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合成革工艺及原理简介
聚氨酯合成革简介

聚氨酯合成革原材料聚氨酯皮膜除极富弹性,十分柔软,有出色的抗拉强度耐磨损性耐溶剂性和良好的透明。
分类:底布1.直接涂布法:经过前处理的底布或浸渍布上,涂敷湿式加工用聚氨酯树脂混合液,这是进行湿式成膜形成多孔层的方法并按要求进行再加工,此方法多用在各种湿式合成革制造上。
2.薄膜法:是一种特殊制造法,在聚氨酯薄膜上涂敷湿式加工用聚氨酯树脂混合液,通过湿式成膜法形成多孔层,随后贴合在抵不上再加工。
3.含涂加工法:在湿式加工用聚氨酯树脂混合液中浸渍底布,以所定间隙轧液后进行湿式成膜,形成多孔质,根据需要进行后加工。
湿式成膜助剂:在凝固浴的湿式成膜工艺中,DMF与水进行置换,从而获得表面平滑性,多孔层均匀性,丰满感出色的多孔层皮膜。
在湿式成膜工艺中,树脂面积约收缩10-20%,所以容易发生卷曲,为防止现象发生在A点入水这同时进行凝固,而凝固,则树脂的多孔层表面与滚筒不吻合,而导致花纹歪斜,损劣表面。
混合液树脂浓度2034/612/181054/620/30℃以下,最好在贝斯中DMF含量低于3%否则干燥时DMF会使湿式多孔层再次溶解,出现针孔。
合成革的原材料氨基甲酸乙酯基(NHCOO基)所合成的树脂。
OCN-R1-NCO+HO―R2―OH―O―C―N―R1―N―C―O―R2―O―N由于NHCOO基所具有较高的凝聚力,使分子间与氢结合形成拟结晶,从而使聚氨酯树脂有特有的高物理性,聚氨酯树脂是由上面二异氰酸盐酯和二元醇的加成聚合反应制造出来。
聚氨酯树脂特有的高弹性、高物性、耐溶剂性、耐磨损性等是由形成结晶的硬链所。
湿法成膜与技术湿式加工特点下降,因此还是常温为好。
湿式成膜助剂:SD-7:非离子有效成分100%,脱DMF快、防卷曲。
SD-25:非离子有效成分25%,防封闭、提高轧花性。
SD-8i:非离子有效成分100%,哔叽性状微细化。
SD-11:阴离子有效成分100%,哔叽性状大。
SD-14:阴离子有效成分100%,哔叽性状中。
pu皮革生产工艺

pu皮革生产工艺PU(聚氨酯)皮革是一种人造皮革材料,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混合、涂料制备、涂装、压花、固化和整理等步骤。
首先,原料准备是生产PU皮革的第一步。
聚氨酯树脂、溶剂、助剂、填充料等原料需要根据配方准备好,确保每种原料的量和比例都是准确的。
接下来,将准备好的原料进行混合。
将聚氨酯树脂和溶剂放入混合机中进行搅拌,直到二者充分溶解。
然后逐渐加入助剂和填充料,并继续搅拌,直到所有原料完全混合均匀。
混合好的原料需要进行涂料制备。
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涂料机中,利用高速搅拌将其搅拌成均匀的涂料。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控制涂料的粘度和流动性,确保其适用于涂装工序。
然后是涂装工序。
将准备好的涂料喷涂在背衬材料上,使其均匀覆盖。
这个过程需要确保涂料的均匀性和厚度的控制,以获得同质性和一致性的PU皮革。
在涂装后,需要将PU皮革进行压花。
通过模具或压花机,对涂装好的PU皮革进行压花处理,以获得不同的纹理和图案效果。
这一步骤可以增加PU皮革的美观性和质感。
之后是固化工序。
将压花后的PU皮革放入固化室中进行固化处理。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固化的温度和时间,以保证PU皮革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最后是整理工序。
固化后的PU皮革进行整理,包括修整边缘、磨平表面、清洁等。
这个过程可以使PU皮革的外观更加美观,质感更加优良。
综上所述,PU皮革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混合、涂料制备、涂装、压花、固化和整理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以确保生产出的PU皮革具有优良的质量和性能。
PU合成革工艺范文

PU合成革工艺范文
一、什么是PU合成革工艺?
