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及受体与卵巢癌的相关研究
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也可罹患于男性。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分型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中,雄激素受体(AR)是一个重要的分子标志物。
如果在乳腺癌细胞中检测到AR阳性表达,则依据分子分型来判断乳腺癌,此时建议患者采用激素治疗,而不是化疗。
AR的功能及表达AR是一种核内受体,在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
AR的经典作用是与睾酮结合,从而调控性发育和性功能。
此外,AR还被发现在肝脏,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乳腺中表达。
在肿瘤中,AR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因为它可以促进凋亡和抑制恶性转化。
AR受体的激活可以拮抗其他途径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乳房癌的发生和进展。
因此,AR的表达被认为可以用来评估乳房癌的风险。
AR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AR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状况密切相关。
如果乳腺癌细胞中表达AR,则这种乳腺癌被认为是激素受体阳性的,这意味着该种细胞可以通过激素治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激素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死亡的自然过程和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
因此,在检测乳腺癌患者时,需要检测是否存在AR的表达。
除了在治疗上的重要性之外,AR在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AR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一般都比AR阴性表达的患者要好。
这种差异可能与AR的生物学功能有关,AR的激活可以抑制肿瘤发生和进展。
因此,在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时,可以考虑是否存在AR的表达。
此外,现代医学技术已经可以使用AR作为治疗的靶点。
目前,有一些研究正在进行中,探究如何使用AR为靶点,以帮助治疗不同临床类型的乳腺癌。
这些研究的结果将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希望。
结论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AR在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分子标志物。
通过检测AR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乳腺癌的临床类型,并为治疗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激素类药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激素类药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摘要:肿瘤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大杀手之一,因此它的治疗也成为了这个世纪亟待解决的问题,迄今为止也有很多类的抗肿瘤药物问世,比如甲氨蝶呤等化疗药物和干扰素等生物制剂。
化疗药物中的激素类药物在近二三十年来也成了一个热点,其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平衡来控制肿瘤,主要包括以他莫西芬为代表的抗雌激素类药物、以氟他胺为代表的抗雄激素类药物、依西美坦等芳香化酶抑制剂和诺雷德等LH-RH拮抗剂/激动剂。
关键词:激素类药物;抗肿瘤;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RH-LH激动剂/拮抗剂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严重,导致肿瘤的发病率更高。
因此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也就成了当今医药界的热门项目。
迄今为止,也有了很多能够有效抑制、治疗肿瘤的药物诞生。
激素类药物是以人体或动物激素(包括与激素结构、作用原理相同的有机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
激素类药物作为一种药效迅速明显但副作用同时也很严重的药物,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争议,但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能够通过和一些药物连用来降低激素的强烈副作用。
激素类药物在各个疾病领域都有不错的疗效,近年来激素类抗肿瘤药物研究有很大进展,除了一些传统的激素类用于抗肿瘤外,并有新的抗雌激素、抗雄激素、LH-RH激动剂/拮抗剂及芳香酶抑制剂等激素类药物用于肿瘤临床。
作者于本文中对不同类的激素药物做简要叙述。
1 抗雌激素类药物抗雌激素疗法是雌激素受体依赖型乳腺癌内分泌疗法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类药物可在肿瘤细胞水平与雌二醇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在细胞浆内形成与雌激素受体配体-受体的二聚体复合物[1],继而进入细胞核内,影响DNA和m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控制乳腺癌的目的。
同时部分抗雌激素类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卵巢癌和其他一些癌症的辅助治疗。
1.1他莫昔芬他莫西芬(Tamoxifen,TAM,又名三苯氧胺)是一种非激素类抗癌药, 由于其能够封闭雌激素受体(ER)所中介的细胞增殖活性而呈现拮抗雌激素作用, 故被广泛用于治疗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2,3]。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卵巢癌发生发展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0年第9期广东化工第47卷总第419期 · 129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卵巢癌发生发展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向雨,张泽宇,辛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卵巢癌是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卵巢癌发病早期多无症状,死亡率占各类妇科肿瘤之首。
因此,寻找早期诊断卵巢癌的标志物意义重大。
