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力学教学教案
《电动力学》教案 电多极矩
《电动力学》教案电多极矩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多极矩的概念及其在电磁场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多极矩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多极矩的定义2. 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3. 电多极矩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多极矩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电多极矩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电多极矩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动力学》相关章节。
2. 课件:电多极矩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3. 的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电磁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电多极矩在电磁场中的作用。
2. 讲解电多极矩的定义:介绍电多极矩的概念,解释其在电磁场中的重要性。
3. 讲解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详细讲解电多极矩的计算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4.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电多极矩解决问题。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电多极矩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如有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作业练习和课后讨论,评价学生对电多极矩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一个带电球体的电多极矩讲解一个带电球体的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电多极矩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案例二:带电偶极子的电多极矩分析带电偶极子的电多极矩,引导学生运用电多极矩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关于电多极矩的部分,加强对电多极矩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多极矩的应用实例,分享各自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3. 课堂演示:挑选学生代表进行课堂演示,讲解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八、教学策略1. 生动形象:使用直观的课件和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电多极矩的概念。
《电动力学》教案 电多极矩
《电动力学》教案电多极矩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多极矩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 掌握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多极矩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多极矩的定义和分类。
2. 电多极矩的计算公式。
3. 电多极矩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电多极矩的概念,解释其物理意义。
2. 讲解电多极矩的分类和计算公式。
3. 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电多极矩的应用。
4.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2. 学生对电多极矩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电多极矩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电多极矩应用实例的分析能力。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多极矩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应用电多极矩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电多极矩的定义和分类。
2. 电多极矩的计算公式。
3. 电多极矩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步骤:1. 引入电多极矩的概念,解释其物理意义。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电荷分布,引入电多极矩的概念。
解释电多极矩的物理意义,如电荷分布的形状和大小。
2. 讲解电多极矩的分类和计算公式。
介绍电多极矩的分类,如monopole moment, dipole moment, quadrupole moment 等。
给出电多极矩的计算公式,如dipole moment 的计算公式为p = qd,其中q为电荷量,d 为电荷分布的距离。
3. 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电多极矩的应用。
以一个简单的电荷分布为例,演示如何计算其电多极矩。
解释电多极矩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电磁场的辐射和吸收。
4.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
《电动力学》教案 电动力学的相对论不变性
《电动力学》教案电动力学的相对论不变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掌握洛伦兹变换和四维矢量运算。
2. 让学生了解电动力学的相对论不变性,理解电磁场方程的相对论形式。
3. 培养学生运用相对论观点分析和解决电磁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对论基本原理: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2. 洛伦兹变换:速度、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3. 四维矢量运算:四维坐标、四维矢量及其运算规则。
4. 电动力学的相对论不变性:电磁场方程的相对论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洛伦兹变换、四维矢量运算、电动力学的相对论不变性。
2. 教学难点:洛伦兹变换的推导和应用,四维矢量运算的规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相对论基本原理、洛伦兹变换、四维矢量运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电磁场方程的相对论形式,展示相对论在电动力学中的应用。
3. 互动教学法:提问、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参与度。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推荐《电动力学》教材,如格里菲斯《电动力学》。
2. 课件:制作相对论、洛伦兹变换、四维矢量运算等内容的课件。
3. 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
六、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相对论对电动力学的影响。
2. 新课:讲解洛伦兹变换,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洛伦兹变换进行四维矢量运算,巩固知识点。
4. 新课:介绍四维矢量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掌握四维矢量的计算方法。
5. 练习:让学生运用四维矢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6. 新课:讲解电动力学的相对论不变性,引导学生理解电磁场方程的相对论形式。
7. 案例分析:分析相对论在电动力学中的应用,展示相对论的重要性。
8.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是否全面讲解相对论基本原理、洛伦兹变换和四维矢量运算。
电动力学教案案例分析
