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动物实验技术

合集下载

新版gmp教程第十一章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

新版gmp教程第十一章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

新版G M P教程第十一章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十一章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专业,而国内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对共享生产领域有关资源、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也随之迅猛发展。

但由于药品质量要求的严格性,药品的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也受到非常严格的控制。

帚一节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的概念实际上,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对于委托企业来说也是其生产与质量管理环节的一部分,这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也应该和企业其他环节的要求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药品质量。

一、委托生产的概念委托生产的基本定义为: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由对方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并负责销售的交易形态。

而药品委托生产(Cont,act Man.lfacture)指的是按照药品所有人提供的工艺、标准、规格,在不属于药品所有人的生产企业中生产出某一产品的全部或部分。

委托生产作为一项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企业合作形式,它的直接作用是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使专业化分工协作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展开。

随着药晶生产全球化和降低成本的需要,药品的委托生产也不例外GMP生产方式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非常盛行,尤其是一些专注于药品研究开发的企业,它们无需配备任何生产设施,通过委托生产方式提高并加快了产品的后期回报,以便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新产品的开发。

2004年,我国完成了对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的GMP强制性改造,总体上使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生产能力过剩、设备闲置率高等问题。

2004年修订的《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确立了我国药品委托生产的法律地位,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使我国的药品委托生产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沿海发达地区的药品生产企业还积极参与跨国药品委托生产,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第十一章 毒理学实验方法讲解

第十一章  毒理学实验方法讲解

(1)染毒柜的容积以每只染毒小鼠每小时不少 于3L空气计,每只大鼠每小时不少于30L计。
(2)染毒浓度的计算:染毒浓度一般应采用实 际测定浓度。在染毒期间一般可测4~5次,求其 平均浓度。在无适当测试方法时。计算染毒浓度: C=(a×d/v) ×106
式中:C-- 染毒浓度(mg/m3) ;a-- 加入受试样品 的量(ml) d-- 化学品密度;v-- 染毒柜容积(L)

Company Logo
试验目的:
(1)检测化学品对实验动物的急性 吸入毒性作用和强度。
(2)为亚急(慢)性等吸入毒性试验提 供剂量选择的依据。

Company Logo
术语:
急性吸入毒性(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 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 损害效应。

Company Logo
动式染毒法
动式染毒是采用机械通风装置,连续不断地将含 有一定浓度受试样品的空气均匀不断地送入染毒 柜,空气交换量大约为12~15次/h,并排出等量 的染毒气体,维持相对稳定的染毒浓度(对通过 染毒柜的流动气体应不间断地进行监测,并至少 记录 2 次)。一次吸入性染毒2h。当受试化合物 需要特殊要求时,应用其它的气流速率。染毒时, 染毒柜内应确保至少有19%的氧含量和均衡分配 的染毒气体。一般情况下,为确保染毒柜内空气 稳定,实验动物的体积不应超过染毒柜体积的 5%。且染毒柜内应维持微弱的负压,以防受试 样品泄露污染周围环境。同时,应注意防止受试 样品爆炸。

Company Logo
染毒方法:
(1)静式染毒法 (2)动式染毒法

Company Logo

第十一章 毒理学实验方法讲解

第十一章  毒理学实验方法讲解


Company Logo
染毒方法:
(1)静式染毒法 (2)动式染毒法

Company Logo
静式染毒法
静式染毒是将实验动物放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 (染毒柜)内,加入一定量的受试样品,并使其 挥发,造成试验需要的受试样品浓度的空气,一 次吸入性染毒2h。

Company Logo
(3)剂量和分组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5个剂量组。若使用水、植 物油、凡士林、羊毛脂外的赋形剂,则需设赋形 剂对照组。豚鼠或大鼠每一剂量组(单性别)不 少于5只;家兔每一剂量组(单性别)不少于4只。
各剂量组间要有适当的组距,可按等比或等差级 设置剂量,以使各剂量组实验动物产生的毒性反 应和死亡率呈现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试验基本原则:
以经口灌胃法给予各试验组动物不同剂量 的受试样品,每组用一个剂量,染毒剂量 的选择可通过预试验确定。染毒后观察动 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试验期间死亡 的动物要进行尸检,试验结束时仍存活的 动物要处死并进行大体解剖。本方法主要 适用于啮齿类动物的研究,但也可用于非 啮齿类动物的研究。
(5)所用染毒浓度和动物分组,每组所用动物性别、数 量及体重范围;
(6)计算LC50的方法; (7)染毒后动物中毒表现及出现时间和恢复情况、死亡
时间、大体解剖所见;
(8)列表报告结果(建议的表格形式见附录1-D),计 算的LC50及其95%可信区间;
(9)结论。


Company Logo
3、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动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的基本原则、技术和要求。
本方法适用于评价化学品的急性毒性 作用。

Company Logo

动物实验心得体会4篇

动物实验心得体会4篇

动物实验心得体会4篇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遗传和变异的单位。

有机体的一切病理现象都是细胞病理反应的结果,所以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从细胞中得到解答。

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在分子水平上逐步揭示细胞生命活动规律,并开始研究组织内和组织间细胞的相互关系和分子关联,这是现代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特点。