趋化因子是一类炎症介质,它们能够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篇综述报道了趋化因子对卵巢癌发生发展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卵巢癌;趋化因子;肿瘤标志物[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0)09-0129-02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ole of Chemokines and Their Receptors in theDevelopment of Ovarian CancerXiang Yu, Zhang Zeyu, Xin Hua*(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7, China)Abstract: Ovarian cancer is one of the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Because ovarian cancer is mostly asymptomatic in the early stages, the mortality rate is the highest in all types of gynecological tumor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ind 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ovarian cancer. Chemokines are a class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they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tumors. This review report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ole of chemokin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varian cancer.Keywords: ovarian cancer;chemokine;tumor markers1 引言上皮性卵巢癌是妇科肿瘤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YA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卵巢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YA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卵巢癌相关性研究进展吴丹;王建东【摘要】Hippo-YAP信号通路是一个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信号传导通路.YAP 是该通路的主要效应分子,在保证胚胎正常生长发育、控制器官体积、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YAP基因也被认为是一种原癌基因,YAP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YA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卵巢癌的相关性研究.【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7(015)008【总页数】3页(P851-853)【关键词】Hippo;YAP;卵巢癌【作者】吴丹;王建东【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北京 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北京 10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Hippo信号通路首先在黑腹果蝇的相关研究中被发现[1],是一个参与胚胎正常发育、控制器官大小、维持干细胞全能性的信号传导通路。
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是Hippo通路的主要效应因子,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和对其下游靶因子的转录共激活过程,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平衡,保证组织器官的正常大小,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2]。
卵巢癌在女性生殖器肿瘤中病死率一直位居第一,尽管改进了手术技术及化疗方案,长期以来,上皮性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始终停留在20%~30%[3],主要与卵巢癌的化疗耐药、复发有关。
近年的研究表明,Hippo-YAP通路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并介导化疗耐药,与卵巢癌的预后密切相关[4]。
人类YAP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2区,被认为是一种原癌基因,其编码的产物为YAP蛋白,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中,为65 kD的富脯氨酸磷蛋白,由于缺乏明显的DNA结构域,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
该蛋白由1~2个WW结构域、14-3-3蛋白结合位点、SH3绑定基序、羧基末端的PDZ绑定基序、氨基末端富脯氨酸结构域以及位于转录调节结构上的卷曲螺旋(coiled-coil,CC)结构域组成[5]。
P2Y受体与卵巢癌转移相关性初步研究
细 胞  ̄ AT ¥ 腺 苷 是 细 胞 内 外 重 要 的信 号 分 子 , 具 有细 胞 b P1 毒 作 用 , 苷 及其 受体 诱 导 细 胞 凋亡 的 机 制 主要 涉 及 腺 苷 酸环 化 腺
酶 ( )c AC 、AMP C z等【, 要表 现 为包 括 肿瘤 细 胞在 内 的多 种 组 、a 5主 】
验 分 析 。 双 侧 P<00 为差 异 具 有 显 著性 意 义 【 以 .5 4 】 。 2 结果
2 1 P Y受 体 在卵 巢癌 细 胞 系 中的 表达 . 2 我们 提 取 5 卵 巢 细 胞 系 的总 RNA, - R检 测 了50 株 RT PC '
PE T N的参 与 , 且 已有文 献报 道P2 / k/ T N 参与 肿瘤侵 并 I3K A tP E 袭转移 及 进展 , 示 了P Y 提 2 受体 在 肿瘤 的转 移和 浸润 中起 着重 要作
P Yl表 达于 HO- 9 0 A0 胞 株 。 2 5 8 1 和3 细
2 2 A P 导 卵巢 癌细 胞 的移 动 . T 诱
自表 达 P Y受体 的 种 类 及 丰度 有 很 大 差 异 。 2 2 所 有 卵巢 癌 2 P Y1在
细胞 株 中均 无 表达 , P Y1 表达 干 HO 9 0 C V 和细 胞 而 2 弱 -8 1 、 AO 一3 中 , 2 6 表达 于 HO 9 0 H W 6 6 胞 , 其他 细 胞株 中不 表 PY 弱 -8 15 S 2 细 在 达。 HO一8 1 细胞 株 几 乎表 达 所 有 检 测的 P Y受 体 , 3 细 胞 90 2 而 AO 株 仅 表达 P Y1 受体 。 化试 验 显示 , 2 5 趋 卵巢 癌 细胞 能在 AT 作用 下 P
外泌体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外泌体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1. 内容概览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肿瘤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卵巢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外泌体的形成、作用机制以及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研究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尽管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卵巢癌的预后仍然较差。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靶点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内膜结构形成的微小囊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它们可以通过细胞膜转移至细胞外液,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间信号传递、免疫调节和代谢调控等。
