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1植被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1植被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
5.1 植被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图像识别主要植被类型;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天然植被:天然形成,如 、 、 等。
从高到低分三层: 、 、 ,影响因素是 。
气温越 ,降水量越 ,垂直结构越丰富。
下图为森林中的成层现象示意图。
读图,完成 1~2 题。
1 、 自地面到顶部依次可见( )A .乔木、灌木、草本B .草本、灌木、乔木C .灌木、草本、乔木D .乔木、草本、灌木 2 、森林中形成明显垂直分层结构的主导因素是( )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如 、 等。
A .地形B .光照C .水分D .土壤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下图是某植被示意图。
读图,回答3—4 题。
3.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 干旱B.湿润C.寒冷D.炎热4. 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 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图 1)。
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
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图2),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
读图,完成5~7 题。
5.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 ( )A. 耐寒B.耐旱C.耐风D. 耐渍6.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 旱灾B.水源C.大风D. 障碍物7.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 ( )A. 环境污染B. 土地退化C. 生物入侵D. 生物多样性增多祁连圆柏是“随遇而安的树种”,是青藏高原名副其实的常青树,广泛分布于海拔2600~4300m 的阳坡、半阳坡地带。
祁连圆柏树干笔直或略扭,叶子为刺叶或鳞叶,根系发达。
但在柴达木盆地,很多祁连圆柏都呈孤岛状态分布,它们的周边被荒漠包围。
据此完成 8~9 题。
8.祁连圆柏的生长习性为( )A .喜热B .喜湿C .耐盐碱D .耐寒旱、耐贫瘠9.柴达木盆地中很多祁连圆柏呈孤岛状态分布且周边被荒漠包围,说明了( )A .植被破坏严重B .气候干旱,降水少C .祁连圆柏存在时间长D .人类保护某地理小组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图1),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图2)。
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5.1 植被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地理学案
第一节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1)植被对环境有改造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能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环境影响植被的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3)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反过来,它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二、森林1.热带雨林(1)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气候特征: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3)生态特征①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
②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③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④各月都有花开,有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1)分布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2)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3)生态特征①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②垂直结构较简单。
③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
④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1)分布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2)气候特征: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
(3)生态特征①乔木叶片宽阔。
②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气候特征: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3)生态特征①树种以松、杉类植物为主。
②树叶短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三、草原与荒漠1.草原——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的地区(1)热带草原①分布地区: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植被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的概念:自然界□01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02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03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改造环境: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04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植被的垂直结构形成: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05阳光的生存竞争。
影响因素:气温越□06高、降水越□07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08多,垂直结构越□09丰富。
4.植物的适应性:天然植被具有□10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1.判断正误。
(1)荒漠不属于植被类型。
(×)(2)植被只能适应环境,不能改造环境。
(×) 2.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为( )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水源 答案 B解析 气候是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
3.仙人掌适应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提示干旱的自然环境。
二、森林1.分布: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类型、分布及特点1.判断正误。
(1)水热充足的地区,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数量多。
(√)(2)常绿阔叶林秋冬季不落叶。
(×)2.亚欧大陆北部的植被主要为( )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答案 A解析亚欧大陆北部主要是亚寒带,主要的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3.说出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两种森林。
提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三、草原与荒漠1.形成(1)草原:在热带和温带,当□01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
(2)荒漠:在水分更少的□02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
2.草原(1)热带草原:分布在□03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04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05枯黄。
(2)温带草原:草原□06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3.荒漠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07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被与土壤的知识,我将采用生动、具体的情景创设方法。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植被景观图片和土壤剖面实物,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植被与土壤,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植被与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地表自然景观的形成与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教必修第一册》的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植被分布、类型及其生态环境意义的认识。本案例针对高一上学期的地理大单元教学,以植被为核心内容,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深化学生对植被与土壤关系的理解,培养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本教学案例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关注植被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分布的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4.情境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中学习植被与土壤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5.反思与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