二、PU合成革工艺的特点
1、厚度可调性好:PU合成革制品具有可调厚度特点,可以满足各种
厚度的需求,使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厚度制品。
2、色彩多样:PU合成革制品的色彩多样性好,支持染色,可以根据
消费者的不同喜好,提供多种颜色的选择。
3、触感柔软:具有合成革质感,触感柔软,舒适性好,令人满意。
4、耐磨性强:拥有优异的耐磨性,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防水防污,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三、PU合成革工艺的制作流程
第一步:涂布:将原料聚氨酯或PU涂布在网布上,确保涂布厚度均匀。
第二步:热压:将涂布过的布料放入热压机内,通过热压将原料压实,以形成完整的PU合成革。
第三步:卷曲:将PU合成革在轮模上卷曲,以形成常见的革料纹理。
聚氨酯合成工艺

200万米/年聚氨酯合成革厂的工艺设计摘要聚氨酯(PU)合成革属于聚氨酯弹性体的一类,其工业化工艺生产方法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通过对PU合成革的发展历史、性能、应用市场的了解,确定年产200万米聚氨酯合成革的生产工艺设计。
主要从其生产配方、生产工艺流程开始设计,进一步进行PU合成革生产中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
从而确定聚氨酯合成革生产的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选择。
同时还对聚氨酯合成革生产企业的三废处理和安全技术进行设计。
关键词:聚氨酯(PU)合成革干法湿法AbstractPolyurethane synthetic leather (PU) belongs to a class of polyurethane elastomer, the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method mainly has two kinds of dry and wet. Through the synthetic leather development history,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market understanding of PU, determine the design process with an annual output of 2000000 meters of polyurethane synthetic leather. Mainly from the production formula, process design; further PU synthetic leather material balance in production and energy balanc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polyurethane synthetic leather technology, production process and main equipment selec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synthesis design leather waste treatment and safety technology production enterprise of polyurethane.Keywords:polyurethane (PU) Synthetic leather dry process wet process第一章综述1.1聚氨酯聚氨酯合成革的原料——聚氨酯(以下简称为PU)树脂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
pu革主要成份

pu革主要成份PU革是一种人造合成革,其主要成份是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PU)。
PU革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外观、手感和耐磨性等方面都与真皮相似。
