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乙型肝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乙型肝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
它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也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预防疾病的进展和传播至关重要。
一、乙型肝炎的诊断1. 临床表现: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各异,从无症状到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恶心、呕吐、腹痛和肝脾肿大等。
2. 实验室检测: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早标志,其阳性结果表明病毒存在。
其他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包括HBc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原)、抗-HBs(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和抗-HBc(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等。
核酸检测方法如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可检测病毒的DNA或RNA。
3. 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评估肝脏病变的程度和性质,如肝硬化、肝癌等。
此外,肝活检是确诊乙型肝炎的金标准,可评估肝脏病变的组织学特征。
二、乙型肝炎的鉴别诊断1. 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的鉴别:乙型肝炎与其他病毒性肝炎如乙肝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有时难以鉴别。
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确定病毒类型。
2. 与药物性肝损伤的鉴别: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也可引起肝脏损伤,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特征与乙型肝炎相似。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排除其他原因的肝损伤有助于鉴别诊断。
3. 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鉴别: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肝炎,其症状和血清学特征与乙型肝炎有时相似。
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和肝活检可帮助鉴别。
4. 与肝脏肿瘤的鉴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可用于鉴别诊断。
总之,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传播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综合运用临床症状、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等方法,以确诊和鉴别乙型肝炎,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第 1页
1.甲型肝炎
第 2页
①急性期血清抗-HAVIgM阳性; ②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总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 高; ③急性早期的粪便免疫电镜查到HAV颗粒; ④急性早期粪便中查到HAAg。具有以上任何一项阳性即可 确诊为HAV近期感染; ⑤血清或粪便中检出HAVRNA。
第 10 页
(2)特异性诊断:血清抗-HCV或HCVRNA阳性者。
第 11 页
4.丁型肝炎
与HBV同时或重叠感染。
第 12 页
(1)血清中抗-HD-IgM阳性,或抗-HD阳性,或 HDAg阳性。 (2)血清中HDVRNA阳性。 (3)肝组织内HDAg阳性。
第 13 页
5.戊型肝炎
第 14 页
第 6页
(3)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且有现症 HBV感染的一种以上阳性指标。
第 7页
(4)慢性HBsAg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 肝功能正常,血清HBsAg检查持续阳性达6个月以上 者。
第 8页乙型、戊型病毒性 肝炎诊断标准,并除外EB病毒,巨细胞病毒急性感染 (特异性IgM抗体阴性)及其他已知原因的肝炎。如 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流行病学提示为非经口 感染者,可诊断为丙型肝炎。
谢谢大家!
第 17 页
(1)排除诊断法:凡有符合甲型、乙型、丙型、丁型、 巨细胞病毒、EBV急性感染及其他已知原因的肝炎, 流行病学证明经口感染者,可诊断为戊型肝炎。
第 15 页
(2)特异性诊断:急性期血清抗-HEV-IgM阳性,或 急性期粪便免疫电镜找到HEV颗粒,或急性期抗-HEV 阴性而恢复期阳转者。
第 16 页
第 3页
2.乙型肝炎
第 4页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它可以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及早发现和诊断乙型肝炎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首先,临床表现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此外,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IgM、抗-HBc IgG等血清学指标的检测。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以及感染的程度。
最后,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和MRI等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情况,了解肝脏是否受损或肿大。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乙型肝炎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肝病的可能性。
