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话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_文化研究论文
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_文化研究论文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_文化研究论文[摘要]创世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开天辟地、万物生成、人类起源及存在的整体思考与想象,不同的创世神话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了解中西方重要的创世神话有利于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主要通过对一些中西创世神话的概述来比较中西文化表现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关键词]创世神话中西文化价值取向差异创世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开天辟地、万物生成、人类起源及存在的整体思考与想象,下面我们看一些关于中西创世神话的叙述。
一、中西创世神话的概述西方创世神话主要包含希腊创世神话与希伯来创神话。
根据赫希奥德《神谱》记载,古希腊创世神话有完整体系的谱系,分新旧两系。
宇宙从最初天地未分的形态“卡奥斯”--地母“该亚”--天神“乌兰诺斯”--十二提坦神,形成了旧系神谱;后经长期繁衍结合,生出宙斯,宙斯又制服父亲克罗诺斯,并迫使其吐出被吞掉的兄弟姐妹,推翻旧神系,然后以抓阉的方式掌管上天和众神,建立起新神系:奥林匹斯神系。
先觉者普罗米修斯按天神的样子用泥土塑造人类,知慧女神雅典娜把灵魂的呼吸吹送给人类,使他成为大地的主人。
基督教文化是希伯来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在基督教创世神话中,创世神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圣经》里有这样的叙述:起初神创造天地。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较之西方创世神话体系,中国的创世神话则显得较为复杂,下面我们看二则书中关于创世神话的记载。
盘古开天辟地,《太平御览·三五历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女娲练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中西方神话的差异解读中西方神话的差异解读
中西方神话的差异解读摘要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和交通工具的便捷,全球文化正飞速发展并不断交流碰撞。
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出现了一些西方的文化习惯,于是很多人对于西方文化出现了两个方面的极端。
一是“全盘否定”,认为本国文化一切都好,西方文化全是糟粕,不肯接收;二是“完全西方化”,即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的,而中国传统文化是迂腐落后的,于是完全摒弃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本文旨在通过在神话背景下的中外文化对比分析,使得读者对于中西方文化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从而让否定外来文化的人能够逐步接受,让全盘接受的人能够有选择的接受传统文化。
【关键词】神话;中外文化;差异解读Interpret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Chinese and Western myths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the convenience of transportation, global culture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communicating and colliding constantl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western cultural habits around us, so many people have two extremes about western culture. One is "total negation", believing that everything in our culture is good, and all western culture is dross and unwilling to accept; the other is "complete Westernization", which means that western culture is advanced, whil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pedantic and backward, so we completely aband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ccept western cul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readers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myth, so that people who deny foreign culture can gradually accept, so that people who fully accept can selectively accept traditional culture.[Key words] myth;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interpretation of differences目录一、中西方神话的核心内容 (5)(一)神的诞生 (5)1.创世说 (5)2.飞升说 (5)(二)神的陨落 (6)(三)神的谱系 (7)二、中西方神话主体折射的神性和人性 (8)(一)中国神话的精神内核 (8)(二)北欧神话的精神内核 (9)三、中西方神话中的正邪角逐 (9)(一)黄帝战蚩尤 (9)(二)诡计之神——洛基 (10)四、结语 (11)引言神话是早期的原始人类想像并创造出来的一系列故事。
神话视域下中西方文化与民族精神差异
114撰文/韩 楠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万物最初的想象,它远远早于文明和文字,是形成民族特有内在价值观和宇宙观的本源,是文化的基因。
通过对比中西方神话要素中所蕴涵的深层意义,有利于从根源解读两种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差异。
中国文化里的神无私为民,“天人合一”是我们的最高追求,集体主义精神广为提倡;而西方文化中的神是万物主宰,必须仰视,个人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神话是民族之魂,血脉根源,民族精神的源头。
