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院地貌学知识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内营力: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如地壳运动和岩浆运动。
外营力:来自地球外部的造貌营力,主要来自太阳能和重力。如流水、风、波浪、冰川、冻融、地下水、重力、人类的作用等。
内力为主、外力为辅;总体平衡,时空不等;同时出现,彼此消长;内力暴烈而不常显示;外力缓和而一如既往。
四大过程: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两类动力:内营力、外营力
动力的三个层次:物理化学、生物、人类
五种主要的外动力:重力、流水、冰川、风力、波浪潮汐近岸流
考点一@戴维斯“侵蚀旋回学说”
以对湿润气候区的研究为基础
假设:
•原始地貌是单一的平原;
• 该平原因地壳迅速抬升,达到一定高度后,地壳长期稳定。(原因:只有地壳上升,才能使河谷纵剖面高于平衡剖面,造成下蚀条件;地壳上升后稳定,即以后的地貌是由外力过程形成的,使问题便于分析);
• 外力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湿润气候环境)
流域地貌的演化要先后经历4个阶段:
幼年期(Youth):V形谷;地貌演化速度快;河流下切侵蚀加强,纵比降加大,出现许多跌水,瀑布,没有冲积平原,分水岭宽广且平坦,没有被分割;河谷不断加深;——平坦的地面逐渐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壮年期(Maturity):早期:V形谷;开始出现冲积平原;分水岭形态尖锐;河床上出现砂和砾石堆积;流域地形起伏达到最大;河谷停止加深;——崇山峻岭,高山深谷;
后期:河谷变得宽浅;连续狭窄的冲积平原;分水岭被逐渐侵蚀,变得浑圆;地形起伏趋于减少;沉积物发育,冲积平原逐渐展宽;河流变得弯曲;——低山丘陵老年期(Old Age):准平原形成;少数抗蚀能力强的岩石形成侵蚀残丘;河谷展宽,河流蜿蜒崎岖,冲积平原宽广,多发育牛轭湖相沉积——波状起伏
回春期(Rejuvenation):在河流的老年期,如果地壳再次抬升,导致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切将形成新的侵蚀阶段,即回春期,这时候,河谷表现出一些幼年期的特征,但老年期的形态依然明显(返老还童)
这种回春现象可以发生在侵蚀旋回的任何阶段,而不必等到完成一个完整的侵蚀旋回之后才发生
导致河流发生加速下切的因素有:1构造抬升2侵蚀基准面降低3流量增加
侵蚀旋回理论的不完善之处:
冰期-间冰期海平面的升降作用可以使许多地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回春作用。
在过去几百万年间的气候变化,可以使温带地区的坡面过程发生剧烈的变化。
只有在那些自然环境变化长期稳定的地区,如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南美洲,才有可能发生理想状态的侵蚀旋回。
第二章坡地地貌
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两个阶段:一是坡地物质风化和岩石破裂并具备大量松散物质;二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或风化碎屑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迁移而形成各种坡地地貌。
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崩塌——形成条件:地形条件(坡度、坡地相对高度)、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震因素、人为因素。
滑坡——影响因素:地下水、地表水、斜坡岩石结构特性、地震、人为影响
土屑蠕动
坡面侵蚀
坡积裙
考点二@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对应类型)和发育条件
(一)定义: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
厚度:达到的深度几十厘米到1~2百米
剖面形态:(自上而下发育)
(二)风化壳的发育阶段(类型)
元素性质活泼、惰性不一
1 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岩屑型风化壳)
2 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
•化学风化的早期阶段
(硅铝-碳酸盐和硅铝-硫酸盐型风化壳)
•化学风化的中期阶段
(硅铝粘土型或高岭土型风化壳)
•化学风化的晚期阶段
(铁铝风化壳或砖红壤型风化壳)
