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术语及解析
文学经典中的诗词鉴赏常用术语
文学经典中的诗词鉴赏常用术语一、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文学经典中常用的诗词鉴赏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通过掌握这些术语,读者可以深入挖掘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二、常用术语1. 修辞手法-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常用于形象化描绘。
- 比拟: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相似比较,用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 借代:用一个词来指代另一种相关事物,增加作品的意境。
- 排比:通过平行的结构和语句重复,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 对仗:通过押韵或平行语法结构的运用,使句子更加和谐与美感。
2. 诗体类型- 古诗:古代中国文学中的一种诗体,以五言或七言为最常见的体制。
- 词:古代文学中的韵文表达形式,以表达作者的个人感情为主。
- 绝句:一种四行诗,每行五、七个字,形式简洁。
- 律诗:古代又称骈体诗,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和特定的格律要求。
3. 修辞格- 典型比喻:明确指出比喻对象和被比喻对象。
- 间接比喻:通过暗示来表达比喻。
-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
- 擬音:模拟物体的声音,增加描写的形象感。
- 倍数:通过增加倍数的描写来强调或夸张某种特征。
4. 主题与意境- 自然景色:描绘自然景色,如山水、花草等,寄托情感和思考。
- 爱情:表达爱情的美好与痴迷,揭示人性中的情感纠葛。
- 思乡:表现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和思恋之情。
- 心灵与哲思:思考生命、时间、道德和人生意义等抽象问题。
三、总结本文档介绍了文学经典中常用的诗词鉴赏术语,包括修辞手法、诗体类型、修辞格和主题与意境等。
熟悉这些术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和艺术特点。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档的学习,能够在鉴赏古代诗词时更加游刃有余。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业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专业术语——评价主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劲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分析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典故、对比……——侧面描写对比、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特点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行尽相(态)诗情画意……——议论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语言风格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明白、词藻华丽、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明快、沉郁顿挫、苍凉(杜甫)、雄健、雄泻……清新、自然、普素:如山水田园诗豪放俊逸:如李白诗沉郁顿挫:如杜甫诗俊伟奔腾、雄浑豪迈:如边塞诗委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如用典诗和咏史怀古平实、直白:如白居易——思想内容忧国忧伤、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离愁别绪、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者悲秋、忆友怀旧、相知相思、杀敌报国、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诗歌结构作铺垫、埋伏笔、呼应照应、浑然无成——行文技巧虚实相生、水乳交融——诗歌情感惜别之情、黍离之情、思想之情、怀故之情、讽喻之情、报国之情、咏景之情、恋友之情、对国家惜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一般分为六类:借景抒情、咏史怀古、伤春惜别、山水田园、托物言志、边塞诗——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起:借景抒情、营造氛围、塑造背景、衬托人物品质、以景衬静、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气氛等作用。
——描写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术语集释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术语集释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即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①以乐景写乐情。
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如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
③以乐景写哀情。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
④以哀景写乐情。
这一类比较少见,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中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
以上四种情与景的关系,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类,前两种可以看作是正衬,后两种可以看作是反衬。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鉴赏古代诗歌时常用的术语
鉴赏古代诗歌时常用的术语(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借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中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景物以加强效果。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绘声绘色(3)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描绘人或动物的行为举止和心理。
诗情画意语言优美、形象。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4)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对人物外貌、形状和情态、思想、心理的描写都很具体、完备。
简洁/洗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语言通俗、平实,不事雕琢,不加修饰。
明快明白通畅。
质朴无华语言不追求华丽。
淡雅着色素淡雅致。
辞藻华丽用词色彩华丽。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花落人亡、忽逝的金戈、铁马,都是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意味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诗歌鉴赏名词术语:1.典型意象: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典型的,它们代表了一种普遍的意义或象征。
例如,花落人亡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意味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2.抒情:古代诗歌常常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触,通过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抒情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
3.修辞手法:修辞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使用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象征、拟人等。
4.韵律:古代诗歌通常有一定的韵律规律,通过押韵和平仄的组合,使诗歌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常见的韵律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5.意境:古代诗歌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使读者进入到诗歌所表达的境界中。
6.隐喻:诗歌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使诗歌更加富有隐含和深度。
7.意象:意象是一种具体而鲜明的形象,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出一种抽象的意义。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很美丽,富有感染力。
8.对偶:对偶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相互对应的部分放在一起,以呼应和强调其中的重要内容。
古代诗歌中的这些名词术语,共同构成了诗歌的魅力和风格。
通过对这些名词术语的理解和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古代诗歌的美。
在古代诗歌的鉴赏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一些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哲学思想等相关的常用名词术语。
1. 壮丽与壮观:古代诗歌往往以壮丽与壮观的景象为题材,通过以山水画卷等形象来描绘自然景色的壮丽美丽之处,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赞美之情。
壮丽和壮观在古代诗歌中是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描述大自然的磅礴和辽阔,展示出作者对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2. 忧伤与哀怨:古代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痛苦时,常常使用忧伤与哀怨的情感来表达内心的苦闷和痛苦。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术语及运用举例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出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月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真实感。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
对比
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渲染气氛,突出题旨。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古诗鉴赏术语有哪些
古诗鉴赏术语有哪些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排比,比拟,设问,反问。
