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合集下载

2012年《公共政策》复习资料

2012年《公共政策》复习资料

“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的林德布洛姆于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首先提出的.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政策一般是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无结构访谈法又称深度访谈法,是一种非标准化\非格式化的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实地观察法是在自然环境下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的一种政策研究手段.非参与观察法也称局外观察,它不要求研究者直接进入被研究者的日常活动,观察者通常作为旁观者了解事情的发展动态.参与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观察.个案分析也叫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管理就是决策”. 1951年,美国的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诞生的标志.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学的发源地是美国.侧重于政策方案,拉斯韦尔和卡普兰对公共政策的定义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侧重于政策结果,伊斯顿于1951年出版的《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把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元政策或者叫做总政策(总路线\总方针),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它是关于政策的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就是基本政策.又被称做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策.战略就是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所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实现所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即邓小平经常讲到的”大政策”.战略也被称做”宏观决策”.策略是政策主体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具体的行动路线.战术在军事上被诠释为”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对于公共政策来说,战术的含义是:为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政治政策包括民权政策\外交政策\国防政策\国家安全政策\公共安全政策\人力资源政策\阶级政策\民族政策\政党政策等.经济政策包括产权与经营权政策\农业政策\企业政策\交通政策\能源政策\基础建设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预算政策\福利政策\贸易政策\房地产政策\住宅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社会政策包括劳动政策\医疗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公共救助(社会救济)政策\弱势群体优惠政策\人口政策\环境政策\宗教政策\移民政策等.程序性政策和非程序性政策是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所做的类型划分.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是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类型划分.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是安德森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划分.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确定型政策.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政体可以划分六种类型:以中国为代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制,以法国为代表的半总统\半议会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超级总统制,以瑞士为代表的委员会制.立法决策是以上六种政治体制中公共政策共有的一种形式.立法权是美国国会的首要权力.国家结构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正式的\稳定的关系.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社会资源的配置,指的是政策主体为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调配与组合.社会价值的分配,指的是作为政策成本的社会资源投入后,随着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获取的政策收益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间的分布.政策分配和调整利益关系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的政策如社会分配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二是间接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的政策如现在很多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推动高新科技发展的各种政策.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治性是公共政策的灵魂.政策系统是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巨系统.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政策客体而言的.它是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直接主体包括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间接主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如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压力集团)\非政府组织\公共舆论\社会政治运动\公民等.第二类是跨国政策行为者,如跨国公司\多国公司\欧洲联盟\美洲国家组织\阿拉伯联盟\非洲统一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第三类是全球性政策行为者,包括全球性政府间组织,如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信息传播系统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政策监控系统的任务是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政策评估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政策的优劣\存废以及政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事实和价值依据.政策系统的核心是公共权力.所谓公共权力就是基于特定政治共同体成员的同意或授权,为支配\管理\调控该政治共同体内部和对外的公共事务,而物化于法定公共组织及其各组成部分的职权关系中的一种公共权威力量.法国是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英国则是地方分权型单一制的典1型.在现实中,联邦制既可能是真实的联邦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等,也可能是象征性的联邦制,如巴西\墨西哥等.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关键性要素是政府能力.首长制也称”一长制”\”独任制”,即最高决策权为某人所独掌,并由其承担全部决策责任的组织体制.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会议制”,即最高决策权配置给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委员会,政策方案的最终择定由委员会集体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分权制,即各级决策机关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上级机关无权干预下级机关的决策活动.在我国,民主集中制是公共决策的基本规则.从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美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典型的总统制;英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议会制;.俄罗斯被认为是实行超级总统制的典型国家;半总统半议会制又称双首长制,这种公共决策体制同时兼具总统制和议会这两种体制的特点,首创而且至今仍在实行这一体制的是法国;国家最高决策权的行使采取委员会制的是瑞士;当代中国实行的公共决策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近代以来,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很多国家,都曾出现过军人独裁制.20世纪后半期,在一系列刚获得独立的亚非国家里,军人独裁制度一度十分流行.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他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规范最适模型.埃齐奥尼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混合扫描模型.贝塔朗菲提出了政治系统模型,政治系统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并且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机构—制度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美国政治学研究者莱瑟姆从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精英决策模型提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公共决策的现代化首先是决策过程的理性化,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政府部门是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采取游说\宣传\捐款等方式,争取政府将它们提出的公共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并采纳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建议,或者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对自己利益产生损害的政策.利益型政策网络通常由与某一政策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机构及其代表人士构成,它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它本身又常常不是固化的利益集团.意见型政策网络一般由对某一政策没有相关利益但有相近观点的专业机构或人士构成.西方社会中的议题网络就属此类.混合型政策网络则由对某一政策既有相关利益又有相近观点的机构及人士构成.问题认定就是对需要由公共政策来解决的公共问题进行性质\范围\涉及领域及相关利益关系的界定过程.