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论文
《2024年《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范文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全球竞争加剧,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
如何培育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掌握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点。
本篇论文将对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具备的,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道德素养等。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首先,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学生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其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方法1. 强化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问题解决、项目式学习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3. 激发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尝试新事物,勇于挑战自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 提高信息素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获取、分析和利用的能力。
5. 培养道德素养: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中学为例,该校在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学校开展了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项目式学习、社会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
此外,学校还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道德素养,通过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和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面向未来,学生核心素养论文
某某省校长协会论文评比论文面向未来 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教育黄陂区姚集中学X德书在全球化、知识时代、科技信息时代、经济增长、职业需求、教育质量提升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各国空前重视。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作为学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桨〞与“帆〞。
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开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根底的同时,又为未来开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开展的DNA,学校教育改革,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立足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素质、一、什么是核心素养在个体终身开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
从学生角度而言,“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开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根底,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开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开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二、未来公民核心素养有哪些我国发布的未来公民核心素养包括9项25条。
1、九项: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2、二十五条:诚信友善、合作担当、法治信仰、生态意识、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全球视野、尊重差异、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勇于探究、感悟鉴赏、创意表达、乐学善学、勤于反思、数字学习、珍爱生命、健全人格、适性开展、热爱劳动、批判质疑、问题解决。
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3篇
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3篇【篇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屡次,是课标中比拟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
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拟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开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一、在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
学生对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6篇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6篇【篇一】常记起8年前在昆八中参加的一次课赛,那次讲的课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抽到课题,我马不停蹄的备课,直到深夜1点才勉强做好课件和教案。
为了上出新意,我搜遍了网络,拉网式捕获文章的各种解读,反复整理课文的各种上法,唯独没有的就是自己的思考和主见。
当我上完课,背起行囊走在校园中时,评委老师叫住了我,非常真诚的说:“小姑娘,你上课基质很不错,但是你没读懂这篇文章。
”我当时心下委屈,非常不服气,以为是评委专家说话不够靠谱。
一个上了十七八年语文,在当地评价还不算差的人,怎么可能读不通一篇散文呢?不过,不服归不服,从那以后,每次备课,我都不自觉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读懂这篇文章了吗?因为这一问,我养成了“自己”读书,“用自己的脑子”品味文章的习惯。
我才渐渐明白了评委专家的课堂高度和说那句话的深远内涵。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始终要把解读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说“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
这确实是一句朴素的至理呀。
然而在平时的备课中,我们是不是常常少了最关键的自己品味课文这一步,通过阅读教参、搜罗教法,做“传道授业解惑”的传声筒,只有知识的流过和存储,缺少加工和内化,在“模仿”或“选择”别人的思想上课,没有自己的体悟,缺少个性,所以课堂始终少了那么一点灵性和厚重。
真正的好课往往是朴素大方的,没有斧凿痕迹的优美。
上课时,课文在教者口中,是一个个教学的道具,犹如画家手中的画笔,如武者手中的宝剑,教师可以依教学目标“随性把玩”,通过课堂出来的文章已经变成另一篇融进师生个性、情感、认知的新作品。
应该说上出好课的根本就是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文本解读能力。
那么如何解读文本?怎样培养文本解读能力呢?一、解读教材文本一定要有细读精读的态度有专家认为,对教材的独特理解是课堂教学神之所在,教学操作是课堂教学形之所在,神形兼备方乃成功。
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细读文本,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如同欣赏自然美景一样,只有在文本中慢慢的走,细细的品,才能从中发现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才能有机会与许多美景不期而遇。
关于核心素养的论文精选4篇
关于核心素养的论文精选4篇【篇一】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关键描述,是语文教育观的体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受国际课程改革思潮影响,也是我国语文教育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因此,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和意义的理解,既要立于国际教育变革的大背景,更要反思我国百年来现代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
我国百年语文教育史是不断被批评的历史,也是语文教育学科不断适应与自我建构的历史。
当前,语文教育面临脱离言语实践活动、学习时间被强势学科挤压和阅读方式冲击等三大挑战。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能否有效回应这些挑战,将给人们留下无限期待。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科学化;工具性;人文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核心概念,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内在逻辑,是未来高中语文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
人们普遍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建构中小学学科课程,从观念上看是适应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学科教育变革的要求,从技术路线上说,是受OECD等组织发起的基于素养的课程或评价改革运动经验的直接启发,而我国的核心素养热,显然是受到了国外的影响。
[1]不过,这一概念在我国语文学科中的孕育、内涵的明晰化以及所指的确定性,并不完全是外部教育观念的直接植入或激发的结果,而应该有着我国语文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至少也是内外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既要立足于国际教育变革的大背景,更要基于我国一百多年来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矛盾与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认清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语文课程建设的真正价值。
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考察中国语文教育自身的演化,尝试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与未来语文课程结合的内在逻辑与必然联系。
从20世纪初算起,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探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从不同视角去划分和认识这段历史,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启示。
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论文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文化素养。
一、打牢语文基础,提高阅读能力语文基础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字、音、词、句、篇、文化等的教学。
听、说、读、写是人类语言交际的四个基本技能,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之一。
二、注重语感教育,激发阅读兴趣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感知和处理的敏锐度和本领。
提高学生的语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语感教育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模式,引导学生从生活、文学、研究领域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三、培养语言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语言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创造、表达的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文素质训练和综合素养提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性,实现小学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
四、注重文化素养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文化素养是指国民在心智、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方面应有的素质,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须要素之一。
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熟悉文学艺术、感知社会进步、认识人生目标,加强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质,使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总之,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打牢语文基础、注重语感教育、培养语言思维能力和注重文化素养教育等关键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实现小学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的无缝对接。
新课标研究论文: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和实施策略范文
