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神经内科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一、诊断程序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当确定:1.病变在什么部位?2。
病变的性质及原因是什么?前者即定位诊断又称解剖诊断;后者为定性诊断又称病理、病因诊断。
【定位诊断】包括:1。
病变或病灶的部位,在周围(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中枢(脊髓或脑),或两者均受累。
明确其具体位置与側别(左、右侧或腹、背侧)或近、远端。
2.病变或病灶的多少及分布(单病灶或多病灶、弥散性或选择性)。
定位诊断力求精确,体征是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病史中的首发症状、病情演变,可提示病变的始发部位、扩展的方式与范围。
首先,要确认患者的症状是因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如某肢体活动受限,要确认是1因随意肌收缩无力(瘫疾)所致“不能动";2还是肌张力增高引起的运动“不灵活”;3或患者因畏于肢体局部疼痛的“不敢动". 如下肢疼痛,应先除外1下肢软组织损伤、2骨关节病3或血管性疾患所致疼痛,4再考虑其为神经痛。
然后,将主症进行综合归类,结合神经系统体征,推测其病变部位.患者的症状不一,应将其主要表现进行归类以便分析。
如偏瘫、截瘫、四肢瘫、共济失调、神经根痛、锥体束征、烦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等。
由于神经症状的产生是神经系统受损部位生理功能障碍的结果,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损害,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可据此推测病变的部位。
如下:1.肌肉病变受损后只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受累肌无力,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感觉障碍。
可由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如重症肌无力)等引起。
2。
周围神经病变受损后出现其支配区范围内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症状,特点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疾.前根、后根的损害分别出现根性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多发性神经病见四肢远端的运动、感觉障碍。
3。
脊髓病变横贯性脊髓损害,出现病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括约肌三大功能障碍,即上运动神经元性截瘫或四肢瘫、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性全部感觉障碍及尿便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方法包括:
1.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感觉障碍、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可以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2.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接显示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对于脑卒中、脑肿瘤、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于癫痫、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神经系统病理学检查:包括脑组织活检、脑脊液检查等,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神经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应用以上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
定性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高度重视疾病的演进过程
一高血压病人, 情绪激动时突发讲话含糊不清, 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半h来院时呕吐一次 检查: Bp180/120mmHg, 患者示意左侧头痛,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 右侧上下肢肌力均2级, 右偏身感觉障碍 左基底节区出血可能性大
定性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高度重视疾病的演进过程
一老年病人患糖尿病\脑动脉硬化多年, 无高血压病史, 午睡后发现右半身麻木, 手&上肢轻度无力, 晚饭后家 人发现症状加重, 在社区医院静滴血管扩张药, 翌日晨 起发现讲话不清\偏瘫加重而来住院 检查: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 右上肢肌力0级, 右下肢2~3 级, 右侧Babinski征(+), 右偏身感觉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11. 系统性疾病伴神经系统损害
▼ 许多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甲状旁腺
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疾病, 肝脏&肾脏病, 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 心肺 外科\脏器移植术中均可并发神经系统损害 ▼ 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神经系统症状分布广泛, 演变过程与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 ▼ 可同时出现脑\脊髓\周围神经\肌肉\关节&皮肤损害, 或出现不同症状的组合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10. 产伤&发育异常
▲ 围产期损伤: 常见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 轻症
病例可无症状, 中-重度病例出生后常见嗜睡\激惹\呼 吸困难\心律失常\痫性发作\姿势异常\角弓反张\瞳孔 固定&无反应状态等 ▲ 出生前数周或数月缺血&缺氧损害: 出生时或生后即 出现慢性脑病表现, 许多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是导致 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的重要原因 ▲ 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 如婴儿型脊肌萎缩症\先天性强 直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或代谢性肌病&脑病\脊髓损 伤或畸形可出现松软婴儿综合征(floppy infant syndrome)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发作性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3、脑干功能不全 (跌倒发作)
老年女性多见, 突发双下肢无力摔到, 有时可有跌伤。
4、猝倒发作 (catalepsy)
发作性睡病、睡瘫症、睡眠幻觉
5、基底动脉性偏头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3、Brun综合征 头痛+意识障碍+体位影响
4、颅高压之高原现象 持续性头痛+ 一过性意识障碍、黑蒙
5、SAH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三、药物-代谢性 一过性意识障碍
1、酒精-镇静剂所致黑蒙 过量饮酒或药物中毒所致。 常有记忆障碍、思维不连贯。 其后有深度、 难以唤醒的睡眠。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2、麻醉剂过量 如Heroin 3、低血糖(外源性或内源性) 4、使用降压药 5、Erb瘘管 发作性肝昏迷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四、脑震荡 五、其他疾病 1、过度换气综合征