差异显著的中西方神话是中西方文化与民族精神差异的本源。
本文所涉及的西方神话均选自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神话,即西方文化之源“二希”:Hellenism and Hebraism。
经过对比,可以看出:以航海文明或游牧文明为主的西方国家,人民爱好流动冒险,求变创新;人对神敬畏,受神掌管和指引,一切所需皆由神赐予;他们的神兼具人形人性,由自身喜怒决定庇佑或惩治。
而中国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人民重视农耕,勤恳务实;人对神有敬畏却不盲从,有人定胜天的信念;我们的神形态各异、爱民如子。
下文将从三个方面解读。
创世神话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天地万物就是神灵本身,地母盖娅生于混沌,后又独自孕育、自然演化出天空、海洋、群山众神;圣经神话中世间万物的创造则更为轻而易举,无中西方文化与民族精神差异神话视域下图源:百度图片,大禹治水图115所不能的上帝说要有光,则天地初开,昼夜划分,短短五天内世界初现雏形。
世界的创造对于神来说只是举手之劳,神在人眼中高于一切。
但在中国神话中,天地开辟的过程却充满着艰辛与悲壮。
三国时期吴国徐整理的《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五运历年纪》云:“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中国创世神盘古竭毕生之力劈开天地,死后化身万物,造福人类,全然利他地维护着他所创立的世界,是人的希冀和寄托。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
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
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
总的来说,前人主要从内容、思想观念、民族文化等方面对中西神话进行了比较。
1、内容上差异性(1)中国神话注重对女神的赞颂,西方神话中则是男性受到特别的尊崇。
高红樱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中认为:在人类起源上,中国的神话中说,女神女娲造人,独立创造了人类,之后炼五色石补天,除恶龙,逐猛兽,填塞洪水,使民众重新安居乐业。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表彰自己的功劳,也不炫耀自己的声誉,因而被尊为“功劳上达九天,下及黄泉”的慈爱、谦逊、伟大的人类母亲。
此外,“精卫添海”的神话中,炎帝之女女娃被水淹死,化做一只精卫鸟,衔西山树枝、石子以填东海,表达了中国女子改造自然的渴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希腊神话则把创造人类的功劳归于男神普罗米修斯,所造之人也仅仅是男人,没有女人。
而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却是宙斯为惩罚男人由众神拼凑出来的。
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战争和死亡。
希腊神话中明显的反映的是扬男抑女的思想。
(2)中国和西方关于诸神诞生的神话有巨大的差异。
陈素萍在《浅谈中国上古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异同》一文中谈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大多是因感生受孕而出生,如关于颛顼的出生是“瑶光之星如蜺,惯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关于少昊出生据记载是“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女狄吞水中月精而生夏禹,姜嫄感巨人足印而生周人始祖后稷,庆都感赤龙而生尧。
中西方神话故事的差异
中西方神话故事的差异
华夏神话和埃及、希腊、罗马、北欧神话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区别:
1. 背景和起源:华夏神话源自中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而埃及、希腊、罗马、北欧神话则分别源自埃及、希腊、罗马和北欧地区的古代文化。
2. 神祇体系:华夏神话中的神祇体系相对较为庞大,包括众多的神祇和精灵,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女娲等。
而埃及、希腊、罗马、北欧神话中的神祇体系相对较为有限,每个文化中都有一些主要的神祇,如埃及的拉、希腊的宙斯、罗马的朱庇特、北欧的奥丁等。
3. 神话故事:华夏神话中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和哲学思想展开,如《封神演义》、《山海经》等。
而埃及、希腊、罗马、北欧神话中的故事则与各自文化的历史、神话和英雄传说有关,如埃及的《死者之书》、希腊的《伊利亚特》、罗马的《埃涅阿斯纪》、北欧的《散文埃达》等。
4. 神话主题:华夏神话主要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的关系,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观念。
而埃及、希腊、罗马、北欧神话则更加强调英雄事迹、战争、爱情和命运等主题。
5. 形象特点:华夏神话中的神祇形象多为人形,具有人类的特征和情感。
而埃及神话中的神祇形象多为人身动物头的混合形象,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神祇形象多为人形,北欧神话中的神祇形象则多为巨人、精灵和神兽。
总的来说,华夏神话与埃及、希腊、罗马、北欧神话在起源、神祇体系、故事主题和形象特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信仰和价值观。
从中希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希神话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张雅然摘要:神话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折射,一个记录,通过对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研究对比,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差别的根本。
对中西方神话的进一步分析探究,可以把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可以总结为四条,唯天论与唯命运论、民主与专制、性压抑与性开放、仁义与自由。
唯天论与唯命运论,初步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民主与专制,揭示了长久以来中西方政治结构的构成由来,为什么封建社会能在中国统计达3000多年;性压抑与性开放,昭显了中西方社会对于“性”的看法;仁义与自由,解释了中西方的战争的不同与所出现的英雄的不同。
