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研究

合集下载

_文学性_的语言学探索_论罗曼_雅各布森结构主义语言诗学思想_江飞

_文学性_的语言学探索_论罗曼_雅各布森结构主义语言诗学思想_江飞


1 10

“ 文 学性 ” 的 语 言 学 探索
重返 历史语 境 可知 ,
1 9 世纪 末 20 世纪 初 俄 国
“ 白 银时 代” 的文 学尤其是诗歌 的繁 荣 ,
大 大
激 发 了 文 学 研究 的 发 展 和 要 求 突 破 传 统研 究 模式 的 诉 求 , 而 俄 国 文艺 学 思 想 话 语也 纷 繁 复 杂 ,
雕 小 “

技 ”
的 “ 学 院 式科学 ” 。 这 “ 武 器 ” 只 能是 语言 学 科学 , 因 为 “ 语言 学 在 研究 内 容 上 是 一 门 跨诗 学 的
科学” ,
它 “ 依据 另 外 的原 则探讨诗学 ,
并且另 有其 他的

标” ,
而且,
“ 语 言学 家 也 对形 式 方 法
的 论
俄 代 诗歌 次 创 性 提 学 性 概 念 他认 文 现 —


第 ③》中 Nhomakorabea一
造 地 出 了 文 “

r i ( l i t e ra n es s )

为 ,
究 就 使 部 成 “文 学 研
的 对 象不 是文 学 而 是文 学性 也 是 说 ( l i t era rys ch ol a rsh i p )
不仅见 证 了 结构 主 义运 动 的 诞生 和兴衰 ,
也见 证 了 2 0 世纪 人 文 科学
乃至 自 然 科学 的 更 新与 发 展 , 其 学 术影 响 遍 及 现 代 语 言 学 、 符 号 学 、 诗 学 、 现 代 人类 学 、 精神
分析 学 、 历史学 以 及传播 学等 众 多 学科 。 毋 庸 置 疑 , 雅 各 布森 的 结 构 主 义语 言学 理 论 在 世界范

雅各布森探究

雅各布森探究

雅各布森诗学观点之“隐喻转喻”理论探究摘要:诺曼·雅各布森不仅是上世纪20年代布拉格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杰出代表,也是结构主义文论的奠基人。

这种贡献体现在他创立了结构主义诗学,其内容主要有三点:诗的功能说、诗的对等原则说以及诗的隐喻和转喻说,三者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影响。

隐喻转喻假说理论基于他的选择轴上的相似关系和组合轴上的相邻关系说,这一观点的提出起源于索绪尔。

举我们熟悉的例子来看,“青少年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这句话,如果用比喻,就是“青少年是一群像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的人”,这里用了隐喻,就是“青少年”与“太阳”对等,形成等价关系。

通过对等原则、隐喻与转喻的诗歌“语法”分析,仿佛一幅具有鲜明印记的“联络图”隐藏在诗歌文本的韵律、字句、段落之间,它们以“突出”陌生化形式将读者的注意力引领到诗歌话语本身,从而突出语言的“诗歌功能”。

这是雅各布森雅诗学理论的积极意义。

但是,另一方面,其诗歌批评也存在将重心放在形式方面,较少讨论诗歌的“意义”的弊端。

关键字:雅各布森诗学理论隐喻转喻在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兴盛的环境中,诗歌研究的态势也因此而非常繁荣,象征主义诗学和未来主义诗学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范式,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阿克梅派诗学。

从对语言和文学特性的探索角度来说,它们都可谓俄国形式主义者的先驱,是撮合语言学和诗学结盟的同盟军。

有意思的是,一方面,俄国形式主义者明确反对以“形象性”衡量一切文学的象征主义,如什克洛夫斯基对波捷勃尼亚的“艺术即形象思维”说进行了严厉批驳;另一方面,形式主义者又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有选择地吸收了象征主义诗学的语言思想,如恰恰是波捷勃尼亚最先在俄国提出理论诗学的问题,认为诗歌实质上是一种“语言学现象”,得到了形式主义者的广泛承认。

其中,开创了现代语言诗学研究成功范例的罗曼·雅各布森(Roman.Jakobson)无疑格外值得关注,因为他是将先锋诗歌创作与语言诗学研究有机融合的独一无二的诗人理论家。

