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恰县草地资源动态监测
草原监测地面数据
![草原监测地面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11cdcf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f.png)
地面数据在草原监测中的更广泛应用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地面数据将在评估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 碳储存、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
自然资源管理
地面数据将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帮助管理者制定科 学合理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政策。
灾害预警与应对
通过地面数据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草原灾害的迹象,如火灾、虫害 等,为灾害预警和应对提供支持。
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02
物联网技术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草原生态系统的各种参数,如土壤湿度、
温度、植被生长状况等,为草原管理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03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将在地面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提
高数据分析和解释的准确性。
地面数据分析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多元统计分析
生态定位站监测
在草原固定地点设置监测 站点,长期观测和记录环 境因子和植被动态变化。
地面数据采集的设备和技术
遥感卫星
如Landsat、MODIS等卫 星,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 影像。
地面调查工具
如GPS、测距仪、植物标 本采集器等,用于定位和 测量。
数据处理软件
如ENVI、ArcGIS等,用于 遥感影像处理和地理信息 系统的数据管理。
草原监测地面数据
目录
• 引言 • 草原监测地面数据的采集 • 草原监测地面数据分析 • 草原监测地面数据的实际应用 • 草原监测地面数据的未来展望
01 引言
草原监测的重要性
维持生态平衡
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其健 康状况直接影响到生态平衡,通 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生态
问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
草原上生活着众多野生动植物,监 测可以帮助保护这些生物的栖息地, 维护生物多样性。
基于遥感的草地信息提取及动态监测研究——以新疆哈巴河县为例
![基于遥感的草地信息提取及动态监测研究——以新疆哈巴河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7365324ed630b1c59eeb5e2.png)
状况变 化研 究 工作 中一 项极 为重 要 的技术 手段 。陈 四清 、 赵冰 茹等 人I 分 别 根据 18 l 卅 9 7年 、9 1 、9 7 19 年 1 9
摘 要 : 于遥感技 术 的草地 信 息提 取及 动 态监 测是 草地 资源调查 和科 学管理 的重要 手段 。本研 究 以 T 基 M
和H J星 C D数 据 为研 究数 据 , C 采用监 督分 类和 非监督 分 类的 混合分 类 方法 , 取研 究 区草地 资 源信 息 , 提
通过 逻辑 运 算 获取 N V 指数 , D I 并进 行 等 级 划分 , 以转移 矩 阵和栅 格 运 算 为主要 方法 分析 草 地 资 源的 动
积增 加 了 32 k 荒漠化 面积进 一 步增 加 , 到 8 25 k 新 增 194 k 草 地覆 盖 度 整 体 呈 下降趋 . m。 7 达 5. m, 9 4. m ; 5 势, 、 二 三等 级 中高覆 盖 度草 地 面积 分 别减 少 了 2 8 2 m 和 2 2 7k 低 覆 盖 度 的五 等级 草 地 面积 增 0. k 0 4 . m , 9
分 。阿勒泰 地 区的畜 牧业是 其经 济支 柱产业 , 目前 , 草地 资源 正面 临多重 压力 : 方 面 由于发展 种植 业 其 一
开垦 草地使 之 面积 日趋减 少 ; 一方 面 由于灌溉 用水 增加 , 另 引起 河流萎 缩 , 湖泊 干涸 , 地减 少 , 湿 地下 水位
下降 , 成河谷 草 甸 和扇缘 草甸 植被 衰 败 ; 造 除此 , 樵采 、 药 、 矿也 使 草地 屡造 破 坏 , 挖 开 导致 草地 面积 持续
阿勒泰地区天然草地的遥感监测
![阿勒泰地区天然草地的遥感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97562cc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d.png)
阿勒泰地区天然草地的遥感监测阿勒泰地区天然草地的遥感监测引言: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被誉为“中国的瑞士”,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景观,其中包括广阔的天然草地。
天然草地是阿勒泰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
因此,对阿勒泰地区天然草地的监测和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利用遥感技术对阿勒泰地区天然草地进行监测的方法与意义。
一、阿勒泰地区天然草地的特点阿勒泰地区在克拉玛依山脉与天山南北山脉的交汇处,地势高低差距大,拥有丰富的地形类型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独特的天然草地资源。
阿勒泰地区的天然草地广袤而丰富,包括高山草地、亚高山草地、草甸草地和河谷草地等多种类型,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二、遥感技术在阿勒泰地区天然草地监测中的应用1. 遥感影像获取遥感技术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阿勒泰地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包括光学、热红外、微波等多种类型的影像。
通过获取的影像数据,可以获得草地的空间分布信息。
2. 遥感影像预处理获得的遥感影像需要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这些预处理步骤可以消除影像中的干扰因素,提高数据的质量,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3. 草地分类与变化检测通过遥感影像的分类与变化检测,可以将阿勒泰地区的天然草地与其他地物进行区分,并监测其演变过程。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等。
通过定期获取影像数据,可以观察草地的时空变化,判断草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
4. 植被指数提取植被指数是评估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植被指数有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差异植被指数(DVI)等。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植被指数,可以分析阿勒泰地区草地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植被的健康状况。
三、阿勒泰地区天然草地监测的意义1. 生态保护阿勒泰地区的天然草地是珍贵的生态系统,草地覆盖率的变化直接关系着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遥感监测可以定量评估草地面积、质量等指标,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GIS支持下内蒙古草场动态变化及其环境背景分析
![GIS支持下内蒙古草场动态变化及其环境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89d82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3.png)
GIS支持下内蒙古草场动态变化及其环境背景分析
邹亚荣;张增祥;赵晓丽;周全斌;谭文彬
【期刊名称】《遥感技术与应用》
【年(卷),期】2002(17)5
【摘要】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以农牧交错带内蒙古为例,构建了内蒙古土地利用数据库,定量地分析草地这一内蒙古主要自然资源80年代中期至2000年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环境背景的关系。
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变化主要向耕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转变,耕地占用草地严重;草地变城镇农村居民点的面积少;草地的退化面积较大,尤以低覆盖度草地为重。
同时草地变化发生的环境集中在条件较好区域,说明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约束,也反映内蒙古的经济相对滞后。
【总页数】5页(P250-254)
【关键词】草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GIS;内蒙古;草场动态变化;环境背景分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作者】邹亚荣;张增祥;赵晓丽;周全斌;谭文彬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3;X171.