关键词:神话;命运;民主;法制;性;仁义;自由正文:什么是神话?马克思做过很精彩的阐释:“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神话就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1]。
安特鲁.兰对神话解释为“野蛮人是好奇的,最早科学的模糊冲动已在他们的头脑中起着作用,他渴望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进行解释,并在这种解释中寻找到自己。
”[2]总之神就是人类在蒙昧时期所创造的,对现实客观世界的一种臆想和思想反映,并且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加以不断的丰富和充实。
神的系统看似浪漫和荒诞,其实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通过神可以看到古代人的一些行为准则、风俗道德、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又直接或间接的对后世文化教育、思维想象、组织机构等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中西方神(重点是希腊神)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发展走向,决定的不同的文化。
一、神系的构成中国的神是松散的、含混的、零落的、不成体系的,各个地方、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各自为政、各不相连,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历程,构不成一个完整的类似西方神系的系统。
甚至没一个像宙斯那样的最高主神,仅有一个神的行政管理者玉皇大帝,但他又受重重压力,管理范围仅限定为中央,西天灵山管不着、冥府管不到、诸菩萨管不了。
中西方神话比较与差异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差异比较一神话,是指传说中的神仙和古代神化英雄的故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1、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2、指荒唐的无稽之谈.它是远古初民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与社会(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幻想性故事。
在人类文化史学的研究中,神话具有最独特的位置,这是由神话的这样一些特点决定的:一是古远;二是流传范围广;三是极具艺术魅力.神话在它艺术光环的内核深处,无可替代地蕴藏着历史的真实。
作为民间文学的源头之一,有力的证明了劳动人民从来就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产生都与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话的本质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中西方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二就神话的产生而言,中西方神话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因为原始时代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生产方式极其落后,而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人们渴望从自然界的诸多不可解释的现象中得到慰籍,因而对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和各种生物产生的崇拜和幻想,这就产生了神话。
无论是古希腊神话,还是中国古代的神话,都应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都是人们对自然的原始认识,是把个人与集体利息为一体的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同时也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是人与自然作斗争的真实写照.原始的宗教信仰,给予原始人们必不可少的希望和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战胜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而且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的大脑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而神的形象虽然是他们幻想出来的,但是却是他们自己的理想状态,起到了模范作用,使他们不断追求而不断进步。
在这方面,中西方是没有太大差别的,但是在神话的流传中,中西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神话的保存和流传过程中,由于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较快,文字成熟较早,神话的保存一般采用文字的形势,而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作用却不是用来记载神话,而是作为了诸子百家表达他们哲学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工具。
古代中外神话文化的比较研究
古代中外神话文化的比较研究神话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极具魅力的一部分,它像是一条流淌着历史、民俗、玄想、信仰和审美的奔腾河流,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外神话文化的比较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各种文明的独特之处。
中外神话文化的异同从最广泛的角度来看,中外神话文化之间的异同是非常显眼的。
首先便是相似处: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神话,都包含了人类对大自然、社会、命运等哲学问题的一些奇思妙想,这是神话文化永远的魅力。
再来说不同之处:中西方的神话产生背景、文化背景、意象等各有差异,凸显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且中西方神话文化的内涵和寓意上亦稍有不同。
例如,在中国神话中,有很多主题都跟圆满、道德教化、丰收等等有关,而西方的神话则着重于人性、探索、英雄主义等。
神话文化的意义神话文化不仅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也为人类提供了以信仰为代表的宗教文化。
无论是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的哲学思想,还是西方的天主教等,都与神话文化的传承和演变联系在一起。
