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模板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论语》十则中的常用文言实词,能够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课文。

- 理解《论语》十则的思想内容和核心观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论语》十则的思想内容和核心观点。

2. 掌握《论语》十则中的文言实词和句式结构。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和解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十则中的深层次含义和哲学思想。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言文的翻译和解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孔子及其《论语》的背景知识。

-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论语》十则,标记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 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全班共同探讨。

4. 教师讲解- 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 重点讲解文言实词、句式结构和思想内容。

5. 课堂练习- 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论语》十则的理解。

2. 深入探究-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论语》十则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3. 拓展延伸- 结合现实生活,探讨《论语》十则中的观点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总结反思- 学生总结《论语》十则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 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发言质量。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教案:《论语》十则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高中语文《论语》十则详细内容:本节课将学习《论语》中的十则名言,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不器、逝者如斯夫、默而识之、学而不思则罔等。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名言,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提高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掌握十则名言的原文及含义。

2.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这些名言,理解其中的道理和价值。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十则名言的原文及含义的记忆和理解。

难点: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名言深层含义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论语》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原文阅读:让学生齐读十则名言,注意发音和语气,理解名言的含义。

3. 讲解与讨论:对每则名言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名言背后的儒家思想,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将儒家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加深对名言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名言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理由。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十则名言的原文,并在每则名言旁边标注出其含义和背后的儒家思想。

七、作业设计1. 请将十则名言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理由。

2. 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儒家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 请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看法和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论语》十则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这些名言。

同时,学生也应该能够将儒家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论语》内容,深入研究儒家思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论语十则》复习课教案

《论语十则》复习课教案

《论语十则》复习课教案《论语十则》复习课教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一起参与我们的学习,大家高兴吗?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我们此时的喜悦之情吗?(生齐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这句话就出自(生答:《论语十则》),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论语》,在温习中感受圣贤给我们的启迪。

二、出示复习目标:①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准确翻译句子。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熟练背诵课文。

④感知圣贤的思想,在圣贤思想的引领下,去实践、求知。

三、复习导学:(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二)自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温馨提示:注意其中的通假字,要读出还原后的字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子三省()吾身诲()女()知之是知也()(三)掌握重点实虚词意义。

温馨提示:复习方法要灵活,做到“词不离句”。

复习流程:1、先自我结合注释复习重点实虚词,复习熟练后,同位互查。

2、检测:解释下列括号内的词。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吾日三省吾身()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⑤传不习乎()⑥学而不思则罔()⑦思而不学则殆()⑧是知也()⑨见贤思齐焉()⑩死而后已()⑾其恕乎()(四)知识归类(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展示、补充、提问)1、通假字(提示:解释要全面通,译为)2、古今异义词(提示:古文中翻译出来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同,并且现在不再沿用的词意才是古今异义词)3、词类活用(提示:根据翻译前和翻译后的词性判断)4、一词多义(提示:结合语境解释意思)5、特殊文言句式(提示:被动句注意句中有一个词翻译成“被”字;省略句以省略“于”、“之”为主;判断句的标志一般是“……者……也”“……也”“……者也”;倒装句一般表现为翻译出来的语序与原句发生了改变)(五)熟练翻译课文。

《论语十则》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设计《论语》十则一、教学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三、课前准备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一、复习初一年学过的《<论语>六则》1、全班齐背(活跃课堂气氛)2、指名学生介绍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十则。

二、教学思路(一)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1、播放录音,学生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3、指名朗读4、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①则省: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身:自己忠:诚心诚意信:诚实梗概:多自省②则见贤思齐: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梗概: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③则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梗概:讲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归纳: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④则: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任重道远: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梗概: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⑤则道:仁道处:据有,取恶:厌恶、讨厌梗概:追求“富与贵”,要“从其道”。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教案主题:学习《论语》十则教案目标:1. 了解《论语》中的十则。