电动力学教案案例分析案例一:电荷和电场1. 案例描述在电动力学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理解电荷和电场之间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可以通过以下教案设计进行案例分析。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理解电荷与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运用库仑定律计算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3. 教学内容及步骤3.1 引入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和电场的概念,并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3.2 探究利用电荷重排实验或带电粒子受力实验等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以获得关于电荷和电场之间的规律性认识。
3.3 知识讲解在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初步理解电荷和电场之间的关系后,通过讲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电荷、电场及其性质的理解。
- 介绍电荷的基本概念,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 解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库仑力和电场力;- 引入电场概念,解释电子、质子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
3.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案例一:两个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 通过给定两个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距离,让学生计算它们之间的作用力;- 引导学生理解作用力与电荷量、距离的关系;-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并推测作用力的变化规律。
- 案例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与运动- 利用实际情景或图像,描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鼓励学生思考,改变电场强度或电粒子的电荷量对其运动轨迹的影响。
3.5 总结与拓展通过总结学习的内容和案例分析的结果,帮助学生加深对电荷和电场的理解,并引导他们拓展思考。
4.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过程;- 提问学生,考察其对电荷和电场相关概念的理解;- 分析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延伸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并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物理课的电动力学教案
物理课的电动力学教案电动力学教案引言:电动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研究电荷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电动力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应用电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以电动力学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电场与电场力1.1 引入电场1.1.1 引导学生观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1.1.2 提出电场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产生的电场对其他电荷的作用力1.2 电场的性质1.2.1 通过实验观察电场的作用方式1.2.2 引导学生总结电场的性质,包括电场强度、电场线等1.3 电场力的计算1.3.1 探究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及其意义1.3.2 引导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计算电场力大小二、电势与电势差2.1 引入电势的概念2.1.1 提出电势的定义及其与电场力的关系2.1.2 引导学生理解电场与电势的区别和联系2.2 电势差的计算2.2.1 探究电势差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2.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计算电势差2.3 电势能的转化2.3.1 通过实验观察电势能的转化过程2.3.2 引导学生认识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变化三、电路与电阻3.1 引入电路的概念3.1.1 提出电路的定义及其基本组成3.1.2 引导学生了解电流和电压的关系3.2 电阻的概念与特性3.2.1 探究电阻的特性及其对电流的影响3.2.2 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3.3 串联与并联电阻3.3.1 引导学生了解串联与并联电阻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3.2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串并联电阻的规律四、电容与电容器4.1 引入电容的概念4.1.1 提出电容的定义及其与电势差的关系4.1.2 引导学生认识电容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4.2 电容的定量表达4.2.1 探究电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4.2.2 引导学生计算电容的大小和电势差的变化4.3 并联与串联电容4.3.1 引导学生了解并联与串联电容的特性和计算方法4.3.2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并串联电容的规律五、磁场与磁场力5.1 引入磁场的概念5.1.1 提出磁场的定义及其与电流的关系5.1.2 引导学生了解磁场力对带电粒子的作用5.2 磁场力的定量表达5.2.1 探究洛伦兹力的表达式及其计算方法5.2.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计算磁场力的大小5.3 磁场对运动带电粒子的影响5.3.1 引导学生理解磁场对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影响5.3.2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磁场力对带电粒子运动的影响六、电磁感应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6.1 引入电磁感应的概念6.1.1 提出电磁感应的定义及其与磁场变化的关系6.1.2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应用6.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6.2.1 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及其意义6.2.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6.3 感应电流与楞次定律6.3.1 引导学生了解感应电流的形成和楞次定律的表述6.3.2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感应电流的规律七、电磁波与电磁辐射7.1 引入电磁波的概念7.1.1 提出电磁波的定义及其与电磁感应的关系7.1.2 引导学生认识电磁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7.2 电磁波的传播和特性7.2.1 探究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和速度7.2.2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7.3 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应用7.3.1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辐射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7.3.2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并掌握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动力学实验教学方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动力学实验教学方案导言电动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以电学为基础,探讨电流产生、传输以及如何利用电能等电学现象的科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本文将探讨电动力学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电荷、电流强度、电动势等概念和实验原理。