此外,神话文化还潜含着人类文化的价值观、认知方式和情感境域,是对人类文化的一种补充和丰富。
神话文化的传承与演变古代中外神话文化积淀了人类的智慧与想象力,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这种文化的传承方式和形式随时代的变迁而更新,技术进步、社会变革、文化交流等都影响了神话文化的演变。
中西方神话文化跨度很大,自然演变的过程中也有着很多类似的经历,如“从神代到人代”的神话转变,如意识深度的形变,一种爱好自由,另一种却热衷于神秘,等等。
总结古代中外神话文化的比较研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探究。
中西方神话文化的异同概述,神话文化的意义展开,再论神话文化的传承与演变,这些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好地发扬神话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将中外神话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更为博大精深的人类文化。
从神化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从神话看中西文化的异同发表刊物:《环球论丛》中国西部十三省、市、区翻译工作者协会主办2007年第5期独撰江伟强摘要:在人类文明中,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诸多异同,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其文化表征首先反映在神话上。
西方文化一样其文化表征也首先反映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上。
中西方神话的最大差异表现在:1、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往往是“神人同形同性”,将神人格化,因而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爱恨情仇神皆有之;而中国神话中的神往往与人有天渊之别,神高高在上,圣达贤明,人渺小低微,只有听命于神。
希腊神话中的神更感性,中国神话中的神更理性。
2、古希腊神话突出个性张扬与英雄主义,中国神话强调包容忍让和实用主义。
3、希腊神话对“性”与“爱”的描写更直接、更暴露,而中国神话对之较含蓄隐晦。
4、希腊神话注重对理想与真理的追求,中国神话注重对人的教化。
中西方神话的这些差异反映在中西方文化里,显示出中西方文化存在诸多不同。
因为神话是文化的源出,它反映出不同民族的趋同。
因此,神话所反映的特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西方民族有崇尚真理、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是和他们的文化背景分不开的,这种文化背景最早又来源于他们的神话故事。
同样,中华民族的“仁爱”和包容忍让精神也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与中国神话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我们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从根源上讲便可以从神话开始。
关键词:神话、中西文化、异同什么是文化呢?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关于文化的概念,有人统计过,至少不下于180多种。
其实,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一种社会活动产物,是一个不断创造发展的过程。
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从广义文化上讲,它的定义可以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
这个总和可以包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风俗、制度、生活方式、知识与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们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
那么,什么是中西文化呢?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中西文化从文化的本质属性上讲应该是相同的,但由于产生的地域与民族不同,因此在表现形式上是有差异的。
从古代神话看中西方价值观对比的例子
从古代神话看中西方价值观对比的例子中西方文化源远流长,各自孕育了独特的价值观念。
而神话故事,则是文化中的瑰宝,能够反映出不同文化对人生、社会和道德的理解。
以下以一些古代神话为例,探究中西方价值观的对比。
中西方神话中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和中国神话中的女娲补天。
在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中,他为了造福人类,窃取了火种并赐予人类。
这个故事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自由、进步和人类权利的重视。
而女娲补天的故事中,则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追求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团结合作。
这两个神话凸显了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的不同侧重点。
在罗马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做“罗马狼哺育罗穆卢斯和雷穆斯”。
这个故事中,两个孩子被遗弃在河边,然后被一只狼发现并抚养长大。
这个故事展示了罗马人民对于家族、忠诚和勇敢的重视。
而在中国神话中,比如《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故事,强调了个人的努力、勇敢和自我超越的思想。
这两个故事展现了中西方文化对家族、个人和荣誉观念的不同理解。
另一个例子是北欧神话中的雷神托尔与中国神话中的祝融。
在雷神托尔的故事中,他勇敢地面对巨人,最终战胜了邪恶的势力。
这个故事突显了北欧文化中个人英雄主义、勇气和勇敢的精神。
而在中国神话中,祝融被视为火神,他的形象象征着火焰的力量和希望。
这个故事中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火的崇拜、积极向上和生命力的追求。
这些例子只是中西方价值观的冰山一角,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文化中的神话都强调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塑造了各种类型的英雄形象,并且对人们的行为和道德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中西方神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对于个人与集体、自由与团结、个人努力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同。
