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润滑脂的填充量和使用浅析
轧机轴承的使用方法(三篇)

轧机轴承的使用方法轧机轴承的使用寿命,不仅与轴承的质量有关,还与其安装使用的情况有密切关系。
为此应重视轴承安装的技术要求,遵守有关的操作规程。
1、安装前的准备(1)安装之前应对各配合作,包括辊颈、轴承箱、轴承套圈和轴承箱盖板等的配合表面进行仔细检查,检查其尺寸、形状位置精度和配合公叉是否符合设计的技术要求。
(2)与轴承相配合的表面,辊颈、轴承箱孔及油孔的棱边和毛刺都必须清除掉,并清洗干净涂上润滑油。
2、四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安装(1)安装迷宫环(防水套)迷宫环与辊颈的配合一般为较紧的动配合,安装时需用铜棒轻轻敲进。
迷宫环的两瑞面必须平行并与轴身台肩和轴承内圈紧密贴合。
(2)安装内圈四列圆柱滋子轴承的内圈与辊颈的配合为过盈配合,安装时应先将内圈加热到90-100℃。
切勿超过120℃,以防止内圈冷却后回缩不彻底。
加热方法可用油槽加热也可用感应加热,绝对禁止用明火加热。
用油槽加热时内径的增大量按下列公式计算:△d=12.5×10-6△t.d式中:△d--内圈内径加热后的增大量(mm)△t--油温与室温之差(℃),室温标准为20℃。
d--内圈内径(mm)在安装FCD型等双内圈时,在内圈冷却的过程中必须沿轴向使内圈与内圈,内圈与迷宫环的端面靠贴,并用塞尺进行检验。
(3)安装外圈四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内孔一般为过渡配合,对于较小型的轴承,可将外圈及滚子与保持架所组成的整体用铜棒轻轻敲入轴承座内。
对于较大型的轴承,可利用外圈或保持架上备有的吊装孔,将外圈与外圈组件吊起,垂直向下装入轴承箱。
对于带活挡边的FCDP型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其边挡圈、外圈组件、中挡圈,同一型号的轴承不宜互换。
外圈端面上打有Ⅰ、Ⅱ、Ⅲ、Ⅳ标记是负荷区的记号(见图1)。
当首次安装使用时,要让轧制负荷方向对准第Ⅰ标记记号,以后清洗再装时可让轧制负荷依次对准其余的标记记号,以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3、止推(定位)轴承的安装图1外圈负荷分区标记图止推轴承有四点接角球轴承、双列(单列)角接角球轴承,双向推力圆锥和圆柱滚子轴承四点接角球轴承、双(单)列角接触球轴承用作止推轴承时,不准在径向承受负荷,故轴承座内孔相对应于装配这些轴承的部位,其直径必须比轴承外径大0.5毫米左右。
脂润滑和油润滑

脂润滑和油润滑1、脂润滑1)外壳内润滑脂的填充量外壳内润滑脂的填充量,根据轴承旋转速度、外壳构造、空间容积、润滑脂型号、使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首先,将润滑脂填满轴承内部,这时,保持架引导面也要塞进润滑脂。
然后,对除外壳内部的轴及轴承之外的空间容积按以下量填充润滑脂:1/3~2/3(极限转速50%以下旋转的情况下);1/3~1/2(极限转速50%以上旋转的情况下)。
2)润滑脂的补充一般情况,填充一次润滑脂,可以长时间不必补充。
但是,也由于使用条件,需要时常补充润滑脂,或更换润滑脂。
补充间隔的长短根据轴承型号和内径的不同而不同,可根据下图查询。
图中数据适用于轴承温度在70度以下;超过70度,温度每上升15度,则需将润滑脂补充间隔减半。
如果使用环境较容易污染或较潮湿的环境应时常补充润滑脂。
对于垂直使用的轴承,其补充间隔也应减半。
补充润滑脂时,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计算需要补充润滑脂的量:(1)G=0.005D×B(克)式中:D—轴承外径(mm);B—轴承厚度(mm)。
