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课件 新课标

合集下载

2.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知识讲解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时间( 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建者( 李冰 ) 2.构成:由( 渠首 )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 由( 鱼嘴)、(宝瓶口 )和(飞沙堰 )构成。 3.功能: ( 防洪)、( 灌溉 )和( 水运 )。 4.影响: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水利 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 人民的智慧)。
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 郸,次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田 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判断魏国以 精锐军队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决 定“批亢捣虚”,率军围攻魏国都城 大梁,使得庞涓所率领的魏军处于 “形格势禁”的困境。魏军不得不回 师大梁,被动应战。孙膑预先在桂陵 设伏,齐军一举战胜魏军,并生擒庞 涓。孙膑在此战中创造了“围魏救赵” 的战法,成为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经 典战例。
知识讲解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国派庞涓领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 求救。后来,齐国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再次率军袭 击魏国都城大梁,庞涓知道后急忙返回。孙膑命令军队向 马陵方向撤退。他根据魏军心目中一贯的“齐号为怯”心 理定势,将计就计,采取“减灶”诱敌之计,派兵第一天 挖十万人吃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五万人吃饭的灶坑,第 三天减为三万人吃饭的坑。庞涓见此情形,误以为齐军慑 于魏军的神威,已是逃亡过半,于是放松警惕,率军穷追 不舍。抵达马陵后,魏军遭到提前埋伏好的齐军袭击,魏 军大败,全军覆灭,庞涓本人也“智穷兵败”,自杀身亡。
知识讲解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春秋初 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诸侯 并立
七雄
一雄
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知识讲解

课件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课件

课件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课件
春秋 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春秋时前期,77大0的年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
前475年
战国
前221年
“春秋是一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 诸侯争霸的时代。”
“战国是一个┅┅”
——《中国通史·第一卷》
第 七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 二 章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之诸侯国的变化
观察两图,并结合P31,说说与春秋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晋国被韩、赵、 魏三家卿大夫瓜 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 ——《华阳国志》
1、时间:__公_元__前_2_5_6_年
都 江 堰
玉 2、人物:秦国蜀郡太守__李__冰______ 3、地点:成都附近的___岷__江_____


利 工 程
4、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山



长平之战结果:赵括被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人降秦,白起将他们全部活埋。
奴隶主 1、时间:_________年
奴隶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租种土地
封建地主
农民
封建的剥削方式
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 现在还是非法的,不定哪天就会 被没收充了公,我是寝食不安, 盼望土地变合法我就安心了,可 怎么才能让这些私田合法呢?
长平之战 秦-赵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结合教材P33,说说战国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 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 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 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38张PPT)可修改全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38张PPT)可修改全文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2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3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 赐土地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治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
•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战国七雄
• 韩赵魏三家分晋:
• “公室”是指诸侯国国君,代表旧贵族势力。“私家”是 指诸侯国内卿大夫,代表新兴势力。当然也有很多也有诸 侯本身也是新兴势力。晋国的诸侯是栾氏,卿大夫分为赵 氏、魏氏、韩氏、知氏、范式、中行氏,公元前493年赵 氏、魏氏、韩氏同范氏和中行氏斗争,之后韩赵魏三家又 灭掉了知氏,然后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
名称 时间 参战方 结果 影响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 齐, 魏,韩
齐国胜利 魏国实力遭受重创
马陵之战
魏 庞涓
齐 孙膑
减灶计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 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 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 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 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 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 人吃饭用)。 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 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 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 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 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 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学课件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 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 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 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燕4

赵5
齐1

魏6
西
秦3

韩7



楚2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在出现时间上有什么不同?

大梁
庞涓
孙膑

围 魏 救 赵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合作探究:
(1)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4)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 (5)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原因
①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 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是改 革的根本原因。 ②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 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 。 ③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 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在各国变法中 ,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上述材料是战国时期哪一次战争?试着讲 一讲此次战争的历史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 特点?
秦赵长平之战
反 间 计
纸 上 谈 兵
提示:长平之战。战国兼并战争特点归纳:规
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伤亡大。
《孟子·离娄上》中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的残酷性,说当时“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 城以战,杀人盈城”。你怎样评价战国时期兼 并战争的影响?

