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话本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中文系 古代文学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一代文人之为 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
话 本
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 小
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
说 更无独创之可言矣。然 与 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 兴起。即以俚语著书, 说
叙述故事,谓之“平 话”,即今所谓“白话 小说”者是也 。
唱 文
—鲁迅《中国小说史 学
略》
★汉代小说观: 一、《汉书·艺文志》
《汉志》(《七略》)的《诸子略》十家,最后一家是小说家,凡著录 小说十五家,一千三百八十篇。小序云:
2、小说其实是一个宽泛的类名,并无统一的文体,记言记事均可,实际包含了议论和叙 事等不同体别。
3、小说题材内容丛杂,杂七杂八什么都有,所以唐人刘知几曾称之为“杂家小说” (《史通》卷六《叙事篇》)。
4、小说内容来源主要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具有浅俗的特点。近史者皆非信史, 多迂诞之言,“虚不可信”,近子者虽亦惯用“近取譬论”的诸子手法,但议论浅薄, “不合大雅”。是“小才小智”的“小道”。
1、自觉虚构故事——对唐传奇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艺术表现技巧——拟人化、夸张、对比等的运用,对后世小说特别是神魔小
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 一记录异闻,其一缀辑琐语也。
鲁迅说:“小说范围,至是乃稍整洁矣。” (《中国小说史略》)但就分类上说 问题很多,名称也大都不妥,较之胡应麟反大有退步之处。最大的问题是不立传奇类, 而把有关的传奇小说集并入异闻,这就和志怪小说混为一谈;至于《大业拾遗记》、 《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这样的单篇传奇作品以及先唐杂传小说《燕丹 子》和《飞燕外传》又都归入杂事,其实它们在文体上和杂事小说大为不同,这就造 成了所谓杂事——也就是胡应麟说的杂录——的混乱。另外,琐语之属有《博物志》、 《述异记》、《酉阳杂俎》、《清异录》等,因为大都是琐言碎语,故另分一类。但 《博物志》、《述异记》、《酉阳杂俎》其实属于志怪小说,应当归于异闻。本来杂 事、异闻都是从内容上划分的,琐语却又从语言形式上划分,这就违背了分类的逻辑 学原则。志怪本是个沿用已久的名称,《总目》弃而别创异闻,也没有必要,未见妥 当。
小說的流變
★中國小說的萌芽期:
一、小說與神話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
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 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 话。……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 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 (鲁迅《中国 小说史略》)
中國古代神話,是中國小說的最初淵源,其中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和一定 個性的人物形象,正是萌芽時期的小說藝術要素,其題材也多為後世小說所 汲取。
★明·胡应麟的小说分类理论
小说家一类,又自分数种:一曰志怪, 《搜神》、《述异》、《宣室》、《酉阳》之类 是也。一曰传奇,《飞燕》、《太真》、《崔 莺》、《霍玉》之类是也。一曰杂录,《世说》、 《语林》、《琐言》、《因话》之类是也。一曰 丛谈,《容斋》、《梦溪》、《东谷》、《道山》 之类是也。一曰辨订,《鼠璞》、《鸡肋》、 《资暇》、《辨疑》之类是也。一曰箴规,《家 训》、《世范》、《劝善》、《省心》之类是也。
◇功能方面:
1、伦理功能,所谓“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2、政治功能,所谓“观风俗,知薄厚”。 3、知识功能,所谓“以广视听”。 4、娱乐审美功能,所谓“游心寓目”。
前两点实际是按照儒家传统观点加给小说的,并非小说所固有,但古人论小说功 能,注意的首先是这种政治伦理功能,前引桓谭、曹植等人是这样,唐刘知几说: “街谈巷议,时有可观,小说卮言,犹贤于己。”(《史通》卷一○《杂述》)也是 这样。而后两点则是小说自身特性品格所自然产生出来的,说到底是和小说文体的特 征密切相关。
二、小說與先秦兩漢散文
先秦兩漢散文從多方面給小說文體的形成提供了藝術經驗。其中,影響 最大者為寫人、敘述故事和政治、軍事方面的抗爭。
