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教案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教案f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一)课程内容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要点提示:晚明清初思想家)2-2-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长期处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要点提示:四大名著、昆曲与京剧)2-2-5描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情景和事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要点提示:明代城市生活、明清乡村生活的变化)。
(二)活动建议1.以《晚明清初主要思想家》列表,梳理主要思想家及其主要代表思想,结合主要著作、言论来分析。
2. 组织学生举办文学鉴赏会、故事会等活动,由学生结合已知知识介绍四大名著和京剧、昆曲,从文学作品中体验当时社会风俗和折射的进步思潮。
3.以《南都繁会图卷》、《货郎图》等描绘明朝城市、乡村的画作,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感悟明朝中后期商业繁荣景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晚明清初主要思想家(李贽、清初三大家)及其思想。
(2)知道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明清主要文学作品,知道昆曲和京剧,能结合已有知识积累介绍1-2部明清小说、戏曲作品。
2..能力目标(1)结合明清小说、戏曲作品的描述,理解明清小说、戏曲所反映的社会变迁。
(2)借助文图资料,了解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感知当时城市、农村生活发生的变化。
(3)能根据晚明清初思想家主要言论判断、分析其思想观点,并说明这种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情感目标:在明清文学作品和进步思想启蒙中,感悟个性解放、自由思想、民主平等、崇尚爱情的可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经济生活、文化内容、业余生活三方面感受明清社会的世俗化。
难点:从明清文艺作品中感受、归纳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并探讨这种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根据学习难度确定学习方式,对于主要思潮、四大名著等能从教材梳理归纳得出的教学内容,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互评互判,全班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设计和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设计和反思
优质课资料《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明清加强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及其危害,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从中认识明清政治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综合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能够以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科举制。
(2)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专制皇权在文化、思想上的表现。
2.难点: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
三、教学策略
1.“学为中心”──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5.2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PPT课件 (5)

4)出场后像 出笼的病鸟
5)放榜是坐 立不安像猕猴
6)名落孙山像 叮了药饵的苍蝇
7)想再试一次 像破壳的小鸡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 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 学问。考中做官后,他 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 奴仆。
对中国的思想、 文化、科技发展造成 严重阻碍。
“一个没有个人 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 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 组成的社会,将是一 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 幸社会。”
(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标准化、规 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②消极作用:科举制度维护了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 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因素之一。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最严 重的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于西方文化 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乙:擅于采百家 之言,引用 名人警句 。
答题观点:
要代圣人立言,不 得有自己的想法,所论 内容主要据宋朝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八股取士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知识面日 益狭隘,另一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
蒲松龄描述参加科举的举子的七种表情:
1)提着篮子 入场时像乞 丐
2)点名时被 3)考试时住在 呵斥像囚犯 号舍里像蜜蜂
历
史 科举考试
小 知
的三级
识
秀才
明朝乡试试卷
举人 (省级乡试) 第一名:状元
进士 (中央会试和殿试)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历 史 小 知 识
鼎盛时期仅考试的号舍就拥有20644间, 加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 占地超过30万平方米
8-5-2-1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

查嗣庭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 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 这本是《诗经》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 说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 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 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一维 一 止 维 止
、
徐俊为雍正帝时的进士,雍正八年 十月,有人告发其两句诗“明月有情还 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有反叛的意思, 认为这是是“思念明代,无意本朝,出 语诋毁,大逆不道.结果,朝廷判徐俊斩 立决,并烧毁了他所有文稿。
创新
守旧
第1课时
朱元璋收到一贺信,上面写道:
光天之下, 天生圣人, 为世作则。
朱元璋认为“生”与“僧”同音,“光”指 没有头发,是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同 音,是骂他参加过反元的起义军,因而大怒,立 即把写贺信的这个文人处死了。
有一个诗僧名来复,一次朱元璋召见 他,并与共饭。饭后他写诗谢恩。诗云:
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恐怖气氛,许多知 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过问政治,不敢研究现 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从而 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
审判文人
处决文人
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 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 的丛书。1773年5月1日, 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 纂馆。 由总纂官纪昀(晓 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 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 元1782年3月12日。该书包 括经、史、子、集四部, 3461种书目,79039卷,总 字数将近10亿,可谓超级 文化大典。《四库全书》 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 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 资料。
