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食品污染
(4-7章)食品卫生与安全习题答案
食品卫生与安全(第三版)习题答案第四章物理性污染一、名词解释放射性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危害,而从自然环境中释放出的天然放射,可以视为环境的背景值。
电磁辐射污染:是指天然的和人为的各种大功率电磁辐射干扰,以及对人体的电磁辐射。
辐射食品加工技术:辐射食品加工技术是为了保鲜或者延长保质期而进行的一项物理保藏技术。
二、填空题1.辐照可用于食品的灭菌、(杀虫)、(抑制发芽)和改善食品品质。
2.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将物理性污染分为两类,即食品的(杂质)和(辐射)污染。
3.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包括(天然放射性物质)和(人工放射性物质)两个来源。
4.在干燥的条件下对食品进行辐照,食品中的糖可与(氨基酸)发生聚合而生成褐色的聚合物,这就是美拉德反应。
5.请识别下列因素,按可能形成的危害区分其是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或列入难以确定的其他类。
生物性危害: 沙门菌、肉毒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猪绦虫、旋毛虫、肝炎病毒、大肠杆菌 O157、牛绦虫、河豚、贝类毒素。
化学性危害:生长激素类、砷、有机氯农药、秋水仙碱、铅、鲭鱼毒素、有机磷农药、黄曲霉毒素、类固醇类、多氯联苯、汞、青霉毒素、龙葵素、酒精过敏物理性危害: 碎骨、一片塑料薄膜、碎玻璃、木屑、石块、钢丝、一根毛发、线头、钴 60。
其他:辐照残留、清洗剂、润滑油、抗生素类、消毒剂、驱虫剂。
三、判断题辐照灭菌可杀死物料中的一切微生物。
(╳ )四、选择题1.食品辐照可用于 (BCDE )。
A.漂白B.灭菌C.杀虫D.抑芽E.改性2.放射性核元素最多是 (E )。
A.乳制品B.蔬菜C.水果D.谷类E.以上都不是3.为保证辐照食品卫生安全性,在辐照剂量上 ( D)。
A.剂量应大于10kGyB.剂量大小都行C.剂量大点好D.剂量应小于10kGy4.LD50 表示的是 (B )。
A.每日允许摄入量B.半数致死量C.最大允许摄入量D.致死剂量5.以下属于物理危害的是 (A )。
动物性食品的食品安全
(五)多环芳烃化合物
苯并芘 食物烟熏、烧烤使脂肪受热分解 汽油、煤油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杂环胺化合物
来源:食物中的蛋白质、肽、氨基酸在高 温加热时的分解产物, (火烤、煎炸、烘焙) 致癌
二恶英
毒性非常强 耐高温、难分解、稳定性极强
任何动植物都没有分解二恶英的能力
燃烧含氯碳氢化合物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来自 冶金工业、垃圾焚烧、造纸等,
人工合成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发泡剂、抗 氧化剂
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产生的有害物质
(三)物理性污染
杂物污染
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混入的杂物及搀假 时的搀杂物。
放射性污染
食品吸附外来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污染来自放 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排放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与排放造成食品污染。
第二节 微生物污染
人体内的二恶英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 导致癌症、皮肤病、肝肾疾病、畸形
(六)河豚毒素
盐腌、日晒、一般加热烧煮方法都很难将河豚体内 多个部位的毒素祛除。
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阻碍神经传导,可使神 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最初为知觉神经麻痹, 继而运动神经麻痹,最后引起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 枢麻痹。
第三节 化学污染
农药残留 重金属残留 兽药残留 亚硝酸盐与亚硝胺 多环芳烃化合物 动物毒素
(一)、农药残留
有机氯类
如六六六、DDT等,脂溶性,不溶或微溶于水,在体内可 以蓄积,会引起肝、肾和神经系统的损害,有的会影响男 性生殖功能。 通过生物富集使动物性食品受到污染。鱼虾可使DDT浓集 150-200倍,80年代我国有一些地区发现畜禽肉类中DDT、 六六六的检出率为100%,有的甚至超标56倍。
《第五章食品包装的卫生》