过度快速换气 可导致全面性CBF降低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2、转换型或诈病
(假性昏迷) 大多为无反应状态, 往往扳开眼睑时有阻力病 有眼球的向下运动。
神经系统疾 病定位诊断
发作性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一、晕厥 1、神经源性
Shy-Drager综合征 老年,男性多见,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晕厥+ 其他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可有多种运动障碍 2、心源性晕厥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1、脑血管功能不全
如TGA 持续数小时记忆、行为异常 2、癫痫 各种全面性发作、颞叶癫痫、 癫痫后无反应状态
周围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病例三:腓总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
总结词
腓总神经麻痹是由于腓总神经受到压迫或损 伤引起的病症,表现为足部和小腿外侧的感 觉异常或肌肉萎缩。
详细描述
腓总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 症状和体征。患者通常会感到足部和小腿外 侧的疼痛、麻木或无力,有时还会出现肌肉 萎缩和反射异常。医生通过检查患者的肌电 图和神经传导速度,可以确定腓总神经麻痹 的位置和程度。同时,影像学检查结果也可
皮肤营养障碍
皮肤变得干燥、粗糙、脱屑,甚至出现溃疡 和坏死。
血管舒缩障碍
出现皮肤温度异常、皮肤潮红或苍白等现象。
排汗异常
无法正常排汗或过度排汗,可能导致体温调 节障碍。
性功能障碍
男性可能出现阳痿、射精障碍等,女性可能 出现性欲减退、阴道干燥等。
04
周围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方法
体格检查
总结词
体格检查是定位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患者的步态、姿势以及感觉和运动功能,可以初步判断 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定位诊断
通过一系列检查手段,确定周围 神经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后续 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和意义
目的
准确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意义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02
周围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
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脊神经
脊神经是连接脊髓和脑的 神经,负责传递感觉和运 动信号。
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周围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是诊断和治 疗的关键步骤,通过对病变部位的准 确定位,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完整版本)
病史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明确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逆向推断 查体及辅助检查 定位:同一症状在不同部位受损
的不同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 的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损伤症状
上升 1—2节段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刺激性症状:
感觉异常:在外界无刺激情况下出现异 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木感、沉重 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
刺激性症状:
疼痛:依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
局部性疼痛:如神经炎所致;
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 经刺激性病变;
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 另一分支;
单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后根损害
后角损害
前联合型
双侧对 称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传导束型
脊 髓 横 贯 性 损 伤
延 髓 外 身型
皮
层
感
觉
单肢型
区
病
变
癔 病 性 感
觉 障 碍
周围神经
1、多发性神经病 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常伴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减退。
腱 、
Ⅰ 脊神经节 下肢、
关 节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侧丘系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T4~5
薄束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神经定位诊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了解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并学会运用临床体征进行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
实验时间:2023年11月X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材料:人体神经解剖模型、神经学检查工具、解剖图谱、实验指导书实验方法: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学习:- 通过解剖图谱和神经解剖模型,详细学习神经系统各个部分的结构,包括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学习神经损伤的基本原理,包括脊髓、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的损伤特点。
- 学习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并记录实验对象的各种临床体征,如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反射改变等。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分析临床体征,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4. 实验操作:- 使用神经学检查工具,对实验对象进行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 记录检查结果,并与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步骤: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观察:- 观察大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形态和分布。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阅读实验指导书,学习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实验对象的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分析临床体征,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4. 实验操作:- 使用神经学检查工具,对实验对象进行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 记录检查结果,并与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观察:- 成功识别大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形态和分布。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掌握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到实验对象存在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反射改变等临床体征。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成功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4.中毒性 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是由各种有害物质引起的神经系统损 害的疾病,可急性起病(急性中毒)或慢性起病(慢性中毒)。根据 接触史和现场环境调查,可确定哪种物质中毒。常见的神经系统中毒 有:工业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生物 毒素中毒、CO中毒、乙醇中毒等。
