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全册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全册教案高中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免费版教案全集高一语文第一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教案【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
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1 / 3《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 114 字。
上片 13 句,四平韵;下片 12 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
必修一教案全集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教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做好高中新阶段学习的思想准备。
2、结合各课特点,学习议论文、散文的一般写法。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适用343教学法。
*单元导语讨论:1、为什么“认识自我”是世上最大的难题?用书上的话回答。
2、为什么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参考阅读第一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教案一:◆目标要点学法1.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词语的音形义和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充分理解“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和在现实中的意义,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通过课外相关阅读和写作等手段,课内外衔接一体,提高自我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认识高度。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与自己的惰性和现实的困难做斗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从而锻炼出强大的自我意志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识记理解积累字音叨(tāo)天席不暇(xiá)暖长沮(jū)渣滓(zǐ)桀溺(jiénì)夤(yín)缘淫佚(yì)蹶(jué)倒字形洗练—提炼—凝练—锤炼惰性—隋朝缴械—激动蹶倒—撅断—噘嘴—猖獗席不暇暖—瑕不掩瑜—假戏真做—遐迩闻名词义叨天:沾光,受到好处;附丽:依附,附着。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淫佚:放纵。
渣滓:①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②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
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
敷衍:应付了事。
席不暇暖: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形容奔走忙碌,没有坐定的时间。
谁以易之:谁去改革它。
易:改变。
◆导读剖析领悟走进作者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1、荷塘月色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三课时第一教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沉积在我们心头。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河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板书文题)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
江苏东海人,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又自称扬州人。
原名自华,号秋实。
生活经历: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
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
早年从事新诗创作,内容多写小资产阶级的失意,也有觉悟青年对光明的呼唤。
在清华任教后,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
朱自清正直爱国,参加过“五•四”和“一二•九”运动,但阶级的局限使他长期脱离现实。
抗战任西南联大教援期间,思想有较大转变。
1948.8.12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评价影响:《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赞扬他有骨气,“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代表作品:著有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著作,大都收入四卷本《朱自清文集》(1953开明书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灯影桨声里的秦淮河》《威尼斯》。
最新高一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名师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
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秋天是一个这样的季节,(收获,丰富,多愁,充满想象……)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了许许多多的有关秋的诗歌,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理解和感悟,同学们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净无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沉郁壮阔)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学生齐读文章,初步感受。
学生自我评价,注意部分字的读音(橘,舸,遒,遏)2、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比较并评价。
3、学生自读课文(1)本文上下阕各自写了什么,分别有何直观感受,(2)分别找到统领本文上下阕的关键字词。
(诗眼)(3)找出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句词,并体会它的作用。
(4)提出一个自读时碰到的难题。
4、分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用心爱心专心明确: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
(看)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承上启下)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忆)三、品味鉴赏上阕,体景悟情1、赏析前三句(1)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通畅的说一说, “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2)介绍背景,重温历史(3)比较鉴赏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附:《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明确:《江雪》是柳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写,表露作者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册教材中的文言文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并能够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理解课文的主旨、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并能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汉字,掌握基本的标点符号使用规则。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实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训练,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学习与理解,包括词汇、句式、修辞等。
名著篇目的阅读理解与赏析,包括人物形象、主旨思想、艺术特色等。
