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分析报告
豆粕期货分析报告

豆粕期货分析报告一、市场背景豆粕期货是指以国内豆粕价格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豆粕是豆类加工中的副产品,是一种优质的饲料原料。
豆粕期货市场对农民、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豆粕期货市场进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市场概况豆粕期货的交易集中在中国国内的期货交易所,主要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
目前,豆粕期货的交易量持续稳定增长,市场活跃度较高。
豆粕期货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豆类价格、豆粕供需状况、需求变化等。
此外,市场上的政策变化、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际贸易情况也会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供需状况分析1. 豆粕供应豆粕的供应主要依赖于大豆的加工产量。
国内大豆产量的变化、进口政策以及豆类加工企业的生产情况都会对豆粕供应状况产生影响。
2. 豆粕需求豆粕的需求主要来自饲料企业、养殖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肉类的需求增加,豆粕需求逐渐增加。
3. 供需平衡分析通过对豆粕供需状况的分析,可以得出供需平衡的情况。
供需平衡时,豆粕价格相对稳定;当供大于需时,豆粕价格可能下降;当需大于供时,豆粕价格可能上涨。
四、技术分析1. K线图分析通过对豆粕期货价格的K线图进行分析,可以观察到价格的走势以及主要的支撑和阻力位。
根据K线图的形态,可以判断市场的短期趋势和长期趋势。
2. 均线分析通过对豆粕期货价格的均线进行分析,可以观察到价格的长期趋势。
常用的均线包括5日均线、10日均线和20日均线等。
3. 成交量分析通过对豆粕期货成交量的分析,可以观察到市场的活跃程度以及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力度。
成交量的增加或减少对价格的变动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五、风险提示投资豆粕期货具有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市场风险:市场行情波动大,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投资者应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
2.传导风险:国内外政策变化、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际贸易情况等因素可能对豆粕期货价格产生影响,投资者应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饲料实验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饲料营养成分分析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饲料营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2. 掌握饲料营养成分分析的方法;3. 提高对饲料品质的判断能力。
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实验室实验人员:XXX、XXX、XXX实验材料:1. 饲料样品:玉米粉、豆粕、鱼粉等;2.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烘箱、粉碎机、显微镜、比色计等;3. 试剂:无水乙醇、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氯化钡、碘化钾等。
实验方法:一、饲料样品处理1. 将饲料样品进行粉碎,过40目筛;2. 称取适量样品,置于干燥器中,在105℃下烘至恒重;3. 将烘干后的样品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二、营养成分分析1. 粗蛋白(CP)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粗蛋白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称取2.0g样品,加入50mL蒸馏水,煮沸10分钟,冷却至室温;(2)加入10mL 6mol/L硫酸,放置过夜;(3)加入30mL 40%氢氧化钠溶液,煮沸10分钟,冷却至室温;(4)加入10mL 10%硫酸铜溶液,滴加10%氯化钡溶液至沉淀完全,放置30分钟;(5)用0.01mol/L盐酸滴定至蓝色消失,计算粗蛋白含量。
2. 粗脂肪(EE)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粗脂肪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称取2.0g样品,置于索氏抽提器中;(2)加入50mL无水乙醇,抽提6小时;(3)取出样品,置于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4)计算粗脂肪含量。
3. 粗纤维(CF)含量测定采用硫酸-乙醇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粗纤维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称取2.0g样品,加入100mL 72%硫酸,煮沸30分钟;(2)加入50mL无水乙醇,搅拌均匀;(3)过滤,将滤液置于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4)计算粗纤维含量。
4. 粗灰分(CA)含量测定采用高温灼烧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粗灰分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称取2.0g样品,置于瓷坩埚中;(2)在800℃下灼烧30分钟;(3)取出瓷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4)计算粗灰分含量。