2. 理解和分析《论语》中的十则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导入: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学习《论语》十则:逐则阅读和讲解《论语》中的十则,包括其原文、翻译和解释。

3. 分析和讨论:对每则《论语》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其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

4. 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或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其他句子或段落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5. 总结与评价:总结《论语》十则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评价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方法:1. 导入:使用图片、视频或案例等多媒体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阅读和讲解:教师先阅读原文,然后对其进行解释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

3. 分析和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互相启发。

4. 练习: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写作练习或语言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和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核心思想,并对《论语》的现实意义进行评价和展望。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观察和评价他们对《论语》十则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学生进行的写作练习或其他形式的练习,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学生个人发表的见解和观点,评价他们对《论语》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拓展活动:1. 可以邀请专家或学者来进行《论语》的讲座或研讨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习资源。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项目或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和应用《论语》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教学资源:1. 《论语》的中英文版本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箱等,用于导入和展示相关资源。

3. 讨论和分享的工具,如小组讨论的策略、学生讨论记录等。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第一篇:论语十则复习《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

全书共()篇,是()体散文。

它与()()()()是合称“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春秋末期()国人,我国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

2.结实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⑪学而不思则罔()⑫思而不学则殆()..⑬温故而之新()⑭择其善者而从之()......⑮学而时习之()⑯不亦君子乎()....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⑱人不知而不愠()⑲其恕乎()..⑳不亦说乎()⑴吾日三省吾身().....⑵见贤思齐焉()⑶是知也()...⑷松柏之后凋也()⑸勿施于人()..⑹吾日三省()⑺必有我师焉()..3.找出文总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⑪()通(),()⑫()通(),()4.用原文语句回答;⑪孔子讲述求学能获得乐趣的句子是:⑫表明巩固知识与创新知识的句子是:⑬讲述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⑭讲述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君子之风的句子是:⑮讲述学友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激励,才能增长才干,得到快乐的句子是:⑯指出只要虚心学习,到处有老师的句子是:⑰文中与“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⑱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中考论语十则复习课学习教案

中考论语十则复习课学习教案
第11页/共34页
第十二页,共34页。
1.子 曰:“学 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 朋 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bù yì lè hū)? 人不 知 而 不 愠, 不亦 君子 (jūnzǐ) 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经常地去温习(wēnxí)它,不 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曾子是每天而内三自省省:也吾日三省吾身
10、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北京的朋友, 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ù yì lè hū)
第6页/共34页
第七页,共34页。
1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
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与“取长补短”意思
第二十九页,共34页。
修身做人: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sōnɡ bǎi)之后凋 也。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29页/共34页
第三十页,共34页。
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
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30页/共34页
第三十一页,共34页。
本课中出现(chūxiàn)的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的无法形容了。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
学习方法(fāngfǎ):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复习教案下载

《〈论语〉十则》复习教案下载

《〈论语〉十则》复习教案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前十则,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学而》篇和《为政》篇。

具体内容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君子不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等十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字面意义,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儒家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论语》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论语》前十则,让学生熟悉文本。

(2)逐句解释,分析句子的字面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解读《论语》中的名句。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论语》前十则,巩固所学内容。

(2)针对每个名句,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论语》中的某一则,展开讨论,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儒家思想关键词:仁、义、礼、智、信、孝、悌、谨、信、爱、周、比、器等。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前十则,涉及教材的章节为《论语》开篇至“子罕言利”章。

详细内容包括:论学习态度、论仁、论礼、论孝、论君子与小人之辨、论言语行为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念。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学会以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的古汉语词汇,把握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前十则的经典语句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论语》前十则原文及译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2. 讲解:逐则解读《论语》前十则,分析句子结构,解释古汉语词汇,阐述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举例说明《论语》中的道理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论语》前十则,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论语》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a. 论学习态度b. 论仁c. 论礼d. 论孝e. 论君子与小人之辨f. 论言语行为3. 重点句子及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论语》前十则,要求准确无误。

b.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论语》前十则的理解。

2. 答案:a. 略b. 示例:在学习《论语》前十则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以此为指导,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论语》十则》复习学案

