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第三磨牙
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疗效观察
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塞米松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地塞米松常被用于控制术后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地塞米松的给药途径对其疗效可能有影响,特别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不同给药途径可能会对炎症控制、疼痛缓解和伤口愈合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对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疗效的观察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地塞米松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研究背景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疗效影响,比较口服、注射和局部涂抹地塞米松在术后疼痛、肿胀和愈合情况上的差异,为临床地塞米松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不同给药途径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旨在寻找到对患者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手术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缩短恢复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治疗参考,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推动地塞米松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为提高口腔外科手术的疗效和患者的治疗体验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包括符合拔除第三磨牙适应症的患者。
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包括:年龄在18岁以上,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无严重牙周炎、牙髓炎等口腔疾病;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等严重全身疾病;无对地塞米松过敏史;能够遵守研究方案和定期返回复诊。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包括:年龄在18岁以下;有慢性疼痛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禁忌症的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研究对象将被随机分为不同的给药途径组,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其拔除第三磨牙术后的疗效情况。
研究人员将记录患者的术前口腔情况、拔牙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和比较。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除之)。
切口设计切开咬合面龈瓣
切开颊侧龈瓣在颊侧放置引流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脓肿切开引流
切口切除后缝合 冠周龈瓣楔形切除术
Thanks
(一)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 (二)牙冠周围软组织红肿、糜烂、触痛 (三)在肿胀的龈瓣下可触及牙冠 (四)盲袋内常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形成冠周脓肿 (五)严重者可见舌腭弓和咽侧壁红肿 (六)患侧下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四、主要并发症
冠周炎骨膜旁脓肿颌周间隙感染、脓肿
➢ 向下颌支外后:咬肌间隙脓肿、边缘性(低毒性)骨髓炎 ➢ 向下颌支内后: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扁桃体周围脓肿 ➢ 向下颌体前下方:第一磨牙颊侧前庭沟迁延性脓肿、瘘 ➢ 向下颌体内侧:下颌下间隙脓肿、口底蜂窝织炎 ➢ 向前外方:颊部脓肿
颞肌
咬肌
舌
下颌骨
下颌舌骨肌
■ 水平面观感染向前后、内外扩散途径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感染向颌周间隙扩散的途径
■ 冠状面观感染向上下扩散途径
■ 下颌第三磨牙慢性冠周炎 ■ (可见第三磨牙萌出不全、冠周 ■ 和咽侧软组织红肿、张口受限)
■ 慢性冠周炎引起的皮瘘
五、诊断
(一)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口腔检查和X线片等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二)应注意与第一磨牙的感染、磨牙后区的癌肿、扁桃体周围脓肿引起的疼痛和张口受限鉴别
■ 牙冠周围的盲袋和感染的关系
(一)炎症早期
二、临床表现
磨牙后区不适,轻微疼痛,无全身症状
(二)炎症加重
1.自发性跳痛,可放散至耳颞区
2.波及咬肌时,出现不同程度张口受限
3.咀嚼、吞咽时疼痛加剧
4.口腔清洁差而有口臭6.白细胞总数稍有升高
三、口腔检查
(一)急性期
六、治疗
常见口腔科疾病
一、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病因病理 1. 病源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少数 2. 发病因素:严重的全身疾病
严重代谢紊乱(大手术后严重脱水) 口腔卫生不良 腮腺区损伤和邻近组织炎症扩散 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
严重的全身疾病
智齿形成原因
• 在原始人类阶段,由于粗糙食物的磨耗, 牙齿的高度和宽度不断减少,后面牙齿有 足够的空间依次的向前移动,从而使我们 的第三颗磨牙(也就是智齿)能够在16岁 左右开始萌出。
• 但是现代随着人类食物日亦精细,牙齿的 磨耗日益减少,同时由于咀嚼精细食物对 颌骨的刺激降低,使得颌骨慢慢退化,逐 渐缩小,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牙齿萌出空 间不足,智齿的萌出时间也相应的推迟到 成年之后,也就是18~30岁之间,由于一 般认为这个阶段是智力发育的高峰时期, 所以人们常常称这颗牙齿叫做“智齿”, 也就产生了“智齿”的说法。
功能:均能分泌唾液。 其对吞咽、语言、味觉、消化、口腔粘膜防护及龋齿的
预防有密切关系。 1、唾液分泌少时,不但易发生唾液腺组织的疾病,咀嚼 及语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2 、头面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唾液显著减少,甚至无唾 液,龋齿病发生率随之增高。
唾液腺炎症(Sialadenitis)
唾液腺炎症,按其性质分为:化脓性、病毒性和特 异性感染三类
张口受限,咀嚼和吞咽疼痛;口腔清洁差而有口臭 全身不适,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便秘等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稍有升高
诊断要点