【相关文献】
1.GIS支持下的县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J], 毛先成;何美香;刘文毅;刘文玉
2.在RS和GIS支持下对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分析 [J], 孟凡影;
杜会石;刘志明
3.遥感及GIS技术支持下林地动态变化图的编制及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研究——以四川省盐源县为例 [J], 孙燕;周万村;江晓波
4.在RS、GIS支持下对城市化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变化动态进行监测与评价 [J], 林君强
5.在GIS支持下的龙羊峡库区草场现状分析 [J], 曹广超;曾永年;马海州;李玲琴;沙占江;杨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地监测方法
![草地监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a19a44336c1eb91a375ddd.png)
草地资源监测方法一、意义草地资源既是畜牧业的生产资料,为发展新疆草原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维护者,在新疆特殊的荒漠区生态环境维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天然草地资源的存在,对维护新疆区域生态平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新疆是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8.4亿亩的天然草地中有1/3是荒漠类草地,草地植被稀疏,覆盖度低,群落结构简单,草地生产力低。
加上人类的过度利用,造成新疆85%的天然草地处在退化之中,其中严重退化的已经达到37.5%。
而且目前仍然以每年435万亩的速度在增加。
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新疆畜牧业,乃至整个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草地资源的生态作用日显突出。
通过八十年代的调查,基本掌握新疆草地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各地都有一批草地资源的本底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有些过时。
但是,我们现在缺少对草地资源变化的资料,急需建立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以便准确地掌握草地资源的变化,为政府决策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提供决策依据。
二、监测方法与依据草地资源监测的方法可以分为:建立地面监测站,进行定位监测测定;利用遥感信息资料,进行动态监测。
草地监测可以采用打分法的方法进行。
目前,国内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草地资源监测的方法和依据。
主要是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
从草地学的角度出发,草地资源监测实际就是评定草地的生长发育状况。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草地植被的生态学评价(1)草地基况评价是指草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演替的基本情况,也可以形象地解释为草地的健康状况。
实际上就是对草地进行群落学和生态学的鉴定,以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生产能力的差异。
它不是直接和普遍的生产能力指标,而是对群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评定,以间接和相对地表明生产能力。
植物群落指标评价法美国普遍采用的方法。
主要根据天然草地在放牧条件下,植被的演替变化划出优良、良好、中等、低劣四个状况级,为水土保持提供预防和治理草地的科学依据。
新疆乌恰县煤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新疆乌恰县煤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a239f77c1cfad6195fa749.png)
新疆乌恰县煤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二00二年十二月新疆乌恰县煤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任务书编号:70401210215(2001年)资[2002]060-03号(2002年) 项目编码:200110100003编写单位: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项目负责人:熊春雷编写人:熊春雷、宋汉江参加人员:熊春雷、关克然、阿里、朱长强、黄道成高天虎、王春云、杨曙光、赵新庆、赵刚周军单位负责人:敬益武总工程师:魏发团提交单位: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提交时间:2002年12月25日文字目录第一章 绪论 (1)1.1 目的、任务 (1)1.2 位置、交通与自然地理 (3)1.3 以往地质评述 (7)1.4 本次工作情况 (9)第二章 区域地质 (11)2.1 区域构造 (11)2.2 区域地层 (12)第三章 调查区地质 (15)3.1 调查区构造及遥感影像特征 (15)3.2 调查区内地层及影像特征 (23)第四章 区域煤炭资源远景遥感评价 (32)4.1 构造控煤作用 (32)4.2 沉积古地理 (35)4.3 含煤远景预测 (37)第五章 成煤远景区煤炭资源评价 (40)5.1 煤系地层 (40)5.2 煤层 (42)5.3 煤质 (49)5.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 (56)5.5 其它有益矿产 (60)1第六章 煤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及质量评述 (62)6.1 工作方法 (62)6.2 各项工作量完成情况 (64)6.3 各项工作及质量评述 (66)第七章 资源量计算 (87)7.1 资源量计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87)7.2 资源量计算方法 (88)7.3 资源量级别的划分 (90)7.4 资源量计算结果 (90)第八章 结论 (92)8.1 主要成果 (92)8.2 经济技术概略评价 (94)8.3 建议 (95)参考资料 (97)图版 (98)内容简介 (107)2附 图 目 录图号 顺序号 图名 比例尺1 1 区域地质图 1:20万2 2 遥感地质图 1:10万3 3 卫片解译及野外验证实际材料图 1:10万4 4 影像地层综合柱状图 1:50005 5 地形地质图 1:500006 6 地质填图实际材料图 