这种差异源于历史、地理、宗教和哲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中西方价值观的对比,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文化的不同,增进文化交流与对话。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学会包容与尊重不同的价值观,以丰富多元的方式看待和解释这个世界。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教学提纲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
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
总的来说,前人主要从内容、思想观念、民族文化等方面对中西神话进行了比较。
1、内容上差异性(1)中国神话注重对女神的赞颂,西方神话中则是男性受到特别的尊崇。
高红樱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中认为:在人类起源上,中国的神话中说,女神女娲造人,独立创造了人类,之后炼五色石补天,除恶龙,逐猛兽,填塞洪水,使民众重新安居乐业。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表彰自己的功劳,也不炫耀自己的声誉,因而被尊为“功劳上达九天,下及黄泉”的慈爱、谦逊、伟大的人类母亲。
此外,“精卫添海”的神话中,炎帝之女女娃被水淹死,化做一只精卫鸟,衔西山树枝、石子以填东海,表达了中国女子改造自然的渴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希腊神话则把创造人类的功劳归于男神普罗米修斯,所造之人也仅仅是男人,没有女人。
而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却是宙斯为惩罚男人由众神拼凑出来的。
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战争和死亡。
希腊神话中明显的反映的是扬男抑女的思想。
(2)中国和西方关于诸神诞生的神话有巨大的差异。
陈素萍在《浅谈中国上古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异同》一文中谈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大多是因感生受孕而出生,如关于颛顼的出生是“瑶光之星如蜺,惯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关于少昊出生据记载是“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女狄吞水中月精而生夏禹,姜嫄感巨人足印而生周人始祖后稷,庆都感赤龙而生尧。
浅析中西方神话故事人物塑造的差异及其原因
浅析中西方神话故事人物塑造的差异及其原因中西方神话故事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形式,因此在人物塑造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方神话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外貌、性格、角色定位和刻画方式等方面出发,分析中西方神话故事人物塑造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首先,中西方神话故事人物塑造在外貌上存在差异。
中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取自人类形象,特点是人身兽首,如中国神话中的蚩尤、共工等。
而西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则多为人类,没有兽首的特征。
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中西方神话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不同所致。
中国神话中融合了动物崇拜的思想,认为动物具有一定的神性,赋予了动物人的特征,以表达一种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理念。
而西方神话则更加注重人的形象,以人类为中心。
其次,在性格塑造上,中西方神话故事也存在差异。
中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威武、勇猛的性格特点,如中国神话中的妲己、孟婆等。
这种性格塑造强调了人物的英勇和强大,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勇武精神的价值观相契合。
西方神话故事则更注重人物的智慧、机智和勇敢,如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阿喀琉斯等。
这种性格塑造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对于个人才智和勇气的重视。
再次,在角色定位上,中西方神话故事存在差异。
中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往往是神仙、仙人、妖怪等超自然的存在,他们在故事中扮演神权、道德的象征角色。
如中国神话中的王母、观音菩萨等。
这种角色定位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仙信仰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而西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则更具有普遍性,不仅包括神话中的神与神、神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冲突,还包括普通人对于命运的探索和挑战。
这种角色定位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于个体意识和自由意志的追求。
最后,在人物的刻画方式上,中西方神话故事也存在差异。
中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往往以象征性的方式来刻画,强调人物的形象意义,如中国神话中的女娲、哪吒等。
这种刻画方式旨在表达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人与道德的关系,以更加深入的方式来反映中国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从中西方神话众神形象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神话众神形象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人类最早的故事往往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
