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3节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合集下载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2019/8/11
21
访谈研究的步骤
1. 初步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访谈的目的及所涉及到的概念和问题 (问题类型:开放性的、过程性的、解释性的问题);
2. 设计:列出达到目标所要经历的过程; 3. 访谈:进行实地访谈; 4. 记录与整理:建立关于访谈内容的文件; 5. 分析:确定收集到的资料与研究之间的关联; 6. 确证:检查资料的信度和效度; 7. 报告:跟别人分享研究的所得。
2019/8/11
22
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1、介绍 介绍自己的身份,或找有关人引荐(被访者的领导或邻居等)。
2、承诺 建立访谈关系要有志愿和保密的承诺。 自愿的承诺:一开始就明确说明访谈是志愿的,受访者随时可以退出访谈 关系,不对研究负任何责任。 保密的承诺:访谈内容保守秘密,未经受访者许可,不向第三者透露。发 表研究成果时,涉及到访谈记录或受访者提供的材料将征得受访者同意, 并对所有的人名、地名等都采用匿名方式。
2019/8/11
3
谁?何时?为什么?哪些人与事? 以及如何?怎样? 分析社会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与实证主义相对,以建构主义等为方法论背景 仔细审视社会生活过程
提供启示 加深理解 欣赏差异
2019/8/11
4
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
作为行动研究现状调查的起点:提出研究问题 (1)选择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或自己特别感兴趣 的问题 (2)研究的范围不宜过大 (3)要考虑实施条件 (4)适合使用质的研究方法
10
研究者身份与研究关系对研究的影响
研究者个人因素(生理和社会特征) 性别 年龄 文化背景 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 个性特点、形象整饰
研究者的个人倾向 研究者的角色意识(学习者、鼓动者、研究者) 研究者看问题的视角 研究者的个人经历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歧异与整合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所代表的不仅是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所收集的资料的不同,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分歧更在于其哲学、意识形态及认识论上的不同假设,也就是说,它们在科学思考上属于不同的典范。

量化研究遵循实证主义的方法,重视知识的客观性,强调科学方法的普遍性及妥当性;质化研究以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俗民方法学、符号互动论等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主体性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期望把握更真且具人味的真理。

20世纪80年代以后,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逐渐被整合到同一个研究之中,称之为多元方法。

多元方法之科学哲学上的取向是“寻求值得信赖的解释”,所以,它被视为一种基于质化研究的“非线性式”的三角交叉检视法。

(一)量化研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理念精神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研究的发展受到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其一爆发于法国并席卷于欧洲的大革命,它使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其二是自18世纪中叶始于英国到19世纪席卷法国和西欧的工业革命,由于工业革命及物质进化的激发,哲学的自然主义兴起,对科学的内容与形式给予更多的重视。

这样,由社会的变迁和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对科学与民主的崇尚又导致了宗教与神性权威的式微。

排除了神性以后的社会需要新的运作机制,这种需求亦使许多自然主义的科学家关心社会问题,也因而间接地促成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自然科学化。

量化研究遵循的是实证主义的方法。

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主要是师法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

早在十八世纪,经验主义大师休谟就已明白地指出要将对自然界研究的成果回归到人的本身,来发展“人的科学”。

十九世纪法国古典社会学大师孔德(te)创立实证主义哲学体系,他指出“人类进化已进入实证时期,建立理性和科学性的确切知识是此时期的特点”,而只有以“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性知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精编)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精编)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一、概念上的区别1、量化研究:运用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心理调查等方法获得数量化的研究资料,并运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质化研究: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研究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方法,主要是个人的经验,对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二、研究目标:控制预测取向与意义理解取向1、量化研究:着眼于代表一般性的群体,探求心理与行为的普遍模式和一般规律,从而对行为进行控制和预测。

2、质化研究:着眼于研究特殊的个体,旨在揭示个体独特心理和行为特征,从而描述和解释特定研究情境中人们的经验,理解社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

三、研究对象:客观实在取向和主观唯心取向1、量化研究:(1)以实证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事物是客观存在于人类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

(2)客观现象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可以通过经验的方法感知客观世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

(3)因此,量化研究的对象是一些事实、变量和固定不变的客观事物,研究者通过经验的、数量化的方法发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规律。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彼此独立分离。

2、质化研究:以现象学、释义学、建构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化、理性化,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及人类的主观意识,带有主观性,事件伴随事件、地点而变化,因此,人们不能独立地认识现实,现实也不能被完全了解,都要受到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是主题与主题的关系,彼此影响,密切联系。

四:研究方法:经验证实取向与解释建构取向1、量化研究:(1)量化研究预先假定一个独立的实在,再用实验、测量等方法进行验证,借助于可靠的数据,从外部观察者的立场来观察研究社会生活实践,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