边界分析就是一种对公共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多角度分析即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头脑风暴法也称脑力激荡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者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的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假设分析是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公共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系统议程由政治群体的成员共同认为值得公众关注并且处于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问题构成,指政治系统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由于政府议程通常比系统或公众议程要正规,所以又称正式议程.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动员模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内在创始模型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比较流行.政策规划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在政策规划中,政策制定者常常要参考\借鉴不同国家\地区或者其他部门相关的政策方案,学习其中的知识\技术或者是政策观念,并从其中汲取灵感和受到启发.这个过程被称为政策学习.现实中的政策变迁或者政策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政策学习.工具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主要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及政策工具等.概念学习或者问题学习是指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社会学习是指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政策移植是一个政策借用国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政策论证是指政策方案的论证以有力的信息来强化自己的政策主张,并且对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已经提出或有可能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抗辩,旨在推动决策者采纳自己的政策方案而拒绝其他政策方案的做法.权威模式是指利用政策论证者自身的社会成就或特殊身份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而作为论证信息的可信度的基础.在价值评价模式中政策论证是以伦理规范或道德原则方面的论证为基础的,相关信息转换成政策主张所依据的假设,是根据道德原则或伦理规范对有关政策及其结果所做的价值判断,如对与错\好与坏等.政策抉择的第二个环节是政策审议,第三个环节是政策采纳.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就是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公共政策是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的,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向前推进策略”;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整合路径试图建立能够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整合性概念架构.过程模型由美国学者史密斯在其《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互适模型(互动理论模型)由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实施》中提出的;循环模型由美国学者雷恩和拉2宾诺维茨提出的;博弈模型以美国学者巴达克为代表;系统模型又称霍恩—米特尔模型,由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尔提出;综合模型由美国学者梅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提出.执行性是政策执行机关最主要\最核心的特征.资源是政策执行过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常见的政策执行工具有行政工具\法律工具\经济工具\思想政治工具\技术工具等.经济环境是公共政策执行最深层环境,是公共政策执行物质基础. 忠实原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有利就执行,无利就变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是有悖于忠实原则的,必然导致政策执行偏差乃至失败.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政策效益评估是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政策价值评估是通过某种方式对政策在价值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评估.政策评估实施阶段是整个评估活动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政策效率是指政策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政策的投入包括政策活动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政策的产出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结果.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生出所引起人们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 回应性是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以实际监控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分为预防性监控\过程性监控和结果监控;以监控的经常性为标准,分为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以监控的参与程度为标准,分为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内部政策监控主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政策的合法性是指政策获得相关的社会主体认可和接受的程度,这是政策能够发挥作用\产生效力的基础.政策维持就是指通过分析政策稳定的积极因素使之转化为政策稳定的动力,以保持政策稳定的行为和过程.法制化的政策不会因政策主体\环境的变化而变动,是政策维持的终极手段.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可分为:周期型是美国学者亚瑟·施莱辛格提出的;学习型由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经济制度和体制变革是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民众诉求是政策创新的根本动力.政策措施的的调整是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 实事求是是公共政策调整过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线性接续是原有政策的终止和服务于同样政策目标的新政策的产生.非线性接续通常是指政策对象的变化或政策衡量指标上的变化,如根据年龄转变为根据收入确定政策受益对象.功能的终结就是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对象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政策的终结是指政策本身的终结.政策废止是政策终结的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政策分解是指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政策合并是指有些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它们所担负的功能并没有被取消,因而通过一定的程序,将仍然可行的部分重新组合后以一项新政策的面貌出现.政策缩减是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知道是什么的事实知识,主要指可以观察\感知或以数据呈现出来的知识,如统计数据\调查结果等.知道怎样做的技能知识,即有关技术的知识或做事的技术,比如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经验,人们的表达技巧的知识等.知识不同于其他物品,它可以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为使用者多少或使用频率高低而出现任何销蚀与损耗.协调性原则即根据政策大系统总任务\总目标的要求\使各子系统相互协同配合,并以各个子系统局部最优化为基础,通过调节控制\实现大系统的最优化.狗急跳墙式的政策建议多是一种应急性的,也就是发生危机后,才开始进行政策的分析,而由于时间等方面的要求,政策分析者就匆匆忙忙提出建议,犯下一知半解\生搬硬套的错误.学术型政策研究组织是以公共政策基础理论及其相关实践为学术研究对象的政策研究组织.产业型政策研究组织是专门从事政策研究和咨询工作的企业法人.一手资料的收集方法:无结构访谈法\实地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三门相互联系的交叉学科.20世纪前半期产生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基本方法是: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政策研究课题的选择偏重于: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美国四大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胡佛研究所.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产生必须具有的三个初始条件(必须具备的三个核心要素)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是:社会正义\社会公正\社会协调\社会稳定.人大决策主要采取形式:宪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人大决定.人大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存在国家元首决策的三种类型的国家:总统制\半总统半议会制\超级总统制.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主要包括: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价值多元化趋势日益显著,公共政策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和动荡,主要表现为:不确定性\关联性\模糊性\动态性.构成政策支持系统的四个子系统是: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社会团体通过四大环节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利益聚合\利益表达\政策传递\政策监督.政策网络分类:利益型政策网络\意见型政策网络\混合型政策网络.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结果\目标人群\执行机构\法规.与政策学习类似的概念:政策转移\政策移植\政策扩散\经验汲取.从学习的内容及程度上一般认为存在着三种类型:工具学习\概念学习\社会学习.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国家元首\行政首长\民意代表\法官\执政党首脑以及军事首长.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尊重科学分析的价\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发挥决策者的能动作用\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就是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决策程序的合法化(1)行政系统的决策程序A法3。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2带答案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2带答案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简述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

