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房出血临床诊疗指南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为了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根据《省卫生厅单病种质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前房积血的护理查房

02
糖皮质激素
为了减轻炎症反应和防止再出血,医生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滴眼液或口服给药。
03
降眼压药物
如果前房积血导致眼压升高,医生可能会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噻吗洛尔
、布林佐胺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滴眼液或口服给药,以降低眼压并减
少对视神经的损害。
正确使用眼药水方法指导
眼球表面血管扩张,导 致眼部充血发红。
前房积血体征
通过裂隙灯检查,可见 前房内液平面或积血块 ,积血量大时可充满整
个前房。
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超声检查
01
B型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眼球的切面图像,对前房积血的诊断和定
位具有重要价值。
前房角镜检查
02
可以观察前房角的结构和积血情况,有助于判断出血的来源和
程度。
密切监测眼压
定期监测眼压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眼压 升高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
PART 05
病情观察与记录要求
视力变化监测
定期检查视力
使用标准视力表或电子视 力测试仪进行视力检查, 记录患者视力变化情况。
观察瞳孔反应
注意瞳孔大小、对光反射 等变化,以评估视神经功 能。
询问患者感受
了解患者是否有视力模糊 、视野缺损等主观感受,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
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
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如积血量、眼 压、视力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 计划。
确定护理重点
针对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如疼痛、 眼压升高等,确定护理重点并采取相 应的护理措施。
安排护理时间
根据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护理需求,合 理安排护理时间,确保患者得到及时 有效的护理。
眼科诊疗指南

眼科诊疗指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规律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 高血管弹性,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和糖尿病。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脑
出血。
高危人群筛查与监测
高血压筛查
定期检查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 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
糖尿病筛查
定期检查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 糖尿病引起的脑出血。
公众教育
开展脑出血防治知识讲座、健康咨询 等活动,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 和服务,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 保健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流程
根据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02
诊疗技术
影像学检查
01
02
03CBiblioteka 扫描显示脑出血的部位、范围 和程度,帮助判断病因和 制定治疗方案。
MRI检查
提供更细致的脑组织图像 ,有助于判断脑出血的原 因和预后。
DSA检查
显示脑血管结构和病变, 帮助诊断脑血管疾病。
按出血部位分类:基底节区出 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 脑出血等。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出血发病率高,每年新发病例 约180万,其中50%以上死亡, 存活者中约30%遗留严重残疾。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 、饮酒、肥胖等。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中老年患者,突发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考虑脑出血 可能。
血管疾病筛查
检查血管健康状况,预防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出血 。
急性期救治与转运规范
01
02
03
眼耳鼻喉临床路径

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一、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J34.2)。
行鼻中隔矫正术(ICD-9-CM-3:21.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鼻塞/鼻出血/头痛。
2.体征:鼻中隔偏曲。
3.辅助检查:内镜或CT检查。
有明显症状和鼻中隔偏曲体征者可予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有明显症状并有典型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矫正术。
(四)标准住院日≤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4.2鼻中隔偏曲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鼻功能测试。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5.必要时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