(2)G=0.114D×B(盎司)式中:D—轴承外径(In);B—轴承厚度(In)。
2、油润滑1)油浴法油浴法是多用于低速、中速旋转的一般润滑方法。
正常油面原则上在最下位的滚动体中心。
最好安装油位表,一般确认油面。
2)滴注供油法滴注供油法多用于较高速旋转的小型球轴承等。
油贮藏在可视的给油器中,滴下的油量由上部的螺丝来调节。
3)飞溅式供油法飞溅式供油法是不直接将轴承侵入油中,利用周围的齿轮回转轮或甩油环回转产生的飞溅,来使轴承润滑的方法。
广泛使用于汽车的变速器、差动齿轮装置等。
4)循环供油法对于需要用油冷却轴承部分的高速旋转或周围温度很高的视用条件,多采用循环给油。
其原理:来自供用管的油,达到一定水平时,经排油管返回油箱,冷却过的油再次经过泵或过滤器供油。
为了使油不至于在外壳内积存过多,排油管要比供油管粗。
5)喷射供油法喷射供油法多用于高速旋转的轴承,如喷气式发动机。
轴承油脂填充量标准

轴承油脂填充量标准
轴承油脂填充量是指在轴承内部填充的油脂的数量。
正确的油脂填充量可以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和寿命。
不同类型的轴承需要不同的油脂填充量,因此需要根据轴承类型和尺寸来确定油脂填充量。
一般来说,轴承的油脂填充量应该是轴承内部空隙的30%~60%。
如果填充量过少,会导致轴承运转时润滑不足,加速磨损和损坏;如果填充量过多,会导致轴承内部温度升高,增加摩擦和磨损,同时也会增加轴承的转动阻力。
对于深沟球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一般填充量为轴承内部空隙的30%~40%;对于圆锥滚子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一般填充量为轴承内部空隙的50%~60%。
在填充油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适合轴承的油脂,并按照规定的油脂填充量进行填充。
2.在填充油脂之前,需要清洗轴承内部和外部的杂质和污垢。
3.填充油脂时,需要均匀地涂抹在轴承内部和外部的滚动部位。
4.填充油脂后,需要检查轴承内部是否有过多的油脂,以及是否有漏油现象。
正确的轴承油脂填充量可以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和寿命,因此在填充油脂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填充量进行操作。
实用干货——电机常用轴承润滑脂填充量确定

实用干货——电机常用轴承润滑脂填充量确定电机轴承润滑脂填充量在大多数的技术文件中有规定,具体按照空腔体积确定,但每个规格轴承的空腔体积究竟是多少,则是我们应该知晓的事实,好一些的轴承厂家会在产品样本中做出明示,并且推介润滑脂的填充量;规范的电机生产厂家也会按照一些理论与实际验证情况做出具体规定。
相反,不少的电机生产厂家在该方面的要求不具体,也就导致了一些不该发生的质量问题。
本文Ms.参将收集到的一些素材与大家做一个分享,介绍深沟球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的空间容积与润滑脂填充量。
1深沟球轴承的空间容积与润滑脂填充量滚动轴承采用脂润滑,可以简化轴承周边结构,随着润滑脂质量的提高,已被广为采用。
在采用脂润滑时,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运转条件的润滑脂,但轴承及轴承座内的填充量也对轴承温升、力矩等影响很大,故而也应引起充分的注意。
填入轴承空间及轴承座内的润滑脂量,因轴承座的结构、空间容积、润滑脂品牌、环境情况等而有所差别。
通常指标如下。
首先,轴承内部应填充足够的润滑脂。