Jakobson 关于语言功能的观点

Jakobson 关于语言功能的观点

Jakobson 关于语言功能的观点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是 20 世纪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对语言功能的研究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雅各布森认为,语言具有六种主要功能,分别是:情感功能、意动功能、指称功能、诗学功能、寒暄功能和元语言功能。

情感功能,简单来说,就是语言用于表达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

当我们兴奋地大喊“太棒了!”或者沮丧地抱怨“真糟糕!”时,我们主要在发挥语言的情感功能。

这种功能让他人能够感受到我们内心的情绪状态。

意动功能则侧重于通过语言来影响听话者的行为。

比如,老师对学生说“请认真完成作业”,或者家长对孩子说“快去洗手吃饭”,这都是在试图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从而实现语言的意动功能。

指称功能是语言最常见和基本的功能之一,它指的是语言用于描述和指涉外部世界的事物、事件和现象。

当我们说“今天天气很好”或者“那座山很高”,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指称功能来传达关于客观世界的信息。

诗学功能强调语言的形式和美感。

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往往突出了语言的诗学功能,通过韵律、节奏、比喻、象征等手法,让语言本身具有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寒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见面时的问候“你好吗?”、分别时的道别“再见”等。

这些话语的主要目的并非传递实质性的信息,而是为了维持社会交往中的友好关系,建立和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元语言功能指的是语言被用于解释和谈论语言本身。

比如,在语法课上讲解“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词”,这就是在发挥语言的元语言功能。

雅各布森还指出,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这些功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

例如,一首优美的诗歌,既具有诗学功能,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传递美感,同时也可能包含情感功能,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还可能具有指称功能,描绘某种景象或情境。

他的语言功能理论对于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到语言在不同情境和交流目的中的作用。

罗曼·雅各布森

罗曼·雅各布森
罗曼雅各布森romanjacobson目录一生平简介二研究领域三翻译三大类别1语内翻译2语际翻译3符际翻译四语言的对等1性层面2体层面3语义场层面五诗歌的不可译总结语际翻译一生平简介罗曼雅各布森romanjacobson18961982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兼文论家斯拉夫语学者布拉格语言学派的主要奠基人结构主义拉格语言学派的主要奠基人结构主义发展的先驱
(二)研究领域
罗曼·雅各布森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研
究领域涉及诗歌语言、儿童语言、音位学 和失语症等,同时对韵律学、文学史、文 化史、符号学和信息论等也有很深的造诣。 作为当代西方译学界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 人物,雅各布森的翻译理论思想具有深远 的影响和开创性意义。
(三)翻译三大类别
雅各布森从符号学的观点出发,把翻译分 为三类,即: (1)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2)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3)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目录
(一)生平简介 (二)研究领域 (三)翻译三大类别
(1)语内翻译 (2)语际翻译 (3)符际翻译 (四)语言的对等 (1) 性层面 (2) 体层面 (3) 语义场层面 (五)诗歌的不可译 总结
(一)生平简介
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cobson, 1896-1982),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 语言学家兼文论家,斯拉夫语学者,布 拉格语言学派的主要奠基人,结构主义 发展的先驱。1896年出生于莫斯科,后 移居捷克斯洛克。二战期间移居美国, 并加入美国国籍。先后在纽约高等研究 自由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 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82年在美国波士 顿逝世。
雅各布森的这一分类方法在翻译界已成为公认

雅各布森文学性概念辨析

雅各布森文学性概念辨析

雅各布森文学性概念辨析19 世纪末以来,随着文学批评活动的专业化进程,关于“文学之为文学”的特殊性亦即文学性的问题日渐突显,然而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文学性的定义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众多关于“文学性”的论述中,罗曼?雅各布森的文学性概念始终别具一格,历久弥新。

它究竟有何内涵,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本文试图立足雅各布森不同时期的文本,对其文学性概念内涵、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辨析。

1914年至1915 年间,雅各布森发起成立莫斯科语言学小组,该小组与彼得堡小组(1916 年更名为诗歌语言研究会)一样,致力于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文学。

这就是1914年到1930年盛行于俄罗斯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即俄国形式主义。

随着俄国政治状况的发展,雅各布森于1920 年移居捷克,并创立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期间,雅各布森第一次提出“文学性”概念。

到30 年代,雅各布森根据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关于语言系统的思想,在语音学研究中,提出结构主义原则,并首先创用“结构主义”这一术语。