4.脑干病变 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组成。脑干内有第Ⅲ~Ⅻ 对脑神经核、下行的锥体束和上行的感觉传导纤维通过。
①、脑干病变的确定:脑干病变的典型特征是交叉性瘫痪,即同侧的 周围性脑神经瘫痪、对侧的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②、脑干病变水平的确定:脑干受累的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 的平面来判断的。
一、定位诊断 ⑴
定位诊断要求明确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包括:
①病灶的部位,在周围(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 中枢(脊髓或脑),或两者均受累。明确其具体位置与侧别(左、右 侧或腹、背侧)或肢体的远、近端。
②病变的数量及分布(单病灶或多病灶,弥散性或选择性)。定位 力求精确,这不仅为定性诊断打下基础,也为辅助检查提供依据,更 为治疗提供方向。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是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首发 症状常提示病变的首发部位,通常也是病变的主要部位,且有助于说 明病变的性质。病变演变过程常有助于分析病变扩展的方式和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变性质有以下几种:
1.感染性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于病后数日 至数周达高峰,常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的表现。血象和脑脊液检查有炎 症性改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微生物学、血清学、寄生虫学检查,常 可查出病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脑脓肿、 脑囊虫病、脑肺吸虫病、脑血吸虫病等。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题目: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内容摘要:神经系统定性、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的线索,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的部位。
定性系统是为了确定疾病的病因,因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溃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对疾病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定位诊断:1、首先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辨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丛和周围神经),还是肌肉系统(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是否为其他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如:脊髓前脚细胞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症状主要是:①肌张力②病理反射是否存在③腱反射是否亢进。
一些大脑病变,如右侧上肢瘫痪,考虑左侧大脑深部的中枢病变;大脑中动脉堵塞出现三偏症状;额叶损伤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为优势额叶下回病变引起。
小脑梗塞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外周神经病变如背神经、臂丛神经、腰丛神经、坐骨神经的病变,如腰椎椎间盘突出等。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如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包括: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的波动性变化,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2、其次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或系统性。
3、通常定位诊断要遵循一元论的原则。
4、定位诊断应高度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可能提示病变的主要部位,有时还可指示病变的性质。
5、定位诊断重应注意的问题: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在相应的病灶;疾病在发病之初或进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所在;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的某些先天性异常;临床上经常遇到无任何病史、体征,但辅助检查确意外的发现确切的脑不病。
二、定性诊断:从病因学上分类1、血管性疾病: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若年轻人考虑颅内动脉瘤,更年轻的考虑动-静脉畸形。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52页】
• 对侧眼球运动障碍 • 脑干临近结构损害 • 分离性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间型眼肌麻痹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症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上型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2024/8/1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
• 定位诊断
症状、体征 + 解剖
• 定性诊断 病史 + 辅助检查
临床诊断或 病因诊断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 1. 首先 , 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中枢、周围) • 2. 其次 , 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局灶性、多灶性、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 1.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 应的病灶
• 2. 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性异常 • 3.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 所在 • 4.无症状体征的病灶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思考题
1.根据病变部位,躯体感觉障碍可分为那些类型 ?