在服装、鞋子、家具、汽车座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从PU革的制作过程、PU材料的特性以及PU革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PU革的制作过程1. PU材料的制备PU材料是由异氰酸酯(Isocyanate)和多元醇(Polyol)两种化合物反应而成。
其中异氰酸酯分为两种:TDI(2,4-二异氰酸苯)和MDI (4,4'-二异氰酸联苯)。
多元醇分为聚醚型和聚酯型两种。
将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速搅拌下反应,就可以得到PU材料。
2. PU革的制作将PU材料涂覆在纺织物或无纺布基材上,并经过压花、印花等处理,就可以得到不同风格和质感的PU革。
此外,还可以通过表面涂层、打蜡等方式增加PU革的耐磨性和防水性。
二、PU材料的特性1. 良好的柔韧性PU材料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可以模拟出真皮的手感和外观。
同时,PU材料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加工处理,比如压花、印花等,以得到不同质感和效果。
2. 耐磨性强由于PU材料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硬度,因此其耐磨性也较强。
在家具、汽车座椅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3. 防水防油由于PU材料本身不吸水,因此具有很好的防水防油性能。
这也是其在制作鞋子、包包等用途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4. 易清洁与真皮相比,PU革更容易清洁。
只需使用湿布或专业清洁剂就可以轻松擦拭干净。
三、PU革的应用1. 服装领域PU革在服装领域中常被用于制作外套、裙子、裤子等。
由于其柔软、舒适、耐磨等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
2. 鞋子领域PU革在鞋子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制作运动鞋、休闲鞋等方面。
由于其防水、耐磨等特性,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鞋子的各种需求。
3. 家具领域PU革在家具领域中常被用于制作沙发、椅子等。
由于其柔软度高、易清洁等特性,能够让人们在享受舒适的同时也保持家居环境的整洁。
pu合成革生产工艺

pu合成革生产工艺
合成革是用几种化学原料通过特定的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种人造革,它具有天然革的外观和手感,但价格更便宜且易于加工。
下面是合成革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首先,合成革的生产过程从原材料的准备开始。
合成革的原料主要有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等,这些原料会通过特定的配方进行混合。
例如,将PVC树脂和可塑剂进行充分混合,使其达到一定比例,然后加入颜料和其他添加剂,如稳定剂、润滑剂和防霉剂等。
接下来,将混合好的原料通过挤出机进行挤出。
挤出机能将混合的原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熔化并形成一定的流动性。
然后将熔化的原料挤出经过模头,形成连续的合成革片。
然后,合成革片需要进行涂层处理。
涂层可以加强合成革的防水和耐磨性。
一般情况下,合成革片会在机器上进行连续的涂层,将涂料均匀地涂在合成革片的表面上。
涂层完成后,会通过烤箱将涂层进行固化,使其达到一定硬度和稳定性。
接下来,合成革片需要进行印花和压花处理,以赋予其天然革的纹理和图案。
印花和压花通常是通过模具和模板进行的,将合成革片放入模具中,然后通过压力和热压使纹理和图案印在合成革的表面上。
最后,合成革片需要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包括修边、砂光和抛光等工序,以使合成革的表面光滑平整。
同时,合成革还需要