2.简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3.试从公共政策基本目标中的效率目标出发,分析《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政策出台的必要性。

4.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解决政策问题而釆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被称作()。

A.政策规划B.政策评估C.政策目标D.政策抉择5.通过举行信息发布会、发布文件或白皮书等方式正式向公众予以政策宣示的是()。

A.政策监控B.政策发布C.政策执行D.政策评估6.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指的是()。

A.政策信息B.政策网络D.政策过程7.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核心影响因素是()。

A.资源因素B.环境因素C.工具因素D.执行者因素8.试述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9.决策者正式同意采用某一政策方案来解决列在政策议程中的特定问题是()。

A.政策论证B.政策采纳C.政策审议D.政策评估10.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

A.立法决策B.民主决策C.司法决策D.科学决策E.国家元首决策11.在比较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政策方案的判断与选择是()。

A.预测性评估B.评估与择优C.追溯决策D.政策演绎12.根据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原理,分析有关部门的应对措施为什么引来质疑。

13.能够由一位或数位决策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的公共政策问题是()。

A.结构适度问题B.结构不良问题C.结构混乱问题D.结构残缺问题14.政策系统的核心是()。

A.公共舆论C.公共权力D.政策环境15.由美国学者施莱辛格提出的政策变动模型是()。

A.学习型B.周期型C.Z字形D.过程型16.既非例行活动,又不是经常重复出现的,而是一次性的非例行的决策活动是()。

A.常规决策B.程序性决策C.确定性决策D.危机决策17.将公共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诉原因的问题认定方法属于()。

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计划性原则
严肃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兼顾全局与局部原则
反馈原则
公共政策执行Leabharlann 程序 政策宣传 政策分解 物质准备
组织准备
政策试点
全面实施
监督检查
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
财力和物力资源
人力资源 信息资源
权威资源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法律手段
– 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 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种关系的方法。特点: 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
思想教育手段
– 通过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批评表扬等引导人们贯彻政 策的方法。特点:引导性、人本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我的观点:概念是学者试图对千变万化的现象做逻辑把
握。由于现象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个人认识现象的 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并无一个公共政策概念的定论。 只要概念具有内在逻辑性,且能说明一些现象,那都 是正确的。选取哪一个概念,是为研究的方便。
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
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 测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 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陈振明 《公共政策学》P245)
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规定性)
目标的导向性
内容的务实性 实施上的灵活性
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影响的广泛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根本
途径 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是后续决策(政策制定)的基本依据 是判断、评估公共政策工作的客观依据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本章首先弄清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和属性,并 探究其形成、提出和分析的方法等,最后则 要分析政策议程问题,即如何将公共政策问 题提上社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问题。
2020/6/16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涵、属 性与分类
一、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
要弄清公共政策问题,就势必首先涉 及问题、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 公共政策问题 等概念。
问题性质和特点而定。 (2)意见产出:严格区分政策问题意见的产生与评估,应尽量激
发出很多意见。
2020/6/16
(3)意见评估:所有的政策问题意见产出后方才进行评 估。
(4)意见排序:政策问题意见评估结束后,对所提出的 政策问题意见进行排序,同时编制有关政策问题定 性和解决方面的计划方案。
3.该方法主要是要提高脑力激荡团体成员间的共识程 度,其主要的局限性在于:有可能削弱有关政策问题 本质的创造性冲突和争论。
2020/6/16
六、假设分析法
1.假设分析(Assumption Analysis ),是一 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立论假设,创造 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
2.这一方法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 (1)弄清分析人员、决策者、利害关系人对问题
所做的基本假设; (2)比较和评估这些假设;
2020/6/16
3.技术角度:从纯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探寻 到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性所在,可以将问题 的特征和严重危害程度加以定量化和定性化 地反映出来 。
2020/6/16
三、类别分析法
1.类别分析法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 两个过程。逻辑区分是指将某种政策问题细 分成许多次类的过程;逻辑归类指将多种问题 组合成一个大的类别。
五、头脑风暴法

公共政策学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学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一、单项选择题1.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A.政策目标B.政策宣传C.政策发展D.政策创新【解析】A2.政策执行的互适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互适模型的构建者。

互适模型,也被称为“互动理论模型”,是由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构建的,他的代表作是写于1976年的《互相调适的政策实施》。

3.政策执行的互适模型认为:成功的政策决定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而有效的政策执行则有赖于成功的A.处理紧张过程B.“游戏”原则C.压力、动力机制D.互相调适过程【解析】D4.以完全理性人为假设前提,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的模型是A.系统模型B.综合模型C.互适模型D.博弈模型【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博弈模型。

博弈模型是博弈论运用于公共政策执行而形成的理论模型,即以博弈理论观察、分析执行过程中相关参与者就政策目标或手段的达成所做的说服、协商与妥协等互动情形。

它以完全理性人为假设前提,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

5.体现了执行过程的开放性要求,也强调了一定的封闭性对于一个系统成长的必要性的模型是A.博弈模型B.互适模型C.系统模型D.循环模型【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循环模型。

循环模型强调了被人们忽视的监控对于有效执行的必要意义;体现了执行过程的开放性要求,也强调了一定的封闭性对于一个系统成长的必要性。

6.“霍恩——米特尔模型”,是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尔提出的一个政策执行模型,又称A.循环模型B.互适模型C.系统模型D.综合模型【解析】C7.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其中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A.“向前推进策略”B.“向后推进策略”C.“整合策略”D.“以政策为中心的路径”【解析】B8.反映附加式政策执行现象的是A.“阳奉阴违”B.“土政策”C.“断章取义,为我所用”D.“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附加式政策执行的表现形式。

