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声现象作业(2)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声现象 课后作业本 (2)

第二章  声现象 课后作业本 (2)
第二章 声现象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1.(2016•随州)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 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 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 是为了( C ) A. B. C.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2016· 黔东南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B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 m/s B.在交响乐演奏中,台下的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 C.“倒车雷达” D.
22.(2016•上海)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 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 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 、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 探究音调与弦线 长度 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a 和b 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 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 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 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 的是按住 A 点,最低的是按住 B 点.
3.(2016•陕西)如图2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 —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 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 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 C. D.
4.(2015•郴州)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不文明的行 为,交谈时应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这里的“大 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 D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5.(2016•赤峰)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B.人们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是由于其响度太小 C.只要人的辨听能力强,在何处都能分辨出原声

正确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正确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能够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关系的是( D )
3.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敲鼓时,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第二章 声现象
第2讲 声音的特性 正确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频率和音调的关系 方法技巧
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有时也指声音的粗细、清脆或沉闷等。发声 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②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粗细、松紧、长短有关,弦越粗、越松、 越长发声时音调越低,反之音调越高。
【例1】 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是声源的( B )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色与波形的关系 D.声音传播的条件
振幅与响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技巧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有时也指声音的轻重等。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越 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到远 处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
【例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 保护自己与他人,出门要戴口罩,当你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 的声音( A )
2.[安徽宿州泗县期中]有许多成语含着声现象,下列成语中对加 点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轻.声细语”——响度小 B.“曲高.和寡”——响度大 C.“锣鼓喧.天”——音调低 D.“高.歌猛进”——音调高
专题技能训练
【点拨】轻声细语中的“轻”是指小声说话,即声音的响 度小,故A正确;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普通人唱不上去,故B错误;锣鼓喧天中的“喧”是指声音 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低,故C错误;高歌猛进中的“高” 是指大声唱歌,即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D错误。 【答案】A

物理单元作业设计--声现象

物理单元作业设计--声现象

物理单元作业设计--声现象课题: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学习目标:1.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4.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作业设计目标:1、学生让知道声音由振动产生,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2、了解声音靠介质传播,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明白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4.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恰当考查知识与技能。

作业设计内容:第一课时作业:1.人正常说话时的发声体为()A.嘴唇B.舌头C.牙齿2.将耳朵贴在待时而动上,用于手指轻敲桌面,我们能听到清晰的敲击声,这个现象表明______可以传声。

在水中的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______也能传声。

3.一只轮船在海中以20m/s的速度前进,在行驶过程中鸣了一声笛,4s后听到前面冰山返回的声音,问冰山离发声处多远?(v=340m/s)第二课时作业:1.某种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1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属于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声音”)2.小明听到室外轻柔的歌声“长亭外,古道边……”,便判断说:“这是小芳在唱歌”。

这体现声音特性中的()A.振幅B.音调C.响度3.探究声音的特征:⑴如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声音的______;实验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观察到小纸团跳得越高,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⑵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应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____;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应保_________________不变,改变。

物理中考基础篇第2讲简单声现象(附强化训练题)附答案

物理中考基础篇第2讲简单声现象(附强化训练题)附答案

第2讲简单声现象2.1 学习提要2.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怅的振动产生的,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郁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成为声源。

声音从声源处传播到耳中,引起鼓膜振动,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1.2 声音的传播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这种现象,如图2 _ 1所示。

水平悬挂的长弹簧,原先每一圈弹簧的间距是相等的,当推动它的右端后,可以见到弹簧每一圈的间距发生了变化,弹簧中出现的疏密相间的形状会从右端逐渐传向左端,我们看见的是弹簧形成的疏密。

当发声物体振动时,附近的空气分子就会形成像弹簧中一样的疏密。

这些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面八方传播开去就形成了声波,如图2-2所示,是用橡皮锤击打音叉,音叉推动周围的空气形成声波过程的示意图。

但要注意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传播的尽是疏密相间的形状和能量,振动的空气分子并没有随声波向前移动。

图2-1 图2-2 图2-3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介质),在没有传声物质的空间(真空)中是无法传播的。

如图2 - 3 为真空铃实验装置,当接通电源可清楚地听到铃声。

在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罩里面空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里面闹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

当玻璃罩里面的空气被抽光时,声音就无法传播出来了。

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人玻璃钟罩内,铃声将会重新出现。

这一实验研究说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不同,如表2-1所示。

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v 气体。

声速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如: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气温每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增加0.6 m/s。

表2-1 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象,它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一般为0.1s以上,所以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大于0.1s如人就觉得有回音。

例如北京天坛回音壁先滑圆型墙壁能使声音发主多次反射,这样就能听到另一端人的讲话声。

第2讲+声现象(含答案)

