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课程主题:《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熟练背诵课文。

(重点)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体会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的特点。

(难点)教学内容进门测试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在广大群众的注视之下。

()2、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3、形容装腔作势,活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

()4、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课堂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即是其中一部,这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著作,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论语》吧。

互动精讲知识点一、文学常识【知识梳理】1.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背景资料《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3.重点字音字形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曾子(zēng) 传(chuán) 不习乎逾(yú) 罔(wǎng)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例题精讲】例1.填空。

(完整word版)《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docx

(完整word版)《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docx

《论语》十二章师生共用导学案备课:徐春红学习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知识链接】走近作者、作品孔子 , 名,字,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传说有千弟子 ,贤人。

孔子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和《》、《》、《》合称为“四书”。

【自主预习】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2、给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三省吾身()...女知之乎()内自省也()其恕乎()愠(...罔()殆()..3、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吾日三省吾身.....()()(5)与朋友交而不信()(6)传不习乎(..(7)三十而立()8)四十而不惑(..(9)不逾矩()(10)学而不思则罔(...(11)思而不学则殆()(12)人不堪其忧(..(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4)饭疏食,饮水()()()(......(15)曲肱而枕之()(16)于我如浮云(..诲.))))))))(17)逝者如斯夫()(18)不舍昼夜(..(19)匹夫不可夺志也()(20)博学而笃志...()(21)切问而近思()(22)仁在其中矣(..4、讨论解决字词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

5、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第一章:为政在“为政”这一章中,孔子强调了一个君子在治理国家的重要品质和行为方式。

首先,君子应该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坦诚待人,不欺诈不偏颇。

其次,君子应该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和见识,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国家事务,不被私利和个人欲望所左右。

最后,君子应该对民众负责,关心国家民生,时刻为民众着想。

第二章:子曰在“子曰”这一章中,孔子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阐述了对人生道德、修养和处世原则的看法。

其中,孔子反复强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强调了对人的真正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同时,孔子提倡学习、自我修养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不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第三章:子曰在“子曰”这一章中,孔子强调了仁、义、孝、忠等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尊重他人,孝敬父母,忠诚于国家和社会。

同时,孔子也谈到了学习和修身的重要性,提倡不断学习、自我完善,以成就更高尚的人格。

第四章:子曰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注重礼节、端庄得体、有分寸,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社交场合。

同时,孔子也谈到了做人的道理,强调诚实守信,不说谎言,做到言行一致。

第五章:子曰在“子曰”这一章中,孔子谈到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他强调了忠诚、恭敬、宽容、谦卑等德行的重要性,并认为一个人应该不断追求道德的完美,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同时,孔子也谈到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第六章:子曰在“子曰”这一章中,孔子谈到了学习和修身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学习者应该虚怀若谷,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同时,孔子也谈到了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强调了在行为举止中要注重礼仪、谦逊、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

第七章:子曰在“子曰”这一章中,孔子谈到了“政者”,即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他强调了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需要有德行高尚的领导者,需要一个清明、公正且有智慧的政权。

同时,孔子也谈到了为政的艺术,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事务、保护人民利益,同时不被私欲所左右。

10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10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1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第一课时)10、《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寄语:学海无涯,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博击知识长空的雄鹰,经历风雨,享受成功!10课《论语》十二章答案1、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本章谈学习方法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

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第三单元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一、了解孔子其人及其《论语》一书,熟练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二、掌握本文的一些文言实词意义,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讲解每一则的意思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硕出色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一、掌握常常利用的文言实词意义,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并有自己的观点与体会。

二、积累成语、格言、警语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一、熟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说.( )乎三省.( )吾身传.( )不习乎四十二不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逾.矩()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二、解释加点的词。

吾身。

_____________(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3)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5)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6)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7)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开创人,被尊称为“_______”。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_______的意思,是记录________和__________言行的一部书,共________篇,是儒家经典高作之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语文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10.《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课时安排:3课时备课教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2016-9-9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着,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作家、作品简介《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第12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2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写作背景:《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3.重难字词:论.语( l ún )不愠.( y ùn )吾.( w ú ) 三省.( x ǐng )逾.矩( yú )罔.( w ǎng ) 殆.( dài )箪.食( d ān )好.之( hào ) 乐.之( lè )曲肱.( g ōng )笃.志( d ǔ )如斯夫.( f ú ) 4.词语解释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一词多义(1)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w èi ,介词,替,给) 可以为.师矣(w éi ,动词,担任,充当) (3)而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4)其人不堪其.忧(代词,这种)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可译为“他们的”)3.古今异义自非亭.午夜分(古义:正,正值。

