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21
病因学
个体因素:不同个体、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敏感性都 不尽相同。
25
药疹的临床类型
1. 固定性药疹 2. 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 3. 麻疹或猩红热样发疹型 4. 湿疹样型药疹 5. 紫癜型药疹 6. 扁平苔藓样型 7. 光敏皮炎型 8. 痤疮样型 9. 血管炎型
1. 多形红斑型(含重症多形红 斑型)

风疹、湿疹、荨麻疹、脂溢性皮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炎症联合用药及临床症状、药物分析、治疗原则

风疹、湿疹、荨麻疹、脂溢性皮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炎症联合用药及临床症状、药物分析、治疗原则

风疹、湿疹、荨麻疹、脂溢性皮炎、褥疮、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炎症联合用药及临床症状、药物分析、治疗原则及卖点风疹1、抗病毒口服液+炉甘石洗剂2、板蓝根颗粒+炉甘石洗剂荨麻疹1、扑尔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2、苯海拉明+地塞米松+赛庚啶+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3、西替利嗪+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4、氯雷他定+扑尔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湿疹1、扑尔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2、赛庚啶+维生素C+3%硼酸+40%氧化锌油3、息斯敏+维生素C+0.2%黄连素溶液4、泼尼松+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扑尔敏+1%利凡诺溶液5、扑尔敏+维生素C+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皮炎平)头癣1、2.5%--5.O%碘酊+5%~10%硫磺软膏2、灰黄霉素+2.5%~5.0%碘酊+10%水杨酸软膏3、泼尼松+酮康唑+2.5%--5.O%碘酊+10%水杨酸软膏+红霉素手(足)癣1、3%硼酸溶液+2%酮康唑乳膏2、头孢氨苄胶囊+皮康霜3、特比萘芬霜+伊曲康唑体癣、股癣1、硝酸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片+护肝片+黄苦洗液+消毒棉签2、百廯夏塔热片+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复方黄藤洗液+葡萄糖酸锌3、百廯夏塔热片+酮康唑乳膏+湿痒洗液+β-胡萝卜素接触性皮炎1、扑尔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2、赛庚啶+维生素C+3%硼酸+10%葡萄糖酸钙3、息斯敏+维生素C+氧氟沙星+40%氧化锌油+O.2%黄连素溶液4、地塞米松+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扑尔敏+40%氧化锌油5、赛庚啶+维生素C+0.05%倍他米松膏6、银翘解毒片+青黛散脂溢性皮炎1、红霉素+维生素B6+维生素岛+赛庚啶+硝酸益康唑乳膏2、扑尔敏+维生素C+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3、防风通圣丸+2%酮康唑洗液十2%酮康唑乳膏药物性皮炎(药疹)1、扑尔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2、赛庚啶+维生素C+0.2%黄连素溶液3、泼尼松+维生素C+10%葡萄糖酸钙+扑尔敏+炉甘石洗剂特应性皮炎1、糠酸莫米松乳膏+盐酸左西替利嗪+尿素VE霜2、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氯雷他定片+湿毒清片+VE3、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罗红霉素胶囊+甘草酸二胺夏季皮炎1、扑尔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绿豆汤神经性皮炎1、扑尔敏+维生素B1+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皮炎平)2、赛庚啶+胎盘组织液+曲米新乳膏(皮康霜)3、扑尔敏+维生素B1+皮炎平霜+5%葡萄糖溶液+普鲁卡因+维生素C4、当归片+炉甘石洗剂虫咬性皮炎(痒疹)1、扑尔敏+胎盘组织液+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2、赛庚啶+胎盘组织液+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10%葡萄糖酸钙+普鲁卡因+5%葡萄糖溶液3、扑尔敏+胎盘组织液+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安定毛囊炎1、2%莫匹罗星软膏+青霉素2、三黄片+炉甘石洗剂痔疮1、麻仁丸+复方消痔栓2、新清宁片+马应龙痔疮栓+五倍子散3、复方芦荟胶囊+肛泰栓+京万红痔疮膏4、麻仁润肠软胶囊+九华痔疮栓+槐角丸痤疮1、四环素+硫酸锌+3%--8%硫磺洗剂2、红霉素+硫酸锌十2%汞溴红溶液3、异维A酸胶囊+2%汞溴红溶液4、己烯雌酚+硫酸锌+2%汞溴红溶液+红霉素5、黄体酮+硫酸锌+2%汞溴红溶液+红霉素6、益母草膏+颠倒散洗剂疥疮1、头孢拉定+复方新霉素软膏2、牛黄解毒片+炉甘石洗剂4、洁霉素+10%鱼石脂软膏+丙种球蛋白褥疮1、生大黄+滑石+红霉素2、七厘散+利福平3、跌打万花油+甲硝唑+糜蛋白酶4、龙血竭胶囊+糜蛋白酶+硫糖铝脓疱疮1、1/5000高锰酸钾液+百多邦(2%莫匹罗星)2、青霉素+扑尔敏+百多邦(2%莫匹罗星)急性咽炎1、头孢克洛+复方硼砂漱口液+西瓜霜含片2、头孢氨苄甲氧苄啶+金刚烷胺+1:5000呋喃西林漱口液3、头孢克洛+黄氏响声丸+复方硼砂漱口液4、头孢克洛+银黄含化片+清咽润喉丸慢性咽炎1、银黄含片+头孢氨苄甲氧苄啶+清咽润喉丸2、西瓜霜润喉片+六神丸3、西地碘含片+黄芪响声丸4、咽炎片+利咽解毒颗粒急性扁桃体炎1、头孢克洛+复方硼砂漱口液2、头孢氨苄甲氧苄啶+1:5000呋喃西林漱口液3、头孢克洛+1:5000呋喃西林漱口液+银黄含化片4、阿莫西林+西瓜霜润喉片+清喉咽颗粒急性喉炎1、头孢克洛+强的松+复方硼砂漱口液2、头孢氨苄甲氧苄啶+1:5000呋喃西林漱口液+金嗓开音丸3、氧氟沙星+西瓜霜喷雾剂+金果饮咽喉片4、克拉霉素+西瓜霜喷雾剂+金果饮咽喉片慢性喉炎1、西瓜霜喷雾剂+金果饮咽喉片+复方硼砂漱口液2、银黄含化片+1:5000呋喃西林漱口液+清咽润喉丸3、黄芪响声丸+复方硼砂漱口液+西地碘含片急性鼻炎1、感冒清+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复方对乙酰氨基酚2、速效感冒胶囊+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头孢拉啶3、清热解毒口服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呋麻滴鼻液慢性鼻炎1、鼻炎康+0.5%~1%麻黄素2、通窍鼻炎片+沐舒坦+0.5%~1%麻黄素+o.25%~0.5%普鲁卡因过敏性鼻炎1、扑尔敏+麻黄碱地塞米松滴鼻液2、赛庚啶+富马酸酮替芬滴鼻液3、色苷酸钠滴鼻液+西替利嗪+呋麻滴鼻液4、胆香鼻炎片+呋麻滴鼻液+酮替芬急性化脓性鼻窦炎1、希刻劳+呋麻滴鼻液+酮替芬2、希刻劳+替硝唑+呋麻滴鼻液沙眼1、0.1%利福平滴眼液+O.5%四环素眼膏2、0.25%氯霉素滴眼液+15%磺胺醋酰钠滴眼液3、红霉素+0.3%氟哌酸滴眼液+O.5%四环素眼膏4、罗红霉素+0.3%氧氟沙星滴眼液+0.5%红霉素眼膏睑腺炎1、头孢拉啶+氯霉素滴眼液+红霉素眼膏2、罗红霉素+氧氟沙星滴眼液+四环素眼膏急性细菌性结膜炎1、氯霉素滴眼液+四环素眼膏+妥布霉素滴眼液2、氟哌酸滴眼液+红霉素眼膏+1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细菌性角膜炎1、0.3%氟哌酸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O.5%四环素眼膏+贝复舒滴眼液+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2、头孢拉定+托百士滴眼液+0.3%氧氟沙星眼膏+1%阿托品滴眼液+O.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3、环丙沙星+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1%阿托品滴眼液+托百士滴眼液+0.3%氧氟沙星眼膏真菌性角膜炎1、酮康唑+咪康唑+1%酮康唑滴眼液+2%咪康唑眼膏+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2、氟康唑+0.2%氟康唑滴眼液+1%克霉唑眼膏+贝复舒滴眼液外耳道疖1、琥乙红霉素+10%鱼石脂甘油2、阿莫西林+10%鱼石脂甘油3、牛黄解毒丸+黄柏25克+马齿苋50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头孢拉定+呋麻滴鼻液+硼酸冰片滴耳液2、克林霉素胶囊+洛美沙星滴耳液+1%麻黄素3、头孢拉定+1%麻黄素+3%双氧水+氧氟沙星滴耳液丹毒1、青霉素+50%硫酸镁溶液2、红霉素+50%硫酸镁溶液3、六神丸+玉露散类丹毒1、青霉素+10%--20%鱼石脂软膏2、红霉素+3%硼酸溶液3、六神丸+玉露散牙周炎1、阿莫西林+硼砂漱口液+口炎清颗粒2、头孢克洛+替硝唑+复方硼砂漱口液3、替硝唑+1:5000呋喃西林漱口液+齿痛冰硼散口腔单纯性疱疹1、新霉素或杆菌肽或硼酸软膏+o.1%乳酸依沙吖啶(利月诺)液+阿昔洛韦2、硼酸软膏+o.5%~1%达克罗宁含漱液+阿昔洛韦+板蓝根片或冲剂口腔念珠菌病1、制霉菌素+2%~4%碳酸氢钠溶液2、克霉唑片+转移因子胶囊+5%克霉唑软膏3、氟康唑+2%--4%碳酸氢钠溶液+转移因子4、2%~4%碳酸氢钠溶液+转移因子+甘油复发性口腔溃疡1、锡类散+甲硝唑片2、鱼肝油乳+养阴生肌散+利多卡因外敷3、维生素C片+胆矾外敷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症状:白带增多,呈灰白色,稀薄,泡沫状,外阴瘙痒并有灼痛感,阴部有鱼腥样臭味。