《第五章食品包装的卫生》202x级食科专业《食品营养卫生学》课程教案卫生学部分第五章食品包装的卫生第五章食品包装的卫生教学时间:202x年11月30日上午8-10点(星期四)教学地点:60112多媒体教室教学班级:202x级食科班教学内容。
食品包装的分类;食品包装的基本问题;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卫生安全性评价;未来包装纸材料简介。
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食品包装的分类;食品包装的基本问题;包装纸材料发展趋势;2.掌握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卫生安全性评价。
[教学过程]【板书】第五章食品包装的卫生食品包装的目的:计数方便;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包装的原则:必须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力求经济美观,便于销售;食品包装分类:运输包装(外包装或大包装);销售包装(小包装或内包装);食品包装的基本要求:保护食品品质;适合运输条件;节省费用;符合各国规定;保证食品在运输和贮存中不受损失是对包装的最基本要求。
为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各国都禁止使用稻草、干草、报纸作为包装水产品的衬垫;食品包装的卫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一节食品包装的分类一、概述食品包装自古就有,但直至成为食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
许多新产品和方便食品是在食品包装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为了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标准,我们必须逐步过渡到食品包装化。
二、食品包装的分类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很多,可从使用的材料来源和使用用途分为两大类:㈠按包装材料来源分类1202x级食科专业《食品营养卫生学》课程教案卫生学部分第五章食品包装的卫生1.塑料可溶性包装;收缩包装;吸塑包装;泡塑包装;蒙皮包装;拉伸薄膜包装;镀金属薄膜包装2.纸与纸板可供烘烤的纸浆容器;折迭纸盒(箱);包装纸;3.金属马口铁罐;易开罐及其他易开器;轻质量铝罐头;㈡按包装功能分类1.方便包装开启后可复关闭的容器;气雾罐;软管式;集合包装;2.展示包装3.运输包装4.专用包装饮料。
第五章:CAC食品卫生通则
2019/2/1
为达到以下目的,生产者应尽可能地实 行这些措施: 控制由空气、泥土、水、饲料、化肥 (对天然肥料)、农药、兽药或其他初 级生产中的媒介物造成的污染; 保持动植物本身的卫生健康,以避免由 于食用这类食品而对人身健康带来的危 害,或者对其产品的适宜性带来不利影 响; 保护食物源使之不受粪便或其他污染。
QiuXiaoKun 36
2019/2/1
l消除有害的或非需要的微生物,或 者将其数量减少到安全的范围内, 或者对其残余及生长进行有效控制; l在适当的情况下,可对在基于 HACCP 计划中确定的关键限值进行 监控; 能迅速达到有关食品的安全性和适 宜性所要求的温度及其他必要条件 并能保持这种状态。
食品的适宜性 —— 根据食品的用途, 食品可以被人们接受的保证; 初级生产 —— 包括食品链的那些环节 及其以前的所有生产阶段。例如收获、 屠宰、挤奶、捕获。
2019/2/1
QiuXiaoKun
13
3 初级生产
目标:最初生产的管理应根据食品的用 途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适宜性。必要时 将包括: 避免使用其周围环境可能对食品的安全 性构成威胁的场所; 采取有效方法控制污染物、害虫和动植 物疾病,以使其不对食品的安全性构成 危害; 采取有效的方法或措施,以保证食品是 在合格的卫生条件下进行生产的。
2019/2/1
消毒 ——通过化学试剂和/ 或物理方 法使环境的微生物数量减少到不能 损害食品的安全性和适宜性的水平; 加工厂 —— 任何进行食品处理的房 屋或场所,在房屋和场所的范围内 都实行统一的管理方法;
QiuXiaoKun 10
吴芳宁主编《食品营养与卫生》5章1节食品污染
二、生物性污染及预防
• 6.口蹄疫污染及防治
• (2)、病原体
• 形态: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属,是 目前所知病毒中最小的动物RNA病毒。
• 病毒分布:在病畜的水疱液、水疱皮、淋巴液及其发热期血液 中含量最高。退热后在奶、尿、泪、粪便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病 毒。
二、生物性污染及预防
二、生物性污染及预防
6.口蹄疫污染及防治
(1)口蹄疫俗称“口疮,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 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粘膜、 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烂斑)为特征。