二战爆发之后,雅各布森流亡美国,相继任教于美国自由高等研究院、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等高校。

雅各布森既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结构主义的奠基人。

雅氏提出的文学性概念既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其布拉格期间结构主义诗学的核心概念。

这一概念历经两种思想阶段,其内涵呈现继承中发展的特点。

一、文学性:文学科学的研究对象(一)文本性:文学性存在于文本形式之中1921 年,雅各布森指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这意味着文学性不是别的,是文学科学的研究对象。

但这个对象并非作为整体的或个别的文学作品。

而且,俄国形式主义者普遍反对将文学作品所承载的社会历史内容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心理等因素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因为这些都没有触及文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在他们看来,文学研究的对象既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也不是拥有主观意志的人或作者。

浅谈俄国形式主义

浅谈俄国形式主义

浅谈俄国形式主义17俄国的形式主义主要指的是1915年到1930年在俄国的一个文学批评流派。

它主要以于1914-1915年成立的以罗曼雅各布森为首的“莫斯科语言小组”和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彼得堡小组”两个分支为代表。

其成员多为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学生。

然而,它却在1930年,遭受到斯大林的压迫而停止在俄罗斯的发展。

俄国形式主义出现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文学的“白银时代”之后。

形式主义者们,在“重估一切价值”的社会思潮下,反对传统重内容研究的现实主义批评,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批评,既注重文本的形式和结构的研究的批评,这是现代西方文论的重要转折,它曾深受象征主义、胡塞尔等现象学的影响,同时,也对后来的布拉格学派、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是: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森、艾亨鲍姆以及斯卡里奇卡等理论家,他们都遵循形式主义的观点,来研究文学作品。

虽然形式主义者个人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在研究方法上和任务等某些观点上,却是一致的。

首先,从主要理论观点来看形式主义。

1、形式主义者主张文学作品的研究中,应从单纯的客观的艺术作品入手,着重探寻文学自身的特性和规律,研究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也就是说,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等形式上的特点和功能,而忽略主观意识,和作者的个人感情。

2、一般来说,文学的研究,主要是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

形式主义者们在理论研究方法上直接受到索绪尔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他们把研究方法运用文学研究领域中来,并且着眼于形式分析为主的内部研究,他们认为共时性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是文学科学化的研究的理想方法。

3、另外,他们提出,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最终的审美目的,而在于过程。

他们认为,任何文学的作品的内容是不定的,可变的,可是形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很容易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文学作品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题材内容,但是,形式是可以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技巧的安排组织等形式,使文学作品特殊化和“陌生化”。

浅论结构主义诗性功能

浅论结构主义诗性功能

自己解释自己的指3
的功能{这显然是
对语言功能的共 结构研究{所谓语言的信 集中
于自身3是指语言指向外的人事3
传作
3而 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音响3词汇3
有义,所 义不是客 存在于每一个符号中,
是与 符号区别的结1o
是,如果 语言作
一个相互依赖的项组成的符号 来 ,
中一项的价值完全取决于
项的存在A 是二
元 立论——语言和言语,指和所指,组合和聚合,
历时和共时。
的二元立论为结构主义诗学的
奠定理论基石。
在 语言交际活动的背景上 -
诗的语言的特$现诗的语言具有诗
浅论结构主义诗性功能
□ !"#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从雅各布森的语言的交际功能结构模式图出发,用语言学的理论来探讨诗歌阐释学中 有关于结构主义的文本分析和接受分析。通过结构主义语言学诗歌批评中的二元论来深入研究与分析雅各布 森的著名论断“诗的功能就是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轴引申到组合轴。”
关键词%美学代码 诗歌功能 对等原则 隐喻和转喻
,结构主义批评
文学批评的

品本,通过 文本结构的分析来 文学的本 和
意义。纵结构主义
,不得不 的两 要


A
结构主义引
入了语言学,后者则在其基础之上将结构主义引入了
诗学。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的是
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一个符号看成是指和所指
的结合,符号的 指的特 决定了符号 是 不
同 自己的 特性, 和 符号 差异而具
者和信 受者
都能理解这个语境,
一种码0为
了由 者
的 码中 理 来的信
信 受者,