常见皮肤病联合用药方案

常见皮肤病联合用药方案

常见皮肤病联合用药方案一、湿疹典型症状:湿疹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三期皮损可互相转化或共存,一般分布对称,有瘙痒。

诊断要点:皮肤损害多样性、分布对称性、急性期有渗出倾向、剧烈瘙痒、慢性、反复发作。

代表药物:丹皮酚软膏、湿毒清片、百湿康新肤蛇脂凝胶联合用药案一:丹皮酚软膏、湿毒清片、百湿康新肤蛇脂凝胶联合用药方案二:儿童:肤宝+氯雷他定胶囊+炉甘石外用二、痤疮典型症状: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

青春期好发(15-18岁),25岁以后逐渐缓解。

代表药物:甲硝唑凝胶、勒马回注射用、点舌丸联合用药方案一:米诺环素(多西)+芦荟胶囊+点舌丸外用联合用药方案二:勒马回外用+芦荟胶囊+多种维生素三、接触性皮炎典型症状:强刺激立即发病,变应性有一定潜伏期。

瘙痒、灼热感,有接触病史皮损特点:在接触部位发病,皮损边界清楚,皮损较单一,有一定形态。

去除接触物后,很快痊愈。

代表药物: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益康倍松乳膏联合用药方案一:丹皮酚+氯雷他定+维生素C(儿童:肤宝+氯雷他定颗粒)联合用药方案二: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盐酸西替利嗪胶囊+葡萄糖酸钙片四、脂溢性皮炎典型症状:由卵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精神因素、饮食习惯、B族维生素缺乏和嗜酒,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均由影响。