口蹄疫流行快,感染谱广,不易控制和消灭。国际兽疫局 将本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我国也把口蹄疫列为 一类动物疫病。
生物性污染
● 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的污染 • 主要以微生物污染为主,危害较大,主要为
细菌和细菌毒素、霉菌和霉菌毒素。
一、食品污染概述
(二)食品污染分类
化学性污染 来源复杂,种类繁多。主要有:
① 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
• 如农药、有害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二恶英等。
② 从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及涂料等溶入食品中的原 料材质、单体及助剂等物质。
①食品直接或间接受到污染。 ②通过食物链途径。
一、食品污染概述
(四)食品污染的危害
食品污染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形成威胁, 而且造成在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1. . 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 2. . 造成急性食物中毒 3. . 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 4. . 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一、食品污染概述
(五)预防措施
① 水分和湿度:霉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水分活性。因此食品中的水分含 量少,有利于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
第五章 食品的不良风味
通过饲料进入鱼体的不良风味 在本章已部分地讨论过,上面提 到的组成“泥土味”污染是由于 鱼吃了一定量的海藻而产生的。 在鱼中发现有类似石油异味,是 由于消耗Limacina、Helicina作 为饮食的主要部分。除了由于海 藻作为它们的主食引起的不良风 味之外,假如鱼同时喂以火鸡肝 脏或谷物也能产生不良风味。
一、遗传学
在遗传学上有两类动物在产生不良风 味方面比较突出,即猪和绵羊 绵羊,属于典 猪 绵羊 型的不良风味。猪的产品(猪肉)有时 具有象洋葱或出汗那样的不良“腥味”。 此不良风味最初发生在性成熟而没阉割 过的猪肉中。很有意思的是大约45%的男 性人口及92%的女性人口能够嗅到此不良 风味。这种不良风味主要是由5-α-雄甾 (烷)-16烯-2酮及3-羟基-5-α-雄甾16烯所造成的,这与遗传因子有关。
吸附于复合材料中 聚乙烯复合材料
罐装猪肉 用在漆上没有 产品、冷藏 金属、涂漆罐 蒸出的溶剂中, 牛奶、饮料 痕量污染物 啤酒 金属罐 用在制罐过程 中的润滑剂
由于食物包装材料而引起污染产生 不良风味的情况从表中我们已知。这 个污染物极少来自包装材料的主要成 分,绝大多数不良风味是由于包装材 料中存在极少量的残留溶剂,这与包 装材料的生产有关(例如苯乙烯单 体)。与包装材料少量污染物有关的 还有用于溶解油墨打印在食物包装上 的溶剂,或吸附在其上的溶剂有关 (例如,塑料中的乙基苯或者循环使 用纸中的残留墨迹)。
而空气污染产生的不良风味可能 随机发生,它决定于当时的不良风 味的污染源,包括风向、风速、食 品加工厂的生产计划等等。形成不 良风味的化学物质同样具有非常低 的嗅觉阈值,因而很难通过已建立 起的分析技术去分离和鉴定。例如, 饼干中的6-氯-邻-甲酚的感官阈值 -5 为5×10 ppm,它可用作清洁剂。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第三节 水体污染对食品 安全性的影响
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医院排放
类型: (1)无机污染物:各类重金属和氰化物、氟化物等; (2)有毒有机物:苯酚、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农药; (3)病原体:各类污水中的病毒、病菌和寄生虫等。
污染途径: (1)污水灌溉时通过植物根系向上吸收累积; (2)进入水中水生动物体内并蓄积。
水污染对水产品安全的影响
水生生物资源容易富集水体中的重金属、石油、农药、有机污 染物、细菌、病毒和生物毒素等污染物,食用这些有害物质的鱼、 贝类等食品,会出现诸如“水俣病”、“骨痛病”、白细胞减少等 公害疾病,从而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海域污染
近海受污染面积已达20.6万平方公里,四大海区近岸海域有机物 和无机磷浓度明显上升,无机氮全部超标,渤海、长江口、杭州湾、 珠江口等经济发达地区沿岸水域污染情况尤为严重。
原生环境中的食品 安全吗?为什么?
