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教案f
第一课时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请思考一下,你如果要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你想怎样写好这篇文章?
甲:标新立异,首先观点要独 道。想象要丰富,构思要精妙。 答题观点:要代圣人立言,不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名 人警句 。
得有自己的想法.所论内容主要 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什么是八股文?
破题
承题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一、大兴文字狱
1、什么是文字狱?请列举历史史实。
文字狱:统治者故意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
取只言片语,罗织罪状,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
因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而兴起的大狱叫文字 狱。明朝时朱元璋开始出现,到清朝康熙雍正和 乾隆年间发展到了极限。
资料2 “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 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 无关系的文章。” ——鲁迅
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材料,写写文字狱的严重影响。 造成了严重的恐怖气氛,摧残了人才。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 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 的丛书。1773年5月1日, 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 纂馆。 由总纂官纪昀(晓 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 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 元1782年3月12日。该书包 括经、史、子、集四部, 3461种书目,79039卷,总 字数将近10亿,可谓超级 文化大典。《四库全书》 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 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 资料。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 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 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 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 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合理”的看 法是不正确的。但是,观点l肯定科举制历史贡献 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2正确。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教案f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一)课程内容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要点提示:晚明清初思想家)2-2-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长期处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要点提示:四大名著、昆曲与京剧)2-2-5描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情景和事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要点提示:明代城市生活、明清乡村生活的变化)。
(二)活动建议1.以《晚明清初主要思想家》列表,梳理主要思想家及其主要代表思想,结合主要著作、言论来分析。
2. 组织学生举办文学鉴赏会、故事会等活动,由学生结合已知知识介绍四大名著和京剧、昆曲,从文学作品中体验当时社会风俗和折射的进步思潮。
3.以《南都繁会图卷》、《货郎图》等描绘明朝城市、乡村的画作,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感悟明朝中后期商业繁荣景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晚明清初主要思想家(李贽、清初三大家)及其思想。
(2)知道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明清主要文学作品,知道昆曲和京剧,能结合已有知识积累介绍1-2部明清小说、戏曲作品。
2..能力目标(1)结合明清小说、戏曲作品的描述,理解明清小说、戏曲所反映的社会变迁。
(2)借助文图资料,了解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感知当时城市、农村生活发生的变化。
(3)能根据晚明清初思想家主要言论判断、分析其思想观点,并说明这种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情感目标:在明清文学作品和进步思想启蒙中,感悟个性解放、自由思想、民主平等、崇尚爱情的可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经济生活、文化内容、业余生活三方面感受明清社会的世俗化。
难点:从明清文艺作品中感受、归纳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并探讨这种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根据学习难度确定学习方式,对于主要思潮、四大名著等能从教材梳理归纳得出的教学内容,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互评互判,全班归纳总结。
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10张ppt)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大兴“文字狱”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 ? 课文第12页
清朝为了加强专制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1.设立军机处
2.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4.控制世俗生活
清朝雍正时的一位进士写了这样一句诗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他却被杀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当局认为:说“明月有情”是对明朝的怀念。 说“清风无意”是对清朝的讽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PPT历史课件

八股取士
清末改革科举,以时局政治作八股,将项羽和拿破仑两个悲情英 雄比较,于是命题《项羽拿破轮论》。有举子开篇即来: 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 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
比较
隋唐 广泛 不受约束 无限制
明清 《四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八股文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谢谢欣赏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文字狱
问题
明清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1、文字狱 2、编撰《四库全书》时大批书籍遭到销毁或篡改。 3、八股取士
问题
如果生活在明清,你会怎么做? 试着归纳,文字狱有什么样的影响?
四库全书
八股取士
《论语》中有“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某考 官出题“杀鸡为黍而食之”,有考生这样回答:“其或公鸡欤?其 或母鸡欤?”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