年轻人多见,有反复发作史 探及未完全萌出或阻生牙冠 X线片可发现智齿的存在 冠周牙龈红肿、盲袋内可有脓性分泌物,不同程度张口受
限 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颈部可探及龋洞 第一磨牙颊侧瘘管、面颊瘘
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
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第三磨牙(智齿)是指位于人类口腔最后一颗牙齿,通常在青春期或成年初期开始生长。
然而,由于智齿生长位置较为靠后,有时会出现生长不正常的情况,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其中,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对该手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
一、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是指将智齿冠部截除,只保留牙齿的根部。
手术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麻醉:在手术前,患者需接受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的无痛苦。
2. 切开:医生会通过口腔黏膜切开术区,暴露出智齿。
3. 确定手术范围:医生会评估智齿所处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确定手术范围。
4. 锯齿环切除:医生使用锯片或钻头将智齿截去,以保留牙齿的根部。
5. 封闭创口:手术结束后,医生会进行缝合,并嘱咐患者进行术后护理。
二、术后常见并发症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的处理方法:1. 出血:手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患者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力漱口。
如果出血较多且不止,应及时就医处理。
2. 疼痛和肿胀:手术后口腔周围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和肿胀。
患者可使用医生开具的止痛药缓解疼痛,并冷敷术后肿胀的区域。
3. 口腔感染:由于手术创口的存在,术后口腔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应依医嘱使用抗生素口服或外用,同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4. 智齿残留:手术过程中,如果智齿的根部无法完全取出,可能会导致智齿残留。
如果智齿残留不引起症状,医生可能会选择观察。
如果出现症状,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来彻底清除残留的智齿。
5. 颌骨损伤:手术过程中,颌骨可能受到损伤,导致颌骨骨折等并发症。
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总结: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是治疗智齿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术后患者需注意术后护理,以预防并减少可能的并发症。
如若术后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指导,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临床分析及预防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拔出术后出现疼痛感的原因,并就其疼痛症状的控制及预防进行分析讨论。
方法:采取阶段性的治疗对比方法,第一阶段选取92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病患,对其术后的疼痛原因进行分析,并由此为依据构建出拔牙术前的难度评测模型,以便于制定出后期拔牙术后病患疼痛症状的临床干预规划。
第二阶段选取110例下颌第三磨牙病患,在拔牙手术前就对其手术难度和可能引起病患疼痛症状的主要因素进行预测,并在术后疼痛症状出现时按照计划采取临床干涉,后期的临床护理中要加强治疗效果的观察。
结果:两组治疗阶段的病患在性别、年龄、拔牙手术难度和手术用时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比性突出。
据第一阶段的统计资料可推断,拔牙手术的难度和手术用时与病患出现术后疼痛症状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关系影响较大的还有病患牙齿龋坏导致的感染以及女性月经周期等因素。
实施临床干预的第二阶段病患,其术后疼痛症状、严重疼痛症状的发生率以及止痛药物的服用病例都要明显小于第一阶段的病患。
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拔出手术前,要结合手术难度的判断来确定在围手术期要给予何种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为了减轻病患术后疼痛的症状,可以考虑实施个体预防,避免出现不当或过量用药的治疗失误。
标签:下颌第三磨牙;手术;疼痛;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在手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这是令病患最为苦恼的并发症状之一,术后引起疼痛的因素有很多,在临床表现上从疼痛发作的时间间隔和疼痛程度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临床医学当下还没有对这方面给予太多的重视,缺乏相关案例的分析和判断,导致了术前预防和术后治疗技术的停滞。
本文结合本院所接收的手术病患案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取阶段性的治疗对比方法,第一阶段选取92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病患,对其术后的疼痛原因进行分析,并由此为依据构建出拔牙术前的难度评测模型,以便于制定出后期拔牙术后病患疼痛症状的临床干预规划。
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
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下颌第三磨牙是指人类口腔中最后一颗恒牙,也是最后一颗长出的智齿。
由于其位置较为靠后,很容易受到空间限制,导致无法正常生长,甚至引发一系列牙齿问题。
因此,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对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进行介绍,并分析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是指将下颌第三磨牙的冠部切除,仅保留牙根。
这样做的目的是解决下颌第三磨牙引起的牙齿拥挤、疼痛、咀嚼功能受限等问题。
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的过程包括局部麻醉、切开牙龈、牙齿冠部切除、牙根清理、缝合术后牙龈等步骤。
整个手术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牙医进行操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1.出血:术后的口腔伤口存在一定程度的出血风险,患者应避免用力咀嚼食物、用力吸烟等,以防止创口出血。