典型的地方病
• 碘缺乏病 • 硒缺乏病 地方性氟病
碘缺乏病
• 原因:由于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
• 临床表现: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 症、早产儿、死产、先畸形儿等。
• 症状及危害:甲状腺肿大、生长发育落后、痴呆、聋、哑、瘫痪,影响 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
• 太湖一直以来是国家的“钱袋子”。
• “四十几年前,太湖水真的很清,捧起来就能喝。”无锡人这样讲。
• 2007年夏天...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水污染对水产品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废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的趋 势,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460亿吨。检测 数据表明,我国主要江河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2400多公里江段鱼虾绝迹。
食品卫生法全文
第七章 食品卫生监督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管辖范围内行使食品卫生监督职责。铁道、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凤立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行使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第四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都必须遵守本法。本法适用于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也适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保护社会团体和个人对食品的社会监督。对违反本法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食品的卫生
第三十六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大概可以确定具备条件的单位作为食品卫生检验单位,进行食品卫生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可以对该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一)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第二十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销售者应当保证提供。需要索证的范围和种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攻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信品生产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十五条 国家未制定卫生的食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卫生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 食品中有害物来源及其控制[1]
第五章食品污染及其控制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食品污染物的种类、污染源、污染途径以及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作用;2. 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和管理办法;3.了解农药及兽药的污染及控制方法;4.了解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混入某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称之为食品污染。
污染食品的物质称为食品污染物。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除少量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原料本身外,主要来源于外界环境污染;食品原料及各种添加剂;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或加入的有害物质,如酒中甲醇,烧烤制品中杂环胺;各种情况下食品成分发生异常变化,如脂肪酸败。
食品污染物质主要有三大类: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昆虫等;化学性污染,包括农药、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等;物理性污染,包括固体杂质、放射性污染等。
第一节食品原材料中的天然毒素一、天然食品的安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生产中发生食品污染问题的认识日益加深,因此,近几年来,非人工培植的、未经加工的天然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天然的就是安全的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可作为食物的很多有机体中存在着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果不进行正确加工处理或食用不当,也易造成食物中毒。
由天然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有以下几类。
1.人体遗传因素食品成分和食用量都正常,却由于个别人体遗传因素的特殊性而引起的症状。
如有些特殊人群因先天缺乏乳糖酶,不能将牛乳中的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因而不能吸收利用乳糖,饮用牛乳后出现腹胀、腹泻等乳糖不耐受症状。
2.过敏反应食品成分和食用量都正常,却因过敏反应而发生的症状。
某些人日常食用无害食品后,因体质敏感而引起局部或全身不适症状,称为食物过敏。
各种肉类、鱼类、蛋类、蔬菜和水果都可以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食物。
3.食用量过大食品成分正常,但因食用量过大引起各种症状。
如荔枝含维生素C较多,如果连日大量食用,可引起“荔枝病”,出现饥饿感、头晕、心悸、无力、出冷汗,重者甚至死亡。
食品的污染、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负责制定和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对食品生产 、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食 品的安全性。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机构
负责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 。
第三方认证机构
通过认证的方式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 体系进行评估,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05
CHAPTER
03
CHAPTER
食物中毒
定义与类型
定义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的食品后,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毒 性疾病。
类型
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化学性、 真菌性和动植物性等类型。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
季节性
食物中毒在夏季和秋季更为常见,因为高温高湿 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和食物腐败。
年龄和性别
儿童、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更容易发生食物中 毒,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对食品 安全问题及时举报,提高社会共治水 平。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食品安全 知识,引导公众正确选择食品和合理 膳食。
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
