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生物制药工艺学

第十二章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生物制药工艺学
第十二章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生物制药工艺学

第十二章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一、填空

1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重要参数:、、、

2色谱介质按分离机理分为、、、、、

3蛋白质分离的主要依据有、、、。

二、选择题

1用UV检测器进行多肽检测时常用的检测波长为:()

A 214nm

B 320nm

C 450nm

D 500nm

2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六通阀属于 ( )

A. 进样系统

B. 分离系统

C. 检测系统

D. 数据处理系统

三、名词解释

1容量因子:

2分离度:

四、问答题

1 制备型HPLC与分析型HPLC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2简述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3一般来讲在设计分离方案时应考虑哪些事项?

第十二章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答案)

二、 填空

1分离度、分离速度、回收率、样品载量

2反相色谱、 正相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凝胶过滤色谱、亲和色谱 。

3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结构特异性 。

二、选择题

1(A )

2 ( A )

三、名词解释

1是色谱分析中的重要参数,定义为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总摩尔数与流动相中总摩尔数之比。当色谱柱、溶剂和分离温度一定时,容量因子为常数。

2在色谱分析中,表示各组份之间分离程度的参数.其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峰底宽之和一半的比值.

2

121)(2)(21121

2W W t t W W t t R r r r r +-=+-=

四、 问答题

1 (1)输液泵不同: 两种泵设计的特点及其性能

(2)检测器中的检测池不同

(3)色谱柱不同:主要是色谱柱的直径大小不同以及填料的粒径的大小不同

(4)制备色谱一般配有电导检测器和pH 值检测器分析型色谱没有

(5)制备色谱一般配备收集器分析型色谱没有

2(1)待分离成分呈单一主峰

(2)不易分开的两组分

(3)目的组分含量少

3 (1) 产品的最终用途是什么?

(2)那种原材料可以得到?怎样对它进行预处理? (3)在原材料中那种杂质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纯度? (4)哪些杂质必须彻底除去?

(5)产品的最终生产规模是多大?

(6)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哪些方面费用高?

(7)我们可能得到和应用的仪器有哪些?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书 本人声明:本人孙琮莘所提交的毕业论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李* 老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有关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写作、修订提出过并为我在论文中加以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我的致谢辞中加以说明并深致谢意。 论文作者:时间:2018年6 月日 指导教师已阅:时间:2018年6 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是本人孙琮莘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指导教师李* 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因此,本人特授权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可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集》。 论文作者:时间:2018年6 月日 指导教师已阅:时间:2018年6 月日 本文着重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包括对于天然药物、抗生素、手性药物、毒性药物、违禁药物、体内药物的分析及杂质检查,并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药物分析;应用 天然药物结构复杂,种类众多,其分析研究往往极具挑战性,HPLC不仅能快速鉴定天然药物成分,还能快速筛选出多种未知成分,为分析复杂的天然药物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狄志彪等利用HPLC测定了不同发酵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含量,采用了Welch Ultimate XB-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为进一步研究液体发酵蛹虫草中虫草素含量的分析提供了依据。张晓霞等应用HPLC同时测定中药梅花中的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含量,以岛津Inertsil ODS-4作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流速 1 mL·min-1,检测波长为355 nm,为制定梅花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参考。六味地黄丸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和茯苓六中药材组成的补肾名方,王灵霞等建立了HPLC测定3种不同剂型六味地黄丸中没食子酸、马钱苷、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S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为提高六味地黄丸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适用于不同剂型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Tio2薄膜的制备(DOC)

新能源综合报告 实验题目:Tio2薄膜的制备和微细加工 学院:物理与能源学院 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学号:1350320 汇报人: 指导老师:王哲哲

一、预习部分(课前完成) 〔目的〕: 1、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光学薄膜。 2、学习紫外掩膜辐照光刻法制备Tio2微细图形。 3、微细图形结构及形貌分析。 〔内容〕 1、了解溶胶凝胶制备薄膜的原理。 2、了解常见的微细加工的方法。 3、充分调研文献资料,确定实验方案。 4、实验制备和数据分析。 ①、制备出感光性的Tio2薄膜凝胶,掌握制备工艺。 ②、对Tio2凝胶薄膜进行紫外掩膜辐照。 ③、制备出Tio2微细图形并进行热处理。 ④、测试Tio2微细图形的结构和形貌特征,处理并分析数据。〔仪器〕:(名称、规格或型号) 紫外点光源、马沸炉、提拉机、光学显微镜、磁力搅拌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提供制备Tio2材料的前驱物,溶剂等。 二、实验原理 1、Tio2的基本性质 Tio2俗称太白粉,它主要有两种结晶形态:锐钛型和金红石型,其中锐钛型二氧化碳活性比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高。