1:500007 7 地层综合柱状图 1:50008 8 Ⅰ—Ⅰ′线地质剖面图 1:50009 9 Ⅱ—Ⅱ′线地质剖面图 1:500010 10 Ⅲ—Ⅲ′线地质剖面图 1:200011 11 Ⅳ—Ⅳ′线地质剖面图 1:500012 12 Ⅴ—Ⅴ′线地质剖面图 1:200013 13 Ⅵ—Ⅵ′线地质剖面图 1:200014 14 Ⅶ—Ⅶ′线地质剖面图 1:500015 15 Ⅷ—Ⅷ′线地质剖面图 1:500016 16 Ⅸ—Ⅸ′线地质剖面图 1:200017 17 A—A′线勘探线剖面图 1:100018 18 A—ZK1钻孔柱状图 1:50019 19 A—ZK2钻孔柱状图 1:50020 20 A—ZK1钻孔测井曲线综合成果图 1:20021 21 A—ZK2钻孔测井曲线综合成果图 1:20022 22 黑孜苇A2煤层底板走向展开立面投影及A1、A2、A3煤层资源量计算图 1:500023 23 其克里克C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C1、C2、C3煤层资源量计算图 1:500024 24 康苏煤矿西A7煤层底板等高线 1:5000及资源量计算图25 25 覆盖层(Q+K)等厚线平面图 1:100003内容摘要本报告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1年1月及2002年4月所下达的《新疆乌恰县煤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任务书的要求,通过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电法物探、钻探、物理测井、槽探、采样测试分析等手段获取了原始资料、测试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托里县天然草地资源及动态监测点布置方法
![托里县天然草地资源及动态监测点布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11b6d3d5bbfd0a795673e2.png)
固沙、 保持生物群落多样性等多项生态服务价值。 为 治区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绩效考核体系 有效制定草地保护和利用 ,使草地资源利用能够可 提供数据依据和技术支撑 。托里县监测点布置遵循 持续发展 ,需要针对性的采取大范围的天然草地资 平均每个草地大类不少于2 个的监测点 , 重点草地型 源动态监测工作 , 通过监测点数据的获取 , 及时掌握 不少 于 1 个 监测 点 ;根 据生 态 补奖 机制 中禁 牧 区 、 草 草 地量 化指 标 。 近些 年来 , 大 范 围的利 用遥 感技 术可 畜平 衡 区的分 布情 况 ,原 则上 要求 所有 禁 牧 区所 涉 以为研 究草 地 现状 、草地 实地 监 测 工作 提供 技 术 与 及 的草地 类 型均需 设 点 ,集 中连 片 的禁 牧 区所 在 地 数据支持。 1 托里 县天 然 草地 动态 监测 概 况
托 里县位 于准 噶尔盆 地西北 缘断 山 区 , 塔 额盆地 2 托 里县 天然 草地 类型 西 最长 1 8 0 k m, 南北 最宽 1 6 2 k m, 总面 积2 0 0 9 7 k m 。根 茅 、 沟羊茅 、 细 叶早 熟禾 、 短 柱苔 草 、 白克 苔 草 、 冷 蒿
2 0 1 4年 第 1 0期
托里县天然草地资源及动态监测点布置方法
林 洁。 谷 铭
乌 鲁木 齐 8 3 0 0 4 9 )
( 新 疆维 吾 尔 自治 区草原 总站 , 新疆
摘要 : 天然草地 资源动 态监测是一项重要的草地保护及管理依据的重要 监测手段 , 监测点位的布置方法的科 学性 以及代表
灌木主要有博洛塔绢蒿 、 新疆绢蒿等 , 灌丛主要有 白
皮锦鸡儿、 草原锦鸡儿 、 兔儿条等 , 伴生种有木地肤、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https://img.taocdn.com/s3/m/41c5f89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0c.png)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
李霞;刘兴明;孙斌;姜佳昌;俞慧云;吴丹丹;杜笑村;王红霞;贾晶晶;杨红梅
【期刊名称】《草业科学》
【年(卷),期】2024(41)2
【摘要】为评估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甘肃省2005-2018年草原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以及植被指数和气象等参数,构建多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甘肃省草原生物量反演模型,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和评价。
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模型更适宜于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
基于筛选后的17个变量的Rborist随机森林模型的反演精度最高,R^(2)为0.758。
2)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均值介于828.21~1 118.71 kg·hm^(-2),近20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均增加幅度为8.13 kg·hm^(-2)(P <0.05)。
3)甘肃省47.41%的草原呈恢复趋势,26%的草原保持稳定,而26.59%的草原呈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
【总页数】11页(P297-307)
【作者】李霞;刘兴明;孙斌;姜佳昌;俞慧云;吴丹丹;杜笑村;王红霞;贾晶晶;杨红梅【作者单位】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天然草原放牧干扰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以甘肃省夏河县山地草甸为例
2.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天祝藏族自治县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
3.基于STARFM的草
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研究——以甘肃省夏河县桑科草原为例4.北部湾茅尾海无瓣海桑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反演——基于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5.基于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估算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原基况监测成果报告范文
![草原基况监测成果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13792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4.png)