2.失语症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何为核间性眼肌麻痹?可分为那些类型? 4.周围性面瘫不同部位面神经受累的临床表现? 5.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如何鉴别? 6.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 7.试述单眼与双眼视力障碍常见于那些疾病?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诊断
• 旧新纹状体或/和丘脑底核病变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肌强直(rigidity) 运动不能(akinesia)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根据一般查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根据一般查体与神经系统检查所获得的资料,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加以分析而推断出来的。
一般分为定位和定性诊断两方面。
由于神经系统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当损伤时即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位诊断是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推断其病灶部位的一种诊断过程。
定性诊断乃系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和原因,即对疾病作出病理、病因诊断的过程。
因为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有密切联系,且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可由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故在考虑定性诊断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根据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症状和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其演变过程,参照有关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常见病因有:感染、损害后的见于鞍345(二)眼动障碍的定位诊断:眼球运动由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完成,眼动障碍可由上述神经单个或同时损害引起。
临床以动眼神经麻痹和外展神经麻痹多见。
1.动眼神经损害:(1)核性损害:动眼神经核群为一细长的细胞团块,位于中脑的上丘水平大脑导水管周围,双侧自上而下的排列为提上睑肌核、上直肌核、内直肌核、下斜肌核和下直肌核,各核两侧相距甚近,而前后距相对较远。
因此,中脑病变时,多表现为双侧的某些眼肌单个麻痹,而前端的Edinger-wesphal核常不累及,故瞳孔多正常。
见于脑干脑炎、脑干肿瘤及脱髓鞘病变。
(2)核下性损害:表现为眼睑下垂,眼球外下斜位、向上、向下、向内运动受限,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因走行各段邻近结构不同的表现也不同:①中脑病变:为髓内段动眼神经纤维受损,常累及同侧尚未交叉的锥体束,故出现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伴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Weber综合征)。
见于中脑梗塞,肿瘤及脑干脑炎等。
②颅底病变:仅有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于大脑后动脉瘤,小脑幕切迹疝等。
③海绵窦病变:早期可仅有动眼神经麻痹,但此处病变常累及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故多为全眼麻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杏林人家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1、病史+体征2、解剖诊断←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演变3、病因诊断←病史+体征+辅助检查4、影象学诊断5、病理学诊断6、分子生物学诊断大体结构: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病变脑干病变小脑病变大脑病变脑脊髓膜病变一、机制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到肌肉这一通路任何环节病变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二、部位与病变的关系(一)电解质紊乱1、低钾: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多不受影响)、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2、高钾:家族性;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伴有疼痛或肌强直;禁食、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感性);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3、副肌强直(paramyotonia)诱因:寒冷、自发特征:寒冷诱发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常染色体显形遗传,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二)肌肉病变1、遗传性:部位:肢带肌为主,面肌常,偶见眼咽肌及肢体远端特征:肌无力、肌萎缩或肥大,反射相应降低,常无疼痛(脂质代谢异常可有疼痛或肌痉挛),起病:多在早年发病,起病隐匿,进展性2、炎症性肌病:肢带肌为主,可有严重的颈肌、咽喉肌无力而出现抬头、吞咽困难等,不影响眼外肌。