进行一定的质量检测,以确保其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以上就是合成革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合成革的生产过程复杂且需要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合成革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合成革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
聚氨酯人造革合成革工艺学

第一章 概 述
五、人造革与合成革常用的底布
3.合成革和超纤革用非织造布
第一章 概 述
六、人造革与合成革涂层的分类
1、按照涂层成膜方式分类 主要分为湿法凝固涂层、干法凝固涂层和塑化成型涂层
第一章 概 述
六、人造革与合成革涂层的分类
2、按照涂层剂的性状分类 主要分为溶剂型涂层、水性涂层和热熔涂层。
第一章 概 述
九、人造革合成革产业的发展历史
3、第三代产品为超细纤维合成革 (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在日本商业化生产。 (2)此后美国、英国、德国、东欧、前苏联也相继加入开发行列。 (3)我国于1983年烟台合成革总厂在引进技术并发展。
第一章 概 述
十、人造革合成革产品的发展与类型
十一、我国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概况
4.我国人造革合成革的消费比例(2010年)
鞋革45% 服装革20% 沙发革10% 箱包革15% 其它10%
1955年盛行于德国-PVC发泡层表面涂覆其它树脂-改善外观和手感。 日本于1960年开发完成。 基本性能类似与PVC人造革,手感和外观类似与PU革。 不耐刮差,容易产生机械擦伤。
人造革工业化的开始
第一章 概 述
十、人造革合成革产品的发展与类型
6、氨基酸树脂人造革阶段
氨基酸树脂具有类似于蛋白质的结构。 产品具有优良的透湿性、触感、耐热性、耐候性。 弹性和抗张强度差,制鞋时粘合加工困难。 使用的溶剂三氯乙烯或二氯乙烯有毒。 价格昂贵,没有普遍使用。
第一章 概 述
六、合成革涂层的分类
3、按照主体成膜剂分类 主要分为聚氨酯(PU)涂层、聚氯乙烯(PVC)涂层、丙烯酸树脂
(PA)涂层、聚酰胺涂层、硝化棉清漆涂层等。
聚氨酯合成革工艺及原理简介

聚氨酯合成革工艺及原理简介(草案)整理:东莞伯产合成皮革有限公司品质保证部合成革聚氨酯工艺及原理目录1.聚氨酯性能及生产原理简述1.1.合成革制品的产生1.2.生产方法1.3.聚氨酯的发展与特性介绍1.4.聚氨酯的结构1.5.聚氨酯树脂的种类1.6.聚氨酯树脂生产原材料1.7溶剂的作用及要求1.7.1溶剂的作用1.7.2溶剂的要求1.8.聚氨酯树脂的相关化学反应2.无纺布工艺简述2.1.无纺布(非织造布)的发展历程2.2.纤维的机械性能2.3.纤维的物理性能2.4.无纺布制造程序简介2.5.合成革基布实例2.5.1.针刺合成革基布2.5.2水刺合成革基布3.着色剂3.1.着色剂的定义3.2.着色剂的分类及对比3.2.1染料方面3.2.2.颜料方面3.3.颜料的分类3.3.1有机颜料3.3.2无机颜料3.4.着色剂应具备条件3.5.颜料和染料的基本功能3.6.作色剂的使用4.PU合成革制程简介4.1.湿式配合工程4.1.1湿式配合所需的粘度要求4.1.2D/P配合流程4.1.3C/T配合流程4.2.湿式生产线4.2.1.1湿式线生产方法4.2.1.2天然皮革的结构4.2.1.3湿式生产线作业程序与要领4.2.2.湿式生产线各生产工序4.2.2.1.D/P工序(图2)4.2.2.2.凝固槽工序(图3)4.2.2.3.C/T工序操作(图5)4.2.2.4.水洗工序操作(图7)4.2.2.5.烘箱干燥卷取4.2.2.6.湿式生产线作业工序和条件4.3.湿式后工程4.3.1.1.压纹4.3.1.2.压纹机作业顺序与操作要领4.3.1.3.压纹轮温度的调节4.3.2.1.研磨4.3.2.2.研磨机作业顺序与操作要领4.3.2.3.安全注意事项4.3.3.1处理工程4.3.3.2.表面处理剂4.3.3.2.处理方法的种类4.3.3.3.表面处理作业4.3.3.4..注意点4.3.3.5.处理颜色时注意点4.4.湿式工程制品品质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4.4.1配料产生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4.4.2.湿式LINE不良分析4.4.2.1.