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 (14)

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 (14)

1604-全国-公共政策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1分)A:理性的路径B:直观的路径C:碰头会D:民主的路径2、首次提出和界定了“政策科学”这一概念的公共政策学著作是()(1分)A:《经济与社会》B:《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C:《决策过程》D:《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3、从纵向形式特征上看,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1分)A: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B:司法政策、行政政策和教育政策C:党的政策、国家政策和人大政策D:政治政策、经济政策和文化政策4、政府存在的基础是()(1分)A:公务人员的廉洁自律B:制定和实施政策C:政府职能的合理配置D:竞争政党制度5、依据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来划分,医疗卫生政策属于()(1分)A:经济政策B:社会政策C:政治政策D:文化政策6、通过构建“第二现实”,进而影响政策议程建立的非政府政策行为者,在政策主体中属于()(1分)A:大众传媒B:公民C:社会团体D:政党7、通过分析政策稳定的积极因素使之转化为政策稳定的动力,以保持政策稳定的行为和过程称为(1分)A:政策变动B:政策维持C:政策调整D:政策接续8、试图调和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在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上的矛盾,在价值取向上显得模棱两可的政策过程模型是()(1分)A:混合扫描模型B:政治系统模型C:机构一制度模型D:集团模型9、一般来说,公共问题最为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1分)A:大众传媒B:利益集团C:政府部门D:政党组织10、将公共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诉原因的问题认定方法属于()(1分)A:假设分析B:层次分析C:类别分析D:多角度分析11、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过程是()(1分)A:系统议程B:政策评估C:政策规划D:政策监控12、将政策分析过程分为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分析的学者是()(1分)A:弗里德曼B:韦默和维宁C:帕顿和沙维奇D:邓恩13、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称之为(1分)A:象征式政策执行B:残缺式政策执行C:替代式政策执行D:政策执行偏差14、在政策分析过程中,要对主体和客体、内因和外因、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全面考虑,这是遵循政策分析基本原则中的()(1分)A:民主化原则B:系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多样性原则15、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这一评估标准指的是()(1分) A:政策效率B:政策效益C:政策影响D:回应性16、内部政策监控主体是指(1分)A:人民群众B:各级行政机关C:专家学者D:新闻媒介17、构建公共决策的渐进主义模型的学者是()(1分)A:林德布洛姆B:西蒙C:埃齐奥尼D:贝塔朗菲18、由美国学者施莱辛格提出的政策变动模型是()(1分)A:学习型B:周期型C:Z字形D:过程型19、评估政策运作所需的社会条件及满足社会问题的程度,这种做法指的是(1分) A:政策成本评估B:政策效益评估C:政策过程评估D:政策需求评估20、与学术性政策研究组织相比,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主要特征是(1分)A:以创建政策理论为导向B:以运用政策学知识解决政策问题为导向C:以学习政策知识为导向D:以构建政策过程模型为导向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是()(2分)A:社会公正B:社会革命C:社会正义D:社会稳定E:社会协调22、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应包括()(2分)A: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B: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C: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上D: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E: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23、政策执行系统的基本功能有()(2分)A: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B:有效实施政策方案C:准确评估政策执行效果D:为公共政策终结提供有效帮助E: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24、公共政策评估须以“政策结果”为核心概念,“政策结果”包括()(2分)A:政策产出B:政策服务C:政策影响D:政策审议E:政策工具25、就政策系统本身来说,促成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包括()(2分)A:政策评估机构的稳定B:政策本身的稳定C:政策环境的稳定D:决策主体的稳定E:决策网络的稳定三、文字题(共6题,共40分)26、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类型。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策制定与执行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策制定与执行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策制定与执行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和资源的过程中,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的一系列活动。

政策制定与执行对于公共事业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它涉及到政府与公众、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策制定与执行,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方法和策略。

政策制定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政府为解决特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政策制定的过程包括问题分析、目标设定、方案设计、决策制定以及法律合规等环节。

在进行政策制定时,需要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和需求,并引入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机制,以确保公平公正,并减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摩擦和冲突。

政策执行是政府将制定的政策具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过程。

政策执行的关键是有效管理和监督,确保政策的正确实施和达到预期效果。

政府在进行政策执行时,需要制定明确的执行计划和时间表,并动态调整和监控执行进展。

同时,政府还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者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政策制定和执行必须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

只有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政策,并通过有效的执行手段将其付诸实施,才能实现公共事业的良好运行和公众的满意度。

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时,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政策制定和执行应当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政府需要依靠科学的数据和证据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并通过评估和监测来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执行。

此外,政策制定和执行还应当注重可持续性和长远发展,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其次,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当注重信息的共享和公众的参与。

政府应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政策信息的透明度,向公众提供详细的政策解读和指导,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公众与政府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此外,政府在进行政策制定和执行时还应当注重效率和效果。

