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微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锰酸钾法制氧气教案

高锰酸钾法制氧气教案

高锰酸钾法制氧气教案教案标题:高锰酸钾法制氧气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高锰酸钾法制氧气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高锰酸钾法制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安全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1. 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器材,引起学生对制氧气实验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如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实验准备:1. 介绍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如高锰酸钾、硫酸、试管、导管等。

2.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安全眼镜、实验场所通风等。

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解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

2. 将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用导管连接试管和气体收集装置。

3. 缓慢加热试管底部,观察气体产生情况。

4. 收集气体,观察气体性质和颜色变化。

实验记录:1. 学生需将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高锰酸钾法制氧气的原理和反应方程式。

实验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制氧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高锰酸钾能制备氧气,以及反应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

实验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应用领域,如焊接、医疗等。

2. 探讨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性和作用。

实验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

2.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

教案评估:1. 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高锰酸钾法制氧气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评估学生的实验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扩展:1. 引导学生进行其他制氧气的实验,如过氧化氢分解法等。

2. 探究不同制氧气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教案注意事项:1. 实验前需确保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准备充分。

2. 强调实验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讨论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化学微格课教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化学微格课教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化学微格课教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固体加热型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操作,氧气的收集与检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高锰酸钾、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2. 教学课件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 知识讲解: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

3. 实验演示: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5.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实验结果。

6. 知识拓展:介绍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2KMnO4 →K2MnO4 + MnO2 + O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2. 检查装置气密性3. 装药、固定装置4. 加热试管5. 收集氧气6. 实验结束,整理器材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学生对实验操作进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4.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七、安全与环保:1. 强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如佩戴防护用品、避免接触热源等。

《用高猛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用高猛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问和技能]1.了解试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试验方法制取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根本方法,初步把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试验操作[过程和方法]1.学习反响物的状态、反响条件、反响原理打算试验装置,气体的性质打算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2.学习通过试验进展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试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2.逐步认知用试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不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和试验操作难点:试验的具体实操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 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生疏,对氧气产生了深厚的探究欲望,加之学问和试验技能的贮存,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洁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试验根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根底。

四、教学方式课件演示,讲解法,争论法,练习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试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五、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试验根本操作,因而演示试验为随堂探究试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动身,通过具体的试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为后面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响的概念奠定根底,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育学生的观看力气、分析力气和试验动手力气,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沟通的环境中去学习学问,把握运用学问。

六、教学预备1.教师用具:高锰酸钾,酒精灯,火柴等;多媒体。

2.学生用具:高锰酸钾,大试管,棉花,橡皮塞〔带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等。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复习旧学问】按体积分数计算,空答复:氧气稳固旧学问问,导入气中含量居其次的是什么?课【过渡】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学生很奇异的认真观看【投影】投影几副有关氧气重要用途观看谈感受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人在潜水时要吸氧,这里所学生思考、讨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课指的“氧”是氧气,你知道利用哪些途论、沟通题径可以获得氧气吗?工业上是如何制取氧气的?【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1 页—阅读了解工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气—42 页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工业法制【提问】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取氧气【投影】一、工业制取氧气:1.原料:空气2.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别〔分别液态空气法〕【板书】答复:分别液态的空气观看工业制让学生体验制取的方法取氧气的一段视频一、工业制取氧气:1.原料:空气2.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别〔分别液态空气法〕【过渡】那我们在试验室里,常承受答复:分解过学生通过预习知道这三种什么方法制取氧气?氧化氢溶液、方法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试验室制【投影】试验室里,常承受分解过氧识记并体会取氧气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制取氧气的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方法和原理【板书】加强记忆二、试验室制取氧气: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2、加热氯酸钾3、加热高锰酸钾试验操作【过渡】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氧气高锰酸钾的制取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投影】学生留意记为了后面的自主试验做准高锰酸钾制氧气:住试验的注备1.试验原理: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意事项气2.留意事项: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略微露出橡皮塞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试验】指导学生完成加热高锰酸钾学生小组内通过试验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制取氧气的试验合作动手完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可成试验以培育学生动手力气、观看力气、和分析试验现象力气。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微课课件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微课课件