甲:标新立异,首先观点 要独道。想象要丰富,构 答题观点:要代圣人立 思要精妙。 言,不得有自己的想法. 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 《四书章句集注》。 用名人警句 。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第1框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设计人教版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明清加强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及其危害,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从中认识明清政治的特点。
2.能力目标:(1)综合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能够以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科举制。
(2)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清专制皇权在文化、思想上的表现。
2.难点: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
三、教学策略1.“学为中心”──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本课教学最大的亮点在于体现“学为中心”的理念。
教学环节简单,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思考。
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要交给学生去探讨、辩论、展示。
教师的任务是提供更多的典型材料、抛出问题或从学生的疑惑中提炼问题、学生展示环节的组织、点拨和提升。
由于教材和图册提供了很多关于文字狱的史料,因此,我再课堂上更多的是补充一些经典史学著作的一些观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
2.败笔之处课堂上,学生还是将更多的兴趣放在了文字狱上,这恰恰是我课前预设时想避免的。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教案

(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清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结果,从思想文化领域进一步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的史料,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比较与讨论。
总结引导:“八股取士”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它同秦的焚书坑儒一样,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
三、课外延伸。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高度集权统治的时期,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那么西方的君主专制与中国的专制皇权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自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都是王权至上,由统治者牢牢掌握着国家政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臣民的监控;西方君主专制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与制;中国依然维持着皇帝专制的国家体制,在西方国家变革的历史大潮中,逐渐趋于落后。)
文字狱
文字狱的含义
文字狱的目的:
文字狱的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评价
2、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出示考生看榜图与抄有范文的夹带衫图
引导学生思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是否还像以前那
样可以选拔出优秀人才?考试的内容有没有发生变化?人们(统治者与读书人)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

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 忌的。于是《四库全书》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 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陈亮的《水调歌头· 不见南师久》词云: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 耻臣戎。”“耻臣戎”犯忌,改作“挽雕弓”。
清廷借修书之机,毁禁的是哪些内容?
答题观点: 要代圣人立言,不 得有自己的想法,所论 内容主要据宋朝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三、科举制—— 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 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 答题观点: 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蒲松龄描述参加科举的举子的七种表情:
1)提着篮子 入场时像乞丐
2)点名时被 3)考试时住在 呵斥像囚犯 号舍里像蜜蜂
4)出场后像 出笼的病鸟
5)放榜是坐 立不安像猕猴
6)名落孙山像 叮了药饵的苍蝇
7)想再试一次 像破壳的小鸡
资料1: 清代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 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男主人公贾宝玉不 愿参加科举考试,认为那是“须眉浊物”“国贼 禄蠹”之流用以沽名钓誉的手段。清朝时有人作 歌讽刺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辜负光阴,白白 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 气!” 资料2: 清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写了形形色 色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大量热衷科举的文人。 像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识李清照,范进当了一 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何人。
• 又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因所作《万寿增 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句被杀;北平府 学训导赵伯宁因作《万寿表》中有“垂子 孙而作则”被杀等等。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 四 库 全 书 》 书 影
消极一面:
大批书籍被认 定对清朝统 治不利,遭 到销毁或篡 改,加强了 文化专制。
积极一面:
是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遗产的汇总。 在一定程度上起 到保存、整理和 传播中国古代文 献作用
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侍卫,掌管皇帝出入的仪仗。明太祖加 强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并给予巡查缉捕的权力,但 其本职仍是“侍卫”。“靖难之役”后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 官员中的反对,于1420年设立了东厂,用亲信宦官任东厂提 督,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大恶”的事,并可以直 接报告皇帝,有监视锦衣卫之权。厂、卫彼此制约,便于皇 帝全面控制。西厂设立于1477年,也是由宦官掌领,但其规 模、权力超过东厂,自京师内外到各地王府、大小城镇,甚 至偏僻乡村,都有他们的踪迹,1510年被撤销。
创新 陈旧
小品一: (朱元璋)听说爱卿昨天晚上在家里请客了? (大学士宋濂)我请了几位好朋友,请厨师烧了些菜。 (朱元璋)卿家果真没有欺骗我。
小品二: (钱宰退朝回家后摇头晃脑地)吟着"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 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的诗句. (第二天朱元璋见到钱宰)说: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但是我何尝 “嫌”你,为什么不用“忧”字呢?(钱宰吓得忙磕头请罪)
八股取士的危害
钳制了人们明的代思著想名,学培者养顾忠炎于武皇:帝“的八奴 仆,摧残了股文文化之,害严等重于阻焚碍书了,中而国败社坏会 进步和文化人发材展有甚于咸阳之郊”
为什么顾炎武认为八股文的消极 影响比焚书坑儒还有大?