主要发生在头皮、眉弓、耳后、前胸、背部等皮脂腺分布丰富的部分。

淡红色斑丘疹上腹上片状灰白色糠秕样鳞屑或油腻性鳞屑,严重者伴有渗液和结痂。

常有不同程度瘙痒。

病程慢性,反复发作。

代表药物:维A酸乳膏、维生素B族联合用药方案一:曲咪新乳膏+维生素A/维生素B6联合用药方案二:维A酸乳膏+维生素B族+芦荟胶囊5、药物性皮炎典型症状:发病前有用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5-20天发生,重复用药常发生在1-2日或数小时,多数药疹发病突然,皮疹泛发,常对称,色泽鲜明,自觉瘙痒。

停药后,症状很快消退。

代表药物: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胶囊联合用药方案一:氯雷他定+维生素C+盐酸赛庚定乳膏联合用药方案二: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维肤膏+复和维生素六、慢性荨麻疹典型症状:由于各种因素引起,以一过性风团为特征,伴有剧烈瘙痒的皮肤及粘膜的限局性水肿反应。

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作者:徐连璋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7期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药疹的致敏药物、皮疹类型及治疗。

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月诊断的重症药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有14类,以抗生素居首,最常见为青霉素类、头袍菌素类药,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及抗痛风药。

其中位居前位为抗癫痫药。

病种类型中重型多形红斑最多见,剥脱性皮炎次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结论临床医师用药时,应详细询问病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并注意避免交叉敏感和多元敏感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药疹;致敏药物;分析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粘膜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其它系统。

近年来大量新药推向市场和药物的广泛应用,重症药疹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引起重症药疹的种类繁多,临床上导致重症药疹的药品种类也有所改变,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为探索近年来临床应用药物与重症药疹发生的关系,对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月诊断的重症药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我院确诊重症药疹的33例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 33例重症药疹患者均符合《现代皮肤病学》[1]一书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为5~85岁,平均(38.4±21.8)岁。

过去有癫痫史8例,有痛风史7例,有糖尿病史5例,高血压病史9例,冠心病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2例。

有4例患者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其中有2例有同种药物过敏史。

1.2 致敏药物及药疹的类型共有14类药物,起病前用药种类单一者有28人,其致敏药物较易确定,其余4例用药2种以上,其致敏药物较难确定。

为了较客观反映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对同时应用的药物列为可疑药物。

重型药疹主要有3种类型:重型多形红斑(SEM)、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和剥脱性皮炎(ED)。

1.3潜伏期潜伏期1 ~35d,4d之内者5例,4~20d 23例,21d以上5例,平均13.82 d,其中SEM型平均为11d,TEN型平均为11.54d,ED型平均为18.6d,潜伏期在4d之内者中2例以往有服类似药物史,且1例有同种药物过敏史在1d内激发。

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大疱性药疹的临床应用

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大疱性药疹的临床应用

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大疱性药疹的临床应用摘要】重症大疱性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皮肤科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其发病的免疫机制主要是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细胞毒T细胞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a诱导凋亡及线粒体的损伤。

我院皮肤科应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糖皮质激素治愈重症大疱性药疹3例。

【关键词】药疹 Stevens-Johnson综合症表皮坏死松解症大疱性丙种球蛋白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于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皮肤科病房接受治疗的3例重症大疱性药疹,其中男性1例,59岁,诊断为Stevens-Johnson 型药疹(口服解热止痛药所致);女性2例,均诊断为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1例30岁(达克宁阴道栓所致),1例77岁,(口服果导片所致)。

Stevens-Johnson 型药疹的诊断标准:1、发病急,发疹前有用药史,皮疹于1-4天遍布全身。

2、高热,常在39℃左右。

3、皮疹开始为鲜红或紫红色斑片,很快增多扩大,融合成棕色大片,粘膜亦不例外。

4、很快皮疹上出现巨形松弛性大疱,全身多发性水疱,表皮剥脱面积达10%,眼结膜,口腔和外阴粘膜糜烂。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诊断标准:在Stevens-Johnson 型药疹的临床症状基础上,体温常在40℃左右,全身多发性水疱融合,表皮剥脱面积在30%以上,重者体无完肤,发展成全身性、广泛性、或多或少对称性的表皮松解。

形成很多3-5cm至10cm的平行或带扇形的皱纹,像烫伤,表皮极薄,轻擦即破。

眼、鼻、口腔粘膜均剥脱。

各内脏如胃肠道、肝、肾、心、脑等均可同时严重累及。

二、方法入院时详细询问病史,发病经过,全面体格检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诊断明确,除77岁女性患者合并糖尿病外,均无其它严重内科合并症。

治疗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以0.4g/kg剂量连用4天,同时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日,糖尿病患者给予静脉胰岛素绑定,血糖控制在餐后10mmol左右。

340例药疹住院病例分析

340例药疹住院病例分析

·药物与临床·340例药疹住院病例分析张倩雯陈希颖朱希聪药疹是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根据皮肤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重症药疹和非重症药疹。

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剥脱性皮炎型。

为探讨药疹的致敏药物、药疹分型及防治,我们对因药疹住院治疗的34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1日到2018年10月31日期间在台州医院皮肤科住院,确诊为药疹的患者340例,其中男158例,女182例。

1.2 时间分布2014年52例(15.3%),2015年65例(19.1%),2016年70例(20.6%),2017年81例(23.8%),2018年1—10月72例(21.2%)。

1.3 年龄分布患者年龄6~93岁,其中<18岁18例(5.3%),18~60岁192例(56.5%),>60岁130例(38.2%)。

1.4 潜伏期有明确潜伏期312例(91.8%),其中潜伏期<1周有280例(89.7%,280/312),1~2周21例(6.7%,21/312),>2周有11例(3.5%,11/312)。

重症药疹的平均潜伏期为10天,长于非重症药疹6天。

1.5 药物过敏史明确有过敏史者仅有14例(4.1%)。

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而又使用同类药物引起药疹有5例(1.5%)。

1.6 致敏药物可明确为一种致敏药物仅89例(26.2%),其中抗生素44例(49.4%,44/89),中成药9例(10.1%,9/89),别嘌醇、卡马西平各7例(各7.9%,7/89),解热镇痛药、感冒药各6例(各6.7%,6/89),疫苗2例(2.3%,2/89),抗病毒药、抗帕金森药、造影剂、抗结核药、利尿剂、镇静剂、止咳药、免疫调节剂各1例(各1.1%,1/89)。

