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第2课时+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9.跨学科融合,提高创新能力:结合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设计跨学科实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10.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严谨态度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哪些性质?这些性质是如何影响物质的状态变化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实验操作不规范、数据处理不准确等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密度知识,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物质的性质、状态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密度这一新概念,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将其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但在具体操作和计算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2)介绍密度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掌握密度计算的方法。
(3)讲解密度单位及换算,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特点。
3.实践活动:
(1)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密度与物质特性的关系。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记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对典型错误进行解析。
(五)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优秀教案第6章第2节密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优秀教案第6章第2节密度

第2节密度整体设计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以后学习压强和浮力等知识作铺垫。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从中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还可以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这个活动探究中,由图象找规律是重点和难点。

通过分析图象,可以得到铝块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进而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把实验结果推广到其他物质,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同一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如果换用其他物质做实验会发现,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通过比较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可以分辨不同的物质。

物理学中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象找规律。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图象法、讨论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导入(一)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问题导入(二)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严密吗?情景导入新版《水浒传》第40集宋江征方腊,攻打城池,战斗异常惨烈。

6-2-2[教学设计]密度(第2课时)

6-2-2[教学设计]密度(第2课时)

第2节密度(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会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2.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用密度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密度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根据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的换算,推导出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练习求解物体密度的习题。

练习: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密度很大的天体,如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据推测,1 cm3中子星物质的质量是1.5×107 t,则中子星的密度约为()A.1.5×1010 kg/m3B.1.5×1013 kg/m3C.1.5×1016 kg/m3D.1.5×1019 kg/m3【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回顾、练习,直接引入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密度相关的计算。

新知探究一、密度变形式的应用1.求体积。

例1.用天平称得一捆细铜丝的质量是445 g,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 kg/m3,这捆细铜丝的体积是多少?练习1.一捆细铜丝的质量是89 kg,已知细铜丝的横截面积是25 mm2,不用尺量,这捆细铜丝的长度是多少?【设计意图】掌握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求解物体体积的方法,求解过程中注意单位的统一。

知道如何求解体积大小不易测出的物体的体积。

2.求质量。

例2.一巨石体积为60 m3,敲下一小块样品,测得其质量为90 g,体积为30 cm3,求巨石的质量。

练习2.周末,某同学在一次郊游活动中带了一个便携保温壶,已知该保温壶的规格为1.3 L。

若该保温壶装满水,水的质量是多少?(1 L = 1 dm3)【设计意图】掌握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求解物体质量的方法,理解样品与巨石是同一物质组成的,密度相同。

二、变化的气体密度例3.一钢瓶中有质量为m、密度为ρ的氧气,当用去四分之一质量的氧气后,钢瓶内所剩氧气的密度为()A.ρB.14ρC.34ρD.4 ρ练习3.某钢瓶内所装氧气的密度为12 kg/m3,若在某天的气焊中用去其质量的34,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A.12 kg/m3B.9 kg/m3C.6 kg/m3D.3 kg/m3【设计意图】密度公式的应用,理解密度的定义,知道瓶内气体的质量减少,但瓶子的容积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密度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密度的概念。
3.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密度公式,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将采用实验导入的方式。首先,我会拿出一个体积相同的水和冰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水和冰块的体积相同,那么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呢?学生可能会认为质量相同,因为它们体积相同。然后我会告诉学生,水和冰块的质量并不相同,而是冰块的质量更大。接下来,我会提问:为什么体积相同,质量却不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密度问题。通过这个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重要性。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学、光学、电学等领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密度这一章节时,学生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内容相结合,形成对密度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将直观的实验、图片等与抽象的密度公式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我会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密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饮料瓶、家具等,判断它们的密度是否均匀,以及如何测量它们的密度。这样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我还会布置一些小组合作作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分析实验结果。这样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密度的应用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绵延在厦门环岛路上的“永不止步"群雕,将马拉松比赛的场景永远定格在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上(如图).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设其密度是8×103 kg/m3。

你能估算出每一尊雕像的质量大约为多少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密度公式的应用自主阅读教材P115~11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一)求密度,公式ρ=错误!1.有一件标明为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是125 g,体积是7.5 cm3,请你判断它是否由纯金制成的?(ρ金=19.3×103 kg/m3)已知:m=125 g,V=7.5 cm3求:ρ。