写作技巧的训练,包括文章结构、语言表达、论证方法等。
教学难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学生对古汉语的感知与理解。
名著篇目的深度解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写作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对个人观点和体验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背景介绍或相关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提问学生相关话题,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2. 知识讲授清晰讲解文言文词汇、句式、修辞等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
分析名著篇目的文本特点,包括语言风格、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
介绍写作技巧和方法,通过例文展示,让学生感受并学习如何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3.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就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本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比、主题提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4. 实践操作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和方法完成作文,锻炼写作能力。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月亮和六便士》的背景知识及作者毛姆的生平;2.理解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文原文、相关背景知识资料、黑板、粉笔等;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和思考。
教学过程引入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几幅画作和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好。
2.引发思考:提问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人文关系。
导入1.了解作者:简要介绍作者毛姆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背景知识讲解:讲解课文《月亮和六便士》的背景,如画家高更的艺术风格、文化环境等。
阅读与分析1.分段阅读:将课文分段,在每个段落后停下来,让学生理解段落的内容和意义。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记录下来。
3.学生展示与讨论:安排学生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整体讨论,互相补充和交流观点。
理解和探究1.教师讲解:将课文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学生思考问题: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和人物塑造的意图。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答。
文学鉴赏1.学生交流:学生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2.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理解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作文训练1.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写作。
2.作文指导: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元素和技巧进行写作。
3.作文展示: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文,进行互相评价和改进。
总结与延伸1.总结回顾: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2.延伸拓展: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艺术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究。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一单元 教案示例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错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合理想象诗歌情境,深入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通过本诗和一般古典闺怨诗的比较,体会本诗在写作角度上的独特之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在背诵全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一。
导入:在诵读的时候,已经可以初步感知诗歌语言的古典韵味,这种韵味来自于作者郑愁予深厚的古典文学造诣。
郑愁予的诗以婉约见长,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的现代派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
而《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二。
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语言,意境。
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诗,但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其中藏着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
(问)什么故事呢?(明确)一个游子路过江南,被一直在等待的女子误认为是归人。
作者没有正面写相遇,但马蹄声却掀起了一阵阵情绪的波澜。
(问)诗歌创设的环境氛围是怎样的?诗歌的情绪基调是怎样的?(明确)环境氛围是凄清的,情绪基调是落寞、孤寂的。
第一小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交代了叙事的背景,一“走”,一“等”,一游子,一思妇,表现了中国诗歌中的一个传统主题:思妇盼归人。
三。
出示历史上的闺怨诗,通过比较体味诗歌创作角度上的不同。
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八声甘州(下阕)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比较:相似点:从内容上看,都是闺怨诗,都突出了女主人公“等”的状态。
不同点:1、对女主人公的处理。
问:包括本诗在内的四首诗中,哪一首中的女主人公情感表现得最为含蓄?明确:三首词中的女子都以明确的登楼者的形象出现,“思”“恨”“断肠”“凝愁”,都是敞开心扉,直抒胸臆。
但《错误》中的女子却十分矜持,她的全部动作不是“望”,而是“听”,显得最为含蓄。
语文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同步教案【教学内容】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
《沁园春·长沙》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达了诗人和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雨巷》借寂寞、迷蒙的雨巷和丁香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等意象,抒发了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的失望与彷徨的心理,表达了诗人热切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
《再别康桥》描绘了康桥迷人的风光,表达了依依惜别的离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以深深的敬爱之情,塑造了一个仁慈善良、饱经忧患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怀念和赞美,并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了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掌握“新诗”与旧体诗、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的区别。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和旧体诗中的“诗歌语法”现象,了解学习旧体诗的一般方法。
3、学会通过把握诗歌意象来把握作品思想情感的方法。
4、学习欣赏诗歌的表现技巧。
5、了解中国新诗的发展史和不同流派,培养欣赏新诗的健康情趣,提高理解欣赏新诗的的能力。
6、启动周记计划。