细胞生物学作为基础课,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验教学,教学内容量大面广,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有直接和长远的影响。

教学内容要反映科学的发展,细胞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新内容层出不穷。

因此,我们本着“实、宽、新、活”的原则,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及各细胞器间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掌握和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热点课题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生命信息流和细胞信息网络的研究、信号传递与细胞识别、蛋白质的加工、折叠与分选、发育的分子机制及遗传控制、细胞增殖、调控与编程死亡等。

《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集文字、图像、动画于一体,图文并茂。

既能作为本专科生的自学和教师教学使用、又能作为相关研究人员有价值的参考网络课程。

通过学习,掌握了课程的基本原理、内容体系、相关的研究手段以及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应用,同时了解了相关的参考文献和网站,使自己既具有扎实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又训练了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

《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的总体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型。

通过大量的文本资料、图片、动画演示、多媒体辅助等手段为网上学习者展现细胞生物学的知识要点,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化解难点。

从章节内容考虑,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第五章(细胞的信号传递部分)、第六章(细胞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第八章(细胞核与染色体)、第十章(细胞骨架)、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和第十三章(细胞凋亡部分)是细胞生物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动物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手段,常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实验研究。

为了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人员需要正确掌握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技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首先,动物实验前,需要对动物进行适当的饲养管理,确保其健康状态。

这包括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保持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定期清洁和消毒动物饲养环境。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对动物进行身体检查,以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健康问题。

其次,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实验,研究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手术技术。

例如,动物麻醉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采用静脉注射麻药、局部麻醉或气管插管麻醉等方法。

在动物手术过程中,需要准确切割皮肤或组织,处理血管、神经和器官,以及进行缝合和止血等操作。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手术技术,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动物实验中还常使用动物注射技术。

注射技术包括口服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研究人员需要准确计量给药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注射器具,并注意注射速度和注射途径的选择。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还需要掌握注射后的观察和记录技巧,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另外,动物实验还涉及到采集和处理生物样本的技术。

例如,研究人员需要采集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样本,以进行生化分析、细胞培养或组织学检查等。

采样时需要注意卫生与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采样后,研究人员需要合理保存和处理样本,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动物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与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人员需要仔细记录实验过程的各种参数,包括实验开始时间、操作步骤、药物剂量、实验结果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方差分析等。

最后,动物实验的伦理与法规也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和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保证动物实验的道德性和合法性。

动物实验期末重点整理

动物实验期末重点整理

动物实验期末重点整理实验动物学期末重点题型:选择、判断、填空、名词解释第⼀章绪论1.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指的是⼈⼯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物实⾏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于科学研究、教学、⽣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的四个标准化包括哪些?它包括实验动物的:(1)遗传学控制标准、(2)微⽣物学和寄⽣⾍学控制标准、(3)设施环境控制标准、(4)饲料营养质量控制标准。

3.⽣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是什么?AEIRAnimal 实验动物Equipment 仪器设备Information 信息Reagent 试剂4.什么是动物福利?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命过程中应得到⼈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5.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饥饿、缺⽔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替代法最少地使⽤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6.什么是动物实验的“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尽可能⽤低等实验动物替代⾼等实验动物,⽤离体培养的细胞、组织、器官代替动物个体,⽤微⽣物代替动物,并能获得相同试验效果的科学⽅法。

Reduction 减少:把使⽤动物的数量降低到实现科研⽬的最⼩量Refinement 优化:改善动物设施、饲养管理和实验条件,精选实验动物、技术路线和实验⼿段,优化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动物实验技术,减少对动物的损伤,减轻动物的痛苦和应激反应。

第⼆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1. 请说出实验动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

(1)种(Species):是⽣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然选择形成。

(2)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然分类单位,是⼈们根据不同需要⽽对动物进⾏改良、选择、定向培育,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较稳定遗传。

第十一章动物实验管理

第十一章动物实验管理

第十一章动物实验的管理内容提要:动物实验的管理是保证动物实验成功的可靠保证。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物实验的质量管理、实验动物选择原则、动物实验的设计,目的在于了解动物实验的管理规范和动物实验基本设计思路,提高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创新性。

关键词:保动物实验;管理;实验动物选择;试验设计第一节 动物实验的质量管理动物实验质量的管理,首先要了解国家、各行业部门、地方颁布实施的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及涉及实验环节的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在已经获得国家或地方实验动物管理机构颁发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实验,然后依据实验单位的特点及实验目的,制定彻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办法,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加以认真严格执行,以保证动物实验的质量达到标准。

当前动物实验要求达到实验室操作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和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这些规范和操作对实验动物和实验室条件,工作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操作方法都要求标准化。

一.动物实验质量管理的标准动物实验质量管理是指在动物实验过程中由第三方即质量监督人员对动物实验全过程达到标准化所实施的职能和活动。

质量监督人员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应对操作程序、方法、环境条件、受试对象、施加因素和实施途径的标准化实施连续记录和分析。

进行动物实验质量管理参照的标准包括:(一) 国家、行业部门和地方已颁布的影响动物实验的标准如化学试剂的标准、药典、实验动物的质量标准、实验环境条件的标准、仪器设备的标准、饲料饮水标准等法规性标准,有关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参见相关章节中的内容。