分析检测饲料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饲料分析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饲料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以及常规营养成分、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饲料品质的判断能力和分析检测技能,为今后从事饲料生产、管理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饲料分析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饲料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测定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等。
3. 有害物质检测:检测饲料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霉菌毒素等。
4. 微生物检测:检测饲料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数量。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烘箱、分光光度计、高压灭菌锅、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无水硫酸钠、硫酸铜、盐酸、硫酸钾、氢氧化钠、苯、氯仿等。
3. 实验样品:饲料样品(如玉米、豆粕、麦麸等)。
四、实验方法1. 饲料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采集饲料样品时,应从不同部位、不同批次中取适量样品混合均匀。
- 将混合后的样品磨碎,过筛,制成待测样品。
- 将待测样品置于干燥器中,在室温下保存。
2. 水分测定:- 采用烘箱法测定饲料样品的水分含量。
- 将待测样品置于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3. 粗蛋白测定:-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粗蛋白含量。
- 将待测样品与硫酸铜、硫酸钾混合,加入浓硫酸,加热消化至溶液呈蓝绿色。
- 将消化液定容,测定其氮含量,计算粗蛋白含量。
4. 粗脂肪测定:- 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粗脂肪含量。
- 将待测样品与无水硫酸钠混合,加入苯,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
5. 重金属测定:-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 将待测样品消解,测定其重金属含量。
6. 农药残留测定:-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农药残留。
- 将待测样品提取,进行色谱分析。
7. 霉菌毒素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霉菌毒素含量。
豆粕期权近期分析报告

豆粕期权近期分析报告豆粕期权近期分析报告目前,豆粕期权已经上市一个多月时间,无论是持仓量还是成交量都稳步上升。
从隐含波动率和策略的角度,讨论了两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第一,豆粕期权的隐含波动率是否合理?第二,在目前行情下,何种策略在豆粕期权交易中表现比拟稳定?一、豆粕期权整体运行概况豆粕期权于2022年3月31日上市,在上市的4周时间内,运行非常平稳。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豆粕期权持仓量不断增加。
由图1可知,豆粕期权从上市第一周开始持仓量就不断增加,增加的速率也就是图1中红线的斜率非常稳定,截止到4月28日收盘,持仓量到达了13万手。
第二,交易量稳步放大。
除第一周只有9.7万手之外,随后三周都维持在16万手以上,平均一天交易3.2万手。
第三,行权数量和成交量相比微乎其微。
图2显示了截止到4月28日为止的期权行权统计,表现出两个特征,首先是行权数量只有82手,这和每周16万的成交量相比,微乎其微;其次,行权主要集中在m1707和m1709合约,分别是66和16手,尤其是m1707的认购合约行权数量最多。
结论:豆粕期权持仓量不断增加,成交量稳中有升,该品种处于稳中有进的开始阶段。
二、隐含波动率是否正常隐含波动率是期权价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模拟交易阶段,豆粕期权的隐含波动率一度高达70%,这是个匪夷所思的数字,模拟盘上充满着无风险赚钱的时机。
上市一个月,豆粕期权真实运行过程中隐含波动率合理吗,是否还处于高位?这是广阔交易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为了答复该问题,我们必须首先研究豆粕期权标的物的历史波动率情况。
豆粕指数历史波动率20天均值如图3所示。
由图可知,目前豆粕的历史波动率处于不断下跌过程中,最新数值在13左右。
进一步研究图4的统计数据可知,豆粕的20天历史波动率的中位数和均值分别是17和18,13处于历史数据的25分位数位置。
这表示目前豆粕指数的波动率处于历史上的低位状态。
其次,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豆粕期权当前的隐含波动率情况。
豆粕企业贸易模式分析报告

豆粕企业贸易模式分析报告1. 引言豆粕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在畜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加,豆粕市场逐渐扩大,各种豆粕企业也应运而生。
本报告将对豆粕企业的贸易模式进行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行业趋势和市场机会。