届时,也要将润滑脂送入保持架引导面等部位。
其次,要采用轴承座内除去轴及轴承外的空间净容积,按轴承转速与综合样本中所列极限转速的关系填充润滑脂:不超过50%极限转速时,填充量应达到空间净容积的1/2~2/3,否则应为空间净容积1/3~1/2。
也就是说对于转速高的情况,润滑脂的填充量要相对少。
有些场合还要考虑降低摩擦力矩,防止发热等因素而将填充量降至更少。
另外,超低速轴承,由于要提高防尘、防水性能,而近乎填满。
因此,在确定适宜填充量时,必须掌握轴承座及每套轴承的空间容积。
为此,在下表列出了某品牌轴承采用钢板冲制保持架开型深沟球轴承的空间容积,单位cm3,以供参考;带超强黄铜保持架轴承空间容积为表1值的50-60%。
另外,开型深沟球轴承的空间容积,是指内、外圈之间的空间扣除球与保持架体积之后的净容积。
表12角接触球轴承的空间容积角接触球轴承,用于机床主轴、立式水泵电机、蜗轮减速机等等之中。
润滑脂不宜在轴承加过多

当我们知道了润滑脂在轴承中的运动过程之后,自然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轴承中的润滑脂不宜过多。
润滑脂加多了不但浪费,而且是有害的,轴承的转速愈高,危害性愈大。
(1)润滑脂填充量愈多,摩擦转矩愈大。
同样的填充量,密封式轴承的摩擦转矩大于开放式轴承。
润滑脂填充量相当于轴承内部空间容积的60%以后,摩擦转矩不再明显增大。
这是由于,不但开放式轴承中的润滑脂大部分已被挤出,即使密封式轴承中的润滑脂也已漏失的缘故。
(2)随着润滑脂填充量增多,轴承温升直线提高。
同样的填充量,密封式的轴承的温升又高于开放式轴承。
一般认为,密封式滚动轴承的润滑脂填充量,最多不得超过内部空间的50%。
Shawki和Mokhtar的试验表明,滚珠轴承以20-30%最为适宜。
当然为了确定最适宜润滑脂填充量,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例如,对于某些在充满灰尘或非常潮温、甚至接触蒸汽的环境中工作的开放式轴承来说,也可以在空腔里填满的润滑脂,以便起到密封作用,使轴承免受灰尘或潮湿的侵袭。
密封轴承油脂的注脂量与注脂方法

密封轴承油脂的注脂量与注脂方法
密封轴承油脂的注脂量与注脂方法
油脂在轴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油脂注入量和注入方法能更好地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关于密封轴承油脂的注脂量与注脂方法。
注脂量对防尘性能的影响防尘性能与注脂量也有密切关系,润滑脂泄漏多,导致吸附在轴承密封唇部的灰尘急剧增加,导入轴承内的灰尘量上升,油脂注入过多对防尘不利。
注脂量对摩擦力矩的影响也是随注脂量的上升而上升。
注脂量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大量的试验证明,当注脂量是轴承内部腔体容积的大约30%以下时,由于在轴承内部脂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润滑脂漏失很少。
注脂量超过30%时,轴承内部局部产生饱和状态,当注脂量达到50%时,轴承内润滑脂达到完全饱和状态,多余的脂被“挤”出。
特别注意,有时尽管脂注的不多,但注脂方法不规范,科学,导致轴承腔内的脂不均匀,也会出现轴承内局部饱和,发生早期快速“挤”出现象。
至于均脂工序,建议转速可能提高一点。
密封轴承试
验及评定密封轴承的试验方法是针对密封轴承不同性能特点和用途而展开的,其侧重点不同,开展的试验内容也不相同,但每一项性能试验都是一项重要的专题研究内容,同时密封轴承试验与评定方法又是验证和改进设计与质量控制的十分重要的手段。
滚动轴承—润滑脂的选用和注脂量

滚动轴承—润滑脂的选用和注脂量一、润滑脂的选用原则选用润滑脂时,主要根据轴承的工作环境、工作温度、载荷情况等。