7、穿插作文“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方法设想】1、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中国新诗,学习《沁园春·长沙》知识让学生通过比较更好地了解新诗的特点。
2、要把解读意向作为理解诗歌的突破口。
3、解读意向要学会“知人论世”。
4、无论那一类诗歌,教学中都要提倡“以诵读带动品析”的方法。
【教学课时安排】《沁园春·长沙》…………………………………2课时《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2课时《大堰河——我的保姆》…………………………2课时布置第一篇周记…………………………………1课时讲写评作文“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3课时单元练习及讲析……………………………………2课时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 掌握有关“词”的知识,掌握“新诗”与旧体诗、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的区别,了解学习旧体诗的一般方法(诗歌鉴赏三“什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①第一单元教案)单元教学整体规划:建构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品读虹桥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诗歌虽然长短不齐、作者不一,但都于含蓄朦胧之中隐匿着一个丰富斑斓的情感世界,充盈着美的享受,活跃着灵动的情感,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净化学生的心灵,叩问学生的灵魂。
比如《沁园春·长沙》里生机勃勃的秋景和壮怀激烈的人生豪情,《雨巷》中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这些丰富的美与情就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金钥匙,教师要以诗歌中的美情为线,引导学生以美读诗,以情赏诗,在情感融合共振、诗意个性化的品读中进行探索式对话。
要想实现诗歌教学里“以美读美,以情品文”的生动风景,教师首先要唤醒学生与文本相似的、独特的个性化的审美情感体验、心灵感受,以“我”观诗中之物,以“我”品诗人之情,由己推人,读懂诗人,最终达到与作家气息相通、心灵默契的结果。
学生一旦产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以及争鸣,就能由此掀起共性群体的审美品读热潮,从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刻的个性化的心灵解读,使文本意义世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引人去解读领悟,去品味沉醉,使文本解读呈现出绚烂多姿的生动局面。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重视体验涵咏式的诵读,尽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还可以采用以写促读的方式,比如描绘《沁园春·长沙》里的秋景,可以对一句话或几句话进行想象拓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习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延伸与文本的个性化心灵对话活动。
如布置随笔,课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随笔的形式,自由抒发对课文真诚的感动或对课文神韵的感悟,引导学生真切地体味涵咏诗歌语言,感受体验作者的境遇、情感,能使学生继续与作者进行精神的交往、融合,心灵的碰撞、沟通,生成个性化的感悟与思考,延伸课堂上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活动,使心灵得到净化提升。
简言之,诗歌单元的导学就是要实现以美读美、以情品诗,引导学生先调动己情,唤醒个性化审美体验,再在共性群体的审美活动中共赏诗歌原意,最后进行更深刻的个性化心灵解读,从而建构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品读虹桥。
必修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
单元主题
青春的价值
美好的青春,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生经历的青年诗人和作家,用笔描绘他们积极奋发的青春底色和精彩纷呈的青春风釆。本单元教学设计立足于单元人文主题“青春激扬”,以体验青春、讨论青春价值为大情境,通过诵读、赏析、写作等语文活动,促进学生对青春的阅读与思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了解小说创作背景,理解小说主旨。
活动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为小说中的人物写一篇人物短评。
2课时
微专题四:欣赏表现青春之美的描写艺术
欣赏小说在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1.欣赏小说对人物的多角度描写。
2.品味环境描写的诗化特点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点
4.作业:写阅读札记。
活动2:分享交流,理解青春的价值
2课时
微专题二:青春的诗意表达
——品味诗歌意象和情感
把握意象的特点及内涵,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活动1:精读《沁园春·长沙》,分析意象,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活动2:运用欣赏诗歌意象的方法,体会其他诗歌情感。
2课时
微专题三:走近小说的青春形象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感受特定时代的青春风貌。
1.感知诗歌中的青春情怀
2.青春的诗意表达——品味诗歌的意象和情怀
3.走近小说的青春形象
4.欣赏表现青春之美的描写艺术
5.“致青春”诗歌写作
微专题教学课时分配如下:
微专题名称
微专题目标
微专题内容
课时数
微专题一:感知诗歌中的青春情怀
有感情地诵读作品,感知诗歌情感,感受并交流诗中表现的青春风采。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诗词常识选讲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歌意象、意境的定义2.了解意象、意境的区别与联系3.初步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但是,什么是意象和意境,中学课本中往往语焉不详。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认为: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则就是“意境”,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的确,在不少情况下,这两者是可以吻合的。
但是,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细细推敲,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多方面的不同。
人教版语文(必修1)教师用书中认为:“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
“象”即形象、物象。
“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分析诗歌时要注意区分诗中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一)内涵不同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
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
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
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
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
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二)范围不同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
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
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戴望舒及象征诗歌,提升诗歌鉴赏才能和审美才能。
2、反复诵读,感受意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3、讨论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学会从深层次体味感情。
教学重点鉴赏姑娘的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曲《丁香花》让我们认识了唐磊,一把木吉他,一曲简单的音乐,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梦蝶的出生是她痛苦的开场,她仁慈、纯洁,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世间万物,她清澈的眼眸里透射出的是对安康的渴盼,他的逝去是痛苦的完毕,也是幸福的开场。