2. 贸易模式概述豆粕企业的贸易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原料采购型、加工销售型和整体运营型。
1. 原料采购型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主要通过与豆粕生产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直接采购大豆原料,自主加工生产豆粕,并将其销售给饲料生产企业。
这种模式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加工能力和渠道销售能力。
2. 加工销售型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主要通过购买已经加工好的豆粕产品,然后再进行二次销售给饲料生产企业。
这种模式相对于原料采购型企业来说,对于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销售能力。
3. 整体运营型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既有自主的原料采购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加工能力,同时还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
这种企业是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能够在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整合和掌控。
3. 贸易模式分析3.1 原料采购型企业原料采购型企业具有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产品加工能力。
由于能够直接采购原料,并进行加工生产,它们能够更好地掌控成本,并且在质量控制上也有更多的主动权。
同时,这种模式还有利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定供应链。
然而,原料采购型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拓展。
3.2 加工销售型企业加工销售型企业相对于原料采购型企业来说,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这种企业主要依赖于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的开拓,同时需要和原料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种模式相对来说较容易实施,但企业的盈利空间相对较小。
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3.3 整体运营型企业整体运营型企业在豆粕行业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这种企业能够通过掌握全产业链,能够灵活配置资源,实现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
豆粕市场分析报告

豆粕市场分析报告第一步:了解豆粕市场背景豆粕是经过脱脂后剩余的豆子残渣,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
在豆粕市场分析报告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豆粕市场的背景信息,包括市场规模、主要产地和需求情况等等。
1.1 市场规模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豆粕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豆粕的年产量已经超过1000万吨,并且在未来几年中有望继续增长。
这一规模庞大的市场为豆粕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2 主要产地我国豆粕的主要产地包括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其中,东北地区以大豆产量大、豆粕品质好而闻名;黄淮海平原的豆粕产量也相对较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以豆粕加工业的规模大、技术先进而著称。
1.3 需求情况豆粕主要被用作饲料原料,其需求主要来自畜禽养殖行业。
根据国家畜牧兽医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养殖业的规模逐年扩大,对饲料原料的需求也在增加。
豆粕作为一种高蛋白、高营养的饲料原料,受到养殖户的广泛青睐。
第二步:分析豆粕市场的供需关系豆粕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影响豆粕价格的重要因素。
在豆粕市场分析报告中,我们应当对豆粕的供应和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2.1 供应情况豆粕的主要供应来源是大豆加工业。
根据行业数据,我国大豆加工业的规模逐年扩大,大豆加工量也在增加。
这为豆粕的产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此外,大豆进口量的增加也为豆粕市场的供应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2.2 需求情况豆粕的需求主要来自畜禽养殖行业。
养殖业的规模逐年扩大,对饲料原料的需求也在增加。
同时,随着人们对畜禽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对饲料原料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豆粕作为一种高蛋白、高营养的饲料原料,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因此,豆粕的需求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2.3 供需关系分析综合考虑供应和需求情况,豆粕市场的供需关系相对稳定。
大豆加工业的规模扩大为豆粕的供应提供了保障,而养殖业的规模扩大和对饲料品质要求的提高为豆粕的需求提供了支撑。