(2)具体方法上,量化研究是按照统计学的原则随机取样,抽取出代表一般性的普通样本。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3 问卷设计 4 观察法
1 基本原理
质的研究的定义
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 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 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 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研究目的:描述情境、现象、问题或事件。洞察、发现、解释,而非验 证假设。 研究资料收集:变量透过名义尺度或次序尺度测量。 资料分析:主要了解情境、现象、或问题的变化,并非将其数量化。 质的研究适用的问题:怎样?如何?(过程类问题)例:大学生对英语 学习的态度和实际学习情况? 为什么?(追根类问题)
26

2019/1/12

开头的内容主要有:专家与访谈对象的背景介绍、访谈的目的
或意图、有关说明包括访谈时间长度、保密义务等;中间是问题 清单;结尾。

访谈的专家会比较熟悉访谈要点,而且要对访谈提纲涉及到 的相关知识、数据库等,作比较充分的了解,甚至有时还需对访 谈对象个人的一些情况作有针对性的了解。 访谈专家应该超脱于对某些事物的习惯性看法和自我传统的 认识。也就是说,当访谈专家进入访谈现场开始工作的时候,应 该在抛掉成见的前提下全神贯注地去感受访谈对象的各个侧面。 寻找访谈最佳切入点,将访谈引入一种自然状态,有利于访 谈对象轻松进入角色,开始一种“自然”的讲述。而在叙述背后, 决定这样的叙述意图和叙述方式的则是访谈对象的价值观念。
与问卷调查比较
问卷调查是研究者提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调查的问题 和答案都是研究者按自己的意图设计好的。问卷的结构使问 卷调查受到限制,对方无法在这个结构之外提出自己的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访谈中,受访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谈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细致的描述, 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因此,访谈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访谈通过语 言交流,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 和理解。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参考PPT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参考PPT

(4)如何保证研究的可靠性?
11.10.2020
6
研究目的
研究背景
研究问题
研究方法
11.10.2020
研究效度
7
质的研究的抽样标准
质性研究是目的性抽样,即根据研究的目的选 择能够最大限度的回答研究问题的样本。
抽样的原则:根据研究的问题选择抽样标准; 研究的问题决定了研究对象的类型。
由于样本比较小,必须放弃一些不重要的标准, 选择最重要的标准,即与研究问题最相关的标准, 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说明。
11
研究关系对研究的影响 ▪ 局内人与局外人 ▪ 公开与隐蔽 ▪ 熟人与生人 ▪ 参与者与非参与者
双方的相对权力地位
高:对方比研究者地位高
中:对方与研究者地位相等
低:对方比研究者地位低
11.10.2020
12
收集资料
• 访谈。 • 观察。
11.10.2020
13
什么是访谈
访谈是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 一种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
1 基本原理 访谈法
3 问卷设计 4 观察法
质的研究的定义
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 (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 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 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 研究目的:描述情境、现象、问题或事件。洞察、发现、解释,而非验 证假设。 ▪ 研究资料收集:变量透过名义尺度或次序尺度测量。 ▪ 资料分析:主要了解情境、现象、或问题的变化,并非将其数量化。 ▪ 质的研究适用的问题:怎样?如何?(过程类问题)例:大学生对英语 学习的态度和实际学习情况?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

一、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定义质化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 也译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质化研究是研究者用来定义问题或处理问题的途径。

如果说量化研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质化研究解决的就是“为什么”的问题。

定性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如人类学、人文学、历史、政治和社会学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运用一种特殊的技术既可以了解事物的一般现象,又能获得定量研究方法所无法得到的信息,如人们的想法、动机和感受等深层次内容。

定性资料分析运用的是归纳法,即通过整理分析资料得出假说或理论;定量资料分析运用的是演绎法,即事先定好一个理论或假说,然后收集资料以验证这一理论或假说是否成立。

量化研究(Study on measurement,Quantitative research),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量化,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量化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

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故名量化研究。

质化研究通过分析无序信息探寻某个主题的“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这些信息包括会谈记录脚本和录音、电子邮件、注释、反馈表、照片以及视频等。

与量化研究不同,它并不仅仅依靠统计数据或数字来得出结论。

它也有像“扎根理论”、“人种学”等正式的研究方法。

二、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特点1、研究方法量化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质化研究是在一群小规模、精心挑选的样本个体上的市场研究,该研究不要求具有统计意义,但是凭借研究者的经验、敏感以及有关的技术,能够有效的进行分析。