抗生素中阿莫西林有13例,最多。

混合用药有251例(73.8%)。

作者单位:318000 浙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皮肤科(张倩雯、陈希颖);浙江省台州医院皮肤科(朱希聪)通信作者:朱希聪,Email:zhuxc@ 1.7 药疹类型发疹型162例(47.6%),荨麻疹型90例(26.5%),多形红斑型29例(8.5%),重症药疹27例(7.9%),固定型22例(6.5%),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型10例(2.9%)。

护理查房-重症多型红斑药疹PPT课件

护理查房-重症多型红斑药疹PPT课件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护理查房
是药疹的一种临床表现,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注 射使用栓剂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 反应。严重可危及生命,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 起皮炎,但最常见的有碘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安眠 药类以及青霉素、链霉素等。
表现
发病急、病情险恶,损害呈多形性,有红斑、 丘疹、水疱、大疱及有特征性的虹膜样红斑 大疱发生在红斑基底上,疱破后出现大片溃 烂面,疼痛剧烈,黏膜受损重(口腔、眼部、 外阴)
3注意药疹前驱症状如发热瘙痒轻度红斑等不适症状及早发现及时停药4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普鲁卡因抗血清等在使用前应严格遵照操作规范进行划痕或皮内实验停用或更换可疑药品多饮水或静脉输液以促使体内药物排泄1大量皮质类固醇静脉滴注大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防止继发感染3注意补液及维持电解质平衡4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纤维5加强护理眼部及口腔药疹类型
预后
①药疹类型:重症多型红斑型药疹预后较差 ②皮肤黏膜糜烂面积:皮肤黏膜糜烂面积>90%者预后较差 ③年龄因素:年老者预后较年轻患者差 ④基础疾病:发病前已有肝肾损害者,有糖尿病者预后较差,严重者 可累及生命,导致死亡
谢谢聆听
谢谢您的观看!
3、注意药疹前驱症状,如发热、瘙痒、轻度红斑等不适症状,及早发现 及时停药
4、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普鲁卡因、抗血清等,在使用前应严格遵照操作 规范进行划痕或皮内实验
药物治疗
停用或更换可疑药品,多饮水或静脉输液以促使体 内药物排泄 1、大量皮质类固醇静脉滴注 (大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 疗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2、防止继发感染 3、注意补液及维持电解质平衡 4、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纤维) 5、加强护理(眼部及口腔)
辅助检查常规检查:血沉加源自、 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 异常、水电解质失衡等

简述药疹的治疗原则

简述药疹的治疗原则

简述药疹的治疗原则药疹是指因用药而引起的皮肤病变,常见于各种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等。

治疗药疹的原则是停用引起药物过敏的药物,对于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发展成为更严重的皮肤损伤。

一、停用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使用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在停用之前要评估患者对该药物是否有真正过敏反应,如果不确定可以进行过敏试验来确认。

此外,在停用之前还要考虑到该药物是否可以被替代,以避免因为治疗需要而继续使用。

二、对轻度和中度药疹进行处理对于轻度和中度的药疹,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来缓解患者不适感。

1. 温水洗涤:使用温水洗涤受影响区域可减轻皮肤刺激和红肿。

2. 涂抹保湿剂:涂抹保湿剂可以缓解皮肤干燥和瘙痒。

3. 局部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水浸泡可减轻皮肤热感和瘙痒。

4. 应用外用激素:对于中度的药疹,可以应用外用激素来缓解红肿、水泡和瘙痒等不适感。

三、对重度药疹进行处理对于重度药疹,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来避免发展成为更严重的皮肤损伤。

1. 应用口服抗组胺药:口服抗组胺药可以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刺激和红肿等不适感。

2. 应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类固醇:对于严重的药疹,可以应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类固醇来控制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损伤。

3. 应用免疫抑制剂:在类固醇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来控制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损伤。

四、预防药疹的发生最后,预防药疹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超量用药或长期用药。

对于已经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在以后的治疗中应避免再次使用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并告知医生自己曾经出现过敏反应。

此外,了解自己对某些药物是否存在过敏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阿莫西林四联疗法致重症多形红斑药疹1例

阿莫西林四联疗法致重症多形红斑药疹1例

阿莫西林四联疗法致重症多形红斑药疹1例孙文芳;王慧英;张晓兰;刘宪军【摘要】1例63岁老年女性患者,因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首次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复方铝酸铋颗粒及兰索拉唑胶囊治疗,在门诊进行阿莫西林皮试,结果为阴性.服药3 d后面部、眼睑明显肿胀,全身多处皮肤潮红,皮疹范围约占全身70%,可见少量水疱破裂,伴有高热,视物模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外周白细胞计数15.0×109·L-1,中性粒细胞计数92.31%,淋巴细胞百分率5.10%,C-反应蛋白166.28 mg·L-1,诊断为\"重症多形红斑药疹\".立即停止所有可疑药物,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人免疫球蛋白,并外用炉甘石洗剂于四肢及躯干,夫西地酸乳膏外用于面部.治疗3 d后,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潮红肿胀明显消退,疼痛瘙痒消失,停用人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逐渐减量.后续皮疹情况持续改善,出院后口服醋酸泼尼松片.一周后复诊,皮疹全部消失.【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年(卷),期】2019(016)003【总页数】3页(P183-185)【关键词】阿莫西林;重症多形红斑药疹;药品不良反应【作者】孙文芳;王慧英;张晓兰;刘宪军【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药学部,北京 10114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药学部,北京 10114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药学部,北京 10114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药学部,北京 1011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3 岁,因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首次服用阿莫西林胶囊(1 mg·d-1,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81118)、克拉霉素分散片、复方铝酸铋颗粒、兰索拉唑胶囊,门诊阿莫西林皮试阴性。

服药3 d 后全身多处皮肤潮红,瘙痒显著,并伴有高热。

药店常用50种疾病联合用药方案(仅供参考)

药店常用50种疾病联合用药方案(仅供参考)