因此,豆粕的供需关系相对平衡。
2024年豆粕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豆粕市场分析报告概述本报告对豆粕市场进行了分析,并对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豆粕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
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是畜禽饲料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因此,豆粕市场的情况对饲料行业以及相关产业链环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经过对市场数据和趋势的综合分析,本报告对豆粕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市场现状目前,豆粕市场呈现出供需平衡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豆粕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业,尤其是猪肉行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豆粕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供不应求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市场的发展。
另外,豆粕的价格也相对稳定,不受大的波动影响。
市场趋势未来豆粕市场有望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一方面,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豆粕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豆粕作为高蛋白的饲料原料,可以提供养殖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也能降低饲料成本。
另一方面,豆粕作为大豆的副产品,其市场价格对大豆的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大豆价格的波动,豆粕市场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变化。
影响因素豆粕市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大豆供应的稳定性和价格波动。
大豆是豆粕的原料,大豆产量和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豆粕的市场供应和价格。
其次,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水平也是豆粕市场的重要因素。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对豆粕的需求将会增加。
最后,政府对畜禽养殖业的政策支持也会间接影响到豆粕市场的发展。
建议基于以上分析,为了稳定和促进豆粕市场的发展,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参考:1.加强与大豆种植业的合作,确保豆粕的供应可靠性和稳定性;2.提高畜禽养殖业的技术水平,降低饲料成本,从而提高对豆粕的需求;3.加强政府对畜禽养殖业的政策扶持,鼓励创新和绿色可持续发展;4.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豆粕市场动态,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结论综上所述,豆粕市场作为饲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畜禽养殖业和大豆种植业密切相关。
豆粕、菜粕、花生粕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消费量 2005年 2006年
豆粕的掺假
大豆粕(15X)
豆粕的掺假
豆粕:质量差(10X)
豆粕:质量差(15X)
滴加碘液后,碎小麦颗粒被染黑
掺有碎小麦等杂粮
豆粕的掺假
豆粕:掺假(15X) 掺有葵花籽粕
豆粕:掺杂(15X) 掺入以非蛋白氮&色素处理过的粮谷
花生粕的掺假
花生粕
花生壳
花生仁皮
功能: 1.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饲料中的脂溶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 2.减少在挤压成形时粉料损失和消耗,提高饲料中脂肪的消化利 用率。 3.饲料中添加大豆磷脂可促进鱼肝脏对N-3高不饱合脂肪酸AUFA 的生理合成和防止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 4.肉食鱼类对糖类利用能力差,以磷脂作为能源使蛋白质沉积有 明显的效果(可节约蛋白质)。
产地:目前加拿大 为第一大输出国,
印度、巴基斯坦、 中国大陆产量亦多。
物理性质:带灰之 淡褐色,新鲜一致; 菜籽压榨后特有味 道,不可有发酵、
发霉及异味。
采购指标及品质鉴定
菜粕:
水分(H2O)≤12% 蛋白(CP)≥36%
(蛋氨酸含量高,精氨酸含量低)
灰分(ASH) ≤9% (矿物质中Ca、P均高,但P属植酸态
豆粕的制造工艺流程
含溶剂湿豆片
脱溶剂 白豆片 溶剂 原料黄豆
抽出液
清理 溶剂 脱溶剂 原油
压破
压片
湿热处理
冷却/干燥/磨碎 豆粕
溶剂法提油 (己烷) 脱胶油 离心分离 胶渣 水合 储油库
蛋磷脂
蛋磷脂
蛋磷脂(大豆磷脂)是从生产大豆油的油脚步提取出来 的产物,其组成成分复杂,主要的三种磷脂为:卵磷脂、 脑磷脂和肌醇磷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月份豆粕分析:近期CBOT大豆期货主力合约屡创近一个月来新高,而连粕却表现得相对疲弱。
后期旺盛的出口需求和南美早播大豆收割延迟仍将对CBOT大豆形成较强支撑,但下游季节性消费淡季将限制连粕的跟涨动力,连粕外强内弱格局仍将延续。