5.1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植被”,主要介绍了植被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植被是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的总称,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的植被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现实生活中的植被景观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植被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特点。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小组项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设计一份校园植被保护计划”、“探讨城市绿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3.组织小组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如: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相互提问、评价。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如:“你在本次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你认为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何?”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植被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并撰写讨论报告。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相互提问、评价。如: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共同探讨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让学生回顾植被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植被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如:“为什么沙漠地区植被稀少?”、“植被对水资源有哪些影响?”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5-1植被课时学案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结合图文材料,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
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________的________,称为植被。
2.植被分类⎩⎪⎨⎪⎧天然植被:、草原、等天然形成的植被。
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和的植被。
3.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
(2)稳定植被形成________明显的________结构。
(3)天然植被按________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________的特征。
【判断】(1)植被就是指植物。
()(2)气温越高,植被越茂密。
()(3)天然植被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点。
()【判断】(1)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各月都有花开。
()(2)常绿阔叶林较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
()(3)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降水稀少的地区。
()三、草原与荒漠 1.草原(1)热带草原 ⎩⎪⎨⎪⎧分布: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特点: 生长旺盛,草原葱绿; 降水稀少,草类枯黄(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________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________和结构。
【判断】(1)热带草原地区草类茂盛,无乔木、灌木。
( ) (2)温带草原地区一般深居内陆或降水较少。
( ) (3)荒漠地区沙漠广布,无植被分布。
( )【学法指导】 判断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的方法(1)天然植被物种相对丰富,人工植被物种比较单一。
(2)天然植被在自然状态下就能生长得很好,人工植被需要在人的管理条件下才能很好地生长。
【知识拓展】 喜光植物与喜阴植物(1)喜光植物:要求有充足阳光直接照射才能生长或生长得良好的植物,多生长于林上及阳坡。
(2)喜阴植物:要求在适度隐蔽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或生长得良好的植物,多生长于林下及阴坡。
第5章植被和土壤大单元教学设计学历案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在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具备了初步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五章植被和土壤的学习,学生对以下方面的情况值得关注:
1.知识基础:学生对植被和土壤的概念、分类等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植被和土壤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c.结合实例,阐述不同土壤类型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被类型或土壤类型,分析其分布规律和特点。
2.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植被和土壤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植被和土壤分布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的植被和土壤分布规律。
4.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植被和土壤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植被和土壤的分布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6.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结合乡土教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植被和土壤特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1.植被概念、分类及地理分布
a.教师讲解植被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植被的定义。
b.介绍不同类型的植被,如草原、荒漠、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并分析其地理分布规律。
c.结合我国植被分布图,讲解我国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
2.土壤的概念、形成与分类
a.介绍土壤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
b.讲解土壤的组成和分类,如黑土、黄土、红土等,并分析其主要分布区域。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1.1植被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植被与环境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植被概念和分类,了解植被的演化过程;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环境对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的影响;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植被对环境的影响;4.体会珍惜爱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培养人地协调观。
学习重难点1.理解环境对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的影响;2.说明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学法指导一、植被1.植被的定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的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 植物垂直结构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和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高,植物种类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二、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在地表,除极端干旱、寒冷的地方外,几乎都有植物生长。
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植物与环境三、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土壤、大气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着帮助,它必须依赖环境,适应环境,以维持其生长。
同时植物也在生长的过程中改变着其生长的土壤、水分、大气等环境条件。
不同的区域植被的主要环境效益不同四、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破坏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洪涝灾害加剧;植被破坏土壤冲刷土层变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地形:沟壑纵横;植被破坏蒸腾减弱大气湿度下降气候变干生态恶化。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后反思。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阶段提升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第五章植被与土壤1.宏观思路:本章讲授的是植被和土壤,植被与土壤是自然地理要素的组成部分,通过主要植被类型识别、土壤的观察,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同时明确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增强人地协调观。
2.复习策略:认识角度可以结合相关实例(光合作用),说明植被与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在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或实例分析数理分析观察校园的土壤和植被,总结其特征并进行识别和判断过程推理充分利用一些典型的题目,领悟答题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图像运用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各种图像,增强对地理事象的直观认识。