新课标研究论文: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和实施策略前言随着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重点。
在新课标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通过学习,发展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使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现代化公民和未来的创新者、领袖。
”针对这一要求,学校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核心素养教育。
本文将重点探讨核心素养在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针对这个方案设计和实施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的意义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是指针对一个大的学科主题或者一个教学周期,从多个维度来构建整体的学习方案。
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式有以下意义:1.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通过将多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主题。
2.增强学生的学科能力。
在学习一个大单元时,学生需要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从而增强了其综合学科能力。
3.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中,学生需要有自主的学习意识,不断探究、发掘新的知识。
4.实现跨学科学习。
在大单元中,不仅涉及到一个学科的知识,还包括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了跨学科的学习。
二、核心素养在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中的应用在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中,核心素养被融入其中,以帮助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的能力,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学习领域中。
在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中,学生需要运用核心素养来完成各种任务和课堂活动。
下面是核心素养在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中的应用举例:1.思维能力在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和探讨:不同的知识点之间有何联系,这些知识点和主题有何关联,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
在进行这些思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优秀的思维能力,例如分析、归纳、推理等。
2.实践能力在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知识,还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例如设计和制作一个学习工具,或者展示一个科学实验。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论文10篇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论文10篇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论文10篇篇一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觉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充分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观念品质。
一个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能主动的、积极的、有兴趣的学习数学,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自觉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打好数学基础、感受数学的应用,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肤浅认识:(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从学生们的思想和态度入手。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思考的氛围。
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利用学生已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生活经验,先确定东方,再来认识其他三个方向。
这样就把教学视野拓展到了生活空间,利用生活原型来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教学“体积和容积”时,利用从粉笔盒抽出粉笔和放回粉笔的动态过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
还有在学习“搭一搭”时,老师先出示两幅从物体前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前面:右面:然后让学生通过想一想、搭一搭、说一说等活动,知道有多种可能的情况,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形状。
最后,大家通过想一想、搭一搭确定了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把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数是形的抽象,形是数的表现。
关于核心素养各科的论文汇总4篇(可供参考)
关于核心素养(各科)的论文汇总4篇【篇一】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入“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这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启示:一是聚焦立德树人,引领素质教育;二是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三是立足语文学科,突出语言运用;四是鼓励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考;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能力;阅读;写作2018年高考已尘埃落定,高校录取到合格新生,被录取学生走向心仪高校,开启新的人生。
然而,20 1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是如何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上有哪些具体表现,对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又有着怎样的启示?这些问题不仅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也是下届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各界感兴趣的话题。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预示着未来新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学科的价值导向与考查趋势。
1.语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提出核心素养是借鉴新时代国际教育改革成果而提出来的概念,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所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3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其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为此,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将育人目标加以细化和具体化,深入挖掘本学科所独有的育人价值,基于学科实际和本质特点,总结、提炼并归纳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4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论文模板(10篇)
数学核心素养论文模板(10篇)关键词:核心素养;数感;策略;数学素养一、培养小学学生数感的实际意义学生们在接受小学数学教育前,经启蒙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影响一般会对数学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获得了一定的数感。
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可能会因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影响,而教师过于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运算知识,提升运算能力,而不重视引导学生形成数感、发展数感,以此虽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精算能力,但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形成对数的感悟能力,无法培养其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从而不仅会对数学教学的开展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还会导致学生数学能力水平因缺乏良好数感而难以提高与发展。
因此,教师应重视通过培养小学学生数感,帮助其正确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意义、促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意识,引导其形成可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意识。
二、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数感的影响作用核心素养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可受用于其终身发展,并促使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与能力。
详细说来,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拥有完善的知识基本技能、积极的情感态度、正面的价值观念,而其素养又属于可影响学生各个学科学习质量、学习思维、学习态度的跨学科素养,由此得知,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完善对学生来说具备较为关键的影响作用。
而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认知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感,则意味着应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正确意识,使其具备数学学习的必备品格,掌握感知数学的能力。
并需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正确思考,确保能真正提升其数学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继而有效地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其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全面完善其数学素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感的应用策略(一)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帮助学生形成数感现阶段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首先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所谓“数学的思考”主要是要求学生感悟到数是通过对数量抽象转换得来,且明确数与其实施抽象的数量对象之间的关联性。
在“数学的思考”中,则要求教师应重视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经历过的生活现象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借助对应的数学模型来进行生活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一、引言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培养的核心素养,它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探讨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的方法。
二、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它涉及到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听力方面,学生要能够理解并准确把握语言信息,并能听懂各种类型的语言材料。
其次,在口语表达方面,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发音、语调和语言组织能力,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再者,在阅读方面,学生要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和实用资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最后,在写作方面,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能够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学素养、历史素养、文化传承素养等。
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感受到各式各样的文化,培养出对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同时,学生还要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保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读经典名著和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品味其中的深刻思想和美感,培养出独特的审美情趣。