2.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精品-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精品-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齐 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
台。史称田陈代齐。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三 家 分
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 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
晋 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
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



初中历史
一、战国七雄 2.形成 齐、楚、燕、韩、赵、魏、秦
速记: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出土的青铜剑
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和意义
初中历史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观时势之变
——战国七雄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因各个诸 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初中历史
导入新课
春秋形势图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战国形势图
赵 魏 韩
1.对比两副图,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 2.春秋时期的大国晋国去哪里了?韩,赵,魏三国是怎么来的?
初中历史
一、战国七雄
1.背景: 诸侯国进行兼并战争,维系周王朝
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晋国:韩、赵、魏 齐国:田氏代齐

齐国姜氏政权的事件。公元前
氏 代 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
--求贤令
二、商鞅变法
3.目的 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为巩
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各国变法主要人物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乐毅改革 邹忌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商鞅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初中历史
乐毅
商鞅
邹忌
李悝
申不害
吴起
二、商鞅变法

七年级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课件

七年级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课件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 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 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 什么?它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个人和国家)
• 铁农具 • 牛耕
生产力发展
封建地主 生产关系变题
1、我国进入铁器时代大约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2、商鞅变法代表了哪一个阶级强烈的
政治要求:
A、新兴地主阶级 B、奴隶主阶级
C、旧贵族
D、各国诸侯


奴隶主
封建地主
社 会
奴隶、平民
农民



租种土地

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
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
二、商鞅变法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商鞅 徙木立信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秦孝公 商鞅 旧贵族 农民
商鞅变法
主 要 内 容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 奖励耕织 以免除徭役。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开动脑筋
“如果在春秋以前和春秋以后分别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种,你会选用哪 种农具?为什么?”
石锄
石铲
骨耜
铜铲
铁齿耙
铁锄
牛耕图
《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假如你是一位谋士, 你会给这位奴隶主 出个什么主意呢?
问题一:我现在是越 来越富有了,私田面 积越来越大,奴隶们 劳动强度更大了。他 们怠工、逃跑、破坏 工具。这可大大影响 了我的收成,我该怎 么办呢?
奖励军功 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赐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2.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景:
对比春秋前期与春秋后期,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呢?
春秋后期
春秋前期
战国初期
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形成
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周王室统治完全崩溃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中三个
崩溃的根本原因:铁器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2.根据材料二,说说商鞅“治秦”具有什么特点?
一、战国七雄
二、兼并战争
1.目的:
战国铜壶及纹饰展示图(壶身刻有水陆攻占等场景)
课堂练习
1.战国时期诸侯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 统一趋势增强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 分封制彻底崩溃
B
《三字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七雄的是”A.楚国 B.齐国 C.晋国 D.秦国
课堂练习
B
4.(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孝公即位之后,用了商鞅,定了变法之令,把全国的人,都驱到‘农战’一途,于是秦国的国势,就骤然强盛起来了。”由此可见秦国国势的强盛源于( )A.建立县制 B.严明法度 C.奖励耕战 D.废除特权
C
二、商鞅变法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
★损害旧贵族利益,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最能体现新兴地主的利益
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
★损害旧贵族利益,提高士兵积极性,壮大秦军战斗力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稳定社会秩序
两万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课件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课件 岳麓版

A
7
为 畎 亩 之
,
宗 庙 之 牲

想一想:牛耕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耕 地的?
铁农具的出现与牛耕A的使用有什么关系? 8
铁农具、牛耕推广的作用与影响
直接作用: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深远影响: 生产力的显著进步
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A
9
点击播放商鞅变法
A
10
二、商鞅变法
• 1、商鞅变法的背景。 • 2、商鞅变法的时间。
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A
16
开动脑筋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 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 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 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它给予了我们怎样 的启示?
A
17
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
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
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
所属时代 石器时代
青铜器 时代
生产工具 石刀 石斧 石耜 木耒 骨耜 蚌镰
青铜生产 工具很少 见
制作材料 主要优、缺点
石、木、 取材容易、不坚固、