通过景观图可以进一步明确一些植被的特点,初步辨别土壤,明确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我国几种典型的土壤的分布地区及其特点类型分布地区特点黑土东北平原北部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黄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土层深厚,但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还有不少盐碱地、沙地。
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磷肥、氮肥,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旱、涝、碱、沙红壤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加以改造紫色土四川盆地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酸碱条件适中,可在风化母岩上直接刨耕引种(2021·石家庄高一检测)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
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ρb=M s/V t=M s/(V s+V w+V a),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土壤容重越大 ( )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2)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东南丘陵的红壤B.松嫩平原的黑土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3)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 )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解析】(1)选A,(2)选B,(3)选A。
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植被的类型、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地协调观念。
2.综合思维: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水文等多角度分析植被的分布规律,理解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地理实践力: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学会分析植被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区域认知:增强学生对不同区域植被类型的认识,理解植被对区域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植被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植被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植被分布的影响因素,理解其复杂性。
•培养学生将植被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某地区植被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类型植被的图片、分布图、气候图等)。
•教材及配套地图册。
•案例分析材料(如热带雨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的形成与分布)。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被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征。
•地图分析法:利用地图册引导学生观察植被的分布规律。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植被分布的影响因素,促进思维碰撞。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展示地球上丰富多样植被类型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有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植被?它们是如何分布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被。
新课教学1.植被的类型及其特征•介绍植被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标准(如按形态、生长环境等分类)。
•逐一介绍热带雨林、草原、荒漠、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常见植被类型的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每种植被类型的典型图片和分布区域。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不同植被类型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2.植被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要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强调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复习3步方案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复习3步方案步骤一章末整合提升重点问题探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资料1 城市洪水与土壤蓄水功能缺失问题1 城市大面积土地表面被硬化,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思维线索]地面硬化―→下渗受阻―→土壤含水量降低答案:下渗环节受阻,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小。
问题2 以北京为例,说明土壤对蓄积雨水和减轻洪涝灾害的意义。
[思维线索]土壤蓄水―→地表径流降低―→洪涝减轻答案:土壤可吸水、能蓄积大量雨水、减轻洪涝威胁。
资料2 雨水花园问题1 从对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
[思维线索] 主要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系统分析即可。
答案: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通过植被、土壤的过滤,净化了雨水;将雨水净化汇集,蓄积了水资源;利于城市绿地的灌溉等。
问题2 雨水花园还有哪些作用?[思维线索] 主要抓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分析。
答案:为城市绿地提供灌溉用水,利于节约水资源;增加空气湿度,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利于保持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减轻城市雨涝的发生等。
资料3 海绵城市问题1 推想海绵城市地面材料的特点。
[思维线索] 主要从实用、美观、环保等角度分析。
答案:地面材料应具有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
问题2 从雨水花园到海绵城市,对城市雨涝控制的思想有哪些发展?[思维线索] 抓住雨水花园及海绵城市的内涵进行对比。
答案: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净化,渗入地下,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即利用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建成“海绵体”,使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压力。
5.1植被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简答题:如“请简述我国南方植被的主要特点。”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总结归纳
在本节课结束时,我将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1.知识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植被的概念、分类、地理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环节,提高了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植被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植被概念、分类、地理分布规律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分析家乡植被分布特点,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5.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关爱自然。
-通过讨论植被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借助现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植被保护的政策和措施,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利用GIS软件分析植被分布数据,提高学生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跨学科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植被保护的意识,认识到植被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树立绿色环保观念。
2.增强学生对我国植被资源的了解,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点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拓展学习,如开展植被调查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019版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节PPT课件(5.1-5.2+章末综合)图文
• 5.该山地丘陵区最可能位于( B )
• A.四川盆地
• B.山东半岛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两广丘陵
• 6.下列关A于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
确的是( )
• A.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 B.与坡度呈正相关
•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A
• 7.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
植物
动物
腐殖质 微生物
3.气候与土壤
亚寒带 针叶林
思考:岩石风化的速度和强度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
呈正相关: 湿热>干冷
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是哪一种? 为什么?
