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
贝多芬于 1770 年 12 月 17 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一名宫廷唱诗班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个善良温顺的普通女性。在父亲的严厉要求下,童年的贝多芬每
天练琴数小时,并经常在半夜被他的父亲从床上拉起来继续练琴。这种严格的
训练使贝多芬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其音乐天份也逐渐从中展现出来。但1800 年,一件可怕的事不停地折磨着他,在他身上开始出现耳聋的征兆,随后便完全失聪。虽然倍受命运折磨,但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贝多芬坚毅倔强的性格,并最终战胜了病痛,将这种毅力变成了音乐作品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贝多芬的创作是建立在古典传统基础上的,音乐和结构具有逻辑感、均匀感,音乐的感觉具有宏伟的气概,有效推动了古典音乐的发展。纵观贝多芬的一生,
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且这些作品都包含了他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精神,对后
世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是一批宝贵的财富。其中, 32 首钢琴奏鸣曲不仅代表了欧洲古典钢琴音乐的最高峰,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流传最广的有《悲怆》
《月光》《暴风雨》《热情》《黎明》等,每一首作品都将人们引入了一个完全
不同的音乐境界。其中,《月光奏鸣曲》更是演奏家和音乐院校专业学生特别喜
爱的作品,该曲打破了传统格局,是古典乐派向浪漫乐派转变的代表作之一。
一、《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月光奏鸣曲》实际上就是贝多芬 1801 年创作的《升 c 小调奏鸣曲》,该作品是贝多芬最有独创性、最充满灵感、最感人的作品,也是贝多芬最流行的钢琴奏鸣曲之一。贝多芬在该作品的乐谱上使用了“幻想曲似的”标注,表明了作品
具有自由、即兴的特点。这首奏鸣曲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名满天下、家喻户晓。
“月光”这一词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多的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
施塔布在刊物上发表的听后印象,他说乐曲的第一乐章使他联想起“瑞士的琉森湖上的月光,像湖面上荡漾的小船那样的情景”。其实,从贝多芬的创作意图与
音乐形象来看,这首乐曲与月光没有任何联系。这一点正如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鲁宾斯坦早就指出过的:“在音乐上,月光要用朦胧、梦想、温柔的手法来表现,而这首奏鸣曲第一乐章却是悲剧性的。”而当时出版商为了增加作品的销路,就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天晚上,贝多芬在维也纳郊
外散步,忽然听到钢琴声,而且是他的作品。他寻声走到一幢旧房窗前,发现是
一位盲人姑娘在演奏,他屋了解后才知道姑娘非常喜自己的音,多芬非常感,于是在月色映下,写下了首《月光奏曲》⋯⋯”
二、《月光奏曲》第三章的特点
(一 )曲式构
《月光奏曲》第三章是一个激的急板,升 c 小, 4/4 拍,其构
奏曲式。 1-63 小呈示部, 66-102 小展开部, 103-159 小再部,
160-202 小是尾声。章在《月光奏曲》中属于重点部分,整个章以急
板的速度、明快的奏、丰富的和声以及充激情的跑,表了多芬充激
情的内心情感,也是多芬的琴作品中表力最高昂、最丰富的章。
(二 )式和声
第三章升 c 小,在章中,主部主的第一个主是 1-9 小,作曲家运用分解和弦的位上行,表了无比激的情和音形象,使章的开始呈出狂暴雨般的气, 9 小的半止,一直延伸到第 14 小。
在9-12 小,低声部使用了不断重复的小二度,使音到了一种着急不安的
情当中。主部主的第二主犹如作者内心深的申,随后出八分音符的奏化,表了作者烈的情感上升。副部主是 21-32 小,升 g 小,内心激的情表得更烈,副部主的旋律清晰,然有的情,
但却流露出一情。展开部是在呈示部主音材料的基上,通化、展,再次将音推向有性的高潮。再部中,多芬大量使用的音技法,将主部主和副部主分在升 C 大和升 f 小上呈,左手部分演奏出如朗般的旋律,同主材料的减和化也使音具有了烈的感染力和推力。尾声 160-202 小,章的尾声,采用了三十二分音符的减七和弦分解形式,承上启下地急行,将尾声写作成一个相独立的部分。尾声的开始,音向下属方向,将主部主的音素材展化,随后音又回主,将内心不安的心理象和烈的矛盾冲突推向点,特是减七和弦琶音的运用,
使音增加了不定色彩,至 177 小充幻想性的右手琶音跑,音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跨琴的高低音区,使章音响更美。
(三 )旋律特点
章呈示部的主部主是一系列极具流的琶音,每个句末尾都有一
个爆发性重音特征记号的和弦,每一串琶音都从弱的力度开始。升 g 小调副部主题出现在 21-24 小节中,在这个主题中每个短乐句都以一个叹息式的颤音解决。主题在第 25 小节以切分节奏逐渐加强且反复,这也是快板乐章的一个特征,然
后延长到第 43 小节中解决。在第 43 小节,旋律以重复的和弦断奏开始,并在激烈的气氛中随之消退,与前两个主题形成对比。呈示部以一个短小的尾声结束,
它暗示了第一乐章如歌的主题。展开部作为这首奏鸣曲快板乐章的中间段落,在保留主部主题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从第 103 小节开始为再现部,是主部主题
和其后的属和弦结构的准确再现,接着贝多芬去掉了连接部,副部主题从第 117 小节开始。该乐章的尾声从第 160 小节开始,旋律以分解和弦的方式向下属方向转调,将主部主题的素材进行发展,然后回到主调上,戏剧性的音乐变化和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将音乐推向了高潮。
(四 )情感内涵
第三乐章表现出了贝多芬“向命运挑战”的坚强性格。该乐章是《月光奏鸣曲》的高潮部分,同时也是矛盾冲突和戏剧变化最强烈的乐章。在该乐章主部主题表现出暴风骤雨般的激情,音乐以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从低音区快速到高音区,
加上力度的强弱对比,其旋律有极强的流动感,简直就像一股锐不可当的洪流 ; 副部主题则刚劲有力,整个乐章的激情自始至终丝毫没有减弱,音乐的紧张度也有增无减,这正是贝多芬钢琴作品所特有的热情、炽热的气质所在,该乐章在他的钢琴音乐中属最为激情澎湃的一个乐章。
三、《月光奏鸣曲》的艺术评价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最富于创造性的作品,其没有被古典奏鸣曲的规范所局限,而是出色地把音乐深刻的戏剧变化、完整的主题以及不断发展的情节综合在一起,充满了复杂的心理描写。正如阿萨菲耶夫所说:“这首奏鸣曲的音乐内涵充满了力量和激情,音乐虽带有一定的神经质,但振奋人心,有时候燃起熊熊烈火,有时候则陷入绝望中。正是这种特质,使它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奏鸣曲。”
总之,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开辟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其《月光奏鸣曲》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和色彩、大胆
的布局、鲜明的个性、精练的音乐语言、生动的形象等特点,在古典钢琴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