外泌体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炎症性肠病等。
在卵巢癌中,外泌体的异常表达和功能异常已被证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外泌体中的m6AP(神经生长因子样蛋白)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同时,外泌体还可以介导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免疫应答。
研究外泌体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前景对于揭示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随着对卵巢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在卵巢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泌体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具体目标包括:通过分析卵巢癌组织和外泌体的特征,揭示外泌体在卵巢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深入了解卵巢癌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新的视角。
探索外泌体在卵巢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为其成为卵巢癌早期筛查和个体化治疗的新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甾体激素受体的结构及功能研究
甾体激素受体的结构及功能研究甾体激素受体(Steroid Receptor)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甾体激素受体被广泛地研究,大家已经对它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甾体激素受体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阐述,希望能让读者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甾体激素受体的分类甾体激素受体是一类高度保守的核受体分子,按其亲和性可分为雌、雄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矿物质皮质激素受体等不同种类。
这些受体在不同的组织中分布不同,起到的作用也有所差异。
以雌激素受体为例,它广泛分布于乳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组织中,对于调节内分泌功能以及性征的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甾体激素受体的结构甾体激素受体是一种具有DNA结合、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因子。
其结构分为三个部分:N端区、DNA结合区、C端区。
N端区中有两个重要的结构域:甾体激素结合域(LBD)和活化功能域(AF1)。
甾体激素结合域是受体与甾体激素结合的关键区域,甾体激素就是通过这个结构域来与受体相互作用的。
AF1则是受体的调节区域,它能够被许多不同的辅因子所识别并进行调控。
DNA结合区位于受体分子中心,它包含两个锌指结构域,在靠近C端的位置能够与靶基因的响应元件(Response Element)结合。
C-端的结构域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区域,受到多种辅助因子的调节,直接影响受体的转录活性。
三、甾体激素受体的功能甾体激素受体是一种转录因子,主要作用是在基因转录调控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最初,受体结合到甾体激素,这时候产生一个激活的状态,激活会导致受体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中,与相应的DNA响应元件结合,在基因表达和转录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
此外,甾体激素受体还能够参与到不同的信号通路中,尤其是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来进一步影响基因表达。
细胞生物学研究表明,甾体激素受体的功能调节非常复杂,它不仅可以直接调节靶基因的基因表达,还可以参与细胞的多种信号通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调节作用。
激素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及其疾病相关研究
激素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及其疾病相关研究激素信号通路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性信号传导途径之一。
除了调节生长发育、代谢、免疫、炎症等基本生命过程外,激素信号通路也在多种疾病(如肿瘤、精神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本篇文章将从分子机制、疾病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激素信号通路分子机制激素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复杂多样。
在大多数情况下,激素(如荷尔蒙、神经递质等)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与内源性信号分子(如G蛋白、酪氨酸激酶等)结合,从而启动下游的信号级联反应。
激素受体的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七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酪氨酸激酶受体、靶向核转录因子的受体等。
与受体结合的内源性信号分子主要包括蛋白激酶、磷酸酯酶、蛋白酰化酶等,这些信号分子通过磷酸化、蛋白酰化等方式调控下游效应器蛋白的状态,从而实现信号转导。
下游效应器蛋白包括细胞内钙离子、酶类、转录因子等,它们通过不同途径调节细胞内的一系列生化过程,从而满足细胞对激素信号的反应需要。
激素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还涉及到信号通路的调控与反馈。
例如,许多激素受体与G蛋白结合后能够激活的腺苷酸酰化酶(RGS)家族蛋白能够缩短G蛋白活性的时间,从而防止G蛋白过度激活。
在细胞内,各种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的结合会引起细胞内信号分子的级联反应,信号传递不仅存在正向反馈(如直接调节基因转录),也存在负向反馈(如信号通路中的抑制因子、去磷酸化酶等)。
另外,许多激素信号通路还具有交互调控的特点。