伊人已乘风去,唐磊只能借《丁香花》祭奠曾经的友谊,音乐中唐磊沙哑的声音忧伤地诉说着这个凄美的故事,让人不免潸然泪下。
每听这首歌,在唐磊的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单独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缝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作者介绍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现代派诗人。
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雨巷,走近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两遍录音,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
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消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弥漫着一种纤细朦胧的凄美。
2、模拟朗读(2~3人)四、再读课文,研讨问题作者为了能营造“消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6个,主要是3个。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文学知识,包括文言文阅读技巧、古代诗词鉴赏方法等。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和鉴赏技巧的学习与实践。
古代诗词的意象分析与情感体悟。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汇的积累与运用。
古代诗词中深层次的情感与哲理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尝试总结文章大意。
教师提供辅助资料,如词汇解释、背景知识等,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和重要观点,相互分享学习成果。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4. 展示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见解。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形成多元化的观点和解释。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撰写赏析文章等,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案例,帮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和技巧。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教案 第一单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教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
1 *沁园春长沙教案
2 诗两首教案
雨巷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3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一、沁园春
毛泽东
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先辈青年时代树立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2、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3、培养学生读诗词、品赏诗词的能力,进而能对诗词作出正确的评价.
4、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了解情景交融的特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悟作者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臆象,进一步感悟诗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作者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诗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
2、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情感基调。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现代新诗单元教学重点:1、学习鉴赏中国现代新诗,培养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2、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进而背诵、默写单元准备:1、词的知识词是诗的别体,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杂曲子”。
后来也称“乐府”(《东坡乐府》),逐渐与音乐分离,而成为诗的别体,所以称“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称“长短句”(《稼轩长短句》)。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即词的乐曲与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词的一段叫“阙”或者“片”。
2、现代新诗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
(现代是是按照内容来定义的,只要是现代人写的现代人的感情,就是现代诗。
)板书:四言古诗五言七言律诗近体诗古代诗歌(旧体诗)绝句五四以前小令体裁及时代词中调长调套曲散曲曲小令杂剧自由诗新诗散文诗现代诗歌(五四以后)格律诗现代人用旧形式写的诗词(古体新诗)3、鉴赏诗歌方法①知人论世②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把握意境,进而理解主旨、感情)意:诗人主观情感;表达技巧语言寄托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象:客观看得见的意象意象意境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③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④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反复读诗,感受词作中作者流露的感情2、品读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本词景与情的关系,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2、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背景的分析,领悟诗人心中的豪情与壮志,感受他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开阔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结合意象,体会感情,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教学难点】摆脱庸俗之气,培养开阔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
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学科组:高一主备人:朱朝复备人:研讨时间:一、单元教材分析内容: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
选编的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这些诗作为:《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时用“情”这根红线来贯穿,学生必大有思想和情感的收获。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鉴赏这些诗歌,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解析:读诗可以怡情,可以学习用精炼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鉴赏诗歌应反复诵读,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调动自己的情感反复朗读认真领会和体验诗人在诗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3.广泛阅读诗歌,培养自己对诗歌的艺术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
4.学习写作新诗。
解析:诗歌的学习,主要是加强诗歌的朗诵,以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从意象入手,分析诗人情感的表达。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学习意象的分析;四、学情分析体验并理解诗歌中诗人所抒发思想感情五、课时安排以朗读为主,兼以必要的交流、讨论。
