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执著的美丽》课内练习 (沪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永远执著的美丽

七年级语文永远执著的美丽

七年级语文永远执著的美丽第一篇:七年级语文永远执著的美丽《永远执著的美丽》曲志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题目的含义,提高语言的赏析能力、概括能力。

2.学习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

3.理解“执著的美丽”的含义,体会袁隆平崇高而执著的人生追求,学习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重点难点】1.重点:抓住关键语,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主旨。

2.难点:理解“美丽”就是袁隆平的精神即袁隆平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课文提示】1.“执著”可以写成“执着”,二者同义。

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本文的“执著”意为“坚持不懈”。

2.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

有“杂交水稻之父”、“神农”等特殊称呼。

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4月29日,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在华盛顿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出席世界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

【正音正字】睿ruì 勋xūn 瘠jí 疮痍chuāngyí 憧憬chōngjǐng 蕴yùn 翱áo 【积累词语】享誉世界功勋卓著横空出世风华正茂风雨飘摇国是艰难不解之缘大失所望家常便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梦寐以求风尘仆仆不善言辞功成名就有生之年古稀之年【初学课文】1.朗读课文。

2.文章的主人公是谁?3.划出能够表现袁隆平精神的句子。

4.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分析】文章以“美丽”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袁隆平的人生历程,从孩提时代立下美丽的誓言到古稀之年放飞美丽的梦想,他的高尚人格和执著追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溢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从而揭示了一个科学家不断成功的原因:永不满足,永远把人民利益当作人生最大的追求。

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文章一开始就借作者的口,提出了一个矛盾的问题:“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而且,也没有必要把他和美丽联系起来”、“……‘美丽’这等词语都已经成为浅薄而无谓的媚俗,天法与他并列”、“……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著的杂交水稻之父的横空出世,竟然和美丽有那么直接的关系。

《永远执著的美丽》课内练习 沪教版

《永远执著的美丽》课内练习 沪教版

课内精练设计及答案?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让寻找美丽的袁隆平大失所望,但却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定要走到底。

”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他把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他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之中。

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着“杂交稻”而运转。

在他研究的最初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这样巨大的付出,在他几十年的育种研究生涯中,可以说成了家常便饭。

无论是科学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可能遇到的磨难都曾经跳出来考验他的心智。

如果他仅仅是美丽的欣赏者,也许他早就被沉重的现实消磨一空;但作为以自己的生命和科学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科技工作者,袁隆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或许上天也被这种精诚所感化,自1966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之后,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着一个,他的杂交水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三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了“绿色革命”的新突破……?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敢为天下先 第21课《永远执著的美丽》教案1 沪教版五四制-沪教版初中七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敢为天下先 第21课《永远执著的美丽》教案1 沪教版五四制-沪教版初中七年

永远执著的美丽1教学目标1.理解“永远”“执著”“美丽”等词语的含义,进而感受袁隆平的人格魅力。

2.理清曲志红这篇通讯的话语体系,进而了解通讯的特点。

2学情分析“内核”裂变铸美丽——《永远执著的美丽》的解读与设计[我对课文的解读]《永远执著的美丽》是新华社高级记者曲志红在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写成的通讯。

①标题中“美丽”是名词,“的”字是标志,意为“使人看了发生快感的”(见《现代汉语词典》),于是可得知,文章要歌颂的是袁隆平“永远执著”的精神境界。

②文章的“曲笔”很美,充分显示了本文的话语技巧。

第一段,作者先说“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这是一“抑”,紧接着,话锋一转“尽管71岁的他,依然显得精干、活力充沛、不乏睿智和幽默。

”这是一“扬”。

第二段,作者又先说“而且,也没有必要把他和美丽联系起来”又是一“抑”,紧接着又用“一个人能有这样的成就,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美丽这等词汇都已经成为浅薄而无谓的媚俗,无法与他们并列。