今义:亭子)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二、文本探究(一)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

1.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

【明确】1.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本章议论“什么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

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2.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3.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4.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5.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6.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

7.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预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

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①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①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②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2.重点句子的翻译。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一、文本分析: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十二章的内容,就可以发现新版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表现了对高尚生命的追求。

以第一章为例,这是《论语》的首章,也是编选《论语》者不会缺少的一章。

这一章从表面上来看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原则及与人交往的态度。

但实际上,这一句都是在围绕追求高尚的品德这一个主题而言的。

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无求于人则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释。

那么如何正己呢?这需要时时警惕,事事用心,无时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没有比幽暗之中更为显著的,没有比细微之处更为明显的,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谨慎啊)要做到时时警惕,自然要学而时习之,此处的时,朱熹释为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而程颐释为重习也,均强调了学习不可中断。

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

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由此可见,追求高尚的品德,不仅是指对自身品德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来影响他人,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分析这一章,我们就可以发现孔子所强调的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围绕这一追求所展现的方法与态度和对他人的影响。

这一主题同样也在其它各章体现了出来以往我们将之作为学习方法阐述的内容均不能单纯地视作对知识的学习,更应体现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对颜回的赞颂则体现出了高尚品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孔子还通过自身的感受体现了高尚品德带给人的自豪感。

以此为纲,不仅可以把这十二章联系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与前面几篇课文相呼应如果说前面几篇文章表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到了不同一般的学习收获,那么这一篇则表现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学习的最高目标。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10、《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一、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第一课时预习检测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1、孔子:2、《论语》: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一)注音说愠省逾罔殆箪堪肱笃论二)重点词语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罔:殆:逾:1 / 7川:乐(之者):曲肱:于我如:焉:斯:笃:自主学习一、注释翻译全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最新资料推荐------------------------------------------------------ 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doc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doc

《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体会《论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1.文学常识境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_,春秋时鲁国獗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_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二维码《论语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再自己朗读。

批注[S2]:补二维码链接:《论语十二(1)子曰:“三人行,必冇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決不可夺志也。

”十二章》课文朗读章》朗读。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 •③•子H:"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 • •④.子夏曰:“W?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 •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4.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子曰:" __________ ,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师生共用导学案备课:徐春红学习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知识链接】走近作者、作品孔子,名, 字,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传说有______ 千弟子,________ 贤人。

孔子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和《》、《》、《》合称为“四书”。

【自主预习】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2、给加点字注音论语( ) 不亦说乎( )三省吾身( )诲女知之乎( )内自省也( )其恕乎( )愠(\ 罔()殆()• ・3、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 )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吾日三省吾身• • • •( )( )(5)与朋友交而不信( )(6)传不习乎( )(7)三十而立( ) 8 )四十而不惑( )(9)不逾矩((10)学而不思则罔( )(11)思而不学则殆( )(12)人不堪其忧( )(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4)饭疏食,饮水( )( )( )( )(15)曲肱而枕之( )(16)于我如浮云( )(17)逝者如斯夫( ) (18)不舍昼夜( )• •(19)匹夫不可夺志也( )(20)博学而笃志• • ・( )(21)切问而近思( ) (22)仁在其中矣( )• ・4、讨论解决字词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按照读一一译一一讲的步骤进行。

5、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部编七上《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有答案)

部编七上《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有答案)

部编七上《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有答案)学习目标1.把握一些句式和重点实词、虚词,提升文言素养。

2.了解《论语》这部经典的基本内容,结合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介绍,体味古代先贤的个人修养与求学方式。

3.思考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取其精华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品味经典,品味先贤思想。