解:ρ=错误!=错误!=16。

7 g/cm3=16。

7×103 kg/m3<ρ金=19.3×103 kg/m3答:它不是由纯金制成的。

(二)求质量,公式m=ρV2.有一个空瓶的质量是20 g,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120 g。

把水倒干净后,瓶中再装满酒精,则其总质量是多少?(ρ酒精=0。

8×103 kg/m3)解:m水=120 g-20 g=100 g,V水=错误!=错误!=100 cm3,V酒=V水=100 cm3,m酒=ρ酒V酒=0.8 g/cm3×100 cm3=80 g,m总=100 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2节 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2节 密度教案

6.2 密度★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2.能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3.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2.学会用用实验数据列表和绘制图象,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3.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日常生活中的密度值2.通过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感悟密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教学重点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讨论式、实验法、列表图象法★教学准备:天平、刻度尺、大小不同的肥皂块、橡皮块(3个一组)、酒精、水、烧杯、奖牌;表格与坐标纸,多媒体与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出示肥皂块和泡沫)怎样区别?生:看出来的。

师:(再出示两杯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如何区别?生:闻气味。

师:(展示一个奖牌)大家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材料的?怎么知道?请大家传看。

师:我们有时可以从外观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分辨,例如自来水和矿泉水,外观根本无法区别,所以我们想知道能不能有一个更科学的方法来区分呢?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展示手里的泡沫塑料(一大一小)。

师:你能看出什么不同?生:体积大的质量大。

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定性的关系,大家想不想进一步来看,它们之间有没有一个定量的变化关系?生: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师:大家的猜想有没有道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2.设计实验。

师:现在桌子上给准备了一些器材,愿意研究肥皂块、橡皮块、酒精的同学请举手。

(把学生分组,坐好)师:请各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1分钟)师:我们请同学向大家介绍实验的思路。

生:从小到大选择3块肥皂块,用刻度尺测出每一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每一块的质量,填入表格。

师:其他小组的思路有没有不同的?大家选择的物质不同,但步骤基本相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评价与反馈:
1.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于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中的亮点,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3.对于随堂测试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的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对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新课导入:介绍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实验规律。
4.知识讲解:讲解密度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
5.应用拓展:安排学生进行练习,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文章、科学实验案例、密度相关的科普读物等,以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密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密度现象,如找出不同密度的物质,观察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等,并记录下来。
7.教学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籍、学术论文、网络资源等,以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深入研究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8.安全指导:针对实验环节,准备安全指导资料,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9.学生反馈表:准备学生反馈表,以便在课堂上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情感升华:
结合密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8篇)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8篇)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8篇)密度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

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用2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会使用天平和量筒;具有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比较习惯老师给什么记什么。

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活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

2.会用天平天平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定,学生对间接测量有感性的认识。

4.学生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

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所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比值定义法的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亲自动手、合作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学习情境设计:故事情境引入,问题情境引导思考进入探究、合作学习之中。

六、教学媒体资源的设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采用PPT课件;多组实物的天平、量筒、木、铁;实验表格。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2节 密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2节 密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难点: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教学课时:1 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二、新课教学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一:测量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用天平测出不同体积的铝块的质量(3)分析数据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思考:如果是铁块或木块,这个比值和铝块的一样么?(4)实验二: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铝块结论: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实验证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

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建立概念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C .密度单位:千克/ 米3 (kg/m3 ); 克/ 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6)密度表1.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大于气体的密度。

2.一些物质密度相同:如冰和蜡,酒精和煤油;3.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物态有关:如冰和水(7) 密度公式的应用:A. 计算物质的密度: ρ=m/VB. 计算物体的体积: V=m/ ρC. 计算物体的质量: m=ρVD. 判断金属球是否为空心(比较密度法、比较体积法、比较质量法)达标检测:1.根据密度公式 ρ=m/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 .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同时与体积成反比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三、小 结:四、板书设计:密度1.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2.密度公式:ᄃ ρ =m V3. 密度单位:千克/米 3(kg/m3)克/厘米 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4. 密度物理意义:ρ 水=1.0×103kg/m3 表示 1 米 3水的质量是1.0×103 千克。