例如,睾酮激素和睾酮能够相互调节彼此的受体表达,在前列腺癌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激素信号通路与疾病相关研究1. 肿瘤研究激素与细胞增殖、凋亡、转移等密切相关,在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例如,在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如睾酮)通过与睾酮受体结合,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
因此,药物治疗中常常针对雄激素阻断或睾酮受体拮抗。
另外,在诸如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中,雌激素和孕激素也被认为是促进癌症细胞生长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雌激素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
雌激素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雌激素是一种重要的性激素,被广泛地研究它们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雌激素在雌激素受体(ER)家族的调控下,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参与到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中。
同时,雌激素还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乳腺癌、卵巢癌、心血管疾病等。
本文将就雌激素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
一、雌激素与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而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关系是因为它们能够结合ER,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等过程。
一般来讲,ER可以分为α和β两种亚型,其中α亚型主要存在于乳腺上皮细胞中,而β亚型则存在于肝脏、肾上腺、肠道和卵巢等组织中,具有多种调控作用。
当前,雌激素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已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尤其是在女性更年期之后。
ER阳性的患者往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为表明雌激素对肿瘤细胞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具有选择性ER拮抗作用的分子,如结合ER的选择性调节物(TAM)、纳米酒石酸(cleana tamoxifen)等,对引发的各种乳腺癌亚型和雌激素拮抗剂的耐药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雌激素与卵巢癌相对于乳腺癌,雌激素对于卵巢癌的现实意义尚不十分明确,但诸多研究表明,雌激素对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卵巢的生理过程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可对卵巢、子宫和乳腺组织发生调控作用,从而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
研究表明,卵巢癌的雌激素依赖性程度相对乳腺癌略显较低,但是雌激素和其受体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仍然十分显著。
特别是当雌激素对应的受体激活出现异常时,卵巢癌的发生率会更高,针对此种情况,即可在治疗中运用ER拮抗剂进行干预。
三、雌激素与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而研究警示,雌激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雌激素受体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巢 癌表 达 E a ( R 程 度 低 一 些 ) R E1 3 。在 正 常 卵巢 , E a在 各个 组织 中均有 分 布 ,而 E 1在 间质 的颗 R R 3 粒 细胞 中大 量表 达 。卵巢 发生癌 变 时 ,R 的分 布 同 E
样具有 组织 依赖性 , 但发 生一定 变 化 。
E E 激活靶 基 因 的转 录。E a和 B可形 成 同型 二 Rs R 聚体或异 型二 聚体 , 该过 程有众 多 的辅 激活 因子 、 辅 抑 制 因子参 与 。主要 的 辅激 活 因子 家 族有 P 6 10家 族 ,受 体 相 互 作 用 蛋 白 一4 (eet t ate 10 rcpo i e ci rn r v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卵巢癌 信号途径
卵巢 癌是 妇科 常 见 的恶 性肿 瘤 之 一 , 占女性 癌
症死亡率的 5 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由于 %, 缺乏早期诊断方法 ,多数患者确诊时 已处于晚期 , 预后差 , 年生存率约为 3 % 3 %。随着分子生物 5 0 -5
学技 术 的发展 , 现雌激 素受 体 ( R) 多种 肿瘤 的 发 E 与
卵巢癌 中 E R的异 常信 号传导
外环境改变时 ,R的分布及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的 E 各种 调 控 因子 发 生变 化 , 能 引起 异 常转 录而发 生 可
癌变 。 E 对 R的研究 有助 于揭示 卵巢 癌发 生 、 展 的 发
分子机制 , 对卵巢癌患者临床治疗方式 的选择及预 后 的估计 具有重 要 指导 意义 。本 文就 E R在 卵巢 癌 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发生 、 发展、 预后有关 , 如乳腺癌 、 子宫内膜癌等 , 并 已将其用于临床治疗 。与乳腺癌不 同, 雌激素与卵
核受体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的,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其成员众多,构成了一个大家族,可分为三大类:类固醇激素受体、非类固醇激素受体和孤儿核受体。
核受体与相应的配体及其辅调节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协调表达,从而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细胞分化及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核受体的功能障碍将导致一系列疾病如癌症、不育、肥胖、糖尿病。
核受体能结合经药物设计而被修饰的小分子,从而调控相关疾病如癌、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它们是有希望的药物设计靶标。
因此,寻找孤儿受体的配体和信号通路成为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1核受体的结构核受体有共同的结构,它的典型结构分为六个部分[1],即A、B、C、D、E和F区。
N端(A/B区),高度可变,包含至少一种本身有活性的配体非依赖性的转录激活域(AF1),A/B结构域的长度不一,由少于50至500多个氨基酸组成。
核受体最保守的区域是C区,即DNA结合区(DBD),DBD区包含两个高度保守的锌指结构[2]:CX2CX13CX2C(锌指Ⅰ)和CX5CX9CX2C(锌指Ⅱ)。
每个锌指结构由4个半胱氨酸和中心部位的一个锌离子螯合而成。
在锌指Ⅰ的柄部有三个不连续的氨基酸称为P盒,它决定了受体作用的特异性。
在DNA结合区(C区)和配体结合区(E区)有一较短且不保守的结构称为绞链区(D区),主要是在C区和E区间起绞链作用,该区含有核定位信号肽(NLS)。