2. 能够掌握测量电流强度和电动势的方法,识别并处理实验数据。
3. 能够熟练使用基本的电路元件,如电池、电阻、电表等,并能组装简单电路。
4. 能够进行基本的电学实验,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二、教学内容1. 电荷和电流强度的实验测量通过使用电荷计和电流表对电荷和电流强度进行测量,理解电荷和电流强度的定义,并熟练应用单位和符号。
2. 电动势的实验测量通过使用电压表和不同电源之间的电压差进行测量,理解电动势的概念和实验原理。
3. 欧姆定律实验通过连接电池和电阻,测量电流强度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的实验原理。
4.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通过组合多个电路元件,测量电流强度和电压之间的关系,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实验原理。
5. 简单电路的组装和实验通过使用电池、电阻、开关等元件,组装并熟练操作简单电路,测量电流强度和电压,理解实际电路中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验原理。
2.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从实践中掌握电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讨论辅导法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辅导,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巩固。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并针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
2.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方法和实验原理,让学生掌握电动力学的基本知识。
3.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测量,从实践中体会电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物理中学电动力学教案:初一
物理中学电动力学教案:初一一、引言电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的运动和与之相关的现象。
初中阶段作为物理学的起步,电动力学也成为了学生们接触和认识电的基础。
本教案以初一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电动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二、电荷及其性质1. 什么是电荷?先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什么是电荷?引导学生思考静止在不同物体上的小带电粒子就叫做电荷。
然后通过实验或图示说明正负两种类型的基本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2. 互斥与吸引接下来向学生解释互斥和吸引这两个基本性质。
正与正相互排斥、负与负相互排斥;正与负相互吸引。
通过展示磁铁吸附或排斥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性质。
三、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1. 静电现象静态摩擦产生静电现象是学生们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提问学生有没有遇到过摩擦之后物体可以吸附小纸片、绒毛或灰尘等,然后引导他们认识到这是由于电荷的转移导致的。
2. 电荷转移原因解释电荷转移的原因,即摩擦会使得一些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导致了静电的产生。
四、带电物体和感应现象1. 带电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当两个带有不同类型电荷的物体接触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通过实验或图示向学生展示正负两种类型的带电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并改变彼此状态。
2. 感应现象介绍感应现象:当一个带电物体靠近未带电物体时,未带电物体中会产生临时的异性电荷,在两个物体之间形成了一对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力。
通过实例讲解感应现象,例如使用与可调节金属杆和小纸片构成的装置来演示。
五、电路与导线1. 什么是电路?讲解什么是简单的闭合回路,并通过图示向学生展示电流需经过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方能成立。
2. 导线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导线在电路中的作用。
介绍导线的特性以及其在电路中起到连接各个元件、形成闭合回路、传导电流等功能。
六、电池和电流1. 什么是电池?引导学生思考电池的作用和作为电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二年级物理课堂教案:电动力学
高中二年级物理课堂教案:电动力学一、引言电动力学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电动力学,学生可以了解电流、电路和电磁场等基本概念,掌握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产生等知识。
本教案将以高中二年级物理课堂为背景,通过设计一节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电动力学的重要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 掌握电流和电荷数量、电压之间的关系。
-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够运用到不同电路中。
2.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安全电路实验仪器和元件。
- 具备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 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结论。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段电流产生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电流的思考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电流是什么,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电流的概念和符号表示,解释在导体中由电荷流动形成电流的过程。
并解释电流的单位安培(A)的定义。
接着,教师讲解电流和电荷数量、电压之间的关系,引入电流强度和电荷数的计算公式。
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让学生掌握电流和电荷数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最后,教师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讲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
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3. 实验探究(4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电流和欧姆定律的理解,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活动。
实验材料:- 电池(1.5V)- 电线- 电阻丝- 安全电流表- 安全电压表实验步骤:- 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将电池、电线和电阻丝连接起来。
- 用安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并记录下来。
- 用安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并记录下来。
- 将电阻丝的长度变化,重新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验证欧姆定律。
《电动力学》教学教案