出口需求旺盛支撑美豆价格2013/2014年度美豆上市以来,出口需求持续旺盛,现货大豆供给渐趋紧张,对美豆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月13日当周,美豆累计出口大豆3436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增加17.91%,而上周为17.16%。
由此可见,美豆出口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持续旺盛。
而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月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13/2014年度大豆出口预估值为15.1亿蒲式耳,较2012/2013年度的出口预估值13.2亿蒲式耳增加约14.45%。
由于截止到2014年2月13日当周的大豆累计出口量增幅已经高于整个年度的出口量增幅,美国农业部有在后期报告中再次上调美国大豆出口预估的可能,这将使得市场对美国大豆供给趋紧的担忧持续,进而对美豆价格形成支撑。
全球大豆市场供给压力减弱近期南美大豆主产国出现了不利于大豆生长和大豆出口的天气,这使得全球大豆市场面临的供给压力有所减弱。
一方面,受前期干燥天气影响,南美大豆产量预估值较前期有所下降。
据《油世界》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3/2014年度南美大豆产量将比早先的预期低4.4%,因为干燥天气伤害巴西大豆作物。
《油世界》预计本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8500万吨,低于上月预测的895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300万吨,低于早先预测的5400万吨。
另一方面,预计巴西港口地区将迎来多雨天气,大豆出口将受到影响。
据气象机构Somar Meteorologia公司气象专家Celso Oliveira称,在未来31天里,帕拉纳瓜港和桑托斯港将有20天都在下雨。
而据SA Commodities公司称,截至2月19日,帕拉纳瓜港大约有68艘货轮等待装运大豆及制成品,等待时间约为50天。
季节性消费淡季限制豆粕上涨动能受春节消费效应带来的畜产品出栏影响,国内豆粕饲料需求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
以生猪养殖为例,2014年1月中国农业部监测的4000个监测点的生猪存栏量为43810万头,较上月下降1921万头。
与此同时,2014年1月末以来国内部分畜产品养殖利润逐步萎缩,H7N9疫情也再度在一些地区出现,养殖业补栏前景并不乐观。
据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月份第3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3.0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1.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8.4%;全国鸡蛋平均价格9.54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1.9%,同比下降10.8%;白条鸡平均价格16.9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1.9%,同比下降7.9%;育肥猪配合饲料、肉鸡配合饲料和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分别为3.33元/公斤、3.41元/公斤和3.13元/公斤,均与前一周持平,同比分别上涨1.8%、1.5%和1.6%。
综上所述,美豆强势虽然对豆粕价格形成一定的成本支撑,但养殖形势不乐观又限制了粕价的上涨空间,豆粕上下游产业链成本传导并不通畅,连粕维持外强内弱格局的可能性较大。
受出口需求强劲提振,美豆连续飙涨,主力期价攀升去年9月中旬以来最高点。
通常每年这个时候,进口商会将注意力转向南美市场,但今年海外对美国大豆的买盘仍强劲。
另一影响因素由于南美大豆上市或将延误。
消息称,过度降雨导致巴西主产区大豆收割推迟。
此外,油世界称,南美大豆产量将较之前的预估下降4.4%,因干旱天气破坏巴西大豆作物。
偏强的消息面支撑美豆价格的强势上涨。
与此同时,前期所担忧的美豆洗船事件并未发生。
本应跟随外盘上行的国内市场却一改常态,呈现下行疲软趋势。
国内供应市场来看,节后油厂逐渐恢复加工,由于需求疲软、豆粕出货缓慢,导致豆粕库存增长较快。
国内部分油厂胀库停机,广西以及华东地区较为普遍。
压榨利润大面积亏损,需求堪忧。
国内需求市场来看,禽流感以及猪价下跌对养殖业的持续打压,对饲料生产造成直接影响,国内部分饲料厂减产比例较大。
据了解,禽料减产近50%,猪料也减减产30%左右。
因此饲料厂采购较为谨慎,库存保持较低水平。
在供需宽松打压下,豆粕现货价格跌跌不休。
随着南美大豆的逐渐上市,市场关注也将转向南美大豆供应装船以及物流情况。
据了解巴西南部最大港口桑托斯,不少卡车被困在港口外围。
此外,世界杯期间,港口运输也将成为影响问题。
不过南美大豆上市的供应压力仍会对美豆市场造成较空影响,中国进口商将快速转向南美采购,支撑美豆反弹的因素也将逐渐消失。
2、3月份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数量仍将保持高位,3月国内大豆到港量增长明显,预计在500万吨以上。
惨淡的养殖业恢复尚需时日,生猪养殖利润下滑以及禽流感疫情重挫禽蛋养殖业影响,3月国内豆粕市场并不看好。
2014-02-28玉米分析:1、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如下:路透芝加哥2月27日-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周四下跌逾1%,录得一个半月来最大单日跌幅,交易商称,受累于小麦期价重挫,以及去年收成创纪录后玉米供应充裕。
周三玉米期价触及五个月高位后,交易商锁定获利。
交易商称,小麦期货下跌逾2%也是卖出信号。
美国农业部报告,上周出口销售玉米84.23万吨,高于47.5-77.5万吨的分析师预估区间的高端。
日本和哥伦比亚是最大买家。
美国农业部还表示,出口商销售284,480吨美国玉米给墨西哥,2013/14市场年度交割。
3月玉米合约跌7-1/2美分,报4.48美元。
今日CBOT玉米期货成交量预计为444,044口。