三、小說與寓言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一》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二》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 “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
概括起来说,小说文体特征是一小二杂,而小则易杂,杂则必小,小是其“核 心”,所以才称“丛残小语”,“短书小传”,所以刘知几又有“短部小书”(《史 通》卷一六《杂说上》)、“短才小说”(卷一八《杂说下》)之称。小的含义是多 方面的,文字短小琐碎——“小语”也;道理是浅俗的小道理——“小道”也;才气微 小——“小才小智”也;作者大抵是“稗官”也就是小官或“闾里小知者” ——“小 家”。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 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 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 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 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这是现存最早的小说专论,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小说和小说家的概念,并 系统论述了对小说起源、小说作者、小说特性和小说功能的认识,是汉代小 说观的典型概括,成为小说理论的经典。
其實,這是相對應於帝王之道、政教得失等高士文人的話題。所謂的小 說,指的應當是鄉親父老、食衣住行等和自己切身有關的話題罷了。
二、桓谭光武帝时所作《新论》:
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 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同《汉志》比较,桓谭理论的明确点:
☆1、小说的文本体制是“丛残小语”的缀合
所谓“丛残”,鲁迅解释说:“残=残缺=断 片;丛=细的或杂的东西。”
胡应麟在万历十七年(1589)写成《九流绪论》上中下三部(见《九流
绪论引》),编在《少室山房笔丛》。在《九流绪论下》他对小说家作了分 类,这是小说史上明确对文言小说进行分类的第一个记录 。以科学的小说概 念来衡量,丛谈、辨订、箴规三类都不是小说,只能用本不属小说概念范畴 的笔记来称呼。
★纪昀等所编《四库全书总目》分类理论:
☆2、小说在内容方面具有“近取譬论”的表 现特征,就是说为代表的小说概念及观念概括:
◇文体方面:
1、小说的文本体制是“丛残小语”的缀合,即集合若干条琐事连缀成书,所谓“短书小 传”、“短书俗记”。如果把“短书”由竹简的长度引申为文字简短的话,可以概括 为“短书”体制。
话 本
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 小
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
说 更无独创之可言矣。然 与 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 兴起。即以俚语著书, 说
叙述故事,谓之“平 话”,即今所谓“白话 小说”者是也 。
唱 文
—鲁迅《中国小说史 学
略》
★汉代小说观: 一、《汉书·艺文志》
《汉志》(《七略》)的《诸子略》十家,最后一家是小说家,凡著录 小说十五家,一千三百八十篇。小序云:
2、小说其实是一个宽泛的类名,并无统一的文体,记言记事均可,实际包含了议论和叙 事等不同体别。
3、小说题材内容丛杂,杂七杂八什么都有,所以唐人刘知几曾称之为“杂家小说” (《史通》卷六《叙事篇》)。
4、小说内容来源主要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具有浅俗的特点。近史者皆非信史, 多迂诞之言,“虚不可信”,近子者虽亦惯用“近取譬论”的诸子手法,但议论浅薄, “不合大雅”。是“小才小智”的“小道”。
1、自觉虚构故事——对唐传奇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艺术表现技巧——拟人化、夸张、对比等的运用,对后世小说特别是神魔小
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 一记录异闻,其一缀辑琐语也。
鲁迅说:“小说范围,至是乃稍整洁矣。” (《中国小说史略》)但就分类上说 问题很多,名称也大都不妥,较之胡应麟反大有退步之处。最大的问题是不立传奇类, 而把有关的传奇小说集并入异闻,这就和志怪小说混为一谈;至于《大业拾遗记》、 《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这样的单篇传奇作品以及先唐杂传小说《燕丹 子》和《飞燕外传》又都归入杂事,其实它们在文体上和杂事小说大为不同,这就造 成了所谓杂事——也就是胡应麟说的杂录——的混乱。另外,琐语之属有《博物志》、 《述异记》、《酉阳杂俎》、《清异录》等,因为大都是琐言碎语,故另分一类。但 《博物志》、《述异记》、《酉阳杂俎》其实属于志怪小说,应当归于异闻。本来杂 事、异闻都是从内容上划分的,琐语却又从语言形式上划分,这就违背了分类的逻辑 学原则。志怪本是个沿用已久的名称,《总目》弃而别创异闻,也没有必要,未见妥 当。