主要方法有:小组座谈会(Focus Group)、一对一深度访谈、观察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与反向头脑风暴法2、两者的特点质性研究特点主要是:1)在自然情境(田野)中搜集资料2)以文字、图画、视听器材、访问逐字稿﹑照相﹑录音﹑笔记记录资料3)重视过程与结果4)将搜集到的资料归纳分析5)注重现场参与者的观点6)以统整的观点进行研究7)研究者保持客观立场8)视研究对象为独特的个案量化研究:1)可在短时间内收集资料,有利于现存问题的分析2)严格控制研究情境3)以旁观者的角色了解研究对象三、两者的区别其实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一直都强调质化与量化研究相互结合,因为两者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相互促进。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精编)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精编)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一、概念上的区别1、量化研究:运用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心理调查等方法获得数量化的研究资料,并运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质化研究: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研究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方法,主要是个人的经验,对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二、研究目标:控制预测取向与意义理解取向1、量化研究:着眼于代表一般性的群体,探求心理与行为的普遍模式和一般规律,从而对行为进行控制和预测.2、质化研究:着眼于研究特殊的个体,旨在揭示个体独特心理和行为特征,从而描述和解释特定研究情境中人们的经验,理解社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三、研究对象:客观实在取向和主观唯心取向1、量化研究:(1)以实证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事物是客观存在于人类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

(2)客观现象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可以通过经验的方法感知客观世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

(3)因此,量化研究的对象是一些事实、变量和固定不变的客观事物,研究者通过经验的、数量化的方法发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规律。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彼此独立分离。

2、质化研究:以现象学、释义学、建构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化、理性化,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及人类的主观意识,带有主观性,事件伴随事件、地点而变化,因此,人们不能独立地认识现实,现实也不能被完全了解,都要受到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是主题与主题的关系,彼此影响,密切联系。

四:研究方法:经验证实取向与解释建构取向1、量化研究:(1)量化研究预先假定一个独立的实在,再用实验、测量等方法进行验证,借助于可靠的数据,从外部观察者的立场来观察研究社会生活实践,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

(2)具体方法上,量化研究是按照统计学的原则随机取样,抽取出代表一般性的普通样本.在数据收集方面,一般用观察法、量表法、问卷法和实验法来搜集数据,这些方法在实施之前都已经设计好,不允许随意改动。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壹、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之哲學背景一、研究之演繹與歸納之本質抽象的理論理論高層次的命題(概念)演歸模式較低層次的命題(變項) 繹納實證推論假設(變項VS變項)資料分析問卷設計資料轉換測量(觀察與調查)研究的演繹與歸納的本質二、哲學根源經驗學派:外觀學派或行為學派內省學派:康得學派混和學派:弗洛依德三、主要假設1.量化研究法的主要假設:有秩序、有法則的世界,有穩定的事實,且該事實可以被知道與測量的研究架構證實或確認所引用的理論或變項間關係概念化、操作化與具體化客觀的、可觀察的、可靠的及數量化的事實2.質性研究法的主要假設世界是一個複雜,不斷變動的動態事實,由多層意義與想法所構成,受環境與情境中主角的主觀解釋彼此間的互動所影響事實之建構企圖發現在現象內社會行為以意義的關係及其影響企圖推翻擁有架構、反對研究者摒棄主觀,以瞭解存在當事人之心靈世界,記錄個體的主觀見解及當事人對現象的解釋與意義。