2.感染:手术后口腔创口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为了预防感染,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口腔卫生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肿胀:手术后的牙龈组织可能会出现肿胀,患者可以使用冰袋进行冷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4.疼痛:由于手术后的牙齿周围有创口,患者可能会感到一定的疼痛。
医生通常会开出止痛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5.牙齿感觉异常: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齿感觉异常,如刺痛、麻木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几天或几周后自行缓解。
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正确进行术后护理。
以下是一些术后护理要点:1.注意口腔卫生:患者需要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并避免用力刷牙,以免伤口感染。
2.饮食注意:术后患者应以软质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酸涩、刺激性食物,以防止对伤口产生刺激。
3.避免用力咀嚼: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避免用力咀嚼硬物,以免引起伤口裂开或出血。
4.遵从医嘱: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复诊,以确保伤口的有效恢复。
总之,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是解决下颌第三磨牙问题的有效方法。
术后患者需要认真遵守术后护理要点,以预防和减轻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下颌阻生牙(第三磨牙)的临床分类
下颌阻生牙(第三磨牙)的临床分类
1.根据牙与下颌升支及第二磨牙的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下颌升支和第二磨牙远中面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可以容纳阻生第三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
第二类:升支与第二磨牙远中面间的间隙小,不能容纳阻生第三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
第三类:阻生第三磨牙的全部或大部位于下颌升支内。
2.根据牙在骨内的深度,分为高位、中位及低位三种位置。
高位:牙的最高部位平行或高于合平面。
中位:牙的最高部位低于合平面,但高于第二磨牙的牙颈部。
低位:牙的最高部位低于第二磨牙的牙颈部。
骨埋伏阻生(即牙全部被包埋于骨内)也属于此类。
3.根据阻生第三磨牙的长轴与第二磨牙的长轴关系,可分为以下各类:①垂直阻生;②水平阻生;③倒置阻生;④近中阻生;⑤远中阻生;⑥颊向阻生;⑦舌向阻生
此外,还可根据牙在正常牙列中线的位置分为颊侧移位、舌侧移位及正中位三种。
对于一个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的正确诊断描述,应包括以上各项。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牙根意外移位至邻近间隙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牙根意外移位至邻近间隙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中常见的手术之一,但是在手术中牙根意外移位至邻近间隙是一种并发症。
这种情况对患者的口腔健康和舒适度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牙根意外移位至邻近间隙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我们需要了解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牙根意外移位至邻近间隙的发生原因。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的,包括拔牙过程中的挫伤、牙槽骨折、牙根断裂等。
在手术结束后,牙医会在术后立即注意此类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围手术期护理的第一步是确保患者的口腔和伤口的清洁。
口腔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预防感染和减轻患者的疼痛。
牙医会建议患者在手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然后可以开始进行温和的漱口和轻柔的刷牙。
患者还需避免咀嚼食物,以免伤口出现更多的问题。
围手术期护理还包括定期的复诊和观察。
患者应该在牙医的指导下定期进行复诊,以确保牙根位置的稳定和伤口的康复。
在这些复诊过程中,牙医会根据伤口的愈合情况和牙根位置的稳定情况来制定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计划。
围手术期护理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辣椒、酒精和咖啡等。
患者还需要遵循牙医的建议,避免过度的运动和劳累,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和牙根位置的稳定。
围手术期护理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牙医应该积极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和情绪变化,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康复。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牙根移位至邻近间隙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通过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处理此类情况,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口腔健康和舒适度。
牙医和患者都需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护理,合作共同努力,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方法与技巧
拥有标准的器械可使操作顺利进行,并可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阻生牙拔除的常用器械包括:15号刀片及刀柄、 骨膜分离器、颊拉钩、牙挺、持针器、线剪、缝合针及缝 线(可吸收或不可吸收)、外科专用吸引器、外科专用气 动式手机和外科专用切割钻。
拔除阻生牙最好选用颊拉钩用于牵拉和保护软组织 (图1)。颊拉钩与传统牵拉工具口镜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可以更好地暴露术野,有利于手术顺利、快速地完成。 传统的口镜为金属或塑料制成,头宽柄细,手柄的直径约 为0.5 cm,在牵拉的过程中,对口颊部的阻挡作用非常有 限,且口镜头比较光滑,不能将翻起的组织瓣阻挡在远离 术区的位置,因而不能很好地暴露术区。而颊拉钩为全金 属制成,前后宽度相同,宽约2 cm,便于拉开口颊部,将颊 拉钩顶部放置在翻起的组织瓣与术区之间骨面上,可以有 效地将组织瓣阻挡在术区以外的位置,从而更好地暴露术