1/3患者可伴有肌痛和压痛。
多见于中年女性发病,首先为骨盆带肌无力。
呈慢性或亚急性进展。
3、内分泌性肌病:常为甲状腺或肾上腺疾病所致。
多为无痛性肢带肌无力和萎缩,血清酶多正常。
甲减性肌病多有粘液性水肿和发射时延迟。
(三)神经肌肉接头疾病1、重症肌无力:部位——眼外肌、面肌、咀嚼肌、延髓肌、肢带肌和呼吸肌。
特征:病理性疲劳,少见肌萎缩及反射改变。
2、突触前膜病变:多为骨盆带肌无力,常有疼痛等。
肌无力活动后减轻。
多见于50以上的男性,常为肺癌的副肿瘤综合征。
(四)周围神经疾病1、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远端肌肉无力、肌萎缩、反射减低或消失、伴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呈向心性发展。
2、多数性单神经病: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常见病因为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变等。
3、单一神经损害: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4、神经丛病变:见于外伤、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下部腰骶丛损害:5、前根损害:6、前角损害: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反射改变、肌萎缩,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五)脊髓病变1、前角损害:运动神经元病——多为对称性的双手小肌肉无力和萎缩不伴感觉障碍。
运动神经元病:如有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可有双下肢中枢性瘫痪和双手的腱发射亢进。
后期可累及肢体近端、呼吸肌等。
但不累及眼外肌和括约肌等。
2、Brown-Seguard综合征:病变同侧锥体束征和深感觉障碍,对侧浅感觉障碍。
3、急性全横贯损害:脊髓休克4、慢性全横贯损害:痉挛性截瘫、痉挛性轻截瘫自动症。
(六)脑干损害交叉性瘫痪(部位根据不同颅神经损害的征象确定)。
3、4——中脑;5-8——脑桥;9-12——延髓。
(七)内囊损害大多为完全的偏瘫。
常有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
(八)皮质下损害放射冠的纤维较内囊分散,损害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偏瘫或单瘫等。
可伴有感觉和视觉损害。
(九)皮质区损害1、假性单瘫:类似于单肢性瘫痪,但有反射亢进或病理反射予以鉴别。
2、刺激性征候:易出现局灶性痫性发作。
3、4区病变:肌张力低,反射低,病理反射存在。
4、6区病变:肌张力高,反射高,病理反射阴性。
(十)癔病性瘫痪1、不符合上述部位和瘫痪的特点。
2、鲜明的心理因素。
3、性别、年龄特征。
4、人格特征。
5、暗示有效。
一、感觉障碍的性质(一)阳性症状:刺激性症状——疼痛、感觉异常、发冷感等。
(二)阴性症状:破坏性症状——一般感觉的缺失或减退。
二、定位诊断(一)皮质型1、破坏性:多为假单肢或假节段性分布。
以复合感觉障碍为主。
2、刺激性:感觉性局灶性痫性发作。
(二)内囊型偏身为主,常伴有偏身运动障碍。
(三)丘脑型丘脑综合征:对侧偏身感觉减退以深感觉障碍为主对侧丘脑痛或感觉过度对侧锥体外系症状——舞蹈或手足徐动对侧较轻的瘫痪,或一过性。
对侧植物神经症状如肿胀或疼痛病因:血管病(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肿瘤等。
(四)脑干型1、延髓型:背外侧损害出现交叉性感觉障碍。
同侧面部和对侧面部以下浅感觉丧失。
2、延髓以上:对侧半身深浅感觉丧失。
(五)、脊髓型1、节段性:后角病变——同侧的痛温觉障碍白质前连合病变——对称性痛温觉障碍,马褂样分布。
两者均见于脊髓内病变,尤其是空洞症或肿瘤。
2、传导束性:完全类型的为受损平面以下均一性感觉障碍,早期可能为某一局部受累,注意和周围性的区分。
后束损害——同侧深感觉障碍,Lhermitte征侧束损害——对侧痛温觉障碍或束痛(六)、后根型节段性特点:根痛→感觉减退→感觉缺失根痛——后根支配区内的放射性疼痛,脑脊液冲击征阳性。
以后可能会演变为感觉缺失,疼痛减轻。
(七)、神经丛型按神经丛的分布区的疼痛、感觉缺失或其他类型的感觉障碍。
有颈丛(枕神经区)、臂丛和腰骶丛。
(八)、神经干型按神经干分布区的感觉缺失。
如坐骨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或正中神经分布等。
(九)、末梢型从肢体的最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波及。
由远向近呈梯级样。
纯末梢型感觉障碍多见于异烟肼中毒、某些遗传性神经病或糖尿病等。
痛性周围神经病(疼痛为突出症状或唯一症状)糖尿病HIV相关疾病周围神经损害一、定义单神经病为单一神经干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如机械损伤。
多数性单神经病(多灶性)为多个不相邻的单神经损害,常为血管性或脱髓鞘性病变。