表现形式:想象,象征,烘托,渲染,对比,抑扬,托物言志,抒情,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虚实结合),用典评价主旨:深化主旨,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分析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寄托,衬托,烘托,渲染,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语言特点: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风格:纤柔,明快,清新,浪漫,悲壮,平易,平实,峻洁,清雅,清逸,简练,峻拔,沉郁,凄婉,轻艳,朴素,自然,犀利,婉曲,洒脱旷达,雄浑刚健,豪放飘逸,热情奔放,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意境:幽静,宁谧,苍莽,深远,热烈,高昂,壮阔,悠远,空灵,辽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荒芜,孤寂,冷寂,慷慨悲凉,缠绵宛转,空寂寥落,萧条荒凉古诗鉴赏术语知识体系术语知识体系1、定义:诗歌是用形象性、凝炼性、跳跃性、韵律性的语言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的本质特征是它的语言。
2、分类:角度不同,分类不同。
从内容(题材)上可分为:赠友送别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羁旅行役诗、即事(景)感怀诗、咏物言志诗、闲适隐逸诗、谈禅说理诗、思妇闺情诗、悼亡诗、干谒诗。
从形式(体裁)上可分为诗、词、曲。
诗又分为古体诗(古风)、近体诗(格律诗);近体词(格律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
词(长短句)又分单调(小令,58字内)、中调(58-96字)、长调(96字以上)。
曲(散曲)又分为“小令”、“套数”。
从表达方式上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还可从国别、时代等角度划分诗歌。
3、内容(情感):这方面术语较多。
①题材,是指抒发感情(主题)所用的材料,就是诗歌的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使用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使用】鉴赏语言1、对诗句的理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结合上下文诗句及已学诗句)2、对词序倒置的句法的理解,对纯用名词组合的句法的理解3、对警句的理解(字面之意、言外之意)鉴赏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双关反语对偶衬托(正衬、反衬)对比通感叠字2、表达方式(1)记叙、议论(2)描写精雕细刻、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粗线条勾勒、不借助比喻、拟人、夸张及手法)(3)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或物)(含蓄温藉)触景生情(先景后情)缘情造景(先情后景)景语情语(句句景句句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怀(即托物言志)3、写作手法渲染衬托(如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象征比兴白描工笔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抑扬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纯用名词卒章显志借古讽今以小见大动静相衬鉴赏形象1、景物或抒情主人公:有何特点?作者用意?2、塑造形象的手法:精雕细刻、细节描写、粗线条勾勒(白描)、侧面衬托、借助联想想象鉴赏风格诗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及艺术特色陶潜诗:朴素自然李白诗:豪放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高适诗:悲壮苍凉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瑰丽神奇陆游诗:悲壮豪放黄庭坚:奇涩险怪词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及艺术特色(苏轼:豪放旷达、辛弃疾:豪放用典、李清照:凄婉)语言特色:清新(自然)、质朴(浅近)、绚丽、明快(晓畅、畅达)、含蓄、简洁、精警(警策)、华艳(艳丽)、诙谐、劲健鉴赏内容A、表达的思想感情方法找出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倾向的词句体会(抓住“诗眼”)找诗歌的线索整体把握善于联想想象设身处地的体验联系诗人身世,思想倾白、写作背景、文化背景注意诗歌题目及关注释、说明文字思想情感眷恋迷恋忧愁惆怅寂寞(落寞)感伤孤独苦闷激情抗争恬淡闲适欢乐热爱赞美感时伤怀凄苦缠绵B、如何评价有无积极意义有无历局限性(阶级局限性)C、意境高远幽峭深邈优美壮美凄美恬淡闲适清新自然空灵清雅雄阔大气-------------------------------------------------------------------------。
方法丨古诗歌鉴赏专用名词术语+答题模板
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3、侧面描写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4、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5、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6、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饰,不加修饰。
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7、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8、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汇总(附例题及分析)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汇总(附例题及分析)壹~知识梳理~贰~例题分析~(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赠韦记室黯别①(南朝梁)何逊故人傥②送别,停车一水东。
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
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
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
无因生羽翼,千里暂排空③。
[注]①韦黯,诗人的朋友,曾任记室。
②傥,同“倘”。
③排空:冲向天空。
12.下列诗句中与画线句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1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3.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五六句连续发问,倾诉衷肠。
B.第五六句今昔对比,强化情感。
C.第七八句以乐衬哀,倍感温暖。
D.第七八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4.结合全诗,赏析结尾两句诗句的表达效果。
(5分)12.A(1分)13.C(2分)14.示例:诗歌开头写友人作别,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次写离别之后孤独之苦,寄托思念之情,结尾两句发挥想象,希望自己能够振翅高飞,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能够相聚的心愿,然而客观上自己无法生出翅膀凌空高飞,更增添不得见面的愁苦之情,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抒发情感热烈深沉,又想象独特,引人遐想。
(5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开壕行(宋)刘克庄前人筑城官已高,后人下车来开壕。
画图先至中书省①,诸公聚看标贤劳。
壕深数丈周千里,役兵大半化为鬼。
传闻又起旁县夫,凿教四面皆成水。
何时此地不为边,使我地脉重相连。
[注释]①中书省:中央掌管官职升降等的机构。
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律诗B.近体诗C.曲子词D.古体诗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诗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
B.采用了对比手法表达情感。
C.本诗题材包含闺怨、行役。
D.以时间顺序推进突出主旨。
14.本诗于描述中寓褒贬,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诗歌鉴赏专业术语
二、意境特点的分类
①以意取胜:直抒胸臆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②意与境浑:情景交融 a触景生情:面对某种特定的景物产生某种特定的感情。如《春夜洛城闻笛》 b缘情布景:先有了某种情感,再想象一些与这种情感相一致的景物来渲染。如《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c 寓情于景:描绘一种景象,感情寄寓在写景文字里。如《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待春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③以境胜:以景为主,较少。 如刘攽的《雨后池上》一诗:“一雨池塘水上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一、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咏物诗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形式标志: 以物象为题; 咏(题、赠、赞)+物象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花、山,水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2
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高中古诗鉴赏专业术语
高中古诗鉴赏专业术语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一、评价主旨类1.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2.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3.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4.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二、分析手法类1.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2.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3.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4.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5.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6.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7.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8.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9.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10.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11.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12.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13.侧面描写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三、语言特点类1.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2.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3.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4.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5.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等。
