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体系

合集下载

哲学体系图知识体系

哲学体系图知识体系

26.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理解为矛盾的双方,而是矛盾双方的 关系是对立的。 27.不要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就认为具体事物间构成矛盾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关 键看是否处一个统一体中。 2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不能认为矛盾双方对立或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起点:联系观——五大原理 总特征之一:发展观(四大原理) 根本观点——矛盾观(七大原理) 要求——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的要求) 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 的总趋势、社会历史的主体) 对立统一 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9.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途径都来自实践,无非是自己实践还是别人实践,但认识来源只 有一个。 10.不能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科学理论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但本身随实践发展而不断 丰富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 的特征,实践具有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比照的功能,实践能架起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的桥梁。
热点二:制造强国
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小到鞋袜,大到轮船,几 乎所有行业产量都
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 比,我国一些产品在质量、工艺和
设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差 距,对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
神”,摒弃浮 躁、脚踏实地,专注耐心地提升品质、改进设计、完善细节
,这 样才能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最终实现腾飞。
8.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我们应善于分 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 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尚书干村人充分利用蓝天白云、青山 绿水这个客观条件 (2分),同时创新思路,恰当运用主观条 件,结合山村特有的文化魅力发展 特色经济,给中国乡村建设 注入了生机和活力。(2分)

哲学知识体系

哲学知识体系

哲学知识体系(一)唯物论(5个)★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3个)★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哲学知识体系》课件

《哲学知识体系》课件

哲学的分类: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等
哲学的作用: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质
哲学的学科分类
认识论:研究知识、认识和真理等问题
逻辑学:研究推理、论证和逻辑结构
哲学史:研究哲学的历史发展、流派和代表人物
哲学思想史
03
古希腊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强调道德和知识的重要性
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认为世界是由理念构成的
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因说”,强调事物的本质和原因
伊壁鸠鲁:提出“快乐主义”,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乐
中世纪哲学思想
主要思想:上帝存在、灵魂不朽、原罪论等
背景: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思想占主导地位
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奥古斯丁等
影响:对后世哲学、神学、伦理学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现象学方法
研究方法:描述现象,分析现象,解释现象
创始人:胡塞尔
实用主义方法
实用主义哲学:以实用主义为基本原则的哲学流派
实用主义方法的特点:注重实际效果,强调实践和经验,反对空谈和理论
近代哲学思想
萨特:存在主义,提出“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
罗素:逻辑实证主义,提出“逻辑原子主义”和“分析哲学”
叔本华:悲观主义,提出“生命意志”和“痛苦”
尼采:超人哲学,提出“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
康德:批判哲学,提出“物自体”和“先验自我”
黑格尔:辩证法,提出“绝对精神”和“历史辩证法”
知识与信仰的实践:知识与信仰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自由与必然的问题

哲学知识体系

哲学知识体系

哲学知识体系(总1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生活与哲学》考点解析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概念①哲学的本义:爱智慧,追求智慧,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是指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具体知识的分类:可以概括为三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

B区别: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C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作用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⑵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真正的哲学,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高中哲学知识点体系总结

高中哲学知识点体系总结

高中哲学知识点体系总结一、认识论1. 认识的定义和特征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思维和表达的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

认识具有主体性、客体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2. 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包括感觉经验、思维活动和语言交流。

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基础,思维活动是认识的重要手段,语言交流是认识的工具和媒介。

3. 认识的基本能力认识的基本能力包括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感知能力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起点,思维能力是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手段,表达能力是认识成果交流分享的方式。

4. 认识的局限性认识的局限性包括主观性、片面性和相对性。

主观性指认识依赖于主体的感觉和思维活动,片面性指认识受限于主体的能力和条件,相对性指认识受限于时空和文化背景。

5. 认识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概念认识和理论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概念认识是认识的发展阶段,理论认识是认识的成熟阶段。

二、形而上学1. 实在与现象实在是存在的根据和基础,现象是实在的表现和表述。

实在包括物质实在和精神实在,现象包括感性现象和理性现象。

2. 实体与属性实体是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存在,属性是实体的特征和本质。

实体包括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属性包括质量、量、时间、空间等。

3. 变与恒变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恒指事物的持续和不变。

变与恒是事物存在的两个基本方面,包括运动与静止、变化与固定等。

4. 理性与经验理性是知识的理念和规律,经验是知识的事实和案例。

理性和经验是认识的两个来源和依据,在认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 完全与无限完全是事物的完备和完整,无限是事物的无穷和无限。