例如,需要排除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肝脏疾病。
同时,还需要排除药物和毒物对肝脏的损害,以确定诊断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在诊断时,医生需要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通过全面的诊断,才能确保乙型肝炎的准确诊断,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加重。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乙型肝炎同样重要。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
此外,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他人的个人用品,不分享注射器等也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及早发现和诊断乙型肝炎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同时,预防乙型肝炎同样重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注意个人卫生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能够增加大家对乙型肝炎的认识,提高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和诊断意识。
乙肝肝炎病毒病原学感染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乙肝肝炎病毒病原学感染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包含乙肝两对半以及乙肝病毒DNA等一系列指标。
一、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临床意义:1.现症感染的指标,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表示:A.协助早期诊断B.作为携带者指标3.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并不能排除感染乙型肝炎二、乙肝表面抗体-HBSAb临床意义:1.为中和性抗体指标,患者是否康复或者是否具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2.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示:A.乙型肝炎的恢复期B.乙肝感染期C.疫苗接种D.被动获得三、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临床意义:1.现症感染的指标,乙肝病毒的复制标志。
2.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表示:A.表示传染性较强。
持续三个月以上阳性,则有慢性化倾向。
B.阳性孕妇,新生婴儿九成是阳性。
C.慢性肝炎持续性阳性表示病情的活动情况。
四、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临床意义:1.为病毒停止复制的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低弱,但是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2.乙肝e抗体阳性(+)表示:A.病情进入恢复期,传染性较低。
B.急性乙肝中该值阳性表示预后良好,慢性乙肝表示病情静止。
C.肝硬化中该值阳性和AFP升高则表示,可能为早期原发性肝癌。
五、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临床意义:1.HBcAb是HBcAg的对应抗体,它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核心抗体IgG阳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2.核心抗体阳性(+)表示:A.有助于确诊“窗口期(抗原消失,抗体尚未形成的时期)”的急性乙肝。
B.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感染者和携带者。
C.高滴度(阳性)表示病毒处于复制期,低滴度表示无传染性。
D.核心抗体值转为阴性后则表示乙肝治愈。
六、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病毒DNA检测就是检测体内的乙肝病毒DNA的含量,反映乙肝病毒DNA的复制情况。
若DNA检测的含量过高,表明现在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较高。
乙肝病原携带者诊断标准
乙肝病原携带者诊断标准
乙肝病原携带者诊断标准通常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进行判断,以下是常见的诊断标准:
1.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物,阳性结果表明个体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
2. 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抗原抗体,一般在HBsAg阳性后出现。
3. 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阴性或者低滴度:HBsAb是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一般在HBV感染恢复后产生,具有保护效果,阴性或低滴度可能表示持续感染。
4. 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HBV DNA阳性表示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的DNA,是乙肝病毒生物学活跃性的标志。
根据上述标准,如果一个人HBsAg阳性,HBcAb阳性,HBsAb阴性或低滴度,而且HBV DNA阳性,就可以诊断为乙肝病原携带者。
但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以分为急性或慢性,具体的诊断需要医生通过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和其他有关检查来综合判断。
如果怀疑自己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应尽早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和咨询。