第三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三章公共政策执行

案例分析
• 人口政策是政策的行为;其内容包括制定各种法律 法规和措施;以及各种控制和激励手段;其目的在于 影响人口增减 人口过程 人口规律和结构分布 从 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控制政策是对政策主体 对人口变化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而出台和进行调 整的
• 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口控制政策的执行取得了 较大的成效;但是也必须看到;人口控制政策在执行 过程中;其执行效果的起伏也比较大 70年代的执 行效果比较的显著;而在80年代执行效果却比较差; 人口增长率反而出现反弹;90年代以来人口控制 政策的效果又比较显著 那么;为什么政策执行的效 果会出现起伏呢
了 老年人优待证不优待的情况 在部分公共汽车上;许多手持 老年人优
待证的老年人却经常碰到尴尬 在武汉市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
形:当许多老年人在乘公共汽车拿出优待证要求免费时;一些售票人员
要么说没有接到上级公用事业管理局的通知;要么冷冰冰地说此证在这
没用 有的老年人感到委屈就辩解所;优待证是政府发的;怎么没有用 时;
• 2002年8月22日;北京 天津 杭州 深圳等四个城市 都暂停发放二二式车牌;个性化车牌政策在试行十 天后匆匆收场 本来是政策目标正确 公众支持拥护 的一项政策;却由于没有经过谨慎论证 没有收到良 好执行效果;导致整个行政行为暂停;其间付出的成 本;特别是政府信用的成本;是沉重的
• 政策执行是政策评估与修正的现实依据 在政策执 行环节应不断进行信息反馈和应变协调;包括对调 试对象 其他社会因素 执行进度 资源使用情况 执 行人员态度等情况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的反馈队 员政策进行调整;以保障政策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 公共政策执行 主要内容
• 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概述
• 第二节公共政策执行条件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主要内容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与价值途径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创造性执行政策的问题政策执行工具第一节 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一、政策执行的含义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两大学派的观点:行为学派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导向性作用,强调政策执行得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

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

二、政策执行的特征1、对象的适用性2、执行的灵活性3、执行的有序性4、过程的动态性5、执行的协调性6、执行的时限性7、途径的多样性三、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1、行政手段(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2、法律手段(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3、经济手段(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4、思想诱导手段(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奖功罚过)四、政策执行的功能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环节2、检验政策成效3、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第二节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与研究途径一、政策执行的主要理论模型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理想化的政策、目标群体、执行机构、环境因素2、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3、美国政策科学家巴达奇的博弈模型4、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5、美国著名政策科学家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尔的执行综合模型二、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1、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2、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3、“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4、工具选择途径第三节 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1、政策颁布所谓政策颁布,就是下达实施政策的指令。

政策颁布以政策的合法化为前提,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

有两种形式:1、用内部文件形式下发到有关机关;2、通过大众传媒、机关报刊等形式公布于众。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魯東大学中国·煙台市煙台----国際葡萄酒都市煙台----国際港都市煙台----国連「人間住居賞」受賞都市煙台----中国魅力ある十大発展潜在力都市の一問い合わせ先:〒264025 中国山東省煙台市芝罘区紅旗中路186号魯東大学外事処TEL:+86-535-6697-578 (英語);+86-535-6696-181 (韓国語)FAX:+86-535-6697-558E-Mail:lxc@(韓国語)davidsallywu@(英語)HP:大学案内魯東大学は美しい海辺町―煙台市にあり、文、理、工を主体にして、多学科協調発展してきた国立総合大学です。

大学は20世紀30年代に発足して、1958年に師範学校を基礎にして、大学教育を行っています。

本学は校訓として「厚徳」「博学」「日新」「篤行」を揚げ、着実励行、開拓発展しつつあります。

2007年に国家教育部よって行われた本科教学レベル評定で、「優秀」称号を取得し、今までは既に社会に8万人以上の卒業生を育成して、各業界で活躍している卒業生は、地域社会の発展に力を捧げてきました。

本学の敷地面積は150ヘクタール、校舎の建築面積は78平方メートルであります。

図書館の蔵書は187万冊、電子図書は188万冊、中外文データベースが29もあります。

現在、現代化の教学用校舎楼、実験用校舎楼、図書館、ネットワークセンター、体育館などの施設が備えています。

大学は21の学院と3つの共通教学部に分けられ、本科課程は61の専門学科と修士課程は34の研究科を開設されています。

その中、国家等級の特色専攻は2つ、省等級の特色専攻は5つ、省級の教育改革の実験学科は2つあります。

現在、英語言語文学、高分子化学と物理など9つの省級と国家級の重要な学科と実験室を有し、教育部漢語辞書研究センター、山東省食用細菌工程技術研究センターなど9つの省級レベルの科学研究室を有しています。

全日制の在学生は24000人であり、その中、修士大学院生は1000人、外国人留学生は300人以上であります。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第三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一、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相‎结合公共政策是‎具有合法性‎与权威性的‎行为规范,因此,政策在贯彻‎时,必须保持必‎要的严肃。

政策实施的‎组织和人员‎必须认真、全面地理解‎政策的内容‎,坚决瞄准政‎策所确定的‎目标,分阶段地组‎织实施。

即使发现实‎际情况原定‎的政策措施‎、手段有一定‎的差距,也必须经过‎适当调整,让政策最终‎得到落实。

能否忠实执‎行已经制定‎的政策,关系到社会‎能否有序的‎发展、关系到社会‎资源能否得‎到合理配置‎、关系到执政‎党和政府能‎否取信于民‎的大问题。

因此,在政策执行‎中,必须坚决反‎对那些对政‎策采取不严‎肃、不负责任的‎态度。

有的部门,有的地方,有些人,往往从个人‎私利出发,从地方本位‎出发,从小团体利‎益出发,对上级政策‎各取所需,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拖‎着不执行;对上级政策‎任意曲解,借口特殊性‎,搞对策,搞土政策。