企业应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政府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惩
该组织通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 )来规范各成员国的食品安全法规,确保食品安全法规不 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障碍。
国家食品安全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该法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安全监督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 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该法主要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规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产地要求、生产过程 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1979年8月28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提高食品质量,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品中有害因素引起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和其他疾病,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一切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包括集体食堂)所生产、经营的以及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准许上市的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在生产、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卫生状况,都属于本条例管理的范围。
本条例所称“食品”,指已经过加工和能够直接食用的各种食物和饮料、豆制品、调味品、瓜果、茶叶等:“食品原料”,指粮食、油料、糖料、肉类、蛋类、薯类、蔬菜、水产品等:“食品添加剂”,指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为防腐、改善色香味和品质等而加入的和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包装材料”,指包装、盛放食品的容器、工具、纸等。
第二章食品卫生标准第三条一切销售的食品必须做到无毒、无致病病菌病毒、无寄生虫、无腐败霉变、洁净无杂质,于人民健康有益无害。
卫生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这一原则,共同研究,逐步制订出各类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标准以及检验方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标准)。
第四条食品卫生标准,由卫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有关部门要分别纳入食品产品标准,认真贯彻执行。
食品产品标准应包括卫生标准及相应的检验方法,由生产主管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制订。
食品卫生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标准和地区标准。
国家标准,指量大面宽、涉及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卫生标准,由卫生部或有关部门会同卫生部制订,报国家标准总局,必要时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执行。
第5章 化学污染与食品安全(2)兽药残留
尽管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有许多副作用, 尽管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有许多副作用, 但是由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除防病治病外, 但是由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除防病治病外,还 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 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动 物性食品的品质、减轻动物的粪臭、 物性食品的品质、减轻动物的粪臭、改善饲养 环境等功效。 环境等功效。 因此,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已很普遍。 因此,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已很普遍。
3.最高残留限量 . 为控制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 为控制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必须严格遵守休 药期,控制用药剂量, 药期,控制用药剂量,选用残留低毒性小的药 并注意用药方法与用药目的一致。 物,并注意用药方法与用药目的一致。 月发布了修订后的《 农业部于 1999年9月发布了修订后的《动物性 年 月发布了修订后的 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规定了上百种兽 药的最高残留限量,其中氯霉素、制霉菌素、 药的最高残留限量,其中氯霉素、制霉菌素、 潮霉素在所有动物可食组织中的残留量为零。 潮霉素在所有动物可食组织中的残留量为零。
第五章 化学污染与食品安全性
第二节 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一、兽药残留概述 (一)兽药残留的概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和世界卫生组织 ) (WHO)食品中兽药残留联合立法委员会的定 ) 义,兽药残留(animal drug residue)是指动物性 ) 食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 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 (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 所以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 所以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 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兽药生产中所伴生的杂质。 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兽药生产中所伴生的杂质。
兽药在动物体内残留量与兽药种类、 兽药在动物体内残留量与兽药种类、给药方式 及器官和组织的种类有很大关系。 及器官和组织的种类有很大关系。 对兽药有代谢作用的脏器,如肝脏、肾脏, 对兽药有代谢作用的脏器,如肝脏、肾脏,其 兽药残留量较高。 兽药残留量较高。 由于不断代谢和排出体外, 由于不断代谢和排出体外,进入动物体内兽药 的量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少, 的量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少,动物种类不同 则兽药代谢的速率也不同。 则兽药代谢的速率也不同。比如通常所用的药 以下, 物在鸡体内的半衰期多数在 12 h 以下,多数鸡 用药物的休药期为 7 天。
食品卫生学总论
2.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 3. 芽胞杆菌与梭菌属
肉蛋水产多见 罐头食品腐败菌
4. 肠杆菌科各属
水产、肉蛋腐败菌
5. 弧菌属与黄杆菌属
水产品腐败菌
6. 嗜盐菌
盐腌制品
7. 乳杆菌属 败
乳制品中产酸酸
5.食品中的细菌菌相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
•食品中的细菌菌相:指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
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
食品卫生学总论 Food hygiene
