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作为作文素材】廉颇作文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廉颇作文素材」共有 4555 个字,其中有 3983 个汉字,0 个英文,17 个数字,555 个标点符号。作者佚名,请您欣赏。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补充材料
《读史管见》卷二《廉蔺列传》 (清) 李晚芳
人徒以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二事,艳称相如,不知此一才辩之士所能耳,未足以尽相如;惟观其引避廉颇一段议论,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深得古人公尔国尔之意,非大学问人,见不到,亦道不出,宜廉将军闻而降心请罪也。人只知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诀,如期不还,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稷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钟伯敬谓,二人皆古人臣风,斯足以知廉蔺者也。篇中写相如智勇,纯是道理烂熟胸中,其揣量秦王情事,无不切中者,理也。措辞以当秦王,令其无可置喙者,亦理也。卒礼而归之,非前倨而后恭,实理顺当人服耳。观其写持璧睨柱处,须眉毕动;进缶叱左右处,声色如生。奇事偏得奇文以传之,遂成一段奇话,琅琅于汗青隃糜间,千古凛凛。廉将军居赵,事业甚多,《史》独纪其与王诀及谢如二事而已,非略之也。见此二事,皆非常事,足以概廉将军矣。读此可悟作史去取之法。
译文:
人们只是因为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两件事情,就用美好的言辞来称赞蔺相如,殊不知这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的能力罢了,还不足以说尽蔺相如的本质;只有看他调转车头避让廉颇的一段议论,才明白蔺相如心中只知道有国家,不知道有自己,很得古人的一心为公,一心为国的思想,这番话,不是有大学问的人,是看不到,也说不出的,廉将军听说后也确实应该心悦臣服地请罪了。人们只知道廉颇善于用兵打仗,能够战胜敌国攻取土地,这也不能够用来说尽廉颇的本性;看他和赵王诀别时,到了约定的时间赵王不能回来,就请求立太子为赵王,而断绝秦国念头的话,也是深得古人以国家为重的宗旨,没有大胆识,也不敢说出这番话,不是大忠勇也不敢承担这件事。钟伯尊敬地称赞他们,这二人都有古代大臣的风范,这足够用来让人明白廉、蔺二人了。篇中记叙了相如的机智勇敢,全是因为道理烂熟于自己胸中,他揣摩估量秦王的心事,没有不切中要害的,是因为明理啊。准备好言辞来应对秦王,让他无处插嘴,也是明理啊。最后完成礼仪而回到赵国,并不是先前倨傲而后来恭敬,实在是道理合适而让人佩服啊。看作者写他持璧睨柱的地方,胡须眉毛都在颤动;进献缶而呵斥秦王左右的地方,声音脸色栩栩如生。奇特
的事迹编纂成奇特的文章而流传,于是就成就了一段奇话,精彩纷呈地显现于史书之中,千古以来还是凛凛生威。廉将军在赵国,事迹功业非常多,《史记》单单只记载他和赵王诀别以及到蔺相如门前谢罪两件事,这并不是要略述他啊。看这两件事,都不是寻常之事,都是足够用来概括廉将军品质的。读这些地方,可以悟到写史书为人作传的取舍方法。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代) 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
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道他。但是,我却不敢苟同。
秦国用十五座城的空名,来欺骗赵国,并且勒索它的和氏璧。这时说它要骗取璧是实情,但不是想要借此窥视赵国。赵国如果知道了这个实情就不给它,不知道这个实情就给它。知道了这个实情而害怕秦国而给它,知道这个实情而不害怕秦国就不给它。这只要两句话就解决了,怎么能够既害怕秦国又去激怒秦国呢?
况且,秦国想得到这块璧,赵国不给它,双方本来都没有什么曲直是非。赵国交出璧而秦国不给城池,秦国就理亏了。秦国给了城池,而赵国却拿回了璧,就是赵国理亏了。要想使秦国理亏,不如就放弃璧。害怕丢掉璧,就不如不给它。秦王既然按照地图给了城池,又设九宾的隆重礼仪,斋戒之后才来接受璧,那种形势是不得不给城池的。如果秦王接受了璧而不给城池,蔺相如就可以上前质问他:“我本来就知道
大王是不会给城池的,这块璧不是赵国的吗?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使大王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座城中的百姓都会深恨大王,说把我们像小草一样抛弃了。大王不给城池,而骗夺了赵国的璧,因为一块璧的缘故,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用,我请求死在这里,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璧。但是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人怀揣着璧逃走而把秦国处在理直的一方呢?那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断绝关系。假如秦王发怒,在街市上杀掉蔺相如,派武安君率领十万大军进逼邯郸,追问璧的下落和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就可以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而璧最终还是要落到秦国手里。因此我认为,蔺相如能保全这块璧,那是上天的保佑。
至于他在渑池以强硬的态度对付秦国,在国内以谦和的姿态对待廉颇,那是策略上越来越高明了。所以说赵国之所以能得以保全,的确是上天在偏袒它啊!