为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统治者故意从诗文中摘取 片言只语,罗织罪名,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这 种做法称为文字狱。 朱元璋认为“生”与“僧” 朱元璋收到一贺信 同音,“光”指没有头发,
光天之下, 天生圣人, 为世作则。
是骂他当过和尚,“则” 与“贼”同音,是骂他参 加过反元的起义军,因而 大怒,立即把写贺信的这 个文人处死了。
清朝文人徐大椿:“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 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作欺人技。三名承题, 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 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 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的来肩背高低,口角口 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 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的晦气。”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明清科举制度的哪些变化有关?给 我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 讽刺的是明清的八股取士制度下,读书人只顾 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要按照八股文体来答卷。 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学问,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培养了皇帝忠实的奴仆,有利于 朝廷选拔的不是真正的治国之才,而是皇帝的 统治,但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 奴仆。 文化发展。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 答题观点: 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必须分成八个部分, 文体特点: 叫做“八股文”。
什么是八股取士?
什么是八股文?
破题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八
股 文
严酷荒唐的
明月有情还顾我, 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帝时一进士写
1.上面这首诗有什么问题吗 ? 这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清朝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设计和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设计和反思
优质课资料《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明清加强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及其危害,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从中认识明清政治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综合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能够以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科举制。
(2)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专制皇权在文化、思想上的表现。
2.难点: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
三、教学策略
1.“学为中心”──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第一单元第二课《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结果,从思想文化领域进一步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的史料,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的恐怖氛围,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民主、平等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清时期专制皇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表现,运用辩证的历史观分析其造成的历史影响。
【难点】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民主、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一场冤案(徐述夔“一柱楼诗案”)展开:【情境一】徐述夔乡试中举思考:1、他是通过什么形式被选拔成为举人的?2、寒窗苦读,他读了些什么书?3、你觉得什么样的文章能够脱颖而出?(设计意图:通过设问,让学生了解八股取士的概括。
)出示:清代状元文章,直观了解八股文。
合作探究:八股文的消极影响【情境二】由喜转忧徐述夔的诗文所引起的文字狱。
介绍明清时期其他著名的文字狱案。
出示史料,写写文字狱的严重后果。
学以致用:四库全书【案件总结】徐家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板书(明清)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巩固统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文化领域专制政治领域八股取士···文字狱···。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第1框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设计人教版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明清加强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及其危害,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从中认识明清政治的特点。
2.能力目标:(1)综合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能够以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科举制。
(2)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清专制皇权在文化、思想上的表现。
2.难点: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
三、教学策略1.“学为中心”──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本课教学最大的亮点在于体现“学为中心”的理念。
教学环节简单,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思考。
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要交给学生去探讨、辩论、展示。
教师的任务是提供更多的典型材料、抛出问题或从学生的疑惑中提炼问题、学生展示环节的组织、点拨和提升。
由于教材和图册提供了很多关于文字狱的史料,因此,我再课堂上更多的是补充一些经典史学著作的一些观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
2.败笔之处课堂上,学生还是将更多的兴趣放在了文字狱上,这恰恰是我课前预设时想避免的。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学生版)