人类食物必需具备的条件
具有本身应有的营养价值 在正常摄食条件下,不应对人体
发生任何有害的影响 应具有良好的感官形状,符合人
们长期所形成的概念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卫生质量,防止
食品中出现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保 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Food Sanitation •Eliminate potential sources of food contamination •Prevent foods from becoming contaminated •Limit the growth of contamination in foods
食品的水分活性 ( Water activity Aw or aw)
凡只是能供微生物利用的那部分水 称水分活性。
具体指在同一条件下(温度、湿度、 压力等)下,食品水分蒸气压(P) 与纯水蒸汽压(P0)之比,
即Aw=P/P0
食品水分
游离水 (自由水):指细胞间的水, 它在组织间可以循环移动,在食物 中形成汁液,当压榨或切断食品时, 游离水可以分离出来,加热至水的 沸点时,该游离水容易被蒸发脱出。
我国卫生标准:< 15mg/100g 一级新鲜 <25mg/100g 二级新鲜 <26 – 30mg/100g 可疑食品 > 30mg/100g 腐败变质
食品污染(生物污染)
VS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
建立食品中微生物、化学物质和其他污染 物的限量标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控制
强化食品加工设施的卫生管理
定期对食品加工设备、工具、容器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卫生。
实施GMP和HACCP体系
通过实施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卫 生控制。
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食 品中的微生物或毒素。
质谱技术
通过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细胞成分,进 行微生物鉴定。
监测体系与制度
建立完善的食品监测网络
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确保食品安全信息的及时获取。
制定监测计划
根据食品种类、风险等级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计划。
定期抽检
对食品进行定期抽样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信息共享与通报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及时通报食品安全事件,提高预警和应对能力。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风险识别
通过监测和数据分析,识别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预警发布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 关企业和消费者采取防范措施。
ABCD
风险评估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 等级和影响程度。
类型
常见的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霉菌、 酵母等,这些微生物可能引发食品腐 败变质,也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
寄生虫污染
来源
寄生虫污染主要来源于食品中混入了寄生虫或其卵,如鱼类、肉类等食品可能携 带寄生虫。
类型
常见的寄生虫污染包括弓形虫、猪带绦虫等,这些寄生虫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引发疾病。
病毒污染
第五讲 食品的化学污染---农药和兽药残留
•提倡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加大劢物
疫病防治力度,减少疫病发生;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提高劢物抗病力,减少药物使用,降低(避免)药残, 确保劢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
农业部文件
农牧发[2002]1 号 关于发布《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农业)厅(局、办) 、渔业主管部门: 为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现将我部制定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 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见附件,以下简称《禁用清单》 )予以发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各地遵照执行。 一、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 《禁用清单》序号 1 至 18 所列品种的原料药及其单方、复方制剂产品立即停止生产。 《禁 用清单》所列品种已在兽药国家标准、农业部专业标准中收载的,其质量标准一律废止;已在我国注册登记的进口兽药, 其进口兽药质量标准废止, 《进口兽药登记许可证》注销;地方批准的兽药中含有上述禁用产品成份的,各地畜牧兽医行 政管理部门必须于 3 月 15 日前行文废止其质量标准,撤消其产品批准文号。 二、截止 2002 年 5 月 15 日, 《禁用清单》序号 1 至 18 所列品种的原料药及其单方、复方制剂产品一律停止经营和使 用。 三、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 《禁用清单》序号 19 至 21 所列品种的原料药及其单方、复方制剂产品不准以抗应激、提 高饲料报酬、促进动物生长为目的在食品动物饲养过程中使用。 各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立即组织清查工作,做好本辖区兽药生产企业有关产品质量标准、标签、说明书的修订 工作。 四、严禁对食品动物使用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已明令禁用或未经批准的兽药。违者按《兽药管理条例》的规 定予以处罚。 五、各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认真做好本辖区《禁用清单》所列品种的清理和后续处 理工作,并于 2002 年 6 月底前将清理和处理结果上报我部。 附件: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章) 二〇〇二年三月五日
第五章 食品质量法规和标准
ISO22000认证
ISO22000规定了一个食品安全管理体 系的要求,并结合公认的关键元素,以 确保从食品链至最后消费点的食品安全。 通过ISO22000认证的企业按照要求已 经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因 此其生产的食品是优质和安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000—2006 / ISO22000:2005
第七章 食品安全事 故预防和处置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2-1食品安全法的任务
为了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 品中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预防和减 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食品安全,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增 强人民群众体质,
2-2食品安全法的内容
3、有机农产品
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 加工标准生产出来的,经过有机农产品颁证组 织颁发证书的一切农产品。有机农业是一种完 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和饲 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它是由质量技术监督部 门认证、管理的。