不再求證,二是在探索意義與現象結果是某種概念或變項的發現、某種意義的探索,而不是研究結果的概推主要透過觀察、訪談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專注、傾聽、觀察、開放、思考及歸納★民族誌★現象學★符號互動論★生態心理學★系統論詮釋論四、二者差異疵量:嚴謹的研究工具質: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量化質性1.理論背景邏輯實證論現象論2.目標上檢驗、預測、推論探索、開發及意義追求3.邏輯上演繹、既有概念歸納、對未知識界之探索發展假設檢驗4.觀念上以外來之觀察者自居以參與者的角度為主,追求客觀不排除主觀性5.語言形式上將概念操作化企圖以數據來呈現以受訪者本來的語言或系統中成員的隱喻探討意義目的6.研究設計上社會調查、訪談、強調探索性觀察和訪談問卷檢視變項間的因果關係7.研究取向上以證明為取向、證實根植、發現、探索、擴張、縮小、推論、描述、歸納、結果取向過程取向8.研究資料特質可信的、硬性的、有效的、真實的、豐富的、可複製的資料有深度的9.觀察方法強迫的、控制的自然的、未加控制的10.觀察角度與資料遠離、局外人與資料接近、局內人11.實體的特質假定實體是靜態動態的穩定的12.研究結果特定的、可概推的完整的、不可概推的貳、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之適用條件與技巧一、量化研究之適用條件1.事先已有大量的資料2.容易接近案主、亦蒐集資料3.亦控制,亦得到案主的合作4.目標為變項間的變異、連接或因果二、質性研究之適用條件1.進入一個不熟悉的社會系統2.不具控制或正是權威的情境中3.低度的觀念概化或學說建構的背景下4.描述複雜的社會現象,需要案主的主觀理念及實際參與者客觀印象的表現時5.適於定義一個新的概念和形成新的假設三、量化研究之適用技巧1.結構式的直接觀察2.事後回溯核對表與評定量表3.問卷4.自我觀察報告5.設計「狀況」或模擬「情境」6.例行的紀錄7.非干擾性測量(unobstrusive measures):例如運用可測量的追蹤方法或用現存的物體、環境或現象來判斷有關的訊息8.測量四、質性研究之適用技巧1.非結構式的直接觀察2.會談參、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在社會工作過程的運用一、開始的介紹(intake)非結構式會談、例行記錄、非結構式與資格審核直接觀察二、預估(assessment)開始之預估結構式的直接觀察測驗、例行記錄問題之界定實地筆記、會談、生態之描述問題之說明評定量表、成效季處、強迫測量最後之預估結構式直接觀察、結構式會談三、處遇(treatment)因果關係的理解的四、評估(evaluation)行為的直接觀察、模擬、自我監督報告內心的會談肆、質性研究的精神與原則一、強調事實本質二、強調事實整體性三、細緻的探討人與人、人與事間的無窮盡的互動與相互影響的關係四、不忙著概化、不急著探討因果關係五、不排斥任的價值觀六、作結論時,不求事情的絕對性、因果性,認為一切結論都是相關的,都是可以討論的伍、社會工作如何運用質性研究法一、適當問題的設計與選擇二、確定分析的單元三、決定抽樣策略及樣本的規模:極端或異常個案取樣、深度抽樣、最大變異量抽樣、同質性樣本、典型性樣本、分層立意抽樣、關鍵個案抽樣、雪球或鏈式抽樣、效標抽樣、理論性建構抽樣、操作性建構抽樣、檢驗性或否證性抽樣、機會抽樣、立意隨機抽樣、抽取具有政治重要性的個案、便利性抽樣四、資料之蒐集:訪談、觀察五、資料之分析陸、質性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一):訪談法一、質性訪談之種類:非正式會談式訪談導引式訪談標準化開放式訪談二、訪談的內容三、訪談的次序安排四、避免二分法的訪談方式五、其他技巧與注意事項1.訪員應中立2.使用範例與問題中3.角色扮演與模擬問題4.前言陳述、轉移形式、和直接宣告5.探索和追蹤問題6.增強與回饋7.維持訪談的控制性六、訪談之倫理1.承諾與互惠2.風險考量3.保密4.資料取用的所有權5.其他柒、質性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二):觀察法一、觀察的訓練二、觀察的準備三、觀察的內容四、資料來源:案主所處的自然環境、人文與社會環境、方案實施的過程與正式活動、非正式的互動與計劃外的活動方案或案主的本土語言行為語言的瞭解非干擾性的指標方案文件五、觀察資料的紀錄捌、質性研究資料之分析一、研究目的的再確認二、分析前的資料準備三、每卡的特質分析四、集合主的的特質作歸納性分析五、印證出特質、組型、概念、架構的證據六、第二變項甚至第三變項的考慮七、整體性(組型或架構)的建構玖、三角檢定法:一、資料三角檢定法二、研究者三角檢定法三、理論三角檢定法四、分法三角檢定法。

质化研究法ppt课件

质化研究法ppt课件
33
“目的性抽样”的影响因素:
1. 样本的个人条件; 2. 样本与研究者的关系; 3. 研究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34
(三)质化研究的资料采集
深度访谈:了解研究对象的价值观念、情感感受和 行为规范,生活经历,相关事件及意义阐释;
焦点小组:通过群体讨论和互动提供特定情境下有 关问题的集体性解释,并建构意义;
39
处理质的数据基本原则
1.当开始搜集资料时,即进行初步分析。 2. 将数据作成索引或卷标。 3. 产生主题、类别、编码等。 4.思考,并省察。应用分析札记,以达概念层次。 5.应用档案管理系统,以分类整理数据。和资料
玩游戏。 6.并无分析数据的「正确」方式,唯有系统化组
织数据。 7.以多种不同方式分割数据,再放一起,以形成
化等工作,并撰写研究结果。 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发现可以解释研究现象的
社会过程,而非详细地描述该现象。
20
四、质化、量化、定性:如何区分
质化和量化研究都强调研究中的经验主义成分, 以深入系统的资料收集为基础。定性研究在资料 分析收集上有较大随意性;
质化研究遵循现象学、阐释学传统,量化研究遵 循经验主义传统,定性研究基于形而上、思辨传 统。
解释性理解:研究目的在于对研究对象的个人/社 会经验进行解释性理解;重点在于挖掘意义;
4
动态演化过程:研究过程是动态的,不断“拼凑” 出社会现实,也不断建构新的研究思路;
归纳法:对资料的处理主要使用归纳法,资料以 “深描” (thick description)呈现;
重视研究关系: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非常 重要。
21
五、质化与量化研究的差异
宏观的大规模调查预测VS微观的细致动态分析; 社会普遍现象/事件的假设验证VS社会特殊现象/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对立及其超越来源:自然辨证法研究叶浩生质化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也译定性研究)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近年来引起了各个学科领域的重视。