”这又是一“扬”。

开头的“抑→扬,抑→扬”连续两次“宕开”,充分而巧妙地廓清了标题中“美丽”的真正含义——我所说的袁隆平的美丽,不是俗世所说的一般意义上的美丽,如“精干、睿智”等气质之美,“成功即美丽”等,而是从课文第四段开始抒写的更高层面上的美丽——袁隆平为了实现理想而执著追求,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矢志不渝的顽强精神,即“隆平精神”也叫隆平境界。

③从袁隆平大学毕业初到农村时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追求,到功成名就时的豪气:“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可以洞悉“隆平精神”的真正内核——蓄满心间的大爱博爱。

这才是“永远执著的美丽”的真正原动力,袁隆平一切行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它,也是统摄全篇的“魂”。

3重点难点重点:品味语言,感受人物超凡的,“永远执著”的精神风貌。

沪教版七上《永远执著的美丽》word公开课教案

沪教版七上《永远执著的美丽》word公开课教案

永远执著的美丽东门中学朱永新教学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初步了解“通讯”这种新闻文体语言运用的特点,并体会袁隆平崇高而执著的人生追求的美丽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语言,体会袁隆平崇高而执著的人生追求的美丽。

教学难点:多种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

课前预习: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上网查询袁隆平的相关事迹。

教时: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中国农民靠两“平”,包产到户靠“邓小平”,吃饭靠“袁隆平”。

可见袁隆平的在农民心中的地位。

交流袁隆平的相关事迹,出示ppt,(袁隆平事迹、杂交水稻知识、人物通讯知识)二、出示课题:永远执著的美丽,让学生读两遍。

提问:标题的核心关键词是什么?——美丽。

出示袁隆平各个时期的照片,让学生说“美不美”,追问:作者为什么要用“美丽”这个词来形容主人公?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让学生阅读课文1-4自然段,寻找作者用“美丽”这个词来形容袁隆平的认识过程。

交流:抓关键词句:从没有想过——也没有必要联系——无法与他并列——有那么直接的关系。

那么,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寻找、发现、并感悟袁隆平的“美丽”。

四、再读课文探究课题1、提问:你认为在袁隆平身上究竟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美丽”?2、师生交流:3、板书小结:理想之美(为自己—为同胞—为人类)美丽意志之美(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境界之美(淡泊名利)五、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师:文章从他哪些言行、事件中感受他的执著?2、有感情的朗读袁隆平追梦的不平凡(重点读10——16段)寻找语言表达方式,感受其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之美。

品味语言。

例句:在他研究的最初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走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一)共检查了14000(一万多)个稻穗。

提问:如果将划线词语去掉或用括号内词语替代,在表达人物精神品质上有什么影响?小结:在概括叙述中作者用叠词、数量词、确切的动词等突出了袁隆平在研究初期付出的巨大,从而更突出其坚忍不拔的意志之美。

永远执著的美丽复习

永远执著的美丽复习
• •
8、引号的作用有哪些? 强调、特殊含义、引用、 例题 真的,我从来没有后悔,我这个人有点 “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特殊 含义) 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 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了“绿色革命”的 新的突破。(特殊含义 )(表示强调 ) 难怪有些地区的农民称它为当代“神农”, 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室“带给全人类的 福音”。(特殊含义)(引用)
• 12、细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你怎么样理解这里的“风流”? • 这里的风流是指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 13、文章开头写袁隆平与“美丽”没有关 系有何作用? • 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引出下文,突出表现 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 是美丽的。
• 14、从“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 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这 句朴素的话中,体现了袁隆平怎样的精神? • 体现了袁隆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 • 15、怎样理解“如果他仅仅是美丽的欣赏 者,也许他早就被沉重的现实消磨一空。” •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磨难没有阻挡袁隆平对 “美丽”的追求,对事业的执著。ຫໍສະໝຸດ • •••
6、袁隆平的理想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 来回答? “使所有人不再挨饿”解决“21世纪谁来 养活中国人的问题”“造福全人类”。 7、文章第16段中两个“依然”有何表达 作用? 两个“依然”写出了袁隆平在获得巨大成 就之后,仍然辛苦地为水稻事业奔波,突 出了他的淡泊名利,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 • • •
• 16、14节,“35亿、3500亿、3500万”等 数字,有什么作用? •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袁隆平贡献巨大,影响 深远。 • 17、起初农学对于袁隆平是“艰苦和陌生” 的,说说文中能体现“艰苦”和“陌生” 的具体内容。 • 在风雨飘摇、国事艰难的年代,现实中的 落后、贫瘠和疮痍对于出生在北京、生长 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从小上教会学校 的他而言艰苦而陌生。