(二) 洁净动物实验室自行制订的各种标准如灭菌净化标准、灭菌物品的贮存期标准、以及在国家、行业部门和地方已经颁布的标准或在此基础上本实验室自定的(高于标准)内部标准。

(三) 内部质量标准由动物实验室会同有关技术、管理部门专家共同制定,作为暂定依据,待批准公布后按国家、行业部门或地方、颁布的标准一起执行。

动物实验技术_中大伦理委员会章程

动物实验技术_中大伦理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质量,维护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依照国家有关标准、管理办法,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是指善待实验动物,使其免遭伤害、饥渴、疼痛等行为和措施,包括良好地管理与照料,为其提供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充足、健康的饮食、饮水,避免或减轻其疼痛和痛苦,应用实验动物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符合伦理等。

第三条实验动物是指SPF大小鼠、裸鼠、兔、犬、小型猪及实验动物化的实验动物。

适用于本单位及外单位从事实验动物研究的工作人员及使用实验动物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教师和学生。

第四条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宗旨是遵循国际通行的动物福利和伦理准则,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实验动物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本机构实验动物福利,规实验动物管理和伦理审查,以及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本中心各类实验动物的饲养和动物实验,均应先申请实验动物管理及伦理审查,获得实验动物管理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方可开始,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由5名委员组成,委员会成员由单位行政管理者、实验动物专业人员、医学相关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士担任,设组长1名,委员4人(兽医师1名)。

委员会任期为3年,可以连任。

由单位负责聘任、岗前培训、解聘,并及时补充成员。

第六条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应制定章程、审查程序、监督制度、例会制度、报告制度、工作纪律、专业培训计划等。

每年组织委员会召开年度会议、召集重大项目评审活动及临时会议,签发或授权委员签发审查决议。

所有委员要承诺维护实验动物管理及福利伦理。

第七条委员会全体成员每年召开1次年度会议,议程包括:提交上年度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工作总结及本年度的工作要点;对本年度新申报涉及实验动物项目的福利伦理申请进行一次集中审查;其他事项。

第八条委员会委员由本中心聘任,为非职务任职,本中心将支持和保障委员会的工作运作。

第三章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职责第九条审议及监督实验动物科学应用的有关事项1、订立实验动物使用规则或管理细则,审查、监督本动物中心开展的有关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淘汰、尸体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动物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动物教学大纲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英文名称: Laboratory Animal and Animal Experimental Technique课程类型: 专业课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 32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动物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提和支撑条件之一,也是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实验动物学与动物实验技术是随着生命科学发展产生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是研究实验动物培育和应用的科学。

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生物学、医学、药学等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课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既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它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怎样以优质的实验动物和精确的实验方法,使动物经实验处理后,能获得客观的实验数据。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实验动物学与动物实验技术》这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实验动物规范化管理,实验动物福利。

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用原则,动物实验设计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掌握)2.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掌握)3. 实验动物学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及分类1.近交系:概念,特点及应用(重点)2.封闭群: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3.杂交一代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4.突变系动物及其他近交系(了解)5.实验动物命名(了解)第三章实验动物微生物及寄生虫控制1.普通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了解)2.清洁级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3.SPF 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重点)4.无菌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5.悉生动物:概念,特点及应用(掌握)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设施1.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影响(了解)2.实验动物设施及管理(了解)第五章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料1.各种营养要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掌握)2.常见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要点(了解)3.实验动物的饲料及饲料配方(了解)第六章实验动物卫生防疫1.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了解)2.实验动物卫生防疫措施(了解)第七章常用实验动物饲养管理1.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掌握)2.大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了解)3.豚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掌握)4.地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了解)5.兔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饲养管理(掌握)第八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用1. 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重点)2. 实验动物选择注意的问题(了解)3.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了解)第九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定义(重点)2.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掌握)3.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选择应用(掌握)(掌握)(掌握)(掌握)4(掌握)5.(掌握)四、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1.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2.每次课结束都针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思考题,下次上课进行课堂提问和讲解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多媒体投影结合板书教学八、考核方式考试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 推荐教材《医学实验动物学》章金涛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42.《实验动物学》秦川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2. 教学参考书Handbook of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Second Edition: Essenti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Volume ISBN: 0849310865 | 2002-Handbook of Laboratory Animal Management and WelfarePublisher: Wiley-Blackwell ISBN: 1405111593 2003《医学实验动物学》方喜业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苗明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实验动物学》郝光荣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与脊索动物是由自由生活的共同祖先演化来的。
附:毛颚动物门
毛颚动物体形似箭,两侧 对称,体小,半透明。海产, 营浮游生活。属后口动物。 代表动物-箭虫,长2- 3cm 。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头背中央有1对小眼,两侧有 许多刚毛,有颚的功能,毛颚 动物因此得名。肥胖箭虫 (S.enflata)为东海的优势种 。 毛颚动物为极特化的后口 动物,与其他后口动物亲缘关 系不密切。
6、血系统