心理学领域同样为质化研究的新颖模式所吸引。

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出版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论述传统量化研究(quantitativere-search,也译定量研究)的弊端和质化研究的优势,其势头之猛,以至有许多学者称质化研究的兴起是心理学的,范式革命或地壳的巨变。

在本文中,我们从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对立特征开始谈起,分析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哲学根基,并就超越和整合这两种对立的范式提出我们的见解。

1量化与质化研究的对立科学心理学建立以来,一直以经验自然科学为楷模,强调客观、量化的研究方法。

事实上,实验心理学的建立者、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就是利用了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和量化的方法,奠定了科学心理学的方法论根底,使得心理学摆脱了哲学的母体,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科学心理学建立之日起,就表现了对量化方法的偏爱。

非量化的方法,如现象学的方法、释义学的方法因其主观色彩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排斥,“在大多数条件下,质化方法被看作是同量化方法竞争的、另类的范式……量化研究倾向于使用严格的、可靠的数据,视社会世界外在于观察者;而与此相对照的是,质化方法使用更为丰富的数据,把社会世界视为观察者的建构〞。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在诸多方面展现出截然对立的品质:在科学观方面,量化研究更贴近了经验自然科学,力图以使用量化方法的物理学、化学为理想的模型。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经主张心理学不能成为科学,究其根源在于心理现象不能量化,因此心理学永远无法成为物理学那样的精确科学。

冯特从实验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数量化方法中获得启发,突破康德的预言,改造了传统的哲学心理学,使之成为实验心理学。

在冯特的心目中,实验心理学就是一门自然科学,使用的方法是客观和数量化的方法,同其他自然科学别无二致。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变迁、评价与走向——基于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1、本文研究方法:质化研究理由:本文根据“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变迁这个现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编码和可靠性检验,再次基础上作出评价和对未来进行预测,符合质化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

2、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定义与特点: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是Habermas于1968年提出的两种研究范式。

量化研究是针对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根据已有的理论,提出一系列假设,并根据数据的客观分析,证明假设的接受与否,而证实理论是否正确,重在经验证实;量化研究的前提是研究对象已经被抽象提取出来、且该领域研究者对此已达成共识,先提出研究假设,再用实验、测量等方法进行验证,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

质化研究是指对发生的某一现象,研究者提出问题,采用各种数据、工具去推断结论的方法,重在解释架构。

质化研究的前提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知识、主观价值判断来选择研究问题,无需得到该领域研究者的共识,研究的意义存在于关系之中,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

量化研究的优点在于它能测量许多人对一些有限问题的反应,并促进数据的比较与统计集合,使得研究发现得以简洁而经济的呈现。

而质化研究的优点则是在于产生少数个案的丰富数据,促进我们对研究个案和情境的了解。

区别:研究目标:量化研究重视预测控制,目标是解释研究对象的普遍性特征,阐明社会现象之间客观的、必然的联系,总结出不受时空限制的社会规律,并作出判断和预测,证实一种普遍存在性,寻求共识;而质化研究重视对意义的理解,描述和解释特定研究情境中人们的经验,理解社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研究结果的表述方式是日常生活语言,并结合研究对象的语言来描述一个事件、经验或现象,它反对普遍规律性和预测,重在解释;研究对象:量化研究强调事实的客观实在性,研究对象是一些事实、变量和固定不变的客观事物,研究者通过经验的、数量化的方法发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规律,在量化研究中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是主客观二元关系;而质化研究强调对象的主观意向性,研究对象是具体而变化的故事、事件及其过程和意义等方面,人们不能独立地认识现实,现实也不能被完全地被了解,都要受到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带有个人价值观念;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注重经验证实,预先假定一个独立的实在,然后探查我们如何成为实在的一部分,以及我们如何知道那个实在;量化研究的前提是,研究对象已经被抽象提取出来、且该领域研究者对此已达成共识,先提出研究假设,再用实验、测量等方法进行验证,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一、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一)范式"的概念范式(paradigm ),是指某一科学社群所形成对某一议题的专业意见。

