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导学案

合集下载

《观沧海》导学案学生用

《观沧海》导学案学生用
(5)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里,。
(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甚。以,。
3.《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凉见称。
二、朗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出不妥之处并纠正。
2.全班齐பைடு நூலகம்,讲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充满豪情壮志诵读。
【合作学习】:
一、整体感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出诗意。
《观沧海》导学案教师用
执笔:王建根审核:初三语文组
授课人:授课时间:姓名:班级:小组:
课题:《观沧海》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重点】
1.品味《观沧海》这首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古诗。
【知识链接】
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作者的心情:心情愉快,自信乐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更加强烈,
【整理学案】
背景:打完胜仗登高望海
心情:自信乐观雄心勃勃
物象:大海高山树木百草日月星汉
意境:充满生机气吞乾坤
情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

学生用导学案

学生用导学案

语文课学案(学生专用)班级:姓名:课题:《马说》第一课时学案编号:20178223学习目标:1、读通,读顺,读懂文章内容。

2、积累文言词语。

模块学习流程学法指导第一模块自主学习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

一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读(或大声朗读或默读)边读边在书上标注读不准的字。

2、写一写,练一练(互批)祗( ) 骈( ) 一食( )或尽粟( ) 一石 ( )食马者( ) 才美不外见( ) 其真无马邪( )补充:二读:读通句子1.指名朗读(叫号)学生点评2.对学:完成学习内容,展示讲解(一)解释加点词语:⑴骈.死于槽枥之间()⑵不以千里称.也()⑶一食或.尽粟一石()⑷食.不饱()(二)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 )才美/不外见 ( )食之不能尽其材?()(三)古今异义策之不以其道古义()今义()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今义()才美不外见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食食马者()食不饱()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曰()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之骈死于槽枥之间()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通句子知识链接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唐宋八大家:“韩柳”:韩愈 柳宗元“三苏”: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说”是我国古代托物寓意的一种议论体裁,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即谈马、论马。

我们学过《爱莲说》5.词类活用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 三读: 读懂文意 组长带领学生合作完成,选择汇报人汇报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
用用2023年秋修订)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文回顾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以下课文:
- 《阅读是一扇窗》
- 《咕噜咕噜旋转球》
- 《传说中的圣地赛》
-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
- 《琥珀》
-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科普知识、传说故事、夏令营活动等。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重点
以下是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内容:
1. 《阅读是一扇窗》: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学会做读书笔记。

2. 《咕噜咕噜旋转球》:认识中国的古代传统玩具旋转球。

3. 《传说中的圣地赛》:了解中国的传说故事,学会运用描写
方法。

4.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像,提高图像分
辨能力。

5. 《琥珀》: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学会进行写作讨论。

6.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学会阅读公告和告示,了解农
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

研究任务
1. 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重点内容。

2. 完成课后练,检验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 写好读书笔记和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4.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第二单元导学案
(接下去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导学案(学生用)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导学案(学生用)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2、把握本文的行文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

【快乐链接】1、关于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刚察县以南,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略呈椭圆形,面积4636平方公里。

环湖周长为360公里。

湖水平均深度约为19米,最深处为28.7米。

湖面海拔为3196米。

1975年建立达56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1997年晋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名鲜海或仙海。

直到北魏以后才改称青海。

青海湖水中含大量氯化钠和硫酸镁等无机盐,清澈透明,但不宜饮用,湖中盛产湟鱼,又名裸鲤,肉肥而嫩,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分布着五个美丽的岛屿:鸟岛、海心山、三块石、砂岛和海西皮其中鸟岛和海心山岛是青海湖著名的旅游胜地。

鸟岛是青海湖最有名的岛。

坐落于青海湖西部布哈河河口附近,形如蝌蚪。

鸟岛原名海西山,也称“蛋岛”,与不远处的海西皮都是鸟类栖息地。

鸟岛高出湖面7.6米,面积仅有0.27平方公里。

栖鸟类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数以10万计。

每年春天各种候鸟从南方飞来,产卵、孵化,到9~10月份,再向南飞迁。

鸟岛秀丽的风光和奇特的禽鸟生活,吸引了大批游人,使鸟岛成为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海心山岛面积约0.46平方公里。

高出湖面约30米。

岛上怪石嶙峋,林木茂盛,风光秀丽。

相传古时岛上产龙驹,又名“龙驹岛”。

现在的鸟岛也包括了海心山岛。

青海湖四面高山环抱。

北面为雄伟壮丽的大通山,东面为巍峨高峻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连绵的海南山,西面是4000~5000米的橡皮山。