《 电动力学》教学教案教材 高教出版社 作者 蔡圣善第一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预备知识 矢量分析初步§1、标量与矢量§2物理量的空间积累 §3物理量的空间变化率(1)教学内容1、标量场 定性描述一个标量常可以使用等势面的概念 定量描述为一个标量通常使用空间与时间的函数 ),(t x标量函数的空间变化率的最大值—— 梯度2、矢量场 定性描述用场线的方法 定量描述为一个空间,时间的矢量函数),(t x E E。
3、掌握 研究矢量场的基本方法 空间的积累4、通过对矢量场的通量的研究,(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来判断区域内是否有源、是否有汇、是否连续。
5、通量的局限性, 教学难点1、通量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时,封闭面与场线的关系。
2、梯度的定义式与在各种正交坐标系中的表达式的不同。
例题1、 求 ▽r ▽· r ▽(r1) r = x i + y j + z k 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3物理量的空间变化率(2)§4、算符的二级运算 §5曲线坐标系教学内容1、 通过对矢量场的环量的研究来讨论矢量的性质。
由其是否等于零来判断是否为有势场。
2、 旋度的定义及旋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达式。
3、 算符的二级运算,梯度的旋度,旋度的散度,梯度的散度以及旋度的旋度。
4、场点与源点在数学表示方法上的区别,哈密顿算符的场点与源点的区别。
5、体积元在柱坐标系与球 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梯度,散度及旋度是算符的一级运算,对应的是一阶偏微分方程,在数学上,一阶偏微分方程较难计算。
为了将一阶偏微分方程换成二阶偏微分方程,引入算符的二级运算。
2、 为了今后计算方便,以下的计算结果应该熟记。
▽ ,▽,,得区别。
▽ ρ(x ,)φ(x ),▽,ρ(x ,)φ(x )的计算结果是不同的。
但是电荷守恒原理▽·(j ,t )+ t= 0中,为了简单,常常将一瞥省略。
电动力学中的功率教学教案
【电动力学中的功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功率的概念以及单位,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2、了解交、直流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其本质区别;3、掌握电能、电功率和电量之间的关系;4、通过实验探究电路中功率变化的规律;5、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抽象和数学建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功率的概念和单位;2、电功率的计算方法;3、交、直流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其本质区别;4、电能、电功率和电量之间的关系;5、电路中功率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功率的基本概念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2、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电路中功率变化的规律;3、讨论法:通过小组活动,讨论交、直流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其本质区别;4、实践法:设计电路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功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比如,为什么计算机、手机等设备需要额定功率?为什么要在家庭用电中配电箱和熔断器?2、讲授法(1)基本概念通过示意图,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并介绍功率的单位:瓦特(W)。
(2)电功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 P=VI,讲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3、探究法设计实验,让学生探究电路中功率变化的规律。
实验步骤如下:(1)实验一:计算直流电路中电功率材料:直流电源、电阻、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电功率计。
步骤:1)将电阻串联于电源的正负极之间,测得电流、电压、电阻的数值,计算电功率。
2)改变电阻值、电源电压等参数,计算电功率的变化。
(2)实验二:计算交流电路中电功率材料:交流电源、电阻、交流电表。
步骤:1)将电阻串联在交流电源的正负极之间,测得电流、电压、相位等参数,计算电功率。
2)改变电阻值、电源电压等参数,计算电功率的变化。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交、直流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其本质区别。
通过比较,掌握交、直流电路中电功率计算方法的异同。
5、实践法设计电路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物理中学电动力学教案:初一》
《物理中学电动力学教案:初一》一、引言电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电荷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能和电磁能的转化。
在中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电动力学的知识,对于他们理解并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一学生初步了解电荷、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本的电动力学问题。
二、电荷1.电荷的基本性质电荷是物质固有的性质,表现为物质的某种状态。
电荷有正负之分,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是守恒的,闭合系统中的总电荷始终保持不变。
2.导体和绝缘体导体是能够容易传导电荷的物质,如金属。
绝缘体则是几乎不能传导电荷的物质,如塑料和橡胶。
三、电流1.电流的基本概念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电量,用字母I表示,单位为安培(A),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的流动方向所决定的。
带电粒子在导体中自由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测量电流可以通过安培计进行测量。
安培计是一种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
在电路中,将安培计连接在电路中,安培计指针所指的刻度即为电流的大小。
四、电路1.闭合电路和开路闭合电路是指电流可以依靠导线从电源流回的电路。
开路则指电流无法流动的电路。
2.电路中的电阻电阻是电流通过时所遇到的阻碍,用字母R表示,单位为欧姆(Ω)。
电阻越大,电流通过的难度越大。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元件依次连接,电流只能依次通过每个元件。
并联电路则是指电路中的元件平行连接,电流可以通过不同的分支。
五、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
即I = U/R,其中I是电流,U是电压,R是电阻。
六、实验示范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够操作仪器进行电流的测量。
2.实验内容准备一个电池、几根导线、一个安培计和不同大小的电阻。
首先将电池与安培计连接,形成闭合电路。
然后逐步将不同大小的电阻依次加入电路中,观察安培计的指针的变化,并记录下对应的电流数值。
物理电动力学公开课教案初中
物理电动力学公开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带电体的带电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理解静电场和电场力的概念,能够计算电场的大小和方向。
4.认识电场线和等势面,并能够分析电场线与等势面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1.静电场和电场力的概念。
2.电场的计算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1.电场的三大性质。
2.电势能和势能差的计算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引导学生了解电动力学的基本知识。
2.示范法:通过实验展示带电体的带电规律和电场力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3.探究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电场的理解。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大组讨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五、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可以通过问问题或者展示实验现象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示例:同学们,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身边的物体之间会有吸引或排斥的现象?是什么力量让物体产生这种变化呢?2.概念讲解1) 电荷和带电体- 介绍电荷的概念和性质。