《永远执著的美丽》阅读与答案汇总

《永远执著的美丽》阅读与答案汇总

永远执著的美丽曲志红主旨:文章以“执著的美丽”为线索,展现袁隆平从孩提时代立下美丽誓言到古稀之年放飞美丽梦想的人生历程,生动地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和执著追求、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体裁:通讯)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三段中“双眼灼灼,福采焕发”的表达作用?答:这两词语是对袁隆平的神态描写,表现了他儿时对农艺的向往,突出了农艺的美丽、理想的美丽,及执著的精神。

2、用文章中的语句来说出袁隆平的梦想。

答:他的理想是“让所有人不再挨饿”以及“解决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3、袁隆平的“美丽”源自于哪三个方面?(1)源自对儿时梦想的执著追求(2)对艰难困苦的执著坚忍(3)对于事业成就的执著攀登4、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指的是杂交水稻。

5、如何理解题目中的“美丽”?答:“美丽”《现代汉语》解释:使人看了发生好感的,好看。

本文“美丽”一词有新意:第1段:精干、充沛、睿智、幽默“四个关键词,让我们了解了“美丽”的丰富内涵。

本文“美丽”还指袁隆平的精神:执著追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

6、“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

”中的“路”指的是什么?此句中的“痴”的含义?答:“路”指的是学农,让所有人不再挨饿。

这句朴素的言语体现了袁隆平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

“痴”在文中的含义是:袁隆平认准自己的目标,不因为困难而退缩,表现了他执著、坚持不懈与坚忍不拔的精神。

7、第10段写“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脊和疮痍”与袁隆平梦的“美丽”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理想与现实,美丽与贫脊,造成强烈的冲突,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袁隆平的一种精神:“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表现他的坚定与执著。

8、“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此句的表达效果?答:因为“整整两年”说明袁隆平夫妇为了获得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之多;“差不多”准确写出他到过的稻田之多,但不是全部。

永远执着的美丽 复习

永远执着的美丽  复习
《永远执着的美丽》 永远执着的美丽》
课文理解
1.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2. 生字、生词(参看课文,一定要过关) 生字、生词(参看课文,一定要过关) 3.主旨 主旨 4.课文内容理解:十分重要 课文内容理解: 课文内容理解 5.结合以前几张复习卷、练习看透 结合以前几张复习卷、 结合以前几张复习卷
1、文中写“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与“美丽”是否矛 、文中写“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 美丽” 请说明理由。 盾?请说明理由。 不矛盾,两者形成对比,更加突出袁隆平鉴定执著的追求。 不矛盾,两者形成对比,更加突出袁隆平鉴定执著的追求。 2、“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 、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 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 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句中的加点的“依然” 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句中的加点的“依然” 无时”表现了袁隆平__________________ 和“无时”表现了袁隆平__________________ 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那片田地,淡泊名利、执著追求、 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那片田地,淡泊名利、执著追求、奋斗终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 精神。 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袁隆平的“美丽”指的是______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袁隆平的“美丽”指的是______ 不懈追求、百折不挠、 不懈追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 和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 和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
杂交水稻 7.“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指的是____________;从 . 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指的是____________;从 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永远执着的美丽》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永远执着的美丽》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

第1段“精干、充沛、睿智、幽默”
⑴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 拉扯在一起…… ⑵而且也没有必要把他和美丽联系起来。 ⑶……“美丽‛这等词语都已经成为浅薄而 无谓的媚俗,天法与他并列。