山下是茫茫无垠的大草原,一直延伸到青海湖畔。

青海湖处于青海湖盆地的最低处,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人为污染,青海湖面积逐渐缩小,水质渐差,需大力加以保护。

2、关于作者冯君莉,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让学生学会使用导学案

让学生学会使用导学案

教师根据 内容特点 , 通过设置新情境 、 问题 , 新 或通过变
式训练 ( 如拓展 阅读 ) ,使学生对 已掌握 的知识进 行有效迁 移, 了解知识 的联系 , 发展思维能力 。同时 , 学生通过训练 , 获 得反馈 信息 , 及时矫正 补救 , 促使学 生建构 系统 、 面 、 全 科学

知课文 ,看 自己预 习时的理解是否 正确和到位 , 再准备进行交流 、 汇报。
3交流 展 示 .

自主学 习是 用好导 学案 的前提
课堂上 ,当出现学生都不能解 决 的 问 题 ,或 者 是 出现 许 多 想 解 决
的问 题 时 , 师 的点 拨 、 纳 、 选 , 教 归 筛 是 发 挥 教 师 组 织 、主 导 作 用 的有 利 时 机 。 对 各 小 组 存 在 的 共 性 问题 , 针 围绕重点 、 难点及易错点 , 教师精选
5拓展 升 华 ,
着导学案 上的问题看 书 , 并标 出 自己尚存 的疑 问; 带着 自己 的理解 和问题走进课 堂 , 以便在接下来 的课堂教学 中同学之 间进行讨论交 流、 相互启发 、 取长补短 , 从而逐步掌握 正确的
自学方法 , 高 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提
2 立 “ 前预 习检 查 记 录 制 ” 建 课
二、 课前预 习是 用好导 学 案的保 证
课前预习阶段是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既能充 分体现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 又是实现“ 主体先行” 的关键环节 。 由于学案导学还处 于刚刚起步 阶段 , 学生对导学案 的认 识与使用还有一段适应过渡期 。因此 , 教师要做好学前引导 ,
并对 学 习方 法 进 行适 当 的指 导 。 1 习方 法 的指 导 . 预

鸿门宴 导学案 学生用

鸿门宴  导学案 学生用

《鸿门宴》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一、识记司马迁及《史记》,了解背景二、诵读课文,初知大意三、研读第一段【活动过程】一、上网或利用手中资料,了解司马迁、《史记》和“鸿门宴”的背景。

完成下面填空。

1.走近作者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朝代)著名家、家、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2、《史记》: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写作而成。

全书共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52 6500字。

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到三千年间的历史,开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史记》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合称为“前四史”,与司马光的《》并称为“史学双璧”。

《史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

”(注释a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b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c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d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e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2.背景资料“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二、检查预习(结合课下注解完成)1.熟读全文(扫清生字障碍)欲王()关中飨()士卒为()击破沛军崤()山好()美姬()鲰()生说()我曰熟与君少长()奉卮()酒为寿从百余骑()戮()力而攻秦范增数()目项王樊哙()举所佩玉玦()交戟()之卫士瞋()目视项王目眦()尽裂按剑而跽()沛公之参乘()赐之彘()肩切而啖()之如恐不胜()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道芷()阳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模板导学目标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研究以下数学知识和技能:-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术语- 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进行计算- 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情境-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导学内容1. 数的认识- 什么是数?- 数的分类:整数、小数、分数等- 数的表达方式:阿拉伯数字、汉字等2. 数的比较和排序- 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数的排序:由小到大、由大到小3. 数的计算- 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算式的书写和解答- 乘法和除法:运算符、算式的书写和解答4. 数的应用- 数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时间、长度、重量等- 数的问题解决:绘图、推理、分析等导学活动1. 数的观察- 带着问题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数,记录下来。

- 分享观察到的数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数的比较游戏- 按照老师的指示,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练。

3. 数的计算练- 分组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老师会提供一些实际情景的问题。

4. 数的应用实践- 按照老师的指示,解决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导学作业根据导学活动中的练和实践,完成以下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计算题。

2. 回答老师提供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家庭作业: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编写一个关于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总结回顾本节数学课上,我们研究了数的基本概念、比较和排序、计算,以及数的应用。