四、思维品质语文学科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学生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和实际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且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其次,学生要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思维的条理化和系统化。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是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出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学生要具备对文学作品和人生情感的共鸣能力。
通过欣赏作品中的美,学生能够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情绪,感受到人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关于核心素养的论文六篇
关于核心素养的论文六篇【篇一】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关键描述,是语文教育观的体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受国际课程改革思潮影响,也是我国语文教育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因此,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和意义的理解,既要立于国际教育变革的大背景,更要反思我国百年来现代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
我国百年语文教育史是不断被批评的历史,也是语文教育学科不断适应与自我建构的历史。
当前,语文教育面临脱离言语实践活动、学习时间被强势学科挤压和阅读方式冲击等三大挑战。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能否有效回应这些挑战,将给人们留下无限期待。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科学化;工具性;人文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核心概念,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内在逻辑,是未来高中语文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
人们普遍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建构中小学学科课程,从观念上看是适应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学科教育变革的要求,从技术路线上说,是受O ECD等组织发起的基于素养的课程或评价改革运动经验的直接启发,而我国的核心素养热,显然是受到了国外的影响。
[1]不过,这一概念在我国语文学科中的孕育、内涵的明晰化以及所指的确定性,并不完全是外部教育观念的直接植入或激发的结果,而应该有着我国语文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至少也是内外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既要立足于国际教育变革的大背景,更要基于我国一百多年来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矛盾与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认清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语文课程建设的真正价值。
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考察中国语文教育自身的演化,尝试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与未来语文课程结合的内在逻辑与必然联系。
从20世纪初算起,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探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从不同视角去划分和认识这段历史,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启示。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论文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论文概要: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勿庸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
这句话告诉广大的教师,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只是教学,而是为学生创造兴趣,兴趣才是学习的原动力,新课程理念的教育实践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光明大道,只有深入推敲才能把这个理念落到实处。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致力于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和实践能够着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式方法,方能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越来越近。
一、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如果说语文是一座高山,语言文字就是构成这座高山的一块块小石子,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这就像是大厦的砖瓦,铺路的基石一样。
要是没有它,高楼大厦就无从盖起,通天大道也无从铺就。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小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字障碍,没有词汇基础,缺乏日常阅读,这样一来,想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收益是非常困难的。
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将“语言文字”作为重点强调的对象,但是结合多年的教学成果来看,“语言文字”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
只有高举着“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语言文字运用才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但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能的遵守着一种“教学流程”,课文阅读——词句学习——分段理解——中心思想——思想升华,慢慢把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抛在了脑后。
在学习中,以理解为主是很重要,但是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并不代表能够实践。
如果说理解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次量变的积累,那么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就是一次质的飞越,理解和运用相辅相成、相互照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它使得语文教学不再流于形式化,知识堆砌也不再碎片化,会使得学生学会在深层次的理解中举一反三。
所以,笔者认为,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进行高效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对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会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论文:论《伦理与法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论文:论《伦理与法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言近年来,全球各行各业都关注并重视伦理与法规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的学科,伦理与法规学科为学生培养核心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本论文旨在探讨伦理与法规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重要性伦理与法规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研究伦理与法规,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
其次,伦理与法规的研究可以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此外,研究伦理与法规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关建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伦理与法规学科中的核心素养,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1. 加强伦理教育:学校应加强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伦理教育,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健康的人格特质。
2. 强化法律素养:伦理与法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使他们了解法律法规,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遵守法律规定。
3. 实践与案例分析:学校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伦理与法规领域的核心素养。
通过接触真实案例和实际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伦理与法规对社会的重要性,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创新与社会责任感:伦理与法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需要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结论伦理与法规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强化伦理教育、培养法律素养以及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并具备遵纪守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
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在伦理与法规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与机会。
参考文献- 张三,王五.《伦理与法规学科的意义与挑战》. 中国教育文摘,2021,(2): 10-15.- 李四,赵六.《伦理与法规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教研究,2020,(5): 20-25.。
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7篇
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7篇【篇一】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关系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代教育界面对的课题。
因此,在新一轮的教改进程中,国家对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核心素养的梳理非常必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
”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
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
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
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
新课标研究论文: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和实施策略
新课标研究论文: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引言近年来,教育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渐提升,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以其全面性和综合性,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和实施策略成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基于新课标指导思想的核心素养下大单元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点1.1 核心素养的定义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多学科学习中形成的跨学科知识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1.2 核心素养的特点•综合性:核心素养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持续性: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实践。
•可迁移性:核心素养是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可以在不同领域和任务中应用。