在社会科学中,范式”的更合时宜的说法,是指各种不同思维的门派”一一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假设”来分析一个现象。

(二)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在社会科学中,大致可分为唯物论的理性思维与唯心论的感性思维两大类,在每个研究方法背后都存在着某种主义”,各主义中都具有某些假设。

那么,如何了解一个思维的门派呢?从它对研究的三项假设入手: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本体论指最根本的研究精神,即对什么是真的?”的观点。

关于认识论,即如何认定知识,更进一步解释为研究者由哪里取得知识、形成知识。

确定了本体论和认识论,接着会影响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方法论。

(三)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 )起源于14世纪,提倡实证主义旨在排除迷信与盲目,鼓励人们以实际的观察与经验从事科学研究,建立系统的知识。

实证主义的两大规则:1、研究者必须对可以被测量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

2、任何无法被直接观察与测量的事物就不能称为科学”。

实证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发展岀了逻辑实证学派,不变的是观察与测量的精神,改变的是开始强调如何将定律”通过逻辑的方式呈现。

诠释主义(Interpretivism )起源于基督教对圣经的训诂之学,后来逐渐引入社会科学,例如民族图志学。

区别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中对经验”的不同理解。

实证主义中的经验是研究者客观获取的,类似电影的观众,而诠释主义的经验是研究者主观获取的,透过参与(而不只是观众),真相才能大白。

所以,质性研究大多岀自诠释主义,最常用的方法论就是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

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主要可划分成「量化」与「质性」研究两种研究方法,两种方法代表着不同的研究途径与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

二、量化研究量化研究采实证主义的观点,以统计分析探究社会的现象,企图建立放诸四海皆准的原理原则,更进一步解释、预测和控制社会的现象。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_社会科学领域两种对立的研究范式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_社会科学领域两种对立的研究范式

2008年7月第4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Nor 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Jul,2008No.4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社会科学领域两种对立的研究范式冯天荃摘 要: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两种对立的研究范式,两者在研究目标、对象及方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对立。

具体说来,这些对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目标上,量化研究重视预测控制而质化研究重视对意义的理解;研究对象上,量化研究强调事实的客观实在性而质化研究强调对象的主观意向性;研究方法上,量化研究注重经验证实而质化研究注重解释建构。

这些对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相对的,要求我们以一种方法论的多元主义来对待两者的关系,按照问题来选择方法,而不是相反。

关键词:质化研究;量化研究;对立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608(2008)0420092205 收稿日期:2008201228作者简介:冯天荃,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 210097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一直都强调质化与量化研究相互结合,因为两者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相互促进。

比如,在物理学中,物理学家就十分重视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继而通过高度精确、量化的公式计算出各种物理现象变化规律,假若观察到的现象与规律不一致,则要做更进一步地研究进行验证。

在生物学中,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例,他在非量化的自然条件下观察物种间的差别,搜集到了丰富的生物材料,继而在实验室进行高度数量化的物种基因学研究,著成巨作《物种起源》。

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就目前情况而言,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并不像自然科学领域一样和谐相处,而是争论不休、相互攻击,掀起了轩然大波(Sechrest&Sidani,1995)[1]77。

质化与量化的对立涉及到研究内容、研究的问题、研究设计与手段,研究的情境、研究的信效度等诸多方面[2]1262136[3]89296,本文试图从研究目标、对象及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两种研究方式的对立。

论心理学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对立与整合

论心理学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对立与整合

第7卷 第2期2006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Fujia n M edical U niv eristy(So cial Science Editio n)Vo l.7,No.2June2006论心理学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对立与整合向 敏1,王忠军2(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概观心理学发展历史,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长期对立,这既表现在方法论上,又表现在具体的操作技术上;但两种研究范式各有利弊,且恰好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因而两种研究范式间的整合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

该文归纳和分析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由对立走向整合的趋势,并总结了两种研究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几种整合模式。

关键词:量化研究;质化研究;对立;整合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84(2006)02-0051-04O n Confronted and M erged Q uantitative andQ ualitative Research in Psy chologyXIA NG Min,WANG Zhong-jun(1.P sychology College o f H 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 uhan430079,China;2.Wuhan B usiness Serv ice College,W uhan430056,China)Abstract:Ex plo ring the histo ry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 rch,they co nflict w ith each o ther ove r a lo ng pe riod o f time,no t only in me thodology but also in some skills.H ow-eve r,there is a view point that the research paradig ms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 re on the w ay from the conflict to the harmo ny.The author analyzes these o rienta-tio ns and a kind of m ode o f merging.Key words:Quantitative Research;Qualitative Research;Conflict;M erge 一、引 言 量化研究(Quantitativ e research)与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最新教育资料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最新教育资料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涵义及特点(一)量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量化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