通过导学活动和练,我们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继续努力,掌握更多有趣有用的数学知识。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包身工导学案(学生用)

包身工导学案(学生用)

《包身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2、了解作者如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学习重点】1、探究作者在描写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2、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一、背景知识和文学常识(见点金训练和石室金匮)二、梳理探究:包身工的一天1、包身工的一天,以时间为顺序,主要写了哪几个片断?通过这几个片断,从哪几个方面反映包身工的遭遇?2、作者全方位地细致反映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目的是什么?3、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是怎样在“面”铺开的基础上进行“点”的穿插的?明确: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们一天的生活状况。

它所用的手法是“点面结合”。

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

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

“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

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1)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2)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3)由于吸收了廉价劳动力的滋养,日本纱厂的包身工制度有很大的发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4)作者是如何预言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向的?三、重点句段赏析1、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之间,已经很迟钝了。

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请问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钟)2、粥菜?是不可能有的。

导学案模板(学生版)

导学案模板(学生版)

高桥新区中心学校导学案班级组名姓名课题:7、傅雷家书两则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习课后重点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整体感知两封家书中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3、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4、理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教学重点】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一、课前预学1.第一封信中,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2.说说傅雷给儿子写这两封信的缘由和目的分别是什么?3.依据课文话傅雷,请用下列句式写话:读着这些语句:“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我感觉傅雷是一个严谨勤奋治学的学者;读着这些语句“”,感觉傅雷是一个的中国人;读着这些语句“九年级上语文学科第二单元第7课第 1 页。

”,我感觉傅雷是一个多么的父亲;读着这些语句“”,我感觉傅雷是一个多么。

二.课中导学1.请你选择自己最欣赏的语句进行赏析,并试着用恰当的朗读语气来表现傅雷形象。

如:“我是过来人……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读得慢一些,加点字读得重一些,读出无比心疼、体贴入微的语气。

)2.领略哲理,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如:“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②“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③“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的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情怀。

”三、课后研学读了两封信,你觉得傅雷最终希望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理解“坚强”的含义)九年级上语文学科第二单元第7课第 2 页。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篇1上学期,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通过不断教研和实践,对“导学案”的使用已由最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初尝甜头,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

除此之外,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

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原先的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

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导学案能“用活”教材“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总之,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小学音乐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音乐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音乐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一、导学目标
研究并掌握以下内容:
- 了解音乐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 分辨主旋律和伴奏;
- 学会用简单的乐器伴奏;
- 能够通过歌曲、舞蹈等形式表达感情。

二、导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 制作一份关于“什么是音乐”的小小问卷,询问同学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

2. 研究内容:
-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音乐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弦、音色等。

- 与学生一起听录音并分辨主旋律和伴奏,通过听觉辨别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 分小组活动,提供简单的乐器如手拍、口哨等,学生模仿伴
奏的节奏,与主旋律形成合奏。

3. 拓展活动:
-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活动,选择一首熟悉的歌曲,自行安排合
唱的曲调和伴奏。

- 学生自由发挥,以歌曲、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绪。

三、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同学们对音乐的定义和基本要素有了更深
入的理解,能够分辨主旋律和伴奏,在合奏过程中也能运用简单的
乐器进行伴奏。

通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绪,同学们不仅培养了音
乐的欣赏能力,还提高了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四、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用自己的方式演唱或演奏,并思考在演唱或演奏过程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绪。

有效使用导学案,学生个性得发展

有效使用导学案,学生个性得发展

有效使用导学案,学生个性得发展“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用“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

但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导学案”的作用、发挥导学案本身的价值尤为重要。

如何有效使用导学案,下面就半年的实践谈谈体会。

一、课前自主学习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认真预习新课,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自主学习,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新授课之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合作探究展示借助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所以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

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

导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小学地理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地理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地理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一、研究目标
1.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理解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本节课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 大地的形状和运动;
2. 大洲、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3. 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三、研究步骤
1. 观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使用地球仪等教具进行实物观察。

2. 研究:研究大洲、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通过地图和图片等资料进行研究。

3. 理解:理解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原理。

通过讲解和图表进行理解。

4. 讨论:与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
和感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重要知识和能力,并与同学们分享。

四、研究反思
回答以下问题:
1. 你对地球形状和运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 你能说出几个大洲和海洋的名称?
3. 你知道什么是气候和季节变化吗?
4. 你觉得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5. 在本课中你有什么新收获和困惑吗?
五、课后作业
完成以下任务:
1. 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出至少五个大洲和五个海洋的位置;
2. 调查并记录当地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3. 阅读一篇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文章,书写读后感。