草原基况监测成果报告范文草原基况监测成果报告一、背景介绍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草原的基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本次进行了草原基况监测工作。
二、监测方法1. 选取样地:根据草原类型和地理分布,选择了代表性的草原样地进行监测,共计选取了10个样地。
2. 监测指标:采用常规的监测指标,包括草地盖度、植物物种组成、植被净增长量等。
三、监测结果1. 草地盖度:对样地的草地盖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平均草地盖度为80%,其中有两个样地的草地盖度低于60%。
2. 植物物种组成:对每个样地内的植物物种进行了鉴定和分类,在样地中鉴定出了100多种植物,其中优势种包括柏麻、羽茅等。
3. 植被净增长量:通过对样地内植被净凋落数量和植被净生长数量的测量,得出了植被净增长量指标。
结果显示,大部分样地的植被净增长量为正值,表示植被在增长,但也有个别样地植被净增长量为负值。
四、问题分析1. 草地盖度下降:样地中有两个样地的草地盖度低于60%,说明这些样地受到过度放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草地的减少。
2. 优势种过多:柏麻、羽茅等植物种类过于集中,导致草原生物多样性降低。
3. 部分样地植被净增长量为负:这可能是因为特定样地存在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
五、建议1. 加强草原保护:对草原进行科学合理的放牧管理,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加大对重点区域的保护力度,确保其草地盖度稳定。
2. 促进生物多样性:鼓励植被多样性种植,减少优势种的数量,增加其他植物种类的比例。
3. 加强监测研究:加大对草原基况的监测力度,全面了解草原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治理。
六、总结通过本次草原基况监测,了解了草原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需要加强草原保护,提高草地盖度,增加草原生物多样性,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该报告能对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新疆草地生产力动态监测结果分析
![新疆草地生产力动态监测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27f310ff00bed5b8f31d03.png)
◇
兰
甸、 低地 草甸 。
一
35 23万 t2 0 5 . ,0 5年 全 疆 干 草 产 量 3 5 76万 t 5. , 20 0 6年 全疆 于草 产 量 30 5万 t2 0 2 ,0 7年 全 疆 干草 产 量 30 61万 t2 0 5 . ,0 8年 全 疆 干 草 23 1 6 . 9万 t 。
监 测类 型 : 性 荒 漠 、 性 荒漠 草 原 、 温 温 温性 草 原
析 原 因可 能是 进 入 了休 眠 阶段 , 而红 豆 草 和 苜蓿 的
长势相 对 比较 曲折 , 豆草 生长 高度最 高 , 红 且在 测量 记 录 过程 中每 种 草都 出现 了生 长高 度 下 降 的现 象 ,
根据 《 国草原 资 源与生 态监 测实 施方 案》 全 的要
求, 对全疆 1 个草地 大 类进行 , 对全疆 气候 影 响最 大 。
样地 根据 全疆 草地 的地 理分 布特 点 、草地 的水 平 地 带性 和垂 直地 带性 分 布规律 特征 布设 。 121 在 阿尔 泰 山南坡 及 准 噶尔 盆地北 缘 的 哈 巴河 _. 县一 布尔 津县一 阿勒 泰市一 福海 县一 富 蕴县一 青 河
出 版 社 ,0 3 20.
33 综 合 天 气情 况 、 . 发芽 趋 势 和生 长高 度 , 以得 可 出在 山东 泰安 1~ 0l 1月期 间种植 苜 蓿 、阿尔 冈金 、 红 豆 草 的基 本 情 况 为 : 豆 草发 芽 较 晚 , 芽 率 较 红 发
[】 云 锦风 . 草 及饲 料 作 物 育 种 学 【 . 京 : 国 农 业 出 版 2 牧 MJ北 中
地生 产力进 行 动态监 测结 果分 析 , 结果 如下 :
草地动态监测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草地动态监测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2f8e4ceaa00b52acfc7ca44.png)
上 生 长 的 动 植 物及 其 环 境 条 件 进 行 大 范 围 的现 状
设置 原则 : 地 的选择 应 能够 反映 当地 草原 植 样 被 的地 带性 特点 , 型 判 断要 准 确 。垂 直 带谱 上 样 类 地 应设 置在 每带 的 中部 , 且坡度 、 向和 坡位应 相 并 坡 对 一 致 。在 草原 隐 域性 分 布 的地 段 , 地 设 置应 位 样 于地段 中环 境条 件相对 一致 的地 区 。对 于利用 方式 及 利 用 强度 不一 致 的草 场 ,应 考 虑 分别 设 置 样 地 。
草原
地 内 , 量选 择未 利用 的 区域做 测产样 方 。 牧还 草 尽 退
工 程项 目监测 ,要在工 程 区 围栏 内、外分别 设 置样
方, 进行 内外 植被 的对 比分 析 。 内、 外样方 所 处地 貌 地形、 土壤 和植被 类 型要一 致 。 同组 的对照 样方 尽 不 量 分布 在不 同 的工程 区域 。
36 样 方 ( O m 内总产 草量 . 1O )
3 具 有 灌 木 及 高大 草 本 植 物 草 原 样 方 调 查
所 调查 的草原具有灌木 和高大草本植物时 ,在样 地 内布设 lO O m 的样方 。在该样方 内分别测定草本及 矮小灌 木 、 灌木及高 大草本两类植物 的有关数据 。 调查 方法 : 对草 本及 矮小灌 木 、 灌木 及 高大 草本
植 物种 数 : 方 内所有 植物 种 的数量 。 样
主要 植 物种 名 : 方 内 , 样 主要 的优 势种 或群 落 的 建 群种 、 良牧 草种 类 ( 用 评 价 为优 等 、 优 饲 良等 的植
物 ) 。
样方 一般 为正方 形 。对 于具有灌 木及 高 大草 本
喀什地区2008~2009年度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结果分析
![喀什地区2008~2009年度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a4da3bb90d6c85ec3ac6c5.png)
叶城县7 . 万吨,占全地区总产量的 1. %;麦盖 95 5 64 8 提县 5 .5 吨 ,占全 地 区总产 量 的 1.9 1 万 8 23 %。鲜 草总
、
塔什库尔干、叶城 、莎车、疏附县的山区鲜草产
量 8.4 吨 ,比上一年 下降 2 .1 67 万 90 万吨 ,下降幅度达 2 . % ;平 原区县市鲜草 产量 356 万吨 ,比上一年 50 6 8. 4
摘
要 :通过 对喀什地 区各草地类型的定点动态监测 ,并对草原生产力 、理论栽畜量、载畜能力进行分析 ,为确定
合理的载畜量 ,科 学利用天然草地提供科 学依据. .