核受体中最大的结构域是E区,即配体结合区(LBD),其序列高度保守,以充分保证选择型配体的识别。
这个区含一个配体依赖性的转录激活域(AF2),在转录调节中非常重要。
E区的二级结构是由12个α螺旋组成,核受体的激素结合区(hormone binding domain,HBD)在E区。
有些核受体还包含一个F区,在E 区的C端外,F区的序列高度可变,其结构和功能尚不十分清楚。
2核受体的辅调节因子2.1核受体辅活化子核受体辅活化子(coactivators)是由多种蛋白家族组成,如p300,P/CAF 和SRC等蛋白家族。
人卵巢癌组织中IGF-I、IGF-IR及Er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人卵巢癌组织中IGF-I、IGF-IR及Erα的表达及临
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1. 题目:人卵巢癌组织中IGF-I、IGF-IR及Er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2. 研究背景: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
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方式。
然而,卵巢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加深对卵巢癌的病理生理学分子机制研究对防治卵巢癌具有重要意义。
IGF-I和IGF-IR作为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关键因子,在卵巢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IGF-I和IGF-IR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增殖和迁移有关。
而雌激素受体(Erα)是调控卵巢癌增殖和发展的另一重要因子。
因此,探究IGF-I、IGF-IR及Erα的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对卵巢癌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人卵巢癌组织中IGF-I、IGF-IR及Er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深入研究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4.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手术切除的30例卵巢癌患者组织标本和10例正常卵巢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分析。
(2)免疫组化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GF-I、IGF-IR和Erα的表达情况,并评估其在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3)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估IGF-I、IGF-IR和Erα的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机制。
5. 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为卵巢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血清CEA、AFP与FOLR1联合检测在卵巢癌中的意义
血清CEA、AFP与FOLR1联合检测在卵巢癌中的意义朱春凯;欧阳立博【期刊名称】《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24(36)2【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与叶酸受体1(FOLR1)联合检测在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97例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97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
比较2组研究参与者入院时血清CEA、AFP、FOLR1水平,分析血清CEA、AFP、FOLR1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EA、AFP、FOLR1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入院时,观察组血清CEA、AFP、FOLR1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学参数卵巢癌患者血清CEA、AFP、FOLR1水平比较:中高分化低于低分化,Ⅰ~Ⅱ期低于Ⅲ~Ⅳ期,肌层浸润程度<1/2低于肌层浸润程度≥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AFP、FOLR1水平与卵巢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FIGO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AFP、FOLR1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最佳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85%、68.01%。
结论血清CEA、AFP与FOLR1联合检测在卵巢癌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进一步提高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4页(P214-217)【作者】朱春凯;欧阳立博【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37.31【相关文献】1.血清GP73联合AFP、CEA及FER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2.血清AFP、CEA、CA199、CA125、HE4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3.血清AFP、CEA、CA19-9、CA125、HE4水平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4.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和AFP在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4362932_GPR120和GPR40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GPR120和GPR40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李娟,倪惠华△摘要: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GPR)120与GPR40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作为预后分子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28例卵巢癌患者的石蜡包埋样本中GPR120与GPR40表达。
分析GPR120、GPR40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高表达和低表达GPR120、GPR40患者的生存曲线,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卵巢癌患者无病生存(DFS)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卵巢癌患者GPR120与GPR4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80/128)和56.3%(72/128)。