药店常用50种疾病联合用药方案01风疹1、抗病毒口服液+炉甘石洗剂2、板蓝根颗粒+炉甘石洗剂3、维生素C+扑尔敏+葡萄糖酸钙02荨麻疹1、扑尔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2、苯海拉明+地塞米松+赛庚啶+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3、西替利嗪+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4、氯雷他定+扑尔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03湿疹1、扑尔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2、赛庚啶+维生素C+3%硼酸+40%氧化锌油3、息斯敏+维生素C+0.2%黄连素溶液4、泼尼松+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扑尔敏+1%利凡诺溶液5、扑尔敏+维生素C+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皮炎平)04头癣1、2.5%--5.O%碘酊+5%~10%硫磺软膏2、灰黄霉素+2.5%~5.0%碘酊+10%水杨酸软膏3、泼尼松+酮康唑+2.5%--5.O%碘酊+10%水杨酸软膏+红霉素05手(足)癣1、3%硼酸溶液+2%酮康唑乳膏2、头孢氨苄胶囊+皮康霜3、特比萘芬霜+伊曲康唑06体癣、股癣1、硝酸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片+护肝片+黄苦洗液+消毒棉签2、百廯夏塔热片+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复方黄藤洗液+葡萄糖酸锌3、百廯夏塔热片+酮康唑乳膏+湿痒洗液+β-胡萝卜素07接触性皮炎1、扑尔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2、赛庚啶+维生素C+3%硼酸+10%葡萄糖酸钙3、息斯敏+维生素C+氧氟沙星+40%氧化锌油+O.2%黄连素溶液4、地塞米松+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扑尔敏+40%氧化锌油5、赛庚啶+维生素C+0.05%倍他米松膏6、银翘解毒片+青黛散08脂溢性皮炎1、红霉素+维生素B6+维生素岛+赛庚啶+硝酸益康唑乳膏2、扑尔敏+维生素C+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3、防风通圣丸+2%酮康唑洗液十2%酮康唑乳膏09药物性皮炎(药疹)1、扑尔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2、赛庚啶+维生素C+0.2%黄连素溶液3、泼尼松+维生素C+10%葡萄糖酸钙+扑尔敏+炉甘石洗剂10特应性皮炎1、糠酸莫米松乳膏+盐酸左西替利嗪+尿素VE霜2、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氯雷他定片+湿毒清片+VE3、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罗红霉素胶囊+甘草酸二胺11夏季皮炎1、扑尔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绿豆汤12神经性皮炎1、扑尔敏+维生素B1+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皮炎平)2、赛庚啶+胎盘组织液+曲米新乳膏(皮康霜)3、扑尔敏+维生素B1+皮炎平霜+5%葡萄糖溶液+普鲁卡因+维生素C4、当归片+炉甘石洗剂13虫咬性皮炎(痒疹)1、扑尔敏+胎盘组织液+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2、赛庚啶+胎盘组织液+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10%葡萄糖酸钙+普鲁卡因+5%葡萄糖溶液3、扑尔敏+胎盘组织液+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安定14毛囊炎1、2%莫匹罗星软膏+青霉素2、三黄片+炉甘石洗剂15痔疮1、麻仁丸+复方消痔栓2、新清宁片+马应龙痔疮栓+五倍子散3、复方芦荟胶囊+肛泰栓+京万红痔疮膏4、麻仁润肠软胶囊+九华痔疮栓+槐角丸16痤疮1、四环素+硫酸锌+3%--8%硫磺洗剂2、红霉素+硫酸锌十2%汞溴红溶液3、异维A酸胶囊+2%汞溴红溶液4、己烯雌酚+硫酸锌+2%汞溴红溶液+红霉素5、黄体酮+硫酸锌+2%汞溴红溶液+红霉素6、益母草膏+颠倒散洗剂17疥疮1、头孢拉定+复方新霉素软膏2、牛黄解毒片+炉甘石洗剂4、洁霉素+10%鱼石脂软膏+丙种球蛋白18褥疮1、生大黄+滑石+红霉素2、七厘散+利福平3、跌打万花油+甲硝唑+糜蛋白酶4、龙血竭胶囊+糜蛋白酶+硫糖铝19脓疱疮1、1/5000高锰酸钾液+百多邦(2%莫匹罗星)2、青霉素+扑尔敏+百多邦(2%莫匹罗星)20急性咽炎1、头孢克洛+复方硼砂漱口液+西瓜霜含片2、头孢氨苄甲氧苄啶+金刚烷胺+1:5000呋喃西林漱口液3、头孢克洛+黄氏响声丸+复方硼砂漱口液4、头孢克洛+银黄含化片+清咽润喉丸20慢性咽炎1、银黄含片+头孢氨苄甲氧苄啶+清咽润喉丸2、西瓜霜润喉片+六神丸3、西地碘含片+黄芪响声丸4、咽炎片+利咽解毒颗粒21急性扁桃体炎1、头孢克洛+复方硼砂漱口液2、头孢氨苄甲氧苄啶+1:5000呋喃西林漱口液3、头孢克洛+1:5000呋喃西林漱口液+银黄含化片4、阿莫西林+西瓜霜润喉片+清喉咽颗粒22急性喉炎1、头孢克洛+强的松+复方硼砂漱口液2、头孢氨苄甲氧苄啶+1:5000呋喃西林漱口液+金嗓开音丸3、氧氟沙星+西瓜霜喷雾剂+金果饮咽喉片4、克拉霉素+西瓜霜喷雾剂+金果饮咽喉片23慢性喉炎1、西瓜霜喷雾剂+金果饮咽喉片+复方硼砂漱口液2、银黄含化片+1:5000呋喃西林漱口液+清咽润喉丸3、黄芪响声丸+复方