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学文稿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课时:(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规律和自觉能动性的含义,理解规律和自觉能动性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掌握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自学探究的能力;包装自我和展示自我的能力;学会自信和自强,实现人生梦想。
2、价值观目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割裂客观规律和自觉能动性的关系,自信自强,培养顽强的心理品质。
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和宿命论。
3、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案例故事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情趣,通过合作与讨论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学生展示来培养同学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来让同学们体验成功。
二、教学重点: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四、教方案设计:1、课外和课堂衔接的设计:自习活动设计:预习课首案例和教材知识。
在校园收集通宵上网,违背生命运动规律的现象;收集缺乏执行力,遇到困难就就退缩,遇到不开心的事就焦虑和郁闷的现象。
这样既可以让同学们课外和自习有事可做,减少矛盾纠纷,减轻管理压力,也是提高课堂活动效率的前提。
2、育人点的设计:部分同学违背生命运动的规律,通宵上网,生物钟紊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部分同学遇到困难就就退缩,遇到不开心的事就焦虑和郁闷,缺乏自信,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
3导入环节设计:第一课时导入设计:教师口述或是投影出示案例故事【猩猩取水】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火中放置一个香蕉,人用杯子从附近的水缸中取水灭火后拿出香蕉来吃,猩猩很快学会了。
当人把水缸放到猩猩经常玩耍的小河对面时,人们发现猩猩并没有从身边的小河中取水灭火,而是走过小桥,从水缸中取水,再走回来灭火。
教师提问:我们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发现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星星虽然可以模仿人的活动,但这是无意识的、消极的地适应自然的活动,是本能的。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检测题(1)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1)学号班级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 物质和意识B 有神论和无神论C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为()A静止B运动C矛盾D统一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为()A 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 辩证法4.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意愿出发是下列哪种思想路线()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D 辩证法5.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主要强调规律是()A 发展变化的B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 事物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D 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6.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
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 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 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7.“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8.“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9.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
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A 两分法B 两点论C 一点论D 一分为二1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D.矛盾观点1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矛盾分析方法C.唯物论D.实践论13.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14.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A.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B.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D.事物内部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斗争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各有差异16.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A.运动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17.“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D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 A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A.①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6.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B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7.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8.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9.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学教材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A、意识B、思想C、实践D、认识2、下列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反作用3、“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了8000多次失败,才发明了10000多件新产品。
这说明()A、成功的获得不经过失败是不可能的B、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相互依存C、要获得成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D、经过失败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4、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A、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B、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观和仪器观察到的C、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D、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5、下列属于现象的是()A、万有引力B、地球的自转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D、植物的新陈代谢6、下列现象中是真相的是()A、晚上看到皓月当空B、筷子半截插入水中,外面看是弯曲的C、军事上的“声东击西”D、太阳是发光的7、下列关于创新能力说法不正确的是()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B、创新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C、创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是无法提高的D、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实践的特性的是()A、客观性B、目的性C、历史性D、方向性2、“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充分说明()A、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B、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C、要想获得正确认识,必须要亲自实践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D、实践下田是获得耕田认识的前提3、要想让失败转化为成功,就必须()A、正视失败,承认失败B、回避失败,无视失败C、把失败看作一种财富D、切实加强学习,提升素质4、下列属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的是()A、现象是表面的特征,本质是根本性质B、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C、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的东西D、现象和本质没有明显的区别5、科学思维方法()A、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B、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C、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D、它能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三、判断正误。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2.doc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66分)1.“词不离句,句不离章”是记英语单词的一个有效办法。
对此,下列理解不止确的是()A.事物Z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认识事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D.任何两个事物Z间都有直接联系2.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我不常吃角,怎么会游泳呢?”孩子:“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这则笑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联系是客观的③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④并不是每一个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Z中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3.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下列体现人与口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牛,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④徳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人者不能廨见。
(《论衡》)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4.由丁•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彩响,特别是延缓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也必将造成彩响,但只要我们政策对头,我们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令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③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前进性和1111折性的统一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5.有一位苦名教育家这样说过:高等教育是一支人乐队,名牌人学是乐队里的人钢琴,但不要只把眼光盯在人钢琴上.大提琴、小提琴都是好乐器。