2.检查和清理术腔。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愈合较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中的应用效果龙克琴【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el-closure glaucoma,PACG)围术期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恩施州中心医院眼科中心2008年1月~2011年2月白内障合并PACG住院患者211例(232眼),随机分为实验组(116例,130眼)和对照组(95例,10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规范进行护理,实验组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指导,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前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前房深度、视力指标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心理及行为干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前焦虑程度,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复发率.%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 in cataract with primary angel-closure glaucoma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Methods 211 cases (232 ey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control hospital of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January 2008 to February 2011,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with standard, 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given CNP,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before operation were lower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traocular pressure,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nd eyesight indicators were improved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fter treatment (P < 0.05).Nursing satisfactio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xperiment (P < 0.01).There were distinc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in hospital expenses, average hospital days, the complication rate and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Conclusion Using CNP in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nursing care quality, lower preoperative anxiety level before operation, and reduce the medical cost, inpatient days and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 in cataract with PACG.【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3(010)009【总页数】4页(P130-132,135)【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效果【作者】龙克琴【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眼科中心,湖北恩施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白内障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已成为人类第一致盲疾病。
最新眼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

1、老年性白内障概述老年性白内障即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指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
由于其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以往习惯称之为老年性白内障。
本病的发生与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1.皮质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混浊自周边部浅皮质开始,逐渐向中心部扩展,占据大部分皮质区。
根据其临床发展过程及表现形式,皮质性白内障可分为4期:初发期、进展期、成熟期和过熟期.(1)初发期最早期的改变是在靠周边部前后囊膜下,出现辐轮状排列的透明水隙或水疱.水隙或水疱主要是由于晶状体上皮细胞泵转运系统失常导致液体在晶状体内积聚所致.液体积聚可使晶状体纤维呈放射状或板层分离。
在前者,液体可沿晶状体纤维方向扩展,形成典型的楔形混浊,底边位于晶状体赤道部,尖端指向瞳孔区中央。
散瞳检查在后照或直接弥散照射下,呈典型的辐轮状外观。
这种辐轮状混浊最初可位于皮质表浅部位,然后向深部扩展,各层次间可互相重叠掩映,终于以晶状体全面灰白色混浊取代辐轮状混浊外观,代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入进展期阶段。
(2)进展期晶状体纤维水肿和纤维间液体的不断增加,使晶状体发生膨胀,厚度增加,因此也被称作膨胀期。
一方面因以混浊为背景的囊膜张力增加而呈现绢丝样反光;另一方面,由于膨胀的结果而使前房变浅。
后者在一个有青光眼体质的患者,很容易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但并非所有皮质性白内障患者都要经历膨胀期发展过程。
即使有,其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个体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不一定都会诱发青光眼发作。
这一阶段患者主要症状为视力逐渐减退,有时伴有眩光感,偶有单眼复视者。
由于尚有一部分皮质是透明的,因此虹膜新月影投照试验是阳性。
(3)成熟期这一阶段以晶状体全部混浊为其特点. 裂隙灯检查仅能看到前面有限深度的皮质,呈无结构的白色混浊状态•此时虹膜新月影投照试验转为阴性。
晶状体纤维经历了水肿、变性、膜破裂等一系列病理过程,最终以晶状体纤维崩溃,失去正常形态为结局•至成熟期阶段,晶状体囊膜尚能保持原有的韧性和张力,此后逐渐向变性发展。
眼科临床诊疗指南

一、睑内翻【归纳】睑内翻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地址异常。
睑内翻和倒睫常同时存在。
睑内翻分为三类:1.先天性睑内翻常有于婴幼儿,大多由于内眦赘皮、睑缘部轮匝肌过散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所致。
若是婴幼儿较胖,鼻梁发育欠饱满,可引起下睑内翻。
2,痉挛性睑内翻多发生于下睑,常有于老年人,是由于下睑缩肌无力,眶隔和下睑皮肤废弛失去管束眼睑轮匝肌的缩短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边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
