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 导学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沁园春·长沙》导学案【教学重点】1、学会鉴赏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法、思想情感与表达效果。
2、了解作家作品,品味诗人博大的胸襟与革命豪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人博大的胸襟与革命情情。
【学法指导】表格引导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诗人。
1913——1918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读书期间,常常呼朋引伴到橘子洲头和南湖港一带游泳。
1917年主持一师校友会,与蔡和森等一起谈古论今,抒发壮志。
1918年4月,与何叔衡一起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毛泽东在长沙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1920年,领导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以湖南省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共一大。
1925年1月,毛泽东回到老家韶山,组建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组织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同年秋,军阀赵恒惕下令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去广州。
路过长沙,漫步湘江,游橘子洲,满目秋景,抚今追昔,心潮澎湃,文思泉涌,吟成此篇。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革命的大好形势,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3、了解什么是诗歌中的意象。
“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背诵全词。
二.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壮阔深沉的意境。
②从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中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三.导学流程:1.知识链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什么是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2.写作背景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牌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4.课前诵读,整体感知、自我鉴赏。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泽东,我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①.利用工具书正音。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高一必修一)
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及文中壮阔激昂的意境。
3.激情投入,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
2、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
4、自主、讨论、交流、质疑: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
他的诗词是中国革命的一部英雄史诗。
文体知识词:兴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也称“长短句”“曲词”“曲子词”“诗余”。
词牌:词的格式,它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词的分类: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沁园春”是词牌,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谭娇学科:语文必修:<一> 课题:《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年级:高一设计教师:谭娇审稿:熊祥有时间:2011、8、30一: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掌握有关毛泽东的文学常识和本诗中的生字词;品味和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自学检测——基础巩固——反复朗读——文本赏析——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情感提升。
方法:自学法、讲授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复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毛泽东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以及对待革命事业的博大胸襟和雄心壮志。
提升学生爱国情操和奋发向上的斗志。
二、导学重难点:1、导学重点诗歌的朗读节奏、情感;诗歌中基础字词;词的相关知识、作者文学常识及背景知识。
2、导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作者情感,提升学生情操。
三、导学方法:自学法(圈点勾画法)、朗读法。
四、预习达标:诗歌中的生字词语要熟识;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和相关背景。
五、课堂导学进程:【导入】幻灯片展示毛泽东的《立志》和《咏蛙》,同学们齐读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老师点评最后两句进而导入到毛泽东的雄心壮志上,进入新课。
【导学】(一)学生阅读、思考并展示学生朗读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思考全诗主要在写什么。
(二)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毛泽东;交流朗读诗歌应注意哪些方面。
(三)教师精讲补充讲解学生了解以外的毛泽东的相关知识;相关背景;朗读诗歌注意事项。
(四)知识拓展与运用拓展描写秋天的一些诗句及节选毛泽东所写的经典诗句;【评价】1、学生评价课堂还是很活,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效果也比较好。
2、教师评价总的来说,较好。
个别地方有待改进。
六、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诗;完成《名校联盟》的基础知识。
七、教师添加导学措施:增加视频朗读,让学生在听读中整体感知,八、课后反思: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基础的东西,课堂参与较好,思考问题也比较积极。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 长沙》 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预习案【知识链接】(一)关于词的常识1、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2、词的分类:①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分段,词中称为片、阕、叠。
单调词不分段;双调词分两段,上片下片;此外有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
②按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二)背景介绍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题目简介】“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叫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为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自主预习】①沁园春(qìn)②峥嵘岁月(zhēngróng )③百舸争流(gě )④怅寥廓(liáo )(kuò)⑤挥斥方遒(qiú )⑥浪遏飞舟(è )课堂案【整体感知】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分别找到统领上下片的关键字词。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新知导学【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文中字词,了解词的文学知识。
2、把握词作所用意象,感悟词作阔大的境界,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作情与景的结合。
4、学习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及使命感【学习重点】1、把握词作所用意象,感悟词作阔大的境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难点】把握词作所用意象,感悟词作阔大的境界,体会作者的情感。
【知识清单】1、辨识加点字音、关注画线字形:百舸.(gě)沉疴.(kē) 层林尽.染(jìn) 尽.管(jǐn)尽.量(jǐn)尽.早(jǐn) 寥.廓(liáo)绸缪.(móu) 方遒.(qiú)遒劲..(qiújìnɡ)酋.长(qiú)浪遏(â)飞舟遏(â)制拜谒(yè)寥(liáo)廓惆怅(chóu chàng)万户候(hóu)尽染百舸竞自由寥廓苍茫沧.海书生意气江湖义气2、词语释义:①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②击水:引用了祖逖(tì)的“中流击楫( jí)”典故。