完全与无限是事物存在的两个极端,包括完整和不完整、有限和无限等。

三、价值观1. 价值的内涵价值是人类生活的目标和追求,包括价值的实现、评价、选择和约束。

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2. 价值的来源价值的来源包括客观世界和主体意识,客观世界是价值的根源,主体意识是价值的主体。

哲学知识框架完整版

哲学知识框架完整版
哲学与
具体科学
区别
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
物质与意识辩正关系原理的要求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具体要求(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及其基本
属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结构图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结构图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的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实事求是功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第三章结构图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和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和发质、量、度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和质变及其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的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第四章结构图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质和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第五章结构图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和社会实践本质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的本政治制度质和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政权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核心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的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的功能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第六章结构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性人的本质多层次性社会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的本质系的总和历史性和人和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及其关系的发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的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的特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哲学常识教材知识体系的整理

哲学常识教材知识体系的整理

(3)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识记两个含义:整体、部分(注意是从静态和动态 两个方面来理解) 理解一个原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从区别和 联系两个方面理解(注意强调二者地位、功能上的区别 和二者的相互影响)。 掌握一个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 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从总体上把握一个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要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具体分析事 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注意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从整体 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3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内因和外因 关系原理及其指导意义
把握两个含义:内、外因的含义
掌握辩证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 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外 因共同作用推动事物发展。 明确两个观点: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 泉,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②外因作用再大 也不能起决定作用。 知道两种情形:从性质上看,存在两种外因:一种 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一种起延缓、阻碍作用。
世界是客观存 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 是运 动的
物质运动是 有规律的的
唯一特性 根源于 物 质 (客观实在性)
唯物 主义
规律的 客观性
划 分 的 标 准
唯心 主义
哲 对第一方 学 基 面的回答 本 问 题
关 系
辩 证 关 系
方 一切从实 法 际出发 论
实事 求是
辩 证 关 系
方法论
方法论
意 识
主观能动性
(2)把握因果联系及其重要性;
识记三个概念:因果联系、原因、结果 知道两个特点: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本质特 征) 理解一个原理: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注意 相互转化的两种情形:不同关系中;同一关系中) 掌握一个方法论: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 研究的前提;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哲学》知识体系结构

《哲学》知识体系结构
(含义、评价)
标准 人民立场 社会历史性 特点 方法论: 阶级性 价值判 树立正 主体差异性 断和选 确的价 价值冲 原因 择 值观 突及评 价标准 评价标准
个人价值
如何创造、 实现价值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根本途径
认识社 会与价 值选择
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历 史观
基本 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矛盾的 特殊性
表 现
同一性 斗争性
含义 关系
方法论 要求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不同事物…
含义 具体问题 地位 方法论 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要求 具体分析 意义 同一事物中…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方法论 要求
矛盾发展的 不平衡性
坚持两点论 与重点论的 统一,反 对…源自用对立 统一的 观点看 问题
趋势 状态
发展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形而上学否定观
坚 持 辩 证 法 , 反 对 形 而 上 学
树立 创新 意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 证法的要求(理论)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对生产关系、社会制度 对思维方式和文化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实践)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分歧
用 联 系 的 观 点 看 问 题
自然界 发展的 世界是永 普遍性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恒发展的
辩 证 法 的 发 展 观 方 法 论 要 求
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 途径
既要对未来充 前途是光明的 要求 满信心,又要 勇敢地接受挫 道路是曲折的 折与考验

哲学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

哲学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

哲学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
哲学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如下:
知识体系。

包括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哲学、中国现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

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

哲学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有关哲学的知识体系

有关哲学的知识体系

有关哲学的知识体系:
哲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它研究人类对于世界、人性、知识、真理、价值、道德、生活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哲学的知识体系包括了不同学派和学说,如:
世界观哲学:研究宇宙、世界、人类等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如形而上学等.
人性论:研究人类本质、心理、道德等问题,如人文主义,行为主义等.
权力和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秩序、社会关系、权力分配等问题,如共和主义,民主主义等.
宗教和精神哲学:研究宗教信仰、精神实践、宗教意义等问题,如神学,新教哲学等.
知识论:研究知识、真理、认知等问题,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等.
伦理学:研究道德、道德规范、道德问题等问题,如道德理性主义,情感伦理学等.
逻辑学: 研究逻辑原理、推理和证明等,如逻辑学,形式逻辑等.
美学: 研究美的定义、美的标准、美的体验等,如审美哲学,艺术哲学等.
社会学:研究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变革等,如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等。