但是,还有这样的一句句子: ⑷……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著的杂交水稻 之父的横空出世,竟然和美丽有那么直接 的关系。
( )ruì 智 , 贫 jí ( ), 震hà n( ) 浩 hà n( ), á o( )翔 ,不xie( ) zhǔ( )目 , chōng( )憬 梦mè i( )以求, 双眼zhú ozhú o( ) 神采huà n( )发, 风尘pú pú ( ) Xiã ngyù ( )世界, chuāng yí( )
袁隆平的梦
少年:对园艺场美丽的憧憬 青年:让‚所有人不再挨饿‛ 老年:培养超级杂交水稻, 造福全人类。
①美丽:源自对儿时梦想的 执著追求。 ②美丽:源自对艰难困苦的 执著坚忍。 ③美丽:源自对事业成就的 执著攀登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美丽‛一词的解释是: 使人看了发生快感的;好看。比如,美丽 的花朵,祖国的山河是多么庄严美丽。总 结——形容自然景色或人的外貌,而本文使 用‚美丽‛一词来形容古稀之年的袁隆平, 你觉得合适吗?
作者这样的说法是否矛盾,袁隆平究 竟“美”不“美”,“美丽”和袁隆 平的一生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美丽”是不是有另一层含义呢?

袁隆平的理想是让‚所有人不再挨饿‛,是解决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是为了‚造福全 人类‛,
这样的理想,这样的境界是光彩夺 目的,是高尚的,也是美丽的。 他的‚美丽‛还指他的精神:执著 追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淡泊 名利,无私奉献。

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永远执著的美丽》课件(沪教五四制)

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永远执著的美丽》课件(沪教五四制)

• 美丽的梦想—— 让所有人不再挨饿
• 美丽的创造—— 用生命和科学的力量创造美好
• 美丽的个性—— 精干、活力充沛、睿智、幽默
• 美丽的精神—— 执著、坚持不懈、坚忍不拔、 百折不饶、淡泊名利
• 1. 【抄写本】抄写P25词语,并任 选3个写一段有中心的话
• 2. 【练笔本】以《袁隆平的梦》 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有自己鲜明 的观点。200字(可适当摘录文中 体现袁隆平“美丽”内涵的语句)
• 3. (选做)
课外收集你心中的偶像的资料,并 写一段80字左右的议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92022/1/192022/1/191/19/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92022/1/19January 19,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92022/1/192022/1/192022/1/19
永远执著的美丽
美丽的梦——
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 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60%
7%耕地养活
22%的人口 研究成果始终保持
世界领先地位
“神农”
“带给全人类福音”
“痴”、所有人不再挨 整整饿两年检查了14000个稻穗

永远执著的美丽复习资料

永远执著的美丽复习资料

永远执著的美丽复习资料1、用简洁的文字,给各部分设计一个小标题。

① 美:来自对童年梦想的不懈追求。

② 美:它来自于对困难和磨难的坚持和坚持。

③ 美丽:来自事业成就的不断提升。

2、如何理解题目中的“美丽”?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道:它让人们看到它时感到快乐;好看的本文中的“美”一词有了新的含义:在第一段中,四个关键词“能干、精力充沛、睿智、幽默”让我们理解了“美”的丰富内涵。

本文中的“美”也指袁隆平的精神:执着追求、坚韧不拔、坚忍不拔、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

3、文章写袁隆平的“美丽”,为什么第9、10段却写“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写“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与“美丽”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理想与现实、美丽与贫瘠,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袁隆平的一种精神:“永不退缩”,“我们认识的路必须走到尽头”,表现出他的坚定和毅力。

4,文章的哪些语句表达了“执著”一词的含义?① “看到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我很失望,但我仍然决心从事农业工作。

”② “20世纪60年代初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震撼了他的心。

他把童年的愿景藏在心里,把‘不再为所有人饥饿’视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③“他执著的从事培育高产稻,不怕困难和挫折,终于获得巨大成就。

”5.在袁隆平的一生中,他是如何坚持“永远”的?(文中有哪些具体例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袁隆平的“永恒坚持”童年时代学农的梦想成了他一生的事业和追求;在面对落后、贫瘠和疮痍的时候,将“所有人不再挨饿”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在杂交水稻研究遭遇挫折时,百折不挠决不放弃;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6.“骑摩托车去试验场还满身尘土吗?还在追太阳吗?从北到南看繁殖基地吗?总是想着他的试验。