在拔牙过程中最好选用外科专用金属吸唾器,该吸唾器 与普通的一次性塑料吸唾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吸唾器为 全金属制造,操作时可以用来牵拉组织,便于手术;②金属 吸唾器头部较小,可以伸入到牙槽窝内将血液、唾液吸走, 从而使手术视野(特别是牙槽窝)更加清晰,更利于断根的 拔除和牙槽窝内肉芽组织及异物的清理,而一次性塑料吸唾 器无法做到这一点;③金属吸唾器吸力较大,在去除牙碎片 或松动牙根时,也可用吸唾器将其吸出,不但减少了术者更 换工具的次数,节省了手术时间,还可防止松动及游离的碎 骨、牙和牙片落入患者咽腔(图2)。
用于阻生牙拔除时去骨、分牙的器械最好选用气动式外
图1 颊拉钩 〔通讯作者〕胡开进,E-mail:hukaijin@,电话:029-84776102。
图2 外科专用金属吸唾器
4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年6月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1 症状体征1.慢性冠周炎慢性冠周炎因症状轻微,患者就诊数不多。
盲袋虽有食物残渣积存及细菌滋生,但引流通畅,若无全身因素、咬伤等影响,常不出现急性发作。
在急性发作时,症状即与急性冠周炎相同。
慢性者如反复发作,症状可逐渐加重,故应早期拔除阻生牙,以防止发生严重炎症及扩散。
2.急性局限型冠周炎阻生牙牙冠上覆盖的龈瓣红肿、压痛。
挤压龈瓣时,常有食物残渣或脓性物溢出。
龈瓣表面常可见到咬痕。
反复发作者,龈瓣可有增生。
3.急性扩散型冠周炎局部症状同上,但更严重、明显。
有颊部肿胀、开口困难及咽下疼痛。
Winter认为,由于龈瓣中含有颊肌及咽上缩肌纤维,可导致开口困难及吞咽疼痛。
Kay认为开口困难的原因可能是:①因局部疼痛而不愿张口;②由于炎症致使咀嚼肌组织张力增大,上颌牙尖在咬合时直接刺激磨牙后区的颞肌腱,引起反射性痉挛而致;③由于炎症时组织水肿的机械阻力使张口受限。
耿温琦认为,如果炎症向磨牙后区扩散,可侵犯颞肌腱或翼内肌前缘,引起开口困难。
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多位于升支的前内侧,在升支前下缘与牙之间形成一骨性颊沟,其前下方即为外斜嵴,有颊肌附丽。
炎症常可沿此向前下方扩散,形成前颊部肿胀(以第一、二磨牙为中心)。
扩散型冠周炎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包括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食欲减退、便秘,还可有白细胞及体温升高。
颌下及颈上淋巴结肿大、压痛。
2 用药治疗对于慢性冠周炎,应及时拔除阻生牙,不可姑息迁延。
因反复多次发作,多形成急性扩散型而带来更多痛苦。
对急性冠周炎,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炎症情况、牙位情况、医者的经验,进行适当治疗。
1.保守疗法(1)盲袋冲洗、涂药:可用2%过氧化氢或温热生理盐水,并最好用一弯针头(可将尖部磨去,使之圆钝)深入至盲袋底部,彻底冲洗盲袋。
仅在盲袋浅部冲洗则作用甚小。
冲洗后用碘甘油或浓台氏液或50%三氯醋酸涂入,后二者有烧灼性,效果更好。
涂药时用探针或弯镊导入盲袋底部。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临床路径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临床路径一、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口腔颌面外科学》2008年底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大多数有下颌磨牙后区反复肿胀、疼痛的病史。
2.临床检查有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3.影像学检查可见下颌第三磨牙未萌出或萌出位置不正。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口腔颌面外科学》2008年底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选择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其适应证为:1.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反复引起冠周炎者;2.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本身有龋坏,或引起第二磨牙龋坏;3.引起下颌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之间食物嵌塞;4.因压迫导致第二磨牙牙根或远中骨吸收;5.因正畸需要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6.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诱因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四)标准治疗日为≤2天。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个别患者必要时留院观察一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下颌第三磨牙阻生。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 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史2.临床检查:检查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判断下颌第三磨牙是否为拔出的适应症。
3.影像学检查(牙片机全景片):检查分析下颌第三磨牙拔出的阻力。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另可根据是否为开放性损伤以及感染的程度决定抗菌药物的选用和预防性应用的时间)。
(八)手术日为就诊当日。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
2.术中用药: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3.术后用药:术后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根据手术的难易及感染的程度决定。
(九)治愈标准。
1.全身一般情况稳定。
2.拔牙创无疼痛,口腔内无异味。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研究进展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研究进展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咀嚼器官的不均衡退化,使得颌骨长度变短,不能容纳所有牙齿的正常萌出,晚萌出的牙齿间隙不足,引起阻生。
阻生牙最常发生于下颌第三磨牙[1],其次为上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下颌第二双尖牙也时有阻生。
阻生牙大都发生于青壮年,老年极少见。
而且第三磨牙的发育状况及对牙列(尤其是下切牙)拥挤的影响一直是口腔正畸医师关注的问题[2,3]。
1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原因第三磨牙是口腔中萌出最晚的牙齿,发育极不规律,其牙胚的形成、钙化时间、位置和萌出道变异性均较大。
大部分患者第三磨牙于18~25岁萌出,且常发生阻生或先天缺失。
阻生牙的阻力可分为邻牙阻力、牙根周围骨阻力以及变异牙根本身的阻力[4]。
现代人牙列缺乏磨耗导致的牙列近中移动量不够是造成人类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拔除第一磨牙的患者,第二磨牙通过正畸治疗,可发生有效的近中平移,而达到第一磨牙的位置,为第三磨牙的萌出提供足够的间隙[5]。
这一现象在研究第三磨牙阻生问题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ricketts[6]认为:如果下颌升支前缘吸收重建不够,下颌第三磨牙就有可能萌出受阻;同样如果上颌结节后缘缺乏代偿性的骨膜沉积也会妨碍上颌第三磨牙的萌出。