神话是由古代先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神话是文化的积淀,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方式。
本文将对比中西方神的形象,以此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关键字:神话文化精神价值引言神话反映了原始人对宇宙、人类本身的思考及解释。
神话不仅仅是先民们的艺术创作,每一个神话故事都体现了先民们的心理,体现了那时的文化,并且这些文化思维一代影响一代。
正是因为中西方神话中体现的不同的文化及精神价值,才导致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而中西方神话的不同特色,形成了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社会。
在中西方神话对比这方面,国内学者研究不在少数,不乏有见地独到者,不乏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但都太过混杂,不够全面具体。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描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以中西方神话为依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介绍。
一、中西方精神文化对比1.1等级差异与平等《太平御览》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於縆泥中于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
”这一则故事不仅说明了人们的由来,又说明了人自古就有贵贱之分,富贵的就是由黄土捏成的人,而贫贱的则是由縆泥捏成的人。
而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聪慧而睿智,知道天神的种子蕴藏在泥土中,于是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湿调和起来,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
为了给这泥人以生命,他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将它们封进人的胸膛里。
由此可知,中西方神话中的人都是由泥土造成,而在东方,由于女娲制作过程的精细与粗糙,而导致人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在西方神话中,并未提及这种差异。
因此,东方自古以来都有贵贱之分,尤其在封建社会,这种高低贵贱现象更盛,而西方则是平等的,无贵贱之分。
1.2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神话中的神缺少血缘关系,但中国形成了一种家国组织关系,远古的神乃至后来的王后国君,都是“子民”的家长,他们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把他们组织成为一个群体,从而“家”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
中西神话对比
中西神话对比主讲:高超中西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他们有着微妙的联系,不仅表现在文字,图象等,还表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及生活环境。
我们组主要讨论中西方文化领域中神话方面的差别。
中国神话体系与西方神话体系中国神话体系不但有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神话,中原神话等,还有许多道家佛家宗教神话,少数民族神话(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纳西族创世神话《人祖利恩》、壮族神话《布洛陀与妹六甲》、彝族神话《人类和石头的战争》、《开天辟地》苗族的金银铸日月神话,瑶族的《射太阳》、布依族的《王姜射日》等等)西方神话体系中,最重要的几个代表性神话便是: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和日耳曼神话,凯尔特. 宗教神话---圣经神话.1-中国古典神话(1)中国神话的历史如果我们对神话的范围作广义的理解,除了远古的神话传说之外,把历代文人所创作的有关神、鬼、怪的故事,即志怪小说,也包括在内,那么数量就非常之多,优秀的作品也颇不少。
干宝所作的《搜神记》《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2)中国神话的特点a.神话与历史难以分开。
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的历史,部分地根据传说,而传说和神话是交结在一起的。
如伏羲、神农、黄帝、夏禹这些古代的英雄和领袖,既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也是神话中的重要角色。
b.歌颂劳动创造。
这一类的神话故事多得很,如燧人钻木取火,伏羲仿蜘蛛网而造打鱼捕兽的网、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夏禹治水,等等。
c.赞美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
鲧和禹相继治水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d.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种。
“三王墓”是个例子。
会铸剑的干将被楚王杀害,其子赤比立志报仇,为此自刎,好让别人持他的头去见楚王,乘机把楚王杀掉。
e.赞美对真正爱情的追求。
“牛郎织女”肯定是最古老的恋爱故事中的一篇。
f.劝善惩恶。
2-古希腊神话关于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的总汇中西神话存在明显的差异,大致有以下几点:中西历史的差异:西方神话各体系大多比较集中统一,围绕一个中心(比如希腊神话便是围绕奥林匹斯诸神层层展开),有着内容集中完整,系统化程度非常高等特点.主神,作为最高领导的神的地位明确清楚.而中国神话零碎混乱,各个体系之间相互渗透影响,虽然有过整合的试图(比如将天界分为几个方位,将佛教的佛祖与道家的玉皇大帝以及其他体系中的众神融合在一个体系中),但给人的印象,仍然是各体系主神之间关系地位混乱矛盾.这大概与中西方的历史有关.虽然西方有过几次统一,但时间通常很短,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虽然相似,但没有真正进行民族大融合,而在神话形成的最初,各个文化体系的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而之后也没能有融合的条件.所以西方各个神话体系基本脉络分明,各自清楚.而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时间比分裂状态要长,这就决定了中国大地上的各种文化与民族必然会进行一些程度上的融合.