特点:它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晶粒尺寸介于1~100 nm,TiO2比表面积大,表面活动中心多,因而具有独特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呈现出许多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应用:在涂料、造纸、陶瓷、化妆品、工业催化剂、抗菌剂、环境保护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iO2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光催化效率高、无毒、稳定性好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 物理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粉碎法、惰性气体冷凝法、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等; 物理化学综合法:又可大致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目前的工业化应用中,最常用的方法还是物理化学综合法。 2、溶胶-凝胶法的基本概念 溶胶: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并且不停地进行布朗运动的体系。由于界面原子的Gibbs自由能比内部原子高,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溶胶分类:根据粒子与溶剂间相互作用的强弱,通常将溶胶分为亲液型和憎液型两类。 凝胶:是指胶体颗粒或高聚物分子互相交联,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的孔隙中充满了液体(在干凝胶中的分散介质也可以是气体)的分散体系。对于热力学不稳定的溶胶,增加体系中粒子间结合所须克服的能量可使之在动力学上稳定。

12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第十二章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一、填空 1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重要参数:、、、 2色谱介质按分离机理分为、、、、、 3蛋白质分离的主要依据有、、、。 二、选择题 1用UV检测器进行多肽检测时常用的检测波长为:() A 214nm B 320nm C 450nm D 500nm 2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六通阀属于 ( ) A. 进样系统 B. 分离系统 C. 检测系统 D. 数据处理系统 三、名词解释 1容量因子: 2分离度: 四、问答题 1 制备型HPLC与分析型HPLC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2简述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3一般来讲在设计分离方案时应考虑哪些事项?

第十二章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答案) 二、 填空 1分离度、分离速度、回收率、样品载量 2反相色谱、 正相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凝胶过滤色谱、亲和色谱 。 3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结构特异性 。 二、选择题 1(A ) 2 ( A ) 三、名词解释 1是色谱分析中的重要参数,定义为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总摩尔数与流动相中总摩尔数之比。当色谱柱、溶剂和分离温度一定时,容量因子为常数。 2在色谱分析中,表示各组份之间分离程度的参数.其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峰底宽之和一半的比值. 2 121)(2)(21121 2W W t t W W t t R r r r r +-=+-= 四、 问答题 1 (1)输液泵不同: 两种泵设计的特点及其性能 (2)检测器中的检测池不同 (3)色谱柱不同:主要是色谱柱的直径大小不同以及填料的粒径的大小不同 (4)制备色谱一般配有电导检测器和pH 值检测器分析型色谱没有 (5)制备色谱一般配备收集器分析型色谱没有 2(1)待分离成分呈单一主峰 (2)不易分开的两组分 (3)目的组分含量少 3 (1) 产品的最终用途是什么?

薄膜的材料及制备工艺

薄膜混合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 中心议题:多晶硅薄膜的制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多晶硅薄膜制备工艺,阐述了具体的工艺流程,从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准分子激光晶化(ELA),固相晶化(SPC)快速热退火(RTA),等离子体增强化学反应气相沉积(PECVD等,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准分子激光晶化(ELA); 快速热退火(RTA)等离子体增强化学反应气相沉积(PECVD) 引言 多晶硅薄膜材料同时具有单晶硅材料的高迁移率及非晶硅材料的可大面积、低成本制备的优点。因此,对于多晶硅薄膜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多晶硅薄膜的制备工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温工艺,制备过程中温度高于600℃,衬底使用昂贵的石英,但制备工艺较简单。另一类是低温工艺,整个加工工艺温度低于600℃,可用廉价玻璃作衬底,因此可以大面积制作,但是制备工艺较复杂。 1薄膜集成电路的概述

在同一个基片上用蒸发、溅射、电镀等薄膜工艺制成无源网路,并组装上分立微型元件、器件,外加封装而成的混合集成电路。所装的分立微型元件、器件,可以是微元件、半导体芯片或单片集成电路。 2物理气相沉积-蒸发 物质的热蒸发利用物质高温下的蒸发现象,可制备各种薄膜材料。与溅射法相比,蒸发法显著特点之一是在较高的真空度条件下,不仅蒸发出来的物质原子或分子具有较长的平均自由程,可以直接沉积到衬底表面上,且可确保所制备的薄膜具有较高纯度。 3 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ECVD

传统的CVD技术依赖于较高的衬底温度实现气相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与薄膜沉积。PECVD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进行的同时,利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对沉积过程施加影响。促进反应、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避免薄膜与衬底间不必要的扩散与化学反应;避免薄膜或衬底材料结构变化与性能恶化;避免薄膜与衬底中出现较大的热应力等。 4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