关 键 词 : 草原 资 源 ; 生 态监 测 ;分 析 中 图分 类 号 :S 1 . 8 5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4 3 2 1 ) 9 0 3 — 3 3 8 0 (0 0 — 0 1 0 6 0
营养 成分 为依据 ,对 本 区牧草 植物 进行 质量评 定 ,根
据统 计 ,喀什 地 区优 良牧草 10 , 占全 区牧 草植 物 2种
盖提 、 伽师 、岳普湖等县气温偏高 2 3二 ℃~ c ,其他大 I 部 分县 市气 温偏 高 lC 以上 ,造成 部分 县 市 牧草 提前 o
进入枯黄 期 。
间 比往 年早 2 7 。 ~天 23 植被 长势状 况 .
总数 的 2 .% ;中等 牧 草 1 4 , 占 2 .% ;低 劣牧 05 2种 1 2
全地 区植 被长 势 区域 差异 明显 。长势 好于 上年 的 主要 分布 在 叶城 、塔 什库 尔干 高寒 山 区的高寒 草甸 区 域 ;长势 差于上 年 的主要 分布 在叶城 、塔 什库 尔干位 于 昆仑 山前 山地带 的温性 荒漠 草原 、温性 荒漠 区域 以 及 叶城 、塔什 库尔 干高寒 山区的高 寒草 原 区域 ;长 势 与 上 年接 近 的 主要分 布 在平 原 区县市 的低 平 地 草地 、
草地资源监测实施方案
![草地资源监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4aa70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e.png)
草地资源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草地资源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草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草地资源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退化和破坏。
因此,对草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制定科学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草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数量特征,为科学合理的利用提供依据;2. 监测草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3. 为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监测内容。
1. 草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面积统计;2. 草地植被的生长状况和覆盖度监测;3. 草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监测;4. 草地生物多样性监测;5. 草地资源的生态功能评估。
四、监测方法。
1.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影像获取草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面积统计数据,监测草地植被的生长状况和覆盖度。
2. 野外调查,采用样地调查和定位观测的方式,对草地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实地监测和调查。
3.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测定,生物多样性的鉴定和评估等。
五、监测周期。
1. 长期监测,对草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数量特征进行长期监测,以了解其动态变化趋势。
2. 季节监测,对草地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养分含量等进行季节性监测,以获取更为精准的数据。
六、监测成果应用。
1. 提供草地资源的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为草地资源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2. 提出草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为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促进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七、总结。
草地资源监测是保护和管理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为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地资源监测实施方案,对于保护和管理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哈密市2015—2021年草原植被动态监
![新疆哈密市2015—2021年草原植被动态监](https://img.taocdn.com/s3/m/dec2e1d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1.png)
44 ·2022.120 引言哈密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天山山脉横亘哈密,使其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地跨天山南北的独特地貌及“三山夹两盆”的地形使哈密素有“新疆缩影”之称[1]。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系统,在维护边疆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天然草原资源作为陆地上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功能[2],也是农牧民重要的生产资料,更是牧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3]。
草原物候期监测是定量评价植被长势、生态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开展草原返青监测,准确客观地掌握草原植被返青时间、返青面积和比例,对综合评价草原资源植被变化状况、合理安排草原和畜牧业生产活动、科学管理草原具有重要作用。
收稿日期:2022-10-09基金项目:2022年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补助)项目作者简介:刘亚君(1987-),男,本科,助理畜牧师,从事草原技术研究推广工作。
新疆哈密市2015—2021年草原植被动态监测效果分析刘亚君1,黎松松2,王宏洋2,买买提·阿洪西克2(1.新疆哈密市生态修复保护中心,新疆 哈密 839000;2.新疆哈密市草原工作站,新疆 哈密 839000)摘要:为全面、准确掌握哈密市草原植被物候期的基本规律,及时获取草原动态变化信息,科学评价哈密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应用地面样方和气侯资料,对新疆哈密市2015—2021年2 300多个样地,7 900多个样方天然草原资源返青率、草原植被长势、草原生产力等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结果表明:2016年平均返青率达26.21%与其他年相比返青较好,全市平均鲜草产量达462.66 万t ,平均盖度44.6%;与近7年同期相比,2015年为草原长势峰值,鲜草产量达666.71万t ,载畜量达338.6万只。