— — 信:岀

“相似性”与“相邻性”——兼评雅各布森的《语言的两个方面》

“相似性”与“相邻性”——兼评雅各布森的《语言的两个方面》
其实对等原则在横组合的弹射是构成诗歌功能的关键所在在组合轴上运作得越好所起的线性破坏作用也就越大其诗性功能越显著语言符号不会指向客体世界而指向了语符自身这样语符与所指的稳固的逻辑关系也就被打破了诗性功能进而得到强化
“相似性”与“相邻性”
——兼评雅各布森的《语言的两个方面》
杨司桂
(遵义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一、隐喻与转喻
我们平常所理解的隐喻( metaphor )与转喻 (metonymy)属于修辞格的范畴,隐喻指的是以某 一事物喻指另一事物,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强调 两种事物之间某方面存在的相似性,如功能、状态、 形状等;而转喻是借与一事物密切相关的东西来表 示另一事物,着重两事物之间的联系。雅各布森所 说的隐喻和转喻与修辞学上所说的有点差异,仅仅 与“相似性”与“相邻性”密切相关。雅各布森说 道,“话语的发展可以沿着两条语义路径进行:一 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要么是通过相似性, 要 么是通过相邻性。”[1]77 第一条路径是隐喻方式,而 第二条是转喻路径。可见,在雅各布森看来,是先有 “相似性”与“相邻性”,然后由此推导出“隐喻” 和“转喻”。其实,在雅各布森看来,“相似性”与
“相邻性”就直接代表着“隐喻”和“转喻”。至于 雅各布森后来为什么要用“隐喻”和“转喻”来替代 “相似性”与“相邻性”,可能是因为“它们(笔者 注:指相似性与相邻性)则不像专业术语”[2]94。
对于隐喻与转喻这两个专业术语的引出,源于 雅各布森对失语症这一问题的探究:在一次非常出 名的儿童测试中,他发现,“hut(小屋)”一词在 儿童头脑中最初反映是不一样的,一个是“a poor little hous(e 一个简陋的房子)”,而另一个则是“burn ou(t 烧毁)”。前者是一种替代,用“a poor little house (一个简陋的房子)”替代“hut(小屋)”,这两 者之间存在某些“相似性”; 而后者则是一种组合, 即“hut(小屋)”与“burn out(烧尽)”可进行 线性组合,具有很大程度的“相邻性”。雅各布森 由此得出启发,便用“隐喻”与“转喻”对“相似 性”与“相邻性”取而代之。其实,雅各布森对于 隐喻与转喻的区别也是诉诸于“相似性”和“相邻 性”,同时认为:隐喻表现在选择轴上的相似性, “相似把隐喻性词语同它所替代的词语联系起 来。”[3]71 而转喻则表现在组合轴上的相邻关系或 曰接近关系。

罗曼·雅各布森

罗曼·雅各布森
布森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研
究领域涉及诗歌语言、儿童语言、音位学 和失语症等,同时对韵律学、文学史、文 化史、符号学和信息论等也有很深的造诣。 作为当代西方译学界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 人物,雅各布森的翻译理论思想具有深远 的影响和开创性意义。
(三)翻译三大类别
(1)语内翻译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n)是指同一语 语内翻译 同一语 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就是 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 人们通常所说的“改变说法”(rewording)。 如把古文改成白话文,把广东话译为普通话,把 英语诗歌译为英语散文。语内翻译在同一语言的不 同历史阶段进行,或在其不同的变体之间进行,一 般具有一致的内容和语言文化基础。对一个词做语 内翻译,可以选用同义词,但一般说来,同义词不 可能是完全对等的词。翻译时不可避免地会增减原 意,通过“改变说法”后,也只能是最近似的对等。 正如皮尔斯所指出的,所有定义和解释都是翻译。
雅各布森从符号学的观点出发,把翻译分 为三类,即: (1)语内翻译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语内翻译 (2)语际翻译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语际翻译 (3)符际翻译 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符际翻译
总结
雅各布森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 在 符号学框架内从语符问题、翻译的分类、 语言差异问题、对等问题等方面探讨了翻 译理论与实践的根本问题, 体现了他语言具 有共性、语言可译的观点。雅各布森的翻 译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西方翻译理论 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Thank you!
(2)语际翻译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是指两 两 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即用一种语言的符号来 种语言之间的翻译 解释另一种语言的符号,这就是人们通常所 指的严格意义的翻译,也是众多翻译研究家 关注的焦点。