当第三磨牙有足够萌出间隙时,第三磨牙的长轴倾斜角度及牙根的直立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richardson发现第三磨牙早萌的人群中大部分初期第三磨牙较为直立[7]。
richardson同时发现早期前方磨牙的拔除几乎会完全消除第三磨牙的阻生[8]。
fayad等对上颌第三磨牙通过ct扫描后对其倾斜角度进行分析,发现第三磨牙阻生与其倾斜角度有关[9]。
svendsen等也发现颌骨的生长与第三磨牙的倾斜角度也会影响到其萌出。
另外,不同的正畸治疗方法也会改变下牙列的位置,可能会影响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
因维持或远移第一磨牙会潜在的占用这些间隙,而因拔除前磨牙发生的近中移动会增加间隙。
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
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这是一种常见的口腔外科手术,用于处理下颌第三磨牙引起的问题。
我们将讨论手术的步骤、技术要点以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常见并发症。
了解这些信息对于患者和医生在手术前后的决策和护理中都非常重要。
第一部分: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的介绍1. 下颌第三磨牙的概述:解释下颌第三磨牙的位置、生长过程和常见问题。
强调手术的必要性和适应症。
2. 手术准备:介绍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口腔检查、影像学评估、术前麻醉和术前指导。
3. 手术步骤:详细描述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的步骤,包括局部麻醉、切口、牙齿分割、冠部截除和根部留置。
对每个步骤进行逐一解释,并强调手术中的技术要点。
4. 术后护理:介绍术后的护理指导,包括止血、局部冷敷、药物使用、饮食建议和口腔卫生。
第二部分: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的常见并发症1. 术后疼痛:解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症状,并介绍常用的镇痛方法和药物。
2. 出血:讨论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包括出血原因、程度和处理方法。
3. 感染:介绍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和迹象,包括术后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4. 伤口裂开:讨论手术后伤口裂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预防伤口裂开。
5. 神经损伤:解释手术中可能对口腔神经造成的损伤,以及如何识别和处理。
6. 牙槽骨损伤:介绍手术中可能对牙槽骨造成的损伤,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
7. 牙根残留:讨论手术后可能残留的牙根碎片,包括影响和处理方法。
8. 颌骨骨折:讨论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颌骨骨折情况,以及如何处理和修复。
9. 其他并发症:介绍其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颌下淤血、术后肿胀和口臭等。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牙根意外移位至邻近间隙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牙根意外移位至邻近间隙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口腔外科手术,但在手术中牙根意外移位至邻近间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这种情况往往会给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口腔情况、术后疼痛管理、伤口愈合等方面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本文将从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牙根意外移位至邻近间隙的原因。
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由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患者个体差异性,牙根意外移位至邻近间隙的情况并不罕见。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牙根残留、术后感染、伤口愈合受阻等问题,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对于这类患者,在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中需要更加细致周到。
关于牙根意外移位至邻近间隙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口腔清洁。
在牙根意外移位至邻近间隙的情况下,患者往往需要特殊的口腔清洁措施。
口腔清洁不仅能够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还能促进伤口愈合。
在术后,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漱口水、漱口液等口腔清洁用品,定期进行漱口清洁,保持口腔卫生。
2.疼痛管理。
牙根移位至邻近间隙可能会导致术后疼痛加重。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止痛治疗。
还需要在患者的饮食、口腔卫生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伤口愈合。
牙根移位至邻近间隙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的效果。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对于伤口愈合受阻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伤口护理,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加快伤口愈合的速度。
4.饮食护理。
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加重等症状,影响正常的饮食摄入。
在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和疼痛程度,进行饮食指导,推荐患者选择软食、流食等易于咀嚼和吞咽的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对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牙根意外移位至邻近间隙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口腔解剖生理学之国外PPT下颌第三磨牙
resembles that of the lower second
molars in the number of cusps (four
cusps) and sometimes resembles the
crown of the lower first molar (five
cusps) or it may bear little resemblance
The mesial root is tapering more
from cervix to apex and its apex
is usually more pointed than that B
L
of the second molar.