难点:感受先贤的个人修养培养方式。

【知识链接】(一)《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内容分析】:(一)文章主题: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二)文中涉及的成语:(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 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箪(dān)好(hào)肱骨(gōng)笃(dǔ)三、赏读课文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第十课〈论语〉十二章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 ,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 ,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 ,端正学习态度 ,改良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 ,理解各那么语录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 ,运用工具书 ,疏通文句 ,理解文意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 ,并填写到后面 "课后反思 "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四书〞 .共二十篇 .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 .其思想核心是 "仁〞 , "仁〞即 "爱人〞 .他把 "仁〞作为行仁的标准和目的 ,使 "仁〞和 "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从而再现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 ,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 "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 ,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 ,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在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 ,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那么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 ,及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和 "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 ,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 ,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预习自测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罔〔wǎng〕殆〔dài〕箪:〔dān〕曲肱〔gōng〕2、学生熟读课文 ,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情境导入同学们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 ,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 ,为我们留下了极珍贵的文化遗产 ,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 ,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 ,它依旧光辉四射 ,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局部〈论语〉十二那么 .质疑探究第|一章: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想想本章中的三句话各讲了什么 .第二章: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传不习乎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想想本章中讲了什么 .第三章: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想想本章讲了什么 .④从本章来看 ,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⑤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四章: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本章中讲的是什么 .第五章:子曰: "学而不思那么罔 ,思而不学那么殆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想想本章讲的是什么 ,阐述了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子曰: " 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本章讲的是什么 .第七章: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①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想想本章阐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第八章:子曰: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①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九章: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十章: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①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十一章: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①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十二章: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①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当堂检测1、解释一词多义的字 .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其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2、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 ,并解释 .3、解释古今异义字 .不亦君子乎古义:今义: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今义:吾日三省吾身古义:今义:课后反思课后训练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练习题10、论语十二章预习自测Yùn yuèxǐng chuán wǎng dài dān gōng质疑探究1、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 "学了又按时复习 ,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 ,我却不怨恨生气 ,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说: "我每天屡次反省自己 - -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老实 ?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 ,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 ,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 ,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 ,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 ,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那么融合为一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 ,循序渐进4、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 ,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 ,做到这样的程度 ,可以成为老师了 .本章谈学习方法5、子曰: "学而不思/那么罔 ,思而不学/那么殆 .〞孔子说: "只学习不思考 ,便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空想而不学习 ,就会有害 .本章讲学习方法 ,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子曰: " 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箪饭 ,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 ,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 "对于学习 ,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 ,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8、子曰: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 "吃粗粮 ,喝冷水 ,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9、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 "几个人一起走路 ,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 ,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改掉自己的缺点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 .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慨道: "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 .〞本章讲时光易逝 ,应珍惜时间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 ,指明时间的珍贵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 ,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决信念、矢志不渝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子夏说: "广泛地学习 ,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 ,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坚决信念、广泛学习当堂检测1、为:当、做替知:了解懂得其: 它的他人2、不亦说乎说:同悦 ,喜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 ,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3、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吾日三省吾身古:屡次今:数词 ,三17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比照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那么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学习并掌握8个词语读音和意思: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2、理清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第|一、二局部 ,了解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体会作者对第|一、二只猫的感情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学生说一说自己喜不喜欢猫 ,为什么 ?【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1958〕 ,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 ,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 ,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自学互动自学活动〔一〕〔解决目标1〕1.注音、解释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棱〔〕自学活动〔二〕〔解决目标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标号段序 .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几只猫 ?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只猫 ,即自家喂养的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只猫 ,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 ?找出有关起止段落 ,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 ,据此 ,文章可分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1 - 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局部〔-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局部〔-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自学活动〔三〕〔解决目标3〕研习课文第|一局部: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局部 .小组合作 ,分别复述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4.小组讨论 ,解决以下问题: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 ?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第|一、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家里人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三、测评训练对下面描写精彩的语句作出点评 .1、三妹常笑着骂道: "你这小猫呀 ,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 !〞2、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 ,或一根绳子 ,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 ,它便扑过来抢 ,又扑过去抢 .四、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三局部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第二课时学习任务1.学习课文写第三只猫的内容 ,注意描写方法2.通过比拟 ,理解课文主题 .导学过程1.分析1 -14段写第|一、二只猫的内容 ,赏析细节描写的语句 .- -34段第三次养猫的故事 ,完成以下题目 .1〕芙蓉鸟事件 - -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 .2〕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作者的心情愧疚、自责、更难过 .请找出表达作者复杂情感的段落 .达标测试通过朗读、理解、品味 ,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 ,对作品一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请同学们对文中的猫或人说一句话 .对于文中的我想说 .学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修身之理”。

3、了解《论语》在历史上的价值,热爱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

【学习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有关资料1、文体知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2、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预习设计1、请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补写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根据课文填空⑴树木丛生,___________。

⑵_________,洪波涌起。

⑶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⑸日中不至,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八_年级学科语文班级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0、《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_八_年级学科语文班级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寄语:学海无涯,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博击知识长空的雄鹰,经历风雨,享受成功!
10课《论语》十二章答案
1、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

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达标
1、为:当、做替
知:了解懂得
其: 它的他人
2、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3、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今:数词,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