六、参考资料
1. 《小学地理教材》
2. 地球仪、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
3. 互联网资源。

小学信息技术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目标
本次导学旨在帮助同学们掌握以下内容:
- 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
- 认识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研究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词汇。

活动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1. 请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什么是信息技术。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2. 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些信息技术的例子,例如电脑、手机、
互联网等。

同学们尝试将这些例子和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联系起来。

活动二:信息技术的应用
1. 请同学们思考并写下三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例子。

例如使用手机打电话、使用电脑做作业等。

2. 请同学们和旁边的同学分享他们的例子。

让每个同学都有机
会听到不同的观点和例子。

活动三:信息技术词汇
1. 老师给同学们分发一份信息技术词汇表。

2. 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使用这些词汇造句。

可以互相帮助和讨论。

3. 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句子,并解释词汇的意思。

总结
通过本次导学,希望同学们对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它。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勇于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 注意:此份模板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蜀道难导学案(学生用)1

蜀道难导学案(学生用)1
3.李白(701-762)字,号,唐时期的著名主义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
【练习案】——及时反思,归纳提升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B.可以横绝峨眉巅C.地崩山摧壮士死 D.可怜飞燕倚新妆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及常识中的空缺部分。
.“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写的《归园田居》中有“,池鱼思故渊。”用鸟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情;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表达了蜀道艰难、行程孤独之情;杜甫在《登高》中抒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寄寓了飘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
5.李白浪漫主义诗句欣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生用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生用

《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2、培养朗读、翻译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与《伤仲永》对比,体会“开卷有益”的主旨,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质疑: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字词释义句子翻译自4、5、6组开始提出问题,其他小组帮忙解决。

开心贴士:文言翻译五字法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如果再简洁一些,还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知识补充1、通假字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博士:古义:今义:今义:见往事耳见:古义:往事:古义:今义:今义:3、特殊句式(1)倒装句(2)反问句二、探究文本速读课文,分层次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找出文章中与它相关的语句。

3、孙权劝说是很有方法的,他劝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劝呢?4、你们了解鲁肃吗?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5、吕蒙学有所成,他自己高不高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里该用什么语气读?6、情景重现:各小组请用自己的话根据对人物的理解把文章内容情景重现,注意语气与人物身份及性格。

三、拓展延伸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努力学习,终于学有所成,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前面学习过的课文中还有没有与学习这个话题有关的文章呢?你能把这两篇文章结合起来谈谈你的感受吗?四、课堂总结:。

小学美术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美术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美术导学案(学生用)模板一、课程名称:美术课二、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和形状的表现技巧2.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3. 基本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使用方法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艺术品或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示范不同线条和形状的绘画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铅笔、彩色笔等工具,在纸上练画出不同线条和形状。

4. 色彩研究:讲解基本的色彩理论,包括主色、辅色等概念,示范色彩的混合和运用方法。

5. 创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创作主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线条、形状和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6.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想法和感受。

五、评价方式:1.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包括线条的准确性、形状的多样性和色彩运用的恰当性等方面。

2. 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 美术教材和教具:提供合适的美术教材和教具,如绘图纸、铅笔、彩色笔等。

2. 艺术品图片:准备一些经典的艺术品图片,用于导入课程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1.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操作和创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需要注意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3. 在展示与评价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欣赏,营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

以上就是本节美术课的导学案模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总结规律】
1、试着独立完成:
2、比一比,看谁做得快。

(1)
(2)
(3)1.25化成分数应该是多少?
5、从上面的几道题中,你发现小数化成分数有什么简便方法?化成分数后要注意什么?
尝试练习: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么把分数化成小数?
【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1、把0.25化分数时,因为0.25是( )小数,所
以就在1后面写( )个0作( ),把0.25
去掉小数点作( ),最后是( )
2 、把11000
7化小数时,整数部分不变,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1后面有几个0,就在分子中从( )起,
向( )数出( )位,点上( )结果( )。

3、下面的分数与小数互化是否正确?
0.5 = 105 ( ) 10
7 = 0.7 ( ) 1.07 = 11007 ( )1100
21 = 0.21 ( ) 4、把下面的小数和与它相等的分数用线连起来
【整理学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其他收
获吗?
【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 第1、2、3、4、5题,在书上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