2021年来盛期草原生产力在逐步回升,草地的适宜载畜量增幅较为明显,载畜能力明显增强,与近年来实施大面积休牧、轮牧、禁牧等草原保护措施,及大力推行草畜平衡制度有关。
动态监测对草原生态平衡的作用
![动态监测对草原生态平衡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9772a275a8102d276a22f23.png)
2 . 4 对 河 谷及 其他 打 草场 的产 草 量 、 牧 草长 势情 况 进 行 动 态监测 , 并 及 时为我 区饲 草料 筹备 工作提 供科 学 依据 。 2 . 5 有 针 对性 测定 不 同类 型 的春秋 草 场 , 为 合理 安 排 载
畜量、 做 好 各项 防火 、 减灾 工作 提供 动态 监测信 息 。
情况。
作者 简介 : 古拉 西 ・ 阿得 力 别克 ( 1 9 7 5 一) , 女, 中级 畜牧 师 , 哈 巴河县 库 勒拜 乡草 原 监理 站 , 监理员, 主要 从 事 草原 纠 纷案 件 查 处 , 草 原使 用 权 证 发放 ,草 原生 态保 护项 目牧 户信 息 录入 ,草地 动 态监 测情 况 分 析、 草 原确权 承 包和基 本 草原 划定 牧 户调查 资料 收 集 , 草 畜 平衡 检 查 站值班, 发放 年检 卡 工作 , 研 究方向 为草 原生 态保 护、 草 畜平衡 。
( 上接第2 9 8页 )
3 区域 站通讯 故障 与处 理方 法
3 . 1 开 机 后状 态 灯 正常 , 网络 信 号灯 不 闪 , 服 务 器 得 不 到数 据信 息 这里 主要 有 三个 方 面 的问 题 : 一 是该 区 域站 通 信模 块 不 能正 常入 锁 , 检查 S I M 插 座接 触 是否 不 良 , 检查 4 O 脚 电缆 连
2 0 1 5 年第4 期( 下半月)
科研 ◎畜 牧 莩垦
动态监测对草原生态平衡的作用
古拉西 ・ 阿得 力别克
( 新 疆 阿勒 泰 地 区哈 巴河 县 库 勒 拜 乡草 原 监 理 站 , 新 疆 哈 巴河
[ 中图分 类号】 ¥ 8 1 2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3 — 1 6 5 0( 2 0 1 5 ) 0 4 — 0 2 3 9 — 0 1
开展草原监测调查工作——给草原做个健康诊断
![开展草原监测调查工作——给草原做个健康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a0a4c1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8.png)
UWiiWZEE ISUCCULENCY开展草原监测调查工作——给草原做个健滕断I文/李永进图/见图说1如果说人们每年体检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理疾病的话,那么草原监测调查工作也是在对草原进行健康诊断,为预防草原生态持续恶化和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对症下药”。
如果说拍摄X光片是为了更好地确诊无法感知的疾 病的话,那么“星空地”遥感监测就是在运用X光 对草原可能存在的疾病进 行确诊。
在每年8-9月份 草原生长盛期,我们都会 给草原做个“体检”。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深入人心,草原自然资产负债表编制、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估、生态文明目标考评评价、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追责等制度的落实,需要用坚实的草原监测调查数据做支撑。
2018年以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草原监测调查工作注入新动力。
草原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林草部门积极作为,主动报告草原工作情况,向社会公布草原政策、宣传工作成效,扎实做好草原监测工作,用数据说话,用事实服人。
云南是林草资源大省,草原面积居全国第七位,南方第二位,草原生态修复、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建设和监管工作的基础来源于监测数据。
2019年全省16个州(市)的119个县(市、区)开展了草原监测调查工作,这也是林草部门第一次开展此项工作,工作的意义远远大于监测调查工作本身,是林草部□对草原认识的起步,是对草原监督管理的沙场大练兵。
许多林草工作者通过草原监测调查打破了 “云南没有草原”的狭隘认识,知道了我们的 草原在哪里、植被长势如 何,对如何保护、如何利用、如何管理有了新思考。
2020年的草原监测工作目前正如火如荼地进 行着,相比去年,大家在 工作中提出的问题更耐人 寻味了。
可以感受到各地 对草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对林 草融合发展的思考越来越 深入。
从陌生到相识、到 熟悉、到热爱,像一粒种 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后一段时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新疆伊犁地区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
![新疆伊犁地区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https://img.taocdn.com/s3/m/fd799fe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c.png)
新疆伊犁地区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张旭琛;朱华忠;钟华平;程耀东;靳瑰丽;邵小明【期刊名称】《草业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本文以伊犁地区146个草地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及气象数据,进行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与 NDVI、EVI、海拔、年均降水、年均气温、积温、干燥度、湿润指数等因子的回归分析。
并通过各因子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权重参数分析和加权融合,运用 ArcGIS 软件,反演分析了新疆伊犁地区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地区草地平均产草量约为704.96 kg/hm2,与20世纪80年代全国草地调查数据相比,产草量有所下降。
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各项因子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演结果与伊犁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基本吻合,反映了伊犁地区草地植被的空间分布特征。