光学薄膜技术第三章--薄膜制造技术

第三章薄膜制造技术 光学薄膜可以采用物理汽相沉积(PVD)和化学液相沉积(CLD)两种工艺来获得。CLD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但膜层厚度不能精确控制,膜层强度差,较难获得多层膜,废水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已很少使用。 PVD需要使用真空镀膜机,制造成本高,但膜层厚度能够精确控制,膜层强度好,目前已广泛使用。 PVD分为热蒸发、溅射、离子镀、及离子辅助镀等。 制作薄膜所必需的有关真空设备的基础知识 用物理方法制作薄膜,概括起来就是给制作薄膜的物质加上热能或动量,使它分解为原子、分子或少数几 个原子、分子的集合体(从广义来说,就是使其蒸发),并使它们在其他位置重新结合或凝聚。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气与蒸发中的物质同时存在,那就会产生如下一些问题: ①蒸发物质的直线前进受妨碍而形成雾状微粒,难以制得均匀平整的薄膜; ②空气分子进入薄膜而形成杂质; ③空气中的活性分子与薄膜形成化合物; ④蒸发用的加热器及蒸发物质等与空气分子发生反应形成 化合物,从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蒸发等等。 因此,必须把空气分子从制作薄膜的设备中排除出去,这个 过程称为抽气。空气压力低于一个大气压的状态称为真空, 而把产生真空的装置叫做真空泵,抽成真空的容器叫做真空 室,把包括真空泵和真空室在内的设备叫做真空设备。制作 薄膜最重要的装备是真空设备. 真空设备大致可分为两类:高真空设备和超高真空设备。二 者真空度不同,这两种真空设备的抽气系统基本上是相同 的,但所用的真空泵和真空阀不同,而且用于真空室和抽气 系统的材料也不同,下图是典型的高真空设备的原理图,制 作薄膜所用的高真空设备大多都属于这一类。 下图是超高真空设备的原理图,在原理上,它与高真空设备 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为了稍稍改善抽气时空气的流动性, 超高真空设备不太使用管子,多数将超高真空用的真空泵直 接与真空室连接,一般还要装上辅助真空泵(如钛吸气泵) 来辅助超高真空泵。 3.1 高真空镀膜机 1.真空系统 现代的光学薄膜制备都是在真空下获得的。普通所说的 真空镀膜,基本都是在高真空中进行的。 先进行(1)然后进行(2)。因为所有的(超)高真空泵只有在真空室的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进行工作, 而且在高真空泵(如油扩散泵)中,要把空气之类的分子排出,就必须使排气口的气体压力降低到一定程 度。 小型镀膜机的真空系统 低真空机械泵+高真空油扩散泵+低温冷阱

高效液相色谱仿真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仿真实验 一、实验概述: 以液体做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液相色谱。人们把已经比较成熟的气相色谱理论应用于液相 色谱,使液相色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型的高压输液泵、 高效的固定相和柱填充技术、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加上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液相色谱实现了 高效率和高速度。这种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的液相色谱称为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e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 二、实验装置: Agilent(安捷伦)1100系列液相色谱系统简介: Agile nt1100 系列HPLC组件和系统,将Agile nt长期的化学分析经验与领先的计算机技术结合,把网络技术引入了实验室。从1996年以来,在全球已经安装了超过130,000台1100组件和55,000多套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成为目前单一型号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液 相色谱系统。 本仿真软件是模拟用Agile nt化学工作站的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样品分析和数据采集(色谱图)的过程。 注:本软件只是模拟分析的过程和内容,并不涉及其原理,所以实验中的参数调节对结果并 没有影响,而真实实验结果是随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实验主界面:

3 刮创制画宣 ■ I ; 1 I ■ ■ I ' rill ■■ IB III I I I 1 I 稠环芳S.VXE 回醇和醞的分折 J 监 &]窑无醉的仔高“貂 割有机绥的分离,T 胳 丈件名⑧:|稠环芳咗.孤£ 文件类型 ①:卜站仿宣实验丈祥 2.1狐) 三] 厂以貝读方式打开? 用鼠标左键点中你要做的实验,此文件名会出现在对话框的“文件名” 一栏的文本框 中,在此实验文件上面双击左键或者点击“打开”按钮打开实验文件。 三、实验操作: 第一步:选取实验 点击主菜单上的“实验选取”,会出现如下的对话框: 取消| 化学工作站界面:

高级生物化学研究技术

生化分离方法:离心、层析、电泳和膜分离等 生化分析方法:重量法、化学法、分光光度法、酶法、色谱法 生化制备方法:生物大分子制备的前处理、分离纯化、浓缩与干燥、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萃取与相分离、结晶、样品的保存 生化分离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 1 离心技术 1.1 基本原理 离心技术(centrifugal technique)是根据颗粒在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一个外向的离心力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应用:各种生物样品的分离和制备。如分离收集细胞、细胞器及生物大分子物质;提纯、鉴定生物大分子;分离化学反应的沉淀物。 生物样品悬浮液在离心力作用下使悬浮的微小颗粒以一定速度沉降,从而与溶液分离,其沉降速度与颗粒的质量、大小和密度相关。 相对离心力 离心力因离心半径不同而不同,因此用“相对离心力” (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RCF)表示离心力,若RCF值不变,一个样品可在不同的离心机上获得相同的结果。RCF(×g)=1.119×10-5×r×rpm2。 1.2 离心分类 根据离心原理,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设计了许多离心方法,大致可分三类:差速离心法(differential velocity centrifugation)速率区带离心法(rate zonal centrifugation)等密度离心法(isopycnic centrifugation) 1.2.1 差速离心法 利用不同的粒子在离心力场中沉降的差别,在同一离心条件下,沉降速度不同,通过不断增加相对离心力,使一个非均匀混合液内的大小、形状不同的粒子分部沉淀。 操作过程中一般是在离心后用倾倒的办法把上清液与沉淀分开,然后将上清液加高转速离心,分离出第二部分沉淀,如此往复加高转速,逐级分离出所需要的物质。 差速离心的分辨率不高,沉淀系数在同一个数量级内的各种粒子不容易分开,常用于其他分离手段之前的粗制品提取。 关键是选择适合于各分离物的离心力。例如差速离心分离细胞组分 1.2.2 速率区带离心法 速率区带离心法是在离心前于离心管内先预装密度梯度介质(如蔗糖、甘油、CsCl等),将待分离的样品铺一薄层在梯度液的顶部进行离心。 离心后在近旋转轴处(r1)的介质密度最小,离旋转轴最远处(r2)介质的密度最大; 但最大介质密度必须小于样品中粒子的最小密度,即ρP>ρm。 根据分离的粒子在梯度液中沉降速度的不同,使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粒子处于不同的密度梯度层内分成一系列区带,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梯度液在离心过程中以及离心完毕后,取样时起着支持介质和稳定剂的作用,避免因机械振动而引起已分层的粒子再混合。 由于ρP>ρm可知S>0,因此该离心法的离心时间要严格控制。 如果离心时间过长,所有的样品可全部到达离心管底部;离心时间不足,样品还没有有足够的时间使在介质中分离形成区带。 由于此法是一种不完全的沉降,沉降受物质本身大小的影响较大,一般是应用在物质大小相异而密度相同的情况。 常用的梯度液有聚蔗糖(Ficoll)、硅溶胶(例如,Percoll)及蔗糖。 离心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颗粒离开原样品层,按不同沉降速率向管底沉降。离心一定时间后,沉降的颗粒逐渐分开,形成一系列界面清楚的不连续区带。 沉降系数越大,沉降越快。离心必须在沉降最快的颗粒(大颗粒)到达管底前或刚到达管底时

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内容概览: 本文拟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来介绍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影响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的因素,及其在合成药物、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制备HPLC分离纯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做了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案。 实际应用:某合成药物最终产品的纯化,对其纯度的要求——HPLC-UV法,210 nm & 254 nm 下,以峰面积归一化法,≥98.0%,同时需提供MS、NMR数据。 具体问题:某特定化合物系强极性有机小分子,极性大、难挥发,采用硅胶柱层析不易提纯,需用其他分离技术来纯化。 解决方法:终极目的是提纯该物质。总体策略——“先看,后想,再行动”——“看化学结构,想理化性质,定纯化方法”。由于该化合物及相关杂质的理化性质决定了难以用常规的重结晶、蒸馏(精馏)、硅胶柱层析来分离纯化。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考虑采用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Preparative HPLC)来分离纯化之。 方法步骤:1.了解样品及有关组分的情况→2.样品预处理→3.建立Analytical HPLC Method→4.优化Preparative HPLC条件→5.检查出现的问题→6.回收纯化的物质。 更细致地来讲,开始Preparative HPLC之前须明白:待分离样品及有关组分的信息——所含化合物的结构信息(重点关注酸、碱性等极性基团)、UV光谱图(涉及到后续试验检测波长设定)、分子量(分离后目标化合物LC-MS检测确认)、待分离体系的复杂程度(所含化合物的数目,preparative HPLC之前是否须经flash column粗分); 样品预处理——最主要的是样品的溶解度(将尽量多的样品溶于体积相对较小的溶液中)以及待分离体系里是否含强酸、强碱性物质(潜在的“柱杀手”),样品溶液是否需要中和等; 建立Analytical HPLC Method——这一步,跟平常的HPLC相似,重点关注待分离的目标化合物,使该物质与其前、后组分分离得尽量相隔远些(起码得基线分离,利于后续制备时放大),

(完整版)生物化学绪论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授课教师:李妮 No: __4___