- 解释带电体的带电规律和带电性质。
2) 电场和电场力- 介绍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力的作用。
- 讲解带电体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
3.实验示范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电场力的作用和电荷的带电规律。
示例:将两个带电体靠近,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带电体之间的关系。
4.电场的计算与性质1) 电场的计算- 解释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计算电场强度的数值。
2) 电场的性质- 介绍电场线和等势面的概念及其性质。
-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电荷配置下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形状。
5.电势能和势能差1) 电势能的概念- 解释电势能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2) 势能差的计算与分析- 讲解势能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分析势能差与带电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六、课堂练习1.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学四年级电动力学基础教案
大学四年级电动力学基础教案第一节:引言电动力学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学科,研究电荷和电场、电磁感应、电路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对于理解电磁现象以及电子学、电力工程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针对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以电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为主线,系统讲解电场和电势、静电力学、电场的能量、电磁感应和电磁振荡等内容。
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力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节: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和电场的概念,掌握电荷的性质及其电场分布规律;2. 掌握电势的概念,了解电势差、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3. 理解库伦定律的内涵和应用,能够计算带电粒子之间的电场力;4. 理解高斯定理,学会利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分布;5. 掌握电场中的能量关系,了解静电场的能量密度和能量定理;6. 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7. 了解电感与电容的基本原理,学会分析和计算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效应;8. 掌握电磁场的基本特性和电磁振荡的原理,能够解析和计算电磁振动的参数。
第三节:教学内容1. 电荷和电场1.1 电荷的性质及其守恒定律1.2 电场的产生和性质1.3 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的计算2. 电势和电势能2.1 电势的概念与计算2.2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2.3 电势能的计算与应用3. 静电力学3.1 库伦定律及其应用3.2 高斯定理与电场分布的求解3.3 电场中的能量与能量密度4. 电磁感应4.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涵4.2 自感与互感的基本原理4.3 惠斯通环路定理的应用5. 电感与电容5.1 电感的基本原理和计算5.2 电感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5.3 电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5.4 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6. 电磁振荡6.1 电磁场的基本特性6.2 自由振荡和受迫振荡6.3 阻尼振荡和受迫振荡的参数计算第四节: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实用应用的电动力学教案
实用应用的电动力学教案一、引言电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电荷、电场、电势、电流以及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电动力学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电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以实用应用为出发点,通过探索电动力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理论的概念框架,并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电场和电势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 掌握电场的计算方法,了解电位差及电压的概念;3. 理解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计算电容器的容量;4. 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与电流相关的实际问题;5.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6.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电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电荷与电场1.1 电荷的性质及分类1.2 电荷的叠加性和球面电荷分布的电场计算 1.3 电场线与电场的表示、计算和图形分析 1.4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与电势能1.5 电势差与电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电容与电容器2.1 电容的定义和计算2.2 并联和串联电容的等效电容计算2.3 电容器的分类和使用2.4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3. 电流与电阻3.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3.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3.3 电阻和电阻器的基本概念3.4 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 电磁感应4.1 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4.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4.3 感应电动机和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通过合适的实验演示或示意图,让学生对电动力学现象进行观察,帮助他们形成直观的认知;2. 探究法: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电动力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4. 实践法: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或设计简单电路,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电动力学电子教案》课件