地上生物量反演结果得到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系数(R 2)为0.8532;均方根误差(RMSE)为216.559 kg/hm2,偏离度为22.92%,可以为新疆伊犁地区草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评价提供参考。
【总页数】10页(P25-34)【作者】张旭琛;朱华忠;钟华平;程耀东;靳瑰丽;邵小明【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MODIS数据的伊犁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 [J], 周鑫;盛建东;张文太;武红旗;王新军2.格姆滩高寒草甸不同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J], 盛丽;王彦龙;黎明;唐燕青;胡学华3.贵州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及碳氮含量对放牧的响应 [J], 宋雪莲;曾庆飞;王志伟;丁磊磊;马茹菲;阮玺睿;张文;张威;王普昶;谢彩云;雷霞4.基于XGBoost算法的草甸地上生物量的高光谱遥感反演 [J], 张亦然;刘廷玺;童新;段利民;吴宇辰5.新疆草地植被的地上生物量 [J], 安尼瓦尔·买买提;杨元合;郭兆迪;方精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恰县草地资源动态监测实施方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乌恰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在全县实施禁牧、草畜平衡工作的需要,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促进草原生态的全面恢复,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参照农业部行业标准《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1233-2006)、《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计算》(NY/T635-2002)等法规、行业标准及相关政策,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利用遥感监测结合地面定位监测手段,根据草原生态状况监测与评价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方法,开展对禁牧区、草原放牧利用区草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全面、准确掌握草原的植被、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情况,及时获取草地动态变化信息,准确预测预报县级或乡(村)级,甚至户级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载畜量,提高草畜平衡测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全县9个乡镇全面开展草地资源动态监测工作,覆盖全县所有的草地类型和季节放牧场,尽早获取草原植被信息,及时了解草地的动态变化与致成原因,客观评价实施生态奖补机制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自治州、县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绩效考核体系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撑。
为各级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宏观政策和科学的管理措施提供基础依据。
二、监测任务根据农业部监理中心要求,结合草原补奖机制,自治州草原总站给乌恰县共设置19个监测样地。
选择19个代表性强、生态分布区域典型的类型进行全面监测,分布在全县9个乡镇。
各县(市)任务分解表如下:表1 各县(市)监测样地布局三、监测点布设原则和要求1、监测点布设原则(1)资源优势原则:即对在草原畜牧业中有重要价值、面积较大、分布广泛、地带性明显、代表性强、生态区域典型的草原类型进行重点监测。
(2)生态敏感性原则:即对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敏感,已经沙化、退化、盐渍化和易被破坏的草原类型区进行重点监测;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草原类型区进行重点监测。
(3)价值优先原则:对畜牧业生产价值大或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的草原类型进行重点监测。
对利用价值较低的草原,如地处偏远、环境严酷、无条件利用、国境线附近的草原、无人区的草原少设或暂不设监测点。
(4)均匀布点原则:即监测点尽可能均匀分布,全县各乡镇主要草原分布区均应设点监测。
原则上每乡镇每个大类不少于2个监测点。
(5)基础条件优先原则:在交通便利,邻近气象站(台)、水文站、治沙站、草原实验站、生态监测站与各级、各类草原自然保护区和项目建设区,以及历史资料丰富的县,优先设立监测点。
2、监测点布设要求(1)各乡镇平均每个大类不少于2个的监测点(草地型不得重复),重点草地型不少于1个监测点;对于面积小、类型相同的草地类可少设或不设点。
(2)各乡镇应通盘考虑本辖区内各草地型,乡镇间可跟据草地型互补均匀设点(尤其辖区内乡镇交界处)。
(3)据生态补奖机制中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的分布情况,原则上要求有禁牧区的乡镇据所涉及的草地类型均需设点,集中连片的禁牧区所在乡镇可统筹考虑草地类型设点。
(4)禁牧区所有监测点作为固定监测样地(可不设围栏),对有条件的地域夏牧场、全年利用牧场增设固定监测样地,进行围栏管护,围栏面积不少于400m2。
(5)各乡镇根据2011年的监测点位,对面积小、类型相同、无监测意义的点位可做适当调整,调整后监测点位备案,今后不得更改;禁牧区没有布点的根据草地类型相应增加监测点位。
(6)监测的点位和编号固定,今后不得随意更改;编号统一采用“县名-样地号-样方号”的格式,如乌恰县黑孜苇乡-01(样地号)-02(样方号),监测样地选定后点位永久不变,并与编号绑定。
四、监测内容和指标根据系统性、易测性、可比性原则,基于不同类型草原、产草量欠、平、丰年关系、季节草场等相关条件,评价草原稳定性及退化草场的恢复程度。
1、天然草地监测指标禁牧区监测指标:植被高度、植物种类、盖度、密度、频度、地上生物量、天然草地可食牧草产量、枯落物量、干鲜比、裸地比率、地表、土壤状况等;草畜平衡区指标:植物种类、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可食牧草产量、干鲜比等。
2、人工草地监测指标种植品种、面积、总产草量3、牧户调查监测指标牧户调查监测指标:人口数量、畜种、畜群结构、牲畜头数、放牧方式、承包草原面积、补饲秸秆等总量、出栏率、补饲总天数、经济收入、放牧总天数等。
五、监测时间和次数1、天然草地监测禁牧区(含草畜平衡区的固定监测样地):只在牧草生长高峰期监测1次,大约每年7月15日左右。
草畜平衡区:牧草生长高峰期(7月15日左右)和冷季入场前(9月20日左右)监测2次。
有条件的乡镇,结合本地季节利用牧场,在家畜入场前进行监测,每个季节场监测时,只测定分布于该季节场的样地。
