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
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013c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d.png)
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5篇)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篇1一看题抓关键二精准锁定原文三仔细比对四准确判断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篇21.偷换概念:将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概念的修饰语位置发生调换—范围/对象2.张冠李戴:转换文意弄错对象--(比如文中是张三生病了,答案是李四生病了)3.无中生有:本没有的东西捏造出来—曲解文意(比如A比B重要一类的)4.因果错误:逻辑问题(局间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5.以偏概全:程度范围:全/都/一定/非常/可能/也许/绝对(推断词)时间词语:已经/将要指代词语:之/此/其/这/那(指代有误) 否定词语:没有/没/无/拒绝/妨碍6.混淆是非: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7.混淆时间:已然未然—混淆时态8.混淆条件概括文本关键词:首先,其次,然后,最后意义,必要性,类型,手段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篇31论点:(中心点+分论点)2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3论证:(过程)--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篇4(一)问题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类*的基本模式是:*通常以某种现象或话题开篇,该现象或话题可能涉及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接着,针对此现象或话题展开分析讨论,找出其存在或产生的根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议论型: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得出结论这类*的基本模式是:在*开始,作者列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用所掌握的论据对此观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三)立论型:提出观点——表示赞同——论证观点驳论型:提出观点——发表异议——驳斥观点——建立观点——论证观点这类*的基本模式是:在*开始提出一种时下比较流行的观点或者现象,接着作者阐述自己对此现象或者观点的看法。
在阐述自己看法的同时,作者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赞成或反对。
如果作者持赞成态度,就直接对它加以论证;如果持反对态度的话,则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充分论据证明。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bbb9e3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2.png)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1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明确考纲要求。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圈划选项信息源。
在作答过程中先用铅笔在原文找出选项信息源,并做标记。
4、将选项与选项信息源做比较。
比较点多为:1)句意逻辑是否一致。
2)表意范围是否发生扩大或缩小。
3)是否发生张冠李戴。
4)是否绝对。
5)是否无中生有。
5、有效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
2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1 思路:阅读论述类文本时一定要联系语境,其次要画出要点以便提高做题效率,最后要对自己画出的要点进行筛选领悟。
2 规范解答:点题.分条(很重要,防止遗漏关键点,提高老师对你的印象分。
).升华(由小我到大我,由小家到大家,由家庭到社会等等。
)3 举例解答:连自己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最可怕,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这句话如何理解?(08江苏卷)理解:1.要珍惜自己生命,珍惜他人生命。
2.反对崇尚武力.滥用暴力。
3.李逵破坏性太大,有警醒作用。
(3点全部由斜体得出)3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
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 .基本.大致.最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4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方法1 剔除文本中做论据的文字,概括段意论述类文本重在阐述观点和事理,为了阐明观点事理,就会引用一些资料,列举一些事例。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7372615a417866fb84a8e7f.png)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编辑:峰命题特征一、观点鳞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容的直接转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迂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題("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槪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类型题拓展]抓住关键词要注意:h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作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髙的词, 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202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答题技巧
![202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e90c4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4.png)
202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答题技巧202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是指在阅读一篇包含观点、论证或事实陈述的文章后,通过选项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类题型对于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就能有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202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的答题技巧。
一、理解文章主旨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主旨。
阅读文章的首段和尾段以及标题,了解文章的整体架构和核心论点。
这有助于把握文章的重心和作者的观点。
在回答客观题时,要始终围绕主旨进行答题,避免被细节或次要论点所迷惑。
二、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对于答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往往能够用来解答问题,而关键句则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细节。
在考试时,在回顾选项之前,可以将问题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划出或圈出来,以便帮助理解和筛选选项。
三、注意段落结构和逻辑关系一篇文章往往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了解和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脉络和条理,并在回答客观题时准确选择答案。
例如,段落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对比关系等,这些关系对于推理和归纳出正确答案非常重要。
四、注意修饰语和副词修饰语和副词在文本中起到限定和修饰的作用,对于回答一些具体细节的问题非常有用。
例如,"全部"、"大部分"、"有时"、"或许"等修饰语可以帮助确定某个观点的程度或频率。
在答题时,要注意这些修饰语和副词的含义,以便在选项中找到与之匹配的词语。
五、注意常识和常见知识有些客观题可能涉及到常识和常见知识,而不仅仅是对文章的理解。
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积累和熟悉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以便在答题时能够准确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例如,关于历史人物、科学原理等的问题可能需要考生了解相关的知识。
总结起来,要想提高202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的答题准确性,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把握段落结构和逻辑关系,注意修饰语和副词,以及提前积累常识和常见知识。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论证方法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论证方法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5ef80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f.png)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论证方法答题模板
以下是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论证方法的答题模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常见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更具有权威性。
3.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两种观点、事物或行为,强调其中一种的优越性或不足,使论证更加鲜明。
4.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论证更加生动、易于理解。
二、答题模板
1. 确定论点: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是解题的基础。
2. 找出论据:分析文章中使用了哪些论据,包括事实、数据、名言等。
3. 判断论证方法:根据论据的类型和特点,判断文章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4. 分析作用:针对每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在论证中的作用。
例如,举例论证可以增强说服力,道理论证可以深化论证等。
5. 归纳总结:综合上述分析,总结出文章的整体论证思路和逻辑结构。
三、注意事项
1. 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避免主观臆断。
2. 重视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避免断章取义。
3. 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冗长啰嗦。
4. 注意审题和答题的规范性,避免答非所问或偏离主题。
通过以上答题模板和注意事项,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指要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指要](https://img.taocdn.com/s3/m/aba1d6e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2.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指要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每一张高考卷上都会出的题目,可是这种题目难倒了不少人,很多人都在这篇文章上错了,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的相关资料。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11、读通读懂原文。
