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幸福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幸福感

作者:张红梅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02期

一、绪论

我们能看到有关对城市与农村、穷人和富人、成人及对小学生,中学生的幸福感的分析研究,但很少见到有关幼儿幸福感的教育研究,我们有必要从关注人的内在需求,从幼儿发展的视角,深入关于幼儿幸福感的认识,开展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在这里我希望通过研究能对幼儿幸福感的培养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幼儿的幸福感培养。

二、研究问题

1.问题提出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对于幼儿来说,拥有幸福的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涯中的主要目标,该目标实现的优劣直接影响其毕生的幸福。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多关注于学生的卫生保健和与入学后的应试能力紧密相关的智力开发,却对幼儿人生的幸福感的关注较为匮乏。

2.概念界定

从心理学角度说,幸福感是人在自身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又对自身满足的情况进行了有意识的反省后,体验到的一种特殊的积极感受。

幼儿期是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其各项心理功能尚处在发展阶段,认知能力,情绪情感调控能力、自我概念等也都还处在迅速发展之中。因此,后天的各种不良因素极易对其心理健康造成消极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终生幸福感。幼儿幸福感,可以理解为儿童在所生活的环境中,其各种生理、心理和认知等方面的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其结构要素包括了幼儿对生活总的满意度、对各类主要活动的满意度、季节的情感体验和消极的情感体验。

3.研究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这些指导性文件都凸显了对幼儿积极情感的关注,尤其是“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排序,体现了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就是培养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教育作为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人的幸福能力,即追求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由于对幸福观和对个体需要认识的偏差,家庭教育中往往忽视了幼儿的真是内在需要,将成人的幸福观凌驾于幼儿之上,把幸福等同于物质条件的优裕,向幼儿灌输“成龙”“成家”,过

分宣扬“竞争”和“超群”,幼儿园在社会竞争和家长需求的双重压力下,教育中也存在重知识传授、特长教育,不重视学习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的趋势。幼儿期的教育日趋专业化、成人化。

三、如何加强教育教学,全方位实施促进幼儿幸福感教育

1.加强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多样性。

①根据幼儿在游戏中最具有幸福感的特点,开创“娃娃家”“超市”“理发店”等系列自主性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投入的情感,培养幼儿交流、参与、表现的能力,拓展幼儿游戏或区域活动的选择面,保证幼儿更多的自主性。

②举办重大的欢乐节日系列活动。每到元宵、元旦、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和“三八”“五一”“六一”“国庆”等节日,全园上下总动员,做到精心准备、隆重举办、精彩回放。

③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我园的“起点课程”则是顺应当下幼儿课程发展趋势,满足儿童的终极需要,体现了幼儿园对幼儿的人文关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成人幸福观的偏差,成人对幼儿个体需要认识的偏差及对幼儿学习认识方法的偏差,从而导致部分儿童在幼儿园没有感受到幸福,幼儿对幸福的追求欲受到了抑制,如何让孩子在幼儿园感到幸福是非常急需的。开展别具一格的园本活动,如“户外体验活动”等,让幼儿在大自然的体验活动中积极探索,善于观察与思考,乐于表达和表现,体验成长中的欢乐。

2.家长加强知识与修养的提升

韦斯伯德指出:“幸福源自道德”。太多家长在促进孩子学业成绩方面过于积极,而在引导其道德生活方面则显得过于被动。对于之前几乎每代父母都了然于胸的一个事实我们却视而不见——即培养高尚道德需要有意识且持续的努力。他告诫家长:虽然我们知道应该追求自己本性中善良的一面,但面对削弱自己指导作用的障碍时,我们却并未采取任何措施,也看不见自己身上所具有的真正的到的潜力。而我们在这些方面的失败将是孩子付出昂贵的代价。我们必须相互提出更高的要求。儿童对于幸福感的需要主要体现在自尊上。儿童阶段获得的幸福感将成为个人一生的基石。随着儿童逐渐开始拥有生命意识,幸福感不再仅仅是感官满足,也成为内心的一种体悟。家长要帮助幼儿消除自卑感、消除消极情绪。幸福感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3.完善家园合作渠道,科学共育幼儿幸福感

①健全组织,完善规划,规范管理家长学校。学校通过家长学校联络网络,可以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德育教育意见,收集家长对孩子教育困惑的问题:如孩子的心理问题、行为习惯问题、隔代教育问题等等,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幸福感。

②建立和完善共育工作网络,家庭与学校实验教育的良性互动,及时掌握和通报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

四、谈论与思考

幸福感是幼儿积极情感、态度的具体表现,对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孩子的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以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因此,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人们对早期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我们更有必要深入了解幼儿的现实生活,了解幼儿的真实感受,尤其应在幼儿早期成长的历程中来辨析幼儿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理查德·韦斯伯德 .守护孩子的幸福,2010(04)

【2】吉林日报.构建幸福感,2009

【3】周婵.北京北师大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中国儿童幸福感调查报告.

【4】檀传宝.幸福教育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

【5】奚恺元,王佳艺,陈景秋.撬动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