文学概论雅各布森诗性问题

文学概论雅各布森诗性问题

雅各布森《语言学与诗学》中的“诗性”该如何理解?雅各布森在《语言学与诗学》一文中围绕诗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引用了许多国家和不同时代的诗歌作品,提出语言艺术的功能结构理论,集中阐述了语言艺术以诗性功能为主导的观点。

他特别强调,“信息”这一要素对应的是语言的“诗性功能”,其特征是语言以自身为目的,具有“指向信息本身和仅仅是为了获得信息的倾向”。

文中关于语言传达行为的“六大构成要素”(发送者、语境、信息、接触、信码、接收者)以及相应的六大功能(情绪的、指称的、诗的、交际的、无语言的、意动的)理论是理解其“诗性”的理论支撑。

在文中,雅各布森认为不止是诗学,任何语言行为都是指向一个目标的,虽然它们的目标都各不相同。

他还认为,对诗的功能的语言学研究必须迈出诗的范围,另一方面对诗本身的语言分析又不能仅局限于它的诗的功能。

各种不同诗歌风格的独特性意味着,诗的语言除了占主导性的诗歌功能之外,还有其他语言功能在不同程度上的参与。

一、何为“诗性功能”?“诗性功能”为语言多种功能中的一种,当它占主导地位时,信息的焦点就集中到语言符号自身,日常语言就变成了诗歌语言。

“诗性功能”即为“指向信息本身的倾向,为其自身而聚焦于信息”雅各布森提出的语言功能学说丰富了语言学的研究。

他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诗学,把诗学和语言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并提出了语言的诗性功能(poetic),也有人译做诗学功能或诗歌功能。

本文用诗性功能这一术语。

诗性功能是雅各布森诗学的核心。

正如索绪尔确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时首先区分语言和言语,雅各布森的理论起点在于区分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

而他提出的语言的诗性功能是区分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

当语言具有诗性功能时,交际行为强调信息本身,也就是语言符号自身,而不关注在什么语境,由什么人讲了些什么。

当语言的诗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占优势时,信息(语篇)就是“诗学的”、“美术的”、“艺术的”。

在诗歌功能中,语言指向自身并强调或突出自身,词语不再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目的而对什么人说了些什么,而是一种自我体现,它不仅不是一种透明的或标签式的东西,而是加深了语言与对象的鸿沟。

浅论结构主义诗性功能

浅论结构主义诗性功能

浅论结构主义诗性功能作者:吕书舒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10期内容摘要:本文试图从雅各布森的语言的交际功能结构模式图出发,用语言学的理论来探讨诗歌阐释学中有关于结构主义的文本分析和接受分析。

通过结构主义语言学诗歌批评中的二元论来深入研究与分析雅各布森的著名论断“诗的功能就是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轴引申到组合轴。

”关键词:美学代码诗歌功能对等原则隐喻和转喻诗歌阐释学中有关于结构主义的文本分析和接受分析试图将文学批评理论和语言学相结合,用语言学的一些理论来解决在文学批评理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解释一些现象。

结构主义的文本分析和接受分析是通过二分法从纵横两个方面,即聚合与组合,动态与静态,历时与共时来分析文艺作品的。

文艺作品同时具有静待和动态两种形态:一方面,在形式上,文艺作品会受限于不同符号载体的约束。

另一方面,它需要作品在接受过程中的一个自我实现。

因为美学代码只是根据读者,观察者,听众的理解而来。

相对应的,一部文学作品的美学信息不是从符号载体,文本结构的形式机构中获得就是要从接受过程中的一些特性中找寻。

前者着眼于句法学,即在一个文本内部的系统关系中研究符号。

罗曼雅各布森就是用他的语言的诗意功能这个理论做的这方面的研究。

后者则属于语用学范畴,也就是说,后者研究的是符号与阐释者之间的关系。

这个观点是由里法泰尔提出并加以研究的。

这两个语言学家通过对同一首十四行诗的分析阐释各自论证说明了他们的观点。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的是文艺作品的静态分析,即雅各布森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诗歌批评。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作为西方最富影响的文学批评理论之一,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阐释和评价文学作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它对欧美各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传统的文学批评总是在文学以外去寻找解释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标准,结构主义批评家则把文学批评的重心转移到作品本身,通过对文本结构的分析来揭示文学的本质和意义。