第一章绪论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称为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通常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调控等的研究,称为分子生物学。 从广义的角度可将分子生物学视为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在我国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而欧洲约为200年前。直到 1903年才由德国科学家C.A. Neuberg 提出“Biochemistry” 而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一)古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人民已能用曲(麯 )造酒,称曲为酒母,即酶。 2. 公元前12世纪前,我们的祖先已能利用豆、谷、麦等为原料,制成酱、饴和醋,饴是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产物,这足已表明是酶学的萌芽时期。 3. 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说明当时在提取豆类蛋白质方面已经应用了近代生物化学及胶体化学的方法。 4. 公元7世纪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的记载,实际上是用富含维生素A的猪肝治疗夜盲症。 5. 北宋沈括记载的“秋石阴炼法”,实际上就是采用皂角汁沉淀等方法从尿中提取性激素制剂。 6. 明末宋应星记载的用石灰澄清法将甘蔗制糖的工艺,被近代公认为最经济的方法。 (二)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 18世纪下半叶,德国药师K.Scheele首次从动植物材料中,分离出乳酸、柠檬酸、酒 石酸、苹果酸、尿酸和甘油等。 2.法国化学家https://www.360docs.net/doc/4612775605.html,voisier的实验证明,有机体的呼吸和蜡烛的燃烧同样都是碳氢化合 物的氧化。在氧化过程中,氧被消耗而水和二氧化碳被生成,同时放出热能。这一发现被 视为生物氧化研究的开端。 3. 1868年瑞士青年医生F.Miescher发现了核素,后来定名为核酸,为后续的研究作出了 重要贡献。 (三)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 20世纪初期德国化学家E. Fischer在发现缬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之后,又用化 学方法合成了18个氨基酸的多肽。 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等在血液分析方面,创立了血滤液的制备及血糖的测定等方法,并在 蛋白质的研究中,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学说。 在营养学方面,发现了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在内分泌学方面,发现了 多种激素;在酶学方面,酶结晶获得成功。 在物质代谢方面,确定了主要代谢途径,包括糖代谢及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尿素合成等。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答案(同名10317)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 一、思考题 1.从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上简要比较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的异同点。2.液相色谱中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有哪些? 与气相色谱相比较, 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 3.在液相色谱中, 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4.液相色谱有几种类型? 5.液-液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6.液-固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7.化学键合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8.离子交换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9.离子对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10.空间排阻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11.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为什么可分为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 12.何谓化学键合固定相?它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13.何谓化学抑制型离子色谱及非抑制型离子色谱?试述它们的基本原理 14.何谓梯度洗提?它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有何异同之处?15.高效液相色谱进样技术与气相色谱进样技术有和不同之处? 16.以液相色谱进行制备有什么优点? 二、选择题 1.液相色谱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A 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B 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C 所有有机化合物 D 所有化合物 2.HPLC与GC的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A 柱前压力高 B 流速比GC的快 C 流动相粘度较大 D 柱温低 3.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A(g),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B(g),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A(g·mL-1),在流动相中浓度为CB(g·mL-1),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 A mA/m B B mB/mA C CB/CA D CA/CB。 4.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时,不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_。 A 外标标准曲线法 B 内标法 C 面积归一化法 D 外标法 5.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善分离的选择性,下列措施()是有效的? A 改变流动相种类 B 改变固定相类型 C 增加流速 D 改变填料的粒度 6.在分配色谱法与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中,选择不同类别的溶剂(分子间作用力不同),以改善分离度,主要是()。 A 提高分配系数比 B 容量因子增大 C 保留时间增长 D 色谱柱柱效提高 7.分离结构异构体,在下述四种方法中最适当的选择是()。 A 吸附色谱 B 反离子对色谱 C 亲和色谱 D 空间排阻色谱 8.分离糖类化合物,选以下的柱子()最合适。 A ODS柱 B 硅胶柱 C 氨基键合相柱 D 氰基键合相柱 9.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A 异构体 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 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

实验1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和色谱峰的定性鉴定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操作技术; 2.学习选择气相色谱分析的最佳条件,了解气相色谱分离样品的基本原理; 3.掌握根据保留值,作已知物对照定性的分忻方法。 4.掌握归一化法测定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 二、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是对气体物质或可以在一定温度下转化为气体的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由于物质的物性不同,其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虽然载气流速相同,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时间的流动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峰。根据出峰位置,确定组分的名称,根据峰面积确定浓度大小。 对—个混合试样成功地分离,是气相色谱法完成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前提和基础。而其中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至为关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载气对柱效的影响: 载气对柱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D m(g)上,它与载气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即同一组分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中有较小的D m(g) 。根据速率方程: (1)涡流扩散项与载气流速无关; (2)当载气流速u 小时,分子扩散项对柱效的影响是主要的,因此选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如N2、Ar,可使组分的扩散系数D m(g)较小,从而减小分子扩散的影响,提高柱效; (3)当载气流速u 较大时,传质阻力项对柱效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因此选用分子量较小的气体,如 H2、He 作载气可以减小气相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2. 载气流速(u)对柱效的影响: 从速率方程可知,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成反比,传质阻力项与流速 成正比,所以要使理论塔板高度H最小,柱效最高,必有一最佳流速。 对于选定的色谱柱,在不同载气流速下测定塔板高度,作H-u 图。 由图可见,曲线上的最低点,塔板高度最小,柱效最高。该点所 对应均流速即为最佳载气流速。在实际分析中,为了缩短分析时间, 选用的载气流速稍高于最佳流速。 3. 固定液的配比又称为液担比。