华盛顿2月28日消息:据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经学家达赖尔.古德称,上周市场人士一直争论本年度玉米消费是否会因为玉米价格下跌而高于预期,尤其是出口市场。
这不仅仅反映出玉米价格绝对值下跌,而且也与其他饲粮价格相关。
可争辩的是,玉米已经成为目前供应充足的饲粮中最低廉的品种之一。
古德称,除了国内及海外市场玉米饲料消费提高外,还有迹象显示乙醇出口需求日益增长,可能提高国内玉米消费。
值得争论的是,原油及汽油价格高企,可能使得全球乙醇更有吸引力。
根据目前玉米价格,美国乙醇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但是乙醇出口需求很难预测,分析师对市场规模的看法不一,2010年美国乙醇出口总量为4亿加仑,不过到2011年就大幅增至12亿加仑,因为食糖价格高企,巴西乙醇供应有限,提振了海外买家对美国乙醇的需求,尤其是巴西。
2012年美国乙醇出口量降至7.3亿加仑,因为巴西乙醇产量恢复,2013年美国的出口量只有6.2亿加仑。
不过近来美国乙醇出口再度提高,2013年11月份出口量达到了8250万加仑,2013年12月份达到了6500万加仑。
据美国能源信息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迄今为止,美国乙醇出口步伐一直强劲。
加拿大是美国乙醇的最大进口国,2013年12月份占到了美国出口总量的45%。
巴西占到了22%。
2013年11月和12月还有另外44个国家进口了美国乙醇。
古德表示,乙醇出口增加国,国内汽车燃料消费提高,加上2014年RFS最终规定出台,将会进一步提高国内乙醇产量和玉米消费量。
他补充说,考虑到如此多的不确定因素,因而很难预测潜在的增幅。
不过美国玉米乙醇产能并不是无限。
在进口有限、出口增加以及国内消费提高的情况下,美国乙醇产能可能受到一定的挑战。
这些产能将会决定玉米消费增幅限制。
据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周四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2014/15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可能略有下滑,原因在于单产将回落到更为正常的水平。
IGC预计2014/15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比2013/14年度减少1个百分点。
IGC报告显示,2013/1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9.59亿吨,和上月预测值持平,这将是创纪录的产量水平。
IGC本月将2013/14年度全球玉米消费量调高至9.32亿吨,较上月预测值高出400万吨。
报告称,玉米消费量预计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主要因为饲料用量大幅提高。
但是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仍然将比上年高出21个百分点。
2、国内玉米行情东北产区:售粮步伐继续加快,优质玉米价格坚挺。
随着农户节后售粮活动的逐渐恢复,本周东北产区新粮上量情况相对较好,而临储周入库量也基本达到年前水平。
据了解目前东北地区吉林售粮进度相对偏慢,但因总体余粮有限,所以东北产区玉米出库价格呈现出相对坚挺的行情。
受蒙古气旋冷锋影响,辽宁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27日白天,锦州、朝阳、葫芦岛地区小雨;大连、丹东、阜新、盘锦地区及桓仁、新宾雨夹雪转小雪;沈阳、鞍山、抚顺(除新宾)、本溪(除桓仁)、营口、辽阳、铁岭地区雨夹雪转中雪。
全省大部地区将出现道路结冰。
华北产区:企业价格暂稳,部分余粮水分偏高。
近期华北产区玉米价格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行情,主要因为前期华北玉米价格下跌速度较快,与东北玉米相比价格优势越发明显,所以在成为全国价格洼地的情况下,华北玉米需求也呈现增长趋势。
近期南方饲料企业采购华北玉米意愿增强,若需求持续增多,那么华北玉米价格也将得到提振,继续下跌空间将受到限制。
销区:企业采购量相对有限,运输成本成为最大的支撑力量,随着铁路运费的上调,2月中旬以后销区内多数地区东北到站报价呈现出上涨行情,而本轮的上涨主要为运费成本上涨所导致,而非收购成本上涨或是需求强劲等因素的支撑,所以在东北到站报价上涨以后,销区内部分东北需求开始转向华北产区,且因华北产区内供货成本降低,销区内华北玉米价格优势越发明显,所以南方地区华北玉米需求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
南北港口:贸易看涨心态支撑北方价格继续提升。
因产区受到临储收购价格的支撑,目前北方港口黑龙江的到货量依然相对有限,锦州港口收购主要以辽宁玉米收购为主,鲅鱼圈地区吉林粮源集港量相对偏多,而近期港口贸易商压粮待涨心态明显增强,在优质粮源持续缩减的情况下,贸易商对于优质玉米的挺价心态也将得到支撑。
近期受到港量相对偏少的影响,广东玉米库存呈现下降趋势,但因饲料需求转淡,所以港口成交量相对有限。
饲料养殖:猪价下跌步伐加快,养殖亏损持续加剧,虽然国家已经释放即将进行猪肉收储的信号,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猪肉价格依然呈现出下跌趋势,且近期南方下跌速度有所加快。
受猪价下跌幅度加深的影响,国内猪粮比已经跌至黄色预警区域,自繁自养的养殖户亏损额达到200元/头以上,补栏积极性也呈现低温状态。
从短期来看,在供应压力未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猪价仍将维持偏弱趋势。
深加工: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开工率无望恢复,受产品需求持续疲软的影响,目前国内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依然相对偏低,而即便在大部分生产商未实现全面生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的产品库存水平仍相对偏高,所以目前市场需求的偏差为深加工行业不景气的最大影响因素,短期内此种困境暂难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