二、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原则2.1 维持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应确保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培养相应的核心素养。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应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2.3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路径和任务选择,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2.4 融入评估和反馈机制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中应融入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评估和反馈,促进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提高。
三、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的实施策略3.1 模块化设计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学习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与核心素养有关。
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探究摘要:本论文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探究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满足当今社会对高中毕业生的需求。
首先,论文介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与特点,然后探讨了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最后,论文对这些策略的实施与评估进行了讨论,得出了结论。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策略,培养,评估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中毕业生所需具备的素质也在不断改变。
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与思想品质的学科,政治教育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与特点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这些素养是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键。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高中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而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治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首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治问题。
政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领域,涉及到政治制度、权力关系、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只有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学生才能深入了解这些政治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通过高中政治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政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不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分析政治事件和政策,了解政治决策的背后逻辑和影响力。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政治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评价。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论文10篇-关于核心素养的论文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论文10篇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论文10篇篇一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觉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充分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观念品质。
一个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能主动的、积极的、有兴趣的学习数学,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自觉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打好数学基础、感受数学的应用,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肤浅认识:(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从学生们的思想和态度入手。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思考的氛围。
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利用学生已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生活经验,先确定东方,再来认识其他三个方向。
这样就把教学视野拓展到了生活空间,利用生活原型来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教学“体积和容积”时,利用从粉笔盒抽出粉笔和放回粉笔的动态过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
还有在学习“搭一搭”时,老师先出示两幅从物体前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前面:右面:然后让学生通过想一想、搭一搭、说一说等活动,知道有多种可能的情况,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形状。
最后,大家通过想一想、搭一搭确定了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把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数是形的抽象,形是数的表现。
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论文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育自从国家提出核心素养以来,核心素养成为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研究的热点,已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当前学界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核心素养置于我国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而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不容乐观的情况。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本人一直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双减”政策下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阶段作为教育体系的初始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养成良好道德素养的关键阶段,我有以下几点收获:一、改进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1.创设情景。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立足现实、以生为本,创设一个个与教学主题相符的有意义的育人情景,如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创设一个游戏情景,通过做游戏引出本课学习重点----规则,接着本课还可以创设课间上下楼梯狂奔、汽车闯红灯、坐公交车不遵守规则等情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感受。
从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情景,学习方式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有利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融合、教学要求与学生诉求的对接,培养学生的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等良好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大脑抽象思考的过程呈现出来的形象化、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
教师可以引入这一学习工具,如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教师可以上完本课,布置一项主题为“我的家乡”的思维导图作业,其要素包括地点、特产、景色、家乡名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旭光学校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假期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六年级组邹四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与实践。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
从广义上讲素养,它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
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这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只讲语文能力相比较,教学目的的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整体素质培养要求。
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如现在教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要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相结合,才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的有效活动。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做法总体上同一位教育家指出的相同,他说:“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其具体做法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教学要给学生四个实用的课堂。
一是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如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样。
二是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区,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所在地。
在教学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让学生
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回答;而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四是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等。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
如学习《松坊溪的冬天》一课让学生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学习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的做法就是如此。
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语文。
二是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
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很大程度上与自我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教师教学需要构建对语义的理解,要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三是要重视朗读品评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阅读中要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在品评要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如在《梅花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这样品评: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
”
教学要给学生正确与美妙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正确教学语言,不能出现病语、冷语、脏语、咒语、浮语、烦语。
同样,教学更需要教师有多方面美妙语言的教学。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子。
利用好的例子教给学生对美妙语言的感悟与体验的方法是最为重要的。
面向生活的教学是结合多向社会生活,将“时文”作为美妙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对报纸、杂志、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时新内容选入教学语言的学习中。
教师不时可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语言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语言的美妙。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以生为本,以读促学,读中悟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积累创新等等小语针对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