湿式LINE产生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4.4.2.2.颜色异色的相关措施4.4.2.3.气泡不良的相关措施4.4.3.后工程(E/M、B/F、P/T)产生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4.5干式工程4.5.1.1.干式工程简介4.5.1.2.离型纸(Release Paper)4.5.1.3.离型纸的性能4.5.1.3.离型纸的选择4.5.1.4.提高离型纸重复使用次数的方法4.5.2.1.干式配合4.5.2.2.主要原料4.5.2.3.干式配合室流程:4.5.2.4.配合室机器设备简介4.5.2.5.色彩分类4.5.2.6.有关干式配合的不良分析4.5.3.干式生产线简介4.5.3.1.生产原理4.5.3.2.干式生产线作业工序4.5.3.3.干式生产线岗位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4.5.3.4.干式工程作业条件表4.5.3.5.干式工程产品不良原因及改善对策5.合成革制品的分析对比5.1.合成革的发展趋势5.2聚氨脂合成革与天然皮革比较5.3如何鉴别真皮和合成革5.4.湿§干式聚氨酯合成革性质比较5.5粒面革与磨砂革的优缺点比较6.合成革成品物性不良分析6.1色彩漂移浅析6.1.1颜料和染料的色移对比6.1.2.磨擦脱色6.1.3.水洗褪色6.1.4.PVC色移6.2.电锈色移不良6.3.贴合不良的技术指导6.4.耐黄变6.5抗水解性6.6成型可塑性6.6.1成型可塑性的相关因素6.6.2.合成革总体结构及压塑成型的最佳温度6.7.高周波6.7.1.高频熔接6.7.2.高频熔接使用优点6.7.3.影响高频熔接因素6.8.合成革处置或贮存指导引言--聚氨酯合成革简介*-关于聚氨酯合成革的概念人造革制品最初版本是在纺织布材料上涂上一层纤维素原料,此后采用聚氯乙稀脂取代纤维素,此产品称为聚氯乙稀人造革.美国的杜邦公司,最后采用以聚氨酯为表层原料,发展和出售了与真皮构造十分相似的人造革产品,后来被命名为PU合成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氨酯合成革工艺及原理简介(草案)整理:东莞伯产合成皮革有限公司品质保证部合成革聚氨酯工艺及原理目录1.聚氨酯性能及生产原理简述1.1.合成革制品的产生1.2.生产方法1.3.聚氨酯的发展与特性介绍1.4.聚氨酯的结构1.5.聚氨酯树脂的种类1.6.聚氨酯树脂生产原材料1.7溶剂的作用及要求1.7.1溶剂的作用1.7.2溶剂的要求1.8.聚氨酯树脂的相关化学反应2.无纺布工艺简述2.1.无纺布(非织造布)的发展历程2.2.纤维的机械性能2.3.纤维的物理性能2.4.无纺布制造程序简介2.5.合成革基布实例2.5.1.针刺合成革基布2.5.2水刺合成革基布3.着色剂3.1.着色剂的定义3.2.着色剂的分类及对比3.2.1染料方面3.2.2.颜料方面3.3.颜料的分类3.3.1有机颜料3.3.2无机颜料3.4.着色剂应具备条件3.5.颜料和染料的基本功能3.6.作色剂的使用4.PU合成革制程简介4.1.湿式配合工程4.1.1湿式配合所需的粘度要求4.1.2D/P配合流程4.1.3C/T配合流程4.2.湿式生产线4.2.1.1湿式线生产方法4.2.1.2天然皮革的结构4.2.1.3湿式生产线作业程序与要领4.2.2.湿式生产线各生产工序4.2.2.1.D/P工序(图2)4.2.2.2.凝固槽工序(图3)4.2.2.3.C/T工序操作(图5)4.2.2.4.水洗工序操作(图7)4.2.2.5.烘箱干燥卷取4.2.2.6.湿式生产线作业工序和条件4.3.湿式后工程4.3.1.1.压纹4.3.1.2.压纹机作业顺序与操作要领4.3.1.3.压纹轮温度的调节4.3.2.1.研磨4.3.2.2.研磨机作业顺序与操作要领4.3.2.3.安全注意事项4.3.3.1处理工程4.3.3.2.表面处理剂4.3.3.2.处理方法的种类4.3.3.3.表面处理作业4.3.3.4..注意点4.3.3.5.处理颜色时注意点4.4.湿式工程制品品质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4.4.1配料产生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4.4.2.湿式LINE不良分析4.4.2.1.湿式LINE产生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4.4.2.2.颜色异色的相关措施4.4.2.3.气泡不良的相关措施4.4.3.