凡此种种,都是违背执‎行原则的。

但是,忠实执行决‎不是不动脑‎筋的死搬硬‎套。

因此,要忠实地执‎行政策,就必须采取‎灵活运用的‎原则。

对政策的灵‎活运用,突出地表现‎在贯彻政策‎时,能善于变通‎。

这种变通是‎指不偏离政‎策的精神实‎质,只是对实现‎目标的方式‎、时间、阶段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二、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在实施政策‎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政策执行‎上讲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政‎策过程中的‎规律出发,处理好政策‎实施中宣传‎、计划、调整、评估、终止等各个‎环节、步骤的关系‎。

在贯彻政策‎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求实施‎政策的组织‎和人员,能时刻从政‎策执行时的‎具体环境、可能的条件‎、可以获得的‎资源以及各‎种现实的技‎术、手段出发,量力而行。

决不可贪大‎求全,弄虚作假,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摆架子”和人为地制‎造各种“泡沫”效应。

但是,实事求是的‎执行政策不‎等于无所作‎为。

公共政策概论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ppt课件

公共政策概论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ppt课件

三、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政府一旦形成, 其内部的官僚集团也会有自己的权益, 也是一个经济人,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 最大化。因此,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政 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着政策 的有效执行。
1.政策执行者的素质缺陷
(1)由于执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不 能正确理解政策的精神实质和内在机理。 (2)由于执行者的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 计划和组织实施政策,领导能力、沟通能 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目标 群体的不信任和不支持。 (3)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政策资源 供给的有限,使政策执行颇为艰难,须经 受住各种挫折与打击。如果执行者缺乏战 略主见和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缺乏百折 不挠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创新的拼搏精神, 就会造成政策执行半途而废或减量减质。
资源
经济、社会 和政治条件
梅兹曼尼安和萨巴提尔综合模型
问题的可处理性 现行有效的理论与技术 标的团体行为的多样性 标的团体的人数 标的团体行为需要调适的幅度
政策本身的法定规制能力 政策含有充足的因果论 明确的政策指令 充足的财政资源 执行机构间与机构内部的层级整合 建构执行人员的决定规则 征募执行人员 安排外界人士参与的机会 政策以外的非法定变量 经济环境与技术 媒介对问题关注的持续 大众的支持 赞助团体的态度与资源 监督机关的支持 执行人员的热忱与领导艺术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 践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影响的深远性 5.手段的强制性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 中心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 最重要、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 (1)

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 (1)

1704-全国-公共政策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最早把“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提出的学者是()(1分)A:洛克B:科勒曼C:林德布洛姆D:梅伊克尔扎克2、在公共组织中,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是()(1分)A:社会组织的决策行为B:群众组织的决策行为C:政府组织的决策行为D:事业单位的决策行为3、把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1分)A:伊斯顿B:克鲁斯克C:拉斯韦尔D:邓恩4、政策工具成为一个学术概念和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论题始于()(1分)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本世纪初5、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的最终实现途径是()(1分)A:政策反馈B:利益输入C:利益综合D:政策执行6、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指的是()(1分)A:政策信息B:政策网络C:政策环境D:政策过程7、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理性化被推向极致,产生了理性主义分析方法,而这种方法导致了所谓“理性虐政”,是由于过于强调()(1分)A:行为理性B:工具理性C:过程理性D:价值理性8、衡量有关政策利弊优劣的指标是()(1分)A:评估标准B:评估效率D:评估环节9、采取游说、宣传、捐款等方式,争取政府将他们提出的公共问题列入议事日程。

以这种方式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是()(1分)A:政党组织B:大众传媒C:利益集团D:咨询机构10、原有政策的终止和服务于同样政策目标的新政策的产生是政策接续中的()(1分) A:部分终结B:非线性接续C:线性接续D:政策分解11、政策设计的逻辑结构中,政策的联系机制构成包括规则、工具和()(1分)A:假定B:结果C:过程D:目标人群12、决策者对各个政策方案进行比较并选择一种最满意的方案,这种行为方式属于()(1分)A:政策论证B:政策采纳C:政策探究D:政策审议13、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政策执行的()(1分)A:被动行为B:参与行为C:主体行为D:客体行为14、美国学者史密斯提出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是()(1分)A:互适模型B:过程模型C:循环模型D:博弈模型15、除了成本评估、需求评估、效益评估、过程评估、影响评估以外,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还有()(1分)A:单一评估B:复合评估C:价值评估D:外部评估16、对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在本质上具有显而易见的()(1分) A:操作性B:保守性D:非正式性17、公共政策调整的首要原则是()(1分)A:渐进调适B:理性主义C:实事求是D:追踪反馈18、政策制定过程的初始阶段是()(1分)A:问题搜索B:问题讨论C:问题分析D:问题认定19、政策评估中的公众热线电话投诉属于()(1分)A:研究机构评估B:公民评估C:大众传媒评估D:企业评估20、政策分析师的正确角色定位是()(1分)A:作为公共决策者的驯服工具B: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寄生的依赖关系C:作为公共决策者全知全能的指导者D: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共生的合作关系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一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常用的方法有()(2分)A:无结构访谈法B:内容分析法C:非参与观察法D:参与观察法E:实地观察法22、依据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不同,公共政策可划分为()(2分) A:政治政策B:经济政策C:创新政策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E:社会政策23、外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包括()(2分)A:立法机关B:司法机关C:政党组织D:公民和利益集团E:大众传播媒介24、公共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2分)A:极少受到社会大众所察觉的问题B: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C: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D: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E:存在社会制度和程序要求外的问题25、政策合法化的内容包括()(2分)A:政策内容的合法化B:政策制定的科学化C:制定过程的公开化D:决策程序的合法化E:有关政策的法制化三、文字题(共6题,共40分)26、简述政策研究的内涵。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四)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指政策系统边界之外并和政策系 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所有事物。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区分为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四节 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
1. 所谓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 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 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2. 政策执行偏差与政策执行的创造性原则不是同一范畴。
(三)总结阶段
1、政策执行监测:是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紧急救险”
有力工具。作用:监测、审计、核算、解释。 2、政策执行再决策:指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 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或修正。 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1)政策环境的变化;(2)人们认识的深化;
(3)政策偏差的产生;(4)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二、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
1、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政策执行的主体行 为; 2、下级执行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 要保障; 3、下级执行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重 要途径;
三、政策执行的资源和手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是指执行主体实施既定的政策所必须 具备的客观与主观条件。 (一)政策执行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物资源:充足的经费和优良的物质设备供给。
(二)政策执行的手段
1.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执行机关和人员为实现一定的政策
目标而采取的贯彻落实政策的措施和方法的总和。
2.公共政策执行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共政策所 采取的手段。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规章、
司法、仲裁等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指政策的实施和落地过程,它是政策制定的最后一环,也是政策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难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执行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实际操作。