FIGOⅡ—Ⅲ期和组织学G3级患者的GPR120和GPR40高表达率分别高于FIGOⅠ期与组织学G1—G2级。
生存分析表明,GPR120高表达者的4年DFS较低表达者下降(56.9%vs.70.7%,Log-rankχ2=5.144,P=0.023)。
此外,GPR40高表达者的DFS率亦低于低表达组(57.7%vs.68.4%,Log-rankχ2=4.491,P=0.034)。
单、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认定GPR120高表达、GPR40高表达、FIGO分期Ⅱ—Ⅲ期和术后残留灶≥1cm是卵巢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GPR120与GPR40是预测卵巢癌侵袭性与不良预后的有效分子标志物,两者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恶性转化与进展。
关键词:卵巢肿瘤;G蛋白偶联受体120;G蛋白偶联受体40;预后;无病生存;分子标志物中图分类号:R737.31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58/20221409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GPR120and GPR40and clinicopathologicalfeatures and survival outcome of ovarian cancer patientsLI Juan,NI Huihua△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226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120(GPR120)and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40(GPR40)and their clinical value as prognostic biomarkers for ovarian cancer patients.Methods The paraffin embedded sample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128ovarian cancer patients were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GPR120and GPR40in ovarian cancer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xpression levels of GPR120and GPR40and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varian cancer基金项目:2019年度南通市市级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MSZ19102)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邮编226000)作者简介:李娟(1980),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研究。
gnrha简介
GnRH-a简介l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的10肽激素,是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调节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信号分子,对生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l 从1971年Shally和Guillenmin从猪下丘脑首先分离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GnRH)并由此获得诺贝尔奖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
但对GnRH及其受体的结构、分布、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直到近十几年才逐渐被引起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随后高活性的GnRH类似物大量人工合成并很快转入临床应用。
l GnRH类似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antagonist,GnRH-A)现已成为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多肽类激素药物之一。
GnRH -a分子结构及作用机理l ( GnRH)是下丘脑肽能神经元分泌的10肽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以脉冲式释放的形式刺激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卵泡刺激素( FSH)和黄体生成素( LH)。
在过去30年,许多Gn 天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RH结构类似物被合成,包括GnRH激动剂(GnRH-a)和GnRH拮抗剂(GnRH-A)。
通过改变GnRH第6位和第10位氨基酸得到GnRH-a,其生物效应较天然GnRH提高50 -100倍。
l 研究发现GnRH -a首次给药初期,GnRH-a具有短暂刺激FSH和LH升高的反跳作用,即“点火效应”(flare up),使卵巢激素短暂升高,大约持续7天。
药物持续作用10-15天后,垂体表面的GnRH受体被全部占满或耗尽,对GnRH-a不再敏感,即垂体GnRH-a受体脱敏,使FSH和LH大幅下降,导致卵巢性激素明显下降至近似于绝经期或手术去势水平,出现人为的暂时性绝经,又称作可逆性药物卵巢切除术。
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雌激素是一类关键的生物活性激素,主要存在于女性体内,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雌激素受体(ER)作为雌激素的主要信号转导介质,其表达和功能在多种细胞类型中均有发现。
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雌激素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近年来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从雌激素的合成与代谢、雌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信号转导途径的分子机制、以及雌激素信号转导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
我们还将对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雌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s)是介导雌激素生物学效应的关键分子,其结构与功能对于理解雌激素在人体内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至关重要。
雌激素受体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它们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和独特的生物学功能。