小說的流變
★中國小說的萌芽期:
一、小說與神話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
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 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 话。……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 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 (鲁迅《中国 小说史略》)
中國古代神話,是中國小說的最初淵源,其中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和一定 個性的人物形象,正是萌芽時期的小說藝術要素,其題材也多為後世小說所 汲取。
★明·胡应麟的小说分类理论
小说家一类,又自分数种:一曰志怪, 《搜神》、《述异》、《宣室》、《酉阳》之类 是也。一曰传奇,《飞燕》、《太真》、《崔 莺》、《霍玉》之类是也。一曰杂录,《世说》、 《语林》、《琐言》、《因话》之类是也。一曰 丛谈,《容斋》、《梦溪》、《东谷》、《道山》 之类是也。一曰辨订,《鼠璞》、《鸡肋》、 《资暇》、《辨疑》之类是也。一曰箴规,《家 训》、《世范》、《劝善》、《省心》之类是也。
◇功能方面:
1、伦理功能,所谓“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2、政治功能,所谓“观风俗,知薄厚”。 3、知识功能,所谓“以广视听”。 4、娱乐审美功能,所谓“游心寓目”。
前两点实际是按照儒家传统观点加给小说的,并非小说所固有,但古人论小说功 能,注意的首先是这种政治伦理功能,前引桓谭、曹植等人是这样,唐刘知几说: “街谈巷议,时有可观,小说卮言,犹贤于己。”(《史通》卷一○《杂述》)也是 这样。而后两点则是小说自身特性品格所自然产生出来的,说到底是和小说文体的特 征密切相关。
二、小說與先秦兩漢散文
先秦兩漢散文從多方面給小說文體的形成提供了藝術經驗。其中,影響 最大者為寫人、敘述故事和政治、軍事方面的抗爭。
三、小說與寓言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一》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二》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 “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
概括起来说,小说文体特征是一小二杂,而小则易杂,杂则必小,小是其“核 心”,所以才称“丛残小语”,“短书小传”,所以刘知几又有“短部小书”(《史 通》卷一六《杂说上》)、“短才小说”(卷一八《杂说下》)之称。小的含义是多 方面的,文字短小琐碎——“小语”也;道理是浅俗的小道理——“小道”也;才气微 小——“小才小智”也;作者大抵是“稗官”也就是小官或“闾里小知者” ——“小 家”。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 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 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 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 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这是现存最早的小说专论,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小说和小说家的概念,并 系统论述了对小说起源、小说作者、小说特性和小说功能的认识,是汉代小 说观的典型概括,成为小说理论的经典。
其實,這是相對應於帝王之道、政教得失等高士文人的話題。所謂的小 說,指的應當是鄉親父老、食衣住行等和自己切身有關的話題罷了。
二、桓谭光武帝时所作《新论》:
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 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同《汉志》比较,桓谭理论的明确点:
☆1、小说的文本体制是“丛残小语”的缀合
所谓“丛残”,鲁迅解释说:“残=残缺=断 片;丛=细的或杂的东西。”
胡应麟在万历十七年(1589)写成《九流绪论》上中下三部(见《九流
绪论引》),编在《少室山房笔丛》。在《九流绪论下》他对小说家作了分 类,这是小说史上明确对文言小说进行分类的第一个记录 。以科学的小说概 念来衡量,丛谈、辨订、箴规三类都不是小说,只能用本不属小说概念范畴 的笔记来称呼。
★纪昀等所编《四库全书总目》分类理论:
☆2、小说在内容方面具有“近取譬论”的表 现特征,就是说为代表的小说概念及观念概括:
◇文体方面:
1、小说的文本体制是“丛残小语”的缀合,即集合若干条琐事连缀成书,所谓“短书小 传”、“短书俗记”。如果把“短书”由竹简的长度引申为文字简短的话,可以概括 为“短书”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