许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这种题型的时候,只关注后边的题目,而不读全文,时间久了,基本功没训练出来,往往在这一环节满盘皆输。
最开始的训练,必须按步骤走,熟练以后,在考场才能游刃有余。
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
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
关键词语主要包括:(1)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2)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主要是表程度、数量、范围、特征、功能的副词,如“目前”“将”“部分”“全部”“大概”“也许”“可能”“最……”“除……之外”等);。
(3)有指代意义的词,如“其”“这”“如此”“与此相反”等。
关键语句则主要包括表示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的过渡句以及结论句。
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
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
有时对应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进行仔细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
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要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
同时还要弄清对应句与上下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关系,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
即弄清点与面的关系,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
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
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增减,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变为了必然性,预见性变为了现实性,将来时变为了完成时等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948069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3.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论述类文本主要是以议论为主,阐述作者观点,说道明理的文体样式。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备知识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1)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2)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3)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4)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1)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四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四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01419b56529647d2728525a.png)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四技巧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点。
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在第一卷中出现。
做选择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一般来说不是很难。
但是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如何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文章,希望大家看过后都能有所收获。
技巧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或新观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
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因此”“但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时”“全”“将”“基本上”“已经”“也许”“可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有时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
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技巧二:紧扣语境,把握内涵要准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暗示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话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或承前或启后省略了相关内容。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意义。
因此,阅读中要对这类词语慎重考虑。
可采用如下方法: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句子有如下几种: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二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8ffdc5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e.png)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高考是每个学子所经历的重要阶段,而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考试中的重要一环。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论述类文本阅读可能是他们备考中的一大难题。
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对于备战高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文本理解、逻辑分析和论述思路三个方面来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文本理解文本理解是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目的基础。
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
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文本中的关键词文本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作者表达思想的核心。
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将关键词标记出来,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论述。
2. 理清文本的结构文本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论述和结论,有时还会包括论据和例证。
要对文本的结构有清晰的把握,了解作者的论述逻辑和重点。
3. 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至关重要。
要通过全面的文本理解来把握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以便于后续的论述和分析。
二、逻辑分析1. 分析论证的合理性在文本中,作者会通过论据和例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要对这些论据和例证进行分析,看其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说服力。
2. 分辨因果关系文本中经常会出现因果关系的论证。
要通过逻辑分析来分辨因果关系的真伪,看其是否真正成立。
3. 捕捉作者的逻辑思维作者在文本中的论证逻辑通常是有一定的思维模式,要通过逻辑分析来捕捉作者的思维模式,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三、论述思路1. 统一论述的观点在论述时要统一观点,确保整个文段的论述思路是一致的,没有矛盾和歧义。
2. 充分论证在论述时要充分论证,通过提供论据和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3. 清晰逻辑论述时要保持清晰的逻辑,避免跑题和支离破碎的论述思路。
要做到观点清晰、论证有力。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主要包括文本理解、逻辑分析和论述思路三个方面。
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高考中更好地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目,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最新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最新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2033913b4daa58da0114a59.png)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类型题拓展]抓住关键词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作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实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d3661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0.png)
例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 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 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 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 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 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 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 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 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者在选择题中设误的常用手段 2、熟悉在选择题中设置干扰项的常见类型
学习方法
练-析-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论述类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 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 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 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 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设误方法 3、无中生有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 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例3【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
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
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
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
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
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
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640d27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68.png)