退化,走形在围血系统中。
7、呼吸与排泄
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皮鳃进行,管足也 起着一定作用。代 谢产物由体腔液中 的变形细胞吞食, 经皮鳃排出。主要 是氨和尿素。
8.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海盘车的神经系统包括3个有 联系的系统。 (1)外神经系:由神经环,辐 神经及神经丛组成→口、食道、 体壁上皮下,步带沟底,主司 感觉。 (2)下神经系:由一神经环和 5条辐神经组成→腕、管足、叉 棘等处的肌肉,体腔上皮下, 走形与外神经系相同,主司运 动。 (3)反口神经系:反口面,由 五条辐神经组成,司运动。 (4)感觉器官不发达,有感觉 细胞、眼点等,口周围管足有 嗅觉作用。



9、生殖和个体发育


生殖腺共5对,位于各腕 基部两侧,附着在近腕 间隔处。生殖孔5对,极 小。 生殖季节生殖腺发达时, 可充满腕内。♀♂异体, 海水中受精,完全均等 卵裂,形成囊胚,以内 陷法形成原肠胚。以体 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 腔,这与其他的无脊椎 动物完全不同而与其它 后口动物相同。
第三节 棘皮动物的分类
本纲现生种类约650种
本纲约有1600种,分为显带目、有棘 目、钳棘目
八腕海星
多臂 海星
赤海星 刺冠海星

第十一章 氰类毒剂与窒息性毒剂

第十一章 氰类毒剂与窒息性毒剂

第十一章氰类毒剂与窒息性毒剂氰类毒剂与窒息性毒剂的中毒机理有较多相同之处,二者皆为氧利用受阻,引起细胞呼吸链功能降低,ATP合成减少。

所不同的是氰类毒剂是氰离子(CN-)络合铁离子造成呼吸链阻断(细胞内窒息),电子与质子无法传至最终受体氧分子,而窒息性毒剂是由于外呼吸阻塞造成供氧不足(细胞外窒息),使细胞内呼吸链电子和质子传递缺乏氧受体而中断。

第一节氰类毒剂氰类毒剂(cyanide agents)主要指含CN-的一类毒剂, 也称作全身性毒剂(systemic agents)。

包括氢氰酸(hydrogen cyanide,HCN)和氯化氰(cyanogen chloride,CICN)。

此类毒剂施放后呈蒸气态,经呼吸道吸入,作用于细胞呼吸链末端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能量代谢受阻,供能失调,迅速导致机体功能障碍。

由于氰类毒剂毒性强,作用快,为速杀性毒剂,但其杀伤作用持续时间短,故又称暂时性毒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在索姆(Somme)前线首先使用了氢氰酸,由于当时释放技术差,难以造成有效杀伤浓度,加上德军装备有防护面具,故未收到预期效果。

1984年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Bhopal)事件,泄露的异氰酸甲酯(MIC),在200 0C高温下分解释放出氢氰酸,造成52500多人伤亡和20万人受类,是历史上毒剂伤亡人数最多的事件。

氢氰酸具有较强隐蔽性和速杀作用。

平时作为化工原料大量生产和贮存、来源丰富、战时可直接转化为化学战剂,1972年联大裁军委员会会议把氢氰酸列为“双用途毒剂”,加上该类毒剂具有较强的穿透滤毒罐的性能,外军均把它列为制式毒剂。

氢氰酸及其盐类,平时广泛用于化纤、电镀、合成橡胶、有机玻璃、制药、肥料、冶金、灭鼠及杀虫等。

在生产和使用时常有中毒发生。

自然界一些蔷薇科植物的种子如杏、李、桃仁以及大戟科植物木薯的根、茎、叶中都含有氢氰酸的有机衍生物苦扁桃仁甙(amygdalin),若处理不当,食后在体内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放出氢氰酸,也可引起中毒。

动物实验基本技术和方法 (NXPowerLite)

动物实验基本技术和方法 (NXPowerLite)
第八章 动物实验基本技 术和方法
一、 实验前准备
理论准备:了解动物实验基础知识 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 查阅关于实验方法的参考文献 条件准备:仪器、器械、药品 运输 实验和饲养场所
二、抓取和固定
小鼠
大鼠
豚鼠
家兔