这里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B.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C.新事物一定战胜IU事物D.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6.2008年5月23日至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徳韦杰夫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胡锦涛就更好更快地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区、国际事务方面提出四点建议。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测试(高二政治)姓名_______班级____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2、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表明()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3、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近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是()①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一定质的数量界限②量变超过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事物必然发生质变③只要事物发生量变,就必然引起质变④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A.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5、下列成语与“滴水穿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精诚所至金石为开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D. 审时度势趋利避害6、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7、科普网2009年5月7日发表文章称,太阳表面出现的黑子群引发的地球磁暴现象造成一些地方卫星通讯、地面电信的中断。
同时,也会增加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这段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B.矛盾的双方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C.矛盾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8、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改动是“点金成铁”。
哲学与人生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卷及答案【篇一:哲学与人生试卷】t>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c.“实践”和“理论”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2.科学的本质是( )a.创新b.发明c.思维d.创造3.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a.比较分析法b. 矛盾分析法c. 分析综合法d. 类比法 4.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5.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6.理想之所以能激发人们去追求、奋斗,能指导现实的发展,能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是因为( )a.理想属于人的意识 b.理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c.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d.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7.理想信念是一种()a.精神现象b.物质现象c.经济现象d.逻辑现象 8.社会性作为人的属性,它是人类()属性 a.最根本的、特有的 b.一般的、非特有的 c.特殊的、短暂的 d.比较常见的 9.歌德的名言:“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人只有首先实现了自我价值,才能去实现社会价值b.人只有首先实现了社会价值,才能考虑实现自我价值c.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d.自我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10.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的发展。
a.个别人b.大部分人 c.杰出人物 d.全体社会成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 ____________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2018年最新三校生冲刺“对口高考”强化训练(8)《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的矛盾运动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A、个人的体质B、个人的学业基础C、个人的家庭情况D、个人的性格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这表明()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④祸兮福之所倚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①②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7、“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A、知人知面就行了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9、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第一篇:《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D)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B)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D)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B)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A)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A)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B)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明辨是非是指辨别清楚事情的是与非。我 们认识事物时,不能只看事物的表现现象, 而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明 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有重 要作用: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和影 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指导自己健康成 长。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认 识水平
1.学会学习获得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把理性认识返回到 实践中去检验,这一切都离不开实践。 2.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 金石。 3.在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 对待成功和失败。
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第一, 人的实践活动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 ,这种本质特性决定着它离不开认识的指导,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 先导。 第二, 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特殊的活动方式和 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第三,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使主体了解、把 握主客体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指导主体自觉按客观规律 办事以取得成功等。 第四,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在性质上有两种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正 确的认识使实践成功,错误的认识导致实践失败,对实践产生消极 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最后,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 在认识的高级形式——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
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共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D.认识决定实践,认识是实践的基础2.下面对成功与失败的理解错误的的是( )A.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B.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C.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D.人生只能有成功,不能有失败3.做人的基本条件是( )A.吃饭B.挣钱C.考大学D.明辨是非4.“声东击西”是说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下列词语中与这个词语表达的意思不想符合的是( )A.“欲擒故纵”B.“围魏救赵”C.“明修栈道,暗渡陈仓”D.“一着不慎,满盘皆输”5.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 )A.知识创新B.军事实力的竞争C.人才的竞争D.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6.关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B现象决定本质,本质反映现象现C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D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7.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A.体魄B .创新C.超强的意志力D.艰苦奋斗8下列属于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的有( )①避开诱因。
把引起诱因的实物收藏起来,避开诱因;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地避开诱因。
②学会拒绝。
婉言谢绝来自朋友的邀请,提高自制力。
③联想后果。
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以提醒自己远离不良诱惑。
④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味,远离不良诱惑。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下列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的是( )①独立性。
②求异性③新颖性④整体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10下列不属于不良诱惑是 ( )A.打仿真游戏B. 远程教育学习C. 传销D. 网瘾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1.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12.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惑,做到文明上网?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1.答:(1)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哲学第三单元试卷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从一个较长的历啊啊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
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据报道,老年痴呆现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导致老人死亡的“第四大杀手”!专家警告:“无所事事,终日饱食,可导致弃用性大脑痴呆!”这告诉我们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B.事物之间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3、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只有统一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创造自主的知识产权品牌和价值,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再次腾飞的创业过程,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创新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B.必须施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创新能力C.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D.切实把教育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4、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新一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措施是推动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企业体制的“三位一体”改革。