二、常见的定位性征候1、Foster-Kennedy综合征:同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同侧嗅觉缺失及性格改变,见于额叶底部肿瘤。
2、双颞侧盲:垂体肿瘤或颅咽管瘤。
3、双鼻侧盲:双侧颈内动脉压迫如动脉瘤或硬化。
4、Adie瞳孔: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迟钝,但强光长时间照射后会明显缩小。
见于年轻女性,常有腱反射消失。
5、Argyll-Robertson瞳孔:瞳孔小、不等大且不规则,光反应消失,但辐辏反射和调节反射存在。
6、眼肌麻痹的鉴别诊断神经源性:符合神经的分布,同时有瞳孔的改变。
海绵窦综合征:3、4、5(1)、6 + 静脉回流障碍眶尖综合征:2、3、4、5、6眶上裂综合征:3、4、5、6肌源性:不符合神经分布,瞳孔不受影响。
重症肌无力:波动性恶性突眼:甲状腺损害+ 水肿+ 肌肉变粗线粒体脑肌病:KSS肌营养不良:眼咽型中枢性:Joseph病(进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痹,PSP) 脑干病变:肿瘤7、Marcus-Gunn综合征:先天性或遗传性单侧上睑下垂,当张口、咀嚼或下颌的侧向运动可使上睑上提。
8、Duan综合征:先天性单眼异常。
试图内收时出现眼球内陷、眼裂变小。
9、Gradenigo综合征:岩骨尖肿瘤或肉芽种。
5(1)+ 610、Raeder综合征:5+ Horner综合征。
半月节旁病变如炎症或肿瘤。
11、Horner 综合征:12、Ramsy-Hunt综合征:7 + 外耳区疱疹。
13、桥-小脑角综合征:5、6、7、8 。
见于炎症、肿瘤等。
听神经瘤:首发症状常为进行性单侧听力减退。
14、Vernet综合征:颈静脉孔病变,9、10、11损害。
15、Villaret综合征:9-12 + Horner。
为腮腺后间隙病变。
16、臂丛损害(C5-T1):常为局部损害,如外伤、肿瘤或炎症等。
Erb-Duchenne 麻痹:C5-C6损伤。
主要影响肱二头肌、三角肌、肱桡肌等。
感觉障碍在C5-6支配区。
Klumpke麻痹:C7-T1损害。
主要为手部小肌肉和屈腕无力,尺神经支配区感觉丧失。
17、胸廓出口综合征:周围神经损害18、腰骶神经丛综合征:单侧或双侧对称或不对称性的L2-S1,表现为支配区的疼痛、感觉障碍和肌无力萎缩等。
周围神经损害可波及到骶尾丛出现二便障碍。
多为局部的机械压迫、破坏或炎症等。
(多发性肌无力)一、多发性肌肉无力可能病变的部位:肌肉、神经肌肉接头、周围神经、运动神经元(多发性肌无力)二、基本特征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晚期肌萎缩明显、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多发性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主要累及眼外肌、延髓肌和肢带肌,无肌萎缩,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腱反射不受影响。
周围神经:对称性远端的感觉、运动、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前角细胞:肢体远端为主的肌无力、肌萎缩,双手为首发症状好发部位。
特征——肌跳、肌束震颤,反射改变明显。
三、鉴别诊断:血清酶:对肌肉疾病有诊断意义。
严重的CPK、LDH升高见于多发性肌炎、Duchennne型肌营养不良和广泛骨骼肌溶解。
神经电生理:肌肉病变:低波幅、短时相的多相波。
神经肌肉接头:重复神经刺激呈递减波形。
突触前膜病变:递减-递增波形周围神经:有自动发放、正相波及多相波。
运动神经元:大量纤颤、束颤电位。
MCV:对脱髓鞘周围神经病有诊断意义。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一、诊断原则1、纵向定位明确病变的上界及可能的下界注意脊髓受损平面和椎体的关系。
2、横向定位硬膜外或硬膜内的定位脊髓内或脊髓外的定位脊髓内部的精细定位3、病因诊断二、脊髓纵向定位诊断(一)确定脊髓病变平面的主要依据1、运动障碍a 节段性运动障碍肌肉萎缩、肌束震颤b瘫痪类型,2、感觉障碍a根痛b节段性或根性感觉障碍c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的平面,d传导束病损的其他表现——后束损害出现Lhermitte征(放电样疼痛)、侧束损害出现传导束痛和早期的类周围性感觉障碍。
3、反射改变a腱反射的改变节段性、锥体束b浅反射改变4、植物神经功能改变a 皮肤、指甲的营养性改变b节段性或平面以下泌汗或血管舒缩功能改变c关节改变( Charcot关节)(二)常见的脊髓不同水平损害感觉+运动+植物神经障碍1、高颈段四肢中枢性瘫痪+呼吸严重受损+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高热、无汗等)+可有三叉神经脊束枝受累。
2、颈膨大上肢周围性损害+平面以下中枢性瘫痪+呼吸部分受累,部分患者有Horner综合征3、胸段双下肢中枢性瘫痪,注意腹壁反射改变T11-12损害——Beevor综合征4、腰膨大双下肢周围性损害5、圆锥二便障碍等植物神经损害突出、感觉障碍局限于鞍区(S3-S5)、运动障碍轻微(肿瘤)6、马尾(周围神经病)双下肢不对称的疼痛、周围性瘫痪或感觉障碍,后期二便障碍。
三、脊髓横向定位诊断(一)脊髓内外病变的确定基本原则脊髓内病变——传导束性损害明显、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出现早而明显、符合脊髓某一部位病变的特征(如全横贯、半切、脊髓前2/3、脊髓后束+侧束等)脊髓外病变——节段性表现早(如单肢受累)长束损害及植物神经损害迟而不明显、多符合脊髓的局部性病变。
(二)硬膜内外病变的鉴别(有时非常困难)注意脊髓肿瘤可起源于后根、前根或侧束部位,早期症状因部位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