四、语言风格类1.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2.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3.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4.明快:明白通畅。
5.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6.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7.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8.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五、文章结构类1.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2.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3.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4.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六、行文技巧类1.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的常用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的常用术语(一)思想感情方面的术语1.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感时伤世、昔盛今衰、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2.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同情下层人民疾苦、厌恶官场黑暗等。
3.壮志难酬、悲叹年华消逝、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等。
4.久居边关的乡愁、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谭臣心志的告白等。
5.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河、抒发闲适轻吊等。
6.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杨木、激愤等。
(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情随景迁、景为情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感物伤怀等。
2.表现手法:象征、用电、烘托、衬托、联想、想象、对比、反衬、钊颖、烘云托月、侧面烘托、动静结合、以东衬静、以叙写实、虚实相生、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泥人、对偶、对比、夸张、梵文、反诘、反复、排比、饮用、顶针、互文等。
(三)语言特色方面的'术语质朴淡雅、欢快风趣、清新自然、平白如画、不事雕饰、通俗流畅、形象生动、典雅绮丽、含蓄隽咏、简洁洗练、活泼明快等。
(四)写作风格方面的术语1.不同作家的独特风格:豪放飘逸、沉郁顿挫、豪放、婉约、隽秀、单元、闲静、恬淡优美、清新自然、雄健高峻。
2.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五)描写方法方面的术语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六)表达效果方面的术语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意远等。
(七)篇章结构方面的术语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钊颖、伏笔铺垫等。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常用术语
古诗词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动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音韵铿锵,且“敲”字有声音,以响衬静,突出了居处的僻静。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十四个叠字,或写人物的动作行为,或写周围环境,或直抒胸臆,将诗人遭受一系列深创巨痛之后的茫然若失、凄凉、悲残、悲戚的情怀,全面准确地刻画出来。
同时读起来又有韵律感。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所以单独列出。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萧萧”写出了秋叶在风中飘零而下的声音,让人联想到诗人绵延不尽的愁思。
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术语及解析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下文作铺垫。
“楼船夜雨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作铺垫。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月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画龙点睛,表明观点,突出主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渲染气氛,增强力量。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5、借景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委婉含蓄,引发思考,回味无穷。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和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借滚滚的江水抒发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6、虚实: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上片除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7、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用事作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金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出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8、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9、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
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10、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渲染气氛,突出题旨。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前二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11、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12、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首尾圆润,文生绚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13、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烘云托月,突出形象,渲染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14、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
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15、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增大容量,开阔意境,巧妙立意,平中见奇。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16、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委婉含蓄,饶有韵味。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17、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
两者相互映衬,渲染气氛,情趣盎然。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用鱼跳的“动”更衬托景物的“静”。
1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多澜,情趣动人。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开头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写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9、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的是侧面描写。
突出描写对象,烘托环境气氛,丰富意境形象。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0、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直截了当,酣畅淋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真实感。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2、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23、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2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排比,创设了典型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5、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26、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有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语言简练含蓄。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27、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引人深思。
28、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
点染氛围,渲染环境,烘托情感。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