顾炎武这句话是对科举八股考试的尖锐批评,他 的观点是正确的。八股取士的方法毒害的是所有 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 “坑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人。
新八下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严重后果(影响)
这些案件大多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滥杀无辜, 文人士子只得埋头故纸堆中,不敢编写历史、研 究现实消磨智慧,使知识界思想麻木,万马齐喑。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如何评价清政府编撰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一项巨大 的文化工程,它在传承文化 方面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 消极的一面。
顾炎武之所以这样评价八股取士,是因为这种取士 方法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 而秦始皇“坑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人。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顾炎武 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八股取 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 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评 不合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但是,观点1肯定科举制历 史贡献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2正确。
列表比较秦朝 、西汉、明朝、 清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朝代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事件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字狱
八股取士
1.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诗经》 C.《二十四史》 B.四书五经 D.八股文
2.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使古代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忘
D ) 5、“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宋太祖时 D.明太祖时
6、关于明朝科举制( A ) 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 ③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A.①②③④全对 B.①②③④不对 C.①②③对④不对 D.①不对②③④对
第五单元 第二课 第一课时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一)学习目标1、知道明、清统治者文化专制的表现,以及造成的影响。
2、知道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
3、通过学习学会分析当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4、通过学习了解明清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
5、知道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思想的变化。
6、尝试分析社会风俗和社会思想变化的原因。
(二)学习重难点知道明、清统治者文化专制的表现,以及造成的影响。
知道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思想的变化尝试分析社会风俗和社会思想变化的原因。
(三)学法指导:1.读、思以上提示预习要点2.通读书本相关页,用红笔圈划出重要字、词、句。
3.完成相关练习。
4.小结自己的收获和预习时产生的问题。
(四)研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为了巩固统治,明、清统治者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就是其中之一。
2.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很大的变化,考试只许在范围内命题。
答卷的文体叫做。
3.清朝在统治安定后,大规模编纂书籍,其中最著名的的是。
4.明清时期社会上掀起一股要求、、的进步思潮。
5.明清时期最为著名的“四大名著”是、、、。
6.明清时期小说、戏曲主角由帝王将相、官吏文人转变为商人、机户、手工工匠、当铺老板等,展现明清的多彩画卷。
7.清朝中后期,成为戏班荟萃的地方,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
8.明清时期,中国的基本定型。
二、合作探究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把心肠论浊清”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学诗句却被乾隆帝亲自批驳:“‘一把心肠论浊清’,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认为这些诗句都是讥贬仇视满清命将胡中藻捉拿归案,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家产全部抄没。
(提示:抓住关键字词,审清题意,然后结合教材和设问要求归纳、整理出答案。
)结合材料谈谈明清时期实行文字狱的实质和影响。
(1)实行文字狱的实质:(2)实行文字狱的影响: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

强化师资培训
借鉴古代对教师的严格要 求,加强现代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
对现代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如何平衡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 应试能力与综合素质、道德教育与个 性发展等关系是现代教育的挑战。
机遇
借助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模式、国际交 流合作拓展教育视野、个性化教育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为现代教育带来了 机遇。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的结合,限制了文化和学术的创新和发 展,导致中国文化和学术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Part
04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启示现代 教育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 实基础。
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
尽管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有其局限性,但考试作为选拔人 才的重要手段,仍需在现代教育中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 应试能力。
在文化专制的背景下,学术思想受到严格控制,学者们无法自由研究和发表观点,导致 学术发展受到限制。
八股取士成为文化专制的工具
为了维护文化专制,统治者采用八股取士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强调儒家经典的学 习,限制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八股取士对文化专制的反作用
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八股取士强调儒家思想的学习和传承,进一步巩固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正统地位 ,为文化专制提供了思想基础。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
• 文化专制的历史背景 • 八股取士的起源与演变 •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的关联 •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目录
Part
01
文化专制的历史背景
定义与特点
文化专制
2019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一目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⑶影响: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严重失真 ;乾隆朝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 又一次浩劫。
文字狱的兴起
朱元璋收到一贺信,上面写道:
光天之下, 天生圣人, 为世作则。
清人篡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
教训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
统治者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广的胸怀,要做到怀柔、 怀仁。例如,同样是编修《永乐大典》,统治者却不删 不改一字。
新课讲解
措施 (1)考试内容
①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 书”“五经”。
②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 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 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 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 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宋朝发展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 进士地位
明朝
新课讲解
什么是八股文?