例题解析
【例题】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的装置 1、指出图中有标记的 仪器名称 a、 酒精灯 ; b: 集气瓶 。 2、改正图中的错误 (1)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 (2) 导管只需刚露出胶塞 ; (3)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
课程小结
装置选取 发生装置 选取依据 收集装置 选取依据 药品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的密度 气体的溶水性
知识概览
实验室 装置选取
用高锰酸钾
制氧气
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装置选取的一般思路
发生装置的选取
固体加热型
3 4 2 1
注意试管的中上部
4.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收集装置的选取
带火星 的木条
注意: 向上排空气法 导管接近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集气瓶底部 排水集气法
3、为什么刚加热时从导管口排出的气体 不宜立即收集?
此时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会使收到的氧气不纯
实验分析
4、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内, 使试管炸裂
5、收集到的氧气为什么要将集气瓶口向上 放置在桌上?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瓶口向上且盖好玻 璃片,可以减少气体的逸散
组合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药品 固定好试管
点燃酒精灯,加热制备 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
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再熄灭酒精灯







(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实验分析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1、装有药品的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2、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学会使用加热分解法制取氧气。

掌握氧气的收集、储存和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培养遵守实验规程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 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室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加热设备、氧气收集装置等。

3.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搭建加热装置,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

加热高锰酸钾,观察实验现象。

收集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氧气制取方法。

激发学生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演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取氧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等材料。

2. 加热设备、氧气收集装置等实验仪器。

3. 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实验:进行不同条件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对比实验,探讨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 氧气性质探究:利用制取的氧气进行燃烧实验,探究氧气的助燃性质。

进行氧气溶解实验,观察氧气的溶解性。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使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时,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 实验操作安全:加热高锰酸钾时,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防止火焰过大。

九年级化学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课--教案

教案设计
强调的几个事项,同时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注意观察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注意:
性质实验时,燃烧物一定要放置于集气瓶中央,
1、做O
2
切勿靠近瓶壁,以防集气瓶炸裂。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集气瓶。

由于反应剧烈,火星四射,观察现象时不要凑近集气瓶直视。

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
(实验完毕,选择学生代表陈述实验的现象)
[陈述]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行灰水变浑浊。

[回答]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继续陈述]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学生板演]
1.碳+氧气二氧化碳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三、讨论与交流
[过渡]实验前,我提出了几个思考题(见实验注意事项5、6、7、8中的问题),接下来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八、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个实验的具体操作,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九、[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仪器药品:高锰酸钾、大试管、酒精灯、棉花、橡皮塞(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再现【提问】【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课件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3)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在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陈述】(口答上述问题,略)【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再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微课教案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微课教案

3、装入药品,塞紧塞子:用药匙或小纸槽将高锰酸钾参加试管中,并且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团棉花。

〔注意先将试管平放、再送入药品、最后慢慢将试管直立〕。

4、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为什么?〕
5、加热试管里的高锰酸钾〔先来回移动酒精灯进行预热,然后给有药品的地方集中加热。


6、收集氧气〔提供两种方案,向上排空气时插入集气瓶内的导管为什么尽量伸入瓶底?怎样确定氧气是否收集满了?收集满的一瓶氧气重要放置?玻璃片怎样盖在集气瓶上?排水法收集时注意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开始收集,为什么不是刚有气泡就收集?什么时候认为氧气已收集满?怎样从水槽里将集气瓶拿出来?〕可以多收集几瓶氧气让学生多观察几次。

7、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8、熄灭酒精灯。

〔为什么先移导管,再灭酒精灯〕
反思与启示
本节课设计中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抓住了学科的灵魂,抓住了学科的精髓,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设计中对本节课的要点知识分析的滴水不漏,而且设计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符合学生认知过程。

按照:教师演示并讲解→学生分析讨论→指导学生实验→总结归纳稳固练习的过程进行教学。

表达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与学生活动比拟多,学生活动主要是分析讨论和稳固练习,师生互动主要是教师演
示与学生观察、交流汇报与教师纠正、学生操作与教师指导等。

缺乏之处是引课感觉不太好,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气体制取实验,没有根底,在这一点上还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良。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教案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教案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四家子中学吴月光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设计分析。

首先我来谈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复习,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为此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0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在《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中,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因此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练习仪器装配、加热、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

2、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用实验探究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学习方法本节课采取问题探究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设计这一环节: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复习导入→ 问题探究→实验前指导→ 学生实验→ 归纳总结等环节1:复习导入。

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引出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

环节2:问题探究。

探究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

(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跟哪些因素有关,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

2.3制取氧气(2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3制取氧气(2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1.核心素养(1)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3)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取物质的一般方法。

(4)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3.教学难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语: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集气瓶。

你知道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 实验室制取氧气【讲述】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在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演示】P43实验2-5。

【小结】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归纳总结】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①“检”——制取氧气前应先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然后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③“扣”——预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里;④“热”——加热试管(先预热,用酒精灯外焰在试管底部来回移动,然后再用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盛放固体的部位),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即可收集;⑤“集”——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深入思考1】1.如何选择仪器装置?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4.实验最后应怎样操作?最后两步能颠倒吗?为什么?【归纳总结】(1)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仪器装置。