Prof. A. Elsahn
DISTAL ASPECT
cusp type).
Prof. A. Elsahn
OCCLUSAL ASPECT
B
M
D
L
The occlusal outline is rectangular
or oval mesio-distally but more
rounded than that of lower first or
second molars and the distal side
Prof. A. Elsahn
BUCCAL ASPECT
THE ROOTS
If the roots are separated, the root
trunk is long and the roots are
usually more pointed at the apex
than on other molar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口腔颌面部炎症(Infection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智齿冠周炎(Pericoronitis)智齿(第三磨牙)牙冠周围的软组织炎症智齿冠周炎常发生于18-25岁的青年,是部队常见口腔疾病之一。
病因第三磨牙萌出过程中或萌出困难时,牙冠的一部分被游离的牙龈部所覆盖,在牙冠与龈瓣之间形成盲袋(龈袋),盲袋内经常有食物残渣和细菌存留。
局部条件使细菌易于生长、繁殖。
若感冒、疲劳或其他原因致机体抵抗下降,或由于局部创伤(如对颌牙咬伤)等因素,可诱发智齿冠周炎。
因下颌第三磨牙萌出常缺乏足够位置而易形成阻生,故本病见于该牙。
临床上常见的阻生情况有近中阻生、水平阻生和垂直阻生等。
临床表现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主要症状为牙冠周围软组织肿胀疼痛。
如炎症影响咀嚼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如波及咽侧则出现吞咽疼痛,导致病员咀嚼、进食及吞咽困难。
病情重者尚可有周身不适、头痛、体温上升、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图3-15 冠周的盲袋及肿胀之龈瓣检查可见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有龈瓣覆盖、盲袋形成。
牙冠周围软组织红肿、龈瓣边缘糜烂、盲袋内有脓性分泌物(图3-15)。
有时可形成冠周脓肿,出现颌面肿胀,同侧颌下淋巴肿,压痛。
急性冠周炎如未能彻底治疗,则可转为慢性,以后反复发作,甚至遗留瘘管。
若炎症继续扩展,可发生下述各种并发症。
例如蔓延至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脓液沿下颌骨外侧骨面向流注,可在相当于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颊侧形成脓肿或龈瘘(附图12);也可向外扩展,形成颊部皮下脓肿,或穿破皮肤形成皮瘘。
在临床上可见有颊部皮瘘的患者,应考虑有冠周炎的可能,防止误诊。
冠周炎严重者,尚可并发颌周蜂窝织炎、下颌骨骨髓炎甚至全身性的感染。
治疗智齿冠周炎的治疗主要是增强病员机体抵抗力,控制感染,促使炎症消散。
急性期过后,应考虑对病源牙采用外科治疗,以防复发。
附图12下颌智齿冠周炎并发67间龈瘘1.全身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抗菌物或内服清热、解毒的中草药进行治疗。
2.局部治疗智齿冠周炎的局部治疗很重要。
每日可用1-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或其他灭菌溶液冲洗盲袋,然后点入3%碘甘油。
另给复方硼砂液或呋喃西林液等含漱,一日多次。
早期还可局部理疗、外敷中草药以助炎症吸收。
针刺疗法可有镇痛、改善张口等作用。
如脓腔形成,可切开引流。
3.病源牙处理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对病源牙作进一步处理,以防复发。
如牙位正、能正常萌出,并有对颌牙行使咀嚼功能者,可作冠周龈瓣楔形切除术(图3-16)。
否则应予拔除。
①切口②切除牙龈后露出全部牙冠③缝合图3-16下颌第三磨牙冠周龈瓣楔形切除术二、颌周峰窝织炎(Perimaxillary Cellulitis)颌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颌骨周围筋膜间隙组织的急性炎症。
在上下颌内周围分别有咀嚼肌及表情肌等。
这些肌肉之间、肌肉与颌骨之间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形成一些潜在的间隙。
因解剖部位的不同,各间隙有其特定的名称,如咬肌下间隙、颌下间隙等。
感染入侵这些部位时,便可发生颌周蜂窝织炎或称间隙感染。
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蔓延至其他间隙,甚至引起严重的全身并发症。
病因颌周蜂窝织炎常见的感染来源有下列几种:1.牙源性感染本病最常见的病因是牙源性感染扩散所致,如智齿冠周炎、尖周炎等。
不同部位牙齿的感染常引起不同部位的蜂窝织炎。
2.局部组织感染如颌下淋巴结炎、面部疖痛等均可引起颌周蜂窝织炎。
3.外伤后并发感染。
