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角化与萎缩性性皮肤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角化与萎缩性性皮肤病
毛囊角化病(Keratosis follicularis)
本病又名Darier病, Darier-White综合征。发病原因与遗传有关,目前已确定其致病基因位于12q23-24,由于ATP2A2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编码肌内质网ATP酶2型,这是一种在上皮细胞内高表达的酶,其功能是将细胞浆内钙离子泵入内质网。其功能的缺陷导致钙离子依赖的细胞间粘附因子的异常,致使上皮细胞结构与功能受损。因此本病可以累及皮肤或粘膜上皮,并非毛囊性疾病。
【诊断】
1.发病规律:本病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男女发病机会相等。个别患者为散发。一般在青春期前起病,病情夏季加重,日晒诱发病情加重,冬季减轻。病情加重时在腋下、股内侧等多汗摩擦皱褶部位出现糜烂、结痂,有较多脓性分泌物产生臭味。
2.皮肤损害
(1)好发部位:皮肤损害好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如头皮、前额、鼻两侧、颈部、上胸背部、腋下、腹股沟、臀沟和外阴等处。皮损多呈对称分布。少数患者皮疹局限或呈线状分布。
(2)皮损特点:初发病时表现毛囊性丘疹,细小、坚实。逐渐增大成疣状增生的斑块,表面粗糙、有棕黄色或污灰色皮损,表面有油腻性结痂或鳞屑。揭除表面结痂形成漏斗状小凹。
(3)可发生甲损害,出现甲下角化过度、甲脆弱碎裂、缺损。或存在白色或红色纵纹。
3.粘膜损害特点:常有口腔粘膜损害,表现为舌与齿龈的白色小丘疹和糜烂。也可以累及口咽、食道、肛门或直肠粘膜。
4.自觉症状: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或仅有轻度瘙痒,皮损破溃时自觉疼痛。
5.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不良,可见圆体和谷粒。基层上方棘层松解,形成不规则绒毛。表皮内可见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角化过度。真皮内可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1.黑棘皮病:皱褶部位色素加深,有天鹅绒样乳头瘤增生。
2.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皮损主要发生在上胸背部,外形为低平的褐色斑丘疹。
3.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皮损分布部位主要在容易摩擦部位,如腋下、腹股沟等处,可见水疱和糜烂面形成。
4.脂溢性皮炎:好发生在脂溢区皮肤,表现为炎症性红斑、脂性脱屑,无角化性丘疹。
5.脂溢性角化:发生在中老年人。主要发生在面部、手背和躯干部,皮疹为境界清楚的角化性扁平斑丘疹,可呈乳头瘤样改变。
【治疗】
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1.皮疹全身泛发患者可口服阿维A酯(etretinate),阿维A(acitretin)或异维A酸(isotretinoin,保肤灵)。
2.皮损局限者外用0.05%~0.1%维甲酸软膏,他扎罗汀软膏或阿达帕林(达芙文)软膏。
3.局限型增殖肥厚严重的皮损可考虑局部磨削、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后植皮。
4.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使某些患者病情发作,可选择应用敏感抗生素。
Mibelli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 of Mibelli)
与遗传有关。部分患者表现为常染色体显形遗传性特点。
【诊断】
1.发病规律:属于常染色体显形遗传性疾病,一个家族中几代、多个成员患病。多数患者从儿童期开始发病。最常见的皮损表现为斑块型和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两种类型,其他类型包括浅表播散、角化过度、掌跖泛发、点状等。
2.皮损特点:发生初期为小角化性丘疹,逐渐缓慢向周围扩大,形成环形、地图形的皮损,境界清楚。皮损边缘堤状隆起,有沟槽状角化物质,颜色灰色或棕色,中央区皮肤光滑、干燥并有轻度萎缩,缺乏毳毛。皮损大小不一致,由数毫米至数厘米大小。数目数个到上百个不等。
3.好发部位:好发生在四肢、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可以累及粘膜、甲、毛发等。
4.自觉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皮损处瘙痒。
5.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皮损外观分为
6.组织病理:从皮损周边角化过度隆起嵴处取材,可见在充满角蛋白的凹窝部中央有一个角化不全柱。
【鉴别诊断】
1.扁平苔藓:皮损紫红色,轻度苔藓化浸润,表面可见细纹理,自觉瘙痒。粘膜累及常见。
2.疣状表皮痣:可见表面乳头状增生丘疹,密集融合,线条状分布。
3.Bowen病:皮损为淡红褐色斑,有厚角质痂,可互相聚合,边缘略微隆起,中央部分可以消退或发生瘢痕。
4.穿透性弹力纤维病:为淡红色或正常肤色角化性小丘疹,环状排列,匍行性分布,中间皮肤轻度萎缩。
【治疗】
1.对证治疗:外用5%~10%水杨酸软膏,或0.05%~0.1%维甲酸软膏,他扎罗汀软膏或阿达帕林(达芙文)软膏。
2.皮疹泛发患者可口服阿维A酯(etretinate),阿维A(acitretin)或异维A酸(isotretinoin,保肤林)。
3.日晒病情加重的患者可口服氯喹或羟基氯喹。
4.皮损孤立、较小者可CO2激光、电灼、液氮冷冻或手术切除。
5.定期随访,必要时重复活检,有恶变迹象应手术切除。
播散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形遗传性疾病。
【诊断】
1.属于常染色体显形遗传性疾病,一个家族中几代、多个成员患病。
2.在暴露部位逐渐形成直径0.5~1cm大小的褐红色斑,外周边缘锐利隆起。中间有毛囊性的角化丘疹,脱落后留下小凹陷。数目数个到上百个不等。
3.主要发生在面颊部、颈部、手臂、上胸背部等日光暴露部位。
4.发病年龄早,但是在较大年龄时方可表现出外观明显的皮损而就诊,因而就诊患者主要在20~30岁之间。随年龄增加皮损逐渐增多、增大、颜色加深。
5.一般无自觉症状。
6.组织病理:与Mibelli汗孔角化症相似,程度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