第2讲+声现象(含答案)

第2讲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产生 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______停止,发声停止传播条件 声音靠______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____传声真空______传声 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的形式向外传播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从而形成______.当回声比原声晚______s 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声速影响因素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声速是______m/s.一般地,声音在______中传播得最快,______中次之,______中最慢【提示】 回声测距: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声源与障碍物间距离的两倍:s =12s 声=12v 声t.声音的特征1.声音的三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对比 声音的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概念声音的______声音的______声音的______影响因素振动______.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 ______和距离.振幅越______,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______,响度越大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描述 尖细或低沉响亮或微弱 悦耳动听 改变方法 改变发声体的____、____、粗细等 改变用力的____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举例 如尖锐刺耳如震耳欲聋如“闻其声知其人”说明①音调和响度两者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音调高响度未必大;②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提示】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唯一. 3.声波图对比声波图音调响度低相同高相同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定义物理学角度指发声体______振动发出的声音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来源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和生活等级通常用______(符号______)来划分噪声的等级;____dB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叫____________控制途径①在________处减弱,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②在________中减弱,如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③在________处减弱,如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提示】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声音既可能属于乐音,又可能属于噪声.声的利用声传递信息声传递能量利用回声测距定位(声呐) 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用“B超”检查身体超声波碎石、洁齿利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纹等缺陷超声波雾化器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等超声波武器利用次声波监测核爆炸等次声波武器【提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来表示,单位是________.次声波的频率低于________Hz,超声波的频率高于________Hz,人耳可听声的频率在________Hz之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专项《声现象课后专项突破及单元综合测》复习精细讲义及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专项《声现象课后专项突破及单元综合测》复习精细讲义及解析

第2讲声现象课后专项突破及单元综合测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C.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利用音色能区分钢琴和笛子发出的声音3.鱼洗是我国古代盥洗用具,在先秦时期已被普遍使用,而能喷水的铜质鱼洗大约出现在唐代。

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

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鱼洗”发出的嗡嗡声是噪声B.“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的水传入人耳C.“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音调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调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都伴有次声波5.2023年央视春晚上演员用洞箫吹奏名曲《百鸟归巢》,演奏者用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其模拟的鸟啼声使现场听众感受到了百鸟归巢的活跃气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B.用洞箫模拟鸟啼声,主要模拟鸟啼声的音调C.现场的听众听到乐曲声是通过笛子传播的D.听众在乐曲声中感受到了百鸟归巢的活跃气氛,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6.使用蓝牙耳机播放音乐时,为了保护听力,需要适当调小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频率D.速度7.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不同B.音色不同C.振幅不同D.振动的快慢不同8.《青藏高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描写我国青藏地区美丽景色的歌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2章 声现象 单元全套课后习题练习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2章 声现象 单元全套课后习题练习课件

8.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 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D )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墙壁内传播 C.声音在墙壁内传播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的速度 D.声音的反射,反射后的声音,使原声增强
9.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 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声音发生了 __反__射____。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 100 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 000 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答案】B
3.【中考•安徽】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 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__音__调____会降低。
4.【中考•安徽】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 262 Hz,D调“1(do)”的频率是294 Hz,由此可知D调 “1”比C调“1”的__音__调____(填乐音的三要素)高。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 的空气,闹铃声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 进入玻璃罩,闹铃声会逐渐变大,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答案】A
14.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 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 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停__表___和__卷__尺____。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 运动快慢涉及两个量,一个是运动的路程,一个是运 动的时间,测量时间应用停表,测量路程应用卷尺。
12.【2018•河南】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 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________。该实验说 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你再设计一个显 示声源振动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

物理培优教学方案《第二讲 声现象与光现象》教案+练习+作业

物理培优教学方案《第二讲 声现象与光现象》教案+练习+作业

2013初中物理培优教学方案《第二讲声现象与光现象》教案+练习+作业姓名班级【知识要点】【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 .声波在玻璃罩中生了反射D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小例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生声音的音调不同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 .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 .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指音调高例3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挠,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例4 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

下图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例5 A .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 。

像变大,C .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例6 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 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A .A 处应是紫光B .只有AB 之间有光C .将照相底片放到AB 范围B 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声现象 中考导航图解 产生 传播 介质 声速 反射:回声 分类 人能听到的声音 人不能听到的声音 超声波 次声波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控制噪声 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利用 传递能量 传递信息 光现象 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速 光的反射 反射规律 种类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光的折射 发生的条件 折射规律 折射现象 颜色 色散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 紫外线 平面镜 特点:热作用强 应用 特点: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应用 成像特点 应用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经典练习】一、选择题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单调发生了变化2.“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单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3.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城市某些路段禁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4.在欣赏民族音乐时,之所以能将二胡、笛子等乐器的声音区分开,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C。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 第2章 声现象 单元全套课后习题练习课件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 第2章 声现象 单元全套课后习题练习课件