探究二
• 材料一 下图为亚马孙热带雨林生 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 材料二 生物炭,指在缺氧的条件下把生物质进行 高温处理,生物质中的油和气燃烧掉,剩下的就 是生物炭。生物炭几乎是纯碳,埋到地下后可以 有几百至上千年不会消失,等于把碳封存进了土 壤,同时减少二氧化氮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生物炭富含微孔,可以补 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移除土壤污染物,有效保 存水分和养料,提高土壤肥力。
观察土壤
• 1.土壤颜色 • 2.土壤质地 • 3.土壤剖面构造
红壤
黑土
棕壤
黑钙土
成分
砂比例适中
黏 土
黏粒
通气、透水 性能
强
蓄水、保肥 耕作情
性能
况
弱
易耕作
强
强
理想
差
强
不易耕作
森 林
有机质层
土 壤
腐殖质层 ——黑色
剖 面
淋溶层 ——浅色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1 植被与土壤 精品学案
植被与土壤一、学习目标二、知识梳理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的类型自然界①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②形成的植被叫作天然植被;③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叫作人工植被。
2.植被与环境(1)新形成的裸地上,植物生长过程中,逐步改造其生长的土壤、④等环境条件,从而使更多植物生长。
(2)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⑤的生存竞争,形成分层明显的⑥。
通常,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的数量越⑦,垂直结构越⑧。
二、森林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⑨气候区,植物全年生长旺盛,物种丰富,垂直结构⑩。
2.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
3.落叶阔叶林也称夏绿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4.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叶面小,为针状。
三、草原与荒漠1.草原在热带和温带,当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可分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1)热带草原:分布在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植物生长旺盛,草类枯黄。
(2)温带草原: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枯燥,夏绿冬枯。
2.荒漠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荒漠植被以旱生的为主。
【答案】①成群②天然③人工栽培④水分⑤阳光⑥垂直结构⑦多⑧丰富⑨热带季风⑩复杂亚热带季风温带海洋性亚欧大陆水分湿季干季灌木三、夯实稳固读图,答复1~2题。
1.该景观主要分布在()。
A.热带地区B.温带大陆内部C.亚热带地区D.亚寒带地区2.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水分D.热量【解析】该景观为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内部,是由于气候干旱、水分少而形成的。
【答案】3.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地球外表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节植被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节植被01 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 =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的概念:自然界且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昭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时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改造环境: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題上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植被的垂直结构形成: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西阳光的生存竞争。
影响因素:气温越輕高、降水越里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粵多,垂直结构越虫丰富。
4.植物的适应性:天然植被具有豐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1.判断正误。
(1)荒漠不属于植被类型。
(X)(2)植彼只能适应环境,不能改造环境。
(X)2.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为()A.地形B.气候C. 土壤D.水源答案B解析气候是彫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
3.仙人掌适应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提示干旱的自然环境。
二、森林1.分布: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类型、分布及特点1.判断正误。
(1)水热充足的地区,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数量多。
(J)(2)常绿阔叶林秋冬季不落叶。
(X)2..亚欧大陆北部的植被主要为()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答案A解析亚欧大陆北部主要是亚寒带,主要的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3.说岀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两种森林。
提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三、草原与荒漠1.形成(1)草原:在热带和温带,当旦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
(2)荒漠:在水分更少的彗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
2.草原(1)热带草原:分布在遁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Sl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西枯黄。
(2)温带草原:草原西夏绿冬枯,植被髙度较低。
3.荒漠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肚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1)植被对环境有改造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能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环境影响植被的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3)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反过来,它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二、森林1.热带雨林(1)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气候特征: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3)生态特征①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
②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③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④各月都有花开,有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1)分布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2)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3)生态特征①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②垂直结构较简单。
③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
④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1)分布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2)气候特征: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
(3)生态特征①乔木叶片宽阔。
②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气候特征: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3)生态特征①树种以松、杉类植物为主。
②树叶短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三、草原与荒漠1.草原——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的地区(1)热带草原①分布地区: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②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③生态特征a.湿季:降水丰沛,草原葱绿。
b.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c.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2)温带草原①分布地区:温带大陆内部。
②气候特征: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
③生态特征: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偶见矮小的灌木。
2.荒漠植被——水分条件更差(1)分布地区: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