猫的抓取

三、性别、发情、配种与怀孕 鉴定
心跳停止: 心脏按摩 针刺或脉冲电刺激 肾上腺素:用于心脏骤停的急救。每次 0.5~1.0ml静脉注射 碳酸氢钠:纠正急性酸中毒。可注射肾 上腺素后立即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 1~2m:小鼠、大鼠 2、空气栓塞法:兔、猫、犬等大动物 3、放血法:心脏放血或大血管放血 4、断头法:小鼠、大鼠 5、吸入二氧化碳 6、注射巴比妥类药物
局麻药物 普鲁卡因:是无刺激性的局麻药物。 特点:麻醉速度快,注射后1~3分钟就可 产生麻醉。可以维持30~45分钟。对皮 肤和黏膜穿透力很弱,需要注射给药才 能产生局麻效果。它可以使血管舒张, 易被吸收入血液而失去效果。在其溶液 中加入肾上腺素(每100ml加入0.1%肾 上腺素0.2~0.5ml)可以使麻醉时间延长 1~2小时。
11小鼠小鼠小指夹鼠尾拇指和是指置小鼠头两侧固定中小指夹鼠尾拇指和是指置小鼠头两侧固定中指和无名指压住鼠身在注射处消毒后右手指和无名指压住鼠身在注射处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以食指固定针芯垂直刺入针头深持注射器以食指固定针芯垂直刺入针头深度约557mm7mm将兔用固定器固定好剃去头顶的被毛左手将兔用固定器固定好剃去头顶的被毛左手将头皮绷紧消毒后右手持锥子自头顶正将头皮绷紧消毒后右手持锥子自头顶正中稍偏一侧部位锥穿头骨即换以左手固定中稍偏一侧部位锥穿头骨即换以左手固定锥子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沿锥尖刺入慢锥子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沿锥尖刺入慢慢拔出锥子即刻将针头刺入约慢拔出锥子即刻将针头刺入约101020mm20mm即可推液即可推液1515关节腔注射

食品毒理学第十一章

食品毒理学第十一章
自然的方法加以改变,使基因由一个生 物体移至另一个生物体或在两个没有关 系的生物体之间转移而生产的食品或食 品原料。 通常是注入转Bt基因和转Ht基因。转Bt基 因,使农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的特性。转Ht 基因,使农作物具有抗除草剂的特性。
现在国内都有哪些转基因食品?
第一批列入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是: 大豆: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 玉米: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 油菜: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 棉花种子 番茄: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
4)转基因食品经由胃肠道的吸收而将基因转移至 胃肠道微生物中,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2、环境安全性因素
1)转基因生物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产生超级杂草的可能; 3)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后可能使害虫产生免疫并 遗传、从而产生更加难以消灭的“超级害”;
4)转基因向非目标生物漂移的可能性;
5)其他生物吃了转基因食物是否会产生畸变 或灭绝; 6)转基因生物是否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等。
3、30天喂养试验:若短期喂养试验未发现明显毒性作用,可综 合其他结果做出初步评价,如有毒性作用,则考虑进一步毒性 试验。
பைடு நூலகம்
4、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传统致畸试验 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人的摄入量的100倍,毒性较强,应 放弃。 >100倍< 300倍,应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300倍,直接进行安全性评价。 5、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 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人的摄入量50倍,毒性强,放弃。
1、食物安全性因素
1)转基因产物的直接影响:包括营养成分、 毒性或增加食物过敏性物质的可能; 2)转基因间接影响:经遗传工程修饰的基 因片段导入后,引发基因突变或改变代谢 途径,致使其最终产物可能含有新的成分 或改变现有成分的含量所造成的间接影响;

卫生毒理学――第十一章 管理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第十一章 管理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概述一、基本概念(一)危险度与安全性1.危险度(risk)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2.安全性(safety)指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3.可接受危险度(acceptable risk)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等各方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

见表11-1。

就特定化学物质引起的具体疾病而言,即使从未接触过该化学物的人群中也可以出现一定比例的患者。

当接触人群中的发病率与非接触人群相比基本一致或略有增高时,即可将该水平的发病率是为这种化学物质所致人体检看个危害的可接受危险度。

4.实际安全剂量(virtual safe dose VSD)指与可接受危险度相对应的化学毒物的接触剂量。

如上例,则表示在此剂量下,致癌物和致畸物引起人群中的肿瘤发生率或畸胎发生率分别不会超过10-6和10-3。

5.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每日容许摄入6.MAC: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最高耐受剂量(二)危险度评价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是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化学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作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对环境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与分析,进而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目的是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和实际安全剂量,为政府部门正确的作出卫生和环保决策、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危险度评价程序(一)危害认定目的是确定待评化学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机体接触后,能否产生损害效应;效应的性质、特点和强度如何;化学毒物和损害效应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在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获得足够的相关科学资料作为依据,这是认定的基础。

如待评化学物的资料----化学结构、理化特性、用途、使用方式及范围、环境中的稳定性及活性;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毒理学试验资料等。

[基础医学]第十一章动物实验基本技术

[基础医学]第十一章动物实验基本技术

第十一章 动物实验基本技术内容提要: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必要途径。

熟练的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和技巧,是顺利完成动物实验并取得准确、可靠结果的保证。

本章详细介绍了实验动物的保定技术、麻醉方法、给药途径和方法、样本的采集方法以及试验结束如何人性化处理实验动物等技术措施,旨在为从事动物实验相关人员提供系统的良好操作规范。

关键词:保定;标记;麻醉;采血;安乐死。

动物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恰当地选用标准的实验动物品种、品系,进行各种科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动物的反应过程或反应结果, 以探讨或检验生命科学中未知因素的专门活动。

生物医学的每一次重大发展与进步,几乎都与动物实验息息相关。

现代医学各领域中许多最重要的进步都是以动物实验研究与探索为基础的。

对新药进行药效和安全性评价时,需要借助动物实验;对新出现的疾病需要做出对策时,动物实验有时是关键的决定因素。

因此动物实验已成为医学、药学、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等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之一,尽管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目的和应用,但其中所涉及的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和实验方法是相通的。

