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3个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3个
成功的人是能够做出正确决定,并大胆去尝试,不怕任何困难,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人。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1:于建嵘:理想主义者的奋斗
一组拍摄于四川宜宾市政府门口的照片,在于建嵘的微博上引来网友的上千次转发——照片显示,一些上访人员正在躲避追截。

此事继而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发布照片的人,又在一次给一个中央机关处级干部班的讲座上,播放了宜宾市执法者殴打上访民众的录像。

学员们均表惊讶,有人言称,下次遇到宜宾市来跑项目,坚决不给!
这样一个“上通下达”的人,就是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

湘南城乡流浪
爷爷要死了。

他是一个裁缝,也算是本地有一点影响力的秀才,家里有很多地。

爷爷死的时候,父亲还很小,不久,奶奶也死了——父亲那时才十几岁,就成了一个孤儿,没有人管。

父亲就到外面流浪,有一次打架后,他逃到了山里面,碰到了湘南游击队,就参加了游击队。

解放之后,他就算是参加了革命,就做了一个小干部。

母亲那个时候在团委当保姆,他们结婚之后,父亲被调到衡阳,做了一个县团级干部。

““””时,南下干部和地方干部发生摩擦,把地方武装视为土匪,挖出了我父亲的“土匪”历史,就再没有给他安排工作,也没有抓他坐牢,就是把他晾起来。

1967年,我母亲带着我和姐姐,下放到了农村。

父亲是那样的身份,村里没有人愿意让我们留下。

冬天,他们偷走了我们家的棉被,就是为了将我们赶走。

母亲没有办法,就带我们流落到城里,成了黑户(指““””期间没有户口的人),没有布票、没有粮票,没有吃,没有住的地方,很可怜。

有很长一段时间,母亲去粮站免费帮忙打扫卫生,就是为了在扫
地的时候搜集米袋里漏出来的米粒。

她也会到黑市去买红薯回来。

有些人说某样东西小时候吃多了,现在都不吃。

而我小时候主要吃红薯,现在还是特别喜欢吃。

衡阳黑人记忆
我8岁的时候,父亲托朋友帮忙,送我去上小学。

母亲没有布票,就去讨了一个麻袋,花几毛钱请裁缝给我做了一件衣服,那人眼睛瞎,衣服口袋一个缝在里面,一个缝在外面,但那是我当时最好的衣服、穿着它我就上学去了。

班里有个同学是班长,他认出我——我们刚搬进一家木板房地下的窝棚里,他住在木板房里。

他说:“他怎么到我们班来了?他是黑人!”老师不在,他们就把我往外拖。

我拽着桌子不愿意走,缝在外面的那个口袋勾住了桌子,拉扯之下,我唯一的好衣服被撕烂了。

他们把我拖出去,我蹲在学校外面痛哭。

父亲来了,他说他刚好路过。

其实学校在很偏的一条马路上,我想他可能是特意去看我,他摸着我的头流泪,很难过。

那是我唯独一次看到他流泪。

从此以后,无论如何我都不愿意到学校里去了。

因为没有户口,没有人敢租房子给我们,我们到处流浪。

到后来,全部的家当就是一口锅、两床被子,母亲用一个平板车一拉就走。

我们之所以生存下来,很重要的原因是我父亲虽然是个“坏分子”,自身难保,但因为他当年很讲江湖义气,再怎么倒霉,还是有朋友愿意帮忙。

不然的话,当“黑人”的那种感觉……“黑人”身份对我来说,整整8年,从6岁到14岁。

这决定了我今天的许多选择及性格。

由于没有布票,我小时候基本上没有穿过什么像样的衣服。

所以我说我是奥巴马。

1974年,我直接上高一了,我不懂拼音,也不懂数理化,但好在正规读过小学的人也不懂这些。

1976年,父亲被平反,但7个月之后,他就死了。

如果不死的话,可能就当上了大官。

但他一死,事情就麻烦了。

因为母亲的工作还没有安排,母亲对这个事情总是耿耿于怀。

我说,算了,我考上大学之后,肯定让你过上好日子。

大学母亲的荣耀
我考上湖南师范学院,成大学本科生了,牛得很,工作转正之后可以拿到54块5毛钱,而大学生是可以预支工资的。

我母亲高兴得不得了,她说这是她一生中感到最荣耀的事情。

上大学的时候,我17岁。

母亲的工作是给别人刷酒瓶,她没有钱送我去学校。

一个人去的第一天,把我吓坏了。

父亲有很多战友,都是很讲义气的人。

省公安厅的一个人到火车站去接我,我听到有人喊:“衡阳来的于建嵘!”我一看,是个警察,吓得我要尿裤子了!我年龄小,从小又被抓怕了,我说我没有犯罪。

他说:“我是来接你的。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衡阳日报,天天写社论。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有一年多没有工作,就干脆当律师去了。