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光[恢复(已亡的国家),收回(失去的领土)]之志。
……(劝说晋元帝后)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
祖逖仍旧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
这里指用桨敲击水面。
③意气:意志与气概3、了解词:(1)、定义:词,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因句式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导案主备人:冯亮、宋亚静使用时间:第一周(9月1日)【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信息。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写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难点】1.把握词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作品:文章:《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晚秋。
1925年春天,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一边养病,一边开展农民运动。
后来他离开韶山,去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中经过长沙,重游了橘子洲。
其时,毛泽东欣赏着湘江上美丽动人的秋景,回忆起昔日的革命好友,又联想到当时的革命形势,便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3.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二、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一)立志远大1、毛泽东在15岁左右,读到了一本谈到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
那本小册子的头一句话是:“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它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缅甸、越南等地的主权的丧失。
这使毛泽东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他与朋友们常常自认为栋梁之才,不屑于议论身边琐事,没时间谈情说爱。
他们认为时局危急,应当抓紧时间求知与砥砺自己的意志。
毛泽东在此时雄心勃勃,要改造中国。
他说:“吾尝虑吾中国之将亡,今乃知不然。
改建政体,变化民质,改良社会……无忧也。
惟改变之事如何进行,乃是问题。
吾意必须再造之,使其如物质之由毁而成,如孩儿之从母腹胎生也。
国家如此,民族亦然,人类亦然。
各世纪中,各民族起各种之大革命,时时涤旧,染而新之,皆生死成毁之大变化也。
”(二)求学刻苦15-17岁,于东山学堂就读,结交了好友萧三。
开始读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也开始了解康有为的”戊戌变法”,并崇拜这两个人。
阅读《世界英雄豪杰传》,十分赞赏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王、威灵顿、林肯、卢梭等,并对萧三感慨地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文本解读《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春季所作,分前后两篇,前一篇“沁园春·雪”是在北平所作,后一篇“沁园春·长沙”则是在湖南长沙所写。
本文主要分析《沁园春·长沙》。
1. 诗歌基本信息《沁园春·长沙》分上下两篇,下篇原题“沁园春·雪次韵”,共分五句,每句十一字。
整篇诗歌形式为“词章”,即类似于辞章,结构比较严谨,采用什么叫什么的手法对情感和思想宣泄具有显著作用。
2. 诗歌主旨《沁园春·长沙》的主旨为表达作者爱国之情,感慨祖国民族加速崛起,同时表达自己理想远大,准备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终身的决心。
3. 诗歌思想内容(1) 雄心壮志。
首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提出独立于俗俗之中,秋晨时思侣、联想江北,那是秀美壮阔的地方,再将思绪放回到长沙橘子洲。
表明作者雄心壮志,心系家国,既非流俗,又有情怀远异。
(2) 振兴中华。
第二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展现了祖国秀美多彩的山水景致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之景。
(3) 对民族意识的认同。
第三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表达自主意识、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了解、自由的范围的思想。
(4) 反对封建制度。
第四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对天下大势和时代潮流感到震撼,并对旧世界和新兴世界的对比现状深感慨叹,表现了反对封建制度的思乡,生活的期望。
(5) 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
最后一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深深吸入霜冷的空气后,回首往事,有思归之意。
去年这个时候,与那些志同道合,有过较好的时间,有过思想共鸣,所以称为“百侣”,寓意着美好的伙伴关系。
最后强调自己一只小小的,曾在红旗看台上跃跃欲试,今天要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大事和自己工作的事,成为社会、国家和民族需要带头的人材。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第01课时《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经过剖析和鉴赏,理解诗词中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表现方法。
2.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感觉诗人的广博情怀和革命壮志。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中的1、2【学习方法】朗诵、自主、合作、研究【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词”这类文学式样流行于五代,成形于唐,流行于宋;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依据一种格式,叫词牌,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词牌名;由于句子长短不齐,又称长短句;按其篇幅的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迈派两种。
(二)走近作者毛泽东不单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并且仍是一位优秀的圣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期间都有诗作,或抒怀或怀古或咏物,显现那汹涌澎拜、瞬间万变的世界。
有名诗人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三)背景资料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年毛泽东走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
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张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充足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弘大志向。
片段二: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10月毛泽东走开韶山前去广州,门路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烂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想往昔的战斗光阴,不由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壮河山的词.。
【预习检查】1.给以下加点字词注音百舸()怅寥廓()峥嵘()()....挥斥()方遒()浪遏飞舟()...解说以下加点的词语。
漫江:舸:寥廓:沉浮:峥嵘:挥斥:第1页共5页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击水:遏:【品读文本】(一)品读上阙,研究以下问题。
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光景(意象)来写的吗?意象:依据什么次序来描述的?5.试归纳上阙描述的光景的特色:、本阙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同样,你能调整好并谈谈它的粗心吗?(二)品读下阙,研究以下问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_长沙 》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温故知新】1、词又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
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兴盛于。