纵观结构主义发展史,不得不提到的两位重要人物便是索绪尔和罗曼雅各布森,前者把结构主义引入了语言学,后者则在其基础之上将结构主义引入了诗学。

论雅各布森

论雅各布森

论雅各布森“诗歌语法”批评日常语言与诗语不同,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为何不同或怎样不同,要在理论上予以回答并非易事。

罗曼·雅各布森既是一个语言学家,也是诗歌批评家,他运用广博的语言学知识,将语言学与诗歌批评连接起来,从诗歌的语言形式入手,揭示“诗何以为诗”的奥秘,建立起一种语言学诗学批评方法。

一、“诗歌功能”与“对等原则”雅各布森很早就将语言学与诗连接在了一起,他的形式主义诗歌理论极有见地,如“诗歌暴露自己的语言手段”、“诗歌是自在的词”等。

但雅各布森在诗歌批评实践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从语言交流整体功能的对比研究中,分离出一种“诗歌功能”,并对该功能的形成过程给予透彻的语言学解析,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诗歌语言何以不同于其他语言。

这一解释具有开创意义,揭开了“诗歌语言之所以成为诗歌语言”的内在生成机制。

在雅各布森之前,已有人进行语言交流功能方面的探讨。

雅各布森有新看法,他认为指称并非语言的唯一功能,除对周围世界做出陈述外,说话者还“彼此问候”、“发出命令”、使用“双关语”等。

可见语言交流是一个多种功能并存的交流图式。

此前语言学界一般认为语言交流包括三种功能:认知(指称)功能、呼吁功能、情感功能。

雅各布森在论文《语言学与诗学》中拓展了这一模式,新增了三种功能:寒暄(接触)功能、“元语言”功能、诗歌功能,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六因素语言图式:说话者(表情功能)、受话者(呼吁功能)、语境(指称功能)、信息(诗歌功能)、接触(寒暄功能)、代码(元语言功能)。

六因素分别与语言的一种功能相关,显然,雅各布森列出这一图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为语言的诗歌功能留下一席之地:如果交往倾向于话语信息本身,诗歌之美学功能将占据主要地位。

“纯以话语为目的,为话语本身而集中注意力于话语——这就是语言的诗歌功能。

”[1] 181意思是说,诗歌语言的功能与其他的语言交流形式有所不同,它是内指性的,其构成形式不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如日常语言),而着眼于话语自身的构成。

流动的“文学性”--雅各布森“主导”诗学思想论

流动的“文学性”--雅各布森“主导”诗学思想论

流动的“文学性”--雅各布森“主导”诗学思想论
江飞
【期刊名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8)003
【摘要】在罗曼•雅各布森构筑的语言诗学体系中,“主导”是通往“文学性”、“诗性功能”的第一扇门。

在《主导》和《语言学和诗学》两篇文章中,雅各布森不仅明确界定了“主导”概念,借此解释了诗歌作品的结构特征,还非常细致全面地解析了文学(诗歌)演变乃至艺术演变的内在规律,揭示出“文学性”的流动特性,并进一步从功能角度提出以“诗性功能占主导”来确定“文学性”的具体表现。

“主导”诗学不仅实现了“形式的历史化”和“历史的形式化”,更实现了结构主义语言诗学对早期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中机械化弊病的修正以及对布拉格学派诗学理论的发展。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我们需要领会和吸收“主导”诗学的内在精神,在变动不居的本民族现实语境、历史文化和文学观念中,在“形式”与“历史”的互动之间,发挥其阐释效力和理论价值,并继续探求流动的“文学性”问题。

【总页数】15页(P84-98)
【作者】江飞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461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2
【相关文献】
1.诗歌语法的“深层语法”--雅各布森“对等”与“平行”诗学思想论 [J], 江飞
2.雅各布森诗学在中国的旅行 [J], 杨建国
3.《文学性: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研究》 [J], 江飞
4.回到雅各布森:关于“文学性”范畴的语言学溯源 [J], 冯巍
5.雅各布森诗性功能论观照下隐喻与转喻在中国诗学中的运用 [J], 陆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究诗歌翻译的可行性和不可译性