石器成形困难
青铜
成形优于石器、轻 巧锋利、硬度大、 自然界蕴藏量少
铁器时代 铁耙 铁镰 铁 铁锸 铁锄 铁犁铧
A
自然界蕴藏量大、 开采方便、质地坚 硬、易氧化生锈
A
12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各诸 侯国为什么相继 展开变法?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A
13
故事大比拼:你知道“商鞅舌战”、“徙木立信”的故事
徙木立信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备课课件(统编版2024)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备课课件(统编版2024)

障了军事后勤,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秦国“农战”背景下的农业发展》
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 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 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人物扫描
商鞅(约公元前390一前338)“少好刑名之学”,入秦后,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主持变法。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崛起,但相关措施也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引起他们对商鞅的仇视。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起兵反抗,兵败被杀。 商鞅虽死,但他制定的新法在秦国继续得到推行。
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了 手工业的发展,造就了商业的繁荣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 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 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 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素养探究三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3、商业
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 瑟,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击筑,斗鸡走狗,六博 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 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 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角色: 1.廉颇(赵国将军) 2.蔺相如(赵国文臣) 3.赵王(赵国君主) 4.侍卫 5.赵国百姓
课后活动
场景一:赵国宫殿 (赵王、蔺相如、廉颇在宫殿内) 赵王:(焦急)廉将军,我国正面临强敌的威胁,你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闹矛盾呢? 廉颇:(愤怒)蔺相如只是一个文臣,凭什么地位比我高?我不服! 蔺相如:(平静)廉将军,国家危难当头,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个人的恩怨算得了什么? 赵王:(感慨)蔺相如说得对,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廉将军,你愿意为了国家放下个人的恩怨吗?
3、兼并战争
结合教材和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遏之(被当作
野兽对待)。
——《史记·秦本纪》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
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
土。
——《史记·秦本纪》
秦国变法原因:西陲小国,诸侯卑秦 秦孝公继位,图强改革求贤如渴。
6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等,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2 . 识读《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 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 创新思维。(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灌溉网 工程
宝瓶口:在内江下游人工凿 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 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 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作用:
①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
②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③至今仍在使用。
2000年11月29日,在联合 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导致阶级关 系出现新变化。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 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
A.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B.诸侯争霸趋于全国统一 C.工具革新促进农业发展 D.百家争鸣实现思想解放
3.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有两个核心抓手,一手抓军事,能打胜仗, 另一手抓种粮,发展农业生产,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 农耕和有利于战争的方面。他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C )

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巨大飞跃的原因。(2分)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2)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2分) 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及其作用。(4分) 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2分)作用:灌溉、防洪。(2分)
★知识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7.下面是关于中国古代某项著名水利工程的著作的部分目录。这部
著作记录的工程是
( B)
A.秦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8.(2021福建)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都江堰 A.造福千秋 B.控流发电 C.沟通水系 D.方便航运
( A)
9.(时空观念)树立时空观念是培养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下
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_统__一__全__国___奠定了基础。
时间/地点:公元前___2_5_6___年;成都附近的岷江。

人物:__秦__国____蜀郡郡守__李__冰____。

结构: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鱼嘴、宝

期 都 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的 社
江 堰
功能:___防__洪___、灌溉、水运等。
2.【时空观念】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
项目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所处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不 目的
争夺霸主的地位
富国强兵,统一全国
同 战争特点
时间短、规模小
时间长、规模大