“三位一体”改革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整体与部分的统一C. 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5、诗经—楚辞一先秦散文一汉赋一唐诗一宋词一元曲一明清小说,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中国古代文学灿烂成就的历史画卷。
这幅画卷生动直观地体现了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C.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D.事物的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6、下列关于联系的客观性表述正确的是()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受人的意识控制④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7、一个鸡蛋如果从外面把它打破,放点葱,炒一盘菜就是一盘食物;从内部打破,一个小鸡成长出来,就是生命。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复习与测试【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也能明确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观点。
但他们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分散的,缺乏系统性,也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现状,注重让学生把握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本单元知识体系并掌握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知识目标】1、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2、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对立【能力目标】学会判断并运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辩证的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对事物的分析是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能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教学重难点】会区分主次矛盾及矛盾的主次方面【教学手段】ppt,希沃白板【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重点讲解【教学过程】一、导课我们结合课本,已经做了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总结,这是以单元为单位,对课题、框题、母题所做的总结,那么各知识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让学生思考。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2、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对立3、学会判断并运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4、会区分主次矛盾及矛盾的主次方面三、结合ppt知识结构构师问:辩证法谈到几个具体的问题生答:总特征、实质与核心、要求教师结合ppt上的结构进行必要的圈划与讲解。
四、易混易错知识1、任何事物都周围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着(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联系是不可改变的(联系是不可随意改变的)3、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4、有质变就有发展(发展要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有好有坏,不一定是发展)5、量变比质变更重要6、质变比量变更重要(都重要)7、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8、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9、质变是量变的总和10、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11、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
(10分)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0分)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答案: 1.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
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经典试题及答案解析
• 庞加莱猜想是国际数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 大难题,被列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一 百多年来,许多杰出的数学家都在致力于这 个猜想的研究工作。2006年两位中国学者在 《亚洲数学期刊》2006年6月号上发表了题 为“庞加莱猜想和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 汉密尔顿一佩雷尔曼关于RICCI流理论的应 用”的论文。论文的发表宣告了这一世界难 题的破解。 • 上述材料蕴涵了哪些哲学道理?
• (1)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 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都需要长期的奋斗体现了这一点。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 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坚定的必胜信念体现了这一点。实现全面小 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等等都是在新的质变的基 础上进行新的量变从而不断前进的。 •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道路是 曲折的,所以我们在奋斗中存在困难和风险,要 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前途是光明的,始终 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体现了这一点
• 、材料一:中国GDP连续25年平均保持了8%高位增长, 但每年因环境污染等问题造成的GDP损失高达6%。目 前,我国的贫富悬殊位居世界前列,城乡差距、区域差 距在扩大……,这些问题干扰着中国的社会稳定。痛定 思痛,和谐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 正在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是一个 系统工程。要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 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 的战略任务,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统筹 兼顾,又要突出重点。 •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C.社会 D.精神6.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位国王的权利是无限的。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坚信“君权神授”,独断专行。
由于议会不同意随意征税,他曾几次解散议会,甚至长期不理睬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动派,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因而引起内战。
1647年查理一世被俘。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作为暴君、人民公敌被压上断头台,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被处死。
这个故事说明()A.多数人的选择优先于个人的选择B.不受限制的自由选择是有代价的C.任何人的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D.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可以自由选择7.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8.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
A、意识
B、思想
C、实践
D、认识
2、下列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反作用
3、“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了8000多次失败,才发明了10000多件新产品。
这说明()
A、成功的获得不经过失败是不可能的
B、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相互依存
C、要获得成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D、经过失败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4、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B、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观和仪器观察到的
C、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D、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
5、下列属于现象的是()
A、万有引力
B、地球的自转
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D、植物的新陈代谢
6、下列现象中是真相的是()
A、晚上看到皓月当空
B、筷子半截插入水中,外面看是弯曲的
C、军事上的“声东击西”
D、太阳是发光的
7、下列关于创新能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创新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C、创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是无法提高的
D、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实践的特性的是()
A、客观性
B、目的性
C、历史性
D、方向性
2、“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充分说明()
A、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B、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
C、要想获得正确认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D、实践下田是获得耕田认识的前提
3、要想让失败转化为成功,就必须()
A、正视失败,承认失败
B、回避失败,无视失败
C、把失败看作一种财富
D、切实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4、下列属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的是()
A、现象是表面的特征,本质是根本性质
B、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
C、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的东西
D、现象和本质没有明显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
A、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
B、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C、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D、它能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三、判断正误。
1、认识是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
2、从实践到认识就是认识事物的最高标准()
3、现象与本质是根本对立的,没有统一性()
4、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5、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四、简答题。
1、人生发展是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只有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体验人生的成功。
试回答,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做到知行统一?
2、在复杂的社会中,怎样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中职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