HPLC分析型与制备型的区别

1. HPLC分析型与制备型的区别 两个的用途完全不一样,分析型是用来做样品定性,纯度检测的,制备型是用来快速分离和纯化产品的。 主要是分析型的样品通量很小,而制备型的通量是分析型的几百倍上千倍,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制备型选用的是大流速的泵(几十毫升每分钟甚至上百毫升没分钟),粗粒径填料,粗管径的色谱柱,以提高柱子的载样量,同时牺牲的是分离效率,制备型一次可以制备毫克级的样品,甚至大型的专用制备仪器可以制备克级的样品 2.高效液相色谱的优点和常见问题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auid Chromatography,HPLC)的主要优点是⑴分辩率高于其它色谱法;⑵速度快,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可完成;⑶重复性高;⑷高效相色谱柱可反复使用;⑸自动化操作,分析精确度高。根据分离过程中溶质分子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差别,高效液相色谱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即液-固色谱、液-液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体积排阻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在生物领域中广泛用于下列产物的分离和鉴定:⑴氨基酸及其衍生物;⑵有机酸;⑶甾体化合物;⑷生物硷;⑸抗菌素;⑹糖类;⑺卟啉;⑻核酸及其降解产物;⑼蛋白质、酶和多肽;⑽脂类等。 高效液相色谱的常见问题有: 1、涡流扩散(Eddy diffusion) 流动相碰到较大的固体颗粒,就像流水碰到石头一样产生涡流。如果柱装填得不均匀,有的部分松散或有细沟,则流动相的速度就快;有的部位结块或装直紧密则流就慢,多条流路有快有慢,就使区带变宽。因此,固相载体的颗粒要小而均匀,装柱要松紧均一,这样涡流扩散小,柱效率高。 2、分子扩散(Molecular diffusion) 分子扩散就是物质分子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运动,也称纵向分子扩散。要减少分子扩散就要采用小而均匀的固相颗粒装柱。同时在操作时,如果流速太慢,被分离物质停留时间长,则扩散严重。 3、质量转移(Mass transfer) 被分离物质要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中平衡,这样才能形成较窄的区带。在液相色谱中,溶质分子要在两个液相之间进行分配,或在固相上被吸附和解吸附均需要一定的时间。当流速快时,转移速度慢,来不及达到平衡动相就向前移,这各物质的非平衡移动,使区带变宽。 4、动相流速 当流速太低时,分子扩散严重,特别是在气相色谱中尤为突出。如将理论塔板高度对流速作图,理论塔板高度随流速增加而急速下降,当达到最低值时,流速再加大则质量转移起主要作用,理论塔板高度又加大。在高效液相色谱中,流速稍快影响不大,但在凝胶过滤色谱中,因为物质要渗透到凝胶内部,所以质量转移影响大,流速咖大会降低柱效率。 5、固定相颗粒大小 定相颗粒越小柱效率越高,对流动相流动的阻力越大,需要加大压力才能使它流动。 3.国内常用的HPLC检测器特点 光学类检测器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知识点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知识点1 一、名词解释 1.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自由程是指一个分子与其它分子相继两次碰撞之间,经过的直线路程。对个别分子而言,自由程时长时短,但大量分子的自由程具有确定的统计规律。气体分子相继两次碰撞间所走路程的平均值。 2. 物理气相沉积(PVD):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技术表示在真空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材料源——固体或液体表面气化成气态原子、分子或部分电离成离子,并通过低压气体(或等离子体)过程,在基体表面沉积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术。物理气相沉积的主要方法有,真空蒸镀、溅射镀膜、电弧等离子体镀、离子镀膜,及分子束外延等。发展到目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不仅可沉积金属膜、合金膜、还可以沉积化合物、陶瓷、半导体、聚合物膜等。 3. 化学气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是反应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沉积在加热的固态基体表面,进而制得固体材料的工艺技术。它本质上属于原子范畴的气态传质过程。 4. 等离子体鞘层电位:等离子区与物体表面的电位差值ΔV p即所谓的鞘层电位。 在等离子体中放入一个金属板,由于电子和离子做热运动,而电子比离子的质量小,热速度就比离子大,先到达金属板,这样金属板带上负电,板附近有一层离子,于是形成了一个小局域电场,该电场加速了离子,减速电子,最终稳定了以后,就形成了鞘层结构,该金属板稳定后具有一个电势,称为悬浮电位。 5. 溅射产额:即单位入射离子轰击靶极溅出原子的平均数,与入射离子的能量有关。 6. 自偏压效应:在射频电场起作用的同时,靶材会自动地处于一个负电位下,导致气体离子对其产生自发的轰击和溅射。 7. 磁控溅射:在二极溅射中增加一个平行于靶表面的封闭磁场,借助于靶表面上形成的正交电磁场,把二次电子束缚在靶表面特定区域来增强电离效率,增加离子密度和能量,从而实现高速率溅射的过程。 8. 离子镀: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气体放电使气体或被蒸发物部分离化,产生离子轰击效应,最终将蒸发物或反应物沉积在基片上。结合蒸发与溅射两种薄膜沉积技术而发展的一种PVD方法。 9. 离化率:被离化的原子数与被蒸发气化的原子数之比称为离化率.一般离化装置的离化率仅为百分之几,离化率较高的空心阴极法也仅为20~40% 10. 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是一种用等离子体激活反应气体,促进在基体表面或近表面空间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固态膜的技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高频或直流电场作用下,源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利用低温等离子体作为能量源,通入适量的反应气体,利用等离子体放电,使反应气体激活并实现化学气相沉积的技术。 11. 外延生长:在单晶衬底(基片)上生长一层有一定要求的、与衬底晶向相同的单晶层,犹如原来的晶体向外延伸了一段,故称外延生长。 12. 薄膜附着力:薄膜对衬底的黏着能力的大小,即薄膜与衬底在化学键合力或物理咬合力作用下的结合强度。 二、填空: 1、当环境中元素的分压降低到了其平衡蒸气压之下时,元素发生净蒸发。反之,元素发生净沉积。 2、在直流放电系统中,气体放电通常要经过汤生放电阶段、辉光放电阶段和弧光放电阶段三个放电过程,其中溅射法制备薄膜主要采用辉光放电阶段所产生的大量等离子体来形成溅射。 3、溅射仅是离子轰击物体表面时发生的物理过程之一,不同能量的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同,不仅可以实现对物质原子的溅射,还可以在固体表面形成沉积现象和离子注入现象。 4、溅射法所采有的放电气体多为Ar气,主要原因是惰性气体做为入射离子时,物质溅射产额高,从经济方面考虑,多使用Ar做为溅射气体。 5、直流溅射要求靶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否则靶电流过小,靶电压过高,而射频溅射方法以交流电源提供高频电场,高频电场可经由其它阻抗形式进入沉积室,不再要求电极一定是导电体,使溅射过程摆脱对靶材导电性的要求。 6、磁控溅射存在的缺点。 1 微观永远大于宏观你永远大于人类今天永远大于永远■■■■■■■■纯属个人行为,仅供参考■■■■■■■■勿删■■■■■■■■■