强国通过召集诸侯会盟确立 强国兼并弱国,进而
称霸方式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_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30页)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_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30页)
——李定一《中华史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 知道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修建都江堰的基本史实。
✓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
自豪感。
第一节
战国七雄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战国七雄
1.背景
找一找:对比春 秋后期与战国初 期的形势图,有 何不同?你能看
出什么变化?
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疆域扩大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史料1: (晋国哀公四年(前454年), 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知伯,尽并其 地。十八年,哀公卒,子幽公柳立。幽公之 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独有绛、 曲沃,馀皆入三晋。……烈公十九年(前 403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 侯。……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 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 不祀。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
李牧(?-公元前229年), 嬴姓,李氏,名牧,赵国 柏仁(今河北邢台)人。 战国末年军事家,与白起、 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 大名将”,素有“李牧死, 赵国亡”之称。李牧驻守 代郡、雁门郡期间,率军 大破匈奴。后期以抵御秦 国为主,宜安之战中重创 秦军,受封武安君。前 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 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 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 李牧杀害。
➢ 列国纷争:从春秋到战国
材料:经过两百余年的争霸战争,各国内部亦发生变化,国家组织因之改观。原来各国贵族分封 在外的都邑,按照规定,最大的不能超过“国”的三分之一,后来因为兼并的原因,诸侯常将新 得的土地,分赐予同宗子弟或有勋业的异姓功臣。这些分封在外的氏族,常乘国君暗弱或内乱的 机会,竭力扩充实力;彼此之间,为了利害冲突,亦常发生战争和兼并的事件,诸侯无力干涉。 积久之后,国家的政权遂逐渐旁落于少数势力雄厚的贵族手中,各国诸侯变成有名无实的国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商鞅变法
1、 原因: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战国时期各诸 侯国为什么相继 展开变法?
二、商鞅变法
1、 原因: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2、 秦国商鞅变法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你知道“徙 木立信”的 故事吗?商 鞅这样做的 目的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文物
出土文物—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战国时期铁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
思考:这张图给
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 说明了什么问题?
观察文物图片:

齿耙
锸、犁铧

思 考
1、上图中的铁农具各有什么用途? 2、上图的铁农具与今天的铁农具有什么 地方不一样?说明了什么问题?
战国时期铁农具复原图
开动脑筋
想一想: 铁农具有哪些优越性?
二、问答题
2、为什么“商 鞅 虽死,而秦 法未败”?它给予了我们怎样 的启示?
商 鞅 『 徙 木 立 信 』舌 战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 除徭役。
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赐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设置31个县,县设县令。 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
奖励军功
建立县制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二、商鞅变法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① 铁农具
阅读思考: 中国境内大约在什么时候开始制造和 使用铁器?其依据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文献
《国语· 齐语》里记载管仲的 话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 马。恶金以铸鉏、夷、斤、 、 试诸壤土。”
人类生产工具变化比较表
所属时代 生产工具 石刀 石斧 石耜 木耒 骨耜 蚌镰 青铜生产 工具很少 见 制作材料 主要优、缺点
石器时代
石、木、 取材容易、不坚固、 石器成形困难 骨
青铜器 时代
青铜
成形优于石器、轻 巧锋利、硬度大、 自然界蕴藏量少 自然界蕴藏量大、 开采方便、质地坚 硬、易氧化生锈
铁耙 铁镰 铁器时代 铁锸 铁锄 铁犁铧
生产力发展
地主经济发展
私田增多
地主阶级壮大
确立封建制
一、选择题
1、我国进入铁器时代大约是在:
A、夏朝 C、西周 B、商朝 D、春秋战国
2、商鞅变法代表了哪一个阶级强烈的
政治要求:
A、新兴地主阶级 C、旧贵族 B、奴隶主阶级 D、各国诸侯
二、问答题
1、商 鞅 变 法的主要内容有哪 些?有何历史作用?
奖励耕织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主要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历史作用
奖励耕战 建立县制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主要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历史作用
废除了旧制度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增强了国力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主要内容
历史作用
废除了旧制度
奖励耕战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增强了国力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① 铁农具
② 牛耕
宗 为庙 畎之 亩牲 之 勤
想一想:牛耕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耕 地的?牛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铁农具的出现与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关系?
,
2、铁农具、牛耕推广的作用与影响
直接作用: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深远影响: 生产力的显著进步 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主要内容 历史作用
废除了旧制度
建立县制
增强了国力
商鞅变法的内容与作用
主要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历史作用
废除了旧制度 促进农业发展
奖励耕战
增强军队战斗力
建立县制 增强了国力
为 统后 一来 中秦 国灭 奠六 定国 了、 基 础
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本课小结:
铁器 牛耕
商鞅等变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