破题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八
承题 起讲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股
入手 起讲后入手之处
起股
文
中股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八年级下
新知导入
试想像一下这些诗的作者在清朝会有怎样的遭遇?为什么?
新课讲解
1、文字狱
认真阅读12,完成下列问题。做好笔记,圈划要 点。
⑴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加强( 思①想文)化控制。
⑵含义:指统治者故意从诗文中摘取片言只语 罗织②罪名 ,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人教版

“毁我衣冠真恨事,捣除巢穴在明朝(zhao)。” ——《鼠啮(nie)衣》
“夺朱非正色,异种尽称王。” ——《咏黑牡丹》
“明朝(zhao)期振翮(he),一举去清都。” ——《一柱楼诗》
一柱楼
(易朱)
朱元璋收到一贺信,
上面写道:
大怒,立即把写 贺信的这个文人 处死了。
为天光 世生天 作圣之 则人下
什么是八股文?
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起讲后入手之处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 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
清代状元的试卷: 试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文人不敢表露独立 的思想,遣词造句都要 小心翼翼,以免触犯忌 讳。
到乾隆年间,大家 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 了。读书人,便只好躲 起来读经,校勘古书,
做些古时的文章。
为了笼络天下 的知识分子, 清政府编修了 《四库全书》。
二、编纂《四库全书》
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 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3800多人抄写,费时13 年编成。丛书分经、史、 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共有3500多种书,7.9万 卷,3.6万册,约8亿字。
股
[后股]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文
[束股]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
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知李清照, 范进当了一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 何人。
八股取士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知识面日益狭隘,另一 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 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 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意图/要点/思考
导入:一场冤案(徐述夔“一柱楼诗案”)
展开:
【情境一】徐述夔乡试中举
思考:1、他是通过什么形式被选拔成为举人的?
2、寒窗苦读,他读了些什么书?
3、你觉得什么样的文章能够脱颖而出?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让学生了解八股取士的概括。)
出示:清代状元文章,直观了解八股文。
学生比较和讨论。
总结引导:“八股取士”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它同秦的焚书坑儒一样,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
三、课外延伸。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高度集权统治的时期,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那么西方的君主专制与中国的专制皇权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自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都是王权至上,由统治者牢牢掌握着国家政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臣民的监控;西方君主专制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中国依然维持着皇帝专制的国家体制,在西方国家变革的历史大潮中,逐渐趋于落后。)
合作探究:八股文的消极影响
【情境二】由喜转忧
徐述夔的诗文所引起的文字狱。
介绍明清时期其他著名的文字狱案。
出示史料,写写文字狱的严重后果。
学以致用:四库全书
【案件总结】徐家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二、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引出专制皇权在清代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内容,并通过图片资料,使学生明确大兴“文字狱”。出示左图诗句,让学生思考上面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思考:清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通过大兴文字狱,清统治者以更加严密的方式控制人们的思想,并达到打击异端、强化皇帝权威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清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结果,从思想文化领域进一步加深对史料,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的恐怖氛围,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民主、平等的意识。
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总结归纳:清朝大兴文字狱,不是偶然的。一方面,这是因为君权在清代进一步加强。清廷为了树立起威信,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人们的言论稍有嫌疑,即严加镇压。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民族矛盾的存在。清廷虽然竭力标榜“满汉一体”,实际上为了保护满族贵族的特权,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文字狱就是手段之一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总第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年月日
设计者:许树超
审核人:张洪伟
重点
明清时期专制皇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表现,运用辩证的历史观分析其造成的历史影响。
难点/解决策略
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民主、平等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思考:
你对明清的科举制有什么见解?
后记与反思:
文字狱
文字狱的含义
文字狱的目的:
文字狱的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评价
2、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出示考生看榜图和抄有范文的夹带衫图
引导学生思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是否还像以前那
样可以选拔出优秀人才?考试的内容有没有发生变化?人们(统治者和读书人)
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