1.文字狱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中规模最大、次数最多的是()
A.汉朝B.清朝C.明朝D.唐朝
2.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宋太祖时D.明太祖时
3.穿越时空隧道的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学习的内容是()
A.唐诗B.策问C.《三国演义》D.“四书”“五经”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科举制的新形式及其后果。
四、课余博学
《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的44倍。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许多都收载其中。由于编纂人员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因而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乾隆编修此书的初衷虽是“寓禁于征”,但客观上整理、保存了一大批重要典籍,开创了中国书目学,确立了汉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
【学习重点】文字狱、八股取士
一、课前预学
1.明朝统治者故意从诗文中摘取片言只语,罗织罪名,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这种做法称为。
2.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在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叫做。
3.预学质疑:
二、课中导学
1.明清“文字狱”
(1)什么叫“文字狱”?
4.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D.加强思想控制
5.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反映了()
第五单元 第二课 第一课时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一)学习目标1、知道明、清统治者文化专制的表现,以及造成的影响。
2、知道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
3、通过学习学会分析当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4、通过学习了解明清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
5、知道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思想的变化。
6、尝试分析社会风俗和社会思想变化的原因。
(二)学习重难点知道明、清统治者文化专制的表现,以及造成的影响。
知道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思想的变化尝试分析社会风俗和社会思想变化的原因。
(三)学法指导:1.读、思以上提示预习要点2.通读书本相关页,用红笔圈划出重要字、词、句。
3.完成相关练习。
4.小结自己的收获和预习时产生的问题。
(四)研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为了巩固统治,明、清统治者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就是其中之一。
2.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很大的变化,考试只许在范围内命题。
答卷的文体叫做。
3.清朝在统治安定后,大规模编纂书籍,其中最著名的的是。
4.明清时期社会上掀起一股要求、、的进步思潮。
5.明清时期最为著名的“四大名著”是、、、。
6.明清时期小说、戏曲主角由帝王将相、官吏文人转变为商人、机户、手工工匠、当铺老板等,展现明清的多彩画卷。
7.清朝中后期,成为戏班荟萃的地方,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
8.明清时期,中国的基本定型。
二、合作探究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把心肠论浊清”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学诗句却被乾隆帝亲自批驳:“‘一把心肠论浊清’,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认为这些诗句都是讥贬仇视满清命将胡中藻捉拿归案,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家产全部抄没。
(提示:抓住关键字词,审清题意,然后结合教材和设问要求归纳、整理出答案。
)结合材料谈谈明清时期实行文字狱的实质和影响。
(1)实行文字狱的实质:(2)实行文字狱的影响: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26张PPT)

•
8、不要活在别人眼中,更不要活在别人嘴中。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不满而为你改变,你能做到的只有改变你自己!
•
9、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哪有什么好命天赐,不都是一路披荆斩棘才换来的。
•
10、放手如拔牙。牙被拔掉的那一刻,你会觉得解脱。但舌头总会不由自主地往那个空空的牙洞里舔,一天数次。不痛了不代表你能完全无视,留下的那个空缺永远都在,偶尔甚至会异常挂念。适应是需要时间的,但牙总是要拔,因为太痛,所以终归还是要放手,随它去。
•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
12、女人,要么有美貌,要么有智慧,如果两者你都不占绝对优势,那你就选择善良。
•
13、时间,抓住了就是黄金,虚度了就是流水。理想,努力了才叫梦想,放弃了那只是妄想。努力,虽然未必会收获,但放弃,就一定一无所获。
•
14、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就必须通过磨练。若是自己没有尽力,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不用心。开口抱怨很容易,但是闭嘴努力的人更加值得尊敬。
•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第二课 焚书坑儒 为了加强思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想统治,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清 时期
了加强专制 主义中央集 权制。
案件聚焦一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

八股取士的内容
01
02
03
考试科目
明朝时期,八股取士的考 试科目主要包括进士科、 举人科等。
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八股文的形式, 要求考生按照固定的格式 和韵律进行写作。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四书五 经等儒家经典,士的影响
积极影响
八股取士制度为明朝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对教育方式的启示
提倡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和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师生互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 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05 案例分析
CHAPTER
历史上的案例分析
儒家思想的影响
维护统治的需要
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统一思想, 采取了文化专制的手段。
儒家思想强调秩序和服从,为文化专 制提供了思想基础。
文化专制的发展
01
秦始皇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和医药、种植、占卜等书籍
外的所有书籍,坑杀儒生,这是文化专制的一次重要事件。
02
汉武帝独尊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 严格限制了考生的思想自由和表达方 式,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导致选 拔的人才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
清朝文字狱
清朝时期,统治者通过文字狱等手段 对文化进行严格控制,打压异见分子 和知识分子,造成了文化上的专制和 思想上的禁锢。
现代教育的案例分析
应试教育
八股取士成为文化专制的工具
八股取士制度强调对儒家经典的严格掌握,限制了学者的思 考和创新,使得学术研究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上课版)