硼砂漱口液+西地碘含片24急性鼻炎1、感冒清+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复方对乙酰氨基酚2、速效感冒胶囊+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头孢拉啶3、清热解毒口服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呋麻滴鼻液25慢性鼻炎1、鼻炎康+0.5%~1%麻黄素2、通窍鼻炎片+沐舒坦+0.5%~1%麻黄素+o.25%~0.5%普鲁卡因26过敏性鼻炎1、扑尔敏+麻黄碱地塞米松滴鼻液2、赛庚啶+富马酸酮替芬滴鼻液3、色苷酸钠滴鼻液+西替利嗪+呋麻滴鼻液4、胆香鼻炎片+呋麻滴鼻液+酮替芬27急性化脓性鼻窦炎1、希刻劳+呋麻滴鼻液+酮替芬2、希刻劳+替硝唑+呋麻滴鼻液28沙眼1、0.1%利福平滴眼液+O.5%四环素眼膏2、0.25%氯霉素滴眼液+15%磺胺醋酰钠滴眼液3、红霉素+0.3%氟哌酸滴眼液+O.5%四环素眼膏4、罗红霉素+0.3%氧氟沙星滴眼液+0.5%红霉素眼膏29睑腺炎1、头孢拉啶+氯霉素滴眼液+红霉素眼膏2、罗红霉素+氧氟沙星滴眼液+四环素眼膏30急性细菌性结膜炎1、氯霉素滴眼液+四环素眼膏+妥布霉素滴眼液2、氟哌酸滴眼液+红霉素眼膏+1磺胺醋酰钠滴眼液31细菌性角膜炎1、0.3%氟哌酸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O.5%四环素眼膏+贝复舒滴眼液+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2、头孢拉定+托百士滴眼液+0.3%氧氟沙星眼膏+1%阿托品滴眼液+O.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3、环丙沙星+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1%阿托品滴眼液+托百士滴眼液+0.3%氧氟沙星眼膏32真菌性角膜炎1、酮康唑+咪康唑+1%酮康唑滴眼液+2%咪康唑眼膏+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2、氟康唑+0.2%氟康唑滴眼液+1%克霉唑眼膏+贝复舒滴眼液33外耳道疖1、琥乙红霉素+10%鱼石脂甘油2、阿莫西林+10%鱼石脂甘油3、牛黄解毒丸+黄柏25克+马齿苋50克34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头孢拉定+呋麻滴鼻液+硼酸冰片滴耳液2、克林霉素胶囊+洛美沙星滴耳液+1%麻黄素3、头孢拉定+1%麻黄素+3%双氧水+氧氟沙星滴耳液35丹毒1、青霉素+50%硫酸镁溶液2、红霉素+50%硫酸镁溶液3、六神丸+玉露散36类丹毒1、青霉素+10%--20%鱼石脂软膏2、红霉素+3%硼酸溶液3、六神丸+玉露散37牙周炎1、阿莫西林+硼砂漱口液+口炎清颗粒2、头孢克洛+替硝唑+复方硼砂漱口液3、替硝唑+1:5000呋喃西林漱口液+齿痛冰硼散38口腔单纯性疱疹1、新霉素或杆菌肽或硼酸软膏+o.1%乳酸依沙吖啶(利月诺)液+阿昔洛韦2、硼酸软膏+o.5%~1%达克罗宁含漱液+阿昔洛韦+板蓝根片或冲剂39口腔念珠菌病1、制霉菌素+2%~4%碳酸氢钠溶液2、克霉唑片+转移因子胶囊+5%克霉唑软膏3、氟康唑+2%--4%碳酸氢钠溶液+转移因子4、2%~4%碳酸氢钠溶液+转移因子+甘油40复发性口腔溃疡1、锡类散+甲硝唑片2、鱼肝油乳+养阴生肌散+利多卡因外敷3、维生素C片+胆矾外敷41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症状:白带增多,呈灰白色,稀薄,泡沫状,外阴瘙痒并有灼痛感,阴部有鱼腥样臭味。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2 结 果
入 院后 立 即停 用 一 切 可疑 药 物 , 同时尽 早 、 足 量 给予 糖皮 质激 素治 疗 , 静 脉剂 型为地 塞米 松或 甲 泼尼龙 , 地 塞 米 松 使 用剂 量 为7 。 5 mg 一 1 5 a r g , 1次/ d ; 甲泼尼 龙为 4 0 a r g 一 1 2 0 mg , 如 总量超 过 6 0 0 ag r , 则 分 两 次静滴 , 待 病情稳 定 后逐 渐 减 激素 用 量 。7例 病人 ( T E N 5例 , E MM 2例 ) 因病情危重 , 或合 并 糖
2 . 2 实验 室检 查
括剥脱性皮炎型( e x f d i a t i v e d e r m a t i t i s , E D ) , 重症多 形红 斑 型 ( e r y t h e m a m u l t i f o F n q e m a j o r , E MM) 及 中毒 性表 皮 坏 死 松 解 型 ( t o x i c e p i d e r ma l n e c r o l y s i s , T E N) 。特点 为起 病 急 骤 , 进展迅速 , 皮损广泛 , 全 身 中毒症 状严 重 , 多 伴 发 黏 膜及 多 脏 器 受 累 , 易 出 现 各种并 发 症 , 死 亡率 高 , 现 对 我院 2 0 0 1年 ~ 2 0 1 2 年 收治 的 3 9例重症 药疹 的临床 资料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果 报告 如下 。
2 . 1 全 身症状 、 潜伏 期及 致敏 药物 3 9例 S D E病 人 均 有 发热 、 畏寒 , 体 温 均 大 于
尿病 、 高血压等单纯使用激素效果不佳 , 给予联合 应 用 免疫 球 蛋 白 ( I V I g ) 治疗 , 用量为 4 0 0 m g / k g・ 日, 连 用 3~ 5 d , 同时 给 予 支 持 疗 法 , 补充 蛋 白质 、 水 溶及 脂溶 性维 生素 、 能 量合剂 , 维持 水 电解平衡 , 预防感 染 , 治疗 原发 病 及 并 发 症 , 局 部 糜烂 面 给 予 碘伏 纱 布贴 敷 , 并 加 强 眼部 、 口腔 、 外 阴 护理 , 房 间 内给予紫外线消毒。