《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各2课时,余下2课时可以作教学过程中的机动时间,主要用于包括问题探究时间超量,举办诗歌朗诵会,诗歌习作课等的教学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多媒体,用以播放诗朗诵的课件。
他的博大胸怀。
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幻灯片展示上片思路)上片作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我们现在一起来在下片中寻找答案。
4、“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人教版高一必修)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人教版高一必修)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教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做好高中新阶段学习的思想准备。
2、结合各课特点,学习议论文、散文的一般写法。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适用343教学法。
*单元导语讨论:1、为什么“认识自我”是世上最大的难题?用书上的话回答。
2、为什么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参考阅读第一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一、作者:朱光潜,现当代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主要著作:《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等。
二、词语:洗练渣滓zhāzǐ惰性叨tāo天之幸附丽琐屑xiè席不暇暖奔波劳碌长沮jǜ桀jié溺nì退隐躬耕夤yín 缘幸进因循苟且贪污淫佚yì穷究随俗浮沉蹶jué倒补充词解:琐屑:琐碎细小。
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
形容忙得很。
退隐躬耕:辞官隐居,亲自耕田。
穷究:彻底追究。
随俗浮沉:随着世俗上升或下降。
蹶倒:跌倒;受挫。
三、学习研讨:(一)自读课文一遍,划下生字词。
(二)思考探究:1、作者从自己学作诗填词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感悟?――第六页倒数第7行DD第七页第五行(集体朗读)。
归纳成两点:①“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
”②“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集体朗读)3、“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是什么?――人要敢于追求,敢于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4、为什么人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第9页第二自然段。
高中语文必修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技巧,意象的把握,叙事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沁园春长沙》主要是读,《再别康桥》主要是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主要是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美的享受,感恩教育。
教学重点诵读技巧,意象的把握,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时难点对美的享受,感恩教育。
教学活动【讲授】一、导入。
二、进行《沁园春长沙》读的训练。
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朗诵分为以下步骤展开:第一步,自我感知后的初读,即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的朗读,也可以说这种朗读是原生态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对文章的认知水平和理解状况,读后随即要求学生评论,一般情况下,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的初读往往表现平平,很难打动听众,听众也会指出这些缺点;第二步,在评读后,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体味出诗人赋予诗的思想感情,这一步,相对于第一步,学生的表现有所进步,是朗读者和评读者比较容易满足的时候;第三步,教师参与实践,刺激学生产生新的更高级别的审美需求,配上钢琴曲《黄河》伴奏,声情并茂地朗诵,使学生产生情感冲击,又有了新的挑战欲望;第四步,学生进行超越自我、赶超老师的尝试,这个时候,给学生播放音乐伴奏,让他们尽情发挥,达到“演读”的高度,也达到本节课的高潮。
三、进行《再别康桥》说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对意象进行分析,选择一个点深入探究:《再别康桥》中为什么把“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起学生广泛的思索、热烈的讨论,很好地开展“说”的实践,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得出多种结论。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以下观点,可供参考:1、新意相似。
2、感觉相似。
3、睹物思人。
4、神情相似。
5、形象相似。
6、离情相似。
四、进行《大堰河——我的保姆》写的训练。
首先引导学生对使用排比句叙事抒情的段落进行朗诵、分析,体会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作用,然后趁热打铁,布置当堂写作实践小训练,每人写一个诗歌片段,运用叙事抒情的方式,将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关照自己的若干细节排比在一起,完成后读给同学听,让大家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某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
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秋天是一个这样的季节?(收获,丰富,多愁,充满想象……)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了许许多多的有关秋的诗歌,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理解和感悟,同学们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净无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沉郁壮阔)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学生齐读文章,初步感受。
学生自我评价,注意部分字的读音(橘,舸,遒,遏)2、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比较并评价。
3、学生自读课文(1)本文上下阕各自写了什么?分别有何直观感受?(2)分别找到统领本文上下阕的关键字词。
(诗眼)(3)找出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句词,并体会它的作用。
(4)提出一个自读时碰到的难题。
4、分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明确: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
(看)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忆)三、品味鉴赏上阕,体景悟情1、赏析前三句(1)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通畅的说一说?“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2)介绍背景,重温历史(3)比较鉴赏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附:《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明确:《江雪》是柳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写,表露作者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
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意境相似,但作者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1)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学生代表朗读看到的内容明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天空:鹰击长空(仰视)水底:鱼翔浅底(俯察)(3)想象、讨论此时正在饱览大好秋景的作者的神情、动作。
同学表演。