探究诗歌翻译的可行性和不可译性

教育知识观点探究诗歌翻译的可行性和不可译性何鹏诗歌是文学体裁中重要的一种,它是形式和内容高度融合的一种文学样式。

诗人通过精妙地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文学体裁中最凝练的一种。

对诗歌的翻译,文学界一直存在可译和不可译两种声音,笔者以为两者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不存在矛盾和冲突,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融合,诗歌翻译形式、内容以及理论也在不断的丰富发展,并为翻译界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1 诗歌翻译的可行性《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无论是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还是希腊萨福《给所爱》、埃利蒂斯《夏天的躯体》、罗马维吉尔《牧歌》、英国莎士比亚《既然是铁石、大地、无边的海洋》为代表的西方诗歌,诗歌在传情言志的功能性语言表达上都是一致的,因此,客观上来讲,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诗歌的翻译是可以跨域国界和文化,使作者与不同区域的读者产生情感上共鸣的。

乔治·穆南(George Mounin)是法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西方翻译理论家,其翻译思想在法国乃至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具有重大影响,被视为“法国翻译语言学理论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

他的代表作《翻译的理论问题》以翻译为研究对象,将翻译纳入到科学研究的范畴,并被法国教育界和学术界认可,为翻译研究登入科学研究的大雅之堂打开了通道。

他认为:(1)翻译是可行的,但存在着一定限度。

(2)翻译的可以性存在于其限度之中,而其限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理论上说明了译本不断更新的必要性,也从实践上向我们更大限度地接近原文,追求译文质量的不断提高提出了客观的要求。

按着乔治·穆南对翻译工作的阐述,诗歌翻译的可行性同样是存在的,只要在“限度中”,诗歌翻译就可以追求在“形、意、韵”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并且没有止境。

在诗歌翻译过程中,“韵律”翻译既是关键点,也是难点。

没有韵律的诗歌是苍白的,与其他文学样式翻译不同,诗歌翻译不仅讲究内容的一致,更关注诗韵步调的统一,传统的硬译往往不能准确传递原作的精神内涵。

雅各布逊诗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宋词美学分析

雅各布逊诗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宋词美学分析
它们 是连接在一起 的 , 彼 此结 成 了 以语 言 的线 条 特性 为基 础 的关 系 , 排 除 了同时发 出两个 要 素 的可 能性 。这些 要素

月光的余 晖 下 , 人 迹稀 少 , 木板 桥 上 覆 盖着 一层 白霜。 如
果从 对等原 则来分 析此 联 的话 , 则 是上 文说 的对等 原则从 选择轴投 射到组合 轴 , “ 鸡声” 、 “ 茅店 ” 、 “ 月” 、 “ 人 迹” 、 “ 板 桥” 、 与“ 霜” 原 属选择 轴上 的词语 , 但诗 歌通过对等 原则将 其 组合起来 , 成 为 一 句完 整 的 话 了。所 以, 这 才 是诗 性 的
朗” 这句话 , “ 晴朗 ” 受到“ 天气 ” 的 逻辑 制 约 , 组 合 的词 依
根学派 ; 以布龙菲尔 德和霍 凯特 为代 表 的美 国结 构 主义语 言学派 。本文 将 以罗 曼 ・ 雅 各布 森 的结 构 主 义语 言 学为
基本理论 , 重点 关 注其 提 出 的语 义对 等 原 则 , 以及 该 对等
画有 了一 个标 题 , 叫做 《 结构 主 义 者 的 午 宴》。从 画 面 上 看, 这 四个人并 未 吃 什 么东西 , 所 谓 的午 宴其 实 就是 一 场
构主义语言学 与诗 歌批 评很 好地 结合 起来 , 他提 出的诗 语 的对等原则在 诗歌批评史 上具 有重要 的理论创新作用 。
山》 ) , “ 众鸟” 和“ 孤 云” , “ 高飞” 和“ 独去 ” , “ 尽” 和“ 闲” ,
本 是选择轴上 的对等 项 , 但 是在 诗 歌 中被 横 向组 合 了 。诗 歌 中的这种现 象用 雅各 布 森 的术 语 说 , 就是 “ 诗 的作 用 是 把对 等原则从 选择 过 程带 入 组合 过 程 ” 。 L 3 雅 各 布 森 提 出 的语义 对等原 则 可 以追 溯 至 现代 语 言 学 的创 始 人 费 尔迪 南 ・ 德・ 索绪 尔。上文 已提到 , 索 绪尔 的 “ 二元 对立 ” 中包 括 了一项横组 合 与纵 聚合 的关 系 , 横 组 合 的关 系 在 《 普 通 语 言学 教程》中描述 为 : “ 一方面, 在话 语 中 , 各个词, 由于