临床表现除具有一般蜂窝织炎的全身症状和局部表现外,由于各间隙的解剖特点,尚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将另行分别叙述。
治疗1.全身治疗主要为改善机体状况、增强抵抗力,选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
如病情严重,可采用两种以上的抗菌药联合应用,必要时静脉给药。
也可根据辩证论治的原则给以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等中药。
2.局部治疗炎症早期可用局部理疗、外敷中草药等促进炎症吸收。
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时,切口应在利于引流的部位,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导管等重要结构,部位要隐蔽并尽量与皮纹一致。
在急性炎症控制后,对病源牙应用进一步处理。
不同部位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特点(一)眶下蜂窝织炎(眶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 Infraorbital Space)感染发生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局部表情肌之间(图3-17)。
多来自上颌尖牙等的牙源性感染(如尖周炎等),也可来自上唇或鼻侧的感染。
局部表现为眶下区红肿、疼痛。
下眼睑水肿致睁眼困难。
上唇肿胀,鼻唇沟消失(附图13)。
上颌前牙前庭沟处红肿。
常可查见病源牙。
切开引流要点:一般在口内上颌尖牙区的前庭沟底部作横切口,深达骨面,向尖牙凹骨面分离,以达引流(图3-18)。
图3-17 眶下蜂窝织炎发生的部位图3-18 眶下蜂窝织炎切开引流的切口(二)咬肌下蜂窝织炎(咬肌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 Submasseteric Space)感染发生在下颌骨升枝外侧骨壁与咬肌之间(图3-19),主要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牙的尖周感染。
在颌周蜂窝织炎中较为常见。
主要的临床特征是以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腮腺部红肿、疼痛;由于炎症刺激,咬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局部发硬、张口受限甚至牙关紧闭;即使脓肿已经形成,早期时波动也不明显,且不易自行穿破,因此应及时切开引流。
如不能确定脓肿是否成熟,穿刺检查有助于诊断。
若延误治疗,未能及时切开引流,致使感染扩散,可能引起下颌骨骨髓炎。
切开引流要点:在下颌角下1.5-2cm处作与下颌骨平行的弧形切口长约3-5cm。
分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
然后向上暴露下颌骨下缘,注意避免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及腮腺。
切开下颌骨下缘处的咬肌附着,以长弯血管钳紧贴下颌骨外侧向上分离引出脓液,放置引流(图3-20)。
全屏显示表格图3-19 咬肌下蜂窝织发生的部位图3-20 咬肌下蜂窝织炎切开引流(三)颌下蜂窝织炎(颌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 submaxillary Space)临床上较常见。
感染发生在颌下三角区。
多来自下颌磨牙的感染,亦可由颌下淋巴结炎所引起,后者尤多见于小儿。
局部表现为颌下区红肿、疼痛,皮纹消失、皮肤发亮,下颌下缘可因肿胀而不显(附图14)。
严重的颌下蜂窝织炎可蔓延至邻近间隙或颈部。
全屏显示表格附图13 眶下蜂窝织炎(左) 附图14眶下蜂窝织炎(右)切开引流要点:在下颌骨下缘约2cm处,作与下颌下缘平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后,以血管钳分离引流。
注意防止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图3-21)。
图3-21 颌下蜂窝织炎切开引流(四)口底蜂窝织炎(Cellulitis of Floor of the Mouth)口底蜂窝织炎可由下颌牙齿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下颌骨骨髓炎或口底外伤继发感染而引起。
本病虽较少见,却为口腔颌面部严重感染疾病之一。
感染侵犯口底多个间隙。
临床上分为化脓性和腐败坏死性二种,后者病情更为严重。
炎症一般开始发生于一侧舌下或颌下区,以后迅速扩展至颏下及对侧。
当炎症波及口底各间隙时,双侧颌下及颏下区甚至上颈部广泛肿胀。
头后仰,口半张。
口内可见口底肿胀、舌上抬、舌运动受限。
病员语言、吞咽困难。
如肿胀向舌根部蔓延,可压迫咽部、会厌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口底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主要由厌气性、腐败坏死性细菌引起,病情发展迅速。