因此研究人员掌握基本的动物实验技能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与保证。

第一节 动物实验前的准备一、 实验动物的编号与标记编号与标记通常是动物实验开始时需要进行的第一项工作。

编号的目的是使个体易于识别,便于实验者观察每个动物的变化,并为下一步进行的分组工作做好准备。

无论何种编号方法,良好的标记方法都应满足号码清晰、耐久、简便和适用的要求。

(一)染色法染色法是使用化学药品在动物明显体位被毛上进行涂染以识别动物的方法。

染色法一般适用于白色大鼠、白色小鼠、豚鼠和白色家兔等动物的短期实验。

常用的染液有3%-5%的苦味酸溶液(黄色)、2%的硝酸银溶液(咖啡色)、0.5%的中性品红溶液(红色)。

标记时,用棉签或卷着纱布的玻璃棒或止血钳等蘸取少量上述溶液,在动物体的相应部位逆毛流方向涂上有色斑点。

第十一章 动物的繁殖教案

第十一章 动物的繁殖教案

第十一章动物的繁殖教案引言:本教案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繁殖的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而设计的。

通过对动物繁殖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动物如何繁衍后代,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适应环境的策略。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生殖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如交配、生殖器官和遗传等,以及探索动物繁殖对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一、概述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介绍动物繁殖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你知道动物是如何繁殖的吗?”,“为什么繁殖对于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等。

接下来,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动物繁殖的概念,并解释其重要性,例如保持种群数量、传递遗传信息等。

二、生殖器官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动物的解剖模型或图像来引入这一话题,并邀请学生描述和命名不同动物的生殖器官。

随后,教师可以解释不同生殖器官的功能,例如生殖腺负责产生卵子或精子,输精管负责将精子传输给雌性等。

三、繁殖方式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例子,并邀请学生描述和比较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

例如,无性繁殖适用于一些低等动物,如细菌和水螅,而有性繁殖则适用于高等动物,如人类和鸟类。

四、交配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动物交配的过程和类型。

教师可以使用图像或动画来展示不同动物的交配方式,例如内受精和外受精。

随后,教师可以解释每种交配方式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交配对后代遗传特征的影响。

五、生殖周期本节课可以介绍动物生殖的周期。

教师可以利用示意图或表格来展示动物生殖的不同阶段,例如配子形成、受精和胚胎发育等。

教师还可以解释每个阶段的关键过程和其在繁殖中的重要性。

六、遗传与繁殖本节课可以介绍遗传对动物繁殖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基本概念来引导学生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

教师还可以借助实例来解释遗传对动物特征传递和多样性的影响。

七、动物繁殖与生态平衡最后,本节课可以探讨动物繁殖对于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生物技术与工程课时4动物细胞工程-2025年高考生物备考教案

第十一章生物技术与工程课时4动物细胞工程-2025年高考生物备考教案

课时4动物细胞工程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阐明动物细胞培养是从动物体获得相关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细胞生长和增殖的过程。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2.阐明动物细胞核移植一般是将体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并使重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过程;3.阐明动物细胞融合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手段,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4.概述细胞融合技术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重要技术;5.简述干细胞在生物医学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动物细胞培养和干细胞的应用2023:辽宁T7、海南T7、湖南T21(4);2022:海南T20(1)(3)(4)、湖北T7、江苏T14;2021:湖南T22(2)、重庆T5、浙江1月T18;2020:江苏T231.生命观念——深入理解动物细胞核移植和克隆技术,理解生命的发生、发展过程。