2、词根据字数可以分为(≤58字)(59-90)(≧91字)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为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它决定词的、、和、《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长沙”是词的。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代表作:《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但同时,国民党右派阴谋篡夺革命领导权.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心潮起伏,写下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默字纠错】子头江碧透百争流击长空鱼翔底万类天自由怅寥茫大地往昔岁月书生气挥斥方土当年万户浪飞舟【问题探究】1.上阙写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有什么写景手法?2.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怡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景表现出来,试从上阙炼字方面分析写景的特点和效果。
3.请试着概括“同学少年”的群体形象。
这群像有什么特点?【链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登观信亭司马光西风连夜雨,草树已萧条。
宿霭稍零落,寒山更寂寥。
林红犹带日,岸白欲生潮。
新雁来何处?离离天际遥。
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精妙之处。
【板书设计】【作业练习】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素材积累】毛泽东经典语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
(一)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立、看、怅、问。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
请用“∣”画出下面几个诗句的朗读停顿。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头、流、由、浮押ou韵(二)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
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导入七一将至,我校学生会干部准备自己拍摄一部以《沁园春·长沙》为原型的微电影,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豪情和凌云壮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长沙》,走进电影拍摄工作活动现场。
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宏阔意境。
2、抓关键词,体会意象,理解本词寓情于景,情中显志的特点。
3、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壮志,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二、活动任务一:我们班有两位同学拍摄诵读视频,为电影配画外音,在配音演员的海选中脱颖而出。
假如你是评委,请对两位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选出最佳配音演员。
(评价标准:仪表形象:举止从容、端正,精神饱满。
语言表达: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楚、准确,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切合诗歌内容。
态势神情: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眼神能准确、鲜明、自然、形象地表达诗词内容和思想感情。
朗诵效果:朗诵有感染力,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沁园春·长沙独立/ 寒秋,湘江/ 北去,橘子洲/ 头。
看/ 万山/ 红遍,层林/ 尽染;漫江/ 碧透,百舸/ 争流。
鹰击/ 长空,鱼翔/ 浅底,万类/ 霜天/ 竞/ 自由。
怅/ 寥廓,问/ 苍茫/ 大地,谁主/ 沉浮?携来/ 百侣/ 曾游。
忆/ 往昔/ 峥嵘/ 岁月/ 稠。
恰/ 同学/ 少年,风华/ 正茂;书生/ 意气,挥斥/ 方遒。
指点/ 江山,激扬/ 文字,粪土/ 当年/ 万户/ 侯。
曾/ 记否到/ 中流/ 击水,浪遏/ 飞舟?三、活动任务二听了配音演员的诵读后,大家对诗歌有了自己的认识,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场景。
假如你是导演,你将主要拍摄哪几个场景呢?请你根据内容层次,提取关键词,概括画面内容。
展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再次品读画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和关键意象,体会意境和情感,旁批写下阅读体会。
选出小组代表就某一个画面,从语言、形象、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分享。
高一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9篇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学案9篇沁园春长沙学案 1【学习目的】1、感受*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2、对比诵读,了解词的格律特点,加深对情感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3、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背诵全词,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诗词朗读,赏析诗词的语言表现力,感受作者的情怀。
【建议课时】1.5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板块学习方法介绍(结合人文主题)1、说说: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自由表达。
(引入写作与阅读的结合)2、读读:初读、对比读,感知诗词的形式特点──音韵、节奏与格律。
范读后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与风格。
3、议议: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深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品语言、知诗艺、思想)4、写写:拓展鉴赏。
二、品读课文1、说说:⑴同学们,踏入高中也就踏入青春的门槛,今天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的青春理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你的理想?(学生自由表达)⑵交流后,教师点评后引导:刚才同学们都畅谈了自己的理想,非常简洁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但老师想问问你们中有谁能诗意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⑶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青春时代的理想是什么?又是如何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如何诗意地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伟人的伟大,并从中学到一些诗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2、读读:⑴我们先来读读读这一首词。
读了之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同学们读了之后的初步感受。
提醒注意:把握情感,注意语气,划分节奏,读出重音。
(交流初读的感受,请学生推荐学生来范读,探讨该词的朗读处理。
)⑵将《沁园春•雪》与课文对比读(投影呈现《沁园春•雪》)。
⑶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读来发现同一词牌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
(交流后再明确:词牌,题目,一般分为上片或称上阕和下片或称为下阕相同词牌的词有相同的体例,古人称作词为“填词”。
)⑷“诗言志”,读了本词,你能略微知道它的思想情感吗?你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吗?集体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时间:2013年7月26日制作教师:李健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学习内容】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能说出词的常识,合理运用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感受词的魅力,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与词人豪放雄奇的风格。
【学习重难点】1、能说出词中的意象,掌握寓情于景、即事抒情的表现手法。
2、指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一、自学质疑1. 查找毛泽东及词的相关资料,阅读本案知识链接,掌握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并记住其中要点。
知识链接:(1)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