一、顺应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政策目标和方向在政策制定之前,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矛盾和问题,以便确定政策的目标和方向。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症结,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

同时,政策的目标要具有可衡量性,以便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

二、确保政策执行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执行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可操作性是指政策是否能够在实际执行中产生预期效果,需要确保政策目标的具体化和任务的明确化。

可持续性是指政策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地执行下去,需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保障和利益的平衡。

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是保证政策执行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策执行机制和体系政策执行需要具备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策执行机制和体系。

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需要设定绩效目标和指标,明确责任人和执行者的权责,建立信息沟通和协作机制,以便及时掌握政策执行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程序,加强对执行者的监管和考核;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定期评估和跟踪研究,对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加强对政策执行中的风险管理和冲突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和冲突,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冲突解决。

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需要充分考虑政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

冲突解决主要包括利益分配的冲突和资源竞争的冲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和和妥善处理,确保政策执行的顺利进行。

一,公共政策及其公共性原则

一,公共政策及其公共性原则

一,公共政策及其公共性原则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一般指公共领域里的行为规范、准则或指南,是以政府机关为代表的公共权威为解决公共问题或满足公共需要,有意识地采取的积极行动或不行动。

公共政策所关心的问题是政府行为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包括:政府如何控制社会内部的冲突,如何协调各类社会组织的关系,如何为社会成员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如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建设一个和谐与公正的社会,等等。

可见,公共政策涉及到对行为的合法管制与引导、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对社会利益的合理分配等。

公共政策中的“公”是指其社会性、公众性的导向;“共”谓之资源共有、共享。

可以说,“公共性”是公共政策所固有的本质特性,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只能是公众,政府则是作为公众的代表,以公共利益作为基本导向,通过合法程序制定各种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并规范、引导其行为的准则或指南。

公共政策的正当性、可行性来自于它的公共性。

美国公共政策学者斯图亚持·尼古认为,公共政策分析就是根据政策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各种备选的公共政策中确定何种政策将最有效地实现一套既定目标的过程。

这一分析过程,是政府“政策主张的先决条件”,亦即政府决策、主张及其实施的前提,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的性质。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是指既实现人类经济发展的目标,又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并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地发展。

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来自于它的创新性。

这意味着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与时俱进,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及公众的需要,即时制定新的公共政策,用新的方法、新的思维来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对原有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有选择地扬弃与创新,以大大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现代市场经济下公共政策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公共政策出点以市场为基础;二是公共政策的制定的法律准确;三是公共政策的目标以实现效率、公平和发展要求为重点。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模式转变,以及由这转变所引起的一系列制度和社会变革,将对政策的公共政策基础或政策环境产生决定性影响,致使公共政策需在资源配置方式、政府角色、宏观调控模式,以及所有制结构转变中的加以重新定位。

理解公共政策中的社 会公平原则

理解公共政策中的社 会公平原则

理解公共政策中的社会公平原则《理解公共政策中的社会公平原则》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公共政策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教育、医疗、就业到社会保障、税收政策等,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而在公共政策的众多原则中,社会公平原则尤为重要。

社会公平原则,简单来说,就是要确保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在公共政策的框架下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享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不受歧视和偏见的影响。

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平等,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为什么社会公平原则在公共政策中如此重要呢?首先,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人们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中得到了公平的对待,他们会更愿意遵守社会规则,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反,如果公共政策缺乏公平性,导致一部分人处于不利地位,长期积累的不满和怨恨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其次,社会公平原则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一个公平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无论是天赋异禀的人才,还是出身平凡的普通人,都能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获得发展的机会。

这样一来,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将得到充分激发,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而如果公共政策不能保障公平,导致资源和机会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么社会的发展将受到限制,无法实现长期的繁荣。

再者,社会公平原则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一个注重公平的社会,能够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关爱。

这也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

那么,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如何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呢?在资源分配方面,公共政策应当确保资源的分配公平合理。