小三阳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小三阳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根据临床特点,参考流行病学资料,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确定诊断依靠病原血清学检查,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
一、病原学诊断因无症状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或其他肝炎时,由于HBsAg阳性易误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所以确定诊断时应慎重。
二、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①HBsAg阳性;②HBeAg阳性;③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000);④HBV-DNA阳性。
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平均60~90日)。
1.急性乙型肝炎(1)黄疸型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部分患者有低热或伴血清病样症状,如关节痛,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较甲型肝炎常见,其病程进展和转归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少数患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肝炎。
(2)无黄疸型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大多数在查体或检查其他病时发现,有单项ALT升高,易转为慢性。
2.淤胆型与甲型肝炎相同,表现为较长期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而胃肠道症状较轻,肝脏肿大,肝内梗阻性黄疸的检查结果,持续数月。
3.慢性乙型肝炎(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临床症状轻,无黄疸或轻度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脾脏一般触不到,肝功能损害轻,多项式表现为单项ALT波动,麝浊及血浆蛋白无明显异常,一般无肝外表现。
(2)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临床症状较重,持续或反复出现,体征明显,如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肝脏肿大,质地中等硬,多数脾肿大,肝功能损害显著,ALT持续或反复升高,麝浊明显异常,血浆球蛋白升高,A/G比例降低或倒置,部分患者有肝外表现。
4.重型乙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暴发性肝炎)起病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有高度乏力显著消化道症状,如严重食欲不振,频繁恶心,呕吐,腹胀,于发病后10日内出现肝性脑病,多数于病后3~5日首先出现兴奋,欣快,多语,性格行为反常,白天嗜睡夜间不眠,日夜倒错,视物不清,步履不稳等,定向力及计算力出现障碍,进一步发展为兴奋,狂躁尖声喊叫,病情严重者可表现为脑水肿而致颅压增高症,如血压增高,球结膜水肿,甚至两侧瞳孔不等大,出现脑疝,因此预防和积极治疗脑水肿,防止脑疝,对抢救患者有重要意义,黄疸出现后迅速加深,肝浊音区缩小及明显出血倾向,一般无腹水或晚期出现,常于3内死于脑疝,出血等并发症。
乙肝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 B15990—1995 前言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
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秀玉、徐道振、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依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3.1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3.2 诊断标准3.2.1 急性肝炎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
疑似病例:符合以上诸条中b)+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
b)指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
乙肝-医学背景资料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 (HBV) 属嗜肝DNA 病毒科,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流行病学: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 。
HBV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
围生(产) 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 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Ⅰ)。
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Ⅱ-2),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Ⅰ) 自然史:人感染HBV 后,病毒持续6 个月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HBV 感染。
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
在围生(产) 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 者中,分别有90% 和25%~30% 将发展成慢性感染(Ⅰ)。
HBV 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分为 3 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
免疫耐受期的特点是HBV 复制活跃,血清HBsAg 和HBeAg 阳性,HBV DNA 滴度较高 (>105拷贝/ml)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
免疫清除期表现为血清HBV DNA 滴度 >105拷贝/ml ,但一般低于免疫耐受期,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有坏死炎症等表现。