(2)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排气处,以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不是氧气。

2.3第2课时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第2课时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4.例题四:实验操作中,如何防止试管炸裂?
答案:
a.加热高锰酸钾时,要用外焰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造成炸裂。
b.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c.导管伸入集气瓶时,应先将导管浸没在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防止气体泄漏。
d.收集氧气时,要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才开始收集,否则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2.3第2课时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2.3第2课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高锰酸钾的分解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和氧气的收集、检验方法。
2.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
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等。
2.实验试剂:高锰酸钾、硫酸等。
3.安全防护用品:防护眼镜、手套等。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通过观察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构建化学反应模型,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1. 了解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

2. 学会使用加热方法制取氧气,并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3.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氧气的收集和实验观察。

教学内容:第一章: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1.1 氧气的性质1.2 制取氧气的方法第二章:高锰酸钾的性质和分解反应2.1 高锰酸钾的性质2.2 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第三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3.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3.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第四章:氧气的收集和实验观察4.1 氧气的收集方法4.2 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5.1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教学过程:第一章: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1.1 氧气的性质引入氧气概念,讲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提问学生对氧气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制取方法。

1.2 制取氧气的方法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等。

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反应方程式。

第二章:高锰酸钾的性质和分解反应2.1 高锰酸钾的性质介绍高锰酸钾的外观、溶解性和化学性质。

讲解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2 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讲解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的分解反应。

引导学生理解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过程。

第三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3.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包括加热设备、收集装置等。

讲解装置的连接和操作方法。

3.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包括加热、收集、安全注意事项等。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氧气的收集和实验观察4.1 氧气的收集方法介绍氧气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等。

讲解收集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点。

4.2 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1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讲解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2)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3)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氧气制取实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学会使用加热分解法制取氧气;(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安全第一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3)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2)氧气收集方法的判断;(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水槽等;2. 药品:高锰酸钾、棉花、澄清石灰水等;3. 教学工具:PPT、实验指导书、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高锰酸钾能制取氧气?如何操作?2. 知识讲解:(1)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2)介绍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3)讲解实验室仪器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安全、仪器使用等。

4. 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1)观察实验过程中氧气的产生现象;(2)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氧气产生的因素;(3)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如如何提高氧气产量等。

(2)强调实验注意事项;(3)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五、课后作业3. 探究影响氧气产量的因素;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遵守实验注意事项;3. 学生能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2. 教师应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预防实验事故的发生;3.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别指导。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案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案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和学习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方法3.掌握合理使用实验仪器及化学试剂的方法4.通过实验了解化学反应及反应原理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分解制氧反应式为:2KMnO4 → 2KOH+3O2+2MnO2这个反应是一个分解反应,其中高锰酸钾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锰。

实验步骤1.将高锰酸钾加入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将装置设置好,将干燥管底部塞入氢氧化钠的棉花丝。

3.加热高锰酸钾和盐酸的混合物,这时会产生氧气。

4.收集氧气。

注意事项:1.实验进行时要注意安全防护,佩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热气和氧气引起的伤害。

2.浓稠的高锰酸钾溶液会迅速产生气体,所以需要进行小量反应。

3.操作过程中加热一定要适宜温度,不要过热。

实验结果实验中,高锰酸钾和盐酸混合物产生的气体在氢氧化钠棉花丝中被吸附。

随着气体的吸附量增大,可以看到干燥管内的不同气体体积增加。

实验注意事项1.活性氧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进行规范操作后才可使用。

2.密闭装置需要有安全阀,避免压力过高而导致危险。

3.操作过程中需要避免高温点火,避免产生火花。

4.实验结束后,需要对装置进行清洗和消毒。

实验分析该实验通过了解和研究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进行实验制取氧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化学反应及反应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氧气的特性。

同时,学生还会了解并掌握了实验仪器及化学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技能及技巧。

总结化学分解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很多有价值的化学物质。

本次实验从高锰酸钾分解着手,了解和学习反应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和技能。

同时,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分解反应的原理和化学变化,以及适宜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避免相关的危险和风险。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等实验室仪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如何掌握好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

(2)如何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稀硫酸、棉花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解氧气的发现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如何制取氧气?2. 探究与实验:(1)引导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2)讲解实验步骤、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3. 讲解与演示:(1)讲解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

4. 练习与巩固:(1)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检验自己的操作技能。

(2)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要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份关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化学微格课教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化学微格课教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化学微格课教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培养学生操作实验仪器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