糖皮质激素联合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3例

糖皮质激素联合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3例
3 讨论 MF为皮肤恶性淋 巴瘤 ( ML 中最常见 的一种 , C ) 占 C ML的 4 % 一 0 0 5 %。最 近研究表 明 , MF的发病可 能与机 体
免疫功能紊乱 , 巴细胞 的调亡 障碍 以及 染色体 的异常 有 T淋
关 。另 外 , 基 因 的 异 常 在 M 的 发 病 中也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癌 F
2 S #k/ , . m g次 2次/ , 滴 3 , 斑 进 行 性 增 多 伴 肿 胀 , 现 d静 d红 出
型多形红斑型药疹 , 即联合使用大剂量 I I 静滴 3 , 后 立 V G, d用
第 l 体 温高 峰 下 降 , d 皮疹 未进 一 步 加 重 。用 药 3 d后 , 温 基 体
院, 出院 时 改 强 的松 2 mgd口服 。 0 /
பைடு நூலகம்
例 1 男 , 岁 2个月 , 1 因肺炎伴 多器官 功能衰竭 予 以阿 司匹林 、 鲁米那及头孢霉素等多种抗 生素治疗 2周后 , 出院续 用阿 司匹林 、 头孢霉素 口服 1周后 出现泛 发性水肿性 红斑 斑 丘疹伴发热再次入院。入 院诊断为多形红斑型药疹予 以甲泼
融合伴肿胀 , 出现少许水疱 , 并 眼部及 口腔 出现糜烂伴刺激性
咳嗽 。后 改 为 琥 珀 氢 化 可 的松 5 # k/ , 7 / , m s次 3 . d 静滴 , 治  ̄ 共
疗7, d 仍无好转 , 考虑为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 , 遂联合使 用静 脉滴 注注射用人免疫球蛋 白(V G) gd 连用 3 , I I 5/ , d 用后 第 2 d 体温高峰 下降 , 斑 肿胀 有所 减 退 , 疹色 泽 变谈 , 红 皮 续治 疗 1d后 , 0 病情 明显好转 , 出院时改为 甲泼尼龙 2 m / , 0 g d 口服。 例2 男, , 9岁 因癫痫 服用丙戊 酸钠 2周后 出现 红斑伴 瘙痒 、 发热 2 d入院 , 院诊 断多形 红斑型药疹 予 以甲泼尼龙 入

复方甘草酸苷在重症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复方甘草酸苷在重症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复方甘草酸苷在重症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关键词】重症皮肤病;复方甘草酸苷;糖皮质类固醇激素重症皮肤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治疗方法以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剂量大,疗程长,减量困难,容易反跳。

为了减少该药的用量,缩短疗程,笔者利用复方甘草酸苷的免疫调节作用[1]与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治疗部分重症皮肤病,取得预期疗效。

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统计病例共69例。

治疗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8~72岁,平均(43.17±19.15)岁;病程1~15 d,平均(4.66±4.04)d。

对照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8~71岁,平均(44.03±18.37)岁;病程1~15 d,平均(4.65±3.90)d。

2组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疾病分类:天疱疮(寻常型及红斑型)7例(治疗组4例、对照组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1例(治疗组6例、对照组5例),红皮病17例(治疗组9例、对照组8例),重症多型红斑(水疱及大疱型)9例(治疗组4例、对照组5例),泛发性掌跖脓疱病13例(治疗组6例、对照组7例),重症药疹12例(2组各6例)。

1.2 纳入标准①未经任何治疗的上述各类重症皮肤病初诊患者;②上述疾病在2月内未使用过任何免疫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干扰素、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等)的复发患者。

1.3 剔除标准①2月内使用过上述免疫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者;②合并严重内脏损害者;③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甲状腺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低血钾症、骨折后恢复期及骨质疏松等疾病者;④心功能不全者;⑤精神病与癫痫病患者;⑥患者依从性差,不按要求治疗或治疗过程中自行增加其它药物者。

1.4 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局部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中药与类固醇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类固醇治疗。

药疹治疗

药疹治疗

药疹治疗……1,治疗原则:(1)停用可疑药物;(2)抗过敏治疗并補以多种维生素;(3)解毒补液,稀释毒素,促进排泄;(4)保肝、肾等重要脏器;(5)局部采用对症治疗。

2,轻型药疹: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

一般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并补充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

必要时口服中等量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30-60mg/d)等,待皮疹减轻后,递减剂量以至停用。

局部处理,依皮损不同可选用粉剂、洗剂、乳剂等,固定型药疹有糜烂及渗液时可用3%硼酸水或0.1%雷夫诺尔溶液等湿敷。

3,重型药疹:应及时抢救,加强支持疗法,注重护理,病室宜温暖,清洁,严防继发感染及交叉过敏发生。

(1)及早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一般可给氧化考的松200mg(或地塞米松10mg/d)加维生素C3.0,静脉滴注,每日1次,等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并逐步换用口服剂。

若为重金属药物引起的药疹,应及时用络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肌注或二巯基丁酸钠,静脉注射。

(2)加强支持疗法:对原有疾病应改用不致敏药物维持其主要治疗。

因病久,高热及皮损剥脱渗出,丢失蛋白质等,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补液、补充多种维生素,必要时可给予能量合剂(三磷酸腺10-20mg、辅酶A50u、维生素B6100mg 、肌苷200mg、胰岛素4-8u、10%葡萄糖溶液500ml)静滴。

(3)注意护理,防止褥疮发生。

注意保护眼睛,定期冲冼,防止粘连。

应经常清冼口腔,有口腔糜烂者可用清洁液濑口并涂以具收敛保护性油剂。

(4)中医中药:治则以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可用渗湿汤,芩连解毒汤、化斑解毒汤等加减。