全身中毒反应严重,脉搏频弱,呼吸短促,重者可出现体温不升、血压下降。
局部明显肿、硬、皮色暗红,触诊可有捻发音。
治疗要点:本病的主要威胁为全身中毒及局部影响呼吸道通畅。
如不及时正确治疗可危及病员生命,因此要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全身联合应用大剂量抗菌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增强病员抵抗力,局部要及时切开减压、引流,切口一般从一侧颌下到对侧颌下,必要时可作颏部辅助切口,逐层切开,切断部分口底肌肉打通脓腔,放置引流(图3-22)。
口底腐败性蜂窝织炎还可以用放氧剂如1-35过氧化氢液或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及湿敷创面。
如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应及时作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通畅。
图3-22 口底蜂窝织炎切开引流三、颌骨骨髓炎(Osteomyelitis of the Jaws)颌骨骨髓炎可分为化脓性、特异性、放射性等几种。
临床上以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多见。
病因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即牙源性、损伤性及血源性。
损伤性的火器性颌骨骨髓炎在颌面损伤章内叙述。
血源性颌骨骨髓炎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小儿。
牙源性颌骨骨髓炎最多见,约占全部颌骨骨髓炎的90%。
我国由于医药条件的改善,发病率已大为下降。
牙源性颌骨骨髓炎多见,这与下颌骨皮层骨骨质致密、周围有肥厚肌肉及致密筋膜附着,髓腔脓液积聚不易穿破引流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和诊断(一)急性颌骨骨髓炎发病急剧,全身症状明显。
局部先感病源牙疼痛,迅速延及邻牙,导致整个患侧疼痛并放散至颞部。
面部相应部位肿胀,牙龈及前庭沟红肿,患区多个牙齿松动。
常有脓液自牙周溢出。
下颌骨骨髓炎,因咀嚼肌受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下牙槽神经受累时,可有患侧下唇麻木。
上颌骨骨髓炎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感染来源常为血源性。
其局部表现为眶下部明显红肿,并常延至眼周致眼睁不开。
后期可在内眦、鼻腔及口腔穿破溢脓。
(二)慢性颌骨骨髓炎急性颌骨骨髓炎如未能彻底治疗,可转为慢性。
常见的原因是单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脓液自行穿破,引流不畅。
慢性颌骨骨髓炎期间,急性症状大部消退,全身症状已不明显,疼痛显著减轻。
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肿胀、发硬。
瘘管,经常溢脓,甚至排出小块死骨。
病变区多个牙松动,龈隙溢脓。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引流不畅时,可急性发作。
如拖延日久,可致消瘦、贫血、身体衰弱。
颌骨骨髓炎的X线检查,早期改变不明显。
2-3周后,方逐渐显示弥漫性稀疏区。
以后可见形态不规则的死骨。
死骨如已完全分离则四周为黑色阴影所包绕。
预防和治疗及时治疗冠周炎、尖周炎等牙源性感染,对预防发生颌骨骨髓炎有积极意义。
如已形成骨髓炎,在急性期应予彻底治疗以免转为慢性。
急性颌骨骨髓炎的全身治疗与颌周蜂窝织炎相同,主要为增强机体抵抗力、药物控制感染。
局部治疗重点在于及时切开引流,拔除病源牙。
慢性颌骨骨髓炎时应努力改善病员机体状况,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拔除病源牙,彻底清除病灶、刮治或摘除死骨。
四、疖痛(Furuncle and Carbuncle)疖痛好发于头面部,唇部多见且较严重。
唇部疖、痈的临床表现与身体其他部位者基本相同。
要注意的是其局部解剖、生理的特殊性。
面部经常活动,富于淋巴、血管网,血运丰富。
其静脉无瓣膜,血液可逆行。
在“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经面前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等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图3-23,24)。
图3-23 面部“危险三角”区的静脉图3-24 颌面部静脉与海绵窦的交通由于上述特点,唇部疖痈若经挤压、搔抓等不正确处理,感染可扩散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或感染进入颅内导致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些均可威胁病员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