后工程(E/M、B/F、P/T)产生异常的原因及改善对策4.5干式工程4.5.1.1.干式工程简介4.5.1.2.离型纸(Release Paper)4.5.1.3.离型纸的性能4.5.1.3.离型纸的选择4.5.1.4.提高离型纸重复使用次数的方法4.5.2.1.干式配合4.5.2.2.主要原料4.5.2.3.干式配合室流程:4.5.2.4.配合室机器设备简介4.5.2.5.色彩分类4.5.2.6.有关干式配合的不良分析4.5.3.干式生产线简介4.5.3.1.生产原理4.5.3.2.干式生产线作业工序4.5.3.3.干式生产线岗位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4.5.3.4.干式工程作业条件表4.5.3.5.干式工程产品不良原因及改善对策5.合成革制品的分析对比5.1.合成革的发展趋势5.2聚氨脂合成革与天然皮革比较5.3如何鉴别真皮和合成革5.4.湿§干式聚氨酯合成革性质比较5.5粒面革与磨砂革的优缺点比较6.合成革成品物性不良分析6.1色彩漂移浅析6.1.1颜料和染料的色移对比6.1.2.磨擦脱色6.1.3.水洗褪色6.1.4.PVC色移6.2.电锈色移不良6.3.贴合不良的技术指导6.4.耐黄变6.5抗水解性6.6成型可塑性6.6.1成型可塑性的相关因素6.6.2.合成革总体结构及压塑成型的最佳温度6.7.高周波6.7.1.高频熔接6.7.2.高频熔接使用优点6.7.3.影响高频熔接因素6.8.合成革处置或贮存指导引言--聚氨酯合成革简介*-关于聚氨酯合成革的概念人造革制品最初版本是在纺织布材料上涂上一层纤维素原料,此后采用聚氯乙稀脂取代纤维素,此产品称为聚氯乙稀人造革.美国的杜邦公司,最后采用以聚氨酯为表层原料,发展和出售了与真皮构造十分相似的人造革产品,后来被命名为PU合成革。
A.注意:所谓“人造革”、“合成革”,这里仅表示着两个似革程度不同的产品,而与根据纤维原料的生成所划分为人造纤维,合成纤维中的“人造”和“合成”所赋予产品的含义不同。
B.国家标准《皮鞋工业术语》GB2T03命名原则:凡用经纬交织的纺织作布基的称为人造革;凡用无纺织布作底基的称为合成革。
C.世界各国关于人造革与合成革定义并不完全统一。
日本工业标准JISK6601《鞋面用合成革》定义:以天然革组织结构为标准,用高分子物质浸透纤维层,并使高分子物质具有连续细化结构,纤维层具有无规则三维立体结构的鞋面材料。
三维立体结构指无纺布*--PU合成革的主要生产原料合成革是模仿天然皮革的物理结构和使用性能,并作为其部分代用材料的塑料制品。
以浸渍的无防布为网状层,微孔聚氨酯层为粒面层。
其正、反面外观都与天然革十分相似。
聚氨酯合成革性能由基材的合成纤维的长度、纤维度以及织物的密度等决定,也取决于聚氨酯微细多孔层的厚度、材质以及组成。
也受表面装饰层材质的影响,但关键的因素是树脂本身的性能。
PU合成革的主要生产原料为基布和聚氨酯树脂.其中,基布大致分为无纺布、机织布和针织布。
聚氨酯树脂有聚酯和聚醚两种类型。
*---PU合成革的发展历程1937年,德国以拜耳教授为首对聚氨酯树脂研究成功。
1953年,德国首先推出聚氨脂人造革方面专利。
1962年,日本从德国引进该专利,同年制得聚氨酯人造革。
1963年,美国杜邦公司研究成功聚氨酯合成革牌号柯芬(Corfam),胶层—种多孔性强韧的皮膜状聚合物,聚氨酯纤维人造多孔材料,基材聚酯纤维。
外观物性构成,手感更接近天然皮革。
从此,合成革制造业走向了商业化生产。
1.聚氨酯性能及生产原理简述1.1.合成革制品的产生:1963年,美国杜邦公司成功研制出聚氨酯合成革,商品名为CORFAM (柯芬)。
胶层---一种多孔性强韧的皮膜状聚合物(聚氨酯纤维人造多孔材料),基材为聚酯纤维,外观和物性构成、手感更接近天然皮革。
CORFAM是皮革状的鞋及附件用材料(coriaceous footwear accessories material)英文字头的缩写,表示其符合鞋用要求,可透汽、透湿的仿革特性。
1.2.生产方法:将聚氨酯树脂的DMF溶液添加各种助剂制成浆料,浸渍或涂覆于基布上,然后放入与溶剂DMF具有亲和性而与聚氨酯树脂不亲和的液体中(如水),溶剂(DMF)被水置换,聚氨酯树脂则因失去溶剂DMF 而逐渐凝固,从而形成多孔性的皮膜,即微孔聚氨酯粒面层。
1.3.聚氨酯的发展与特性介绍:英文名称为POLYURETHANE,简称PU。
聚氨酯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其分子链上含有—CH-COO---结构单元,是发展较晚而性能较好的一种高分子材料。
1937年以德国的拜耳教授为首对聚氨酯树脂研究成功。