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如加热方法、试管口朝向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引导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过程。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氧气的制取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

2. 讲解实验原理:介绍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氧气的原理。

3. 演示实验操作:教师演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5. 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 总结与拓展:总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步骤,拓展相关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和实验技能。

3.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导管、单孔塞、试管架、量筒等。

2. 化学试剂:高锰酸钾、硫酸、棉花等。

3. 教学课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第一课时:介绍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操作、学生分组实验。

3. 第二课时: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总结与拓展、课后作业布置。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讲课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讲课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7-38页(二)教材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和【实验2-7】及学习另一类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三、教具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胶塞、药匙、棉花、高锰酸钾等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因为比较注重学生动手做、动口讲、动笔记、动脑想,所以学生参与活动非常踊跃。

通过探究试验,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效果明显。

分别从仪器装置的探究、学生自己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等方面学习了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方法。

激发了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不足之处是没能将每个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因为怕耽误时间讲课,没利用好优秀学生的帮助作用。

板书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1查、 2装、3 定、4 点、5 收、 6离、7 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化学微格课教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化学微格课教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化学微格课教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掌握氧气制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高锰酸钾、硫酸、棉花、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等。

2.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硫酸。

3.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氧气的制备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

2. 讲解: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演示: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并解释实验现象。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5.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总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总结实验现象。

2. 绘制实验装置图,标注实验步骤。

4. 思考题:如何改进实验装置,提高氧气制备的效率?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2. 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其对实验原理、步骤和现象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思考题,考察学生对实验改进和创新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如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探讨如何将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更好地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以防药品腐蚀皮肤和眼睛。

2. 酒精灯使用时要注意火源,防止火灾。

3. 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应充分排出,避免积聚引起危险。

4. 处理实验废物时,应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不得随意丢弃。

2.3制取氧气(课时1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制取氧气(课时1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氧气的制备方法: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技能:掌握试管加热、酒精灯使用、氧气收集等实验操作技能。
3.氧气的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助燃性等。
4.实验数据分析: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如氧气的产量、纯度等。
实验步骤:
1.加热高锰酸钾
2.收集氧气
3.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
注意免倒吸
3.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验操作互动: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2.证据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评价证据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事项和操作规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制取氧气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问题解决策略。
3.课堂展示与点评:学生通过课堂展示,提高了表达能力和自信,同时,教师和同学的点评也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的微课教学设计
清城中学苏升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气体制取所选的实验装置
(2)掌握氧气制取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共同协作和互相配合的,使他们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2)通过实验,使他们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变化,更加热爱科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也是中考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是初中化学中的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是一个基础实验,也是学生独立操作的第一个实验。

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氧气制备的原理、药品的选取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拓展迁移其它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教材中制取氧气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用液体过氧化氢和固体二氧化锰不用加热制取氧气,另一种是用固体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固体加热制取氧气。

所以本节教材内
容应该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之重,所以教师要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互相配合和分工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微课视频教学法
教学过程:学生观看微课视频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相关问题:
1、选择实验仪器: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橡皮塞、导管、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等。

2、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仪器(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后,先将导管一端浸没在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浸没在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或松开手后看导管中是否有一小段水柱)。

3、装入药品,塞紧塞子:用药匙或小纸槽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并且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团棉花。

(注意先将试管平放、再送入药品、最后慢慢将试管直立)。

4、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为什么?)
5、加热试管里的高锰酸钾(先来回移动酒精灯进行预热,然后给有药品的地方集中加热。


6、收集氧气(提供两种方案,向上排空气时插入集气瓶内的导管为什么尽量伸入瓶底?怎样确定氧气是否收集满了?收集满的一瓶氧气重要放置?玻璃片怎样盖在集气瓶上?排水法收集时注意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开始收集,为什么不是刚有气泡就收集?什么时候认
为氧气已收集满?怎样从水槽里将集气瓶拿出来?)可以多收集几瓶氧气让学生多观察几次。

7、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8、熄灭酒精灯。

(为什么先移导管,再灭酒精灯)
反思与启示
本节课设计中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抓住了学科的灵魂,抓住了学科的精髓,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设计中对本节课的要点知识分析的滴水不漏,而且设计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符合学生认知过程。

按照:教师演示并讲解→学生分析讨论→指导学生实验→总结归纳巩固练习的过程进行教学。

体现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与学生活动比较多,学生活动主要是分析讨论和巩固练习,师生互动主要是教师演示与学生观察、交流汇报与教师纠正、学生操作与教师指导等。

不足之处是引课感觉不太好,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气体制取实验,没有基础,在这一点上还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