3、有机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具有那些特点? 1、生产加工过程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 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2、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土地从生产 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 而 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3、生产食品在数量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 定 产量,生产其它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高检关于办理非法经营食盐刑事案件法律 的解释 食盐专营办法 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 进口酒类国内市场管理办法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暂行管理办法 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食品污染第一节食品的生物性污染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第五章食品污染(教案)〔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食品污染、食物链、生物浓集作用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食品污染、污染物、食物链、生物浓集作用、食品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性质和分类;〔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包括食品污染、污染物、食物链、生物浓集作用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WHO对食品卫生的定义是“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的消费之间,无论在任何步骤,都能确信食品处于安全、完整及美好的状态。
”食品污染即指有毒有害物质混入食品的过程。
当环境污染时,可造成食物链的污染并可经生物作用加大污染程度。
在自然界,一种生物相继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并提供简单到复杂的食物能量转移所构成的生物序列称为食物链。
环境中的污染物经过食物链,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转移,每转移一种生物,污染物浓度明显升高的现象,称为生物浓集作用。
各种污染物,按其性质可分为三大类,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物。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是指由微生物、寄生虫、媒介昆虫等引起的食品污染。
其中以微生物的污染最为常见,尤其在餐饮行业是引起食物直接污染、变质腐败、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的污染物。
造成食品污染的化学性污染物来源复杂,种类也多,主要有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农药、有害金属、多环芳族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二恶英;从工具、容器、包装材料等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的材质、单体及助剂等等污染物物质;食品加工贮存中产生的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的污染。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于放射性物质在生产及生活中应用与排放的污染。
第一节食品的生物性污染〔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形态、结构;其它常见霉菌及毒素(镰刀菌毒素、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等)对食品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食品细菌的污染耒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真菌、霉菌(黄曲霉菌及其毒素)及霉菌毒素概念、分类、污染来源、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繁殖产毒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理解影响食品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食品中可能出现的霉菌毒素的污染食品;食品腐败霉变与其所含营养素的关系;其它常见的生物性污染物(病毒、肠道寄生虫)。
了解细菌形态、结构;其它常见霉菌及毒素(镰刀菌毒素、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等)对食品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包括细菌的污染耒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真菌、霉菌(黄曲霉菌及其毒素)及霉菌毒素概念、分类、污染来源、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繁殖产毒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一、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和特点1、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及分类微生物并非是生物学分类上的名称,而是指自然界中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一般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放线菌、病毒、支原体、螺旋体等。
微生物按其细胞结构可分为三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属此类。
2、微生物的特点①体形微小;②结构简单;③生长繁殖快;④容易引起变异;⑤数量多,分布广。
(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可出现四个不同阶段:(1)缓慢生长期:在此期间菌体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但不分裂,菌数不增多,一般是适应环境和为繁殖作准备。
(2)对数生长期:在此期间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在生长曲线图上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增长极快达到顶峰状态。
(3)稳定期:对数期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渐趋下降,其死亡数逐步上升,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并趋于平衡。
(4)衰亡期:这时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已显著减少,速度也逐渐缓慢,菌体死亡急剧增加,大大超过繁殖速度,并出现菌体变形、自溶等现象。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微生物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的,甚至是必需的。
但是,有部分微生物对人类产生有害作用。
二、食品的细菌污染及危害(一)细菌形态、结构1、细菌的形态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原核细胞型低等生物。
根据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通常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单位。
常见球菌的直径为0.5-1μm,杆菌为0.5-1×1- 5μm.2、细菌的结构细菌由基本结构构成,有的细菌在生长繁殖中具有特殊的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各种细菌细胞所共有的结构。
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组成。
细菌除上述基本结构外,某些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的构造。
如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二)食品的细菌污染在食品卫生学中,把食品上常见的细菌叫食品细菌。