”。

“没有时间,仍然”这个词的功能是什么?在是写袁隆平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以后还坚持科学研究。

这里的“无时、依然”等词语,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袁隆平执著的研究精神,作为人民科学家他早已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那片田地,每时每刻惦记着事业,始终不渝。

永远执着的美丽分析与答案

永远执着的美丽分析与答案

《永远执着的美丽》1.文章以执着的美丽为线索,文章体裁为通讯“美丽”指的是: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

3.儿时美丽的园艺场是怎么深深地打动一个孩子的心呢?使他立志学农“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

”这句朴素的话中,袁隆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

5.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指的是杂交水稻;从“义无反顾”一次中体现了袁隆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6.袁隆平的美丽源自哪三方面?①美丽源自对儿时梦想的执著追求②美丽源自艰难困哭的执着坚忍③美丽源自于对事业成就的执着攀登7.60年代的大饥荒使袁隆平下定决心献身培育高产稻,表现了他为国为民的精神。

8.“整整两年”说明袁隆平夫妇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14000”这个数据体现了他们付出的艰辛。

与“两年”相比更体现他们忘我执着的精神。

“如果他仅仅是美丽的欣赏者,也许他早就被沉重的现实消磨一空。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磨难没有阻挡袁隆平对“美丽”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

“美丽”追求指的是:将自己完全献身给睡到培育这一崇高的事业。

“美丽”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为追求理想坚持不懈、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人生境界。

他的理想是“让所有人不再挨饿”以及解决“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双眼灼灼、神采焕发”两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表现了袁隆平儿时对农艺的向往,突出了农艺的美丽,理想的美丽。

14.体会句子:“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惦记着他的实验。

”句中的“依然”“无时”等词语形象传神地表现出袁隆平执着的研究精神。

从中可看出作为人民科学家他早已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那片田地。

文章的第十四段以“35亿、3500亿、3500万”等数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袁隆平贡献巨大,影响深远文章来自:学优网《永远执着的美丽》1.文章以执着的美丽为线索,文章体裁为通讯“美丽”指的是: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

3.儿时美丽的园艺场是怎么深深地打动一个孩子的心呢?使他立志学农“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永远执著的美丽》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永远执著的美丽》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永远执著的美丽》教案沪教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题目的含义,提高语言的赏析能力、概括能力。

2.学习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

3.理解“执著的美丽”的含义,体会袁隆平崇高而执著的人生追求,学习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重点难点】1.重点:抓住关键语,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主旨。

2.难点:理解“美丽”就是袁隆平的精神即袁隆平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课文提示】1.“执著”可以写成“执着”,二者同义。

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本文的“执著”意为“坚持不懈”。

2.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

有“杂交水稻之父”、“神农”等特殊称呼。

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xx年4月29日,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在华盛顿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出席世界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

【正音正字】睿ruì勋xūn瘠jí疮痍chuāngyí憧憬chōngjǐng 蕴yùn翱áo【积累词语】享誉世界功勋卓著横空出世风华正茂风雨飘摇国是艰难不解之缘大失所望家常便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梦寐以求风尘仆仆不善言辞功成名就有生之年古稀之年【初学课文】1.朗读课文。

2.文章的主人公是谁?3.划出能够表现袁隆平精神的句子。

4.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分析】文章以“美丽”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袁隆平的人生历程,从孩提时代立下美丽的誓言到古稀之年放飞美丽的梦想,他的高尚人格和执著追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溢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从而揭示了一个科学家不断成功的原因:永不满足,永远把人民利益当作人生最大的追求。

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文章一开始就借作者的口,提出了一个矛盾的问题:“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而且,也没有必要把他和美丽联系起来”、“……‘美丽’这等词语都已经成为浅薄而无谓的媚俗,天法与他并列”、“……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著的杂交水稻之父的横空出世,竟然和美丽有那么直接的关系。

永远执著的美丽

永远执著的美丽

永远执著的美丽《永远执著的美丽》专项练习一、基本知识:1、“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中的“古稀”指人七十岁。