《电动力学电子教案》课件第一章:电磁场基本概念1.1 电磁场的定义与特性电磁场的概念电磁场的分类:静态电磁场和动态电磁场电磁场的特性:保守场与非保守场1.2 电磁场的基本方程高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环路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1.3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产生: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波动解电磁波的传播:波动方程和解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第二章:电磁波的波动方程及其解2.1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电磁波的波动方程推导波动方程的边界条件2.2 电磁波的解平面电磁波的解球面电磁波的解2.3 电磁波的极化线极化圆极化椭圆极化第三章: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3.1 电磁波在介质边界上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波的性质3.2 电磁波在介质边界上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波的性质3.3 电磁波的全反射全反射的条件全反射的物理意义第四章: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4.1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传播特性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4.2 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大气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大气层对电磁波的吸收和散射无线通信雷达微波炉第五章:电磁波的辐射与吸收5.1 电磁波的辐射电磁波的辐射机制天线辐射特性5.2 电磁波的吸收电磁波被物质吸收的机制吸收系数和损耗5.3 电磁波的辐射与吸收的应用无线通信设备的设计电磁兼容性分析电磁波探测与成像第六章:电磁波的量子电动力学基础6.1 量子力学与经典电磁学的对比经典电磁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6.2 量子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费米子的电磁相互作用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6.3 量子电动力学的应用激光的原理与应用电子加速器与粒子物理实验第七章:相对论性电子学7.1 狭义相对论与电子学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狭义相对论对电子学的影响7.2 洛伦兹变换与电子学洛伦兹变换的定义与性质洛伦兹变换在电子学中的应用7.3 相对论性效应的应用高速电子设备的相对论性效应分析粒子加速器中的相对论性效应第八章:电子加速器与辐射效应8.1 电子加速器的基本原理电子加速器的工作原理电子束的特性和应用8.2 辐射效应的基本概念辐射对物质的影响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8.3 辐射效应的应用医学影像学中的辐射效应无线电通信中的辐射效应第九章:电磁波探测器与测量9.1 电磁波探测器的原理与分类光电探测器微波探测器射线探测器9.2 电磁波测量技术直接测量法与间接测量法频率测量与功率测量9.3 电磁波探测与测量的应用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地球物理勘探第十章: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10.1 电磁波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10.2 电磁波在医学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射频消融技术10.3 电磁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雷达与遥感技术电磁兼容性与电磁防护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电磁场的定义与特性:电磁场的分类、电磁场的特性。
大学物理讲课电动力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含义及其在电磁场描述中的应用。
3.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4. 培养学生运用电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和应用。
2.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1.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推导和应用。
2. 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教学模型(如电磁场线模型)。
3. 电磁波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电磁学的概念,强调电学与磁学的紧密关系。
2. 简要介绍电磁学的发展历程,引出电动力学。
二、电动力学基本概念1. 介绍电场、磁场、电磁场的基本概念。
2. 阐述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电势、磁通量等基本物理量。
三、麦克斯韦方程组1. 介绍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含义和组成。
2. 推导麦克斯韦方程组,解释各方程的意义。
3. 通过实例分析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电磁场描述中的应用。
四、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1. 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2. 阐述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包括波速、波长、频率等。
3. 分析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提问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掌握情况。
2. 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二、电磁波实验演示1. 演示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际问题解决1. 提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电动力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电动力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通过提问、实验演示、实际问题解决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电动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讨论。
电动力学实验教学教案
电动力学实验教学的关键点
01 实践与理论结合
加深学生理解
02 问题分析与解决
提高学习效果
03 经验总结与分享
促进教学改进
未来电动力学实验教
推动课程改革
重视实践教学
02、
技术支持
引入虚拟实验
利用在线资源
03、
学生参与
建立实验社区
鼓励自主探索
04、
教师培训
提高教学水平 持续学习更新知识
电势在电路中的应用
电势与电容关系在电子元件中的应用
03、
实验数据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比较不同实验结果的差异
04、
实验改进与创新
提出实验改进方案 探索新的实验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在进行电场与电势实验时,要注意安全第一,避 免触电风险。另外,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 注意操作规范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同时,要认 真分析实验结果,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深入 探究电动力学理论。
● 04
第4章 电动力学测量技术实 验
电动力学测量技 术实验介绍
电动力学测量技术是 电动力学实验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通过实 验,学生可以掌握实 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 处理能力。这些实验 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经 验,帮助他们更好地 理解电动力学的理论 知识。
电动力学测量技术实验内容
● 02
第2章 电场与电势实验
电场与电势实验 介绍
电场与电势是电动力 学的基本概念,电场 与电势实验是理解电 场与电势的重要途径。 通过探究电荷在电场 中的运动规律,可以 深入研究电场的性质 和特点。
电场实验的内容
电荷在电场 中受力的性
质
研究电荷在电场 中的受力情况