1.工作环境主要指工作环境的Z低和Z高温度、空气湿度、是否含有腐蚀性气体或过多的灰尘等。
例如,在严寒地区室外使用时,应选用锂基低温润滑脂;在湿度较大、水分较多的场合应选用钙基润滑脂;在干燥、水分较少的场合,适宜选用易溶于水的钠基润滑脂等。
2.工作温度其一是使用环境的Z低温度,其二是运行中可能出现的Z高温度。
工作温度较高时,应选择滴点较高的高温润滑脂。
实际Z高工作温度应低于润滑脂滴点10~20℃(合成润滑脂应为20~30℃)。
常用润滑脂的使用温度范围3.载荷情况对重载荷,应选用锥入度较小的润滑脂。
在高压下工作时,除要求锥入度小以外,还要求有较高的油膜强度和挤压性能。
二、润滑脂加注方法和注入量2.1注脂方法滚动轴承注脂工具有手动注脂和压力注脂两种型式。
2.2注脂量注脂量原则:在能保证轴承的充分润滑的前提下越少越好。
对开式轴承,比较合适的油脂注入量应视轴承室空腔容积大小和所用轴承转速来简略地计算加脂量。
根据工作转速确定的润滑脂注入量对采用挡油盘密封的轴承,应适当增加次的注油脂量,且应避免加注在轴承外端盖内。
挡油盘密封对运行中定期(短间隔)补充油脂,其补充量估算为G(g)=0.005DB,D为轴承外径(mm);B为轴承宽度(mm)。
各类、各系列轴承润滑脂填充量与轴承内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可参考使用。
轴承润滑脂填充量与内径的关系(1-9的数字表示轴承类型)2.3注意事项注润滑脂时,场地要干净清洁,所用工具应用汽油清洗干净。
油脂注完后,应尽快装配好其他部件,要防止进入轴承中的油脂夹带灰尘、杂物,特别是砂粒和铁屑等。
三、运行中滚动轴承的注脂对使用开式轴承的机械,在运行到一定时间后,应往轴承室中补充油脂。
对于具有注油系统装置的,可在不拆机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应拆开轴承盖直接往轴承室中注油。
应注意使用与原用油脂相同牌号的油脂,以避免不同组分的润滑脂发生有害反应而减小甚至失去润滑作用,造成轴承过热损坏。
轴承润滑脂涂抹方法

轴承润滑脂涂抹方法
轴承润滑脂的涂抹方法如下:
1. 清洁:在涂抹轴承润滑脂之前,首先要确保轴承和润滑部位的清洁。
可以使用溶剂或专用清洁剂将轴承和润滑部位彻底清洁干净,去除旧的润滑脂和其他杂质。
2. 涂抹量:根据轴承润滑脂的规定,确定所需的涂抹量。
一般情况下,润滑脂的涂抹量一般为轴承容量的20%至40%。
3. 涂抹方法:使用手套或刷子等工具将适量的轴承润滑脂涂抹在轴承外圈和滚动体上。
注意不要将润滑脂涂抹在轴承内圈上,以免影响轴承的运转。
4. 均匀涂抹:用手或工具将润滑脂均匀地涂抹在轴承上,使其能够覆盖整个润滑部位。
确保润滑脂能够沿着滚动体和滚道间隙处均匀分布,以达到良好的润滑效果。
5. 验证:涂抹完成后,检查润滑脂的涂抹是否均匀、充满整个润滑部位,并补充润滑脂的涂抹量,以确保轴承得到充分润滑。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轴承和润滑脂可能有不同的涂抹要求和方法,建议根据具体的产品说明书或厂家建议进行操作。
此外,为了保证润滑效果和轴承寿命,还需定期进行润滑脂的更换和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承润滑脂的填充量和使用浅析
轴承润滑脂的填充量和使用浅析:
一:轴承润滑脂填充量
确定轴承中润滑脂合适的装填量是很重要的。
滚动轴承里一般的润滑脂填充量可参考下面原则:
1.水平轴承填充内腔空间的2/3~3/4;
2.一般轴承内不应装满润滑脂,以装到轴承内腔全部空间的1/2~3/4即可。
3.在容易污染的环境中,对于低速或中速的轴承,要把轴承盒里全部空间填满;
4.高速轴承在装脂前应先将轴承放在优质润滑油中,一般是用所装润滑脂的基础油中浸泡一下,以免在启动时因摩擦面润滑脂不足而引起轴承烧坏。