请填写下列空格中的称谓或年龄。

一岁以下的人称为襁褓婴儿,2-3岁的人称为儿童,7岁的人称为万年男孩,7岁的人称为少年,10岁的人称为黄口,13-15岁的人称为舞狮年,15-20岁的人称为舞象年,20岁叫30岁,40岁叫生命年,50岁叫生命年,60岁叫花甲或耳指年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1)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著的杂交水稻之父的诞生与美丽有着如此直接的关系。

横空出世:(2)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他心目中永远的梦幻,使袁隆平从此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

(3)他投身于世界范围内的杂交水稻问题。

义无反顾:(3)为什么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愿选择了艰苦而陌生的农学?盛开:(4)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荣耀、荣耀、名利,似乎根本没有改变袁隆平。

梦想;(5)从播种到收获,他仍然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

风尘仆仆:3、“通讯”是一种能生动而细致地报道、、、的新闻文体。

按内容分为、、、、等;按形式分有、(人物专访)、故事、巡礼、见闻、、侧记、散记,等。

“通讯”的特点是、、。

二、文章内容理解1、写“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与“美丽”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2.从年到年,中国推广了更多的杂交水稻种植,每公斤增加产量,这相当于每年解决人们的粮食问题,确保中国只能用世界上的耕地养活世界人口。

这一系列的数据包含了什么信息?文中出现了许多数字,请找出一例说明数字包含的意义。

3.文本标题为“永恒的美”。

是什么让袁隆平“美丽”?“永远坚持”的表现是什么?美丽:永远坚持:4。

“成功与名声”的“正义”被解读为袁隆平的“成功与名声”的表现是什么?5、起初农学对于袁隆平是“艰苦和陌生”的,文中能体现“艰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能体现“陌生”的语句是什么?困难:陌生:6、文中第12小节有一句“无论是科学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可能遇到的磨难都曾经跳出来考验他的心智。

永远执著的美丽(练习)

永远执著的美丽(练习)

• 4、“在“之”字拐的路上”,红军战士为什么非要“一步一 步地”才能上去 ? • “一步一步”包含着一步就是一步,不可跨跳,每一步都很小 心、艰难的意思,这里通过红军战士行军的谨慎和行军速度慢, 来衬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险峻。 • 5、“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 围得像一口井。”这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怎样的 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 • 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山势的险峻,这样写能表现红军身处 险境而能镇静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 • 6、将下列四个句子的序号,按原文顺序依次排列。 • A.像波涛在澎湃 B。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 C.像山泉在呜咽 D。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 7、文中写了“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后,又描写了复杂的声 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 A.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 B。是红军战士的幻觉。 • C.用复杂的声响反衬山间深夜的寂静。 D。前后矛盾。
永远执著的美丽
• 1.“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 才,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 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 人口。”该段中一系列数字说明______________。 • 2.理解“无论是科学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 干扰、破坏,所以可能遇到的磨难都曾经跳出来考验他的心 智。” • 3.理解:“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 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 种基地。” • 4.袁隆平儿时的梦想是:_____;古稀之年的梦想是_____。 • 5.课题中“永远执著”具体表现在哪里? • 6.“美丽”具有怎样的内涵? • 7.根据拼音写汉字: • (1)ruì 智(2)不xiè(3)贫jí (4)浩hàn(5)áo翔 • (6)héng空出shì (7)yì 无fǎn顾(8)坚rěn不bá • (9)梦mèi以求(10)风chénpúpú(11)gǔxī之年

上海市杨浦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杨浦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部分:(28分)1.(8分)默写:(1)怪石奔秋涧,。

(2),猛志固常在。

(3)为人性僻耽佳句,。

(4)不堪盈手赠,。

(5),身世浮沉雨打萍。

(6)桃李莫相妒,。

(7),禅房花木深。

(8),夜吟应觉月光寒。

2.(6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的“乐天”是指,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

(2)颈联“沉舟”“病树”都用来比喻。

(3)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必然规律。

C.“长精神”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

3.(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选文作者列子是(朝代)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自于本文的成语是。