大学电动力学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电磁场方程及其物理意义;3. 熟悉电磁波的传播特性;4. 能够运用电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电磁场的基本概念1. 电磁场的定义;2. 电磁场的物理意义;3. 电磁场的矢量表示。
二、电磁场方程1. 高斯定律;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安培环路定律;4. 电磁场方程的物理意义。
三、电磁波1. 电磁波的定义;2. 电磁波的产生;3.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4. 电磁波的能量和动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回顾电磁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电磁场的基本概念;2. 提出问题:什么是电磁场?电磁场有哪些基本性质?二、电磁场的基本概念1. 讲解电磁场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电磁场的物理意义;2. 介绍电磁场的矢量表示方法。
三、电磁场方程1. 讲解高斯定律,说明其物理意义;2.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3. 讲解安培环路定律,说明其物理意义;4. 总结电磁场方程,阐述其物理意义。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磁场方程的应用;2. 提出问题:电磁场方程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二、电磁波1. 讲解电磁波的定义,说明其产生和传播的机制;2. 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如频率、波长、速度等;3. 讲解电磁波的能量和动量,阐述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个实际案例,如无线电通信、电磁波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2. 分析案例中电磁场的分布、电磁波的传播过程;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磁场、电磁场方程、电磁波等概念;2. 强调电动力学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磁场基本概念、电磁场方程、电磁波等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电动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电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动力学修订版教学设计
电动力学修订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动力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基本的电动力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电动力学知识储备。
二、教学内容1. 电场和电势1.1 Coulomb定律和电场强度1.2 Gauss定律和应用1.3 电势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1.4 电势的能量和能量密度2. 电场的研究2.1 等势面和电势线2.2 电介质中的电场2.3 极化和电容2.4 电容器和电容器的能量3. 电流和电阻3.1 电流和电阻的基本概念3.2 欧姆定律和功率3.3 热效应3.4 源动力学4. 磁场和磁通量4.1 磁场、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4.2 感应电动势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3 理想磁场和安培环路定理5. 电磁场5.1 麦克斯韦方程组5.2 电磁波和能量传播5.3 传输线和天线5.4 电子学和电子管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将针对课程内容,通过授课、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同时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
通过实验,让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电动力学知识的理解。
并在实验中加强对电器件的了解与学习。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计算机化考试和实验报告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具体评估方式:1. 考试计算机化考试将用于检查学生掌握与理解课程内容的程度。
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2. 实验报告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全面,论点明确,与实验结果相符。
3. 课堂表现本课程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互动质量和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表现加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本课程主要参考以下教材:张伟民. 高等学校电动力学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2. 参考书目陈式涵. 电学教程(第四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费恩斯勒. 电动力学(上下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六、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学时安排负责教师电场和电势16学时A教师电场的研究16学时B教师电流和电阻16学时C教师磁场和磁通量16学时D教师电磁场16学时E教师七、教学总结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战测试及模拟实例的方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定期的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的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电动力学》教学教案教材 高教出版社 作者 蔡圣善第一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预备知识 矢量分析初步§1、标量与矢量§2物理量的空间积累 §3物理量的空间变化率(1)教学内容1、标量场 定性描述一个标量常可以使用等势面的概念 定量描述为一个标量通常使用空间与时间的函数 ),(t xφφ= 标量函数的空间变化率的最大值—— 梯度2、矢量场 定性描述用场线的方法 定量描述为一个空间,时间的矢量函数),(t x E E= 。
3、掌握 研究矢量场的基本方法 空间的积累4、通过对矢量场的通量的研究,(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来判断区域内是否有源、是否有汇、是否连续。
5、通量的局限性, 教学难点1、通量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时,封闭面与场线的关系。
2、梯度的定义式与在各种正交坐标系中的表达式的不同。
例题1、 求 ▽r ▽· r ▽(r1) r = x i + y j + z k 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3物理量的空间变化率(2)§4、算符的二级运算 §5曲线坐标系教学内容1、 通过对矢量场的环量的研究来讨论矢量的性质。
由其是否等于零来判断是否为有势场。
2、 旋度的定义及旋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达式。
3、 算符的二级运算,梯度的旋度,旋度的散度,梯度的散度以及旋度的旋度。
4、场点与源点在数学表示方法上的区别,哈密顿算符的场点与源点的区别。
5、体积元在柱坐标系与球 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梯度,散度及旋度是算符的一级运算,对应的是一阶偏微分方程,在数学上,一阶偏微分方程较难计算。
为了将一阶偏微分方程换成二阶偏微分方程,引入算符的二级运算。
2、 为了今后计算方便,以下的计算结果应该熟记。
▽ ,▽,,得区别。
▽ ρ(x ,)φ(x ),▽,ρ(x ,)φ(x )的计算结果是不同的。
但是电荷守恒原理▽·(j ,t )+ t∂∂ρ= 0中,为了简单,常常将一瞥省略。
3、 体会公式 )()()(41)(,3,,,x x x x dv x X E o--=⎰⎰⎰ρπε 中的场点与源点的区别。
4、 体积元在柱坐标系与球 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例题 ▽×r ▽·(3r r ) ▽×(3rr ) ▽ (3r rp⋅)第二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6 δ函数与并矢§7矢量场的唯一性定理 第一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1、静电场 (1)教学内容1、质点,点电荷的共性,δ函数 ▽2(r1)= - 4πδ(x )的证明。