(5)局部治疗:应用无刺激性,具有保护性、收敛性药物。

依皮损选用粉剂、洗剂、乳剂、油膏、湿敷等剂型。

对大面积糜烂渗液面,应外用油沙布,保护创面,防止体液及蛋白质丢失。

重症药疹28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28例临床分析
(2 ,眼结膜 受 累 6例 ( 1 ,泌尿 道 黏膜 受 累 4例 8 %) 2 %)
(4 。 1%)
改变) 例 , 1 高血钾 1 , 例 糖尿病加重 3例 , 糖皮质激 素性糖尿
病2 , 例 血压增高 ( 一过性 ) 例 , 3 口腔真菌感染 2 。 例
3胞升高 2 ; 0例 血尿( 一 + ) , 白 + + + 3例 蛋 尿(  ̄ + )0例 ; + ++ 1 便潜 血阳性 2 ; 例 心电图异常 ( 窦性心动过
22 致敏药物 与药疹类型分布情况 : . 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 1 例 (4 , 中 E M 8 6 %) 其 M 8例 ,E T N 4例 , D 6例 ; 痛 风药 E 抗 物 :别嘌呤醇 5例 (8 ,其中 E ,E 例 , D 2 1%) MM 2例 T N 1 E 例; 抗生素 : 头孢类 2 (%)其 中 E 例 , T N, D 1 例 7 , MM 1 无 E E
的共 1 4例 ;皮损 面积 < 0 6例 ,0 5 %1 3% 3%~ 0 5例 , 5 %7 >0
能衰竭 , 经治疗后痊愈 ) 。治疗过程 中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2例
(E T N型 )肺部 真菌感染 1例 ( MM型 ) 心电 图异常 ( , E , 缺血
例 ;所有患者 均发热 ,体温> 8 3 . ,口腔黏膜受 累 2 0℃ 3例
疗 的重症 药 疹患 者 。S E的诊 断依 据 及分 型 标 准参 照文 D 献 [ ] 2。 11 一般 资 料 :8例 重症 药疹 患 者 中 ,E . 2 T N 6例 ( 1 , 2 %)
E 3 (6 , D 9例(2 ; MM 1 例 4 %)E 3 %)男性 1 , 6例 女性 1 , 2例 男 女 比例 1 :;发病年龄为 5 6 .1 3 — 8岁 ,其 中< 6岁 4例 ,6 6 1 1—0 岁 1 8例 ,6 > 0岁 6例 ; 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 1 ; 4例 合并 其他 基础疾病 包括高血压 5例 , 糖尿病 6例 , 冠心病 4例 , 痛风 5 例, 脑外伤 6例 , 三叉神 经痛 3 , 例 带状疱疹 4例 , 癫痫 4例 ,

联合护理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药疹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联合护理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药疹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蛇志0x001of SNAKE(Science&Noun)2021年第33卷第1期Vod33No.I,061联合护理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药疹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丁小凤,何夏花,程明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ICU,福建福州350004)[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护理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药疹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重症药疹患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接受健康宣教、皮肤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采用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升高、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检测两组干预前后肿瘤坏死因子-e(TNF-e)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升高、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7.05)。

两组干预后的TNF-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均P< 6.05),而且观察组干预后的TNF-p水平低于对照组(P<6.05)O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6.05)O结论联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药疹患者相关并发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加快临床症状缓解。

[关键词]联合护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药疹;并发症;炎性因子水平[中图分类号]R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61-5639(2621)61-0677-65Pol:16.3969/E R w x961-5639.402060022Effect of ccmbined nursing on side effects and complicotions of high doss glo-cocorticoin pu I sc therapy for severr drag eruptionDIAG Xiao-fieg,HE Xin-Uua,CHENG Ming-feng((CU Department,People s Hospital AfO/ateX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Wahi/oxal Chinese medicine,Fuzhox Citp,Fujian Province,350004,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Uuence of combined nursing on the side eWects and comp/caWoxs of hmh-hose glucocorn-coid puke therapy for severe drup eruption.Methods40cases of severe drup erup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PiviOeb into the control gnup and the observation gnup,21cases in each gnup.All patients wen treated with hmh-hose g/cocomcoiO,snd received nxWne tueentgeuehaeheaehhedueahnotatdeenteaeewhneehheobeeeeahnotgeoupwaeheeahedwnhheombntedtueentgntheeeethnot0Thebeood pressure,gasWoinPsWnai bUebing,water electrolyte nisorder,lUer and kidney failure,severe iPectiox and other complicaLoxs of the two grodps were smtisticaWy analyzed;the coxPnt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p(TNF-p)before and Oter the intenenW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OePcPb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nups;the anWyyretic Wme and rash repression Wme of the two grodps were ncordeb and compared.只©5^0The incidence of side eWects and comp/caWoxs in the obsenaWon gn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nup(P<0.25、.After the intenenWon,the TNF-p level of the two grodps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nenWon,the diRerence was smtisticaWy significant(P<0.25、.After the intenenWon,the TNF-p level of the obsenaWon gn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x-troi gndp,the diRerence was smtisticaWy significant(P<0.25、.The anWpyreWo time and rash repression Wme of the obsenaWon gn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Woi gnup-and the diRerence was smtisticaWy significant(P<0.25、.Conclusion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Won can reduce the related comp/caWoxs:reduce the level of inUammatora factors:and accelerate the remission of clinical esmphome0J Key words]combined nursing;2igh Pose glucocornceiO puke therapy;severe drup emptpp;comp/caWoxs;inPammatora factor level药疹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病、多发病,依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固定性药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药疹、血管性水肿型药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药疹须联合用药
药疹是一种过敏反应,是指少数人使用或接触某些药物后,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性反应,严重时可累及机体的各个系统。常见的引起药疹的药物有解热镇痛药、催眠药、抗癫痫类药等。药疹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有固定性药疹、荨麻疹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紫癜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
药疹应立即停用致敏药
重症药疹须联合用药
重症包括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缓慢滴注,日1次,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时日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局部治疗:在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粘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不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粘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日数次,外搽粘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用应处理。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及维生素B6等药物。(责任编辑:罗小琴)
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输新鲜血液输血浆: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一旦发生了药疹,应立即停用致敏药物,暂无法确定是哪种药物致敏时,应停用一切可疑的药物。轻型药疹一般给予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维生素C等口服,必要时给予强的松治疗,待皮疹消退后可逐渐减量停药;如是固定性药疹,发现有糜烂及渗液时,可用0.1%利凡诺溶液湿敷,以消除局部水肿,一般应请医护人员处理;如是重型药疹,必须尽快送医院急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