而事实上,汉族作为中国最大的一个民族,很大程度上是各族人的融合而成.在大多数的统一时间里,不论是统治者的需要,还是历史的必然,总之神话传说在不断产生,各个神话之间不断冲突而又在寻找解决冲突的出口,斗争与妥协交替.于是各个神话体系在有意无意之间产生了一些联系,却又无法很有条理的融合成一个体系.神话中神与人的关系差异:西方神话中的神们,大多数的神格(大概除了宗教神话中的完美万能的创世者)几乎与人一样,喜怒哀乐爱恨情丑毫不逊色于人类,除了力量之外,他们的生活情感就如人类.神们有着各种欲望,并由这些欲望支配他们做出许多事情,神与人之间的感情交集平常无忌.中国神话中的神们,往往具有人类认为的高尚道德,不食人间烟火,崇高圣洁.诸神们的种种行为动机不是了满足个人私欲,而是为了民族集体利益.他们是人类理想中的最高境界,具有人类向往的一种精神境界,他们不但在力量上超越人类,更多的是修养与思想境界上超过人类.神们与人有着严格的界限,不允许有爱情集.中西文化不同:西方神话(特别是圣经神话)强调对人类的审判——不是以人类的角度判断善恶,而是用否信仰他们的标准去看,服从的是善,忤逆的是恶,于是要惩罚不信仰的人。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鲁迅先生给神话的定义是:“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由此可见,神话皆是由人所造,不同的地域对人们的认识和感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神话也会不同。
中西方的神话无论从神的形象,价值取向还是民族精神等方面来看,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国神话讲究天人合一,注重集体主义,尚“和”。
而与之对应的,西方神话讲究物我二分,注重个人主义,尚“争”。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西方的神话故事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神话有许许多多与历史挂钩的人物,尧舜禹皆是。
尧帝崇尚节俭,他住茅屋,吃糙米,食野菜,着麻衣。
舜平易近人,能以身作则,他历山耕田且与人谦让。
传舜居地三年,则成村落,人们都愿意与他为邻生活。
而大禹治水的故事更为人津津乐道,他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风历雨,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从这些人物形象来看,中国神话里的人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牺牲。
虽每个人物故事各有不同,但形象大同小异,缺乏个性与真实性,将人神化且放在群体利益之中。
这与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分不开,而后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
这些人物的品德也与儒家的思想相吻合,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道德的约束与培养。
在西方神话中则是将神人化,一个神有人的优点和缺点,甚至他们的缺点比人还多。
在希腊神话中,男人多是好色之徒,而女人多有妒忌之心。
宙斯好色,他喜欢神殿里的倒水侍女海伦,而海伦与特洛伊的王子伊相恋。
当海伦知道太阳神阿波罗和智慧女神雅典娜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时候,她去报信被抓。
宙斯迁怒于伊,却被伊的面貌吸引而把伊捉到宙斯神殿为他倒水。
而赫拉妒忌伊的美丽,设计让海伦与伊逃走,最后海伦为伊挡了宙斯的箭而死,赫拉也愤怒地将伊变成了水瓶,这变是水瓶座的由来。
这个故事表现的就是最具权威的男神和女神的缺点,强调了他们注重个人感受,需要与欲望。
从而反映了西方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特点,肯定了自然更肯定人性,突出了个体,物我二分,这就与中国文化的群体精神和天人合一形成了鲜明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神话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逐渐形成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
这些都可以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中看出点滴,当然,神话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所以我们从神话中也就能看到中西方人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不同了。
首先由于在塑造神话英雄的过程中,中西方就有所不同,希腊神话中的神具有人的形态、人的性格、人的情感。
古希腊人是按照人的形象创造神的。
他们把神和英雄看作是最美丽、最健壮、最聪明和最有力量的人。
无论是在赫希俄德的《神谱》和荷马的《伊利亚特》,还是后来悲剧作家的作品中,希腊诸神,尤其是主要的神祗,已经历了相当彻底的“人化”。
神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有吃喝、恋爱、生育等生活需要,品性有的正直、勇敢,有的奸诈、胆怯。
而在中国的神话里,要想成为神话里的英雄,必须要比常人跟优秀的品行,若没有感天动地的惊人之举,那便不能称之为神了。
这对于我这样一个看中国神话长大的少年来说,一开始看希腊神话是比较难理解的。
作为众神之王的宙斯居然行为不检,惹下一身风流债,也给自己惹下祸端,不过他倒是化身正义正义,他对人类的统治也是公正不偏的。
当人们行善无恶时,土地就农产丰收,牛羊成群,鱼虾丰富;当人们做了恶事时,则天灾人祸将铺天盖地而来。
中国神话中的英雄,大都神通广大,舍己为人,黄帝,尧舜禹,伏羲什么的,自然不必细说了。
这应该是中国自古以来严格的等级制度所使然,神自然要高于凡人,而对于神明,自然不敢又有丝毫不好的言论了。
当人类向他们
看过去的时候,只会仰面向上,顶礼膜拜,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恭不敬。
感情虽不是人类所特有的,但却是生存的根本意义所在,尽管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期人们的态度有所不同,尤其是爱情。
这在《希腊神话》和中国古代神话中都有所体现。
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虽然有善有恶,结果有好有坏,但是人人平等,不管贫富怎样,神通大小,都有权利去追寻自己的爱情,当然,这也许成为了某些大神行为不检点的理由,不过凡事都有两面,这不能强求。
反观中国大神们,因为不食人间烟火,自然少了爱情的浪漫,不过早期的爱情倒是不太苛求门当户,男尊女卑,比如伏羲和女娲就有一段结婚繁衍人类的神话。
不过到后期神话中,就太多规矩束缚,徒增好多悲剧了,牛郎织女什么的。
对神话的研究,看其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情节,其实也是从神话中看生活,虽然离现今很遥远,不过也能追根溯源,观其一角了。
信息自动化1106 20113569 唐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