《《论语》十则》复习学案

《〈论语〉十则》复习学案班别姓名【复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够准确翻译名句。

(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完成有关本课试题。

【学习过程】一、学生自学自测(一)、名句过关:(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3)子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6)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10)子曰:“其恕乎!,。

”(《卫灵公》)(三)翻译重点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吾日三省吾身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任重而道远。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展示交流1、读背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读背课文,读准读通读熟背会。

2、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三、课堂研讨1、内容理解:这十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在今天仍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2、写出出自选文的六个成语: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

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4、理解性默写《论语》十则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名句是《论语》十则中提出应如何看待别人优点与缺点的名句是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论语十则复习学案

论语十则复习学案

《论语》十则复习学案大连市一二七中学初一语文组主备人:刘晓艳审核人:语文组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2012、10、16一、复习目标:1、积累孔子及《论语》的有关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二、复习内容(一)文学常识积累1、《论语》是早期()散文,是记录()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与《》《》《》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为“至圣”“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二)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传不习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弘毅()曾()子诲()女()知之乎不思则wǎng()不学则dài()其shù乎()三省()(三)解释加点字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吾日三省...吾身.()()()()4、传.不习乎()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不知为.不知,是知.也()9、择其善者而从.之()10、士不可以不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13、不亦说.乎()14、诲女.知之乎()15、见贤思齐焉()16、必有我师焉()17、仁以为己任()18、勿施于人()(四)、古今异义词1、是知也古义:今义2、死而后已古义今义3、然后知松柏古义今义(五)一词多义:1、而:①学而时习之()②人不知而不愠()③任重而道远()④吾恂恂而起()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是知也。

《论语》十则复习导学案

《论语》十则复习导学案

《论语》十则复习导学案主备人:杜玉霞复习目标:1、理解各则语录。

2、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3、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1、回顾课本内容,翻译句子要求:可以顺畅流利地诵读;可以流畅自然地翻译;可以准确无误地阐述。

2、理解课文请同学们在摘记本上整理这一课的重点内容。

要求按分类的方法来整理,比如可分成作家作品类、成语类、名言警句类、难句翻译类等。

①、作家作品类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成语类③、名言警句类用于学习态度:用于学习方法:用于思想修养:用于思想方法:用于日常生活:④、难句翻译类(二)学以致用(自己完成下面题目,组长领导成员确定答案,注意不要出现错字哟!)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来表达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4、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而应.5、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6、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谓.7、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严正警告:8、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要坚强,要像松柏那样:9、一个人要经常反思,孔子是:曾子是每天三省:10、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达标检测:一、按原文填空:1 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 ,不亦远乎?7岁寒,________________.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论语》中十则经典语句的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论语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论语》十则语句的含义,学会运用论语思想。

2.教学难点:如何将论语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准备1.教材:《论语》相关语句。

2.辅助材料:论语故事、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论语》十则语句1.讲解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讲解第二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讲解第三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讲解第四则:“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讲解第五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讲解第六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讲解第七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讲解第八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讲解第九则:“默记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0.讲解第十则:“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分析每个语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论语思想。

4.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理解论语语句的心得体会。

2.学生举例说明论语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论语》十则语句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2.在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也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论语故事的兴趣较浓,可以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相关故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论语十则大学语文讲课教案

论语十则大学语文讲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论语》十则中的主要思想和教育理念。

- 掌握《论语》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并能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

-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论语》十则中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

- 掌握《论语》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和成语。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孔子关于学习、为人、治国的教育思想。

- 跨越时空,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儒家思想。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课堂讲解- 按照教学目标,逐则讲解《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 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探讨《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论语》全文,深入了解儒家文化。

论语十则复习目标及练习

论语十则复习目标及练习

《〈论语〉十则》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记忆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并会翻译各则语录。