你是否愿意生活在明清时期?请说明 理由。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生活在什 么样的社会环境?
列表比较秦朝 、西汉、明朝、 清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朝代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事件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字狱 八股取士
第五单元第二课 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对于片言只语捕风捉影,大搞文字狱的现象最早于下列
A 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八股取士;
B, 试题类型繁多;
C, 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 鼓励考生发表 个人见解。
A 4,下列关于清朝文字狱的解释,准确的是( ) A, 为压制反清思想而迫害知识分子的冤案;
B, 专门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 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机构;
D, 为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而专门建造的监狱。
文字狱 a,肇始:开始于明朝朱元璋,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最为残酷。 b,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c,含义: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
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
d,实例: 明朝 大臣触及“光”、“秃”、“僧”的忌讳而遭杀身大祸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5,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诗句。造成这种局面
D 的主要原因是( ) A, 唐朝科举制度;
B, 元朝人分四等政策;
C, 明朝八股取士; D, 清朝文字狱。
第五单元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所采取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雍正四年(1726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省乡试,他以 《诗经》中“维民所止”四字为考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 首”,以“大不敬”罪入狱,死于狱中。 材料三: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 生了哪些变化?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

强化师资培训
借鉴古代对教师的严格要 求,加强现代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
对现代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如何平衡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 应试能力与综合素质、道德教育与个 性发展等关系是现代教育的挑战。
机遇
借助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模式、国际交 流合作拓展教育视野、个性化教育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为现代教育带来了 机遇。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的结合,限制了文化和学术的创新和发 展,导致中国文化和学术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Part
04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启示现代 教育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 实基础。
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
尽管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有其局限性,但考试作为选拔人 才的重要手段,仍需在现代教育中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 应试能力。
在文化专制的背景下,学术思想受到严格控制,学者们无法自由研究和发表观点,导致 学术发展受到限制。
八股取士成为文化专制的工具
为了维护文化专制,统治者采用八股取士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强调儒家经典的学 习,限制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八股取士对文化专制的反作用
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八股取士强调儒家思想的学习和传承,进一步巩固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正统地位 ,为文化专制提供了思想基础。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
• 文化专制的历史背景 • 八股取士的起源与演变 •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的关联 •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目录
Part
01
文化专制的历史背景
定义与特点
文化专制
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10张ppt)

八股取士的地位、内容、文体和局限性
地位:明清时期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形式 内容:课文第13页
文体:课文第13页
局限性:课文第13页
“四书”、“五经”是什么?
课文第13页阅读卡
自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可以选拔出 优秀人才?人们(统治者和读书人)对科举考试的态 度又是怎样的呢?
分析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原因? 1.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明清政府为了树立权威, 不允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 2. 民族矛盾的存在。为了保护贵族的特权,防 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 大兴文字狱有什么危害? 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人们不敢议论时政,不 敢研究现实,思想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局面.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Fra bibliotek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大兴“文字狱”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 ? 课文第12页
清朝为了加强专制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1.设立军机处
2.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4.控制世俗生活
清朝雍正时的一位进士写了这样一句诗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他却被杀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当局认为:说“明月有情”是对明朝的怀念。 说“清风无意”是对清朝的讽刺。
结合课文14页资料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问题1.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方法,毒害了所 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 始皇的“焚书坑儒” 事件所害只有460多人。 问题2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 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他完全反对科 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 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是八股取士。所以认 为“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的说法是不正 确的。 观点2.是正确的。
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导学案