安捷伦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一、开机 1、开机前准备:流动相使用前必须过0.45um的滤膜(有机相的流动相必须为色谱纯;水相必须用新鲜注射用水,不能使用超过3天的注射用水,以防止长菌或长藻类);把流动相放入溶剂瓶中。A瓶:为水相B瓶:为有机相。 2、打开电脑,选Win 2000,进入Win 2000界面。 3、双击CAG Boodp server图标,放大CAG Boodp server小图标,出现窗口,5min 内打开液相各部件电源开关,等待1100广播信息后,表示通讯成功连接,关闭CAG Boodp serve窗口。 4、双击online图标,仪器自检,进入工作站。 该页面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最上方为命令栏,依次为File,Run Control,Instrumen…等; ——命令栏下方为快捷操作图标,如多个样品连续进行分析、单个样品进样分析、调用文件保存文件……等; ——中部为工作站各部件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依次为进样器-输液泵-柱温箱-检测器-数据处理-报告; ——中下部为动态监测信号; ——右下部为色谱工作参数:进样体积、流速、分析停止时间、流动相比例、柱温、检测波长等。 4、从“View”菜单中选择“Method and control”画面。 二、编辑参数及方法 1、开始编辑完整方法: 从“Method”菜单中选择“New method”,出现DEF-LC.M,从“Method”菜单中选择“Edit entire method”,选择方法信息、仪器参数及收集参数、数据分析参数和运行时间表等各项,单击OK,进入下一画面。 2、方法信息: 在“Method Comments”中加入方法的信息,如方法的用途等。单击OK,进入下一画面。 3、泵参数设定: 进入“Setup pump”画面,在“Flow” 处输入流量,如1ml/min;在“Solvent B”处输入有机相的比例如70.0,(A=100-B),也可在Insert 一行“Timetable”,编辑梯度;输入保留时间;在“Pressure Limits Max”处输入柱子的最大耐高压,以保护柱子。单击OK,进入下一画面。 4、DAD检测器参数设定: 进入“DAD signals”画面,输入样品波长及其带宽、参比波长及其带宽(参比波长带宽默认值为100nm);选择Stoptime:as Pupm; 在“Spectrum”中输入采集光谱方式“store”:选All;如只进行正常检测,则可选None;范围Range:可选范围为190~950nm;步长Step可选2.0nm; 阀值:选择需要的灯; Peak width(Response time)即响应值应尽可能接近要测的窄峰峰宽,可选“2s”或4s; Slit-:狭窄缝,光谱分辨率高;宽时,噪音低。可选4nm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环境监测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苯-甲苯混合物 专业班级:应化13 学号: 150313135 姓名:朱建南 指导教师:翟春 实验地点:敬行楼A210 实验日期: 2016年 11月 28日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HPLC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HPLC的基本操作; 2.学习苯-甲苯混合物的定性分析方法; 3.评价色谱柱柱效; 4.了解色谱定量操作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特点; 5.学习未知样品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组分因在互不相溶的流动相与固定相中的分配比不同,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组分在两相之间反复进行多次分配,最终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 色谱仪器的构成:包括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等 1.色谱定性分析方法 a保留时间定性 b 峰高增量定性 2.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a 归一化法,要求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出峰。 b 标准曲线法(外标法)。简单、方便, 结果受到操作技术因素以及具体色谱条件影响较大。 三、仪器与试剂 LC-1602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甲醇(色谱纯) 、苯、甲苯、苯-甲苯 四、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步骤 1. 流动相的预处理 甲醇溶液,用0.45μm 有机滤膜过滤,超声波清洗器脱气10~20 min,装入流动相贮液瓶。 2. 准备苯-甲苯混合试样和苯、甲苯标样 3.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 a 依次高压输液泵和检测器电源开关; b 打开色谱工作站,在仪器控制面板中,设置波长,并开灯; c打开三通阀,在仪器控制面板中,设置流速为5ml/min, 启动高压泵,排除流路中的气泡。排气结束后,点击停止按钮,停止高压泵。 d 关闭三通阀,设置最小压力(0.1)和最大压力(20),并设置实验需要的流速 (0.5ml/min),启动高压泵。 e用平头微量注射器洗涤进样口后,取试液30 μL,将进样阀柄置于“Load”位置时