提示:作者的“手”该怎样?倒背好,还是叉腰好?视角的转动快好还是慢好?评价,再表演。
(4)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划出动词,他们用的好吗?为什么?染、击、翔(5)比较鉴赏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确:二者都着力写枫叶的火红,开朗的意境。
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
但是,《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而的“万山红遍”则暗喻革命形式蓬勃发展。
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凄惨,而笔下的秋景为什么如此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提示:的身份、地位、抱负(6)想象能力训练雨果: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
引导学生完整的想象看到的景色。
(形态,颜色,动画,特写)交流想象,帮助背诵。
3、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
“怅”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
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
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提示: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小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词的“词眼”。
上阕就是通过这样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要点,朗读课文。
(独立寒秋——看湘江秋景——问谁主沉浮)二、欣赏下阕1.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怎样回答呢?写“忆”的词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讨论: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沁园春·雪》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为什么诗人用一个“惜”字就将他们全部否定了,而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呼唤呢?这些“现在”的“同学少年”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
“风流人物”应该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
而“现在”的这些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意气奔放,才华横溢,敢为天下先……他们不主沉浮,谁主沉浮?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而巧妙的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2.“同学少年”是个怎样的意象?“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
3.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
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三、归纳总结,指导学法(1)综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的理想。
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
通过学习,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是诗的意境,而如何领会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的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
播放《沁园春·某某》朗读课件四、课堂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为什么?鹰击(飞)升空,鱼翔(游)浅底,万类霜天竞(争)自由。
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字词的准确理解。
解答:括号内的词不能替换加点的词。
因为“击”显示了鹰展翅的力量和搏击的雄姿;“翔”写出了鱼的活跃和自由自在;“竟”表现了在明净清爽的秋天里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击”“翔”呼应“竟”,而括号内的词可用于任何一个同类事物。
总结: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说:“无论你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话只有一句,真正适合的动词或形容词也只有一个……你必须把这惟一的一句、惟一的动词、惟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我国古代也有作诗推敲的故事。
所有这些都说明最具表现力的词是惟一的。
2.比较这两首词的主题思想的差异。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只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鉴赏提示:陆游词所描写的梅花特点是:寂寞孤独、历经风雨,清高自守,百折不渝,芳香永驻。
词所描写的特点是:耐寒坚毅,不争名利,适时报春,在花丛中笑看人间春的到来。
陆游词所表现的是作者孤高自傲,志向清高,不与俗艳同流,百折不挠,是站在个人修养的角度上抒写的。
词所表现的是一个革命者坚强不屈,一心为争得国家与世界变革的胜利而奋斗,甘愿牺牲自己为人民迎来光明幸福的春天的精神,是站在一个革命者的立场上,写出了一类人的心声与志向。
五、积累除《沁园春·某某》的名句外,你还能说出哪些诗句?(建议课外由学生自行收集)如: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某某》)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某某》)3.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菩萨蛮黄鹤楼》)4.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井冈山》)5.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清平乐蒋桂战争》)6.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7.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8.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菩萨蛮大柏地》)9.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1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11.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十六字令三首》)1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长征》)13.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14.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沁园春雪》)1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六、欣赏伟人的英姿和书法。
七、作业:背诵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沁园春某某》第三课时一、检查朗诵和默写。
二、课堂训练1.在下面括号处填上适当的动词。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备选项: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2.比较《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的主题思想的差异。
3.阅读下面三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的作品。
咏蛙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
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池塘似虎形。
春来我不先X嘴,哪个鱼鳖敢吭声?三、欣赏伟人的英姿和书法。
四、拓展训练:诵读诗词。
西江月井岗山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菩萨蛮大柏地一九三三年夏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忆秦娥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某某一九四九年四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