2、结合本文的学习加强人格修养;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一、文学常识:1、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论语》属散文,是记录的一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五经:、、、、。

3、读准字音:论语不愠自省罔殆其恕乎弘毅人之所恶二、解释下列字词和句子时习不亦说(yuè)乎愠(yùn) 吾日三省信传故新罔殆女是知也弘毅凋其恕乎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顺接,指用“而”字连接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如“学而时习之”这种情况,在白话里通常不必用起连接作用的词。

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

这里的“而”字同白话里的“可是、但是”相当。

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择其善者而从之()三、课文内容分类总结学习方法:①修身②做人③④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在《<论语>十则》中,孔子提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就是,。

论语十则复习教案

论语十则复习教案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5《<论语>十则》中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合作交流: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把握考点,深入理解
4、链接中考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4题。
2.(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3.—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活用知识,体验中考
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
语录体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
作业布置
做《复习讲义》
掌握<<论语>>相关文学常识
温习相关词语意思
翻⑷学而不思则罔
⑸思而不学则殆
(6)传不习乎(7)是知也(8)其恕乎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其恕乎(11)见贤思齐焉
(1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3)士不可以不弘毅(14)知松柏之后凋也
(15)择其善者而从之
(16)为人谋而不忠乎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复习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一起参与我们的学习,大家高兴吗?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我们此时的喜悦之情吗?(生齐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这句话就出自(生答:《论语十则》),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论语》,在温习中感受圣贤给我们的启迪。

二、出示复习目标:
①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准确翻译句子。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熟练背诵课文。

④感知圣贤的思想,在圣贤思想的引领下,去实践、求知。

三、复习导学: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二)自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温馨提示:注意其中的通假字,要读出还原后的字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子
三省()吾身诲()女()知之是知也()
(三)掌握重点实虚词意义。

温馨提示:复习方法要灵活,做到“词不离句”。

复习流程:
1、先自我结合注释复习重点实虚词,复习熟练后,同位互查。

2、检测:解释下列括号内的词。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⑤传不习乎()
⑥学而不思则罔()⑦思而不学则殆()
⑧是知也()⑨见贤思齐焉()
⑩死而后已()⑾其恕乎()
(四)知识归类(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展示、补充、提问)
1、通假字(提示:解释要全面通,译为)
2、古今异义词(提示:古文中翻译出来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同,并且现在不再沿用的词意才是古今异义词)
3、词类活用(提示:根据翻译前和翻译后的词性判断)
4、一词多义(提示:结合语境解释意思)
5、特殊文言句式(提示:被动句注意句中有一个词翻译成“被”字;省略句以省略“于”、“之”为主;判断句的标志一般是“……者……也”“……也”“……者也”;倒装句一般表现为翻译出来的语序与原句发生了改变)(五)熟练翻译课文。

温馨提示: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复习流程:
1、先自我翻译,划出不会翻译的句子或词语。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组长每人抽查一则。

准备班内展示。

3、检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⑤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⑧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⑨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熟练背诵课文。

复习流程:
1、先自我熟练背诵,边背诵边解决容易出错的字词。

2、全班接龙式检查。

3、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语句。

温馨提示:先读准要求,再对号入座,最后确保书写无误。

①作者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只有经过恶劣环境考验才能看出君子品格的比喻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广阔的天空。

”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的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一个成语,。

⑥平时学习的知识要注意复习和运用,尤其到期末总复习时,应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做到_______。

四、品经典,谈感悟。

同学们,《论语》中的这些经典句子是“圣人”孔子先生的言行结晶。

这些充满智慧的妙语总能启迪着我们的心灵。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话?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总结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掌握了……
六、结束语:
学习《论语》,学习任何经典,所有古老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那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环的照耀下,尽早建立能够符合社会道义的标准。

让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继续践行圣贤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我,好吗?
七、作业设计:
1、做完导学案上没做上的习题。

2、运用本节课梳理知识的方法,把《世说新语》上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