我当律师比谁都简单。

有一个礼拜六,我和几个朋友到湘江边散步,走到师范学院门口,看到告示说要招考“律师工作者”。

那个时候,政府想通过招聘建立一支律师队伍,我去面试取得培训资格。

我什么都没学过,就去考试了。

司法局的人在那儿让我们填表,他们一看我是大学本科生,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他问我:“你懂法律吗?”我说:“法律还不就是那么一些事情吗?”
他问了一个问题,最有意思,考倒了一大批人:“如果有三个人赌博,有两个人输钱了,输的人就合伙对付赢了的人,把钱从他那儿拿回来,你说这是一个什么行为?”
我们是脑子动得多而快的人,我说:“抢劫!”他马上问:“抢谁的钱?”如果我说抢赢了的人的钱,那我就是认可了赌博的合法性。

我们这种学哲学的人马上进行逻辑分析,我说:“这是抢国家的钱。

”他说:“怎么是国家的钱?”我说:“国家待没收的钱。

”考官把桌子一拍:“就是你了!”
海南赚钱不是目的
我是中国第一批取得律师资格证的人。

第一年,我挣了150多块钱,给母亲买了一件呢子大衣。

我天天帮别人打官司,到处赚钱,几年下来,就挣了12000块钱。

那个时候,一般人一个月挣50块钱,我有20年的工资了,我不怕,我觉得我可以下海了,就带了12000块钱去海南。

靠替人要账,在海南我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万,激动得一个晚上没睡觉。

那种兴奋的感觉,后来永远找不到了。

我打电话给母亲,她说:“你不要做,那是犯法的事情!”做了一年多,我发现钱好赚,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干,有一次给别人写一页纸的法律文书,就赚了60万。