HDI与BDO加成聚合反应得到。
聚氨酯:PU合成革采用溶剂型弹性体聚氨甲酸酯。
热塑性聚氨酯是由聚脂和聚醚柔性链段和氨基甲酸基刚性段所构成的线形嵌段共聚体。
只要改变聚酯和聚醚品种和分子量,以及扩链剂的种类,及可以有效地改变聚氨酯性能和柔软度。
聚酯型聚氨酯较聚醚型聚氨酯易水解,一些配方中添加助剂以提高其抗水解性能。
聚氨酯有亲水性基团,所以聚氨酯合成革有一定的吸湿和透湿性。
溶剂型聚氨酯目前在合成革工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它的成膜性能特别优良。
缺点:1.使用溶剂型树脂,溶剂挥发污染环境。
2.溶剂价格昂贵。
3.蒸发溶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4.加工设备、厂房、仓库及运输工具等方面需要设立防火防暴装置。
5.溶剂大多有毒,因此有害员工的身体健康。
聚氨酯的发展历史1.1848年Wurtz用乙醇和乙基异氰酸酯合成了氨基甲酸酯。
2.1937年Bayer利用六亚甲基二异异氰酸和1,4丁二醇发生加成聚合反应,制得聚氨酯树脂。
3.1942年建成月产10吨的聚氨酯制品车间。
4.1945-1947年英美等国从德国获得了有关技术。
1953年,德国首先推出聚氨酯人造革方面的专利。
聚氨酯树脂具有可发泡性、弹性、耐磨性、黏结性、耐低温性、耐溶解性和耐生物老化性等。
主要原料:聚醚多元醇、TDI、MDI等已成为国际化商品。
长期的发展使生产相对集中,80%的生产集中在Dow,Arco,Bayer,BASF,ICI,Shell等公司。
聚氨酯树脂原料的生产除大型化外,工艺上采用连续化与自动化.1.4.聚氨酯的结构:含有有类似酰胺基—NH-C=O及酯基—COOR的结构,故聚氨酯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介于酰胺基和聚酯之间。
1.5.聚氨酯树脂的种类:按照生产原材料中的多元醇的种类可划分聚酯(POLYESTER)和聚醚(POLYETHER)型。
聚醚型聚酯耐水解性能比聚酯型要好.原因:聚酯分子中含有酯基—COOR,酯基易水解,固聚酯型的聚氨酯不耐水解。
1.6.聚氨酯树脂生产原材料:多元醇--polyol:即低聚物二醇是主要部分,按质量计算它的质量占原料总量的65%,大致可分为聚酯和聚醚两大类。
其末端是羟基,称为软段(soft segment)。
二异氰酸酯—diisocyanate:分芳香族和脂肪族两大类(aromatic 和aliphatic)称为硬段。
扩链剂:促使聚合物进一步反应的物质。
分醇类和胺类,其中乙二醇的用量最大。
溶剂:MEK、DMF、TOL、EA。
1.7溶剂的作用及要求1.7.1溶剂的作用:1.溶剂作为制备聚氨酯树脂的反应介质。
2.溶解树脂形成适合于配置一定黏度的可供涂覆、浸渍及表面处理的混合液的液体。
3.一些溶剂又经常用来配制色浆。
1.7.2溶剂的要求:1.溶剂中不能含有与异氰酸酯基反映的物质。
故醇、醇醚类的溶剂都不能采用。
2.不能含有水分。
水分子可以和异氰酸酯基反映生产脲及缩脲二。
选用工业一级品溶剂。
纯度在99%。
常用溶剂的种类:丁酮、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二甲苯和乙酸乙酯。
所有溶剂均为有机溶剂。
1.8.聚氨酯树脂的相关化学反应:⑴反应机理:A、有机异氰酸酯化合物含有高度不饱和的异氰酸酯基团---NCO,结构式为-N=C=O,因而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B、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反应:RNCO+R、OH----RNHCOOR、产物为氨基甲酸酯,是二级反应。
反映速率常数随羟基含量而变化,不随异氰酸酯的浓度而改变。
聚胺酯一般先由线型的端羟基聚酯和聚醚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形成低分子的预聚体,在经扩链反应,由溶液聚合制得,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2.无纺布工艺简述2.1.无纺布(非织造布)的发展历程非不织布(Non-Woven fabrics)简称NWF.也称非织布、非织造织物、无纺织布、无纺织物或无纺布。
一种崭新的纤维制品,不经过传统的织布方法;是由纤维直接构成的纤维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