影响风化壳形成的外因很多。首先是大地构造单元。在构造稳定的平坦地形条件下,风化壳形成的速度大于侵蚀速度,有利于形成深厚的风化壳;相反,在年轻的褶皱带,新构造运动剧烈,地形起伏大,坡陡谷深地区的风化壳一般较浅薄。其次是生物气候条件。同一种岩石在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具有地带性特点的风化壳。在干旱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微弱,甚至像方解石、石膏这样极易风化的矿物,在风化壳中也积聚起来,形成的风化壳较为浅薄。而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强烈,风化壳中几乎无原生矿物,形成的风化壳也较深厚。再次是时间因素,同一种岩石在同样的生物气候条件下,由于风化作用的持续时间不同,形成的风化壳类型和特点也不一样。
考点三@崩塌、倒石堆;坡积物
一、崩塌作用方式:山崩、坍(塌)岸、散落
崩塌的分类
1)根据坡地的组成物质:崩积物崩塌、表层风化物崩塌、沉积物崩塌、基岩崩塌
2)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散落型崩塌、滑动型崩塌、流动型崩塌
崩塌形成的条件
•地貌(形)条件:坡度、相对高度、悬空、坡角被淘蚀
•地质条件:岩性结构松散、结构面发育
•气候条件: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震(触发)因素:
•人为(触发)因素:砍伐森林、开挖坡角
二、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岩屑堆)。
它的规模大小不等,一般不超过几百平方米,有时也能形成面积达十多万平方米的巨大倒石堆。
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有时好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成带状。
倒石堆的表面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岩屑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很大关系,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
倒石堆下部基岩一般是由不同角度线段组成的斜坡。在坡脚处,地面近于水平,崩塌的岩屑停积在这里,这段近于水平的地面称为倒石堆的基底;往上部去,由于基岩斜坡逐渐增大,倒石堆开始发育的时候,岩屑不会在这里堆积,常是崩落岩屑发源地,称为基坡。
随着基坡上的岩屑崩塌,基坡就不断后退,原来陡峭的基坡坡度变缓,倒石堆不断增长,其顶点逐渐向上移动,被倒石堆埋藏的下部不再被破坏。如上部基坡仍不断崩塌,则坡度进一步变缓。按此方式发展,基坡坡度从下往上就逐渐变小,呈一上凸形的剖面线。
倒石堆碎屑颗粒大小混杂,没有明显的排列层序。总的来说,一般较大的岩块可以滚落到倒石堆的边缘部位才停积下来,而一些较小的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的顶部。
当倒石堆进一步发展时,山坡坡度也就愈益变得平缓,崩塌作用也逐渐减弱,崩塌的碎屑也变小。所以倒石堆发育的后期,其表面堆积的则是比较细的岩屑。从垂直剖面上看,较粗大的岩屑分布在倒石堆的下部,向上逐渐变细。
三、面状水流是由许多小股水流组成的,他们无固定流路,在这种水流作用下,可使坡面降低,成为坡面流水侵蚀。被侵蚀的物质堆积在坡脚处,称为坡积物。它们围绕坡地边缘分布,形似衣裙的花边,称坡积裙。
考点四@沟谷发育的四种类型
沟谷的发育完全是一种外动力过程。
按照沟谷的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分为细沟、切沟、冲沟、坳沟四种类型。
细沟是线状流水作用在松散土层构成的平坦地面上形成的沟谷,其规模小、深度浅、形态不稳定。
切沟是指流水作用形成的细沟继续发展成为具明显沟缘,纵剖面与山坡坡面不完全吻合,规模较大的侵蚀沟。沟床受组成岩石差异影响,或大块石砾阻塞,可形成阶梯状陡坎。不是每个细沟都可以发育成切沟。
冲沟是一种较大的、有间歇性水流活动的长条状谷地,由切沟发展而来。
冲沟与切沟区别:1.大小 2.纵剖面。冲沟是活动性侵蚀形态,最活跃的是沟头,溯源侵蚀,沟头会向地势高处发展。
坳沟是由侵蚀而成的宽而浅的干沟。冲沟发育到一定程度,向源侵蚀和下蚀减弱,不再加深谷底,纵剖面坡度平缓,沟床上有沉积物覆盖,而沟坡愈来愈变得平缓,不再有明显的沟缘。坳沟的形成标志着沟谷发育已进入衰亡阶段,其沟底已辟为农田。
第三章河流地貌
河流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进行侵蚀,形成各种沟谷地貌,被侵蚀的物质沿沟谷向下游搬运并堆积,形成河漫滩、冲积扇和三角洲等堆积地貌。凡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称河流地貌。
河流流水作用
横向环流和涡旋流
河流侵蚀作用——冲蚀作用、磨蚀作用、溶蚀作用;下切侵蚀、侧方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