密度【第2课时】

密度【第2课时】
3 3 3 3
即 球 铁 , 故此球是空心的.
2.计算物体的体积: V=m/ ρ
3.计算物体的质量: m=ρV
计算物体的质量: m=ρV
例: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
碑心石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在长14.7m,宽2.9m,厚1m 的碑心石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怎样知道它的 质量?
解:体积V=长×宽×高=14.7m × 2.9m × 1m= 42.6m3 由公式ρ=m/v得 m=ρV= 2.6×103kg/m3 ×42.6m3= 110.76×103kg 答:碑心石的质量是110.76×103kg。
密度【第2课时】
复习重点
1、密度的定义
2、密度的公式 3、密度的单位
4、密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 性
1、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
密度的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为1.0×103㎏/m3,它表示 每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
单位体积
某种物质
质量
查密度表可知
判断金属球是否为空心
例 一只铁球质量是3kg,体积是 0.5dm 3 , 试判断
此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 是 7.8 10 3 kg / m 3)
解法一:比较密度法.
m球 3kg 球 6.0 103 kg / m 3 V球 5 10 4 m 3
6.0 10 kg / m 7.8 10 kg / m ,
1、铜、铁、铝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ρ铜>ρ铁 >ρ铝 。 1.0×103㎏/m3 , 2、水的密度为 1.0×103㎏/m3 那么一桶水的密度是 ,
1.0×103㎏/m3 。 一滴水的密度是 0.9×103㎏/m3 。 3、冰的密度为

《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密度》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要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重视实验探究,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

(2)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3)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1)探究同种物质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理解使用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定义物质密度的物理思想。

2、教学难点: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法】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学法】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

【教具】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铝块、木块;体积不相同的铜块、铝块和木块若干;天平(带砝码);刻度尺;预调果汁及利酒杯;计算机及其它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密度第2课时 密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和综合应用

密度第2课时 密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和综合应用
V 0.01m 3 400m. 则铜线长度 l 5 2 S 2.5 10 m
学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 习 情感、态度 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目 与价值观 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标 学习重点 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 鉴别物质. 学习难点 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 测量的体积.
课前自学准备 预习检测
把数值代入,可以得到碑心石的 质量约为m=ρV =2.8×103kg/m3×42.6m3 =119.3×103kg =119.3 t 点评:当一个物体的质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时,可 以借助测量体积V,根据密度表查出该物质的密 度,运用密度公式变形为m=ρV来计算.
m 解:由公式 V 得到m=ρV,
m V
我们可以根据公式ρ= ,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计算出物体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 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物体可能是用什么物质做的.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 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A. 20g,1.0×103kg/m3 B. 60g,0.8×103kg/m3 C. 60g,1.0×103kg/m3 D. 20g,0.8×103kg/m3
解析:(1)根据题意可采用比例法求金属丝 的总长. 因为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 成正比;又因为这捆金属丝与选取的金属丝 规格相同,即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它们的质 量与它们的长度成正比; (1)解:金属丝的总长度
8.9kg 1m 50m L=m总/m×1m= 0.178kg
解析:(2)根据第(1)问中求出的总长和 横截面积可以算出这捆金属丝的体积,然后 用质量除以体积算出密度. (2)解:金属丝的总体积

密度(第二课时)

密度(第二课时)
铝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铝块单位体积的质量,因此我们说铝块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铝块的密度。如果是铝块以外的某种物质,就应说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
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1 g/cm3=1×103kg/m3。(板书换算)
提醒学生注意:
(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
(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
(3)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如一桶纯净水与一小杯水的密度都是1.0×103kg/m3)
(2)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0℃)和蜡。
(3)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密度也可能不一样,如水和冰。
(三)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
一个标有1.2L的雪碧瓶里装满了某种液体,称得液体的质量为1080g,试计算判断该液体是否为水?
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较大物体的质量
提醒同学们练习完后对照教的解法,并注意教材中提示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象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铝块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二)么?(1cm3铝块的质量是2.7g)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第三节密度(第2课时)

第三节密度(第2课时)

龙坡中学(初三物理)有效教学讲学稿学科:物理课题:密度(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集体备课)负责老师:授课周次:第二周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的公式及其单位2、知道密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3、阅读密度表,理解其物理意义4、能对密度、质量、体积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重点:能对密度、质量、体积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密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导入方式:提问(什么是密度?)有效精讲:知识点一:密度的公式及其单位1、密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_;变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质量的符号:_______,单位:_______,单位符号:_______。