《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文素材
话题举隅:爱国、忍让、宽容、诚信、双赢的智慧、互补、和 等 立意角度
①用任人才不能论资排辈 ——从蔺相如被破格提拔 ②要提倡顾全大局 ——蔺相如“引车避匿”的启示 ③知错认错真丈夫 ——赞廉颇“负荆请罪” ④时势造英雄 ——蔺相如“完璧归赵”新解 ⑤大智出大勇 ——秦王蔺相如强弱辨
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举荐贤才,功不可没 ⑦合作就是力量 ——从双方角度
⑧发展是个硬道理 ——从秦赵两国之间关系角度 分析例举
一、从蔺相如方面思考 1.位卑未敢忘忧国
蔺相如虽只是宦者令缪贤的舍人,一个普通门客,但当国家有难,需要他效力的时候,他义无返顾,慷慨呈辞:“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绝不推脱。后来,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2.好马还要伯乐荐
蔺相如在缪贤门下做门客时,已经表现出不凡的智慧。比如,有一次缪贤曾因犯罪,想投奔燕王。蔺相如以他高屋建瓴的分析,成功地劝缪贤放弃了这一想法,最后使缪贤获得了赵王的原谅。好马还要伯乐荐。要不是后来缪贤的荐举,蔺相如这匹好马也许就会一辈子湮没无闻,更谈不上后来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的成功。 3.口才也是才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立了大功后,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对此颇不服气,其中的一条理由就是,蔺相如只是动了一下嘴皮子而已。其实,会动嘴皮也是一种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口才。蔺相如正是以其出类拔萃的口才,在强秦
面前,不卑不亢、义正辞严地驳斥了秦王的无礼,保全了价值连城的璧玉,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4.智、勇,成功的双翼,无往而不胜
当第一次与秦王交锋的时候,蔺相如以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镇定和智慧,从秦王手里巧妙地夺回璧玉,并派人机智地送回赵国。然后,蔺相如又凭借其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向秦王郑重表示,“请就汤镬”。在渑池会上,当秦王不肯为赵王击缶时,蔺相如先是柔中带刚,不卑不亢,“跪请秦王”,遭到秦王拒绝后,又以五步之内“颈血溅大王”的拼命之势逼使秦王乖乖就范。最后,当秦之群臣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辱赵时,蔺相如棋高一着,智胜一筹,对之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将秦之威风扫得一干二净。在这两场外交斗争中,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就像鸟的两只翅膀,助他穿云破雾,翱翔长空。
5、宽容、忍让。
二、从廉颇方面思考
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当廉颇得知蔺相如的官位超过他的时候,心里十分不服,发誓一定要当面羞辱相如。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每朝时,常称病”,一旦“望见相如”,也是“引车避匿”。同时,还向受了委屈的舍人晓之以理,说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的道理。廉颇闻之,终于被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高风亮节所感动。最后,他放下大将军的架子,亲自到相如门前负荆请罪,与相如成为生死之交。
此段材料还可从不同角度论证不同的道理,如从廉颇的角度论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蔺相如角度论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等。 2.不要以出身论人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立了大功后,被赵王拜为上卿,地位超过了廉颇。廉颇对此颇不服气,其中的另一条理由就是,蔺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依照廉颇的看法,一个人出身卑贱,就应该永远卑贱,一个人以前是贼也就永远是贼了,这种观点显然是十分错误的。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却一直都恪守着这一观念不放。比如,过去几十年里,我们不是一直奉行只有“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才有资格被推荐上大学、招工招聘等这一十分荒谬的“出身论”吗?
三、从蔺相如和廉颇两方面同时思考
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团结才有力量。家和不被外人欺。
当秦王要与赵王会于西河外渑池时,赵王畏惧不去。廉颇与蔺相如一起商量着说对赵王说:“如果大王不去,就表明赵国弱小胆怯了”。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
并对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使其“终不能加胜于赵”,而此时在军事上“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这里,蔺相如的文(外交)与廉颇的“武”(军事)可谓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强大的秦国最终也“不敢加兵于赵”。否则,“两虎共斗”,则“其势不俱生”,赵国就会遭致重大损失。
此段材料还可论证“军事和外交同样重要,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道理。
2、面子问题。论据材料:什么面子该争,国家的面子,国家的尊严一定争,渑池会蔺相如针锋相对,争得好;什么面子不该争,为了大局,个人的面手可以不要,因此身为相国蔺相如对廉颇一忍再忍,蔺相如是非分明。
四、从赵王方面思考
领导者要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要不拘一格,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规矩 当秦提出以十五城诈取璧,赵国面临强权外交,处境艰难,缪贤向赵王举荐了蔺相如时,赵王并不因为蔺相如只是一介宾客而拒于门外,而是破格录用,委以重任,让他代表赵国出使秦国。当蔺相如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使命后,又不拘一格,赵王又及时将蔺相如提拔为上大夫。后来,当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以其勇敢和智慧捍卫了赵王和赵国的尊严,凯旋归国后,赵王不顾老将廉颇的面子,再一次破格提拔蔺相如,以至官位都超过了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赵王这种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不拘一格的用人观不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吗?
五、从缪贤方面思考
甘当伯乐,为国荐才
蔺相如在缪贤手下做门客时,已经表现得有胆有识。后来,赵得和氏璧,秦想以十五城诈取璧。赵因国力弱小陷入给与不给的两难处境,“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在这个关键时刻,正是缪贤毫无保留地及时向赵王举荐了蔺相如,最终才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为国立功的卓越表现。
最值得赞赏的是,缪贤那种心底无私,为国荐才,为国分忧,不计个人安危的可贵品质。
廉颇作文素材相关推荐:
作文 缩写《将相和》
作文 缩写《将相和》
以诚为本以信为天
诚信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