我们几兄弟赚到1000多万的时候,我认为我赚的钱一辈子都用不完了。

我说我不干了,没意思。

他们不同意,我坚决要分钱。

拿到200多万,我卖掉旧车买了一辆马自达,又买了一个2万多块钱的大哥大,还办了一张银行卡,开始云游全国。

武汉找到目标
我考上大学离开家乡时,就曾经发过誓,先解决生活问题,但我这一生的目标是:1。

搞清楚是什么把一个黄皮肤的孩子变成黑人;2。

要想一切办法使我们的后代,再不这样被人为地变成黑人。

所以,我赚钱之后坚决要分钱。

我当年赚钱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获得自由,因为没有钱就没有自由。

离开之后,有两年的时间,我心中有想法,但没有目标,四处走走。

后来,有人建议我找华中师范大学的老师徐勇。

徐勇接到我的电话,很怀疑:这个家伙,是干什么的?
他和我谈过之后,说:“你应该读博士。

”我说,我一辈子没想做这个事情。

他说你不对,你一定要继续读书,一定要进入体制,否则你就只能是个江湖郎中。

我就去学校跟徐勇待了一年,但我不住学生宿舍,住外教楼,60块钱一天。

咱有钱,牛得很!
我考了徐勇的博士,他不准我走,让我老老实实待着,那一年我吃苦了,看了好多书。

第二年,徐勇说你不能在学校待了,必须去做调查。

这是徐勇对我的两个最大的启示:第一,必须读书,必须有身份;第二,你必须做调查。

我开着车沿着毛泽东走过的路走了一遍,花了一年的时间,再回来写论文。

调查的时候,我哪一天见到什么人都有记录,我们做律师的人喜欢做记录。

那时候没有微博,要有微博的话我天天发微博。

调查完了之后,论文写了3个月,我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全国评
定第一名。

北京追求理想
我起先是到农科院去做博士后,导师是个特别讲究的人,而我特别不讲究。

他还有一个女博士后。

我每次去见他,他都训我:“你怎么鞋子也不擦?衣服穿得破破烂烂的,怎么不去买件新的?叫你师姐好好教教你!”说得我火大。

后来有了机会,我就去社科院了。

2003年10月,我们几个住在通州的社科院博士后,听说宋庄有几个画家,就去玩。

在小堡村我们见到了一位正在做饭,好像生活很艰难的画家。

别人却告诉我,这位画家毕业于中央美院,在老家有一所很大的美术学校,是位千万富翁。

我们都不相信。

这位画家却告诉我,千万富翁是真的。

他为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才离家出走,自愿过这种生活。

我问:“在家也可以画,为什么要离家?”他说:“画画就是画心,在我心目中,小堡村是先锋艺术的前沿阵地,一走进这个村,就像戴上红军八角帽,手握钢枪要冲锋了。

”说完,他泪流满面。

我惊喜万分,激动不已。

这种理想主义者的自由生活,不正是我追求和寻找的吗?我问:“还有小院出售吗?”他告诉我,附近有个画家刚搬走,有一个院子出售。

我赶紧联系,房主见我急要,开出当时的天价12万5千元。

我当场就买下了房子。

小院装修完总共花了30多万。

老师一直骂我:你是搞土地研究的,还不知道这个房子不能买吗?将来它会被拆。

我说:管他,不就是个房子吗,拆了再说。

只要我过得高兴,愉快,我就买!
小堡村有个画家,说:“通州是北京的,宋庄是中国的,小堡村是世界的,我们是人类的。

我们为人类画画,不为人民币画画。

”这有些像疯话。

但我却感到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

过去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但不是为了记恨什么,我有我的目标,我为此奋斗了近30年。

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2:艾默里奇,用奋斗扛住梦想
2010年的地球刚跑上新的征程,就在电影《2012》里毁灭了。

影片的导演说,我要把地球毁灭给人类看,让人们警醒。

于是斥资两
亿美元,掀起了好莱坞的最高浪潮。

三天以后,世界影迷无人不知他的名字——罗兰·艾默里奇。

1955年,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袭击了黑格尔的故乡,德国古城斯图加特。

庄稼受害,房屋坍塌,小罗兰在这样的灾难里降生,注定了他对灾难片的情有独钟。

那个年代德国很不太平,柏林墙还横亘在东德和西德之间。

十来岁的罗兰在西德接受教育,学习雕塑和建筑。

但罗兰并不喜欢这门枯燥的艺术。

每天跟死气沉沉的石膏打交道,他觉得了然无趣,只好海阔天空地幻想世界与未来。

出于厌恶,他总希望那些雕像和建筑都统统碎掉,然后自己幸灾乐祸地踩上去“捡落儿”。

如果当年罗兰只是在幻想里过一把瘾,那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20年后,罗兰的这一理想真的彻底实现了。

自由女神像、白宫、埃菲尔铁塔在他的科幻巨制里一次又一次地倒掉,而这些作品所带来的利润,足够罗兰盖一座货真价实的白宫。

因为他的票房,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

那时候罗兰成绩很差,还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和斯皮尔伯格齐头并进。

他放弃了雕塑,到广告公司做策划。

这样的日子并不长。

一天,公司老板把一摞文件狠狠地摔在罗兰的面前。

这就是你愚不可及的构思?老板把腿搭在罗兰的办公桌上,怒气冲冲。

罗兰看着老板肮脏的鞋底,无言以对。

罗兰离开了公司。

天大地大,难道就没有我容身之处?第二天,罗兰又回到了学校。

知识就是力量,总有一天我会把羞辱还给你的!罗兰心想。

那时已是1977年,22岁的罗兰在慕尼黑电影学院里“闭关修炼”,学习制片和导演。

和其他求学度日的小伙子一样,青年罗兰在校的几年没有荣誉,也没有女友。

他独自一人在寂寞里打发时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也许是量的积累催生了质的突变吧,在毕业之际,罗兰的毕业作品《诺亚方舟法则》一鸣惊人,竟然博得柏林电影节的头魁。

不幸的是,年轻的罗兰虽然天纵英才,口袋里却没几个钢镚。

他在德国大手一挥,豪情万丈地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本打算大
干一场,却被狭窄的市场和捉襟见肘的资金卡住了前进的齿轮。