雌激素受体的结构主要由配体结合域(Ligand Binding Domain,LBD)、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DBD)和转录激活域(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Domain,TAD)等几部分组成。
配体结合域负责结合雌激素,是雌激素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关键部位;DNA结合域则能够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调控基因的转录;转录激活域则通过与转录机器的相互作用,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
在功能上,雌激素受体主要通过与雌激素结合,形成雌激素-受体复合物,进而激活或抑制下游基因的转录,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ERα和ERβ在人体内具有不同的组织分布和生物学功能。
卵巢癌侵袭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细胞株 、 患者卵巢癌组织标本及胸 腹水 癌细胞 中均有许 多不 同的整合素表达 , 其表达有 助于癌细胞侵入问皮细胞下基 质 。在卵巢癌细胞 中, J 整合素  ̄ 1 .3 5 1和 a 1 v 3介导 F 3 N与细胞
移、 浸润 以及其对化 疗药 物的耐受 , 是造成其高死亡率 、 响预 影 后的关键 因素 。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 不仅 涉及肿瘤 细胞之 间、 肿瘤 细胞 与宿 主细胞之 间的相互作 用 , 而
卵巢 恶性肿瘤是 女 性生殖 器 常见 的三 大恶性 肿瘤 之一 。 卵巢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妇科肿瘤首位 , 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生 命和健康 的主要肿瘤 。卵巢癌缺乏早期诊断的指标 , 易早期 转
[ 文献标识码 ] A
D i1.9 9ji n 17 7 9 .0 0 0 .7 o:0 36 /. s. 62— 13 2 1.4 0 4 s
的调整者。整合 素的作用是把来 自于 E M 的信号传导入细胞 C
内。当细胞与 E M 的特殊组成成分失去粘连 时会导致细胞死 C
亡。
附着素家族 , 中钙依赖粘附素家族 、 其 整合素家族 、 D 4家族 、 C4
免疫球蛋 白超家族 、 选择素家族都 已被证实与肿瘤的转移密切
相关 。
卵巢 癌 侵袭 转移 相关 因素的研 究进展
伍 宗惠( 述 ) 毛 熙光 ( 综 , 审校 )
[ 关键词 ] 卵巢癌转移 ; 关因素; 究进展 相 研
[ 中图分类号】 R7 7 3 3. 1 [ 文章编号 ] 17 7 9 ( 00 0 62— 13 2 1 )4一o4 0 7 2— 3
11 整合素 .
整合素是 (n gis 是 细胞粘 附分子 的一大家 it r ) e n
雌激素对卵巢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雌激素对卵巢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高琨;李力;陈心秋;张玮【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03(018)003【摘要】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人卵巢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17-β雌二醇对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体外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17-β雌二醇作用后HO-891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雄激素受体的变化;采用DNA降解分析法、TUNEL法测雌激素对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10-6~1×10-5mol/L的17-β雌二醇作用48 h和72 h对HO-8910细胞生长有抑制;1×10-5mol/L的17-β雌二醇作用21天后出现明显的抑制;但是雌激素不影响H0-891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雄激素受体蛋白的表达,也不诱导细胞凋亡.结论雌激素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与细胞的病理类型及激素受体有关,不会改变细胞的激素受体表达,不会诱导细胞凋亡.【总页数】4页(P266-269)【作者】高琨;李力;陈心秋;张玮【作者单位】530021,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30021,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30021,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30021,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相关文献】1.雌激素、孕激素对卵巢癌细胞株H0-8910体外生长的调控 [J], 陈红;胡琢英2.雌激素、孕激素对卵巢癌细胞株H0-8910体外生长的调控 [J], 陈红;胡琢英3.高浓度雌激素对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体外生长的影响 [J], 梁军;张际绯;穆寅东;刘瑞丰4.雌激素孕激素及促性腺激素对卵巢癌细胞株H0-8910体外生长的调控 [J], 陈红;胡琢英;邓晓谷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体外生长的影响 [J], 李力;王丽梅;张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雄激素及受体与卵巢癌的相关研究
发表时间:2018-02-04T11:59:23.4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郑威
[导读] 约70%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FIGO分期 III期和IV期),且复发后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仅为30%-40%,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1]。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江苏南京 211200)
摘要: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约70%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FIGO分期 III期和IV期)。
目前关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卵巢癌是性激素敏感性肿瘤。
研究表明,雄激素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雄激素以依赖或非依赖AR信号通路的方式促进人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提示或可将AR作为卵巢癌的治疗靶点。
综述雄激素及其受体与卵巢癌的关系及抗雄激素治疗现状。