3,瘢痕性睑内翻上、下睑均可发生。
由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缩短所致。
最主若是由沙眼引起。
其他,结膜烧伤、结膜天疱疮等病此后也可发生。
【临床表现】1.先天性睑内翻常为双侧,痉挛性和瘢痕性睑内翻可为单侧。
1 患眼有畏光、呜咽、刺痛、眼睑痉挛等症状。
2 睑板特别是睑缘部睑板向眼球方向卷曲。
3 倒睫摩擦角膜,角膜上皮可零散,荧光素洋溢性着染。
如继发感染,可发展为角膜溃疡。
4 ,如长远不愈,角膜可发生再生血管,并失去透明性,致使视力阻拦。
【诊疗要点】依照眼睑改变和倒睫能够诊疗。
【治疗方案及原则】1.先天性睑内翻随年龄增添可自行消失,不用急于手术。
若是患儿已5? 6 岁,睫毛依旧内翻,严重刺激角膜致使呜咽增添时,可考虑行穹隆部 - 眼睑皮肤穿线术治疗。
2,痉挛性睑内翻可手术切除节余的废弛皮肤和切断部分眼轮匝肌纤维。
如有结膜炎症,应加以控制。
3,瘢痕性睑内翻必定手术治疗,可采用睑板楔形切除术或睑板切断术。
4术前术后应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滴眼,术后应用头孢呋辛钠静滴QD*5天, 5 天拆线。
二、慢性泪囊炎【归纳】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拥堵,致使泪液潴留于泪囊内,伴发细繭感染所致。
常有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常有于中老年女性。
其发病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相关。
【临床表现】1.泪溢,并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2,挤压泪囊区有分泌物溢出,该区可有局部肿胀、轻度压痛或无明显压痛;汨小管拥堵者有时可扪及囊性肿物,即黏液性囊肿。
胸外科创伤性血胸临床诊疗指南

胸外科创伤性血胸临床诊疗指南【概述】胸膜腔积血称为血胸。
血胸来源于:①心脏或大血管损伤出血.量多而猛烈,大多数伤员死于现场,仅少数得以转送救治。
②肋间动、静脉或胸廓内动、静城岀血,因其来源于体循环,压力较高,出血不易自然停止,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和凝固性血胸,往往需开胸手术止血。
③肺组织破裂出血,因肺动脉压力低,仅为体循环的1/4-1/5,加之肺受压萎陷,肺内的循环血量比正常时明显减少,这些都有利于自然止血。
但较大的肺内血管出血,仍需手术止血。
④气管或食管破裂所致出血,此类损伤造成的血胸如不及时处理,常易造成感染而成为脓胸。
血胸按胸腔内积血的多少以及出血的速度不同,而引起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急性大量失血可引起血容量迅速减少,心排量降低,产生失血性休克,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大量血液积聚胸腔,可压迫肺脏,产生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血液流人胸腔,由于心、肺和膈肌的活动而脱去纤维蛋白,故血液多不凝固。
如出血迅速且量较大,去纤维蛋白作用不完全,仍可形成凝固性血胸。
凝固性血胸或胸腔内积血如不及时清除,易引起细菌感染,形成脓胸。
【临床表现】1.小量血胸指胸腔积皿在500ml以下,立位X线胸席可见肋膈角变钝,液面不超过膈顶。
小量血胸在平卧位X 线检查时难以发现,而CT检查可更清楚的显示。
临床上多无内岀血的症状和体征。
2.中量血胸指胸腔积血在500〜1500ml, X线胸片见积液达肩胛角平面。
由于失血引起的血容量减少,心排量降低,患者可出现内出血症状,而色苍白,呼吸困难,脉细而弱,血压下降,检查发现伤侧呼吸运动减弱。
下胸部叩诊呈浊首,呼吸首明显减弱。
3.大量血胸指胸腔积血在1500ml以上,X线胸片可见胸腔积液超过肺门平面甚至充满整个胸腔。
除因大量失血引起血容量迅速减少,产生失血性休克外,尚因大量积血压迫肺使肺萎陷,而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患者有较严重的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的表现,休克症状严重。
检查可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5.17•【文号】卫办医政发[2011]74号•【施行日期】2011.05.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国办发〔2011〕8号)中有关要求,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我部继续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裂伤、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等眼科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工作实际,依照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文件,指导各试点医院制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报我部医政司。
请从卫生部网站下载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胡鹏、张文宝电话:************、68792730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附件: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附件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期标准

人身损害受伤人员“三期”参考标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及鉴定机构评定标准综合分析)各地市诊疗收费标准多样化,未对医疗费设定标准。
各地市司法及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化,此“三期”标准尺度相对较宽。
在人伤理赔工作过程中,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从严的原则灵活处理。
一、定义1误工期误工期,是指人体损伤后,接受医疗及功能康复,不能参加一般工作、学习、活动的时间。
2营养期营养期(亦称营养补偿期),是指人体损伤后,需要补充必需的营养物质,以提高治疗质量或者加速损伤康复的时间。
3 护理期护理期(亦称护理陪护期),是指人体损伤后,在医疗或者功能康复期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帮助的时间。
二、标准1头部损伤1.1 头皮损伤1.1.1 头皮擦挫伤头皮擦挫伤:休息1-15日,无需营养(如挫伤严重,住院者可酌情考虑住院期间的营养费),无需护理。
1.1.2 皮下血肿:血肿范围位于头皮内休息7-15日,无需营养,无需护理。
帽状腱膜下血肿:血肿弥散于帽腱状膜下层,出血可迅速扩散,有的可使头部明显变形。
休息15-60日,营养7日,护理1-7日。
骨膜下血肿:休息7-30日,营养7日, 无需护理。
帽状腱膜下血肿需穿刺抽血:休息30-60日,营养15日,护理1-15日。
1.1.3 头皮裂伤钝器创口长度<6cm或者锐器创口长度<8cm:休息15-30日,营养1-7日,护理1-7日。
钝器创口长度≥6cm或者锐器创口长度≥8cm:休息15-60日,营养7-15日,护理1-7日。
1.1.4 头皮撕脱伤撕脱面积<20cm2:休息15-30日,营养1-7日,护理1-7日。
撕脱面积≥20cm2:休息30-60日,营养7-15日,护理7-15日。
撕脱面积≥25%伴失血性休克:休息90-120日,营养60日,护理30-90日。