各季节牧场监测时间大致为:各季节牧场进场前一周内进行监测。
(注:冷季放牧场含冬场、冬春场、全年牧场)每次实施监测时间应在7-10天内完成,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
2、入户调查时间上年度末12月底的年末存栏数(冷季放牧场)和当年6月底(暖季放牧场)进行牲畜数量调查统计。
六、监测方法1、天然草地样地样方的设置及数量样地设置:样地应选择在相应群落的典型地段。
样地内要求生境条件、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等具有相对一致性;样地之间要具有异质性,每个样地能够控制的最大范围内,地貌、植被等条件具有同质性,即地貌以及植被生长状况应相似,样地一般不设置在过渡带上。
草原植被样地面积应不小于100公顷。
样方的选择布设:样方是能够代表样地信息特征的基本采样单元,用于获取样地的基本信息。
样方设置在样地内,沿任意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样方。
样方之间的间隔不少于250米。
尽量选择未利用区域做测产样方。
样方的布设要典型具代表性,能够代表样地的特征,每个样方内的植物种必须有草地的建群种。
样方数量:一般情况下,矮小草本和小半灌木草场样地,一个草地型设置4-6个样方为宜。
若遇到同一类型,在不同地段群落的产量变异较大,可再适当增加;具有灌木和高大草本的样地,需设置一个灌木大样方,并在灌木样方内设置一个草本样方,样方数量一般每一草地型不应少于3个。
2、天然草地监测内容样地调查指标包括样地所在的地理位置、调查时间、调查人、地形、海拔、坡度与坡位、土壤、地表、草原类型、植被外貌、利用方式等,利用目视观测和访问调查等手段获取与记载。
A.矮小草本和小半灌木草场样方面积:草原1m2,荒漠草原2m2,草甸0.5m2。
设置3个样方,每个样方均要求测定以下指标:①植物名称*:记录每个样方中出现的所有植物②植物盖度:测定总盖度与分盖度③植物高度:分种测定植物的自然高度④植物密度*:分种测定样方内植物种的个数⑤植物频度*:在样地内要求测定20次⑥植物多度*:用cop3、cop2、cop1、sp、sol、un 表示⑦植物鲜(干)重:样方内植物的鲜草重量和风干量。
⑦采集植物标本*:采集样地中出现的所有植物种B.灌木及高大草本类样方面积:株丛小的灌木和高大草本,测产面积为4m×4m,灌丛或半灌木、高大草本分布均匀的地段设20m×5m或10m×10m。
设置一个灌木样方,灌木样方内设置一个草本样方,灌木样方测定以下指标:①植物名称:记录每个样方中出现的所有植物②株丛数量:100m2内的灌木和高大草本株丛数量③植物盖度:测定样方总盖度④株丛的长、宽、高:100m2内的各灌木和高大草本的长、宽、高⑤植物鲜重:分别剪取样方内灌木、高大草本大、中、小株丛的当年枝条的嫩枝并称重⑥采集植物标本*:采集样地中出现的所有植物种灌木样方中的草本样方测定内容同上。
注:*对禁牧区监测样地进行监测时附加完成的监测内容,详见附表“监测表格”。
3、样地调查及监测方法采集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结构、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等资料,进行遥感影像判读、建模、校正模型参数,获取监测县草原第一性生产力等指标,开展草原植被恢复监测、草畜平衡监测预警、草原资源与生态功能评价,以及草原保护效益分析评估。
在测定样方时要选择典型的草地类型,它能够代表样地的特征,样方内的植物种必须有草地的建群种。
(1)植物盖度:一般采用目测法。
要求几次估测相对误差不超过5%。
总盖度:样方内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样方面积的比率。
采用投影盖度目测法测定。
分盖度:指样方内各种植物投影覆盖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数。
在植物很少重叠的草群内,分盖度之和应等于或略大于总盖度;在植物互相重叠很多的草群内,分盖度之和一定大于总盖度。
(2)植物种高度:按生殖枝和叶层高度分别测定。
测定时为了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在野外通常测定其绝对高度(即从地面到生殖枝或叶顶端)来表示。
(3)植物密度:记录样方内每种植物出现的个数。
(4)植物频度:采用直径为35.6cm的样圆在样地内随机取样(随机抛样圆20次),统计每种植物在每个样地中出现的次数,然后再计算出每一种群落中所占百分数。
(5)植物多度:采用目测法,用德氏多度表示法测定。
测定以植物种分别统计,其标准为:cop3植株个体很多,cop2个体多,cop1个体尚多,sp个体不多零散分布,sol个体很少偶见分布,un在样地内仅有一株(6)地上生物量:优势种分种齐地面剪割测定鲜重,其他植物分可食非可食可混称测定,并留样测风干重。
灌木剪割当年枝条及直径3mm以下的老枝条。
七、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是一项庞大、系统、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
涉及全县各个乡镇,面积大、范围广、难度大,需成立由县、乡镇草原主管部门为主要负责人的草原生态监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部署各项任务,组织监测,筹措草原监测经费,研究监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草原监测技术支撑单位是自治州草原总站,具体实施单位是各地州、乡镇草原站。
自治州牵头单位负责编制技术方案、技术规程,督促检查监测进度和质量,组织各地州、乡镇草原监测队伍,培训有关技术人员。
(二)技术保障全疆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地面GPS定位系统和遥感信息系统,并结合地面常规数据采集、历史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调查。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草原监测任务,需要完善相关标准与技术规程,详细设计监测指标获取方法及填写表格,购置所需仪器设备,成立自治州级草原监测技术指导小组。
州、县(市)、乡镇级草原监测小组,层层落实,把好监测质量关。
自治州级草原监测技术小组主要负责解决监测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和疑点问题,并负责督促检查。
每年对全县20%的监测样地进行抽检。
自治州草原站负责辖区内草原监测样地任务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另外负责辖区内20%的监测样地进行抽检。
县草原站具体承担辖区内样地监测任务。
附表:草原资源与生态地面监测表表1:样地基本特征调查表样地号: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表2:草本及小(半)灌木样方调查表(禁牧区监测)12表2:草本及小(半)灌木样方调查表(草畜平衡区监测)注:表中单个植物产草量只测建群植物种,其余植物可混和称重测产13表3: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草原样方调查表14调查日期:年月日记录人:1516表4:植物频度的测定表(禁牧区监测)调查时间:记录人:17表5省(自治州)分县补饲情况及草食牲畜数量统计表秆等总量,单位:折合干草,吨;青贮饲料总量,单位:吨;粮食补饲量,单位:吨;补饲总天数,单位:天;放牧总天数,单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