这些学科和学说之间可能有重叠和交叉, 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哲学知识体系

哲学知识体系

哲学知识体系绪论一、哲学与具体科学⒈二者的区别二者的研究对象和回答的问题不同。

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回答的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共同规律;具体科学知识以世界的某一领域为研究对象、回答的是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特殊规律和特殊问题。

⒉二者的联系哲学以具体知识为基础,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具体知识的发展而发展;具体知识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知识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引文:⒈爱因斯坦:‚哲学可以被认为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⒉爱因斯坦:‚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混乱的东西。

‛⒊恩格斯:‚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的进步。

‛二、哲学与世界观⒈二者的区别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⑵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

哲学则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⒉二者的联系⑴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⑵世界观经过概括和总结,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就是哲学。

三、世界观和方法论⒈二者的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⒉二者的联系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⑵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四、哲学⒈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或是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或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和理论体系,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生活知识体系介绍

哲学生活知识体系介绍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重要观点和原理1.生活到处有哲学1)、哲学旳智慧产生于人类旳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旳追问和对世界旳思索。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旳地影响着我们旳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有关世界观旳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旳世界观;哲学又是有关措施论旳学问.一句话, 哲学是世界观和措施论旳统一。

3.世界观和措施论旳关系: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旳总旳见解和主线观点。

措施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旳主线措施。

联络:世界观决定措施论, 措施论反应世界观。

4.哲学与详细科学旳关系:区别:详细科学揭示旳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旳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 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旳本质和最普遍旳规律。

联络:1).详细科学是哲学旳基础, 详细科学旳进步推进哲学旳发展。

2).哲学为详细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措施论旳指导。

5、什么是哲学旳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旳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旳问题?2)思维和存在与否有同一性旳问题?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是世界本原, 物质第一性 , 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旳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 意识是世界旳本原, 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 物质依赖意识。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络、发展、全面旳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旳观点看问题。

8、真正旳哲学是社会变革旳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旳批判, 更新人旳观念, 解放人旳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旳前进方向, 提出社会发展旳理想目旳, 指导人们追求美好旳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 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旳巨大旳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旳世界观和科学旳措施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旳精神武器。

哲学知识体系和方法论

哲学知识体系和方法论

哲学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唯物论:原理:(1)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要求我们承认它的客观性,这是正确处理自然界和人类关系的前提;(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3)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要求我们做到实事求是。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和三个表现,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法:1、联系:A、联系的含义,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因果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要求我们办事情有自觉性和预见性;C、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既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

2、发展:A、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与物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要求我们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B、事物是发展的,要求我们:a、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发展过程b、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c、办事情有创新精神C、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D、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结果;构成事物的要素在结构和排列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求我们:a、坚持适度原则b、重视量的积累c、不失时机地促进事物的发展E、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有一个过程;要求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准备走曲折的路;3、矛盾:A、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问题B、矛盾是普遍的: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矛盾、揭露和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C、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表现,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重要性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双方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离不开普遍性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的认识秩序是: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的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4、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A、主要矛盾、次要矛盾B、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是次要矛盾;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数量关系上是一和多的关系;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中都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抓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5、在材料中出现:重点、中心、主要、关键、突破口、核心、着力点、着眼点、关系全局等都用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在矛盾中起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次要方面;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数量关系上是一对一的关系;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存在于主要矛盾中,也存在于次要矛盾中;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5、在材料中出现:主流、成绩是主要的、巨大成就、总的来说、从整体上看、利大于弊等都用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两点论是指在认识事物时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分析矛盾时,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2、重点论是指在认识事物时着重抓主要矛盾,在分析矛盾时,看矛盾的主要方面;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重点是有两点中的重点,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考点解析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概念①哲学的本义:爱智慧,追求智慧,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______ 。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_(方法论是指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_A具体知识的分类:可以概括为三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

B区别: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C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作用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⑵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___(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_(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真正的哲学,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5、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1)哲学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 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 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他可以通过对旧 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和思想。

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景的方向,指导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 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_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 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 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 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壮丽的日岀,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岀的丰美硕果。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 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 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 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 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哲学派别一览表严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 )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岀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1)自然界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自然地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意识具有能动性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_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_______(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_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_________ 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___(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_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_____________ 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岀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岀现的东西。

(意_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_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________ 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⑴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六、坚持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_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