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601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检测技术 英文名称:Equipment Analysis and Technology of Bio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3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4学时,实验39学时,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学分:3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类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系统学习生化相关技术与技能,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最广泛应用的分析与检测技术手段:分光光度法,离心技术,层析技术,气液相色谱分析,电泳技术和PCR技术。该课程的讲授部分主要以讲解各种分析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仪器的主要结构部件及其工作原理为主要内容;该课程的实验部分则主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技术的实际操作步骤及各步的注意事项。 The course emphasizes at systematic biochemistry techniques. The content broadly covers the most of the agriculture biotechnology: spectrophotometer, centrifugal, chromatography, 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phoresis and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 theoretical part of the course includes basic theories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and the main components of related instruments; The practical part of the course will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roach and the key operational steps of different experimen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检测技术是4年制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实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起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要求学生掌握高速冷冻离心技术,薄层层析技术,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电泳技术和PCR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操作技能。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6种塑化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16种塑化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塑化剂超标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伤害免疫和消化系统,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塑化剂进入人们的视野最初是2011年的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的“起云剂”事件,当时他们是在产品中恶意添加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自酒鬼酒中检测出塑化剂含量超标以来,陆续出现多个品牌白酒的塑化剂超标,其中包括茅台、五粮液等知名品牌,许多品牌塑化剂超标甚至高达200%以上,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恐慌。对此次白酒中塑化剂超标事件上海谱宁分析技术有限公司高度关注,并携手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开发出检测16种常见塑化剂的分析方法。 本方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于定性分析,可以检测在样品中是否含有16种塑化剂的某些成份,检出限为1ug/ml,并根据可能的存在成份选择第二部分中的定量分析方法;第二部分用于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分离度好、基线平稳、重现性好等特点,可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一.定性分析方法 液相色谱仪:LC100 二元高压梯度系统(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色谱柱:Pntulips TM BP-C18, 5um, 4.6×250mm(上海谱宁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流动相:梯度

3 100 0 21 50 50 45 30 70 60 0 100 67 0 100 68 100 0 波长:UV, 242 nm 温度:柱温30℃ 进样量:20ul 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量16种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用乙腈配制成浓度为100ug/ml的标准溶液。流动相A的配制:准确量取200ml乙腈和300ml水,混合均匀,超声脱气5min。 流动相B的配制:准确量取200ml乙腈和300ml甲醇,混合均匀,超声脱气5min。 按出峰顺序:

生化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生化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化工程(Biochemical Technology) 课程编码:1313075214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 总学时数:48 课实验时数:16 学分:2.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生化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化技术等课程的后续课程,包括生化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氨基酸的提取分离、多肽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核酸的提取分离、酶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糖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工艺、生化产品的保藏等主要容。它主要是应用植物、动物、微生物为原料大规模生产生化产品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将发挥重要作用。 生化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过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化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掌握和运用生化生产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懂得如何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改造原有生产过程,使其更符合客观规律,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化工程基础。 三、教学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容;○表示略讲容; 第一章生化工艺学概论 重点:生化产品及其主要特点 难点:生化工艺学与生物技术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什么叫生化产品? 2、生化产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思考题: 1、生化工艺学与生物技术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生化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