非活动或低(非) 复制期表现为HBeAg 阴性,抗-HBe 阳性,HBV DNA 检测不到 (PCR 法) 或低于检测下限,ALT/AST 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炎症。
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HBV 者中,仅5%~10% 发展成慢性,一般无免疫耐受期。
早期即为免疫清除期,表现为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后期可为非活动或低(非) 复制期,肝脏疾病缓解。
在非活动或低(非) 复制期的HBV 感染者中,部分患者又可再活动,出现HBeAg 阳转;或发生前C 或C 区启动子变异,HBV 再度活动,但HBeAg 阴性,两者均表现为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
王春江;陈金军
【期刊名称】《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0(012)003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仍然是我国一个非常严峻的健康问题,虽然近10余年抗-HBV治疗药物推陈出新、策略日新月异、试验性研究结果层出不穷,主要的问题仍没有很好地解决.例如,如何选择疗效评价的最适替代标志(optimal surrogate marker)、如何提高干扰素治疗应答率、是否可以给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制订确定的治疗期限、如何预防和减少以及更早发现耐药突变等等.HBV病原学,包括病毒核酸和抗原的检测,对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不可或缺,下面分别就HBV病毒核酸和抗原检测方面的进展作一个简单总结.
【总页数】2页(P240-241)
【作者】王春江;陈金军
【作者单位】100017,北京,总参警卫局卫生保健处;100017,北京,总参警卫局卫生保健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联合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和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意义 [J], 肖红霞
2.暗色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J], 景丹蕤;李筱芳;刘维达
3.痰诱导技术应用于肺结核病原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J], 韩梅;韩璞;陈雅婷;杨松;严晓峰
4.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及其感染因素调查 [J], 薛韶华;梁继新;赵连珠;李建启;吴瑞
5.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比传统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在脓毒症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 [J], 张淋;洪城;孟新科;李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水平,减少疾病负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基因组长约3.2kb,具有高度变异性。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HBV,其中约7000万人患慢性乙型肝炎。
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严重疾病。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3.1 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肝脾肿大等。
3.2 实验室检查(1)血清学检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等。
(2)病毒学检查:HBV DNA载量、HBV DNA耐药检测等。
(3)肝功能检查:ALT、AST、ALP、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
(4)肝脏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
(5)肝组织学检查:病理活检。
3.3 诊断标准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1)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
(2)HBV DNA载量≥10^5 IU/ml。
(3)肝功能异常,如ALT、AST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证实有慢性肝炎表现。
四、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4.1 治疗原则(1)抗病毒治疗:抑制HBV DNA复制,降低病毒载量。
(2)免疫调节治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脏炎症。
(3)保肝治疗: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
(4)抗纤维化治疗: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5)肝移植治疗: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考虑肝移植治疗。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疾病,其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和临床体征。
以下是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sAg是HBV的外壳蛋白,其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
当血液中HBsAg阳性时,通常表示存在HBV 感染。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阴性:HBsAb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其阴性表示尚未产生免疫力或免疫力已消失。
3.乙肝e抗原(HBeAg)阴性:HBeAg是HBV核心抗原的可溶性成分,其阴性表示病毒复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复制水平较低。
4.乙肝e抗体(HBeAb)阳性:HBeAb是HBeAg的抗体,其阳性表明病毒复制减少或停止,传染性降低。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HBcAb是针对HBV核心抗原的抗体,其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HBV或正在感染中。