石梁中学 学科:历史与社会 八(下) 使用时间:2014年 月 日 主备人:刘水才 审核人:1班级 姓名 学号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一.学习目标:1. 知道明清时期为加强文化专制的措施;2. 理解八股取士的内容及其危害。
二.学习重难点:1. 重点:了解明清加强文化专制措施及危害;2. 难点:深刻理解明清文化专制的严重危害。
三.自主学习:1.为了巩固统治,明清统治者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就是其中之一。
统治者故意从 中摘取片言只语,罗织罪名,对作者加以 ,这种做法称为 。
2.清朝的 更多,获罪的大多是下层 。
他们之所以卷入 ,或因爱发议论;或因不知忌讳;或因用字不慎。
3. 清朝在统治安定后,大规模编纂书籍,其中最著名的是《 》,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4. 明清时期仍采用科举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但考试的 和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考试只许在“ ” “ ” 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按指定观点答,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八个部分,叫做 文。
5.“四书”是儒家经典《 》《 》《 》《 》的合称; “五经”是《 》《 》《 》《 》《 》的合称。
四.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P12“阅读卡:诗句引发的文字狱”内容。
回答下面问题: (1)明清统治者屡兴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2)分析明清时期文字狱的严重危害?2.阅读课本第14页“资料和观点1、观点2”,回答下面问题: (1)说说为什么顾炎武认为八股文的消极影响比“焚书坑儒”还要大?(2)结合科举制度的演变,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五.课堂检测:1.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的根本目的是( ) A .防止人民反抗 B .巩固封建统治 C .压制知识分子 D .统一思想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造成学生死读书,脱离现实生活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3.清代诗人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上课

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 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 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从而禁 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 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消极一面: 大批书籍被 认定对清朝 统治不利, 遭到销毁或 篡改,加强 了文化专制。
积极一面: 是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遗产的汇总。 在一定程度上起 到保存、整理和 传播中国古代文 献作用
5)放榜是坐 立不安像猕猴
6)名落孙山像 叮了药饵的苍蝇
7)想再试一次 像破壳的小鸡
八股取士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 知识面日益狭隘,另一方面也导致 读书人的心灵创伤。许多读书人为了
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 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 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6、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 的根本目的是( ) B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7、关于明朝科举制(A ) 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 ③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A.①②③④全对 B.①②③④不对 C.①②③对④不对 D.①不对②③④对
查嗣庭担任江西乡试主考官时,出题“维民所止”,这本来是《诗 经》上的,可硬是被告密说“维止”二字是“雍正”去了头,雍正 于是钦定了“大逆不道”的罪名,株连的范围也极为广泛。 徐骏 “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的诗句,被认定“清”是满 清,“不识字”、“乱翻书”是指影射满人没文化,被灭族。 到乾隆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130余案。胡中藻“一把心 肠论浊清”,处斩弃市。沈得潜“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剖 棺戮尸。李一“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师相,无非糊涂”,凌迟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周星期第课时年月日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明清统治者在加强皇权方面采取的文化主要措施及其结果,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
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
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
的衰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重点:明清专制皇权在文化、思想上的表现
难点: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航
预习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了解文化专制的相关内容。
二、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
(反映了明朝统治者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官员思想和行为的控制,竭力维护专制皇权的史实。
)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由此导入。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引出专制皇权在清代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内容,并通过图片资料,使学生明确大兴“文字狱”。
出示左图诗句,让学生思考上面的问题。
然后进一步思考:清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通过大兴文字狱,清统治者以更加严密的方式控制人们的思想,并达到打击异端、强化皇帝权威的目的。
)
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总结归纳:清朝大兴文字狱,不是偶然的。
一方面,这是因为君权在清代进一步加强。
清廷为了树立起威信,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人们的言论稍有嫌疑,即严加镇压。
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民族矛盾的存在。
清廷虽然竭力标榜“满汉一体”,实际上为了保护满族贵族的特权,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文字狱就是手段之一。
文字狱
(1)文字狱的含义
(2)文字狱的目的:
(3)文字狱的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4)评价
2、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出示考生看榜图和抄有范文的夹带衫图
引导学生思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是否还像以前那
样可以选拔出优秀人才?考试的内容有没有发生变化?人们(统治者和读书人)
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比较和讨论。
总结引导:“八股取士”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它同秦的焚书坑儒一样,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
三、课外延伸。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高度集权统治的时期,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那么西方的君主专制与中国的专制皇权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自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都是王权至上,由统治者牢牢掌握着国家政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臣民的监控;西方君主专制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中国依然维持着皇帝专制的国家体制,在西方国家变革的历史大潮中,逐渐趋于落后。
)
思考:
你对明清的科举制有什么见解?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