2.科学思维——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科学探究——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操作,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社会责任——了解生物工程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认同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单克隆抗体2023:北京T12、湖北T22(1)(2)(3);2022:浙江1月T29(二)(3)、辽宁T24Ⅱ、江苏T19、山东T15;2021:山东T15;2020:江苏T28(4)、全国ⅠT38;2019:江苏T23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2023:天津T7;2021:辽宁T13、湖南T22(3);2020:天津T1命题分析预测1.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常以生产或科研实践为情境,也可以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动植物细胞融合的异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2.预计2025年高考仍可能延续往年的考查形式及特点,与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等其他知识相结合进行命题考点1动物细胞培养和干细胞的应用学生用书P3331.动物细胞培养(1)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条件和过程辨析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1)细胞贴壁是指体外培养的细胞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生长的现象;接触抑制是指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通常会停止分裂增殖的现象。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
尿激酶、天门冬氨酰胺酶、胶原酶、细胞色素P、450、纤维 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酷氨酸脱羟酶等
绒膜促性腺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促滤泡激素、生长激素、 促间质细胞激素、促黄体激素等
补充内容(一)
单克隆抗体
哺乳动物细胞中有一套复杂的防御系统保护自己不受有毒物质和病原物的侵
害,其中一部分防御反应就是淋巴细胞经诱导产生特异的蛋白,这些蛋白可以在其 他免疫系统蛋白的帮助下与外来物质结合,并抵消其生物学功能。这些特异的蛋白, 就是抗体;相对于抗体,诱发产生抗体的外来物质即称为抗原。
于是,人们认识到要把抗体应用于临床诊断或是治疗,必须要制备单一类型的 只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分子,也就是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
在一个血清样品中包含了对同一抗原分子上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多种抗体。
单克隆抗体
由杂交瘤细胞系产生的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单一类型的抗体。
补充内容(二)
动物细胞培养步骤
合成培养基是根据天然培养基的成分,用化学物质对细胞体内生存环境中各种 已知物质在体外人工条件的模拟,经过反复实验筛选、强化和重新组合后形成的培 养基。这种培养基在很多方面有天然培养基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它既能经细胞提供 一个近似于体内的生存环境,又便于控制和提供标准化体外生存环境。
问题
合成培养基中一般都有哪些营养成分?
对于一个免疫刺激(有毒物质或病原物侵入,即抗原),每一个淋巴细胞都 会合成并分泌一种单个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高度特异地识别免疫抗原的特定区域, 也就是抗原决定簇。由于一个抗原通常都有几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因此每个免疫 淋巴细胞都可能产生一种针对某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这些由同一抗原而产生的 不同的抗体统称为多克隆抗体。
织和许多单倍体等贴壁依赖性细胞的培养。由于大多数动物细胞属于贴壁依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性。 ▪ 实验结果必须是建立在可重复实验的基础上。
实用文档
2. 实验内变异 1. 包括:实施实验过程造成的变异、分析变异、
个体内变异和固有的个体间变异。 2. 通过明显的减少实验结果中个体间变异来减
少实验动物数量是可行的。
实用文档
3. 动物实验间和实验内变异的来源 1. 动物实验中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实验动物
实用文档
2) 按统计学方法测算的样本数 n=2б2(tα+tβ)2/δ2 n为样本含量,б为标准差; tα取有显著性的t分布值,t0.05=1.96; tβ为无显著性的t分布值,1-β为实验检验能力,动物 实验一般取1-β=0.80,t0.20=0.842; δ为处理组与对照组均值间的差异,可从预实验或文 献资料库中获得。
实用文档
1 空白
9 12 11 13 10 ∑ 55
2 HMG
12 11 14 15 13 65
3 HCG
14 17 16 13 19 79
4 HMG+HCG
39 29 41 46 40 195
实用文档
三、实验结果变异分析 1. 实验间变异 ▪ 处理会使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度量值发生变
化,即实验间变பைடு நூலகம் 。 ▪ 降低实验间效应变异将减少对同一实验的重
D(土SC1s1))、后月存77 龄活(日土数2天的)差、异生,理选精择神170同状品态系、、饲性养别条(件雌等、小雄95鼠各3半0)只、,体依重 随机数字2表随机分为3组,在相12同条件下接种菌苗,后11观察存活
日数如下5表。
6
6

4
6
3
4
7
10
实用文档
4. 随机区组设计
5.
在动物实验时,可将一窝小鼠或大鼠划为
犬、猫
大鼠、小鼠 兔
大鼠 兔
大鼠、小鼠
给药途径 静脉 腹腔 腹腔
静脉 腹腔 腹腔 腹腔
腹腔 静脉 腹腔 静脉 皮下或肌肉
剂量(mg/kg) 30
40~50 40~50
常用浓度(%) 3 3 2
15-20
2
40
1
15-20
1
10-40
10
100~200
10
80-100
2
50
2
750-1000
30
800-1000
自身。 2. 来源于动物的年龄、体重、同窝动物的数量
及其它可能在实验前就已经存在的差异。 3. 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实验间和实
验内变异以及处理有不同的影响。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验动物的血样采取
一、小、大鼠 剪尾采血
1) 此法每鼠可采10次以上。 2) 小鼠每次0.1ml。 3) 大鼠每次0.4ml。
2. 眼眶后静脉丛采血 1) 小鼠每次0.2-0.3ml。 2) 大鼠每次0.5ml。
实用文档
3. 股动脉采血 1) 小鼠每次0.5ml。 2) 大鼠每次2.0ml。
实用文档
2. 在新药药效研究中多以下列公式转换人 及不同动物之间的药量:
实用文档
人及不同实验动物之间药物量对应值
实用文档
例如: 某药物在60kg体重的病人的剂量为 21.0g.kg-1 . d-1, 一只5kg的猴为53.6 g.kg-1 . d-1, 一只10kg重的犬为40.4 g.kg-1 . d-1 , 一只20g的小鼠则为260.6 g.kg-1 . d-1 。
实用文档
举例: 给某种动物饲喂一种药物,预实验中每月体重增
长比对照增加30±15g(均值±标准差)。设显著水平 为95%,检验能力为80%,则正式实验所需样本含量n 为:
n=2152(1.96+0.842)2/302=3.93 即每组只需4只动物。
实用文档
二、基本设计方法
1. 单组比较设计 指在同一个体上观察实验处理前后某种观测指
2.00
2.50
实用文档
3. 完全随机化设计
4.
将动物随机分配到处理组及对照组做实验观察。
▪ 优点:统计分析也比较简单,抗数据缺失能力较强。
▪ 缺点:对非实验因素缺乏有效控制 ,适用于实验对 象同质性较好的实验设计。
实用文档
9D
11C
DSC1
2
5
7
4
6
11
3
8
6
▪ 举例:为2 比较小白鼠接种3种不5 同菌型伤寒杆菌(9D、6 11C、
145
▪ 举例:2有人用4种不4同2种系的未成6年8大鼠做实验1,15每一
种雌以性同激3窝素(雌m大g白/1鼠003g7只0)后,,随在机相分同配1条注11件射下3种称不其同子剂宫13量重3 的量
(g),见4 表:
42
358
480