在诊断乙型肝炎时,医生还会考虑其他因素,如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等。
如果满足上述标准中的至少一条,就可以诊断为乙型肝炎。
同时,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乙型病毒性肝炎 ppt课件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
宿主的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反应
疫
应
宿主的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
答
宿主的免疫遗传学因素
病毒因素
Page 18
病理改变------急性乙型肝炎
1.全小叶病变 2.肝细胞肿胀、水样变性、嗜酸变性 3.嗜酸小体形成、肝小叶内有散在的点状及灶状坏死 4.肝细胞再生、肝窦库普弗细胞增生 5.肝窦、实质内有炎性细胞浸润:淋巴、单核、浆细胞 6.汇管区:轻至中度炎症 7.有黄疸者:小叶内有胆汁淤积,毛细胆管内有胆栓 8.淤胆型肝炎患者:小胆管淤胆及胆栓形成,肝细胞变 性及坏死轻,肝细胞内有胆色素沉着,汇管区可见炎性 细胞浸润和小胆管增生
1947年,MacCallum首次把“非肠道”或“ 血清型肝炎”更名为乙型肝炎。
Page 3
二、病原学
1.有包膜的双连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 2.三种颗粒: (电镜)
完整的HBV颗粒:Dane颗粒(1970年),直径最大,42nm (大球形颗粒),血清中数量最少
小球形颗粒:血清中数量最多,直径17-25nm 管状或丝状颗粒:直径20-22nm
亚急性肝衰竭(SALF):
1.新旧不等的亚大片坏死或桥接坏死 2.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或有胶 原纤维沉积 3.残留肝细胞有程度不等的再生,并可见细、小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LF):
在慢性肝病病理损害基础上,新发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性病变
慢性肝衰竭(CLF):
不含HBVDNA 无感染性
Page 4
二、病原学---完整HBV颗粒形态
包膜:
HBsAg
无传 染性
乙型肝炎诊断报告标准
乙型肝炎诊断报告标准
乙型肝炎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乙型肝炎诊断的一般标准:
1.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格检查可能会发现肝脏肿大、压痛等征象。
2.病史调查:病史中包括是否接触过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是否有过输血史、药物或药物滥用史等。
3.实验室检查:一系列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诊乙型肝炎:
4.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等。
5.肝功能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等指标。
6.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技术可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DNA。
7.影像学检查: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肝脏超声、CT扫描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肝脏的形态和功能。
8.组织学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肝组织活检,以确认肝脏损伤和炎症程度。
诊断乙型肝炎的标准涉及到以上多个方面的检查和评估。
通常来说,HBsAg 阳性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首要指标之一,其他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检查的结果也能提供诊断所需的重要信息。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最好由专业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确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抗 HBs -
-
-
+ +
临床意义 急性早期 慢性 慢活肝 慢性携带 恢复初期 急性 恢复期,偶为 急性期或慢活 肝,或持续性 少见的综合症 急性进入恢复 期 轻型或无黄疸 型之后转为 HBsA g 低 水 平 携带 既往感染 恢复期早期 恢复期后期, 偶 见 于 慢 迁 肝 45
PCR与乙肝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数
HBsAg HBcIgG HBcIgM HBeAg HBeAb HBsAb PCR 阳 性 率 (% )
────────────────────────────────────
2 循环 = 4 扩增子
3 循环 = 8 扩增子
4 循环 = 16 扩增子
5 循环 = 32 扩增子
6 循环 = 64 扩增子
7 循环 = 128 扩增子
循环数. 扩增子数 (靶序列拷贝数)
1
2
2
4
3
8
4
16
5
32
6
64
20
1,048,576
30
1,073,741,824(10亿)
5
三、实验准备
(一)试剂 1、DNA提取液 2、PCR反应液 3、石蜡油、双蒸水 4、电泳缓冲液(TAE) 5、2%琼酯糖 6、溴化乙锭(EB) 7、Taq聚合酶
26
27
试剂准备室管理制度
1. 实验室人员进入该室须穿专用白色工作服,实验中应需 戴手套。
2. 每天实验开始前,清洁台面并应打开紫外灯消毒30分钟。 3. 取出当天试验需配置和使用试剂,其余试剂要立即收好,
并放回冰箱内。 4. 实验中使用的离心管、吸头等应经过灭活无菌处理(应
在消毒的有效期内)。 5. PCR其他室的用品不得带入本室。 6. 每次实验记录,应使用本室专用的、带有本室标志的记
2 8 + + + 2 7 9 6 .4 3
29 + + +
29 100
10
+
+
10 100
28
+
1 3 .5 7
37
+
+
3 8 .1 1
10
+
0
0
10
+
+
0
0
────────────────────────────────────
19
三、实验步骤
(三)扩增产物检测 1、配制2%琼酯糖的凝胶 2、取扩增产物10ul加入凝胶小孔中 3、电泳30分钟 4、紫外灯下观察结果。
21
扩增产物分析
22
四、注意事项