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2)文体知识:词,兴于南朝,流行于宋朝,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起初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诗余”。
其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前者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等。
后者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多写个人遭际,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等。
2.熟读全词,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词中重点字词。
【注音】百舸.争流___;怅寥廓.___;浪遏.飞舟___;矫.健___;激昂慷慨..___;劳役.___挥斥方遒.___;秋风劲.___;碣.石_____;分.外___【释义】漫.江百舸.峥嵘..岁月岁月稠.激扬..寥廓..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浪遏.飞舟五岭逶迤..粪土..当年万户侯3.诵读全词,初步感知全词内容,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找出能显示思路的关键词,并理清本词的思路,说出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②作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诵读全词后,你存在哪些疑问?尝试整理以便课堂讨论。
二、交流展示1.在小组内展示预习成果,提出疑问进行讨论;2.思考下列问题,并在组内交流。
①学习词的前三句:疏通大意,调整词序,初步感受词人形象。
②词中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情感态度?③学习直接抒发作者豪迈情感的句子. 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三、互动探究:1.小组自主学习下片,思考以下问题:①“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②“峥嵘岁月稠”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③这些“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2.共同分析最后三句。
四、品味鉴赏(疑难点拨)1、写壮景,抒豪情(提问: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①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
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提问:湘江秋景色,好一幅立体构图!是怎么写的?)③峥嵘岁月图:抓住“忆”字。
(提问:思考什么叫“书生意气”?)④中流击水图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2、对比手法: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提问:运用了哪些对比?)3、语言品味: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
(问题:请抓住一两个字分析)4、分析本词的景、情、志:注意意象(这里是难点所在!提醒大家注意答题格式。
)五、达标检测1.积累名句。
①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③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
⑤萧瑟秋风今又是,_______________。
⑥踏遍青山人未老,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⑧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沁园春长沙》,回答问题①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词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六、课后学习反思七、拓展练习(一)、齐读下面《诗人·领袖》这首诗,请作简要点评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雪天更善畅想,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神思飞扬起来,常于马背上构思,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战地黄花,屈指数算,如血残阳,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成了最美的意象。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有时潇洒地抽烟,轻易不朗诵,抬头望断南飞雁,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二)、阅读下列诗句(提问: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①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红楼梦》(三)、摘抄、背诵毛泽东主席的名句1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4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
5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6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8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9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0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1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12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4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15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16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17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8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19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20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21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22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23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2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5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2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7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28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29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3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品味鉴赏】参考答案提示1、②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③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粪土当年万户侯”,怎样的情怀啊?试回想一下《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内容与此相近。
④“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2、①色彩:“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②动作:“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③明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④暗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当时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暗含)3、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有气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状态,很自在。
4、本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霜天”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刻认识,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片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革命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