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开课的利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开课的利弊

广西明江教科所:林景

与日常教学相比,公开课是一个教学“特例”,是与师生熟悉的日常课完全不同的另类场景。公开课是对他人公开的课,日常课是专对学生的,公开课则有了外人的介入,有时这种课是专为这些外人面上的。这些外人包括同事、本系统专家、领导以及外校和外地的同行、研究者、行政管理者等。在公开课上,这些人主要是充当评价者,监督者或观摩者、取经者。也就是说,外人介入课堂,必然对教师上课带来影响,使得教师不仅把课上给自己的学生,还把课上给这些学生之外的听课者,或主要是把课上给这些听课者。因此,由于听课者置于课外充当听众、欣赏家、督导者、评判人的的角色,难免让讲台上的教师走出教学之外,充分考虑听课人的存在以及对自己的教学的话语权,根据对方的喜好和标准,改变和粉饰教学方式,以至出现一些偏离教学根本要求的表演行为形式主义作法。

一、公开课常因关注其他听课者而忽视学生

公开课上,学生往往容易被忽视,无论是上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很少真正关注学生及其反应。上课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呈现自己的教学内容、如何把握教学进程、如何使课堂跌宕起伏、异彩纷呈。教师课前准备异常充分,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可能反应,教师也早已成竹在胸。而听课教师关注的是执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环节的安排、语言的运用以及其他一些技术技巧方面的问题。即使关注学生,也大多数是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来验证上课教师的处理是否得当。而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1]与日常教学相比,公开课偏离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而凸现出它“表演化”的特质。在公开课上,学生不是因“学”而存在,而是如同教师操纵的多媒体设备,成为教师展示自己魅力的必备道具。

公开既然是“课”,就必然有“课”的共同特征,教师一旦把“课”演化展示和表演,教学便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而是教师教学场景中的一个道具。叶澜教授提出了三个口号:“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1]而在公开课上,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因教师对学生关注的缺失几乎荡然无存。

二、公开课的“完美化”教学,不利于课堂非预期性因素的展现

公开课与日常教学的最大不同,表现为它似乎能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教师不会去处理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全身心投入教学,态度友好而积极;学生很

少有不认真听讲的,坐的端正,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时声音宏亮;教学进程清晰有序、教学时间安排恰到好处。几乎是完美地体现教学的基本特征,日常教学中未曾渗透的教学观念也在公开课上被凸现出来。

为什么公开课会超越日常教学表现出这种“完美”倾向呢?原因不外乎教师课前异常充分的准备。

公开课是表现某种教学理念和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公开向别人演示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带有研究性质的课型。它对于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学、探讨成果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具有不可比拟的意义。公开课按其任务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类:汇报课、交流课、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一般是由年轻教师或者承担实验任务的教师进行。年轻教师刚刚参加工作,身份的改变、角色的转换,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对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组织有一个逐渐熟悉、适应、掌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指导帮助,从而尽快适应教学的需要,成长为一个能够驾驭课标和教材、组织调动学生及掌握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交流课就是一般意义的公开课,它是由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督促检查的考核手段,它对于一般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教学研究成果,提高自我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交流课还属于跨地区、跨学校的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教学的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可以启发人们在遵守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点形成的途径。示范课是具有典范和榜样效应的公开课,一般由经验丰富、教学效果

显著,

今天我也来谈一谈公开课的利弊。

一、公开课是否可取?

不可取:

1、如果把一节课比喻成一顿饭的话,那么公开课是大餐、盛宴,而平时的课堂则是家常便饭。相信任何一个家庭也不可能整日去吃什么大餐,平日用的只能是家常便饭。从这个角度说,公开课的意义不大,我们教学真正该搞好的是日常教学,而不是公开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成绩的进步,不是靠那几节公开课就行的,而是要靠平日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

2、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学习意志品质的锻炼,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是不需要“第三者”参与的,公开课中的第三者的参与,其实是有碍课堂教学的。从这个角度说,公开课也不可取。

3、公开课“劳民伤财”,牵扯师生甚至家长大量的精力,有的课还要耗费物质。准备一节公开课,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一个月甚至数月。学生要为公开课准备“知识”,准备发言,有的还要准备文艺节目;老师则要精心备课,看教材,查资料,安排一切上课事宜等,可能还要应付相关领导的检查,有的学校的公开课更是离了谱,事先预演数次,完全失去了课堂的本来意义。要知道,如果平日的每一堂都要牵扯这么多的精力,都要这么“折腾”,那我们老师也就全卧床了,这教学也根本无法搞下去了。事实上是即使我们准备每一堂的时间仅在一到几个小时,我们已经苦不堪言了。这样看来,公开课没有实用价值。

4、搞公开课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听课者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领略优秀教师的风采,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以求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开课有其积极的方面。但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人与人的智能类型不尽相同,每一名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向某某学习”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所以说,公开课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能迷信公开课。

可取:

5、公开课是平日课堂的一个高度的集中和概括,是平日课堂的一个缩影,是平日课堂的一个取粗取精后的再现。正如戏剧,每一出戏剧都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话剧《茶馆》通过几幕剧就演绎出半个多世纪的世事变化。通过戏剧,我们往往能更快速更高效地了解社会生活,这要比你直接去亲历生活要快得多。听公开课正如看戏剧,听一节公开课学到的东西往往要大于听一节平时课学到的东西,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6、尽管公开课“劳民伤财,可公开课却又是对师生的一个很好的锻炼,是教师、学生提高进步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它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对课堂的驾驭,协调组织,还是对学生的表达、分析等能力的提高,抑或对师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促进师生融洽关系等,都大有帮助。

二、公开课中的形式主义。

1、教师、学生做作的发言,别扭的神情,离谱的动作,虚假的“真情”时而有之。又想到了那句话:“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是教育的根本,是做人的真谛。在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虚假的东西,我们还如何教学生“求真”呢?

2、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向听课者展现学生良好的素质及老师教学技艺的高超,许多做公开课的教师把课堂上涉及的问题提前告诉学生,甚至问题落实到具体的某一个学生。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学生是固定的。这样的安排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共同进步吗?这样做课堂岂不成了个别学生与老师共同表演的一出丑剧?岂不是对所有课听者的欺骗?这样的课堂是毫无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