在运用量化研究时,人们通常认为研究过程中不掺杂价值观念问题,要保持价值中立,它依靠的是统计、测量和对变量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客观、正式、系统的研究过程。

量化研究包括教育实验、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及相应的研究策略。

量化研究强调研究情境是预先严格控制的实验情境,要排除先入为主的判断或价值取向;多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如抽样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用数字来阐释和证明假设;强调价值中立,重结果而不重过程。

其目的在于探讨社会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多用演绎的方法,先提出假设并指出可能出现的结果,再用演绎法对假设理论进行检测。

(二)质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质化研究是相对于量化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考察的研究范式。

质化研究要求研究者要深入教育情景中,揭示问题的本质。

质化研究注重深入研究的自然情景中,去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质化研究用描述的方法,用文字或者图片来呈现自己的观点。

质化研究强调事实与价值的不可分,重过程而不重视结果,关注对研究对象的资料、阶段、要素等方面的考察,而结果往往是可以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形成或改变,质化研究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

在收集尽可能多的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质化研究的结论,被称为"扎根理论",是深深根植于研究资料之中的。

二、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一)哲学根基不同量化研究体现的是实证主义精神,而质化研究体现的是现象学、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意识。

量化研究推崇逻辑实证主义,强调要以先前理论所推演的假设为基础,而后利用可靠的量化方法验证,获得可观察到的结果。

知识点归纳 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知识点归纳 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知识点归纳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教育研究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在教育研究中,常常使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这两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在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式以及数据分析技巧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一、量化研究量化研究是通过收集数量化的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量化研究侧重于量化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力求得出普遍性的规律和结论。

以下是量化研究的几个关键要点:1. 研究目的明确:在进行量化研究时,研究者需要准确地定义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从而明确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和量表。

2. 样本与总体:量化研究常常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然后通过统计推理的方法将样本的研究结果推广到总体。

样本的代表性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3. 问卷调查:量化研究常常使用结构化的问卷来收集数据,研究者会设计问题和选项,然后要求被调查者从选项中进行选择。

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被量化,从而方便分析和比较。

4. 统计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统计分析进行解读。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研究者可以得出量化研究的结论。

二、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非量化的数据,如文字、图像、声音等,以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特定现象。

质性研究侧重于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和情境,并从中提取出主题、模式和理论。

以下是质性研究的几个关键要点:1. 研究目的开放性:质性研究通常没有预设的研究假设,研究者更倾向于通过开放性的探索来理解研究现象。

因此,质性研究的研究目的通常较为宽泛。

2. 采访和观察:质性研究往往通过深入采访、参与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采访过程中,研究者会提出开放性问题,以引导被访者自由发表观点。

观察过程中,研究者会记录事件和行为,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3. 数据分析: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通常是主题分析或者模式识别。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质化研究是通过文字、照片、录音、视频等非数字化的材料来收集和分析数据的一种方法。

它强调对于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对于研究对象的主观感受的把握。

质化研究通常采用的是小样本、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对于数据分析则强调的是归纳性思维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

质化研究的优点是可以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动机、信念和意义,对于复杂、变化快速的现象有一定的优势。

质化研究的缺点是样本容量有限,可能不具备可重复性,数据受到研究者主观意识的影响,结果的推广性受到限制。

量化研究则是通过数字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来考察研究对象的分布、变化和关系。

量化研究通常采用的是大样本、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于数据分析则强调的是归纳性思维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的优点是可以用较精确的数字来描述和比较现象,结果易于量化和推广,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量化研究的缺点是可能忽略了一些研究对象的细节和复杂性,无法深入了解其内在决定因素,对于某些主观感受和非可见性的现象难以量化。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在实践中并不是对立的,而常常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研究者可以针对不同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适用的方法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同时,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出现了一系列混合研究方法,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研究问题和现实情境。