2 颅脑损失2.1 颅骨骨折2.1.1 颅盖骨骨折非手术治疗:休息30-60日,营养15-30日,护理15日。
白内障临床路径(新疆·2019)

白内障临床路径(新疆·2019)一、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确诊白内障患者(ICD10:H26.901;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 ))。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及症状:渐进性视力下降2.体征:晶状体不同位置混浊,眼底模糊,红光反射暗淡。
3.辅助检查提示玻璃体及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诊断明确2.患眼矫正视力低于0.53.患者及家属有手术意愿(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白内障ICD10:H26.901疾病编码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果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即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标准住院日为3-5天(指工作日,不包含节假日、周末)。
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选择路径。
后附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六)参考费用标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平均全程参考费用标准控制在0.9万元内。
其他类型白内障依据其复杂程度增加相应的检查及手术费用。
(七)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1-2天(指工作日,不包含节假日、双休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生化全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抗体(2)心电图、胸片(3)普通视力检查、眼压、泪道冲洗(4)检影验光、眼A/B超+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Master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眼底照相。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UBM(发现可疑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脱位的患者必须完成)、眼眶CT、眼前段照相、OCT (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区)、角膜地形图。
3.患者及家属签署以下同意书:病重或病危通知书(70岁以上者)、手术同意书、高值耗材使用同意书。
同期实施小梁切除与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同期实施小梁切除与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吴燕肖建江沈秋杰(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江苏宜兴214221)〔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24-5584-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4.118第一作者:吴燕(1976-),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眼科方面的临床研究。
白内障与青光眼合并出现在临床并不少见,对本病的治疗以往曾主要采取先针对青光眼进行降眼压的治疗,待眼压得到控制后再手术治疗白内障。
这种治疗方法存在治疗周期长、患者痛苦大、经济负担重等弊端〔1〕;同时由于青光眼的存在,白内障手术难度增加,更易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
因此目前临床主要采取白内障与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案,笔者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 )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评价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PACG 31例(33眼)。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制定的《中国青光眼临床工作指南(2007)》中PACG 的诊断标准〔2〕,同时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关于白内障的诊断标准〔3〕。
本组患者中男14例(15只眼),女17例(18只眼),年龄60 84〔平均(72.2ʃ10.9)〕岁。
其中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13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20只眼)。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根据晶状体混浊度分类系统Ⅲ(LOCS Ⅲ)晶状体混浊分级记录法,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Ⅰ级9眼,Ⅱ级14眼,Ⅲ级20眼。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3d ,所有患者无不能支持手术的禁忌证。
1.2治疗方法给予白内障标准术前准备,手术前1h 予以散瞳,静滴20%甘露醇250ml 用于控制眼压。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诊疗指南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诊疗指南【概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在无眼部继发因素的情况下,周边部虹膜机械性堵塞前房角,房水外流受阻而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临床表现】1.多见于40?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见,情绪波动者易发2.患眼一般具有眼轴短、角膜小、前房浅、前房角窄、晶状体厚等解剖特征。
3.患眼常为远视眼4.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双眼可先后发病。
【临床表现】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 )临床前期:可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家族史,或对侧眼曾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眼前房浅、前房角窄,屈光度与对侧眼相似。
患者可无任何不适。
(2 )前驱期:出现阵发性视物模糊、虹视、患侧头痛、眼眶痛、鼻根酸胀等症状。
眼压升高。
眼部可有轻度充血或不充血,角膜轻度雾状水肿,瞳孔可稍扩大,对光反射迟钝。
前房角部分关闭。
休息后可缓解,除浅前房外多无永久性损害。
可反复多次发作。
(3)急性期:眼压急剧升高。