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随着考试形式的不断变化,论述类文本答题成为了许多考试的重要部分。
然而,由于论述类文本的复杂性和答题的要求,很多人在答题时面临困难。
以下是一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答题。
1. 仔细阅读文本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本。
这是任何答题技巧的基础。
只有当你充分理解文本中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
在阅读文本时,可以标记出主要内容、关键词和关键句子,以便之后更轻松地回忆。
2. 理清观点在回答论述类文本问题时,往往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此之前,需要理清自己的观点,明确自己的立场。
同时,要注意理性思考,避免情绪化。
在表达观点时,可以结合文本中的信息和事实,以增强自己的论述。
3. 举例论述在回答论述类文本问题时,可以通过举例论述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论述的可信度,而且可以具体化抽象的概念。
同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例子,确保其与文本相关,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注意逻辑性在回答论述类文本问题时,需要注意逻辑性。
答案应该有一定的结构和逻辑性,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避免答案的冗长和拖沓,以免降低答案的可读性。
5. 查漏补缺最后,在回答论述类文本问题时,需要仔细检查自己的答案,查漏补缺。
在检查答案时,可以重读问题和文本,以确保答案完整、准确和清晰。
同时,还可以检查语法和拼写错误,以确保答案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总之,论述类文本答题需要充分理解文本、理清观点、举例论述、注意逻辑性、查漏补缺。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答题,取得好成绩。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https://img.taocdn.com/s3/m/c01a67c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60.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一、读懂文本方法1、掌握论述类文本常识2、标清段数。
3、概括段意。
(1)抓关键句。
统摄全篇的句子——论点句、分论点句、过渡句、总结句以及段落中的其他重要语句,一边读,一边标画以把握文脉。
(2)抓重要词语。
①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②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③某些指示代词,④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关键词,⑤含提示信息的词语,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诸如“足以证明”“由此可见”“总而言之”“不难看出”“告诉我们”“因此”等词语,这些词语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论点。
其他如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表示时间、结果的词,某些指示代词,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词,文中反复出现的词等,这些词语,有利于我们对比选项。
(3)理出作论据的句子——论述类文本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论据,另一种是理论论据。
4、理清层次关系。
(1)梳理句间关系要注意的关系类型。
论述类文本的重要句子间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目的、解说、假设等内在关系,分析句间关系要注意把握这些关系类型。
(2)厘清全文论述层次。
论述类文本的论述层次,一般体现在段落关系上,段落间常有总分、递进、并列、因果等逻辑关系。
对全文段落层次的梳理,可以采用画结构图的方式进行。
5、明了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
论点的特点:第一,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从全文来看,论点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而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
第二,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全篇应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来展开议论。
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
论据有两种:①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②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0bd612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61.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考查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设误手段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特别注意的是它的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三、选择题设错陷阱的规律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局部代团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广泛。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别。
重点关注: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重点关注:曾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3e902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7.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一、阅读方法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这里的“读”包括两点: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2.精读文段..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示例: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示例:安徽卷第1题C项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原句: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比对:该项将“基本课题”变换为“全部内容”;所指范围明显扩大了..③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示例a:安徽卷第1题A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比对:原句是“不表达”;选项是“不充分表达”;程度显然是不同的..示例b:江西卷第7题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原句: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比对:原句中的“似乎”变成了选项中的“已经”;性质变了;或然变成了已然..边练边悟用词语比对法看下列选项是否正确打“×”或“√”..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①选项:安徽卷第2题D项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原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比对结果×理由:原句是说“并无很大区别”;选项中成了“有本质差别”..②选项:湖北卷第8题B项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关系..原句: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比对结果:×理由:原句中的“个别”“并不是”等词语在选项中被偷换成了“普遍”“是”;造成了语意错误..国教育出版网③选项:山东卷第6题A项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原句: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比对结果:×理由:选项删去了原句中的“极可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2.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示例①天津卷第6题D项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示例②辽宁卷第1题C项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原句: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比对:原句中用的是“不管……”;选项用“只有……才能……”表述;这既改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边练边悟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之间逻辑关系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①选项四川卷第7题B项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原句: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强加因果;“标新立异”不是取得成就的原因;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吴门画派也没有取得“最高成就”..②选项北京卷第14题A项生命的“神”如果脱离了“形”而独立存在;则形神失调;人体就会产生疾病..原句:神不能脱离形体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没有神的依附就是徒存躯壳..形神和谐是健康的象征;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根据原句;选项中“如果……则……”的假设推导关系不存在..③选项浙江卷第9题D项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原句: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选项中“只有……才能……”的条件关系完全不合原意..3.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示例①辽宁卷第3题D项“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原句: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比对:选项由“审美的环境保护”推出“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的结论是有违作者观点的..原句说保护环境首先要“治理污染”;其次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示例②天津卷第8题C项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适意义..原句: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作为助缘..比对:该项推断与原句中的第二句说法矛盾..边练边悟比对下列选项的推断是否成立..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①选项湖南卷第14题B项生态建筑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用于生态建筑..原句:但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比对结果:不成立理由:选项说法太绝对;既不合文意;也不合常识..②选项四川卷第7题D项人类活动较少的北极上空大气中的汞浓度最低..原句:汞很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空气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发生沉降;并在当地食物链生物体内聚积..由于汞的这种属性;它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性污染物;是除了温室气体外唯一一种对全球范围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比对结果:不成立理由:推断不合事理;属臆想..