实用文档
5. 析因设计
6.
可以分析多种交互作用,但一般采用较简
单的析因试验。当水平和因素过多,不但计算复杂
实用文档
2.随机(random)化原则 动物实验一般采用完全随机分配或分层随机分配。
小动物实验一般先配对或配伍,然后“对”内或“伍” 内进行随机分配
大动物多半先分层,然后在层内随机分配。
实用文档
3.重复(repetition)的原则
指同一处理要设置多个样本例数降低试验误差。
应该在保证实验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条件下,确定 最低的样本例数
▪ 缺点:应考虑种属、品系、性别、年龄与体重、同 父母、同胎次出生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用文档
大白鼠对别
正常饲料组
VitE缺乏组
1
3.95
2.65
2
3.80
3.35
3
3.45
2.45
▪ 举例:为研4究VitE缺乏饲料对大3.鼠35肝脏中VitA含量(u2/.6m5 g)的影
响,选取同5性别(雌、雄各半)、3同.70月龄(断乳1个月)、2同.65体重
5 1/2号 4mL 7号 5mL 7号
静脉注射 4mL 5号 0.8mL 4号 5mL 5号 10mL 6号
实用文档
人与实验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
人与实验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动 物比人大,即单位体重的用药量比人要 大。 1. 一般可按下列比例换算,每单位体重人 的药量为1,则小鼠、大鼠为25-50, 兔、豚鼠为15-20,狗、猫为5-10。
实用文档
常用实验动物的 最大安全采血量与最小致死采血量
动物种类 小鼠 大鼠 豚鼠 家兔 狗 猴
最大安全采血量(mL) 最小致死采血量(mL)
0.1
0.3
1
2
5
10
10
40
50
300
15
60
实用文档
常用麻醉剂的用法及剂量
麻醉剂 戊巴比妥钠
硫喷妥钠
氯胺酮 氯醛糖 乌拉坦
动物种类 犬、兔
大鼠、小鼠、 豚鼠 犬、兔 大鼠 小鼠
实用文档
1) 一般估测的样本数 小动物(大鼠、小鼠、蛙、鱼):每组10-30例,计量资 料每组不少于10例, 计数资料每组不少于30例;
中等动物(豚鼠、家兔) 每组8-20例,计量资料每组不 少于8例, 计数资料每组不少于20例;
大动物(犬、猫、猪、羊等) 每组6-20例,计量资料每 组不少于6例, 计数资料每组不少于20例.
一个区组,确定数个区组后,按区组随机化原则将
各区组的动物随机分配到处理组和对照组。
▪ 优点:均衡性好,可减少误差,提高实验效率,统 计分析也较简易。
▪ 缺点:抗数据缺失能力较低。若一个区组的某个动 物发生意外,那么整个区组都得放弃,或不得已采 取缺项估计。
实用文档
大鼠种系
0.2
0.4
0.8
1
16
116
(50g+2g)6等正常大鼠配成10对3.,90对每对中每只大鼠3按.15随机数字
表(或抽签)7随机分配到给以正常3饲.80料组和VitE缺乏饲料2.9组0 ,分饲
条件相同的8不同笼中,经1个月3饲.05食后杀掉,按每对分1.9别0 取肝脏,
测得VitA含量(u/mg)如表。
9
3.65
1.70

10
20
实用文档
第五节 动物实验基本设计
一、设计原则 1.对照(antitheses)性原则:
是要求在实验中设立可与实验组比较,用于消除 各种无关因素影响的对照组。
空白对照: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 实验条件对照:
不用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与处理因素相同的实 验条件。 标准对照 :
用现有标准方法对照,如已知有效药物、公认标 准疗法。
而且解释困难。
1. 举例:观察绝经促性腺激素(HMG)、绒促激素 (HCG)及其交互作用,随机将20只幼雌大白鼠分成4 组。第一组空白,第二组每天注射HMG l个单位, 第三组每天注射HCG 20单位,第四组每天HMG l 单位、HCG 20单位,一定时间后取卵巢称重,以每 10g大白鼠体重卵巢mg数表示(mg/10g),结果如 表:
第十一章 动物实验技术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固定、标记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采血方法 ▪第三节 实验动物用药量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麻醉和处死方法 ▪第五节 动物实验基本设计
实用文档
常用药物的最大给药量
动物 大鼠 小鼠 豚鼠 家兔
项目 最大给药量 使用针头 最大给药量 使用针头 最大给药量 使用针头 最大给药量 使用针头
灌 胃 皮下注射
2mL
lmL
16号(钝头) 6号
lmL 9号(钝头)
0.4mL 5 l/2号
3mL
LmL
16号(钝头) 6 1/2号
20 mL
10号导尿 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