表现为剧烈头痛、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患眼出现虹视,视力急剧下降。
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前房角关闭,虹膜脱色素;房水可有浑浊,甚至出现絮状渗出物;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常呈竖椭圆形,可有局限性瞳孔缘后粘连;如可见眼底,可发现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视乳头水肿或出血。
(4)缓解期:急性期经过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视力可部分或全部恢复;球结膜充血减退,角膜恢复透明,但角膜后可有色素性沉着物;前房角大部分或全部幵放,但可发现周边部虹膜前粘连;虹膜呈现扇形萎缩,色素脱失;瞳孔无法恢复正常形态和大小;晶状体可有青光眼斑。
(五)慢性期:急性期未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可转为慢性期。
眼压下降,但未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球结膜可充血或不充血,角膜透明或轻度雾状水肿,前房角部分关闭,周边部虹膜前粘连,视乳头出现凹陷扩大、盘沿变窄和萎缩等青光眼性改变,视力下降,视野出现青光眼性缺损。
妇科疾病临床路径汇总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D25.900 子宫平滑肌瘤疾 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3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 X 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 腔 CT 或 MRI 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 卫办医发〔2015〕43 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4 天。 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或全身麻 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子宫腺肌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子宫腺肌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
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1),行全子宫
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和《妇产科学(第 9 版)》 (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年)。
糖、凝血功能、血型、 或经阴道行子宫切除术
合麻醉下经腹腔镜或经
感染性疾病筛查
□ 手术野皮肤准备
开腹或经阴道行子宫切
□ 宫颈 TCT 或巴氏涂片 □ 备血
优质护理对行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应用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对行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行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应用效果。
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60例在我院进行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分析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行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应用优质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翼状胬肉;优质护理;应用效果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疾病,主要由于受到外界的刺激,继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
翼状胬肉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的一种赘生组织,在侵犯角膜后逐渐增大,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覆盖瞳孔,进而影响患者的视力。
翼状胬肉常见于户外劳动者,农民、渔民发病较多,临床研究表明可能与风尘、烟雾等慢性刺激有关[1]。
本次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行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应用效果,详细内容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60例在我院进行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4~79岁,平均(56.4±2.3)岁,病眼共53只;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5~78岁,平均(55.9±2.9)岁,病眼共54只。
临床症状表现为异物感、视力下降,眼睑区球结膜增生,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关于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在我院进行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房出血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外伤性前房出血通常是由眼球钝挫伤引起的虹膜根部或睫状体损伤,使出血进入前房所致。
复发性出血更为严重,预后不良。
’
【临床表现】
1.常有钝物打击眼球史。
2.视力显著下降。
3.压可升髙或降低。
如有继发性青光眼,则患眼剧痛,并可有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4前房出血不完全充满前房,则出现红色血性液平面。
当前房出血长时间不吸收合并顽固的继发性青光眼时,会引起角膜血染。
有少数病例在原发性出血后3〜5天会发生继发性出血,通常继发性出血量大,更易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
【诊断要点】
1.眼部钝伤史。
1前房积存不同程度的红色血性液平面,或凝血块,或“黑球”。
可发生继发性青光眼。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支持治疗及药物治疗 (1)制活动。
⑵头部抬高30。
必要时行实验室检查,除外与止、凝血相关的疾患。
滴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滴用睫状肌麻痹剂。
应用止血剂,注射用血凝酶原性出血吸收后仍应限制活动,直至伤后7天,以防出血复发。
前房积血的手术处理 (1)房刺术:前房穿刺术对于前房游离积血几乎没有必要,而对于全部凝固的积血又很难奏效,只适用于那些前房存有不凝成分、眼压极高、光感消失、如进行复杂操作吋能冉发出血的受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