食品的细菌性污染及其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食品卫生中影响食品卫生质量最主要因素。
食品中的细菌根据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的大小可分为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三大类。
1、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来源(1)原料污染;(2)产、贮、运、销过程中污染;(3)从业人员污染;(4)烹调加工过程污染;2、影响食品卫生质量常见的食品细菌食品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是腐败菌,是影响食品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常见的食品细菌见表5一1。
三、真菌污染及危害(一)真菌、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概念真菌是一大类不分根、茎叶和不含叶绿素为特征的,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一类低等生物。
真菌是微生物中的高级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其形态和构造比细菌复杂,有的为单细胞,有的为多细胞。
霉菌并不是生物分类名称,而是真菌中的一部分丝状真菌的通称。
凡是生长在食物或营养基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菌丝的真菌统称为霉菌。
霉菌的基本结构有菌丝和孢子。
霉菌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少量的氮和无机盐,故易在粮食、水果和各种食品上生长,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使其改变了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降低甚至完全失去食用价值,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霉菌可产生毒素,引起毒素中毒,表现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
我国的食品中尤其是赤霉病麦中毒与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在一些地区较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二)霉菌发育和产毒条件(1)水分和湿度;(2)温度;(3)基质;此外通风条件好对霉菌产生毒素的影响较大,如能较好地控制水分、温度、湿度、并有良好的通风可大幅度地降低产毒的机会,减少危害。
(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
1、黄曲霉毒素化学结构与特性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20多种,包括B1、B2、G1、G2、M1、M2及毒醇等。
其基本结构相似,由一个二呋喃环和双香豆素构成。
其结构与毒性有一定关系。
在天然污染的食物中以AFB1最多见,故在食品监测中以AFB1作为污染指标。
黄曲霉毒素耐热,100℃、20小时也不能将其全部破坏,在280℃时发生裂解。
所以一般的烹调加热很难破坏黄曲霉毒素。
但在碱性条件下可被破坏而失去毒性。
黄曲霉毒素易溶于氯仿和甲醇,而不溶于水。
在长波紫外光下产生荧光,可作为鉴别依据。
2、对食品的污染黄曲霉是分布最广的霉菌之一。
3、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急慢性毒性;(2)致癌性。
4、预防措施(1)防霉;(2)去毒;(3)限制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
四、食品的腐败变质及食品卫生质量指标(一)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的腐败变质一般是指食品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状的各种变化,降低或丧失食用价值过程。
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1)微生物的作用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2)食品在发生腐败变质过程中,其本身的组成和性质起着决定的作用食品中的水分是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食品中的水分以结合水和游离水二种状态存在。
结合水构成食品组织本身,是细胞所有生理过程必须的。
微生物能利用的是游离水,用水分活性(aw)表示:paw=—p0(aw:水分活度,p:食品水分产生的蒸气压,p0:纯水蒸气压) 意义:纯水的aw为1.0,相对湿度100%。
没有水的食品的aw为0,故aw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
当食品中aw值越小时,微生物能利用的水越少,食品越不易腐败。
各种微生物对水要求不同,细菌对水要求最高,大部分aw为0.94以上;酵母菌aw为0.94~0.88;霉菌能在较低的aw范围内生长,当aw低于0.65生长也受到抑制。
(3)外环境因素对食品腐败变质的影响总之,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多数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条件有关。
食品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在适合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下,就能促进食物的腐败变质。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食品腐败变质实质上是食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物、脂肪等的分解过程,其程度常因食品种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其它条件的影响而异。
蛋白质:富含蛋白质的肉、鱼、禽、蛋等食品其所含的蛋白质受腐败菌作用分解,产生酮酸、羧酸、胺类、粪臭素和吲哚,腐败的特征是恶臭。
组胺、吲哚、酚类、硫化氢、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等均为碱性含氮物质具有挥发性,因此,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可作为其鉴定的化学指标之一。
挥发性盐基氮是指食品水浸液中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汽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用作鉴定鱼、肉的鲜度及腐败的指标。
TVBN≤15mg/100mg为一级鲜度;≤25mg或35mg /100mg为二级鲜度。
碳水化物:在细菌、酵母和霉菌产生的相应酶作用下发酵或酵解,生成各种碳水化物的低级分解产物醇、醛、酮、羧酸、CO2及水,食品腐败则以酸度升高、产气、醇类气味为特征。
测定酸度作为此类食物腐败变质的指标。
脂类:食用油脂与食品中脂肪酸败程度,与微生物污染程度、脂肪的饱和程度、紫外线、氧气、水分、天然抗氧化物、某些金属离子及微生物和食品中的解脂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
能分解脂肪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其次是细菌和酵母。
脂肪及油脂酸败形成酸、酮、醛、酯类物质并产生刺激性气味,即哈喇味;肉、鱼类食品变黄,出现酸、苦味;肉类的超期氧化、鱼类的“油烧”现象等都是油脂酸败鉴定中较为实用的指针。
3、腐败变质食品卫生学意义及处理原则①腐败变质食品产生刺激性气味、异常颜色、酸臭味及组织溃烂等食用者难以接受的感官性质恶化;②食品营养成分的分解破坏,大大降低营养价值;③微生物污染严重,致病菌及微生物毒素存在机会较大,引起食物中毒等食源性危害的可能性高。
4、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的措施(1)低温保藏冷藏是预冷后的食品在高于冰点(0℃)中进行贮藏的方法。
一般温度为-2℃~15℃,常用温度为4℃~8℃,贮藏期一般为几天至数周。
食品冷冻是采用食品冻结后,在保持冻结状态的温度下贮藏的方法。
常用温度为-12℃~-23℃,以-18℃最适用。
可数月或数年贮藏食品。
严格执行“急速冻结,缓慢化冻”的原则。
(2)高温保藏高温保藏是将食品经高温处理,杀灭食品中微生物,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
若食品经高温后,结合密封、真空和低温等方法则可长期保藏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