5.垂直安装的轴承填充内腔空间的1/2(上侧),3/4(下侧);
6.润滑脂填充量,通常可按下述公式估算:V(cm3)=0.01*d(内径mm)*B (宽mm)
二:轴承润滑脂的使用:
1.合理选用润滑脂的品种、牌号
目前,我国大部分车辆使用2号、3号钙基润滑脂,这在一般使用条件下能满足要求,其中2号钙基润滑脂的稠度较小,从便于加注和减少摩擦阻力角度考虑,如使用温度不高,用2号钙基润滑脂较为适宜。
但2号钙基润滑脂的最高使用温度低于3号钙基润滑脂5℃左右,如在南方夏季或山区行驶,轴承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则不如3号钙基润滑脂效果好。
钙基润滑脂在使用中最大的问题是耐温性差,它的使用温度不能超过70—80℃,否则,便会软化流失。
汽车在不同条件下行驶,温度相差很大。
例如:在北京地区一般山路上用一般驾驶方法行驶,轮毂轴承温度约60℃左右,可以便用2号或3号钙基润滑脂。
如果下坡较多,频繁使用制动,制动毂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会传至轴承,轴承温度可达70—80℃,如果使用钙基润滑脂,便会产生流油现象。
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钙钠基润滑脂(或滚珠轴承脂)或锂基润滑脂。
钙钠基润滑脂耐水性差,不能用在经常涉水的汽车上。
南方夏季,尤其是下长坡时,轴承温度可超过100℃,最好使用锂基润滑脂。
否则,将使润滑脂软化流失,不仅浪费润滑脂,而且使轴承提前损坏。
2.采用空毂润滑
汽车前、后轮轴承的润滑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除轴承装满润滑脂外,轮毂内腔也都加满润滑脂,这种传统的方式叫做满毂润滑;另一种是只在轴承上装入润滑脂,轮毂内腔仅薄薄地涂上一层润滑脂防锈,叫做空毂润滑。
对汽车轮毂轴承进行润滑时,有人习惯于将轮毂空腔填满润滑脂,这样做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轮毂空腔填满润滑脂后,轴承散热不良,阻力增大,温度升高,润滑脂加快变质;润滑脂受热膨胀,还会挤坏油封,流出来的润滑脂淌到制动蹄片上,会使制动失灵,酿成事故。
在空腔内只涂薄薄一层润滑脂防锈,不但可以防止上述危害,还可大量节约润滑脂。
以解放CAl091为例,采用满毂润滑一个维护期(17500km)4个车轮用脂量为3.5-4kg,而采用空毂润滑只需要0.5kg 左右,较满毂润滑节约80%以上。
据试验,用同等力转动车轮,空毂润滑可以转动11.5圈,满毂润滑只转6圈,证明空毂润滑对节约动力也是有利的。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采用空毂润滑。
3.容器、工具要清洁
盛装、分发润滑脂时,要检查容器及工具是否清洁。
盛装润滑脂的容器要盖严,防止机械杂质混入。
使用时,若发现润滑脂表面有灰尘、杂物等,应当刮去,切不可搅混。
分发润滑脂应当使用专用工具,容器、工具用过后应用塑料袋套上。
挖取脂后,剩余的润滑脂表面应刮平,以防止分油。
4.用石墨润滑脂润滑钢板弹簧
有的驾驶员在三级保养时,常常不用石墨润滑脂,而用钙基润滑脂润滑钢板弹簧,有的甚至只刷机油,这样钢板弹簧容易损坏,特别在工地、山地及路况差的条件下行驶时,车辆颠簸大,钢板弹簧的冲击负荷大,更易损坏。
石墨润滑脂因其中加有石墨,石墨填充钢板间的粗糙面,提高了耐压、耐冲击负荷的能力。
模拟汽车钢板弹簧振动试验表明,使用钙基润滑脂的钢板弹簧连续振动700次断裂,而使用石墨润滑脂的钢板弹簧连续振动1500次才断裂,使用寿命长一倍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