2、唯一确定矢量场的条件,推论满足同一散度,,旋度与边界条件的矢量场是唯一的。
3、库仑假设 平方反比 电场的定义,点电荷的电场,已知电荷分布求电场。
4、高斯定理 ()(),,1dv x s d x E o⎰⎰⎰⎰⎰=⋅ρε 中X 与X ,取值范围的不同。
教学难点1、 高斯定理的结果为什么与面积的选取无关。
2、 电场的通量不为零,而电场的散度却是零。
3、 电场的通量公式中X 与X ,()(),,1dv x s d x E o⎰⎰⎰⎰⎰=⋅ρε X 与X ,的取值范围是不同的。
但是在散度公式中▽·E (x )= ox ερ)(中的X 是同一个点。
4、§1的习题用两种方法求解。
解一直接求解。
解二利用高斯定理求出场强,再求散度与旋度。
了解通量,场强和场强的散度是三种不同的物理概念。
5、公式▽·E (x )= ox ερ)( 对点电荷不成立。
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1、静电场 (2)§2 电流与稳恒磁场(1)教学内容1、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o l d E的证明。
2、静电场的散度与旋度。
3、平方反比定律的证明4、 电势的引入5、 点电荷、电偶极子的电场与电势6、 电流强度 电流密度矢量(体电流),(面电流)。
7、 电流连续性方程 教学难点公式 0=∂∂+⋅⎰⎰⎰⎰⎰dv ts d J ρ ,在两种情况下的讨论。
一是稳恒时,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有t∂∂ρ=0,故0=⋅⎰⎰s d J 。
电流是稳恒电流。
二是当区域趋于无穷大时,不可能有电流流出封闭面。
0=⋅⎰⎰s d J ,则有0=∂∂⎰⎰⎰dv tρ,空间的总电量Q 为一个常数。
第三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2 电流与稳恒磁场(2) 教学内容1、 复习安培力,比-萨定理。
安培力与磁场的方向垂直。
磁场与电流的方向垂直。
磁场的横向性。
2、 从比-萨定理 ⎰⨯=304r rl Id Bμπ引出矢势 A ⎰=rdvj04μπ 及 B = ▽×A 3、 恒磁场的通量与散度。
教学难点1、 矢势,,),(4),(dv rt x j t x A o⎰⎰⎰= πμ的引入,注意X 与X ,的区 别。
2、 对于稳恒电流其矢势有 ▽·A = 03、 ▽×B =j oμ的证明4、I dl 与j dv 的统一授课时间 2004–9-24 星期五章节名称 §3法拉第定律 §4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仑兹力§5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1)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定律 其实质是变化的磁场可以激发电场。
2、位移电流的引入满足电荷守恒定理。
3、洛仑兹力公式。
4、电磁场理论的三大基本假设,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仑兹力公式,电荷守恒定理。
麦克斯韦方程组给出了场量与源量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源量是如何激发场量的,场量可以脱离源量独立存在,形成电磁波。
洛仑兹力公式说明了场量是如何作用于源量的,电荷守恒定理约束了源量之间的关系。
1、 5、介质的极化P 与极化电荷Q ,极化电流J p j v tP t E=⇒∂∂⇒∂∂ρ6、均匀极化 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定律的实质。
变化的磁场 >> 感生电场(非静电场)>>非静电力电荷运动,>>电流。
2、 电动势与电势的区别。
3、 封闭曲线所围的面积不是唯一的。
在⎰⎰⎰⋅=⋅s d j l d Bμ公式中,L 所围的面积应是任意的,即对任何以L 为边界的面积来讲都是成立的。
4、 传导电流与位移电流的同异第四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5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2) §6边界条件 教学内容1、介质的磁化 磁化强度矢量 vm M ∆=∑2、 诱导电流 —— 磁化电流与磁化强度之间的关系 m I l d M =⋅⎰3、 均匀磁化 磁化强度是一个常矢量j = ▽M⨯4、 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5、 电磁场的边界条件的切向跃变,与法向跃变。
6、 掌握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求边界条件的一般方法。
并举一反三。
教学难点1、磁化电流与磁化强度的关系式。
2、 电位移矢量,与磁场强度为什么是辅助物理量。
3、 诱导电流是传导电流的一种,是电荷的微观运动的宏观表现。
4、 传导电流,位移电流,诱导电流之间的不同与相之处。
5、 公式⎰⎰⎰⋅=⋅s d j l d B0μ应用到边界面上时,电流密度矢量j 将不再适用,换用面电流密度矢量a 。
6、 在公式的推导中,有一些项由于不同的原因而等于零,注意区别。
7、 在边界面上,法向方向是唯一的,而切向分量是不确定的。
第五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6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完备性第二章 电磁场的守恒定律于对称性§1电磁场的能量流密度(1)教学内容1、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完备性的证明2、 利用唯一性定律解题1—15题3、电磁场的能流密度,能量密度。
4、电磁场的能量转换与守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A 、封闭区域内有带电体。
B 、开放的区域内无带电体。
C 、一般情况。
5、 磁场对带电体的作用使得电场的能量变成动量与热量的举例。
教学难点1、 能量密度的数学表达式(21=ωE ·D + B ·H )能流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S = E ×H 2、 在区域V内,单位时间内,电场与带电体之间的能量交换为⎰⎰⎰⋅=⋅⨯+=⋅dv E j dv v B v E dv v f)(ρρ。
单位时间内,区域V 内的能量通过区域的边界面与外界的能量交换是⎰⎰⎰⎰⨯=⋅ds H E ds S 。
电磁场自身的能量的变化率是t∂∂⎰⎰⎰dv ω。
3、t∂∂⎰⎰⎰dv ω+⎰⋅dv v f = —⎰⎰⋅ds S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2 电磁场的能量流密度 (2)§3、规范与规范变换教学内容1、 电磁场与带电体之间的能量交换举例,电能转换成热能,动能。
2、 无限长导线能量的传输问题3、 将麦克斯韦方程组过渡到二阶偏微分方程的三种情况 稳恒 源量为零 一般情况4、 规范与规范变换 教学难点1、 张量、并矢 降阶运算,张量与矢量的一次点乘和两次点乘。
2、 为什么可以对矢势的散度进行选择?3、 洛仑兹规范第六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4电磁场的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 导体与电介质静电学 教学内容1、 电磁场的动量转换与守恒。
动量密度。
动量流密度。
2、 标势的边界条件 三种情况 一般 介质 导体3、 教学难点1、动量密度与能量流密度之间的关系2、将电场的边界条件化为电势的边界条件。
第七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第四章 静电场边值问题的解法 §1、特解法 教学内容1、静电场的能量问题2、求解静电问题的方法分类 积分法 边值法3、当感兴趣空间没有自由电荷分布时,泊松方程化成拉普拉斯方程=∇ϕ24、球坐标系中,当电荷分布具有轴对称时泊松方程的通解。
)(cos )(1θϕn n nn nn P rb r a ++=∑ 5、对导体球的讨论,使学生掌握在三种边界条件下,如何利用边界条件确定系数。
6、分离变量法的一般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1、利用边界条件和比较系数法,确定常数。
2、 分别用电磁学(分布型问题)方法,电动力学(边值型问题)的方法解题。
3、均匀电场无限远处的电势4、 对通解的分析 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1、特解法的习题课 教学内容1、 分别讨论均匀电场中的接地导体球,带电导体球和介质球的问题。
2、 均匀介质球球心处,有点电荷与偶级子的问题。
教学难点1、 边界条件的应用。
r = 0和r 趋于无穷时,电势的特殊情况。
2、 对解的分析与距离的关系。
3、 介质的电容率趋于无穷时,介质的性质类似于道题。
第八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2 镜象法 教学目的1、 掌握镜象法的适用范围,在X ,点处有点电荷。
则空间的微分方程的写法为▽2φ=-oQδ(X -X ,)2、 掌握象电荷选取的原则,在非感兴趣空间选取,与电荷呈对称性,以便不影响空间的电荷分布。
3、 熟练掌握点与平面,(导体与真空,介质与介质)点与球面的像电荷的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