倔犟的罗兰不相信这是“天亡我也”,硬是咬着牙,扛住了自己的梦想。

苦心人,天不负。

一年后,好莱坞向罗兰抛出了橄榄枝,在他最艰难的时候。

此时的罗兰已经筋疲力尽,捉住这根救命稻草后,罗兰迅速恢复了元气,并在好莱坞登陆。

1996年6月25号,罗兰的《独立日》破幕而出。

从此,雄鸡一唱天下白。

他付出的太多,无论何时你都会看到他的汗水。

2009年11月,罗兰的旷世巨著《2012》在三天内席卷全球,震惊世界。

而真正所向披靡的,不是炫人的影片,而是他扛住苦难的肩膀,扛住梦想的奋斗。

现在,他终于可以自信地指着自己的作品回答当年老板的嘲讽:是的,这就是我愚不可及的构思。

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3: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
我不是什么成功女性,也不是什么女强人,只不过是干电视工作的,如果说还取得了一点小小成绩的话,不过是比别人多付出了一些汗水而已。

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我觉得每一个脚印里都盛满了坎坷和踏实。

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黑龙江,在省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因为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我的文化底子薄,于是我报考了母校的研究生,可连续两次都名落孙山。

当时我已经29岁了,不想再这样折腾了,但就这样放弃,我又有些不甘。

那段时间,我一直闷闷不乐。

母亲是个知识女性,她对我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真要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


“什么时候都不晚”,就是这一句话,让我第3次走进了考场,30岁那一年,我终于成为了北广的研究生。

入学不久,我就结婚了,丈夫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

虽然有了家,但我们依然住在各自学校的集体宿舍里,一日三餐在食堂里吃饭,和单身生活没有什么区别。

3年的苦日子熬过后,我留校任教了。

一个女人在大学里当教师,工作既体面又轻松,收入也不错,而且有很多时间可以照顾家庭,很多人都羡慕我,但我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并不满意,我觉得自己是学新闻的,应该到一线去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33岁那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来北广要人,经过面试、笔试和实践考核,我幸运地被录用了。

当时来自亲友们的阻力很大,他们说我是头脑发热,都30多岁的人了,还瞎折腾什么。

我想,如果我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也许自己这辈子就只会在北广做一名教师,永远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而那将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我又一次犹豫了,我真的还有能力面临这次新的人生考验吗?那段时间,我不断地想起母亲的话:“人要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

”我最后的决定是,不管怎么样,不能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哪怕失败了,我也无怨无悔。

就这样,我在33岁那年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成为了一名主持人。

中央电视台人才济济,竞争很激烈,我知道自己没有任何优势,只有多付出心血和汗水,才不会被淘汰,才能站得住脚。

我虚心向比我年轻的同事学习,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到深夜,把每一项简单的工作当作重大的使命来完成。

经过不懈努力,我不仅在中央电视台有了一席之地,还以自己的名字开辟了“一丹话题”这个专栏,这是全国第一个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节目,观众的反映还不错,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一转眼,我就到了40岁,看到镜子里自己眼角细密的皱纹,我突然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和失落感。

40岁,对一个女人来说,是道迈不过去的坎,尤其对女主持人来说,更是尴尬的年龄。

每天早晨起床,我第一件事就是想到自己的年龄,每天患得患失,内心充满了苦涩和忧郁。

我向母亲倾诉了自己的困惑和烦恼,母亲说:“丹啊,你不觉得这十几年来,你是越来越美丽了吗?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变老,有的人只是变得老而无用,可是有的人却会变得有智慧有魅力,这种改变,不是最好的么?”那一刻,我迷茫混沌的心豁然开朗,是啊,年轻女主持人的本钱是美丽和青春,而40岁的我,虽然青春和美丽已经不再,但我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学识、修养和内在的气质来赢得观众的喜爱。

年龄对一个人来说,可以是一种负担,也可以是一种财富。

心态平和了,工作的热情又重新回来了,尽管我已40多岁了,但领导依然让我在栏目组里挑大梁。

我的人生,应该说没有被命运和机遇特别垂青过,每一步,都是自己踏踏实实走下来的。

我特别感谢母亲,是她在那些关键的时刻解开了我的心结,告诉我人生的方向应该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如果到了50岁、60岁,又有新的梦想在诱惑我,我想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朝着它走去。

好的改变,什么时候都不嫌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