总之,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自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局限性。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应根据研究问题、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定,合理运用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才能获得可靠有效的研究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先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辅导。 课上轻松,课下紧张。 我几乎每天去印刷厂。 主要靠学生自学,考试怎么办? 我决心冒一次险。 考试结果,我教的学生的成绩比较好。 2000年9月,学校举行教学研讨会,我做 报告介绍教学实验,引起关注。
案例3:对忻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 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访谈调查
在科学发展还不能完全了解社会的今天, 采用质化研究适应了社会现象特别复杂
基本够 不够
总计
183 23
243
75.3 9.5
1本科 现 在 的 学 历 大专 中专 中专以下 Total 197 38 5 3 243 百分比 81.1 15.6 2.1 1.2 100.0
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比例 人 人数 百分 人 百分 人数 百分比 比 数 比 执着追求 数 41 本学科知识 16.9 76 31.3 人数 百分 无怨无悔 学历明显偏低 专 如果 兼 教学管理 56 23.1 1 49.8 比 现代教育理 1 、还有 18.9% 的非本科 152 52.5 再次 职 2 暂时不换 51 21 论 兼 择业 后勤服务 10 4.1 兼职情况严重 毕业,且无一人达到研 熟练 30 1 12.4 职 ,是 是否会 青少年身心 究生水平 教学辅助 19 88 7.8 36.3 考虑过重 使用计 使用 60 24.7 知识结构不合理 情 否愿 发展 新选择 其它学科 36 14.8 算机等 最缺乏 2 、大部分中学教师的学 不太 184 75.7 况 意继 多媒体 教学 外语 熟练 15 36.5 有机会一 能力亟待提高 历都是在职进修,无学 和需要 续当 53 21.8 定换 教学设 士学位 完全 专 自然、社会、 122 50.2 政治 29 11.9 补充的 103 42.5 备 现在就急 职 人文科学 课教 专业精神不强 不会 3 1.2 3 、许多教师是非思想政 知识 切想换 师 总 现代教育技 243 100 治专业和相近专业毕业 总计 243 100 58 23.6 计 总计 243 1 术知识
243
100.0
案例2:我的故事——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一、模仿
毕业的时候,我的理想课堂就是像学术 讲座一样连讲几个小时高深的理论。 开始的模式:讲授中夹杂事例、提问。
参加了许多课堂教学的观摩和评价活动 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观念、模式、方 法和术语。
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对教学的理解是多么 浅薄、空洞和落后。 我模仿其他老师,结合自己的理解,开 始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4.“学案教学法”实验
怎样在课堂上做更多的事情,进行更深 入的思考呢? 假 期 , 偶 然 看 到 一 本 书 提 到 “ 学 案 教 学”。 没有资料,自己设计。 学案内容:学习目标、预习提示、相关 资料、讨论问题、课堂练习、知识结构、 课后活动、课后作业。 学生先根据学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
学校倡导的模式:读、议、练、讲、评。
改进模式: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看 书、讨论,然后回答问题,最后我再讲解。
2.初学教育理论
第一本书:现代教育理论。 郝钦斯对“讨论”的论述引起我的强烈共 鸣,从此我把“讨论”作为主要教学方法 之一。 《教育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 《教育文摘周报》、《中国教育报》 我开始从理论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
第1章第3节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案例 1 :关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现状和需求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我省24所中学的200多名思想 政治课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 文献和访谈调查,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 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数量基本满足
人数 你认为 本校现政 治课教师 数量 足够 37 百分比 15.2
思想政治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如:管理者不重视思想政治教师的培养
人数 基本工资 思想政治课教 师与语、数、 外教师相比在 哪方面待遇不 够高 奖金 进修机会 晋升职称 领导重视程 度 20 121 136 138 百分比 8.2 49.8 56 56.8
198
79.8
如:教师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人数 您认为目 意义很大 前进行的 “中小学 意义不大 继续教育” 对您的专 没有意义 业发展有 意义吗? 总计 94 108 41 百分比 38.7 44.4 16.9
借鉴自然科学 普遍规律 总体情况 普遍,大样本 问卷,文献
质化研究
社会科学特有 个别现象 特殊问题 典型,个案 访谈,观察
项目
量化研究
质化研究
调查内容
调查过程 对待环境
事先设计
尽量固定 尽量客观 脱离情境
逐渐发现
不断变化 结合主观 关注情境
资料处理
呈现方式
统计分析
图表,数据
事实归纳
描述,故事
四、质化研究的价值
案例4:对忻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
教育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例1与例2、例3与例4比较
哪一项研究的价值更大?
一、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含义
量化研究:用语言描述社会现象。 质化研究:用数字测量社会现象。
二、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区别
项目
方法来源 调查目的 调查结论 调查类型 调查方法
量化研究
我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习主要内容,并且在 讨论中培养合作、交流、收集和处理信息、 表达的能力。
学生讨论时,我观察、了解、指导。
然后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体辅导。
问题:课堂效率比较低。
(3)课前印发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辅导 提前发放问题,让学生预习课本,了解将 要讨论的主要问题,节约课堂时间。 开始课代表把问题抄在黑板上 后来,我自己刻印,给每个学生一份。 学生要提前预习,我要督促学生预习。
没想到,在教育方面还有这么丰富的思想。
3.尝试
(1)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个别辅导
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尊重
学生说:不知道怎样看书,怎样提问, 即使提出问题来,老师也没有时间全部 解决。
我也发现,每节课只有少数人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也往往不是关键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辅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