二、审题、答题1.审题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④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2.答题答题步骤有三:读、找、比..①读..通读全文;借助关键词语、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为做题作准备..②找..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准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确定下一步比对的内容..③比对..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反之是错误选项..边练边悟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意思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①选项:天津卷第7题B项“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原句: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都”说法绝对..原句说“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自我实现”..选项中说的“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是有条件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的;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能获得..②选项: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提高知名度;为经济发展带来效益..文化本身成了产业;因此下海经商的文人中有些被称为“儒商”..原句:改革开放后;许多文人下海经商;其中有人因此被冠以“儒商”的雅号..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般泾渭分明了..再接下来;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虽然文化本身不能赚钱;可是当地的文化资源;却能够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提供机会;从而带来经济效益..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强加因果..③选项:臧克家的三代一诗富有巨大的张力;使得这首诗时间跨度长;跳跃性大..原句:诗在时间上的跳跃;使诗富有巨大的张力..臧克家的三代一诗只有21个字;却既写出了一个农民的一生;又写出了农民的世世代代..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颠倒因果关系..。
(论述类 文学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论述类 文学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9fad0c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6.png)
◆ ◆ ◆ ◆ ◆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 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 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 ’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一、阅读方法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
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
这里的“读”包括两点: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
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
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方法: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示例:(安徽卷第1题C项)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原句: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比对:该项将“基本课题”变换为“全部内容”,所指范围明显扩大了。
③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示例a:(安徽卷第1题A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比对:原句是“不表达”,选项是“不充分表达”,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示例b:(江西卷第7题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原句: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
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比对:原句中的“似乎”变成了选项中的“已经”,性质变了,或然变成了已然。
【边练边悟】用词语比对法看下列选项是否正确(打“×”或“√”)。
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
①选项:(安徽卷第2题D项)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原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
【比对结果】 (×)理由:原句是说“并无很大区别”,选项中成了“有本质差别”。
②选项:(湖北卷第8题B项)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关系。
原句: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
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比对结果:(×)理由:原句中的“个别”“并不是”等词语在选项中被偷换成了“普遍”“是”,造成了语意错误。
#国教#育出#版网]③选项:(山东卷第6题A项)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原句: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比对结果:(×)理由:选项删去了原句中的“极可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
2.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示例① (天津卷第6题D项)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
示例②(辽宁卷第1题C项)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原句: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
比对:原句中用的是“不管……”,选项用“只有……才能……”表述,这既改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
【边练边悟】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之间逻辑关系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
①选项(四川卷第7题B项)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
原句: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
……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强加因果,“标新立异”不是取得成就的原因,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吴门画派也没有取得“最高成就”。
②选项(北京卷第14题A项)生命的“神”如果脱离了“形”而独立存在,则形神失调,人体就会产生疾病。
原句:神不能脱离形体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没有神的依附就是徒存躯壳。
形神和谐是健康的象征,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
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根据原句,选项中“如果……则……”的假设推导关系不存在。
③选项(浙江卷第9题D项)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原句: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
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选项中“只有……才能……”的条件关系完全不合原意。
3.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
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示例①(辽宁卷第3题D项)“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原句: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
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
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
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比对:选项由“审美的环境保护”推出“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的结论是有违作者观点的。
原句说保护环境首先要“治理污染”,其次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
示例②(天津卷第8题C项)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适意义。
原句: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作为助缘。
比对:该项推断与原句中的第二句说法矛盾。
【边练边悟】比对下列选项的推断是否成立。
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①选项(湖南卷第14题B项)生态建筑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用于生态建筑。
原句:但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
比对结果:不成立理由:选项说法太绝对,既不合文意,也不合常识。
②选项(四川卷第7题D项)人类活动较少的北极上空大气中的汞浓度最低。
原句:汞很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空气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
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发生沉降,并在当地食物链生物体内聚积。
由于汞的这种属性,它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性污染物,是除了温室气体外唯一一种对全球范围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
比对结果:不成立理由:推断不合事理,属臆想。
二、审题、答题1.审题(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
④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
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
(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
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
2.答题答题步骤有三:读、找、比。
①读。
通读全文,借助关键词语、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为做题作准备。
②找。
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准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确定下一步比对的内容。
③比(对)。
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反之是错误选项。
【边练边悟】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意思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
①选项:(天津卷第7题B项)“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