关键词: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卵巢癌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隐匿和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约70%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FIGO分期 III期和IV期),且复发后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仅为30%-40%,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1]。
目前关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涉及持续排卵、炎症反应、促性腺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等多个假说。
而大量流行病学、遗传学及生物学等研究表明,内分泌因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雄激素的过度刺激能够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侵袭和转移,增加卵巢癌的发生风险[2]。
而抑制雄激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利用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作为治疗雄激素及其受体相关肿瘤,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
因此,本文将回顾雄激素受体及抗雄激素治疗与卵巢肿瘤的研究成果,以期对其应用于临床,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一、雄激素受体
雄激素主要通过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s,AR)相结合而发挥其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等重要作用。
AR是类固醇激素受体,属于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超家族成员的一种配体依赖型的反式转录调节蛋白。
在多种人体正常组织及病变组织中均可检测到AR的表达。
AR包含AR-α和AR-β2种受体亚型,以及DNA 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DBD)、配体结合域(ligand binding domain,LBD)、铰链区域(HD)和核定位区域(nuclear localization domain,NLD)4个结构域。
通常情况下,AR存在于细胞质中与多种细胞因子,如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相结合,以稳定的复合物形式存在。
除了与雄激素结合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被雄激素激活的AR还可与胞质中特定的蛋白分子相互作用,调节相关信号通路中一系列下游蛋白的表达,继而导致细胞功能的改变。
此外,细胞质中多种蛋白激酶可通过磷酸化直接激活AR,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而此过程并不依赖于AR与雄激素的结合而实现。
二、雄激素受体与卵巢癌
研究表明,卵巢癌是性激素敏感性肿瘤,具有降低雄激素水平特点的治疗方案,如使用口服避孕药,输卵管结扎和子宫切除术等,均能够降低卵巢癌的发生风险。
而具有高雄激素水平特点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发生卵巢癌的风险增加。
此外,卵巢癌多见于绝经后,此时卵巢类固醇激素平衡由雌激素转向雄激素,也提示了雄激素与卵巢癌的相关性。
基因分析表明,编码AR基因中CAG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影响AR活性。
随着CAG重复序列编码的谷氨酰胺数量的增加,AR的反式激活能力下降。
而根据一系列关于CA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卵巢癌发生风险的大样本研究表明,含较长CAG重复序列的AR似乎能够降低罹患卵巢癌的风险。
三、抗雄激素治疗与卵巢癌
多种体内外研究均表明,雄激素以依赖或非依赖AR信号通路的方式促进人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提示在靶向治疗中,或许可以将AR作为卵巢癌的治疗靶点。
目前,激素疗法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AR拮抗剂,多为非甾体类药物,与甾体类AR拮抗药物相比,因其抗雄激素的活性较好,且无甾体类药物的激素样副作用得到广泛研究。
然而,迄今为止,只有有限数量的临床试验评估了抗雄激素治疗在卵巢癌中的疗效。
如研究表明,采用具有抗雄激素作用的非类固醇类药物氟他胺(flutamide),对于已行铂类为基础的一线化疗患者进行治疗,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部分患者的病情有所进展,且氟他胺具有严重的肝毒性,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3]。
总而言之,AR拮抗剂作为卵巢癌可行的治疗方案尚未得到验证,而卵巢作为一种内分泌器官,抗雄激素疗法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值得研究和期待。
明确卵巢癌的组织及病理学类型、肿瘤的进展阶段及AR的表达情况,结合特殊的分子标记物,使抗雄激素有效治疗卵巢癌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雄激素及受体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作为卵巢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由于卵巢癌的组织来源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因而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不同,且对抗雄激素疗法的反应不同。
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雄激素受体及抗雄激素在临床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以期对其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卵巢癌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Syrios, J., S. Banerjee, and S.B. Kaye, Advanc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from standard chemotherapy to promising molecular pathway targets--where are we now? Anticancer Res, 2014. 34(5): p. 2069-77.
[2] Siegel, R.,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11: the impact of eliminating socioeconomic and racial disparities on premature cancer deaths. CA Cancer J Clin, 2011. 61(4): p. 212-36.
[3] Lukanova, A. and R. Kaaks, Endogenous hormones and ovarian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current hypotheses.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5. 14(1): p. 9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