体积的符号:_______,单位:_______,单位符号:_______。

密度的符号:_______,单位:_______,单位符号:_______。

知识点二:密度两个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密度的国际主单位:___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

2、密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1g/cm3=___________kg/m33、练习:7.8g/cm3=___________kg/m3 2700kg/m3=_______ g/cm30.8x103kg/m3=_______ g/cm313.6g/cm3=___________kg/m3知识点三:阅读密度表,理解其物理意义1、阅读密度表,理解其物理意义2、练习: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气的密度是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能对密度、质量、体积进行简单计算1、求密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_例题:铝块的质量是500g,体积为200cm3,它的密度是多少?2、求质量的公式:______________例题:一块金属的密度是7.9x103kg/m3,体积为100m3,它的质量是多少?3、求体积的公式:______________例题:一种液体的密度是0.8x103kg/m3,它的质量是800g,它的体积是多少?有效精炼:配套练习第8页基础能力训练题,第1----8题。

初二【物理(人教版)】密度(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人教版)】密度(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2分钟4分钟求体积空实心问题量约为多少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碑心石是一整块花岗岩,通过查阅密度表,我们可以知道花岗岩的密度为2.8×103kg/m³。

碑心石长为14.7米、宽为2.9米、厚为1.0米,通过这些条件可以计算碑心石的体积。

有了密度和体积,我们就可以求它的质量了,我们看下面的计算过程。

这道例题告诉我们,对于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这种方法很方便。

【说】我们再来看下面的问题,一捆铜线,质量是89kg,铜线的横街面积是25mm2。

不用尺量,你能知道这捆铜线的长度吗?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们的思路。

【答】通过查阅密度表,我们可以知道铜的密度。

由题目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铜线的质量。

这样我们就能求出铜线的体积了,求出它的长度就不是难事了。

【说】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

通过这道例题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不便于直接测量的体积,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说】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一对做工精美的健身球,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健身器材。

经常转动它可以刺激手部穴位,疏通经络,强身健体。

这个健身球的主要成分是铁,你们猜猜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判断的方法,如果这个铁球是实心的,那么它都是由金属铁构成,所以铁球的密度跟金属铁的密度是相等的。

如果这个铁球是空心的,与实心球相比体积没有改变,但是质量小了,由密度公式可知,空心球的密度小于实心球的密度,也会小于金属铁的密度。

通过比较密度的大小,可以判断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下这个健身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经过测量,一个铁球的质量是119克,体积是65立方厘米。

求铁球的密度。

查密度表可知,铁的密度是7.9×103kg/m3,铁球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所以铁球是空心的。

【说】除了利用比较密度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方法以外,大家还能通过其他方法进行判断吗?如果物体是空心的,你们能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吗?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体积来判断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案
强有关。

【板书】
一、密度表
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冰熔化成水,密度发生了变化。

3.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物态和压强有关。

【ppt7】复习密度公式,展示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式,对于这三个物理量可以知二求一。

【ppt8-13】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式进行相关计算,搭配相关例题,会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①要分析一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可测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再查阅密度表,看测得的密度值与何种物质的密度相同(或相近)。

②对于不能直接称量的较大物体的质量,可通过密度表,查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测出它的体积,就能算出该物体的质量。

③对于某些不便于直接测量体积的物体,只要测出它的质量,再查出它的密度,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板书】
二、密度的应用
【ppt14】组织学生解答例题
通过习题,熟练密度相关计算。

【ppt15】知识拓展:通过小故事:国王的皇冠,加深密度鉴别物质的理解。

【ppt16】进行小结。

【ppt17】布置作业。

听讲
思考并解答、听讲
思考并解答
听讲、讨论
使学生掌握密度公
式及其变形,能够
知二求一。

通过例题讲解和练
习,熟悉密度相关
计算,掌握解题思
路、技巧和方法。

使学生加深密度鉴
别物质的掌握。

板书设计
第2节密度
一、密度表
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冰熔化成水,密度发生了变化。

3.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物态和压强有关。

二、密度的应用(知二求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