沪教版七上《永远执著的美丽》

沪教版七上《永远执著的美丽》

文中“美丽”一词多次出现,你认 为袁隆平与“美丽”是否有联系?
第一段中“精干”、“ 充沛”、“睿智”、“幽默 ”四个关键词语,让我们了 解他的“美丽”具有丰富的 内涵。
他的“美丽”还指他的 精神:永远执著,不懈追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淡 泊名利,无私奉献。
袁隆平精神和品质
1. 科研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 2. 关注民生,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
“祖国之光、民族脊梁、学界精英、世之楷模。” 请你也写上那么一两句留言。
一系列的荣誉:
•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 转让美国。
•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 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 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 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 为“袁隆平星”。
•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 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
• 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 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 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 1993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
“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 1996年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 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敢为天下先 第21课《永远执著的美丽》教案2 沪教版五四制-沪教版初中七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敢为天下先 第21课《永远执著的美丽》教案2 沪教版五四制-沪教版初中七年

永远执著的美丽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题目的含义,提高语言的赏析能力、概括能力。

2.理解“执著的美丽”的含义,体会袁隆平崇高而执著的人生追求,学习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2学情分析本课文是第五单元“敢为天下先”中的第三篇,是一篇人物通讯,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展现了人物的崇高精神,《永远执著的美丽》展现了袁隆平执著追求、坚忍不拔、淡泊名利的精神。

因此,理解袁隆平的“美丽”也成为了课堂中的重点与难点。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朗读感悟等方式进行深入探究,理解文章的内涵。

同时,通过课后写作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延伸,体会敢为天下先者的精神魅力。

3重点难点1.重点:抓住关键语,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主旨。

2.难点:理解“美丽”就是袁隆平的精神即袁隆平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永远执著的美丽活动1【导入】导入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

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

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活动2【讲授】初读2.如何理解“美丽”?精干、充沛、睿智、幽默→(个人)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努力)创造了非凡的奇迹→(创造)享誉世界、功勋卓著→(世界)总结:→敢为天下先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树立目标)为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与新婚妻子整整两年检查了14000个稻穗(义无反顾、奉献青春)几十年育种研究的付出是家常便饭;对挫折、失败、人为干扰破坏的考验毫不畏惧(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始终保持世界领先(不断创新)依然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依然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精练设计及答案
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让寻找美丽的袁隆平大失所望,但却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定要走到底。

”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他把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他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之中。

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着“杂交稻”而运转。

在他研究的最初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这样巨大的付出,在他几十年的育种研究生涯中,可以说成了家常便饭。

无论是科学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可能遇到的磨难都曾经跳出来考验他的心智。

如果他仅仅是美丽的欣赏者,也许他早就被沉重的现实消磨一空;但作为以自己的生命和科学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科技工作者,袁隆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或许上天也被这种精诚所感化,自1966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之后,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着一个,他的杂交水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三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了“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 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

”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

“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

练习
1、写“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与“美丽”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形成对比,更加突出袁隆平坚定执著的追求。


2、文中出现了许多数字,请找出一例说明数字包含的意义。

(如“14000”个稻穗,表现了袁隆平不辞辛劳、执著严谨的精神。


3、“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句中的“依然”和“无时”有何作用?
(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袁隆平作为人民科学家早已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那片田地,淡泊名利、执著追求、奋斗终身的精神。


4、从选文可以看出,袁隆平的“美丽”指的是什么?
(不懈追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


课外相关阅读练习设计及答案
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

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性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

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征,这就是保持系。

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

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

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shǐ()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

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

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
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

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

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

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shǐ()志不移
2、“大相径庭”的意思是,这说明袁隆平学术观点具有特点,表现他精神。

(相差很大,完全相反。

大胆新颖。

创新)
3、简介袁隆平的“三系”设想。

(先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作“母禾”,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征,然后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大量生产杂交种子,就可以推广种植。


4、上文写袁隆平进行科学研究时遇到了哪些磨难?他是如何对待的?表现他怎样的精神? (磨难: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培育秧苗。

表现了务实求真、埋头苦干、执著追求、不懈奋斗的精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