1.分区操作:PCR具有超敏感性,因此在 检测过程中应分区操作,即分为样品处理 区,PCR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2、试验前实验室应使用紫外消毒至少30 分钟,实验器械应用70%乙醇擦拭。 3.操作时戴一次性手套,加样头要求及时 更换,吸液时避免飞溅。
14
分离血清
15
加入裂解液提取DNA
16
热裂解
17Βιβλιοθήκη 高速离心18三、实验步骤
(二)HBV-DNA扩增 1、配制反应液(15ul10×TAE,1ulTaq酶, 13ul双蒸水,1ul模板),振荡混匀. 2、扩增仪中:94℃30秒,55℃30秒,72 ℃1分钟,共30循环。 3、72 ℃延伸5分钟。
46
HBV DNA 定量检测能提前做出预后判断
目前指标: 1. e抗原阴转 2. HBV 病毒载量小于104拷贝/ml 3. ALT正常 4. e抗体由阴转阳
47
LightCycler
7
48
分子生物学实验
HBV-DNA检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乙肝病毒DNA提取方法 2、掌握乙肝病毒DNAPCR检测方法
2
二、实验原理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在体外模拟 体内DNA复制,利用两段特异的寡核酸引 物,由DNA聚合酶催化产生目的基因的扩 增技术。
3
PCR技术基本原理
4
目的基因扩增
1 循环= 2 扩增子
消毒后方可丢弃。 6. 患者样品按有生物传染危险品对待,应高压灭活后弃之。 7. PCR扩增后区的物品不得带入本室。 8. 实验完毕后要打开紫外灯消毒。
30
产物分析区管理制度
1. 实验人员进入该室须穿专用红色工作服,实验中应需戴手 套,手套须常更换。
2. 使用本室专用的经灭菌处理的加样器和带滤芯的吸头。 3. 实验记录使用本室专用记录本和笔。 4. 使用过的离心管、吸头须置于1%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
37
Taqman探针原理
但当溶液中有模 板时,模板变性 后低温退火时, 引物与探针同时 与模板结合。在 引物的介导下, 沿模板向前延伸 至探针结合处, 发生链的置换;
38
Taqman探针原理
Taq 酶 的 5'—3’ 外 切 酶 活 性将探针5'端连接的荧光 基团从探针上切割下来, 游离于反应体系中,从 而脱离3’端荧光淬灭基团 的屏蔽,接受光刺激发 出荧光,切割的荧光基 团 数 与 PCR 产 物 的 数 量 成 比 例 。 因 此 根 据 PCR 反应液的荧光强度即可 计算出初始模板的数量。
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
Ct(cycle threshold)值定义:每个反应管的荧 光信号到达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荧光阈值(threshold)的缺省设置是3-15个循 环的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即:
threshold=10×SD cycle0-15
34
Ct值与起始模板的关系
每个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 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模板数越多,Ct 值越小,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作 出标准曲线,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 及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 贝数。
23
四、注意事项
4.每天实验前,在废物缸内套上塑料袋, 加入半缸含有效氯1%次氯酸钠液,实验时 将吸头、离心管丢入废液缸中浸泡。 5、EP管在开盖前应离心片刻。 6、所有试剂试验前充分融化,避免反复冻 融。 7、每次PCR反应均应设立阴阳性对照。
24
试验实设置与管理
25
PCR室的管理与防污染
PCR室建立严格规章制度 PCR室严格分区 PCR室各区器械专区使用 PCR室各区单向流动 PCR检测前后要用1%次氯酸钠液或75%乙醇擦拭 PCR反应液中使用dUTP防污染
39
实时荧光定量PCR无需内标
Ct值的重现性:同一模板Ct值恒定. Ct值与起始模板的线性关系决定. 内标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有影响:加入内标后 PCR反应变成双重PCR,存在竞争。无法加入合适 的起始拷贝的内标。
40
定量PCR在临床诊断治疗上的意义
对致病微生物核酸含量进行定量检测 弥补免疫检测的缺陷(如HCV) 缩短诊断的窗口期(如HBV,HIV) 对治疗过程进行药物疗效监测指导用药 加快疾病的诊断,病情判断预后 对染色体突变导致的遗传病进行检测
35
荧光定量的标准曲线
未知标本 标准曲线
38
log (F2/F1) log (F2/F1)
Crossing Point (Cycles)
Target
n
n
log (copy number)
36
Taqman探针原理
除常规的一对引物以外, PCR反应体系中另加有一个 能与PCR产物杂交的荧光双 标记探针。该探针的5'端标 记一个荧光基团,3'标记另 一个荧光基团。此时5'端荧 光基团吸收能量后将能量转 移给临近的3’端荧光淬灭基 团(发生FRET),因此正 常情况下检测不到该探针5' 端荧光基团发出的荧光信号。
41
定量PCR在乙肝检测中意义
1. 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染性 2. PCR结果与血清免疫学结果的综合评价 3. 观察抗病毒药物疗效,指导药物用量 4. 献血员窗口期病毒核酸的筛查及早期诊断 5. 预测病情、判断预后 6. 器官移植、母婴垂直传播
42
43
44
HBsA g + + + + + -
常规 PCR 2 步法 3 步法 dNTP,引物,模板, 酶 琼脂糖凝胶电泳 定性 无法区别假阴性、假阳 性
定量 PCR 2 步法 3 步法 dNTP,引物,模板, 酶,探针,参照 ELISA,或实时荧光检测 定量,或定性
有效识别假阴性假阳性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 的积累实时监测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
8 6 + 3 4 3 9 .5 3
45
+ + 1 9 4 2 .2 2
4 2 + 5 1 1 .9 0
录本、纸和笔。 7. 实验开始后,当天不得再返回本室。
28
29
样品制备室管理制度
1. 实验人员进入该室须穿专用兰色工作服,实验中应需戴 手套,手套须常更换。
2. 样品的接受、登记、保存和提取按试剂盒要求进行。 3. 使用本室专用的经灭菌处理的加样器和带滤芯的吸头。 4. 实验记录使用本室专用记录本和笔。 5. 使用过的离心管、吸头须置于1%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
10XPCR缓冲液 dNTP 引物
6
三、实验准备
(一)器材和仪器 1、离心机 2、水浴锅 3、PCR扩增仪 4、电泳槽、电泳仪 5、紫外灯 6、移液器
7
移液器
加样枪头
8
高速离心机
旋涡振荡器
9
PCR扩增仪
10
荧光定量PCR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