艺术片的感知结构r——基于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的探讨

艺术片的感知结构r——基于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的探讨

艺术片的感知结构r——基于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的探讨卢康
【期刊名称】《天府新论》
【年(卷),期】2017(000)006
【摘要】本文运用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中的"交际六要素"、"双轴"等概念工具,从辨析艺术片分类理据入手,围绕"创造性",对艺术片的诗性形式特征及观众感知结构进行剖析.艺术片是提高了视听符号能指可感性的"诗性"诉求电影,观众在观赏过程中的感知结构是获取视听符号能指所激发的新感觉,区别于主流商业电影获取视听符号背后的所指信息.基于此,本文又对当前观众为什么"看不懂"艺术片的热点话题进行了一定的阐释.
【总页数】8页(P104-111)
【作者】卢康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结构与技术的互动:我国政府电子治理的演化逻辑——基于政治系统的结构功能理论视角 [J], 王磊; 赵金旭
2.诗性功能理论的逻辑问题——罗曼·雅柯布森诗学指谬 [J], 岑雪苇
3.论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的应用——以《红楼梦》为例 [J], 侯晓娜
4.从语言结构到诗性结构——索绪尔语言理论及雅各布森结构主义诗学 [J], 张旭

5.雅各布森诗性功能论观照下隐喻与转喻在中国诗学中的运用 [J], 陆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诗性功能理论的逻辑问题——罗曼·雅柯布森诗学指谬

诗性功能理论的逻辑问题——罗曼·雅柯布森诗学指谬

诗性功能理论的逻辑问题——罗曼雅柯布森诗学指谬
岑雪苇
【期刊名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39)4
【摘要】罗曼·雅柯布森的诗性功能理论在现代西方文论界具有重大影响,但理论本身存在诸多漏洞,因此遭到了部分学者的严厉批评。

本文从逻辑方面阐述了诗性功能理论的内在问题,指出诗性功能理论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存在循环论证和逆偶然的逻辑错误,其根源在于形式主义立场与语言学方法。

【总页数】7页(P373-378,396)
【作者】岑雪苇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2
【相关文献】
1.艺术片的感知结构r——基于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的探讨 [J], 卢康
2.诗人已逝神话犹存--略论罗曼·雅各布森的神话诗学 [J], 江飞
3.超越“象征”迎向“未来”——罗曼·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的开端 [J], 江飞
4.从语言结构到诗性结构——索绪尔语言理论及雅各布森结构主义诗学 [J], 张旭春
5.雅各布森诗性功能论观照下隐喻与转喻在中国诗学中的运用 [J], 陆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曼·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研究
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896-1982)是20世纪著名的美籍俄裔语言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符号学家。

作为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和纽约语言学小组的奠基人与领袖之一,他为20世纪人文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语言学和诗学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雅各布森的理论思想是人文学科的重要课题。

然而,相对于他的贡献而言,国内外对他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国内对雅各布森语言学诗学理论尚无系统深入的研究。

雅各布森诗学理论主要研究语言艺术相对于其他艺术和其他各种语言行为的特殊差异,而诗性功能理论是其核心和阐释“文学性”的钥匙。

雅各布森对语言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重新评价,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揭示了“诗之为诗”的内在生成机制,同时拓宽了我们对于诗歌和语言的理解。

因此,本论文以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该理论的基础及形成过程,然后围绕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的定义中所蕴涵的诸重要概念展开,阐明“何为诗”和“诗何为”。

在此基础上,以雅各布森对普希金两首抒情诗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29首的精彩分析为例,进一步揭示诗性功能的成因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针对文学批评家乔纳森·卡勒对雅各布森的批评,论文还对这两种结构主义诗学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最后,论文尝试用雅各布森的诗性功能理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并试图发掘出中西诗学的同构及其背后的语言文化共性。

本论文希望通过对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加深我们对于语言与艺术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并重新确立雅各布森思想对于这种认识的重要地位。

尤其在近年来文学研究更多地倾向于政治、社会、历史和文化研究的语境下,雅各布森的诗性功能理论更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