(2)生态特征: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一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一、判断题1.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
( )2.森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 )3.常绿阔叶林具有茎花和板根现象。
( )4.温带草原植被高度较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 )5.荒漠植物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耐旱的形态和结构。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造成森林中成层现象的因素是( )A.热量B.降水C.光照D.植物种类答案:C7.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垂直结构复杂②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③有茎花和板根现象④乔木多革质叶片A.①②B.①③C.①④ D.②④答案:B8.下列关于落叶阔叶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乔木叶片宽阔B.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C.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D.温暖生长季节是4-6月答案:D9.亚寒带针叶林的植被叶片为针型,其原因是( )A.抗干热B.抗湿热C.抗寒旱D.抗冷湿答案:C10.热带草原的景观季节变化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的季节变化B.降水的季节变化C.光照的季节变化D.植被的生长习性答案:B植被与环境【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骆驼刺的景观图。
材料二高山山顶上的旗形树。
(1)据图描述骆驼刺的特征,并说明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分析旗形树的成因。
提示:(1)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很发达。
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可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收水分。
(2)受盛行风的影响,树在迎风坡生长受到抑制,背风坡生长旺盛。
【核心考点突破】植物与环境影响因素植物形态或分布指示作用热量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不同温度带垂直分布:热带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不同海拔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荒漠等水分湿生植物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水湿环境旱生植物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干旱环境光照喜光植物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光照充足喜阴植物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冷杉、地衣苔藓等光照不足土壤酸性土壤:铁芒萁、茶树、马尾松等酸性土壤碱性土壤:碱蓬等碱性土壤环境污染矮牵牛花能指示SO2污染SO2污染【对点跟踪训练】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B.湿润C.寒冷D.炎热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解析:第1题,该植被地上部分较小,而地下部分根系发达,所以该地气候较干旱,故A 正确。
第2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蒸发加剧,会更加干旱,而植物为了获取更多水分,只有向更深处生长才可以生存,故C正确。
答案:1.A 2.C森林和草原【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热带雨林分布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植物全年生长旺盛,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垂直分层可达6~7层以上(如下图所示),并且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多,高大乔木具有板根等现象。
(1)热带雨林垂直分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上层植被与地表层植被类型有何不同?(2)大量藤本植物缠绕乔木一直到达乔木树冠的目的是什么?(3)为什么高大乔木都生长有板根?(4)热带雨林南北两侧发育的植被是什么?提示:(1)不同的植物对光照需求不同。
上层植被属于喜光植物,地表层植被属于喜阴植物。
(2)获取更多的光照。
(3)保证高大乔木稳定,吸收更多水分和养分。
(4)热带草原。
【核心考点突破】1.森林森林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生态特征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降水丰沛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茎花现象落叶阔叶林(夏绿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温暖生长季节达4~6 个月,冬季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林) 度较低的地区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叶短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2.草原草原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生态特征热带草原热带雨林带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对点跟踪训练】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回答1~4题。
1.图中发育热带雨林的气候类型是( )A.①②B.①③C.①⑧D.②④2.热带草原带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3.气候类型⑦⑧发育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C.温带草原D.常绿阔叶林4.发育着荒漠的气候类型有( )A.④⑧B.④⑨C.②⑨D.②⑧解析:从图中可知①~⑪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答案:1.A 2.C 3.B 4.B考点一植被与环境1.下列关于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会增加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加剧温室效应B.植被会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加剧水土流失C.植被的生长会破坏表土使风沙加大D.植被会阻挡地表径流,使流速降低,减轻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轻水土流失答案:D2.有关植物对环境指示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骆驼刺可指示酸性土壤B.旗形树冠可指示降水量C.矮牵牛可指示SO2污染程度D.莲可指示碱性土壤解析:选C。
骆驼刺能指示干旱土壤,旗形树冠可指示风向,矮牵牛花可指示SO2污染程度,莲可指示水湿土壤。
考点二森林3.下列关于森林与气候对应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B.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C.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D.针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A4.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其变化正确的是( ) A.垂直结构越来越复杂B.物种越来越少C.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越来越多D.森林生长期越来越长答案:B考点三草原和荒漠5.下列关于热带草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南北两侧②一般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内③动物有季节性迁徙现象④草类比温带草原低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6.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选D。
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增大了地表的摩擦力,所以降低了风速,拦截风沙流中的沙尘,减少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减弱了风沙流携沙能力。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学考合格练]1.在沙漠中生长的植物,有些会生长出针状叶,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B.吸取地下水C.储存水分D.加速水分的蒸腾作用答案:A2.植物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华北民间“枣发芽,植棉花”的谚语体现了( )A.植物对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用B.植物对干旱环境的指示作用C.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D.植物对水湿环境的指示作用答案:C3.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答案:C4.下图是一幅光合作用示意图,该作用的结果有(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物质存在位置④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读部分植物个体特征或生长土壤要素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增大方向),回答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