例如,在教育领域,政府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师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终结(简本)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终结(简本)

一、公共政策执行(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公共政策执行,是对公共政策的解释、宣传、试验、实施、落实等各种活动,是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包括政策制定者的执行和政策影响对象的执行。

(二)公共政策执行环节与手段1、公共政策执行环节(1)政策宣传(2)政策分解(3)物质准备(4)组织准备(5)政策试验(6)全面实施(7)协调监控2、公共政策执行手段(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4)教育引导(三)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1、政策本身因素(1)政策合理性(2)政策明晰性(3)政策协调性(4)政策稳定性2、政策外部因素(1)制度资源(2)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3)信息资源(4)权威资源3、政策主体因素(1) 执行组织及人员(2) 政策影响者(3)执行手段运用二、公共政策评估(一)公共政策评估概念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和价值进行评判的一种行为。

目的是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提供依据。

(二)公共政策评估类型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2、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3、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1、建立标准的原则:(1)应具备全面性;(2)测定具有简便性;(3)技术有可行性。

2、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可分为2大类(1)价值标准指政策目标价值如何,对社会是否合适。

(2)事实标准:4个标准:效率(efficiency)。

效能(effectiveness)。

充分性(adequacy)。

回应性(responsiveness)。

但评估标准设定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政策目标的影响。

政策目标有时是不明确的、含糊的,因而使评估标准无法界定;二是法规制度的影响。

三是政策效果有预期的和非预期的、正面的和非正面的功能,而在设定标准时要兼顾不同方面的标准是困难的;四是评估标准本身应力求数量化、具体化、客观化,但政策效果有些是认识、态度、心理等主观层面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评估是非常不易设定量化、客观标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一、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相结合
公共政策是具有合法性与权威性的行为规范,因此,政策在贯彻时,必须保持必要的严肃。

政策实施的组织和人员必须认真、全面地理解政策的内容,坚决瞄准政策所确定的目标,分阶段地组织实施。

即使发现实际情况原定的政策措施、手段有一定的差距,也必须经过适当调整,让政策最终得到落实。

能否忠实执行已经制定的政策,关系到社会能否有序的发展、关系到社会资源能否得到合理配置、关系到执政党和政府能否取信于民的大问题。

因此,在政策执行中,必须坚决反对那些对政策采取不严肃、不负责任的态度。

有的部门,有的地方,有些人,往往从个人私利出发,从地方本位出发,从小团体利益出发,对上级政策各取所需,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拖着不执行;对上级政策任意曲解,借口特殊性,搞对策,搞土政策。

凡此种种,都是违背执行原则的。

但是,忠实执行决不是不动脑筋的死搬硬套。

因此,要忠实地执行政策,就必须采取灵活运用的原则。

对政策的灵活运用,突出地表现在贯彻政策时,能善于变通。

这种变通是指不偏离政策的精神实质,只是对实现目标的方式、时间、阶段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二、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在实施政策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政策执行上讲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政策过程中的规律出发,处理好政策实施中宣传、计划、调整、评估、终止等各个环节、步骤的关系。

在贯彻政策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求实施政策的组织和人员,能时刻从政策执行时的具体环境、可能的条件、可以获得的资源以及各种现实的技术、手段出发,量力而行。

决不可贪大求全,弄虚作假,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摆架子”和人为地制造各种“泡沫”效应。

但是,实事求是的执行政策不等于无所作为。

在执行政策中提倡创新,就是要将旧状态、旧政策与新政策、新局面加以对照,以新的精神面貌去思考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措施去理解政策,并以创造性的方法去争取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以保证政策落实到实处。

三、迅速果断与注重效益相结合
任何公共政策都是依据一定的客观形势制定的,时间是政策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旦超过了一定的时间、空间,即使是科学、合理的政策也会变得无效。

因此,抓住时机,迅速果断地贯彻政策是一条重要原则。

要做到不失时机地实施正确的政策,就必须快速地理解政策,快速地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政策;一旦执行中发现问题,果断地调整政策。

要迅速果断地实现政策,关键在于事先周密地准备、事中合理地调配、事后及时地总结。

严格按科学程序办事、坚决实行制度化管理,从而保证政策实施的高效率。

但是,政府之所以要花费各种力量制定、实施政策,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即解决社会问题,使公众利益得到平衡、协调,整个社会公正、稳定。

因此,实施政策还必须遵循注重效益的原则。

有时,为了争取效益,就需要抓住机会,快速实施政策。

有时,也同样为了力争更多的效益,就需要冷静思考、脚踏实地、稳扎稳打。

如果在执行政策上,一
味地追求快速,有时就会犯急躁病,欲速而不达。

四、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合
公共政策是公共机构制定出来的,经过法定机构的审批,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因而也具有强制性。

公共政策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自觉去遵守。

对于按政策要求去行动的公众,就会受到政策的保护,从而获得利益;反之,如果不按政策办事,自行其事,必然会遭到政策的惩罚。

但是,公共政策说到底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是为了协调公众利益。

公共政策的制定要依靠公众的参与,政策的实施也要充分依靠公众的积极参与。

因此,在强调执行性这一方面时,还必须强调说明教育的原则。

要让公众都能理解政策,并积极贯彻政策,就必须做好说服教育工作,让公众从个人、小团体的狭隘圈子中跳出来,认识政府制定和贯彻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政策是为大多数公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服务的,公众才能自觉维护政策、积极贯彻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