9.(2019·湘西)“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
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D )
A.回声
B.音色
C.音调
D.响度
10.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 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远处学 生听到的声音___响__度___小。
11.音色与发声体的__材__料____、__结__构____有关。音色是我们 区分不同声音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如我们能 区分窗外说话的男性的声音和女性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 们的声音音调不同。
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风的吼声、马的叫声、 黄 河 的 咆 哮 声 分 别 是 由 __气__体____ 、 __固__体____ 、 __液__体__ 振 动产生的。(均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4 . 声 音 靠 ___介__质___ 传 播 , 一 切 ____固____ 体 、 ____液____ 体 和 ____气____体都能传声。真空__不__能____传声。月球上没有空 气,宇航员靠无线电交流。
12.(2019·上海)我们能分辨出鼓声和锣声,主要是根据声音 的( B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
13.(中考·昆明)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 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 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进 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 的________比较大的缘故。
【答案】B
4.(中考•安徽)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 Hz,D 调“1(do)”的频率是294 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 的________高。
【解析】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 调“1(do)”的频率是294 Hz,比中音C调“1(do)”的频率 262 Hz大,所以,D调“1”比C调“1”的音调高。 【答案】音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分析及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分析及练习(附答案)
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
B错误;往瓶中吹气时也会听到声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音,这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故C正确,D错误。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图1-1
物理
声音的品质
①发声体的 大 ,振幅越
大,响度越 远近 ;
②距发声体的 大 , 距离
越近,响度越 频率 。
发声体的材料、形状、
结构等
物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①女高音、男低音中的
“高”“低”;Biblioteka ②音乐课上所教的音符;生活
③声音越尖、越细,音调越高;
实例
④弦乐器的弦绷得越紧,音调
越高;
⑤手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图1-3
物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

变式1 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EF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B.声音的音色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C.声控开关是通过音调来控制电路的
D.生活中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解: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

t= =
6000m
1500m/s
=4 s,
则收到回声的时间为 t'=2t=2×4 s=8 s。
物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2)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2)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13.(桂林期末)“响鼓也需重锤敲”,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说当敲鼓 的力越大,鼓面的_____振__幅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越大,发出声 音的__响__度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14.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 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 指的是音__调________;“高”指的响是度___________。成语“震耳欲聋”,从 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响是度___________的大小。
15.(株洲中考)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 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振__动______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 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__大__象_____。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6.(恩施州中考)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
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C)
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 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知识点3:音色 7.“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主要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 的(B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8.(徐州中考)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 依据声音的( C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
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填 上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声现象作业(2)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B.乙图中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C.丙图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丁图的乒乓球弹开的越远,表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3.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不同的乐器D.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4.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为止”,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然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5.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光传播不需要介质C.光的传播速度和声的传播速度一样快D.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超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D.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7.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B.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轰鸣声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D.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8.如图是一静止在水面上的测量船利用声纳测量海底深度的显示装置,图中两个波形是发出和接收的信号。

已知发射信号持续时间为0.2 s,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则该处海水深度为A.150 m B.450 m C.600 m D.900 m9.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

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10.图中,老师用相同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11.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C.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13.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A.长笛B.小提琴C.手风琴D.二胡1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C.只要物体有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至20000Hz1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

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高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16.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下述填写研究方法的下划线中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等)(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

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_____传声(选填“能”或“不能”),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17.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如图1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 __。

(3)他们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

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1)这个现象说明______,若用小锤分别重敲、轻敲与泡沫塑料球接触的音叉,会看到重敲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较______,同时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较大;(2)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3)如下图丙所示,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均填写丙图下的序号)。

19.小红观察到乐手在演奏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时,这些乐器的弦在振动。

并且,弦张得越紧,发声的音调越高。

小红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_________的琴弦;(2)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_________的琴弦;(3)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________ 的琴弦;(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红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5)在上述探究过程中,主要用到了_______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2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_______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

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_。

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_。

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____是正确的。

21.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闹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依次将各种材料盖在闹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请你回答问题:(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或归纳实验结论:(1)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停止,发声也停止。

(2)小明轻敲桌子的一端,耳朵贴紧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很响亮的声音,这说明了。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最后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这说明。

23.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章杰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1)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l0 cm处,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闹钟声。

(3)在玻璃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小闹钟,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__(选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24.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明分别做了下面两个实验:(1)将两张桌子紧挨着,小红敲击桌子的一边,小明把耳朵趴在桌子上听,感受声音的大小;(2)将两张桌子拉开离一个缝,做法同上,比较声音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